- 指--挥: Herbert von Karajan----
乐--团: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钢--琴: Sviatoslav Richter-------
小提琴: David Oistrakh-----------
大提琴: Mstislav Rostropovich-- - 第一乐章:快板 - 第二乐章:慢板 - 第三乐章:波兰舞曲般的回旋曲 - 贝多芬《三重协奏曲》(OP.56 为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和乐队所作)作于1803年原来是为了献给贝多芬的主要赞助人和学生鲁道夫公爵,后来不知道为了什么变成了另一位赞助人罗布高维兹公爵。据说因为鲁道夫公爵跟着贝多芬学了二十多年的钢琴,可是水平始终不怎么样,为了让公爵出出风头,贝多芬就煞费苦心的作了这么一部三重协奏曲。
-
一般的协奏曲,独奏为主,乐队协奏。可是公爵的钢琴水平实在不成,就找来一大一小两把提琴来帮忙。在这首曲子里,钢琴和小提琴、大提琴共同组成了乐曲的独奏部分。而在以三重奏组成的独奏部分中,并没有按照一般的习惯三种乐器各用一个声部,而是小提琴和大提琴组成了一个声部,衬托钢琴声部,也就是二重奏的结构,这样可以突出钢琴的独奏。不过钢琴的独奏乐段比较简单,而且没有大段的华彩,而小提琴和大提琴的演奏对技巧的要求却很高。整个乐曲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用比较容易的钢琴加上比较有难度的小提琴和大提琴来组成的独奏部分。 - 这部乐曲在演奏中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就是台上可以有四位“中心人物”——指挥、钢琴、小提琴、大提琴,这样就非常适合找上几位巨星来一次表演。这张唱片里,卡拉扬找来里赫特、奥斯特拉赫和罗斯特罗波维奇演奏,三位大师在台上较劲,卡拉扬领着BPO在后面猛追,十足的一场“三英战吕布”。如此超级豪华的阵容堪称世纪绝响!这张唱片的演奏表情丰富而又真挚,录音场面宏大而热烈,是贝多芬《三重协奏曲》的不二之选。 -
C大调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三重协奏曲 乐曲为奏鸣曲式,第一乐章:快板,低音提琴以一种神秘的情调轻声地吟诵主要主题,接着全体乐队进入主要主题,小提琴在属调上出现第二主题。在第三副题之后,独奏家以“小协奏曲”的群体出现,大提琴,小提琴加入,接着钢琴跟进,各自对主要主题加以陈述。三位独奏家和乐队在发展部运用高度的对位技巧,以室内乐简化的织体,精心描述这些主题并变奏。在高潮之后,让位于独奏家们优美如歌的乐段,乐队以饱满的热忱冲向第一乐章辉煌的结尾。 - 第二乐章:慢板,带有深沉和庄严的情绪,在温和的弦乐伴奏下,大提琴独奏以长气息的、如歌的旋律开始;在独奏小提琴加入呈示部之前,随着钢琴演奏的伴奏音型,木管接过这充满感情的主题。一个忧郁而神秘的乐段没有间歇直接进入终曲乐章。 - 尽管当时以波罗乃兹舞曲作为终乐章很普遍,贝多芬在作品中运用这种曲式,还是比较少见。大提琴宁静地引出再现的主题,其他两位独奏家依次接力。随着乐队的进程,推进着乐章向前发展。在主部主题经过变奏再次呈示之间,独奏家们的三重奏在第二插入部以辉煌的室内乐风格清晰闪现。在轻快的、速度加倍的倒数第二主题之后,独奏三重奏在乐队的和弦衬托下展开华彩。随着华彩乐段最后极弱的颤奏逐步增强至消失,波罗乃兹主题回到原速,把协奏曲带到其讲究礼节般的典雅和凯旋般的结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