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02月06日 19:33
中新网北京2月6日消息: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2月2日在慕尼黑国际安全政策会议上,发表《新挑战、新观念——国际反恐斗争和中国的政策》的讲话,阐述了中国的反恐政策。
王毅在讲话中说,中国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打击恐怖主义需要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安理会的主导作用,一切行动应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准则。
王毅指出,打击恐怖主义应证据确凿,目标明确,避免伤及无辜,不能任意扩大打击范围。恐怖主义属于极少数极端邪恶势力,不能把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或宗教相联系。
附:王毅在慕尼黑国际安全政策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主席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有机会出席这次会议。在国际形势面临新变化、新挑战背景下,讨论国际安全、特别是反恐问题具有特殊意义。
“9·11事件”已过去4个多月了。它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冲击和影响是深刻的。它表明,不仅领土、资源、利益冲突引发的各种传统安全问题远未解决,而且以国际恐怖主义为代表的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也日趋严峻。我们正面临着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因素交织,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上升的新形势。
非传统安全问题使我们所处的国际安全环境出现了新的特点,面临着新的挑战。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最大特征是,它们多为跨国、跨地区的问题,对各国的稳定造成普遍危害。特别是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明显上升,对国际和平构成了现实威胁。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背景十分复杂,既是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等各种矛盾的综合产物,其中又有很多存在历史、文化方面的深刻背景。贫困、发展鸿沟、各种不公正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也是刺激非传统安全问题滋生的温床。
主席先生,
新的挑战,需要新的思考,需要各国超越传统观念,共同应对。
面对新的挑战,我们认为,各国应努力加强国际合作,密切相互协调,而不是崇尚单边主义。应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法律等综合手段加以应对,而不单纯依靠武力。应积极致力于解决日益严重的发展问题,而不是继续扩大贫富差距。应公正合理处理地区冲突,加强不同国家、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与对话、而不是刺激不同文明之间的对立。一句话,各国应树立以合作求安全、以对话求安全、以互信求安全、以发展求安全的观念。
令人欣慰的是,“9·11事件”后,国际社会在反恐问题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包括加强在反恐问题上的磋商,开展反恐情报交换,加强在冻结恐怖组织资产等金融方面合作等。这是新形势下国际社会迎接新的挑战,通过相互合作维护共同安全的成功尝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一直积极主张新安全观。1996年,中国在东盟地区论坛(ARF)对话上就提出摒弃冷战思维,顺应时代潮流,共同培育和推广新的合作安全观。90年代中后期,中国领导人明确提出国际社会应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维护国际安全的政治基础,将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作为维护国际安全的经济保障,各国共同努力营造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国际环境。
以新安全观为基础,中国的安全政策首先着眼于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与领土完整,同时服务于经济建设,努力确保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尤其是良好的周边环境。这一政策有三个目标:一是保持中国自身的稳定与发展;二是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三是促进国际安全对话与合作。在维护国家主权和确保发展基础上,强调对外政策的和平性、军事战略的防御性、国际安全的合作性,承认和尊重世界的多样性。
上海合作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是中国与俄罗斯以及其他中亚国家在新安全观方面的具体实践,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当前国际反恐合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主席先生,
中国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恐怖主义危害无辜人民的生命、尊严和安全。中国也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在中国境内从事恐怖活动的“东突”分子长期受到国际恐怖组织尤其是“基地”组织的训练、武装和资助,打击“东突”恐怖势力也是国际反恐斗争的组成部分。从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出发,无论恐怖主义以何种方式出现在何时、何地、针对何人,国际社会都应采取一致立场,坚决打击,不能搞双重标准。
打击恐怖主义需要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安理会的主导作用,一切行动应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应证据确凿,目标明确,避免伤及无辜,不能任意扩大打击范围。恐怖主义属于极少数极端邪恶势力,不能把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或宗教相联系。
打击恐怖主义需要标本兼治。既考虑解决当前的问题,也着眼长远的根治方法。解决发展问题,缩小南北差距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在新的形势下,国际社会应以更大的紧迫感重视发展问题。
打击恐怖主义是和平与暴力的较量,不是民族、宗教或文明的冲突。我们主张承认世界文明多样性的现实,尊重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发展模式。我们主张各种社会制度和文明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中国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反恐斗争。
“9·11事件”前,中国就已参加了绝大多数的国际反恐公约。中国和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共同缔结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通过加强地区多边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9·11事件”后,中国支持联合国及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反恐决议,认真执行有关决议,加入《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国际公约》并签署了《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并与有关国家进行反恐磋商和对话。作为东道主,中国积极协调APEC领导人上海会议发表反恐声明,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在北京举行非例行会议并发表共同声明。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中国支持国际反恐斗争的积极态度和坚定决心。
主席先生,
在阿富汗恢复和平和重建家园,确保阿不再成为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毒品生产策源地,对当前国际反恐斗争,对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至关重要。目前在国际社会和阿国内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阿富汗出现了结束长年战乱,实现民族和解与持久和平的重大历史机遇。国际社会应继续支持联合国发挥主导作用,尊重阿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支持阿临时政府有效行使权力,推动阿各派以国家为重,以和平为重,以人民为重,维持和平与稳定,启动国家重建进程。中国是阿富汗的邻国,多年来为阿问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对阿富汗政策十分明确,就是希望阿成为一个和平的国家,一个与国际社会合作的国家,一个对周边邻国友好的国家,一个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的国家。前不久,卡尔扎伊主席对中国进行了成功访问,中国在已提供紧急援助的情况下,又承诺再为阿的重建提供1亿5千万美元的援助。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继续向阿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积极参与阿战后重建,并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阿发展长期稳定睦邻友好关系。
巴基斯坦地处国际反恐斗争前沿。无论历史、宗教、还是经济往来巴基斯坦都与阿富汗有着密切联系,阿问题的政治解决和重建离不开巴基斯坦的积极作用和巴国内局势的稳定。1月12日,穆沙拉夫总统发表电视讲话,表明了巴政府继续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同时坚决打击国内极端势力的决心。他的讲话符合巴基斯坦人民的长远利益,代表了巴基斯坦国家发展的正确方向,有利于缓解现存的各种矛盾与冲突,维护这一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有利于国际反恐合作的继续推进。包括阿富汗在内的南亚和中亚地区汇集了各种宗教、民族和文化,我们衷心期望这一地区的各国能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存在的分歧,根据新的安全观维护地区和平,共同致力于地区经济发展与繁荣。
主席先生,
人类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我们应该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维持我们的共同安全,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的一员,愿在包括安全领域在内的国际事务中,与世界各国加强协调与合作,为实现一个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的世界,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作出积极的努力。
谢谢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