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7442|回复: 17

假如亚历山大得享天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6 15: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假如亚历山大得享天年——梦想与现实
亚历山大去世前的基本情况
历史上总有很多看似可喜的事情让后人很难遏制设想一下“如果”的冲动。而亚历山大之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知道多少人遗憾的设想过:如果亚历山大不死(准确点儿说是不那么早死,因为每个人都是会死的),会如何如何如何。甚至有人设想如果他晚死,已经统一了世界,而且造成了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蒸汽机等高级产品提前问世,现在的世界还在他的子孙统治下!

那么到底这些架空设想中,多少是真实较具有可行性,而有多少实施难度较大,而又有多少是完全的空想呢?不妨让我们结合当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条件来看。

当亚历山大去世的时候,他的帝国的情况是这样的:从版图上说,原先波斯帝国的版图基本上已经被全盘接收了。全希腊和希腊以北的“蛮族”也已经都在亚历山大的统治下。这是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空前庞大的帝国。从经济上,很遗憾目前找不到关于亚历山大帝国的经济运行情况的比较清楚的记载。只是普鲁塔克说过:亚历山大从波斯帝国手中继承的23万塔兰特(具体单位不详)白银的财富,到他去时的时候还剩下6万。关于这个财富的数目,有的说法甚至说是“金塔兰特”,这就难以令人置信了。其实即使是23万塔兰特,究竟有没有渗水,渗了多少,其中究竟有多少是真正的金银,都很难说。但无论如何,从印度到意大利的商道,已处于亚历山大控制之下,而新月沃地、埃及的肥沃耕地,西北印度和伊朗高原到中亚的良好牧场也已在他手中。

在所谓的民心向背方面,亚历山大对于拉拢波斯人和其他被征服地人民从来不遗余力。而他的努力也收到了成效,从他活着的时候和死后一个时期内,庞大帝国内没有来自其他民族的大规模抵抗就可以看得出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潜在的暗流。从目前出土的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材料看,在当地至少马其顿征服后一个短时期内,是存在希望恢复波斯统治的思想的。

而政治上最为可虑的一个问题,出在亚历山大的朝堂之上。在他去世之前,与安提帕特、卡山德父子的矛盾就已经发展到很难相容的地步。而其他马其顿、希腊籍将领对他接近波斯人和其他异民族的举动也多半相当不满。

在帝国外部,主要的邻居是:(从正北开始)凯尔特人,此时已经发展到中欧,正在巴尔干伺机南下;欧洲斯基泰人,其主力在黑海北岸,今天的乌克兰大草原上游牧或耕作,曾经与波斯帝国发生过激烈战争,但与亚历山大关系尚可。另一部分斯基泰人在高加索山脉以北;亚洲斯基泰人,就跟欧洲斯基泰人一样,这是希腊人对他们无法分辨的游牧民族的一个笼统的总称,包括了很多中亚游牧民族。这些人曾在中亚边境与亚历山大进行过小规模冲突,彼此互有杀伤;东面的巴克特里亚此时尚称平静;在东南,印度人尽管兵多粮足,但一向不是主动出击的积极进攻者;在南面,亚历山大帝国与分散的阿拉伯人相邻,此时他们离统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西南面,埃塞俄比亚与埃及的边境已经平静了很长时间,在利比亚沙漠中也久已没有大的风波了;地中海那边,迦太基因为亚历山大屠杀与其民族相近的腓尼基人的缘故,恐怕不会对他有好感,但也没有采取什么敌对行动;在西西里岛,弹的仍是希腊人与迦太基人对峙的老调子;意大利半岛上,各民族的彼此混战兼并仍在继续,此时正是伊特拉斯坎衰败,高卢人入侵被击退后诸雄并起的日子,并没有表现出某个民族有统一全意大利的苗头。

以上就是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前的基本情况。如果要设想他如果不英年早逝,会做出什么伟业,这些都是必须考虑的。

       内战——最大的可能
亚历山大大帝的死因至今不详,除开后世那些穿凿附会的所谓对他死亡的“预言”以外,确切死因一般认为是病故。也有的说是安提帕特父子或亚里士多德下毒,《亚历山大》中更是安排了集体下毒的情节。这些只能说明在当时,亚历山大的去世就已使不少人觉得可惜。从记录得十分详细的宫廷日记看,病情的发展比较清楚,亚历山大大帝因病去世的可能性还是最大的。经过连续数日发烧以后,人的大脑会不可避免的收到损伤,这时候即使侥幸痊愈,能够再上战场的可能性也就不大了。因此如果要yy得彻底些的话,只能从亚历山大避开了或者一开始就治愈了这种危险的疾病算起吧。

与一般人的幻想不同,在亚历山大的政治蓝图中,最先要对付的恐怕不是外敌,而是他的马其顿同胞。在历史上,马其顿阿吉德王朝号称没有一任国王能得善终,这对于亚历山大来说是个非常非常紧迫,必须最优先解决的根本问题。如何建立一个优良的政治制度?他是做了不少思考的,大肆借鉴埃及的“神王”理论和波斯的中央集权体制,其中很大一个考虑应当就是巩固马其顿的王权,使自己得到善终,使后代能免遭宫廷内乱的戕害。然而,一种新的,处于摸索中的制度,必然遭到旧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抵制,尤其这些制度来源于外族,这就和民族矛盾和民族偏见纠缠在一起,更加难以解决。对此亚历山大采取了若干举措:其一是强迫同化。他自己身体力行,“成套的”模仿波斯的穿着和礼仪排场,力图把波斯专制集权的那一套运用到马其顿、希腊人中间去。通过集体通婚和分散居留,以及委派地方官,把马其顿、希腊的士兵和军官分散到亚洲民族的汪洋大海中去。以此分散反抗的力量和舆论,以利于同化;其二是坚决屠杀反对者。除了帕曼纽父子的被杀跟确实有据的背叛阴谋有关外,克雷塔斯之死和安提帕特父子与亚历山大日渐尖锐的矛盾,都跟他们对专制君权的那一套不很服从有关。根据《亚历山大远征记》被他处罚的各省总督还有很多,这其中不乏借人头树威的考量;其三是厚待积极合作者。在亚历山大执政后期,他已经意识到马其顿人和希腊人对专制君主政体屈服的过程决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因此有意的抬高波斯人的地位,同时大力给军队中补充亚洲籍士兵和军官,按照希腊的方法严格训练他们。以此防范可能发生的马其顿、希腊籍将领的叛乱,同时,对于马其顿、希腊军人,他的厚赏接连不断,以此拉拢军人,稳定军心。尤其对积极迎合同化的赫菲斯提昂、朴塞斯塔斯等人更是另眼相待,鼓励马其顿、希腊人向他们学习。

然而,亚历山大的政治举措,能否保证帝国的平安长久?这是很令人怀疑的。从各种记载看,亚历山大后期与马其顿将领,乃至一大部分马其顿、希腊士兵的矛盾已经日益尖锐。在远征印度途中已经发生了公开抗命,造成远征半途而废。而到他死前,最尖锐、最必须解决的是与安提帕特父子的矛盾。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远征的君主猜疑后方的重臣乃是常态,安提帕特跟奥林匹娅的矛盾只是其中一个因素罢了),安提帕特已经越来越得不到他的信任。另一方面,卡山德与他加强君权的那一套,并不合拍。普鲁塔克记载亚历山大曾把卡山德的头狠命往墙上撞;另一次,当卡山德为安提帕特辩白的时候,亚历山大冷笑着说:“这不过是一种亚里士多德式的诡辩罢了”,若安提帕特父子胆敢对告密者有所报复,他一定严惩。种种迹象表明君臣之间图穷匕见的血腥冲突即将开始。如果亚历山大不早逝,那么即将发生的必然是对安提帕特父子及其势力的大清洗。

然而,安提帕特作为马其顿、希腊后方的辅政大臣,拥有雄厚实力和很大影响力,一旦出现这种局面,几乎必然发生的事情是安提帕特率军与亚历山大决死一搏。亚历山大很少或者说根本没有可能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因为在帕曼纽被杀后,安提帕特已经有足够的警觉防范来自亚历山大的刺杀和阴谋,而公开的逮捕对他是不可能成功实施的。如果君臣对决,凭亚历山大的军事天才,毫无疑问安提帕特将会被粉碎。但是,安提帕特完全可以从海上或路上出逃到意大利或西西里,乃至迦太基。他并不是没有后路的。更重要的是:安提帕特父子绝不仅仅是安提帕特父子而已,他们很容易可以找到这样一面旗帜:即用马其顿或希腊人的民族大义,来对抗已经“蛮化”的,肆意屠戮大臣的暴君。这面旗帜300年以后屋大维运用得很好,老谋深算的安提帕特是不会不抓住这个机会的。而从亚历山大身边直到马其顿本土,恰恰聚集着很多对他日益不满的马其顿、希腊将领。一旦发生对安提帕特父子的清洗,他们会联想起不久前发生的事情。马其顿军队中最有威望的老将帕曼纽的死,对亚历山大有救命之恩,忠心耿耿的克雷塔斯的枉死。因此对安提帕特父子的清洗,很自然的会使他们认为,这是对保持尊严的马其顿、希腊将领进行总解决的前奏。因此这些人将会很容易的聚集在民族的旗帜下,这种局面会给亚历山大帝国造成怎么样的损害,是无需多说的。

从亚历山大这方面来看,虽然他积极拉拢被征服地区的上层,也取得了很大效果,但毕竟征服亚洲太快,到他死时,保持了最长时间占领的地区,也还只有十年左右而已。这对维持一个巩固的帝国,是远远不够的。一旦出现亚历山大与安提帕特对决的局面,亚历山大所能依靠的除了忠于自己的一部分马其顿、希腊军队以外,亚洲籍士兵的作用也是很大的。这些军队此时还远没有训练成功,与马其顿军事体系的融合还远没有实现,他们也还远没有养成忠诚的惯性。在这种情况下,失去了马其顿、希腊全力支持的亚历山大,并没有完全制胜的把握。而一个失败就足以让亚州动乱四起,让他一败涂地。

当然,凭借之前的苦心经营和丰厚财力,以及自己的天才和不可战胜的耀眼光圈,亚历山大仍有较大的胜算,但这样一种胜利对他和他的帝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保留自己个性和自由,不甘心成为奴才的旧臣被屠戮殆尽。剩下的除了少数旧友,就只能是异族和唯唯诺诺、阿谀奉承的奴才。帝国的根基将大大动摇,而且可能形成一种希腊与亚洲长期对峙的局面。一如从忽必烈开始,元朝与漠北诸王的长期对峙。这样他的帝国的重心不可避免的完全落到亚洲,尤其是两河流域。,从而成为一个纯粹的亚洲式帝国,伊朗历史上的马其顿皇朝。这种帝国,凭明君自保,已属不易。哪里还能有扩张的能力呢?
因此凭亚历山大的天才,恐怕很难轻易作出解决安提帕特父子的决定。但是如果马其顿军队中的异己力量不被清除,军令政令不能达到完全的统一,那么在希发西斯河和欧皮斯所发生的事情将会一再发生。对于一个领土已经够大,每次出征都将是对未知世界进行的远征的帝国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而且把根本之地留在后面交给一个拥有几乎是掌握一切的大权的重臣来管理,也是不可能的。

这里就要涉及到亚历山大本人的性格和才干了。毫无疑问,他的军事才干是世界历史上最高的之一;而政治才干,从他在亚洲和非洲的作为看,也是相当高超。但是,他的缺点,尤其是在不断成功之后扩大了的旧缺点和新发生的缺点,都越来越阻碍他事业的成功了。这些缺点中最重要的一个是较缺城府,不够圆通灵活。对于一个青年人,而且是生长于王室,又没有经历过人生挫折的青年人来说,这实在是很平常的事。但对于一个远未巩固的大国的皇帝,这就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了。从史书中对他的记载来看,他的很多行为不能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绝不是无问题的或是不得已的。对克雷塔斯的杀戮,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任意而行。而对于坚持自尊和民族立场的马其顿、希腊将领的态度,显然是过于直白,过于外露了。这时候变通的方法绝不是没有的,最简单一点“见什么人,穿什么衣”,他都没有做到,或者说是不屑于作。而对有异议的马其顿、希腊将领,他也忽视了分化瓦解。很多言行举措,喜欢把异见分子,不管他们为什么有异见,都当成一个整体来粗暴的对待。多次形成了一人对众人的尖锐对立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没有缓冲余地,没有台阶可下,除了最后用君主的权威,尤其是赤裸裸的暴力把众人压服以外,、没有其他办法。另外,对于各地总督等地方大员的频繁处罚,固然有助于澄清吏治,改善马其顿在波斯旧属地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但是否真的只有这种办法?是否可以用缓和的“温水煮青蛙”的办法或者变通进行?在亚历山大本人控制局面的情况下,这些地方官当然无可奈何,但一旦发生边乱,这些人的忠诚将是很可怀疑的。另一个问题是亚历山大的性格残酷。很显然一个喜欢亲身历险,身先士卒的人,一个野心无限的理想主义者,不大可能是一个能容人的人。但是亲自持矛刺死将领,以及亲自动手殴打将领,除了令人触目惊心,对他的心智产生怀疑外,不可能有其他效果。

在征服波斯以后,一方面亚历山大自感身受神佑,战无不胜,功成名就,另一方面被波斯的宫女、宦官、佞臣所包围,他日渐习惯于被人阿谀奉承。尽管加强君权在当时是必要的,但他把波斯腐朽的官场文化和好的制度都一并的“吸收”了。喜好奉承,拒谏饰非,无论在哪个专制国家都是君主的大敌,而在史书中我们找不到亚历山大对此有任何抵抗力的记载。

亚历山大的第三个性格上不利于政治的问题是他酗酒。喝酒往往弄得昼夜颠倒,通宵达旦。如此酗酒容易让人意志混乱,而且会造成慢性的酒精中毒。

综合以上因素,加强君权与马其顿将领、贵族既得利益阶层的矛盾;民族矛盾和融合;亚历山大本身的性格缺陷是当时亚历山大帝国的三大政治问题。他对这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法绝不是没有可商榷之处的。对安提帕特父子的处置就相当糟糕。处罚和警告了大臣而又不能采取一种果断的解决方法,甚至没有及时削弱对方的权力。这等于刺激对方放手准备谋反而已。可以说占领波斯之后复杂的政治形势和亚历山大本人的处置失当,已经在他逝世前,造成了一种骑虎难下的内部矛盾极为尖锐的局面。之后发生的继业者内斗和混战,只是这一局面的合理延续和发展而已。

        
前面说过,亚历山大帝国的经济情况没有足够的资料加以说明。根据希罗多德对波斯帝国税收的说法,波斯在前5世纪初的岁入是14560塔兰特,文中对这些税收是否确实全为金银没有说明,但根据对印度税收和埃及征收谷物的描写,全是金银的可能性较大。这可能有所夸张。不过根据波斯最后被亚历山大掠取的金银数目看,波斯帝国的经济体制是相当有效的,地方和中央都囤积着大量财富(只是可惜这种财富无法转换为战斗力!)。

亚历山大在他短暂的亚洲主宰生涯中,应该是继承了波斯的经济制度的。这样就有了稳定而大量的收入来源,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巨大,最丰厚的经济来源了。此外,军需物资也是丰沛的,一来波斯的武器很多,二来从西班牙到印度,几乎整个欧亚大陆的技术成就都可以在亚历山大帝国内交流融汇,各种顶级的武器都可以生产和装备。从粮食、战马到弩炮,巨舰,亚历山大帝国一样不缺。而且波斯四通八达的驿路和地中海、环阿拉伯海上航线的存在使物资的运输十分便利。

因此可以说维持一支庞大而精锐的军队,对于亚历山大帝国来说是很容易的。唯一的问题出在亚历山大本人的治政缺陷上。他有一个很大的毛病是花钱无节制。尽管很多开销,比如对军队的厚赏(防止抢劫和强奸),安抚亚洲各民族首领所需的费用等等,是必需的,但也有不少是不够严谨,甚至完全胡来的。如他多次一笔勾销军官、士兵的债务,实际上根据人性,这不过是鼓励军人更加散漫花钱,同时把某些贪污犯包庇起来而已。亚历山大并没有想到要用类似后来罗马的军队财政制度来约束军队。在个人生活方面,据普鲁塔克说,亚历山大每天的伙食费达到了一万德拉克马,这恐怕是古往今来最疯狂的伙食标准了。另外,赫菲斯提昂葬礼开销达到了一万塔兰特,一次葬礼几乎报销掉一个大帝国的年收入,也实在豪华得难以令人接受。在这样的胡来之下,波斯留给他的23万塔兰特巨款到他去世的时候,就只剩下了6万。照这个速度,如果亚历山大不早逝,国家财政危机几乎是肯定会出现的。

亚历山大帝国从波斯帝国那里继承了一个小民族统治多民族的格局,这是很难驾驭的。特别是西亚文明和欧洲文明这两个绝无相通之处的大文明体系现在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就更加剧了乱局。亚历山大帝国在民族关系上的处境完全可以用如履薄冰来形容,稍有不慎立即将导致人亡政息的下场。对此,亚历山大表现出了他的高贵品质和卓越天才。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这在今天看来是很平常的,而在那个时代,尤其是那个时代的希腊,却是那么的不容易。而全面的模仿波斯人的外貌和言行,不仅是加强君权所必需的,而且有效的减轻了波斯人的反抗,缓和了民族矛盾。他所采取的第三个有效步骤是采用分封制。在波斯帝国的边缘地带,他多次在战胜旧民族或部族首领后,把投降的原首领封为当地的封君。这对于还不可能实行中央直辖,实行了也将遭到激烈反抗得不偿失的边境地区是一种合理的制度。一方面,主动投降的人安了心,被迫投降的人感激涕零,而邻近地区的仇恨,将会全部落到这些封君头上,使他们必须依靠中央,更加忠诚。

然而,这些措施并不足以在短时间内夯实一个大帝国。在亚历山大帝国内,存在着波斯帝国残余势力、各小民族的独立倾向、新征服地区的民族问题、战乱造成的混乱等诸多难以在短时间内克服的民族问题。而最重要的,却是马其顿、希腊与波斯和其他亚洲民族之间矛盾的问题。希腊人,尤其是马其顿人,被160年不断的军事胜利所鼓舞,早就习惯了鄙视亚洲民族,而且现在他们已经成了高居各民族之上的统治者。十世国俗,累朝勋旧,驱之下从臣仆之谋,改就亡国之俗,其势确实甚难。这不仅仅是穿什么衣服、用什么语言,或者采用什么礼仪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本身已经很大),而更涉及到非常实际的政治权力的问题。马其顿的贵族世家、战功赫赫的将领们,与希腊的仆从军队、与波斯的降臣,各民族的新贵之间的权力蛋糕,如何分配?偏向马其顿、希腊,等于安坐于火山口之上坐等爆发。偏向波斯等亚洲民族,不仅与旧臣之间的友好感情会受损伤,而且如果处置不当,恐怕连国王自己的命都将不保。这个问题与民族问题混杂一起,变得如同戈尔迪乌姆之结一样错综复杂,难以处理。放弃帝国的军队之源是不可能的,身处亚洲而像侨民一样保持着原来的民族性,又能安然维持国家,也是不可能的。


换言之,马其顿、希腊与波斯等亚洲民族之间的分歧不解决,要使亚历山大帝国有一个大的再扩张,那是很困难的。而要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从历史的经验看,只有用时间。


一旦真的扩张——目标与成就?

当然,历史上也有不顾一切的扩张而又真的成功了的古代国家,这个国家就是蒙古。尽管蒙古帝国很快就分裂了,但它毕竟维持了几十年的统一,而且每一个分裂出去的国家都还有巨大的面积。那么如果亚历山大果然没有早逝,而又果然解决了上述的诸多问题,那么他的进攻将会指向哪里,又会取得什么成效呢?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

古代的历史学家对此给出了很多答案:比如入侵阿拉伯、再次入侵印度、扫荡中亚,高加索的游牧民族、远征北非、渡海征服西西里和意大利等等。如果这些目的都能达成,那么亚历山大就会成为世界历史上征服土地最多而且是多得离谱的人了。但是也正如古代作家就已经了解的那样:这些“计划”不少出自后人的猜测和杜撰(看来yy并非今人专利),并非都来自亚历山大本人。目前比较靠谱的真正由他本人策划的进攻行动,是对阿拉伯的征服。下面让我们来逐一分析这些计划的可行性吧。

进攻阿拉伯的计划,应该说可行性相当之高。从经济和地理条件看,征服阿拉伯半岛的目的,主要在于保证亚历山大帝国的中心地带:两河流域的南翼安全。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到:两河流域处于伊朗高原、高加索山地、小亚细亚和叙利亚、阿拉伯的四面高地包围之下,如果不能占领这些高地,它的绝对安全就无法保障。但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阿拉伯人还远未统一,对帝国的实际威胁接近于零。而它的经济效益,主要在香料和良马方面,总体来说是相当有限的。

那么进攻的阻力有多大呢?在后勤上,阿拉伯半岛紧接两河,而且为海洋所环绕,因此后勤压力很小。后来罗马入侵阿拉伯、波斯远征也门、阿拉伯入侵波斯的时候,也都没有遭遇后勤方面的问题。只有在罗马军队深入到也门如此遥远的地方的时候,才出现了粮草不继的情况。目前所见的亚历山大的计划,是环航阿拉伯半岛而占领之。这样看来,主要通过海运解决后勤问题。看来要夺取的地区,主要是两河流域以南的一个“隔离地带”,以及沿海的若干贸易和军事地理要点。从马其顿军队的实力和阿拉伯人一盘散沙的情况看,阿拉伯人要给亚历山大以挫折或重创,都是很困难的。他们能采取的只有游牧民族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但是阿拉伯半岛的地理特性,是在沙漠中有少数的绿洲。这种地理对进攻的敌人,尤其是亚历山大这样智勇双全的统帅来说是相当有利的。只要突进一个绿洲,就可以抓住敌人,或敌人的住地、财产、辎重等。而守卫方如果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只能打硬仗。亚历山大有足够的能力让阿拉伯人在不利的情况下被迫匆忙接受会战。如果他的胃口不是太大的话,达到目的是容易的。但如果他的胃口太大,想要吞并整个半岛,那么不仅后勤成本激增,占领得不偿失,而且会给游击带来很大便利。另外,如此深入的入侵必将遭到也门的拦击。很难想象亚历山大帝国时期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会比罗马帝国时期要好。屋大维遭到的挫折,是有可能发生在亚历山大身上的。而亚历山大本人,偏偏就是一个越是困难就越要征服的人。这种雄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好事。但是对一个君王来说,却意味着军队的灾难。

另一个更要吸引人的目标是印度。亚历山大的征服已经占领了印度河流域,在军事上一个重要收获是了解了印度军事体制。因此如果继续深入,除了敌人的数量以外,其他方面将不会有很大的差别,不会令马其顿人感到意外。但入侵印度的一个很大困难是后勤。从实际的征服来看,无论从伊朗高原南下,还是依靠沿海航运,亚历山大都没有能够很好的解决远征印度的后勤问题。尽管进军没有遇到较大困难,但在回军途中,路过沙漠造成巨大的非战斗减员(普鲁塔克的说法是12万大军只剩下了2万人)。

——造成这一损失的重要原因是:亚历山大有意挑战自然,为了显示自己比居鲁士,塞米拉米斯等人高明,故意带着大军进入沙漠。这个说法得到绝大部分古代史学家证实,应该说是很有根据的。在这里亚历山大表现得不再像一个历史上罕见的军事天才,甚至也不像一个头脑正常的中等君主,而根本就是一个丧失理智的暴君昏君。从这里可以看到:越来越自我膨胀和不断受腐朽宫廷腐蚀的结果,使亚历山大在军事上,也开始变得低能了。


除了后勤以外(这个问题虽然不小,但是也不是不能解决),面对难陀王朝等的印度军队,能否战而胜之,也是一个问题。这虽然看上去觉得可笑,但是一个变弱智了的亚历山大,带着一群质量已经下降了的军队,去征服庞大的敌军,确实是要加以考虑的。即使内部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亚历山大军队的成分,不可避免的要逐渐过渡到以亚洲人为主。处于磨合期内的军队,其战斗力是很难说的。在历史上,波斯曾采取虚弱各民族军队战斗力的办法来保证波斯民族的安全。一支单纯靠数量取胜的大军,战斗力必然低下,而各民族军队之间难以沟通,但这也恰恰方便了一旦有事时波斯人精兵的镇压。也就是说波斯帝国这样的多民族大国,防内才是军队的主要任务。作为一个想征服全世界的人,亚历山大当然不会垂青于这种制度。但如何处理内部安全与对外战斗力之间的微妙平衡?很难设想越来越骄傲愚蠢的亚历山大会有多么妥善的办法。


如果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那么亚历山大还是能够压倒敌人的。但在远离祖国的地方,损失惨重的胜利,就等于失败了。固然马其顿的军事体系已经被证明为能够压倒印度的军事体系,但是否能够在每次大战中都实现伤亡轻微的胜利,是很难说的。


在北面,有一种说法是亚历山大将扫荡被统称为斯基泰人的游牧民族。从历史上看,所谓的“亚洲斯基泰人”的确已经和亚历山大交过手,而亚历山大也都取得了胜利。但如果确实的考察,那么这些都是小胜,如果真的发生大战,将会如何,很难说。因为从历史上看,凡属农耕民族或已经定居的牧业民族,要进攻游牧民族取得大胜利,必须具备以下的几个条件:一是统帅的英明;二是骑兵的充足;三是对游牧民族所在区域的了解。这三个条件中,第一个是毋容置疑能满足的;第二个条件,波斯仅在奈萨平原就曾有过15万匹以上的军马,在当时条件下骑兵用马显然是充足了;只有第三个条件有很大的问题。要了解大草原上的地理详情,要么必须有熟悉内情的人(主要是本民族的人),要么,经过长期准备而掌握了详细资料。而这两个条件亚历山大帝国都不具备。贸然入侵,劳而无功乃至遭到马拉坎达要塞那样的惨败,都是完全有可能的,须知大流士也是在波斯帝国的全盛期遭到了斯基泰草原上的严重挫败。


从实际需要来看,中亚大草原没有什么马其顿人想要的东西,而当时中亚游牧民族也不构成对伊朗高原的威胁,只能算是边境的一个麻烦而已。但如果不能从军事上施以有效的威慑,那么侵扰将会不可避免的越来越加剧。提前上演帕提亚兴起的故事,并不是没有可能的。因此,亚历山大确实需要一个对游牧民族的大胜,或者在有效的军事威慑之下,通过政治上的安排解决这个边患。


如果单纯从军事观点看,亚历山大有数万骑兵,就有较大的把握获得某种程度的胜利。中亚游牧民族缺乏重骑兵,也缺乏很多技术兵器。对抗世界上最英明的统帅指挥下的最强大的军队,是很难占得便宜的。后勤方面也没有大的困难。但问题是:这个胜利会有多大?能否大到达成政治目的的程度?


在高加索山脉那边,情况与中亚草原没有大的差别,只是高加索山脉构成了一个后勤上的麻烦,如果亚历山大不是野心发作想要深入高加索,那么这座山脉本身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天然边界。


在欧洲,马其顿的北面已经在腓力和亚历山大两代君主的经营下变得安全了,在凯尔特人南下之前,这条边界是巩固的,而且也没有北进的必要。而利比亚、埃塞俄比亚此时力量并不强大,跟亚历山大关系尚可,入侵埃及的可能性甚微。它们的国土上也缺乏令马其顿人有兴趣的东西。那么在帝国西面,主要的征服对象就是意大利、西西里和迦太基。事实上也有这样的说法:亚历山大的下一步征服计划是征服意大利。


由于地中海的存在,后勤在西征中将不是个重要的问题。所以,西西里和意大利,是容易屈服在亚历山大的武力之下的。特别是对西方的入侵,将使马其顿、希腊人在亚历山大军队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这对于缓和亚历山大与旧臣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西西里,尤其是意大利,民族、城邦矛盾很多,给外来入侵者利用的机会也就很多。而他们的军队,并没有任何足以抗衡马其顿军队的特殊优势,因此亚历山大轻易获胜的机会颇大。获得胜利之后,可以用掠获的钱财补充国用。最后,维持意大利和西西里的成本,由于地中海的存在,也将较低,对于帝国来说,算不上是过分的扩张。


对于迦太基,这个统一的强国,参考后来罗马对它的胜利,可以认为它是难以在陆战中抵御亚历山大的无敌劲旅的。


那么果然征服地中海就是个好得不能再好的便宜事吗?非也,地中海上有另外一样东西:海军。亚历山大的海军作用,几乎接近于零。以至于他要费力用以陆制海的笨办法来解决波斯海军的威胁。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波斯海军没有能够成功的切断海峡,所以没有发挥重要作用。而在地中海上,马其顿人非要用海军战胜了敌国的海军,才能把军队送到敌人的国土上去。尽管理论上说,从北非沿海走陆路是可以抵达迦太基的,但这种可能性基本也只出现在“理论上”。就算成为现实,漫长的交通线本身就是敌人海军袭扰的最好对象。就算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当疲惫不堪的马其顿军队到达迦太基的时候,迦太基警察就可以来逮捕他们。


尽管占据了希腊以后亚历山大拥有了一支不算小的舰队,但是这支舰队并没有经过战斗的考验,面对意大利、西西里小而分散的城邦,还可以应付。要对付迦太基海军,胜算可以说是不大的。如果要通过政治手段获取西西里、意大利的希腊殖民地的海军支持,共同反对迦太基,毫无疑问后者会通过积极进攻来打破这种联合。那么如何战胜迦太基海军?基本上设计出“乌鸦”是马其顿人想不到的。那么战争很可能成为一种消耗战,一如第一次布匿战争。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亚历山大如果要继续扩张,那么首先必须解决内部的各种棘手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难度很大,而且需要时间。在此之前贸然发动大规模对外战争,很容易造成内部矛盾激化或野心家趁机夺权。如果真能解决以上问题,而发动对外战争,可以说在各个方向上都出现了这样的困局:要么风险大,要么风险小而受益也小。总的来说,这就意味着亚历山大帝国已经接近了扩张的极限。
尽管如此,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的。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帝国的中心:亚历山大本人身上。他的散漫花钱、他的激进暴躁、他的拒谏饰非、他的任意妄为,都是足以致命的。
因此,似乎可以这么说:亚历山大的最佳结局,可能就是按照历史本身所安排的,在32岁时去世。这样,他意气风发的年轻形象,他超越时代的理想主义,他的仁慈与博大,他的天才和伟业,都定格在这一刻。这不比任何的猜想都要强得多吗?
顺便说一下关于亚历山大的资料。

亚历山大现存的古物资料不多,在希腊和西亚各国虽然都有出土,但是并不充分。因此目前研究亚历山大,主要还是要靠古籍资料。很遗憾,由于时间、战乱和基督徒的毁灭等原因,大量的古籍被毁灭,在阿里安和苏埃托尼乌斯那个时代,关于亚历山大的文献,还是很多的,类似于我们今天的人能看到的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资料。而且其中不乏托勒密和阿瑞斯托布拉斯等亲历者写的第一手资料。然而现在这些都已经毁灭了,能看到的他的比较齐全而又经常被引用的古籍只剩下了《亚历山大远征记》和普鲁塔克的《亚历山大传》,此外就是各种残篇和提到他的一些零散著作。所以关于他和他的帝国的很多情况,尤其是帝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运行情况都是不清楚的。即使是较为详细的军事和亚历山大的个人性格部分,也是有所欠缺的。

其他作者的作品水平有高有低,总的来说质量一般。而最为人所重视的《远征记》和《亚历山大传》则各有彼此。普鲁塔克的文采相当不错,对当时的各方面情况也都有涉足。但文章写得仍嫌较散。《远征记》基本上按时间写,写得比较清楚,当然地理上的描写需要结合地图来看。但是,这本关于亚历山大的最详细,最重要的著作文采却很糟糕,枯燥得令人昏睡。看来作者对书的布局拿捏得不很到位,抓不住读者。尤其滑稽,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段子:一是第一卷对格拉尼卡斯河之战的描写:“波军标枪如滂沱大雨,铺天盖地;马其顿人的长矛似万道金蛇,左刺右扎。”二是第六卷26节中:“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亚历山大一件极其高贵的行为。由于我粗心大意,在上文中漏掉未写。这件事究竟是发生在这个地区,还是象有人说的那样,是早些时候在帕拉帕米萨斯发生的,我已记忆不清。反正当时部队正在沙漠里行军。”

如果说前者可能是翻译的原因外(英文原文也比较“转”),那么后者曾多次发生,这就等于阿里安把自己降低到了《阿非利加战记》乃至《西班牙战记》的水平。

尽管如此,这两本书基本上还是令人满意的,能够提供一个亚历山大的生平较详细的传记,尤其是对军事方面的描写,使后来的研究者感到了方便。
说起来,我比较欣赏的是希罗多德、休昔底德、阿庇安和苏埃托尼乌斯那种风格的古史。希罗多德对写综合史,以及把读者感兴趣的内容融入正史之中,很是拿手;修昔底德虽然严谨,使得书不免枯燥,但是书中条理清楚,而且基本上能够还原出历史的原貌,成为现代史学的鼻祖;阿庇安继承了希罗多德的长处,而且善于描写详情和细节,很能感染读者,称得上是加强版的希罗多德;苏埃托尼乌斯的文笔和对出版市场的把握非常好,写的东西虽然很难说是完全的历史,但却非常抓人,能够让古今各国的作者一口气看完,手不释卷。



[ 本帖最后由 斯多克芒 于 2008-7-16 18:2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6 15: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亚历山大大帝安享晚年,我想地球会来一次版图大地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6 18: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不可能,亚历山大是一个为战争而生的人,即使不病死,迟早有一天会死在战场上或者军中,如果他不打仗,在宫里颐养天年,那么也没有人会去关心如果他得享天年会怎样了.
字太小,看上去眼睛难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7-17 08: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亞歷山大想征服西方,與古羅馬爭雄,究竟哪方會勝利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7 10: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等亚历山大称霸世界,就有底下的将领不堪重负,策划暗杀。再说也没那么多可靠的人可以征服一地,留守一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7 14: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能力比不上皇上的,让他活也没多大的意义,看皇帝到后来缺乏优秀的军事将领,败的一太糊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7 16: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天,你也太鄙视亚历山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8 08: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帝都崇拜的伟人,却被皇帝的崇拜者鄙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6 12: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拿破仑自己都说亚历山大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后代很多军事权威都推他为西方四大名将之首比如代表人物20世纪军事理论泰斗富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7 09: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的帖子

后期的他权力欲和征服欲太甚,毁了这个千古一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2 01:27 , Processed in 0.03139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