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royantaul

奥匈帝国军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1 11: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箴瑛 于 2009-3-11 09:05 发表
不过,首相邀请英法军队进入,这不是卖国吗?和吉斯林有什么区别呢?


当时的希腊首相是合法的政府代表吧。
吉斯林是个什么东西,和汪精卫一样,自封的国家和民族领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1 15: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土耳其的确是在1914年10月就参战了。
由于最近只关注于奥匈的资料,所以发生低级错误,特此致歉。
不过同盟国进行第二次塞尔维亚战役的战略目的之一就是连通土耳其。
再次致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1 16: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个人比较喜欢吹毛求疵,LZ莫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1 16: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哪里哪里,多谢指正
在我的主要参考书籍:《奥匈的最后一战:1914-1918》(作者:奥匈步兵上将,奥地利共和国副总理,冯.赫尔斯腾纳;奥地利陆军与战争文献部出版,共七卷,1930年首版)中对第二次塞尔维亚战役的描述,提到了战略目标包含连通土耳其,激励土耳其的战争决心和激情,所以没有查阅其他资料的情况下,误以为土耳其当时尚未参战,惭愧惭愧。

[ 本帖最后由 royantaul 于 2009-3-11 17: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2 17: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次至第四次伊松佐河战役

1915年7月17日,意大利军重新集结35万人,840门大炮,再次在伊松佐河流域发动进攻,意大利第2集团军进攻方向是圣米歇尔山,意大利第3集团军则继续进攻戈尔茨桥头堡。
对意军比较有利的是,当面奥匈军素质下降十分剧烈,为了维持在俄属波兰的攻势和准备对塞尔维亚的进攻,奥匈军较精锐的部队都被调走,补充上来的部队基本都是全部由补充营建立的新建部队,战斗力十分低下,士气不振。
意军此次仅进行了两天炮火准备就发动进攻,由于当面奥匈军战斗力低下,意军此次进攻较为顺利,苦战8天后突破了奥匈军第一道战线,兵力捉襟见肘的博罗耶维奇紧急调来25个营的零碎部队,添油式地投入战场补漏,这更加增大了奥匈军的伤亡。博罗耶维奇果断地决心放弃部分阵地,把部队转到更适合防守的高山阵地上去,依赖于仅存的精锐部队:蒂罗尔射手部队的逆袭,奥匈军终于和当面意军脱离接触,结束了血腥的持续性消耗,兵力仅为意军三分之一的奥匈军是经不起这种消耗的。
8月3日,意军停止进攻,在付出42000人的损失之后,意军在4公里长的战线上前进了100到500米,并且占领了2163号高地,和第一次伊松佐河战役相比,总算有所成就。
受到此次“胜利”的鼓励,意军决定继续发动进攻。
经过两个月的准备,意军集中了空前的兵力,45万步兵,130个骑兵中队,1372门大炮,于10月18日发动进攻。
意军当面的奥匈军仅有13万余人,40门重炮。
意军的进攻线路和第二次伊松佐河战役完全一样。
摆在意军面前的道路更加崎岖,几乎是垂直的峭壁完全不可攀爬,在雨点般的手榴弹和机关枪射击下,意军毫无意义地成片倒下,炮火轰击崩下的碎石反而给意军造成了惨重的伤亡,意大利第2集团军沿着圣米歇尔山方向夺取了几个奥匈军机枪阵地,而企图占领戈尔茨桥头堡的行动再度遭受了血淋淋地失败,伊松佐河中飘满了渡河士兵的尸体。
11月4日,意军停止了进攻,付出了6万人的代价,意军向着圣米歇尔山方向前进了300米,夺取了几个机枪阵地。
5天之后,意军集中37万人,1300门大炮,在意王之弟奥古斯塔公爵的统一指挥之下,沿着以前的进攻路线再度发动进攻。
意军当面的奥匈军已经整编成了新的第5集团军,司令为骑兵上将罗尔,总兵力15万5千,包括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皇家和王家地方防卫军部队,王家匈牙利地方防卫军部队和波黑部队,全部是二,三流部队,最前线仅仅部署了两个师,战斗力还算不错的第57师和战斗力低下的第93后备师。
第四次伊松佐河战役有个意大利别名叫做“议会战役”,因为意军总参谋长卡尔多纳的目标就是不顾任何苦难和损失,在议会选举之前取得一次能够振奋全国的胜利,来缓解这之前由于损失巨大的无效进攻而造成的意大利国内的深刻的政治危机。
11月9日,在猛烈的炮击之后,意军开始全线进攻,主攻方向是一座611米高的小山库克,从山顶阵地可以控制整个戈尔茨东侧的渡口,经过了7次伤亡惨重的冲锋之后,意军于10日攻占了库克山,这使意军能够进一步威胁到扎格拉小镇的南部,这是意军参加战争之后的第一次,然而随后意军对扎格拉,对萨波提诺山的进攻及第二次进攻都被奥匈军击退。
意军随即转向,向着戈尔茨北部的小村奥斯拉维嘉发动了冲锋式进攻,冲锋部队在机枪扫射下以唐吉科德式的愚勇前进着,在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之后,意军终于冲入村庄,此时奥匈军调来了在第5集团军中屈指可数的几个战前常备军步兵团之一:克雷恩第17步兵团“米尔德骑士步兵团”,该团虽然是由捷克和斯洛伐克人组成,但是毕竟是久经训练的常备军步兵团,拥有一流的战斗力和忠诚精神,该团随即发动反冲锋,经过激烈的近战甚至白刃格斗,意军被重新逐出奥斯拉维嘉。
此时,经过了德国援助,奥匈军的前线炮兵实力已经大为加强,已经拥有了634门大炮,而意军对此居然毫不知情,其情报工作的麻木迟钝简直无以复加。
由于前线损失惨重,意军紧急向前线增援,从卢希尼科地区徒步赶来的后备部队在进入战场之前,沿着奥匈军阵线行军,突然遭到奥匈炮兵的轰击,伤亡惨重,没有受伤的也由于剧烈的震撼和恐惧而丧失了战斗力。
从11月10日开始,意军发起了对杜布诺北部高地的进攻高潮,从10日上午11点到11日下午16点,意军发动反复冲锋,然而高地始终被匈牙利部队所据守,意军付出7000人伤亡仍然无法占领高地。
在圣米歇尔山北部,潮水般涌来的意军撞上了在圣玛提诺高地布防的两个奥匈常备军步兵团:匈牙利第39步兵团“康拉德男爵”和匈牙利第46步兵团的阻击,意军在17次进攻受挫之后,又转向西南,攻击迪希布希山,据守该山的奥匈皇家和王家地方防卫军第26步兵团是来自奥地利本土施蒂尔马克州的全德意志人部队,该部队击败了意军10次进攻,使迪希布希山阵地屹立不摇。该团的团长懂意大利语,因此只要听到意军中响起“Anvati”的喊声就立即警告部队准备,并且部署机枪交叉火力,因此意军攻击伤亡惨重而无效。
14日,意军集中重兵反复冲击圣米歇尔山北部,倚仗着巨大的兵力优势,意军步步推进,夺取了圣玛提诺高地前部数个机枪阵地,然而迅速被奥匈军的反冲击所夺回。15日意军继续进攻,夺占奥匈军前沿第一道战壕,然而在傍晚又被奥匈军夺回。
18日开始,意军再度猛攻奥斯拉维嘉村,企图打通从圣弗洛里安经奥斯拉维嘉到戈尔茨的通道,意军排成纵队,疯狂冲击奥匈军的支撑点,每个支撑点都动用一个纵队进行冲锋,这种愚蠢的行为的结果是惊人的伤亡,在一个支撑点前俱记录有460具尸体。
奥匈军经过加强的炮兵此时加强了对奥斯拉维嘉方向的火力支援,集中轰击意军用来掩护集结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是奥匈军构筑的,两天前失守,被意军用来掩护进攻部队的集结。该支撑点在猛烈的炮击中被完全摧毁,里面的意军不是被炸死就是被震得失去了战斗了,随后奥匈军出动一个由前大学助教,后备军上尉约瑟夫.弗莱塔格博士指挥的不满员的连,不损一兵一卒就夺回了该支撑点,俘获大量意军。
惨重的伤亡使意军在这个方向彻底失去了进攻能力,奥匈军不失时机的调来新锐部队:波希米亚第18步兵团“萨尔瓦多大公步兵团”和加利西亚第77步兵团“符腾堡公爵菲利普步兵团”于18日发动反攻,在炮兵支援下,将意军全部逐回出发阵地,俘获大约6000意军。
随后的11月28日到29日,意军再次发动多次进攻,然而都无法前进一步。
11月24日,心急如焚的前线总指挥奥古斯特公爵驱动他的部队不停地发动进攻,试图获取任何一点成果,使得这次战役能够被称为“胜利”,残酷地阵地绞杀战毫无意义的持续着,意军反复冲击之下,终于突入奥斯拉维嘉村,夺取了该村教堂的后墙,然而也就仅此而已,精疲力竭的意军无法前进一步,兵力严重不足的奥匈军也无力将意军赶回去。
前线的战斗终于逐渐沉寂下去了,到了12月17日,战役终于结束,意军付出5万人的代价,前进了一公里,夺取了一堵教堂的后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2 20: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oyantaul 于 2009-3-12 17:34 发表
前线的战斗终于逐渐沉寂下去了,到了12月17日,战役终于结束,意军付出5万人的代价,前进了一公里,夺取了一堵教堂的后墙。


平均每前进一百米损失五千人。
战果:一堵后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16: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入侵黑山,阿尔巴尼亚

占领塞尔维亚之后,奥匈终于完成了其发起战争的最初“目标”,这使得奥匈参谋总长霍申道夫上将终于感到了一丝满意,他终于可以说为挚友斐迪南大公夫妇报仇了,1906年,正是因为斐迪南大公的举荐,他才从驻因斯布鲁克的第8步兵师师长越过军长和集团军司令两个级别一跃成为奥匈帝国参谋总长的。
霍申道夫对东线的进展也十分满意,奥匈军跟随德军在东线节节推进,俄军丢盔弃甲,华沙,布列斯特,维尔纽斯等俄国西部名城接连失守,德奥联军推进到俄国本土。
受到胜利的鼓舞,霍申道夫于1916年元旦发布命令:第3集团军向黑山前进。
占领黑山,不仅可以对意大利的布拉佐和瓦罗纳两个桥头堡构成威胁,而且还可以从侧翼威胁当时还防守着萨洛尼卡的法国东方集团军。
为了加强第3集团军的实力,霍申道夫将波斯尼亚军管区的后备部队,包含3个后备步兵旅,7个独立守备营,黑塞哥维纳军管区后备部队,2个后备步兵旅,5个独立守备营,达尔马提亚军管区后备部队,5个后备步兵旅,9个独立守备营,3个海军基地警卫营,全部加强到第3集团,可以说把整个帝国巴尔干地区的部队全部编入了第3集团军。
黑山国内仅存的部队唯一能够作的就是坚守已经要塞化的黑山最高山Lovćen(塞尔维亚语:Ловћен)山,该山位于Kotor森林和亚德里亚海岸之间,山顶有黑山最著名的诗人Petar II. Petrović-Njegoš的坟墓。
1月8日,在亚德里亚海上的奥匈舰队的炮火支援下,奥匈军开始对Lovćen发动总攻,奥匈军的炮火十分猛烈,1月10日,Lovćen山大部分要塞化阵地全部被摧毁,然而残存的黑山军仍然坚持着抵抗,一直到1月17日,奥匈军才肃清全部山地阵地,歼灭全部黑山部队。在10天的战斗中,奥匈军的炮火将山顶的坟墓前部摧毁,1925年才被重建。
1月19日,霍申道夫下令第3集团军继续向阿尔巴尼亚推进,并将意大利军包围在布拉佐地区,然而,围困占用了大量的兵力,使得奥匈军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整个阿尔巴尼亚地区,也使得阿尔巴尼亚的奥匈军和位于马其顿的德保联军之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空洞,然而被限制在布拉佐地区的意大利军并没有力量来利用这个空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6: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意大利战线春季反攻,上

塞尔维亚战役的胜利结束和俄军在东线的惨败终于使得奥匈军能够抽调出部分主力部队用于意大利前线,奥匈参谋总长霍申道夫决定,在意大利前线发动一次大规模反攻,以边境上所谓“七村社”地区为出发阵地,突击方向为帕多瓦-威尼斯,争取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
奥地利皇亲欧根大公被任命为意大利战线总司令,此人身世显赫无比,是利奥波德皇帝的曾孙,曾经击败过拿破仑的卡尔大公的孙子,还是本代条顿骑士团的大团长(该大团长位置在哈布斯堡-帕尔马家系中世袭),然而军事才能不过了了,但是他很明智,从来不给自己的参谋长,实质上的总指挥博罗耶维奇添乱。
博罗耶维奇对于霍申道夫不切实际的战役目标嗤之以鼻,他于1916年4月31日向所属部队发出秘密训令“本部本次战役目标为,从目前漫长而不利防守的位置上推进到一个适于防守的较短战线上,从而节省出更多的机动预备队。”
早在意大利投入战争之前,奥匈军就侦察到,意大利人并没有完成边境上“七村社”地区的工事,这是边境上从帕多瓦到威尼斯一线横向面对奥地利的地区,总共有7个村庄,这里工事潦草,防御松懈,是良好的突破口,这次,博罗耶维奇决心将攻击方向选在此处。
然而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正当奥匈军调兵遣将,摩拳擦掌准备进攻的时候,5月24日,意大利军抢先在这个区域发起了进攻,在大炮的掩护下,意军猛攻奥匈军卢瑟恩,菲尔勒和文扎拉等3个要塞化的山头,尽管防守的奥匈军是由地方后备队和动员营等拼凑起来的杂牌部队,不过仍然能够击退意军的攻势,意军付出了血淋淋的代价后一无所获。
5月27日,奥匈帝国总参谋部下达训令:“本次进攻争取取得决定性胜利,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为了西线战场解放出兵力。”当然博罗耶维奇对这种狂想并不感冒,他明白,没有大量的德军投入,这种战略目标是无法实现的,早在1915年冬,奥匈帝国参谋总部就向德国参谋总部通报了这个计划,然而德国参谋总长法尔肯海因对此没有任何兴趣,正在准备在凡尔登“让法国人把血流干”的法尔肯海因没有任何兵力能够用于意大利方向,在这个保守的标准普鲁士军官团军官看来,世界大战就是欧洲大战,而欧洲大战就是德法对决,只要如同普法战争般迅速击败法国,则无论是传统上陆军不强的英国还是虽然人多如蝗虫然而毫无质量的俄国都将无法继续战争,则不难以一个极为体面的和约(甚至对英俄也是,当然是从德国人的视角出发)来结束战争,至于意大利嘛,在他的思维里面是排不上号的。
当然,法尔肯海因还是批准了奥匈军为了准备攻势而从东线和巴尔干战线大量抽调部队的计划,因为无论在东线还是在巴尔干战线,目前都是由一位德国元帅在指挥,奥匈军被置于德军东线总司令兴登堡元帅和巴尔干集团军群司令马肯森元帅的指挥之下,没有法尔肯海因的同意,霍申道夫甚至无法调动部队。霍申道夫玩了个小花招,他和保加利亚秘密签订了协议,在部队调遣的时候,将大量的保加利亚部队以小单位混杂进奥匈军调到意大利前线,而德军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量保加利亚单位的加入固然增强了奥匈的兵力,可是却使得本来就很多民族混杂的奥匈军变得更加混杂,真正能打的奥地利,克罗地亚和马扎尔单位更加被稀释。
1916年1月,奥匈组建了所谓“蒂罗尔地区防御指挥部”,作为兵力集结的掩饰,这种没有番号也没有野战军单位的指挥部通常只能指挥几个地方上负担防卫的营级部队,然而,这个蒂罗尔地方防御指挥部却地位高得惊人,司令官是陆军上将丹克尔,部队包含从东线抽调来的3个军12个步兵师又2个骑兵师,独立炮兵3个旅。这些部队隐蔽在罗尔将军的第5集团军第14军后面,准备开战后以第11集团军番号参战。
奥匈军又从巴尔干调回来了第3集团军,隐蔽集结在第10集团军后面,该集团军刚刚参加完对塞尔维亚和黑山还有阿尔巴尼亚的征服作战,士气旺盛,但是士兵来源混杂,指挥不便。
第3集团军序列
司令:陆军上将科维斯
第3军,军长:步兵上将克劳特瓦尔德
军直:军炮兵旅,辎重团,工兵团,战地猎兵第7营,第22营,第24营
第22王家和皇家地方防卫军射手师(王家和皇家地方防卫军射手第1团,第2团,第3团,保加利亚补充团)
第6步兵师(第96步兵团,第87步兵团,第47步兵团,保加利亚补充团)
第28步兵师(第37王家和皇家地方防卫军步兵团,第38王家和皇家地方防卫军步兵团,第39王家和皇家地方防卫军步兵团,保加利亚补充团)

第8军,军长:施罗伊辛斯图伊尔中将
军直:军炮兵旅,辎重团,工兵团
第57步兵师(第52步兵团,第90步兵团,第92步兵团,第93步兵团)
第59步兵师(波黑步兵第1团,波黑步兵第3团,第48步兵团,保加利亚补充团)

第20军,军长:陆军中将,皇储卡尔大公
军直:军炮兵旅,辎重团,工兵团,第59步兵团
第3步兵师(蒂罗尔射手第1团,第2团,第3团,第4团)
第8步兵师(第7步兵团,第14步兵团,第21步兵团,第50步兵团)

第17军,军长:步兵上将克雷提克
军直:军炮兵旅,辎重团,工兵团
第18步兵师(第73步兵团,第3射手团,保加利亚补充第一团,第二团)
第48步兵师(波黑步兵第2团,第4团,保加利亚补充团,阿尔巴尼亚志愿步兵团)
第181独立步兵旅
第17军由于素质太差,并没有参加第一阶段的进攻作战,在第二阶段扩大战果的追击战中才参战,负责保护第3集团军右翼。
我们从编制上可以看出,奥匈军所有师,不足4个团正规建制的都拿保加利亚部队填塞,皇储所指挥的第20军全部精锐部队,不是蒂罗尔射手部队就是战前常备军步兵团,甚至还奢侈地有一个战前常备军步兵团作为军直部队,实质上是皇储的警卫部队,奥匈估计再也死不起皇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8 17: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加利亚军队在巴尔干战争里的表现和战后的政治立场令德奥都比较喜欢,不难理解霍申道夫的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9 17: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卡尔大公难道也上前线了吗?恐怕是挂个名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2 01:08 , Processed in 0.02941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