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royantaul

奥匈帝国军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5 14: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地名翻译问题

回复Lancer兄
在下手中的资料都是德语的,地名都按照德语发音翻译的,所以克拉科夫成了克拉考,国内正统翻译似乎是根据名从主人,波兰地名就按照波兰语发音翻译,所以克拉考又成了克拉科夫。
在下疏懒了一点,没有去考据地名,实在惭愧,不过此贴是军史为主的,奥匈地跨多国,要一一考证地名的正统中文翻译的话,得精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乌克兰,斯洛文尼亚,波兰,俄,德,意大利,塞尔维亚,波斯尼亚,阿二巴尼亚等语言不可,在下不是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既没有他的茜茜公主,也没有他的语言天才,只好地名都按照德语地名来翻了,敬请谅解。
奥地利人称特兰西瓦尼亚为七城(Sieben Buerger),这里预先说明一下,今后大家看到:七城地区,就知道在下指的是特兰西瓦尼亚。
其他在下不知道德语之外的正统地名是什么的,就不一一说明了。
关于Lemberg的翻译问题,Lancer兄指教得很对,按照德语发音“勒姆贝尔格”,的确是伦贝格好于林堡,特此致谢,今后就用伦贝格了。
德语Berg(贝尔格)是山的意思,Burg(布尔格)才是堡的意思,在下以后注意,Berg结尾的地名,都翻译成“某某贝格”,Burg结尾的地名,才翻成“某某堡”,才符合信达雅原则。
再次感谢Lancer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5 16: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客气了,都是互相学习,等待精彩的下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5 16: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iveI'empereur 于 2008-8-22 21:47 发表


说了半天,最差的还是意大利军队


想想它的统一过程:靠法国的帮助打赢奥地利帝国,普奥战争中陆海战都败给奥军,靠普军的胜利获得威尼西亚,在普法战争时期趁法国失利占领罗马,基本上外战就......
一战中与奥宣战后(因为怕德国报复还推迟一年才向德国宣战),就算边境地形困难,面对数量上劣势的奥军还是打的步履维艰,德国人一来,卡波累托一战立刻垮台(最后还是靠了英法军队的帮忙才又打回去),最有趣的是大批被征召上战场的工人士兵在溃退的时候高喊:"奥地利万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5 17: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普米热尔要塞攻防战-1

普米热尔要塞围攻战
普米热尔要塞,位于今天波兰东南部,位于伦贝格到克拉考之间的铁路线上,扼桑河河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奥匈加利西亚防御体系的枢纽。
奥匈从1882年开始,在普米热尔城堡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筑垒技术,投入巨资修筑现代化要塞,作为对将来对俄战争的出发阵地和一线防御屏障,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正是这个坚固的要塞,拖住了伦贝格战役后俄军的进攻浪潮,对喀尔巴纤山口保卫战形成了极大的支援。
1914年夏,奥匈普米热尔要塞共部署要塞炮兵两个团,共拥有12门240毫米以上口径重迫击炮和24门150毫米口径重榴弹炮。
要塞共有12个炮台,核心阵地炮台5座,梅花形排列,外围东北向炮台5座,呈箭头状排列,西南部炮台两个,一字形排列,每个炮台都有数个升降式装甲炮塔,核心阵地外有一座3米高的钢筋水泥墙,厚达1米半,墙地基深达地下4米,墙顶向内弯折成45度角,墙内一米高处修成平台,担任防守的士兵可以趴在平台上向外射击,墙上密布射击口,担任守备的要塞炮兵团的步兵营居然没有步枪兵,全部是12人一组的重机枪班组和3人一组的轻机枪班组,特别是斯科达出产的轻机枪,奥匈军配备极多,防守时机枪子弹形成的弹幕几乎把核心工事外围变成了俄国人的地狱。
核心工事外围挖成2米半深的壕沟,宽达3米。
外围东北向5座炮台为核心,以野战工事为辅助,形成极为严密的防御体系,各炮台以交通壕连通,野战支撑点都是地下式,上面以粗大原木和波纹钢板层叠覆盖,不被大口径火炮直接命中基本无法摧毁,每个支撑点都配备一挺重机枪和数挺轻机枪。
9月11日奥匈伦贝格战役失败后,部分残兵退入普米热尔要塞,又给要塞带来了大量的野战炮,这些野战炮被分配到各支撑点,给俄军后来的攻击带来了极大的杀伤。
奥匈在要塞地下构筑了巨大的工事,包括兵营和仓库,储存了大量的物资,准备在对俄战争中使用。
奥匈帝国参谋总部无视实力差距,一心进攻,伦贝格战败后本拟把要塞中的残兵撤退到匈牙利腹地整编,好发起反攻,然而德国担心俄军占领普米热尔要塞后,转兵向西北,攻击德国工业中心之一的西里西亚,通过外交手段压迫奥匈不得放弃要塞,奥匈这才停止撤退,留下大约13万部队防守普米热尔要塞,撤出了26万余人。
奥匈军留下的部队,大都是匈牙利部队,后来要塞防御的核心是马扎尔部队,克罗地亚部队和宪兵部队,其他归属匈牙利部队名下的斯洛文尼亚人,乌克兰人,波兰人等则消极避战。
9月28日,俄军彻底完成包围,奥匈参谋总部任命赫尔曼.库斯马内克将军(爵号:布格诺依施泰特骑士)为要塞防御司令,统一指挥要塞防御。
俄军担任攻击任务的是迪米特里耶夫将军的第3集团军,全军30万人。
“血染的3天”
俄军刚刚获胜,士气正旺,迪米特里耶夫无视自己缺乏攻城炮火的弱点,决心立即进攻。
24日中午,在稀疏地炮火准备之后,随着三发蓝色信号弹升空,大批俄军高呼着“乌拉”,潮水般拥向最前方的8号炮台。
俄军的炮火准备没有任何作用,无论对核心堡垒内部地下工事营地内的奥匈军还是野战工事中的奥匈军,杀伤力都可以忽略不计。
要塞炮火开始轰击,巨大的305毫米重迫击炮数百公斤重的炮弹,一发发砸入俄军的人潮中,每一发砸下,伴随着一声巨响,人潮立刻出现了一个空洞,尸体碎块随着爆炸的气浪漫空飞舞,几十上百人的生命立即终结,然后空洞立刻又被后面拥上的人潮所填补。
奥匈败军带入要塞的大量野战炮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口径加农炮被用来打平射,每一发炮弹都在俄军中打出一道血肉胡同,打口径榴弹炮则构成火网式覆盖。
由于只能沿着桑河河谷进攻,俄军的攻击正面极为狭窄,兵力过度密集,在炮轰中伤亡极为惨重。
24日晚,俄军停止进攻,退回出发阵地,没有前进一寸,却付出了6000到7000人的代价。
25日临晨,俄军调来新锐部队,决心利用黑夜,使用渗透战术,直接攻击要塞核心阵地。
凌晨3时,俄军根本不作炮火准备,开始进攻,然而俄军组织极为混乱,居然24日进攻时已经探明的雷区没有在地图上标示出来,新调来的俄军部队不知道雷区位置,踩响了地雷,奥匈军立即进入战斗状态。
俄军不顾伤亡,利用黑夜中奥匈军炮击威胁较小的机会,从要塞东北面5座炮台的间隙中插入,拥向核心阵地。
第一批俄军在黑案中跌跌撞撞地掉入壕沟,后面的俄军不明所以,继续向前拥,直到人体将壕沟填满为止。
俄军踩着已死或半死的同袍尸体,冲向要塞外墙。
俄军没有梯子,没有爆破筒,只有步枪,刺刀,手榴弹和牙齿,指甲,拿这堵墙毫无办法,少数还携带有小口径迫击炮的俄军试图轰击,却绝望地发现迫击炮弹砸上墙壁只出个白印子而已。
这时墙顶的探照灯猛然打开,所有射口一齐开火,机枪喷吐着火舌,死神的镰刀般收割着生命,俄军士兵如同联合收割机刀轮横扫下的麦杆般倒下,在瓢泼大雨般的机枪子弹下,几乎任何直立的人生存时间不超过一秒,而东北方向的5座炮台的火力也回过来,向这些被夹在东北向炮台和核心工事间的可怜的俄军射击,按照早就测量好的射击诸元,要塞炮一遍又一遍地对这片地域进行覆盖。
接近早晨的时候,据说俄军的呻吟声和惨叫声已经超过了炮火机枪的声音,然后这种声音又慢慢沉寂了下去。
俄军在25日临晨的伤亡数字没有能统计出来,奥匈估计在1万2到1万5左右,俄军不予承认,但是承认:伤亡惨重至极,许多拥有巨大历史荣誉的团队损失惨重,有的团只剩下17人!
25日白天,俄军居然又发起了进攻,除了无谓的巨大伤亡外,俄军毫无所得,历史功勋卓著,然而目前却全部由深荷皇恩的圣彼得堡上流社会子弟组成的沙俄近卫军谢苗诺夫团在进攻中被几次炮火覆盖后崩溃,这些穿着华丽的士兵们抛弃步枪,一拥而回,拒绝再战。
那些由老实而驯顺的俄罗斯农民组成的团队,这些从生下来就没有得过沙皇什么好处的士兵,却默默地奋战着,牺牲着,以上帝和沙皇的名义,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巨大伤亡,他们的生命,就如同子弹和炮弹组成的风暴中的枯叶,片片凋落。
奥匈军7号,8号炮台的重机枪大量出现过热无法射击,连冷却水都不够用了。
奥匈军储备物资是丰富的,要塞本来就是对俄作战的后勤基地之一,仓库中各种物资堆积如山。
替换枪管迅速换上,重机枪继续收割生命。
奥匈军的轻机枪配备之多,几乎成了俄军的恶梦,俄军脚步蹒跚地在弹雨中前进,其坚韧令人震惊。
26日,俄军孤注一掷,调来24个团,分成6个波次,浪潮般地冲击,周而复始,被打残了的部队立刻撤下来重编,再次投入进攻。
俄军冲击的波浪如怒潮般一浪浪拥来,然后又一浪浪般在奥匈军的火力面前撞得粉碎。
26日晚,俄军终于停止进攻。
就算是俄国也无法承受如此严重的伤亡了,迪米特里耶夫将军终于神经崩溃,他的集团军在三天时间内损失了整整4万人!
普米热尔要塞攻防战的头三天被称为:“血染的三天”,俄军付出了4万条生命,却一无所得,事实证明,在现代化筑垒要塞面前,妄图只依靠冲锋战术就拿下要塞的企图不过是一种疯子的狂想而已。
俄军第3集团军损失惨重,士气更跌到冰点以下,不用担心西里西亚安全的德国兴登堡第8集团军和新整编后的奥匈博罗耶维奇第3集团军要开始进攻了…

[ 本帖最后由 royantaul 于 2008-8-25 18: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5 19: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的“重迫击炮”是否该译为“臼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5 19: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德语原文直译就是臼炮。
到底是翻成臼炮好还是重迫击炮好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5 20: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俄军进攻堡垒的那一段,感觉真的是很难过,简直有点不忍心再读下去。
毫无疑问,一个生命在战争中不值多少钱,但如此地浪费人命,实在是太残酷了。
记得一战跨入1915年,俄国人就已经在战场上倒下了近百万的人。一个协议国的外交官向一个俄国将军表示哀悼,但那个俄国将军却说:“这没什么,我们俄国就是人多。”
多么冷酷的一句话!毫无疑问,那些死者里面没有那个俄国将军的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5 21: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炮口装弹,弹尾撞击炮膛底部点火,那就是迫击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7 21: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到1915年俄军士兵把刺刀绑在树枝上冲锋,要靠自己的身体和手去对付有刺铁丝网,实在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8-29 17: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iveI'empereur 于 2008-8-25 07:32 发表
读了俄军进攻堡垒的那一段,感觉真的是很难过,简直有点不忍心再读下去。
毫无疑问,一个生命在战争中不值多少钱,但如此地浪费人命,实在是太残酷了。
记得一战跨入1915年,俄国人就已经在战场上倒下了近百万的人 ...

大公在坦能堡之后回复法国大使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1 20:41 , Processed in 0.02749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