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4702|回复: 19

周总理令西方人折服的经典语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4 08: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2、“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3、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幷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4、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 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5、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l元、5角、2角、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来源:深圳新闻网)
http://gb.chinareviewnews.com/do ... mp;mdate=08020958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4 09: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想起周总理就令人心酸,“十里长街送总理”那部电影看一次“脆弱”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4 09: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恶少 于 2008-8-4 08:54 发表
  4、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

那个时候,,,,,,都用国产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09: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丁 于 2008-8-4 09:12 发表

那个时候,,,,,,都用国产的吗?




那个时候用国产是一种时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4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恶少 于 2008-8-4 09:25 发表




那个时候用国产是一种时尚

不是吧,因为那个时候全球化程度不高,
现在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用非国产,记者没兴趣提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10: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最经典的是最后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10: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chos 于 2008-8-4 09:28 发表

不是吧,因为那个时候全球化程度不高,
现在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用非国产,记者没兴趣提问了



遗憾的是现代人对国产的很难提起感情了

[ 本帖最后由 恶少 于 2008-8-4 10:5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4 10: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恶少 于 2008-8-4 10:47 发表



遗憾的是现代人对国产的很难提起感情了


呵呵,还好还好,至少大家的LP或者LG还是国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4 11: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似乎有学者论证过,“外国的月亮确实比中国的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11: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赤壁?场面,音效很好,但是情节拖沓而且零散——个人感受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5-7 06:14 , Processed in 0.02629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