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17270|回复: 34

[原创] 卡西诺山(1)-“我们的卡西诺” 德国第1伞兵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2 16: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响应SS的提议,我在这里透露一下自己一个酝酿已久的project。:)

意大利战场是我最感兴趣的二战战场之一。这当然首先是出于我对意大利这个国家的热爱,能孕育出威尼斯,佛罗伦萨,阿尔贝里尼,曼陀铃,卡尔维诺和艾柯这些名词的土地,即使遭遇战争,也必然别有一番经历。
意大利本土的战事,从1943年9月一直打到最终停战,激烈程度不亚于其他战场,但因为两场在其他战线上进行的更辉煌的战役(诺曼底登陆和巴格拉季昂),意大利永远是个次要战场,是个配角。一个被忽视、但同样承受巨大痛苦的角色,迷人之处便在于此。这个战场上没有强有力的突破,没有大纵深的合围,也没有摧枯拉朽的歼灭。凯塞林和亚历山大两个人,都是双方阵营里的全才,尤其是经验都无比丰富,可谓旗鼓相当,此外,德军有维廷霍夫,盟军有新西兰人弗莱堡和法国人朱安,一方有天时地利,一方有制空权和物质后盾,实力不相上下。所以,像德军在萨莱诺和安其奥滩头的两次反击,虽都给人功败垂成之憾,然而盟军在古斯塔夫防线的突破,却也让人感到一种“功到自然成的”欣慰。
这样的战场上,自然就难以编织什么invincible的神话了,因而也就少了些意识形态的东西。意大利基本上是个干净的战场。即使在今天军迷的讨论中,它也算个清静的话题。
我选择卡西诺山战役作为目前为止第一个可能以wargame为目的的制作计划,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这是意大利战场上最有名的战役。算上同时进行的安其奥登陆,可以说是半岛上进行的最大战役。战役过程我想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这里就不多说了。
其次是双方阵营也很有意思。围绕卡西诺山,德军方面首先有第1伞兵师(我的最爱),再就是第5山地师(有典型的山地装束,也有穿迷彩罩衫),这两个题材必然让改造和涂装充满乐趣,另外就是先后有第15,第90装甲掷弹兵师,装备一些突击炮和自行火炮,数量有限的装甲单位既不会给组军提供麻烦,也避免了只有步兵没有装甲的局面。
盟军方面就更有意思了,我特别对弗莱堡的新西兰军,安德斯的波兰军和朱安的法国远征军感兴趣。尤其是新西兰军中的英印第4师,里面有大名鼎鼎的廓尔喀山地兵。法国远征军中也有摩洛哥来的山地兵。
第三就是山地战的环境。从场景角度来说,有垂直落差的场景会比较容易出效果,而且卡西诺山干旱贫瘠,怪石嶙峋,容易营造战场的氛围。从自己来说,我特别喜欢预设阵地和城市作战,前者在卡西诺山上到处都是,后者在卡西诺阵的废墟里也可以实现。

PS:考虑到这也是个巨大的工程,我想还是分主题发帖比较好。这个帖子就发关于德国第1伞兵师的好了

[ 本帖最后由 austerlitz 于 2008-8-29 06:3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16: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卡西诺战役的简要介绍

不完整转载自顾剑的《双翼的兀鹰 德军全才凯塞林小传》及《帝国的精英:英军元帅亚历山大小传》

盟军计划在古斯塔夫防线背后的安齐奥登陆,前后夹攻一定能突破古斯塔夫防线,直捣罗马。这个任务交给卢卡斯的美国第6军两个师(彭尼的英国第1师和特拉斯科特的美国第3“马恩河”步兵师)。为了支援安齐奥登陆,事先吸引德军兵力,亚历山大还是先佯攻后主攻的“两个拳头打人”的办法,防线正面先由第5集团军对卡西诺山和利里峡谷进攻。克拉克的集团军,除了预定登陆的美国第6军,从西海岸向内陆的作战序列,依次是麦克里里的英国第10军,凯斯的美国第2军,和朱安的法国远征军。其中美国第2军36步兵师负责进攻卡西诺山正面接近地,敌前强渡拉皮多河。这是一支作风强悍的部队,原先是德克萨斯国民警卫队。防守卡西诺山脚下接近地的,是德军第15装甲掷弹兵师,沃克的36师付出重大伤亡,猛攻不止,轮番派上去的步兵团,打残了两个,而德军15师甚至都没有向军部请求增援。
1月17日美军主攻开始以后,凯赛林一开始有些迟疑要不要派预备队,因为他也害怕亚历山大会乘机在战线背后登陆。卡西诺山算是高枕无忧,但西海岸英国第10军突然由助攻变为主攻,渡过加利格里亚诺河,建起一个桥头堡。德国守军第94装甲掷弹兵师的两个团发生恐慌,眼看防线摇摇欲坠。凯赛林命令总预备队伞兵第1军军长施莱姆将军,率领第29,90两个装甲掷弹兵师开上前线稳定局面。这样,亚历山大诱敌的目标,算是达到了。
1月22日卢卡斯的美6军两个师在安奇奥登陆,所面对的,只有一营德军。此后两天,凯塞林和德军各级指挥官显示出惊人的精力和速度,登陆当日,凯塞林命令罗马的德国空军司令波尔Pohl用第4伞兵师和戈林师封闭滩头,同日,把第1伞兵军军部和29装甲掷弹兵师抽回来驰援安奇奥,之后陆续从各单位抽调的师团包括第3,15装甲掷弹兵师,71步兵师,26装甲师。盟军凌晨登陆,到下午,凯塞林已经可以相当自信,德军最危急的时刻已经过去。第2天,德军防御线完全成形,不仅没有丢掉公路东侧的制高点阿尔班山,而且连海岸附近的公路也保持畅通。1月24日,马肯森将军的第14集团军司令部来到滩头,统一指挥德军各部队。这样,登陆两天之内,凯塞林的新防御系统已经就绪:以维廷霍夫第10集团军固守防线正面,以马肯森第14集团军保卫后方的安奇奥滩头阵地。
1月23日安齐奥登陆的第一个白天,亚历山大就在滩头,当天夜里离开的时候,以为卢卡斯会积极扩张阵地。1月25日又去滩头视察。他才觉出卢卡斯行动太慢,贻误战机,但是作为总司令,他又一贯不愿干涉下级指挥官的战术自主权。作为集团军群司令,他只是督促古斯塔夫防线正面美军再集中力量,对卡西诺山发动一轮猛攻,希望可以突破利里峡谷。1月24日到2月11日的这次进攻,被称为“第一次卡西诺之战”。此战德国守军换成了巴德将军Baade的第90装甲掷弹兵师,而美国第2军的第34“红牛”,36“德州佬”两个步兵师几乎失去战斗力,亚历山大不得不收缩第5集团军的防线,让右翼第8集团军的印度第4师接防。月底安齐奥的第6军发动进攻,但是战机早失,根本无法突破德军滩头防线。
亚历山大亲自协调,发动第2次卡西诺之战。这次,他干脆从东边抽调第8集团军部队给克拉克,用印度第4师,新西兰第2师组成临时新西兰军,交给克里特岛和北非诸战役的老将,一次大战中维多利亚十字章获得者(英国最高战功勋章,相当于美国的国会荣誉勋章),新西兰将军弗赖伯格,来进攻卡西诺山。其中新西兰师攻山下的卡西诺城,仰攻卡西诺山的,是图克少将印度第4师属下,骁勇善战的廓尔喀部队。廓尔喀人是印度尼泊尔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拉普特部族,吃苦耐劳,生猛无畏,除了标准装备,还佩带廓尔喀弯刀。这次,英军就是想借重廓尔喀部队的山地战技巧。除此之外,亚历山大还调来战略轰炸机部队,对德军防线进行地毯轰炸,将卡西诺山顶上的修道院,炸成一片废墟。
盟国空军地毯式轰炸,的确使德国守军伤亡惨重,甚至不少德军士兵在工事里未受伤害,却被震晕了动弹不得,至於被震聋更是不胜数。但是这次德国正好换防,第90掷弹兵师还未撤出,精锐的第1伞兵师“绿魔鬼”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绿魔”顽强作战的精神,甚至连廓尔喀山地兵,都无法克服,第2次卡西诺战役,又以盟军失败告终。
2月中旬,德国第14集团军在安齐奥大反攻,卢卡斯虽然进取精神不足,但是巩固滩头阵地的功夫是做足的,美军承受了主要压力,在海军舰炮火力支援下,顶住了这次进攻。此战之后,卢卡斯终於被解职。3月15日,新西兰军投入三个师再攻卡西诺,这是第3次卡西诺战役,这次,德国第一伞兵师完全接替了第90装甲掷弹兵师,新西兰军的攻势又告挫败。新西兰师代师长基彭伯格Kippenbeger少将双腿被地雷炸断。
这种僵持态势一直维持到1944年5月,地中海的雨季过去之后,亚历山大计划在春季发动总攻。这次,他的决心更大:整个英国第8集团军,除了留一个第5军在东海岸以外,主力尽数西调,接管卡西诺周围。西海岸最左翼的英国第10军从战线撤出来,从美第5集团军改归英第8集团军右翼,掩护半岛中部。亚历山大这次把突破口,选择在西海岸和卡西诺山之间,从左到右的战斗序列,左翼美国第5集团军中凯斯美国第2军在海岸,然后第5集团军属下朱安的法国远征军,英国第8集团军的加拿大第1军(伯恩斯将军Burns),英国第13军(科克曼Kirkman),这三个军主力突击利里河谷。再向右,第8集团军的安德斯Anders波兰第2军,正面进攻卡西诺山。英国第10军麦克里里,第5军内特利Keightley负责掩护战线其他部分。

波军的第一次进攻又被海德里希将军的“绿魔”第1伞兵师击退。5月16日,波军第2次进攻,这次从北面迂回卡西诺山取得突破。至此,卡西诺山阵地仍然稳固,但是左右两翼和后方,已被盟军四个军迂回。5月17日夜间,德军伞兵们悄悄溜出“我们的卡西诺”,从盟军缝隙里安全钻出包围圈。他们是昂着头离开阵地的。这是第4次卡西诺战役。
凯赛林急调安齐奥德国14集团军部队增援古斯塔夫防线正面,但是集团军司令马肯森将军犯了本位主义,放出26装甲师太晚,贻误战机,德军无法稳定有序地撤退,结果古斯塔夫防线背后两道预设筑垒地域(希特勒防线,和凯撒防线),都没能守住,加拿大第1军和英国第13军并肩挺进,24小时之内,伯恩斯将军就达成突破,几乎是行进间就突破了希特勒防线。同一天,安齐奥滩头的第6军终於发动向心进攻,经3天激战,5月25日突破。这就意味着,第6军在背后,盟军主力在正面,已经把德国第10集团军全部和安齐奥的第14集团军几个师,夹在中间,陷阱已经形成,捕鼠器就要合龙了。只要第6军再向内陆推进几公里,插入德军第10和14集团军的接合部空隙,把海岸平原边缘连接罗马和前线的补给大动脉6号公路切断,德军前线第10集团军将无路可逃。
凯赛林下决心在最后一刻全身而退,他将手上最后一支预备队,Schmaltz将军的戈林伞兵装甲师调到两个集团军的接合部填补空隙,掩护第10集团军后撤。与此同时,亚历山大却不能控制他的下属克拉克。亚历山大明确命令克拉克用一支部队切断6号公路,力图包围德军主力,军长特拉斯科特也是这么设想的,集团军司令克拉克却下令美军调头向北,等於是和撤退的德军平行开进,去抢占“不朽的城市”罗马。
1944年6月4日,美国第2军85步兵师“卡斯特” ,88步兵师“蓝魔”开进罗马。古斯塔夫防线,盟军从1943年10月底,打到1944年6月初占领罗马,将近8个月才拿下来。此后,德军主力未伤筋动骨,盟军还是要面对即将到来的地中海雨季,和一道道河流山脉障碍。德军下一条防线,是半岛大腿中部的哥特防线。

[ 本帖最后由 austerlitz 于 2008-11-8 02: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16: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伞兵的碎片迷彩罩衫

这里先上我做的一个关于涂装的简短教程,虽然以画伞兵碎片迷彩(splinter camo)为例,但基本上演示了我的惯用上色手法。两个人物分别是Fantassin的金属件伞兵军士和Revell的非洲军步兵,不过教程只涉及第一个。后者准备涂成不穿迷彩跳伞服只穿原野灰色上衣的状态,或者也可以理解成空军地面部队的服装。
摄影效果比较差,还请包涵。

-> 底漆


->上基本色,也就是各种颜色纸面上的标准色,例如这里用了标准的原野灰和沙漠黄


-> 渗线或者渍洗,具体用那个,要看凹陷处的具体情况而定

下手不怕重,洗得面目全非也不要紧

-> 补色,主要是把多余的黑色遮盖掉

  

-> 对于单色制服,我倾向于用混色的手法来做高光和阴影,比如这里的裤子。但是对迷彩上衣来说,我觉得在1/72上做混色实在是没什么必要 ;迷彩罩衫,画绿/淡棕色色块。


-> 以以上所用绿色调淡,用极细笔在黄色部分画垂直向的细条,模拟“碎片”的效果


-> 迷彩完成,剩下装备和面部有待完成


-> 全部上色完成后,调淡土黄色干扫全身,以获得干燥和粉尘的效果


2 more pics



[ 本帖最后由 austerlitz 于 2008-8-23 05:5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16: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进程

根据手头资料考虑了很久,终于确定部队将按照下列计划开始组建。

第一步计划:
组件第1伞兵师的连级部队(比例1:3)


实际编制情况

伞兵步兵连连部(Company HQ)=1军官+35士兵
=>连指挥部(1军官+12士兵)
=>反坦克组(8人,4具Panzerschreck发射器)
=>迫击炮组(15人,3门短管8cm迫击炮)

伞兵步兵连第1排(Platoon 1)=1军官+38士兵
=> 排指挥部=1军官(MP40)+1 NCO(K98)+3步枪兵(K98)+2驾驶员(MP40)+1医务兵+1 armourer=(1+8)
=> 第1班=1 NCO(MP40)+1助理军士(MP40)+4步枪兵(K98)+2机枪手(MG)+2机枪副手=10
其中有一把K98配备狙击用瞄准镜,2把配枪榴弹发射器
=> 第2班
=> 第3班

伞兵步兵连第2排(Platoon 2)=1军官+38士兵

伞兵步兵连第3排(Platoon 3)=1军官+38士兵

可能的附属单位
反坦克炮排(AT platoon):75mm炮

支援部队:20/37mm炮,88mm炮,来自友邻部队的Marder歼击车/III号突击炮

----------------------------------

模型制作计划

伞兵步兵连连部(Company HQ)
=>指挥部(1军官+2士兵)
=>反坦克组(4,2具Panzerschreck发射器)
=>迫击炮组(5人,1X短管5cm迫击炮+1X8cm迫击炮)
------12人

伞兵步兵连第1排(Platoon 1)
=> 排指挥部=1军官(MP40)+1 NCO(K98)+1步枪兵(K98)
=> 3个步兵班=1 NCO(MP40)+1助理军士(MP40)+4步枪兵(K98)+2机枪手(MG34/42)+2机枪副手=10人
其中一把K98配枪榴弹发射器
------13人

伞兵步兵连第2排(Platoon 2)
=> 排指挥部=1军官(MP40)+1 NCO(K98)+1步枪兵(K98)
=> 3个步兵班=1 NCO(MP40)+1助理军士(MP40)+4步枪兵(K98)+2机枪手(MG34/42)+2机枪副手=10人
其中一把K98配狙击用瞄准镜
------13人

反坦克炮排(AT platoon):75mm炮X1
------5人(?)

备注:
第一步计划总计43人。
各级HQ中无线电操作员未考虑。
已完成的反坦克枪组未考虑,似乎可作为狙击手角色考虑。
考虑增设一个不满员的第3排。

[ 本帖最后由 austerlitz 于 2008-8-29 06:3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2 17: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战棋的地形标志制作蛮有意思的,卡西诺修道院的部分残垣最好也做些,效果一定很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3 14: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团乱麻,还是讨论模型捎带历史惬意些
碎片迷彩在72上确实太困难了。你是以战棋为目的制作还是场景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14: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想优先保证场景的可看性,但是因为兵人采用小底座,不必固定在场景里,所以也给战棋留下一定空间。
另一方面,我目前还没找到合适的战棋规则。通常最受欢迎的Rapid Fire规则,我觉得规模太大了,对战在团级规模上,它一个营是40个兵人左右,模型与实际人数比例在1:15左右,我觉得这个比例无法体现支援型武器的实际配置情况。另外我最近也在看一个叫《Operation World War 2》的规则,更倾向于连级的skirmish,但是貌似规则太复杂了。
不解决这个问题,部队是很难编的。所以我目前只能先着手模型的制作。我倾向于玩小规模的对战,1:3左右的人数比例感觉差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14: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碎片迷彩其实并不难画,呵呵,关键只要把握好度的问题就可以了
我觉得1/72上面,迷彩的效果要淡,因为比例太小了,迷彩画的太抢眼,兵人的整体轮廓就没有了
碎片迷彩我之前在普通二战步兵身上试画过一次,其实细密的碎片线条并不必画很多,只要在除绿色和褐色以外的区域点缀一下就可以了,造成迷彩边界线的模糊效果,就能基本达到真实迷彩的目的

迷彩图样


军迷的仿制品


模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14: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老外还有一种更classic的画法,可以画出清晰的splinter线条。不过我个人比较偏好写实的效果,意境第一,细节其次。
以下转自Guild论坛

速成型画法,作者Piers
STAGE 1
GW Scorched Brown base colour on smock...


STAGE 2
Vallejo Reflective Green 'splotches', random shapes and sizes as many as you feel is enough... and then add one or two more...

STAGE 3
Vallejo German Camo Beige, more random splotches, place next to the green ones and then follow with groups of three fine lines ('raindrop pattern'), both onto the dark brown and the green. This will suggest the 'splinter' look... and thats it!



FINISHED MODEL
On the finished model you can see the overall finish. It aint a medal winner, and it sure as hell aint 'accurate' but its quick and it 'looks' right on the tabletop.



还有一个slow version,作者panzerfaust200

Vallerjo british uniform base...
red brown splinter painted on...
then green (but MUCH less...)
then paint very thin stripes of iraqui sand over the khaki only...




这两种的原理都是以较深的颜色画底色,然后以较浅的颜色画线条,而以浅色线条之间留下的深色间隔构成“碎片”,好处就是不必担心“碎片”线条过粗

我还有个更明显的参考作品图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入伍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15: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上面老外费那功夫的效果并不比我做的好到哪里去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2 04:40 , Processed in 0.0265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