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永远奋斗

[转贴] 是谁击败了纳粹德国----------解读二战德军崩溃的根本原因(大图美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14: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 4 )对德国工业资源的进一步毁灭--------直接导致德国崩溃的原因

虽说整个二战期间德国大多数的资源(比如橡胶和石油)实际上长期处于匮乏状态,可是为什么直到44年中才表现的那么明显,这里就有两个原因

1  德国人实际上相当清楚自己资源匮乏的实际状况,所以在战争爆发前就建立了完善的各种战略资源储备,这解决了一部分的问题比如,1939年德国仅一笔业务就由法本公司从美国进口了2000万美元的航空汽油。这种交易一直持续到美国完全参战。

所以说至少到43年德国还没有出现什么严重的资源危机。42年之前,德国有足够的钢铁、煤炭等主要资源、由于德国本身的战略储备和从欧洲其他国家的掠夺,此种资源危机还不是非常的明显。至于43年年末德国的回光返照可以说于意大利这个废物有很大的关系。当时意大利也建立了相应于本国实力的战略资源储备,可是意大利投降使得其在战争中的储备落入了德国人手中,这些暂时弥补了德国本身资源的严重消耗。(以石油为例,二战之前意大利海军单独储备的海军用石油就够180天使用,可是意大利海军在二战期间几乎没有任何的作战就被瓦解,这些石油也就理所当然的落入了德国人的手中)。

还有另外一个最为重要的资源来路就是当时欧洲的五大中立国(土尔其,西班牙,葡萄牙,瑞士,瑞典)实际上在战争没有真正明朗化之前都在大量的向德国提供其所需要的战略资源,真正让这些国家断绝和德国交易的主要压力即来自美国。

瑞典其本身是纳粹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其优质铁矿砂(可以生产出高级合金钢)对德国的国防生产尤其重要,希特勒甚至为此推迟了对西欧的入侵,首先占领了丹麦和挪威以确保铁矿砂的运输安全。比如瑞典轴承公司(S&K Bearings)其是与纳粹勾结最密切的瑞典公司之一,向德国出口了大量滚珠轴承。由于美国同样依靠S&K公司的轴承,这就又给美国出了个难题。如果对S&K公司及瑞典施加制裁,极可能引起S&K的报复,限制对美国轴承的出口,并中断军需品生产。第二个选择是在战争中夺取S&K的工厂。可是这样做只会促进罗斯福的评论家们对现今政府内部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日益猖獗的指责。剩下的最后一个选择是让S&K公司继续正常运营,这也是美国政府最后决定采取的措施。这样,无论谁赢得这场战争,通过向双方提供轴承,S&K都会是最后的赢家。葡萄牙的外贸收支从1939年的入超9000万美元一下子变为1942年的出超6800万美元。在战争的最初四年,葡萄牙的私人公司总资本几乎翻了一番,葡萄牙国家银行黄金储备增长了3倍多。

接下来讲讲参战各国所急需的钨砂,事实上德国也并非像某些军刊上说的那样钨砂资源匮乏到根本无法装备部队,更不是因为同中国的交易停止而导致钨砂资源的紧缺,其实纳粹德国在战争期间急需的钨砂主要是依靠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而美英两国对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施加的压力才是导致德国用于战争的钨砂匮乏的根本原因。当时葡萄牙的经济繁荣依靠于其丰富的钨砂资源。纳粹德国主要从葡萄牙和西班牙进口钨砂。除可用做电灯泡的灯丝外,钨在军备生产中还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德国的机械工业使用高强度的碳化钨车刀和钻头,而美国只能使用次等的钼合金。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克虏伯公司通过专利技术垄断了碳化钨的生产。另外钨合金也用于制造穿甲弹。盟国认为德国对钨矿的最小需求是每年3500吨。考虑到纳粹对钨矿的巨大需求、及其为了确保钨矿供应所采取的非常措施,盟国准确地推断出钨是纳粹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盟国同样需要钨,然而他们有别的来源(例如中国),并不完全依赖西葡两国的出产,因此盟国的目标是尽量使纳粹少得到钨砂,为此大量抢购葡萄牙钨砂。到1943年,钨砂价格已涨至战前的775%,使葡萄牙大赚了一笔,其钨砂产量也从1938年的2419吨猛增至1942的6500吨。 为了保持中立,葡萄牙在1942年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出口配额体系,允许盟国和轴心国从各自在葡萄牙拥有的钨矿出口矿石,对葡萄牙自己的矿山则设立固定配额。英国拥有葡萄牙最大的钨矿,德国有几个规模小一些的钨矿。1942年,葡萄牙和德国签订了一项贸易协定,向德国的钨砂出口量增至2800吨,德国则提供煤,钢和钾肥。1943年,盟国也试图与葡萄牙签订新的钨砂进口协定。葡萄牙要求盟国降低硫铵、石油和其它产品的价格作为回报,但遭到拒绝。葡萄牙因此降低了对盟国的钨砂出口量。

于前两者(瑞典和葡萄牙)的相对中立不同,西班牙的中立则是偏向于德国的。

在二战初期,英国和美国都一直在努力使西班牙保持中立。他们向西班牙提供谷物和石油。如果不是西班牙将其中大部分石油转卖给纳粹的话,美国还会提供更多。 西班牙与纳粹之间关系的重要一环是在内战期间所欠的债务。包括武器和其他物资在内,西班牙欠德国的钱超过了2.12亿美元。而且由于西班牙国家银行的330吨黄金储备早在1935年就被共和国政府的苏联顾问盗运到苏联,西班牙无力偿清这笔巨款。除了债务关系外,西班牙的丰富矿藏和贸易资源也是纳粹所需要的。在一份1939年签订的德西秘密协定书中,西班牙承诺从南美帮德国进口牛肉和谷物。1940年5月,西班牙与意大利签订了三年的食品合作计划,承诺提供必要的粮食。到1942年,德西贸易的重点由食品转向战争必需的矿产资源。西班牙拥有丰富的优质铁矿石,德国还从西班牙进口锌、铅、水银、萤石、天青石、云母、软木和羊毛,以及最重要的钨砂。盟国的封锁阻止了西班牙帮德国进口食品的企图,但是从南美经西班牙运入纳粹手中的工业钻石和白金(用于化工和电机)由于体积较小根本无从拦截。
盟国与西班牙的贸易有三个目的。首先是获得只有西班牙才可提供的一些资源。其次,从西班牙购买物资可以缩小其对纳粹的供应量。第三,通过与西班牙的贸易可以减轻纳粹对西班牙经济的影响。1940年3月,英国与西班牙签署了一个为期半年的贸易协定,英国向西班牙提供石油产品和化肥,西班牙向英国供应矿石、橘子和柠檬。在整个战争期间,该贸易协定每隔半年续签一次。
盟国与西班牙之间真正的贸易重点也是钨砂。到1941年,德国已经探明了西班牙的全部钨矿,并通过代理商控制了西班牙最大的钨矿,几乎获得了出产的全部钨砂,而英国只得到了32吨。西班牙的钨矿出口采取自由贸易原则,不像葡萄牙那样实行配额限量体系。由于掌握大量硬通货,这对盟国是一个优势。从1942年初开始,英美开始联合买断西班牙所有的钨矿出产。结果该年的钨砂产量几乎比前年翻了一倍,增至近2000吨,价格也从原来每吨75美元飙升至16800美元,盟国获得了其中将近一半的钨砂。
1943年2月,西班牙与德国秘密签署了一份新协定,德国同意用武器作为购买钨砂的费用。然而在谈判期间德国将武器的价格提高了4倍,引起了对方的愤怒。最后西班牙与德国达成协议:内战时欠德国的债务分四次还清,而德国将用这些钱购买钨砂。1943年内,德国购买了钨矿占出产量的35%,而该年西班牙的钨矿总产量大约是1940年的4到5倍。
1944年1月,英国驻西班牙大使塞缪尔·霍尔(Sir Samuel Hoare)与佛朗哥就停止与纳粹的钨贸易问题进行了会晤,但未达成共识。随后盟国对西班牙实施了石油禁运。5月2日,西班牙同意将对德国的钨出口减至上一年的一半(但当年德国还是通过走私的方式得到了3865.6吨钨砂)。对德国的钨砂出口于1944年8月中止,此时西班牙的边境已经关闭。

而瑞士则是作为一个洗钱机器在同盟国和轴心国之间获得的平衡得以生存下去。(自然不用多说)

而最后一个国家土尔其1941年10月,与德国签订了一份重要的贸易协定。德国用军需品和其它工业品与土耳其交换矿石原料,尤其是铬矿石。与此同时土耳其与英美也保持友好关系,以铬矿石与英美交换先进的武器装备。铬是制造合金钢的必用材料,而土耳其正是纳粹的唯一铬进口国。纳粹生产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曾经指出,若是铬矿石的供应被切断,会导致德国的军火生产中断10个月。铬矿石经铁路由土耳其运往德国,其间要经过世界上最为崎岖不平的巴尔干山区,一路上到处是桥梁和隧道。盟军在战争结束前重点轰炸了这条铁路,以切断对德国的铬矿供应。 为了争取土耳其参战、或至少保持“善意的中立”,土耳其于1941年被美国列入租借法案受援国名单。19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上,盟国预料到纳粹不会再对土耳其构成军事威胁,于是共同要求它参战。直到1944年4月,土耳其才停止对德国的铬矿石供应。

2  另一个原因则是德国在不断的对自己资源的替代品进行研究,仍以法本而言,其成立于1925年,由拜耳、赫希斯特、巴登苯胺公司(BASF公司前身)等6家大型德国化学公司合并而成,目的是以巨大的经营规模垄断德国乃至世界的化工产业,甫一成立便成为德国最大的企业,及世界最大的化学工业公司。1943年其所生产的合成橡胶和石油替代品的产量都非常的惊人,总价值8.22亿德国马克。而其的原料则来自以上五大中立国,则盟军切断了德国的原料供应来源也就等于切断了德国最后的一条生路!

总结:如果说德国二战的失败是在于其本身资源的匮乏,那么其中美英的作用则不可低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14: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 5 )苏联人的“东线制胜论”和被其宣传机器抹杀了的租借法案(最后不得不讲一下这个问题)

随着共同的敌人纳粹德国的灭亡,东西方最初因为恐惧而达成的脆弱的同盟协定自然也没有继续维持下去的必要了,紧接着苏联政府制造了所谓的“铁幕”,然后就是“东线制胜论”出台和升级,因此在很多苏联人眼里西线战事似乎根本不值得一提,只有东线才是击败纳粹德国的主战场,好象连击败日本的功绩都归于都是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摧毁日军精锐关东军,而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则根本没有任何用处。甚至连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一再声称他早在1943年就说过“美英即使不开辟第二战场,苏联一国的力量也可以打败德国”。虽然这些都是由于苏联与西方根本的意识形态不同,从而导致直接点的对立,但苏联人用严酷的政治机器全面抹杀盟军在西线取得的成果和对西方国家对自己军事、经济方面的援助,这样就太不尽一个大国他应付的责任了。

1 从战争神话到文学神话-----评苏联在卫国战争中的功绩与代价

长久以来,苏联人的宣传机器一直颂扬着这样的丰功伟绩:苏维埃的红色社会主义经济在卫国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是苏联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凭一己之力战胜了法西斯德国。由于这样类似的神话的层出不穷,苏联人的卫国战争也逐渐由最初的战争神话蜕变成了文学神话。没错!苏联是所有参战国中伤亡最大的国家之一,相应的红军使纳粹德国的武装力量遭受的损失也是最大的,所以大家普遍认为苏联在战胜德国的战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但是,如果假设苏联的卫国战争没有得到反法西斯盟国的支持,即一对一的———苏联VS德国,斯大林VS希特勒,那么世人今天所看到的世界史说不定就又要改写了,我们也不妨假设一下:假使苏联在二战期间没有得到美英等盟国提供的军事和技术上的援助,以及他们没有分散德军绝大部分的海军、空军力量的话?没有了这些,苏联就未必能在自己的战线上取得胜利并保住莫斯科、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但是在这场战争中苏联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仅仅是作为战争的受害者?那么苏联人在芬兰、波兰、罗马尼亚以及东普鲁士的行径又证明了什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事实上在德国人统治波罗第海沿岸和高加索等地区时,那里的人们更愿意与德国人合作,这也就成为了战后斯大林对那里的人民进行血腥惩罚的理由。而即便是最后苏联成为了胜利者,可他们最终又得到了什么?是得到了占据了45年的领土?还是数十个跟着苏联跑的附庸国即或是近半个世纪的世界霸权?但最后这一切的一切都随着这个国家被历史所无情的淘汰,成为了时间所留给我们解读一切疑问的答案。
      
由于苏联的历史文献都经过了精心的粉饰覆盖和中国媒体向来的亲苏贬德的思想,面对一些敏感问题时,大多数受到蒙蔽的人们变得只会重复着传统论调,当谈到美英的援助对于苏联整体生产时,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当谈到卫国战争苏联的人员伤亡时,很多人又是普遍的只记得总数是2000万,却又没有人在意这其中军人的伤亡是多少,而这一数字和德军的伤亡根本不成比例。

下面谈谈苏联在整个卫国站中战争中所遭受到的惨痛代价。现在的不少人认为苏联红军在整个战争中只牺牲了800万人左右,并且大多数都是在1941-1942年间,因为当时苏联还没能从德军的突袭中缓过劲来。而据笔者分析上面的这些数据分析只不过是其中的冰山一角而已,在这里笔者也为大家提供一组数据,按照俄罗斯人索科洛夫所著的《胜利的代价》一书的统计:苏联在对德战争中武装力量的损失人数应在2640万左右(阵亡和死亡总人数为4344.8万),而德国仅为260.8万(阵亡和死亡总人数为595万),比例应为6.7:1(10.1:1);此外苏联在对德战争中被俘人员应为630(总共在二战期间为630.6万),德国为95万左右(总共在二战期间为195万),比例为6.6:1(3.2:1),索科洛夫的这种统计方法是基于战争期间双方部队在役人员和伤员每月的变化情况而确定的每月伤亡和被俘人数的对比关系,因此这种方法统计出的数据才更为接近现实。(顺便说一句,苏联人的侦察兵在所发现的苏军和德军尸体数量上也是接近10:1这种比例)。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苏联红军在作战时除了以无数人的生命为代价去取得胜利外,根本就不会打仗!如著名的朱可夫元帅,他几乎所有的胜利都是在兵力较敌军有较大优势的情况下取得的(这里他有点像中国的林彪),而后来另一位战功赫赫的苏联元帅叶廖缅科在点评朱可夫的“军事艺术”时这样说道:他(这里指朱可夫)的作战艺术就是---必须有5-6倍于敌的兵力,否则他根本就不会指挥战斗,他的显赫战功是用无数红军战士的鲜血换来的(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一将功成万古枯”)。想一想苏联军队即便到了战争的最后阶段(44-45年),其军队的损失数量仍然是德军的两倍左右(1944年为1:2.1),就足以见证这个事实,而这一切都是苏联政府所极力掩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14: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2 苏军顶住德军进攻并将之击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租借法案

二战期间,由于共同的敌人纳粹德国的威胁,盟军曾向向苏联提供了许多武器装备和民用物资。但战后的苏联人却极力贬低租借法案的作用,如卫国战争的《短史》一书这样写道:苏联实际上在战争期间得到了根据租借法案运来的某些武器,还获得了一些对人民生产来说比较重要的汽车、装备和材料,其中包括蒸汽机车、燃料、无线电通信设备、各种有色金属和各种化学制品。其中最重要的援助是,美国和英国提供的401,400辆汽车。但是,从整体上说,这些援助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对卫国战争的进程起决定性影响。接着,作者们证实说,国外援助在苏联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为:大炮产量占总产量的1.9%,坦克占7%,作战飞机不到13%,而1943年红军的汽车总量中进口汽车占5.4%,而在1944年占不到19%。盟国援助的总量约占到苏联军事生产的4%。然而,事实上美英盟军援助苏联的武器装备远远不止这个数字,由此笔者将会对这个问题作出详细分析。

(至于具体数据笔者也会具体列出并作出分析,希望我的文笔不会太重)

战机:18865架  

这其中美国援助的飞机有15,481架,英国提供了3384架。总共援助了18,865架飞机,其中作战飞机大约有17,000架。考虑到苏联的生产数据中存在着浮夸的因素,西方援助的作战飞机数量在苏联战时生产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就不再是传统观点所认为的15%,而是升至30%左右。此外我都应该都知道二战期间苏联工业所拥有的铝的储备几乎只是德国的1/3,而它生产的作战飞机的数量却是德国的1.3倍!我们的前提是两国的飞机结构很相似的情况下。苏联和德国几乎都没有生产重型轰炸机,而这两个国家生产的相似类型的飞机(战斗机、强击机和轻型轰炸机)的重量差别不是很明显。这是为什么?原因其实更加简单,那就是西方对苏联铝材的援助帮助苏军制造出了如此众多的飞机。而在1941年8月,斯大林与美国罗斯福总统的特使霍普金斯会谈时就明确表示:如果援助我国所需数量的铝,那么,我们将能够再战4年。到1942年11月,由于纳粹的入侵,苏联失去了战前铝生产能力的60%。为此,美国向苏联提供了32万吨铝,超过了苏联整个战争期间生产的总数。

坦克和自动火炮:1.3万多辆  

由于战争伊始苏军的战略战术失误,在战争开始数天内苏军就损失了数千辆坦克,由于坦克运用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地面战的成败。英美迅速展开了援助,其中美国向苏联提供的坦克和自动火炮有7057辆,而英国和加拿大援助了5480辆。当然这些数字相对于苏联在整个二战期间制造出来的坦克的数量如同九牛一毛,但西方援助的极为先进的光学瞄准具和炮膛技术却为后来苏军坦克建造艺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此外在1941年底,苏联已经从英国和美国获得了近1000辆坦克的援助。其中,英国为750辆,美国为180辆。当时,红军正进行艰难的地面战,因此,许多美英援助的坦克参加了地面激战,包括极为惊险的莫斯科保卫战等。

另据不完全统计,二战期间,盟国援助的装甲钢占苏联生产总数的一半左右。因此,在二战战场上,苏联红军许多自己生产的坦克有着美英援助的装甲钢。因此如果没有美国的钢铁,苏联根本就不可能制造出如此众多的坦克,这也就意味着苏军根本就不可能在战争期间取得地面战的巨大成功。

舰船:400多艘

由于在苏德战场真正意义上的海战,很少发生笔者也就不在对之作出详细分析,但必须指出的是盟军对苏军海军的援助,对苏军在战争期间获得如波罗第海.黑海的制海权有着很大的关系。

大炮:15000门  

至于谈到大炮,由于美国援助的主要是高射炮,数量为7944门。因此很多人又常会把这一数字与苏联的大炮和迫击炮生产数量笼统地联系在一起--即苏联一共生产了482,200门大炮和351,800门迫击炮,这就使得美国提供的高射炮数量在苏联大炮生产总量中只占到不到2%,而在苏联大炮和迫击炮的生产总量中还占不到1%。但是,我们在这里应该把它只跟苏联高射炮的生产量相比---要知道,红军最匮乏的是高射炮,于是,美国援助的数量所占的份额就会大大提高。

美国战时向苏联总共提供了金属切削机床38,100台,英国供应了6500台机床和104台冲床。苏联在1941年到1945年间共生产金属切削机床115,400台,是根据租借法案提供总量的2.6倍。要知道西方国家生产的机床比苏联的机床要先进得多。

战争期间,美英还为苏联海军提供了35,800台无线电设备、1196部雷达和329部声呐。此外,盟国还向苏联提供了许多其他作战物资,包括42万多辆卡车和吉普车和11,075节车厢(这对于战争发展起了决定性意义)、87,600吨铜材、8700多辆拖拉机、4.7亿多发(枚)子弹(炮弹)、爆炸性物资的生产量估计为将近600,000吨(几乎占了苏联生产总量的53%之强) 、1981辆机车和35万多台机床等。此外美英根据租借法案为苏联提供了汽车轮胎高达3,606,000件,其中美国提供的数量占到苏联生产量的43.1%。

那么接下来再让我们听听苏联人自己真正的说法:朱可夫元帅在后来同作家К.М.西蒙诺夫的谈话中指出:“如果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谈论我们对战争的准备情况,不能隐瞒从盟国一方获得援助这一因素。当然,首先要提到的是从美国人那里获得的援助,因为在这方面英国人对我们的帮助很有限。在分析战争的各个方面时,不能不考虑这一点。如果没有美国人的火药,我们就会处于很艰难的境地,我们就不可能生产出战争所需的那么多的弹药。没有美国人的“斯蒂倍克”牌卡车,我们就没办法去运输我们的大炮。它们确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证了我们的前线运输。战争各个方面都很需要的特种钢也是由美国人提供的。”同时,朱可夫强调指出,“当我们开始参战的时候,与德国人相比,我们在工业方面还是很落后的。”К.М.西蒙诺夫于1965年到1966年与朱可夫的这几次谈话的可靠性,被朱可夫后来的论述所证实--这是1963年安全部门监听并录下的朱可夫谈话的内容:“现在大家都说盟国从来没有帮助过我们……但是要知道,不能否认的是美国人为我们迅速大量生产并供应了许多物资,没有这些物资我们就不可能组建我们的后备部队,也不可能把战争继续下去。我们没有炸药和火药。没有这些东西,步枪就没有子弹。美国人真诚地给我们提供了火药和炸药,他们还给我们迅速生产并提供了多少钢材啊。如果没有美国人提供的钢材,难道我们能很快地生产出坦克吗?而现在情况当然不同了。我们自己这些物资已经很充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14: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中得出结论:如果没有英国和美国的协助,苏联就难以进行对德战争,那么苏联所宣传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卫国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以及苏联能够独立战胜德国,这些都只不过是神话而已。也许我们根本就不需要讨论就“是不是苏联凭一己之力战胜了德国”,而去转而评价二战期间西方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工业设备,连同德国的赔偿所提供的物资,是怎样促成了苏联的军事工业体系,使得苏联可以与西方平等地进行军备竞赛。

战争带来的满目疮痍


全文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希望各位读者不仅仅纠正了曾经的错误观点和获得客观的、实际的知识,第三帝国的崩溃根本原因固然众多,但也决不是苏联凭一己之力战胜了德国,相反一向被人们遗忘的盟军则在战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即便是这样也并不代表纳粹德国丝毫没有取胜的希望,譬如德国在43年就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并将它投入战场... ...(这是后话),在这场人类历史上的浩劫中无论是轴心国还是同盟国都涌现了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勇士,而他们的精神也将永远被人们纪念,此置于二战结束60周年,就让我们为那场灾难中的死难者默哀吧。

哭泣的城市


“胜利者”永远不会说出真相,而战争也永远没有所谓的胜利者。
盖棺定论


原始出处:http://bbs.warchina.com/bbs1/viewthread.php?tid=74085&extra=page%3D1

[ 本帖最后由 永远奋斗 于 2008-9-13 14: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3 16: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奋斗兄在这里表演 个人脱口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3 16: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好几次这篇文章了。
总之,表面上说着“让读者获得客观、实际的知识”,实际上只是在做作者所批判的那些人做的事情:把一方的作用无意义化。
在我们曾经长时间的“天使化”苏联在二战中的作用的时候,现在的趋势就是“恶魔化”或者“无视化”这种作用。其实,谁也不可能单独打败德国,德国及轴心国家集团的失败依靠的是所有反轴心国家集团的同盟的共同努力。苏联有巨大作用,西方也有巨大作用。至于谁是决定性作用,恐怕没有人说的清楚,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德国从传统上是个大陆型的陆军国家。
另外很有趣的是,这个作者无数次说到苏联的“浮夸”,却从来不去想想德国和西方同样是有这种“浮夸”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16: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壁河山 于 2008-9-13 16:39 发表
奋斗兄在这里表演 个人脱口秀?

分楼转贴,我可没有这么好的口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9-13 20: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在外面不能随便批的,批的话会有一大帮白菜来找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4 14: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库尔斯克战役苏军伤亡不过88万人吧(记得是战后俄罗斯公布的),没有文中说的那般恐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4 16: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属于现今流行的“哈德——贬苏体”,看了N多,已然麻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4 11:05 , Processed in 0.02538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