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23859|回复: 72

以后不能乱用倭寇这个词了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11-3 04: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 ... F.E5.80.AD.E5.AF.87
倭寇一般是指13至16世纪期间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盗。在倭寇最强盛之时,他们的活动范围曾远至东亚各地、甚至是内陆地区。倭寇的组成并非仅限于日本海盗,只是由于这批海盗最初都来自日本(当时称为倭国),所以被统称为“倭寇”。及至后期,由于日本国内政治形势转变,加上日本幕府的管制,日本人出海抢掠船只的事件已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中国和朝鲜的海商与海盗,他们依从著过去倭寇抢掠的方式继续为祸于东海,也被归于倭寇之列。
随着时间的推演,倭寇一词所指的,不一定都是来自日本的海盗,明史‘日本传’记载“大抵真倭十之三”,即真正的日本海盗大概只占三成;而朝鲜正史 ‘世宗实录’(二十八年十月壬戌)亦记载“然其间倭人不过一二而本国民假著倭服成党作乱”,可见所谓的倭寇,大多数不是真正的日本人,而是朝鲜人或中国人等冒名或混杂其间作乱。
所谓“倭寇”一辞的由来,是从‘高句丽广开土王碑’(西元414年)碑文上所记载“倭,寇○○(某地名)”而来,在此“寇”当动词,即“倭人侵略(某地名)”之意,而之后“倭寇”二字作为名词独立,用以称呼来自日本的侵略者。另一方面,在16世纪丰臣秀吉对朝鲜半岛出兵、以及中国的抗日战争里,两国的人民都称呼侵略的日本军为“倭寇”。而在往后的排日风潮中,倭寇更成为敌视日本人的用语。
前期倭寇及后期倭寇
16世紀的日本海盜
16世纪的日本海盗

虽然大家同被称为倭寇,但两者的成份其实分别很大。根据年代大致可以分为“前期倭寇”及“后期倭寇”。

[编辑] 前期倭寇

前期倭寇是以日本海盗为主,主要攻击范围为当时臣服于元朝的高丽。由于先前臣服于元军的高丽军,在元世祖忽必烈两次进攻日本的军事行动中,对日本的对马、壹岐、松浦、五岛列岛等地的居民进行屠杀,因此前期倭寇以这些地区的残存者为主要构成份子,对于朝鲜沿海进行含有报复式的海盗行为,目的一方面在于夺回被俘的岛民,一方面则在掠夺粮食以弥补因遭虐杀而下降的农业生产力。朝鲜史取对马岛、壹岐岛、平户岛三地之名,称为“三岛倭寇”(以平户藩松浦家为核心)。清朝的徐继畬所著“瀛环志略”,以及朝鲜的安鼎福所著“东史纲目”,均指出倭寇的起因在于朝鲜人(高丽人)配合蒙古侵日行为所引发的报复。

后来日本进入南北朝的分裂状态,倭寇的活动也由于政府管制力减弱而加剧。由于前期倭寇对于日本与明朝、高丽贸易造成破坏,初成立的明朝政府对日本南朝发出讨伐倭寇的要求,随后敕封讨寇有功的南朝征西将军宫怀良亲王“日本国王”(后醍醐天皇之子)的称号。之后北朝(室町幕府拥立)统一南朝后,幕府将军足利义满再度进行讨伐,随后受封为新的“日本国王”。

李氏朝鲜的开国君主李成桂因为讨伐倭寇有功得到很大的声望和势力,后来进行政变取代高丽王朝建立朝鲜王朝。之后随着明朝与日本间勘合贸易的盛行,以及对马岛与朝鲜之间的贸易开放,前期倭寇也逐渐式微。

前期的倭寇,是以日本人为主体,故被称为“真倭”。

[编辑] 后期倭寇

明成祖发动政变,夺取政权,迁都北京后,据说建文皇帝在南方的残余势力与日本海贼合作,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报复性侵扰,由于这些南方人体型上也比北方人矮小,所以沿用“倭寇”这名词来称呼由日本人与南方中国人所组成的海盗集团。

明成祖晚年,由于陆上北方威胁已除,南方郑和下西洋以后,激增的海陆来往也带来了渐盛的倭寇侵扰,遂实行海禁政策,只开放勘合贸易(官方许可贸易),但后来到了嘉靖二年(西元1523年)爆发了宁波之乱,加上稍早时,葡萄牙人入侵发生了屯门之战与西草湾之战,此后沿海治安多次陷入危机,明朝遂宣布中断一切贸易,期望以围堵的政策来减轻倭寇的威胁,但也断绝许多自唐朝以来整个贸易产业链相关从业人员(鱼业、手工业、造船业、贸易)的生计,致使贸易地下化,商业纠纷无从解决,遂转成武力报复,倭寇之乱不减反增,造成了嘉靖倭乱。

后来的发展上,明人王直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王直曾上书朝廷请求开海禁,被拒绝后,把基地设在日本的平户藩,以反对明朝海禁政策的南方中国人为基础,与日本人、佛朗机人合作进行走私,在后期倭寇中,很为知名。胡宗宪、戚继光与俞大猷曾参与讨伐倭寇的军事行动。

15世纪半至16世纪,其活动舞台为中国沿岸、东南亚方面,成员以中国人及朝鲜人为主,被称为“假倭”。此时期倭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明代中国的生产力增加,但却施行海禁政策。史书所见的最后倭寇,在1624年7月侵犯福建沿海。“推其祸始,乃由闽、浙沿海奸民与倭为市;而闽浙大姓没其利,阴为主持,牵连以成俗。当时抚臣朱纨欲绝祸本,严海禁;大家不利,连为蜚语中之,而纨惊死矣。纨死而海禁益弛,于是宋素卿、王直、陈东、徐海、曾一本、许恩之流争挟倭为难。自淮扬以南至广海万余里,无地不被其残灭,而闽祸始惨矣”。

[编辑] 之后的东亚海上贸易活动

由于丰臣秀吉发布八幡船禁止令(海盗行为禁止)的影响,倭寇的活动开始减少,东亚的海上贸易也因此平静不少;而类似支持反清复明运动的郑芝龙与郑成功之类的武装海商集团也是存在的,但是已经不称其为倭寇了。

[编辑] 倭寇的影响

明朝与高丽、李氏朝鲜都曾经对室町幕府要求取缔海盗行为。明朝甚至于与日本发展了勘合贸易。而高丽王朝的灭亡与李氏朝鲜以倭寇根据地名义进攻对马岛也是受到倭寇的影响。

[编辑] 八幡船

日本室町时代到江戸时代的海盗船通称为八幡船,这是由于倭寇以“八幡大菩萨”作为旗帜。

[编辑] 活动地区

倭寇的根据地包括日本的对马岛、壹岐、平户岛、五岛列岛,以及中国、朝鲜半岛与的沿海岛屿、台湾岛、海南岛。荷兰人未到台湾之前,台湾也是倭寇的活动据点,学者研究亦证明,在台湾活动的倭寇,亦是漳泉一带日本方面有贸易的著名海商或海盗,不是日本人。

[编辑] 知名人物

松浦隆信、许栋、王直、李旦、颜思齐、曾一本、郑芝龙

[编辑] 参考书目

    * 宋希璟,《老松堂日本行录》。宋希璟是朝鲜王朝的驻日使节。这本《老松堂日本行录》是他在日本的见闻录。当中有记载足利义持时代的倭寇活动记录。
    * 《郑芝龙大传》;陈文德;远流:ISBN 957-32-348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4: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原来绝大部分倭寇都是中国人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07: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不是什么新闻了。
中国人装外国人回来欺负自己人,古来有之,现在也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07: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iveI'empereur 于 2008-11-3 07:47 发表
这也不是什么新闻了。
中国人装外国人回来欺负自己人,古来有之,现在也不少。

一语中的。
香蕉人和芒果人都无所谓,怕就怕那些出了国就变蛆柑橘了,恨不得马上做皇协军打回来,在家乡父老面前风光一把。。。可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11: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勾结那些日本人的二鬼子古往有之,现在更多。

比如像lz这样的,简直就是这个论坛的耻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11: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感觉倭寇之乱的时候主要还是来自日本那些海盗浪人最令人头疼,记得戚继光对于倭寇作战方法有过较详细的描述,是很明显的日本浪人使用倭刀的战斗方法。当然与倭寇狼狈为奸的也有很多是中国人,这也增加了清剿倭寇的难度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16: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的帖子

附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0: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鳕鱼堡 于 2008-11-3 11:02 发表
嗯,勾结那些日本人的二鬼子古往有之,现在更多。

比如像lz这样的,简直就是这个论坛的耻辱。:)

当精英比当嘴炮强,至少我能拿出自己的东西来,不像某些地方的某些人三天两头冒犯别人的版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5 12: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如何倭国、倭人、倭寇都是对太平洋西北角某四个小岛上生活居民的总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11-5 16: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宣宁铁骑 于 2008-11-5 12:04 发表
无论如何倭国、倭人、倭寇都是对太平洋西北角某四个小岛上生活居民的总称。

有意思的是這個島國是亞洲近代以來唯一一個打贏過歐洲國家的島民

而生活在廣闊大陸上的居民一直只在被欺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8-15 07:51 , Processed in 0.07203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