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28788|回复: 28

[整理] 【整理】二战部分国家部队战史精选(已完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8 11: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日翻翻收藏的文档,发现有好多关于二战部队的帖子,整理一下惊呼“好一部战史资料!”想到论坛还没有专门的这方面的集合贴,鄙人准备整理一下,集合在一块,当然了有些是某个部队所有战史,还有些是支离破碎的简短战史或某个片段。思忖好久,决定改一下标题,因为我的收藏文档多是德,美的部队战史资料,为了表里如一只得改标题。鄙人能力有限,如有不足还望赐教!
                                                                                                           ——永远奋斗
                                                                                                                   2009.01.18

1.德国国防军第7装甲师,精锐王牌部队

波兰1939
第7装甲师前身为第2轻装甲师。于1938年10月10日在图林根的格拉组建,隶属于第9军区。

1939年9月1日,该师首次出现在波兰战场上。第2、3轻装甲师组成第15摩托化军,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第10集团军。师指挥官斯图姆中将。此时该师的第66装甲营拥有可用坦克62辆,主要装备I型、Ⅱ型坦克,另外还有少量Ⅲ型和Ⅳ型坦克。  
进攻从西里西亚的霍耐科开始,目标凯尔斯和拉当。部队几乎未受损失就于9月9日占领了拉当。以此为起点,第2轻装师继续向H沙以西地区和更远的莫德林推进,从南面包围了H沙,战斗于1939年9月27日结束。随后,该师于1939年10月1日接到命令返回原驻地,并于10月中旬抵达图林根。根据波兰战役的经验,第1-4轻装师改编为正规装甲师,编号:6-9。1939年10月18日第2轻装甲师正式更名为第7装甲师。  
法国战役第一阶段
不仅仅是番号改变了,该师也按照装甲师的编制进行了彻底改编。第66装甲营被加强,组建了第25装甲团,下辖3个装甲营。第6、7步兵团也被改编为第6、7机J化步兵团,并归第7机J化步兵旅指挥。
1940年2月12日,埃尔温·隆美尔少将从斯图姆手中接过了第7装甲师指挥权。这期间,PzKw38(t)坦克代替了大多数的老旧坦克,特别是Ⅰ型坦克。38(t)坦克性能远优于原来的Ⅰ型和Ⅱ型坦克,火力与Ⅲ型相当,但是火炮S程更远。入侵法国前夕,一个摩托化重炮连(装备150mm自行火炮)被加强到第7装甲师。这次改编使该师的坦克作战能力显著提高,编制的坦克数量达到180辆左右。

1940年5月10日,入侵法国和低地国家的“YELLOW色方案”开始实施。第7装甲师再一次隶属于第15摩托化军,这次和第5装甲师一起受A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指挥。第7装甲师作为攻击主力,将强行通过阿登地区,越过芒斯,出现在盟军主力后侧,切断敌军通往英吉利海峡的道路,并将其分割。

1940年5月10日清晨,该师的坦克部队出发准备在第纳特通过芒斯,越过德-比边境向阿登前进。5月12日抵达芒斯,并花费了两天时间巩固桥头堡。   
随后,隆美尔开始了一场向英吉利海峡进军的赛跑。这场“赛跑”指挥的相当精彩。只发生过一个小小的意外:英军于5月21日在阿拉斯发起了反攻。这在德军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因为德军第42反坦克营的37mm反坦克炮无法击穿英军步兵坦克的厚重装甲。只得以88mm高炮来对付。这是88mm高炮第一次被用来对地S击,结果效果显著,英军坦克纷纷被摧毁。——这招,在之后的北非战役中隆美尔也经常用起——隆美尔一直冲在他军队的第一个,在指挥官鼓舞下,第7师奋勇前进。在5月30日完成了对敦刻尔克盟军的合围。随后,该部撤出前线,短暂休整至1940年6月5日。这时,战役的第2阶段开始了。  
法国战役第二阶段
在法国战役的第二阶段,第7装甲师和第5装甲师一起隶属于第4集团军第15装甲军。目标是占领索姆,以避免更多的盟军通过海峡逃走。这个区域上横挡着魏刚防线,由法国第10军防守。第5、7两个装甲师在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并由此分割了法国第9和第10集团军。以第7装甲师为先导,第15装甲军快速推进。6月7日该师进抵佛戈斯-莱斯-奥克斯,于次日抵达柔恩,完成了合围。该城于6月10被占领。
6月12日,第7装甲师占领圣·万勒瑞。法国第9集团军和英军第5山地师的一部分被合围,46000人投降。随后,该师继续推进,于6月19日进抵瑟堡。虽然部队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推进,但最后还是没能阻止少量英军从此撤走。经短暂休息,第7装甲师再次向南挺进,一路之上未遇有组织的抵抗。穿过科唐坦和布列塔尼,该部于安塞尼斯渡过卢瓦尔河。到6月25日停战时第7装甲师已经打到法国西南部。

是役,该师仅有2624人阵亡、受伤和失踪,损失坦克42辆,获得“魔鬼师”的称号。停战后,第7装甲师驻扎波尔多,可是仅仅4天后,就被调往查特斯,在那儿待到7月24日,随后又驻扎巴黎以西,为海狮计划做准备。不过12月中旬,再次调回波尔多,在那一直驻扎到1941年2月14日。随后,前往波恩-拜德 哥德斯堡。在这一期间,隆美尔少将被提升为非洲军团指挥官,冯·方克少将接任师长。
从6月6日到10日,第7装甲师被火车运到了东普鲁士,积极为进攻苏联做准备。此时,该部齐装满员,全部装备38(t)、Ⅳ号坦克,机J化步兵第6团也部分装备了半履带车,机动能力显著提高。
巴巴罗萨1941
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行动开始,第7装甲师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第3装甲集群-第39装甲军,从东普鲁士发起攻击,第2天,该师试图由奥利他渡过聂曼河时,爆发了一场与苏军第5坦克师的激战。苏军被全歼,但第7装甲师也损失了半数坦克。,进攻继续,维尔纳于6月25日被占领,以此为基地,第39装甲军转向东南的明斯克。6月28日该城被第3装甲集群和第二装甲集群从东、南两面攻占,次日,3个俄国军被合围歼灭。于是第7装甲师横卧于明斯克以东通往莫斯科的大路。7月5日,合围圈中最后28000名苏军投降。第2、3装甲集群迅速开始下一个包围战,这次的目标:斯莫棱斯克。第7装甲师此时仍是一马当先,杀在第39装甲军的最前面,因为该部已于3天前就开始了作战行动。7月3日,该师通过贝瑞西娜,几天后抵达散诺,在此遇到顽强的抵抗。7月10日大多数的第39装甲军部队通过了Düna,占领了维帖布斯克,并在该城南部警戒,此时,苏军的防御以暂时被打破了,德军再次把目标转到了斯莫棱斯克。
在白俄罗斯成土飞扬的大道上前进了5天后,第7装甲师抵达了加泽沃附近的斯莫棱斯克-莫斯科大道。,第2、3装甲集群抵达斯莫棱斯克,包围了3 个俄国军。但是,此时只有装甲部队在维持着包围圈,步兵部队还在150公里以外。苏军组织了好几个新的军试图解围。激烈的战斗从7月18日一直打到8月7日,装甲师受到了很大的消耗。虽然胜利了,可是德国人对莫斯科方向的进攻却停止了,而转向列宁格勒和基辅。中央集团军群转入防御。第7装甲师损失了40%的坦克,最后只能由一个步兵师接防,而该部撤到前线后面休整。
在8月的休整期间,第7装甲师像“消防队”一样,经常帮助前线的步兵师对付苏军的反攻。总算,在9月的头两周,还算清静。9月19日一个新的任务到来了,准备参加对莫斯科的最后攻击:“台风”行动。这次行动中,第7装甲师和第6装甲师、第14摩托化步兵师被编入了第3装甲集团军第LVI装甲军。10月2日进攻开始,24小时内,两个装甲师就渡过了第聂伯河,第4天,抵达维加斯马,与从南面而来的第4装甲集团军第10装甲师取得联系,4个俄国军被合围,第7装甲师第3次切断了通往莫斯科的道路。13天后,苏军投降,但是10月7日,一个新的,更危险的敌人出现了10 月22日至11月8日第7师被调离前线,前维亚济马以北地区。到了11月中旬,开始冰冻道路才又重新畅通,对莫斯科的进攻也开始加速。第7装甲师开始攻击两支苏军的接合部,并击败第30 高加索骑兵师。于11月23日占领克林。4天后,捷克洛马附近控制莫斯科-伏尔加运河的桥头堡被建立起来。不过气温此时已渐渐降到零下30摄氏度。12月5日,德军彻底疲惫了,进攻停止。第7装甲师此时距莫斯科大约70公里,德军进攻失败了,苏军补充后,开始了反击。
第一次防御:1941/42冬、1942春
第3装甲集团军遭到苏军打击,但第7装甲师未受攻击。由于疲惫和损失,第7师于12月6日后撤。最后沿利马建立了第1道防线,可是,此时的第7装甲师像大多数师一样,不过是一个战斗群规模:仅有千余步兵和少量坦克。为挡住苏军,该师苦战至1942年3月。援兵终于到达,包括40辆坦克。这个月底,该师和第1装甲师在瑞参夫周边作战,之后在4月初,调往维亚济马,接替第246步兵师围困杰洛伊,5月2日胜利。之后部队脱离第9集团军,调回法国休整补充。在俄国的第一年中该师损失9200人,其中2100战死。  
在法国的休整1942
在法国诺埃特-帕瑟内地区休整期间。第7师的每个装甲团减少到2个营,但是全部装备Ⅲ号、Ⅳ号坦克。第6装甲掷弹兵团第2营,也全部装备半履带车。8月,该师抵达安格斯-乔勒特,9月1日,做好战斗准备。1942年11月8日,盟军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登陆,老希立即命令占领维西法国。第7装甲师在费尔博装甲军指挥下于11月27日开始向地中海进军,攻至土伦,试图俘获法国舰队,但法舰抢先自沉。12月中旬,该部进抵地中海沿岸。这时,东线的德军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被围,第7装甲师于1942年12月22日运往俄国。

返回东线
经过漫长的路途,1月1日至5日第7装甲师抵达俄国南部顿河流域地区,6日前往佛彻斯太特东北,与苏军第3近卫军的一支部队遭遇。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该师还是于1月20日后撤了,并坚守在伏罗希洛夫格勒和斯拉万斯克附近,连日激战。至2月15日,该师离开防线重组,并转隶于第1装甲集团军第3装甲军。此时苏军开始了冬季攻势的最后部分,目标是全歼南方集团军群。 
月18日,第7装甲师向北面的埃斯琼进攻,以打通和5.SS装甲掷弹兵师和第11装甲师的联系。部队虽遭重大损失,但仍于2月28日占领埃斯琼,经激战,该师于4月6日从前线后撤,接受补充,最大的补充是第78炮兵团得到了Wespe和Hummel自行火炮。此时,中央和南方集团军群开始准备夏季攻势。该师也于5月初抵达哈尔科夫以南。

库尔斯克
1943年夏,德军夏季攻势发起,准备于1943年7月5日发起“堡垒”行动。南方集团军群的主攻力量是下辖两个装甲军的第4装甲集团军。肯夫集群由两个集团军和第三装甲军组成,该军下辖第6、7、19装甲师和168步兵师。第7装甲师集结在顿河东岸。贝尔戈罗德以北地区,计划渡过顿河攻占多罗格波士诺,苏军近卫第7军正顽强坚守于此地区。战斗开始后,第7装甲师是第3装甲军内唯一取得进展的部队。当步兵首先发起进攻时,25装甲团也在一次坦克大战中突破了T-34的防守,现在第6装甲师11装甲团,随第7装甲师共同前进,这两支部队不断获得胜利。但是,到第3天。即使第7师取得了这些胜利,但第3装甲军仍不能突破苏军防线,随后该军转向北面进攻,第7师担任侧翼支持。6天后,进攻继续,在第6装甲师与敌激战后,第7师再次冲到了前面,占据多纳茨 。不过这已经太迟了,苏军已经获得了突出部的全面胜利,此时,盟军在西西里登陆,堡垒行动终止。
在南方的休整
现在苏军已经准备好对哈尔科夫的进攻了,第7装甲师作为第48装甲军的一部分,8月5日进攻了坡洛斯,6日在格瑞沃若防守。8月7-8日退到斯拉夫格洛达-坡尔勤诺叶娃,随后8月10日与第11装甲师在贝尔卡以北发起了一次成功的反击。在之后的14天内,该师防守在阿奇特卡以北,但是8月25日,城市陷落。师长冯·方克调走,天才指挥官冯·曼托福尔少将接任。  
然而,退却仍是不可避免,在波尔塔瓦防御战后,第7装甲师在克瑞曼彻撤过了第聂伯河,在切尔卡瑟东南集结,但是缺编一个装甲营,因为该营被运至法国,装备豹式坦克,此时苏军暂时被挡在了第聂伯河东岸。9月27日,苏军于基辅以西的皮尔雅斯拉夫附近建立桥头堡,第7 装甲师与其他不对试图击退苏军的渡河行动,但是到10月初,攻击停止为止,桥头堡虽然被大大缩小了,但是仍然没有被拔除,不过毕竟阻止住了苏军的突破。不久之后,该师又被调到了基辅以北的奥琼泰施桥头堡守卫,并打破了敌军包围斯克琼纳比尔的企图。在接下来的10月4号到24号这些日子,第7师就一直防守于此,直到转为集团军预备队,才撤到基辅以西小憩。
不过11月3日,苏军再次以压倒性优势兵力向奥琼泰施桥头堡发起了进攻,突击目标指向基辅、夏特迈尔、阔洛斯特,第7 装甲师立即发起反击,但是却无能为力,仅仅能阻止苏军在基辅以西的埃尔彭河附近获得立Z点。1943年11月6日苏军第38军攻占基辅,次日,法斯特夫失守。此时,德军将所有可以集諮淖凹资Π?ǖ? 师统统编入第48装甲军,计划在11月15日到12月23日之间发起一系列反突击。,在这个行动中,第7师将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11月15日,反突击按计划执行,第7装甲师与第一装甲师从法斯特夫以东发起进攻,分别于17、18日夜进入夏托迈尔,两天后,攻击部队向西直扑伯拉斯洛夫,大批苏军被合围,强大的部队从西向东从夏特迈尔到拉德米歇尔碾过苏军防线,第7 师担负着掩护北翼的任务。在快速的进攻中,该部进攻、追击、消灭一气呵成,在马林附近大败苏军,使第1 装甲师和党卫队元首旗队师顺利到达拉德米歇尔,到12月15日,该师已经在马林附近的阿尔斯卡和北岸筑起了坚固的桥头堡阵地,这个阵地的建成是梅莱尼包围战的两个起点之一。到12月23日,战斗结束的短短一个月中,第7 装甲师,特别是第25装甲团因战果辉煌,受到了统帅部的嘉奖。24日,苏军发起圣诞节攻势,第7师再次被命令防守夏托迈尔,不过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严重的交通堵塞,使该部根本无法部署,被迫后撤。到1月中旬,该部退到了伯第斯彻夫和夏普托夫卡之间,奥斯特若普尔之间的地方,这一段的防线直到月底才好不容易匆匆建立起来。1月26日,冯·曼托福尔少将离任,舒尔茨少将继任,但是仅仅两天后这位第7装甲师之魂、钻石双剑橡叶骑士勋章获得者就在他的第178次战斗行动中阵亡了,继任者是卡尔茂斯将军。2月2日,该师接到命令,火速奔赴洛夫诺以西地区,阻击苏军,两周后再次转移至卢兹克以北执行阻击任务。   
苏军的下一个目标是塔努伯尔,三月初第7师调制兹伯拉兹(塔努伯尔西北15公里),位于第4装甲集团军右翼。3月7日至21日,该部成功的协同第68步兵师、元首旗队师塔努伯尔以东战线上的缺口,但是21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开始了猛烈的进攻,几乎全歼了第68步兵师,第7师被向东南压缩,于是被配属给了第1装甲集团军,该集团军此时已有许多部队被分割包围在著名的卡曼兹-波多利斯克和赫尔伯两大包围圈中。第7装甲师作为突围前锋,向塔努伯尔发起了进攻,战斗从3月28日一直持续到4月15日,最后,总算与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16装甲师会师。师疲惫不堪的撤了下来,作为预备队驻扎在伯扎克斯以北休整,并于4月21日撤至斯坦尼斯拉夫。4天后,该部向南越过克尔巴阡山脉,转归匈牙利第7 集团军指挥,在此平静的休整至7月1日援兵的到来。前往北方。
1944年6月21日,苏联红军发起了它的最大规模的夏季攻势“巴格拉季昂”,中央集团军群遭受重创,一周之内,3个军几乎被全歼,损失了24个德国师,并在防线上留下了一个几百公里宽的缺口,苏军正由这个口子飞速涌入,于是从其他前线和部队调来的德军扑向白俄罗斯,试图堵上这个豁口,第7装甲师也被火车从伦堡(现乌克兰利沃夫)运至战线后方30公里的里达,当7月5日,该部的第一个单位到达后,就立即被派往霍尔斯扎尼归属第4集团军第39装甲军,实际上此时的第4集团军以被包围并歼灭在明斯克以东,所以该装甲军两翼都未于友邻取得联系,因此第7 和第5装甲师岁竭力抵抗,但为了避免被包围仍然随装甲军步步后撤,到7月9日,总算与其他部队取得了联系,并渡过聂曼河抵达1941年6月战斗过的奥利塔附近,7月12日到24日部队在东岸建起桥头堡,并隶属于第3装甲集团军。该军的北翼此时已与北方集团军群16集团军彻底失去了联系,因此在这些部队间有着一个巨大的口子,第7师派驻于此,就是为了以备不测,并被寄望能够封闭缺口。
第7师受命攻击庞哲维奇,但是部队却无法按规定集结,因为计划4月28日到8月1日,第7师继续步步后退,退过了渡比萨河,并在拉赛恩与苏军展开激战直至8月15日  
这些最后的战斗中25装甲团2营都没有参加,因为它被留在奥利塔后面,直到8月18日才归队。幸运的是第1营已于7月18日归队,并换装了“豹”式坦克,而此时第2营仍使用四号坦克。
7月30日,苏军机J化旅抵达里加湾,切断了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的联系,陆军司令部立即制订计划准备重建两军的联系,几个装甲师开始在库兰集结,准备攻击米陶,第16集团军的两个装甲军39和40装甲军也被派执行这个拯救计划,第7装甲师作为第40装甲军的南翼参战,向斯阔伦方向进攻,8月15日向科勒穆发起进攻,以夺取总攻集结地域,次日开始总攻。整个行动持续到8月27日,并且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两个集团军群恢复了联系,苏军则从海上撤走了,不过在此战中,第7师仅仅前进了10-15公里,因为他们遇到了苏军近卫第2和近卫第5坦克军的顽强阻击。
此战过后,两支德军再次转入防御,苏军也继续寻找割裂北方集团军群的机会,德军于是抢先发起进攻,这次第7装甲师和另两个装甲师与其他两支部队担任突击的主力,此次从9月16日持续到21日的行动,改善了16集团军的防御状况,并打乱了苏军的战役企图,不过两星期后,10月5日苏军还是发起了进攻,这次是向西攻,并且于5天后进抵波罗的海,最终切断了北方集团军群。第7装甲师也于1944年10月10日和第三装甲集团军残部一起被分割在美梅尔周围地区。并与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第58步兵师并肩战斗。战至10月22日第7装甲师仅剩团级规模,被迫后撤海运至皮洛,后开往东普鲁士埃瑞斯训练场休整

最后一战
在红军开始新的进攻前,第7装甲师被作为第2集团军预备队,驻扎于琴查诺夫。在苏军进攻的第一天,第7师试图发起一次反突击,但是苏军太强大了,反突击几乎未产生任何影响 ,之后又与大德意志师和18装甲掷弹兵师发起多次反攻,虽然挡不住苏军,但是还是掩护一部分部队撤至埃尔并。尽管第7装甲师曾发起救援行动,但是这最后的一座城市还是于2月9日失守,这部分战线也随之安静了将近一个月,不过此时的第2集团军业已被彻底切断。整个第2集团军包括第7 装甲师,被慢慢的向但泽附近的海滨地区压缩。  
第7装甲军包括第7装甲师被逼向戈滕哈芬,并最后撤往奥古斯霍夫特半岛,并在这儿丢弃剩余坦克后于1945年4月5-6日海运至海拉半岛。10 天后,该师(实际上只剩下个名字了)。10天后又被撤至斯维穆德,并呆到4月18/19号左右,又被用火车运至瓦润-潘兹林,隶属于第3装甲集团军,实际上已无任何战斗力,1945年5月3日第7装甲师向美英军队投降。
主要编制:  
1940年
第25装甲团
第7步兵旅
第37装甲侦察营

第78炮兵团
第42反坦克营
第83通信营

第58工兵营  
师属后勤部队

1943年  
第25装甲团
第6装甲掷弹兵团  
第7装甲掷弹兵团
第42反坦克营
第7侦察营  
第78 装甲炮兵营
第296高炮营

第58装甲工兵营  
第83通信营
第58摩托化营
师属后勤单位


[ 本帖最后由 永远奋斗 于 2009-1-18 22:1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军饷 +32 贡献 +3 收起 理由
ViveI'empereur + 32 + 3 奋斗劳苦功高,整理的资料很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1: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2.“SS全国领袖”师
16.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Reichsführer SS

    该师是以党卫队头子希姆莱的警卫营为基干发展起来的一支部队,而希姆莱本人也希望其成为自己的“私人部队”,故由此得名。该师的标志即是“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制服的领章。  
历任师长1943.3.10. ~ 1944.10.24. 马克斯·西蒙(Max Simon)
1944.10.24. ~ 1945.5.8. 奥托·鲍姆(Otto Baum)
名称变化
党卫军护卫营党卫军突击旅第16党卫军“SS全国领袖”装甲掷弹兵师

该师编制 师部
党卫军第35装甲掷弹团
党卫军第36装甲掷弹团
党卫军第16装甲侦察营
党卫军第16装甲营
党卫军第16突击炮营(党卫军第16坦克驱逐营)
党卫军第16高S炮营  
党卫军第16炮兵营
党卫军第16工兵营
从SS护卫营到SS突击旅“全国领袖”

    1941年4月7日,大权在握的SS“全国领袖”希姆莱决定在侵苏战争中插上一脚,为此他命令编成一支高度机J化的SS护卫营,并且以自己的头衔命名。包 括一个拥有反坦克炮排的轻装甲连、一个机J化连和一个高S炮连(由2个20毫米高炮排和1个37毫米高炮排组成)。1941年7月,这个护卫营被编入SS 第2步兵旅并前往第50军战区,于9月9日在苏联列宁格勒地区首次参战。之后一直在该地驻扎,曾先后配属给霍贝战斗群和伯克战斗群。度过了东部战线第一个 冬季之后,护卫营的大部分兵力为了再度整编而于1942年6月20日回到阿莱斯训练场,其余部队则到苏联南部的捷特米尔和布拉津地区和游击队作战。
    1943年1月3日希姆莱将护卫营扩大为SS突击旅,名字不变。旅长为盖斯勒SS少校,起初全旅只有两个营的兵力,之后在科西嘉地区扩大成为拥有2个掷弹 兵营、1个坦克驱逐营、1个突击炮营和1个高S炮营的整编体制。2月21日部队前往法国境内的伦内训练场进行演练。7月7日尚未完成训练的SS突击旅被命 令前往科西嘉岛(两天后,盟军在西西里登陆),9月8日全旅乘船来到科西嘉岛南端的伯尼法吉奥登陆,并于4天之后开始向岛东端的巴斯蒂亚港口进攻,SS突 击旅最后协助从萨尔基西亚赶来的第90装甲掷弹兵师于9月13日攻占巴斯蒂亚。他们实际上执蠮模?墙獬?獯罄??游渥罢庵侄?魅挝瘛V皇窃诓?岱??略?到意大利驱逐舰炮击时,突击旅諮闹馗逽炮连发挥了一些作用:动用88毫米高炮击沉了一艘意军驱逐舰。
SS第16装甲掷弹兵师  
    1943年9月23日,在克罗地亚的莱巴赫地区以SS突击旅为基础,希姆莱开始组建自己的装甲掷弹兵师,由马克斯·西蒙SS准将出任师长(此人曾担任骷髅 师师长)。当时的编制是:师部,SS第35、36装甲掷弹团(SS 35、36PzGrR),SS第16装甲侦察营(SS16PzAA),SS第16装甲营(SS16PzA),SS第16突击炮营(很快改为SS第16坦克 驱逐营,SS16PzjgA),SS第16高S炮营(SS16FLAKA),SS第16炮兵营(SS16ArR)和SS第16工兵营等。但是一直招不到兵 员(看来大蜘蛛不受欢迎么),所以直到1944年元旦也才只招募到12720人,比规定的15149人少得多。而其中军官只有1394人(规定为3781 人),不到定额的一半,整个部队指挥松散,士气低落。
1944年1月22日盟军在安齐奥发起进攻,SS16师被命令紧急抽调至少2个营的兵力前往援助。最后抽出的部队是:SS第35装甲掷弹团的第二营、SS 第36装甲掷弹团的第二营、摩托化排、SS第16炮兵营的第四连、SS第16坦克驱逐营的第三连(装备三号突击炮)和两个高炮排,这些兵力连同后勤部队被 编成“克内森战斗群”紧急送往前线。他们先后被配属在“戈林伞兵装甲师”和第363步兵师、第175步兵师的序列内参加安齐奥防御战。
    1944年3月12日,德国为了阻止匈牙利与盟国讲和退出轴心集团而发动占领计划。SS16师主力和装甲教导师等部队一起被运往维恩,3月19日参加武装 抢占布达佩斯的战斗。“全国领袖师”在3月27日渡过戴斯河进驻德布雷森,占领匈牙利东部。这段期间与其说他们是作战,不如说是在抢劫更合适。纵兵殃民的 行动在战斗日记里没法写明,只好写作“在训练”。1944年4月,在意大利的分遣战斗群也来到德布雷森和师主力会合,继续“训练”。
    1944年6月4日盟军攻占罗马,在匈牙利“训练”的16SS“全国领袖师”闻风出动。经过卢加、比萨来到观光胜地亚得里亚海沿岸担任警戒任务,归属第 75步兵军管辖。全师在1944年6月1日共有官兵13421人,离定额17005人还差得很远;而军官和军士只有2318人,占定额的6成,协调和战斗 能力低下可想而知。重型武器中有三号突击炮33辆(定额73辆),三号坦克没有(定额3辆),装甲车辆没有(定额39辆),75毫米反坦克炮14门(定额 27门),榴弹炮29门(定额41门)。虽然大都只有半数的水平,但这与同一地区的地域德军类似部队相比已经非常不错了,而且希姆莱大搞特殊化,“全国领 袖师”的摩托车和卡车、拖车等非常多。6月24日,16SS师转属第15装甲军并在里沃诺南部的伊尔泽担任防御,他们的右边是大海,左边则是由第19空军野战师、第1059团第4“东方营”和 第162志愿步兵师(由苏联战俘諮拇锛?固谷俗槌桑┑任?髁Φ摹傲钊瞬话病钡挠丫?慷樱ㄏ嘈耪庑┯丫?浴叭??煨涫Α币嘧魍??兰郏?JΣ拷玈S第16 装甲侦察营配置在海岸,SS第35装甲掷弹团第二营和没有车辆的SS第16坦克驱逐营第一连(得到了二辆虎式坦克支援)配置在内陆的斯韦雷特地区,师部以 及主力则在后方展开,次日在斯韦雷特击退了美军的一次进攻。6月26日,美军派第442战斗团(日裔美国人部队)对16SS师左翼猛攻,空军野战师和东方 营立即陷入惊慌失措的状态之中,第100营的日裔美军在斯韦雷特东部打开了突破口。“全国领袖师”为了不被包围竟然放弃友军大步后撤,在6月29日跑到塞 西那防御线。之后他们一边骚扰美军第36步兵师,一边经过雷特纳向意大利北部后退,最后在7月22日逃到比萨南部的阿尔诺防线。
    此时全师还有18辆突击炮、9门78毫米反坦克炮、10门重型火炮和33门各种榴弹炮、11门37毫米以上的高S炮,损失不是很大,果然是训练有素的逃跑 专家。不过两个掷弹团人员损失惨重,加起来只剩下1424人。8月3日全师移动到弗伦茨,之后师主力在博洛尼亚南部继续进行袭扰战,而一部分兵力则用于在 后方的卢加、圣马塞罗地区对左翼游击队“加里波地旅”、“红星旅”展开血腥Z压,如果实在找不到游击队,16SS师即拿当地居民出气,通常是将他们指认为 游击队而大肆枪杀,仅仅在一个矿坑的屠杀事件中即残杀意大利平民350人以上。
    1945年1月3日,“全国领袖师”移动到亚得里亚海的德文那进行防御。2月4日被撤下前线通过布伦海峡运送到匈牙利的第2装甲集团军战区—纳吉卡尼贾。准备参加德军最后的攻势“春季觉醒”。 末日



1945年3月初,16SS“全国领袖”装甲掷弹兵师和第1人民山地师、第71步兵师一起在第68步兵军的指挥下准备最后的进攻。此时16SS师兵力为 13640人、20门反坦克炮、15辆突击炮、第261突击炮连的9辆突击炮和3个重型榴弹炮连、6个轻榴弹炮连、3个重型高炮连,部队达到79%机J 化,无论人数和装备都在集团军中算得上一顶一。
3月6日德军从纳吉瓦尤姆—博斯瓦尔一线发起攻击,“全国领袖师”左翼是第1人民山地师、右翼为第71步兵师,在巴拉顿湖南方和SS第6装甲集团军先锋部队会师。3月10日,SS第36装甲掷弹团前进到基斯瓦尤姆地区时被苏军击溃。

随后“全国领袖师”和第一人民山地师一同转属第22山地军,沿巴拉顿湖南岸掩护第1骑兵军撤退,为此在3月17日使出最后的力气向战略要地沃伦卡和库赛门特发起冲击并将其占领。此时全师还有9966人。
之后全师在纳吉瓦尤姆地区死守至3月29日,被苏联第57集团军和匈牙利第1集团军击退。“全国领袖师”于4月8日逃过穆尔河回到克兰茨地区的“帝国防御阵地”。剩余兵力在第1骑兵军属下一直抵抗到4月29日。
1945年5月6日,铁托游击队北上开始对德军进行围剿。“全国领袖师”很清楚自己在克罗地亚和意大利都干了什么,于是他们兵分两路逃跑。最后分别在塔姆斯威克和克拉根福德向美军和英军投降。
SS第16装甲掷弹兵师“SS全国领袖”,处处得到希姆莱的照顾和后门。但是它的军官和军士数量始终达不到定额、素质也极差,战斗能力低下、风气恶劣。除 了历任的旅长和师长外没有一人获得骑士勋章。16SS师通常执行诸如解除意大利军队武装、武装占领匈牙利、Z压游击队这类二、三流任务,对于平民的大量暴 行亦表现出该师实际的无能和残暴。
也许下面这句话最适合对该师作一评价:

“师如其名。”


[ 本帖最后由 永远奋斗 于 2009-1-18 13: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2: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3.德国第3装甲掷弹兵师战史


第3装甲掷弹兵师是与1943年6月由第386摩托化步兵师和在斯大林战役中基本覆灭的第3摩托化步兵师合并组建的。      
在改编完毕后,第3装甲掷弹兵师于1943年7月被派往意大利,在那里参加了萨勒诺、卡西诺、古斯塔夫防线和安齐奥滩头的战役。后来1944年5月到6月间在基本上罗马一带进行修整。
1944年6月末第3装甲掷弹兵师被换防到佛罗伦萨,随后在1944年8月被派往西线巴黎附近,在撤离法国以前它一直在南锡附近同盟军进行作战。后来又参加了梅斯战役。
第3装甲掷弹兵师1944年11月参加了市场.花园行动,然后在后方经过短暂休整后参加了1944年12月的阿登反击和1945年1月的艾弗尔战役
      
第3装甲掷弹兵在科隆附近进行抵抗的时候陷入的盟军的鲁尔包围圈,最后它于1945年4月投降。下面补充一点从网上找到的相关资料

德军第3装甲掷弹兵师

      德军第3装甲掷弹兵师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摩托化步兵单位。在这些摩托化部队中作战的士兵就是所谓的“装甲掷弹兵”,与他们的步兵兄弟有着极大的不同,他们通常都是使用摩托化交通工具而不是双脚,进行长距离的机动作战。由于他们的机动性,通常都被视为前线的精锐部队。装甲掷弹兵们通常伴随着装甲师猛烈的向敌军的阵线发动突击,他们典型的作战模式就是乘坐带有装甲的半履带装甲车和卡车机动到可以袭击敌人的阵地,给那些步行而来的敌人以迎头痛击。
要了解第3装甲掷弹兵师的历史首先就要知道它的前身。它的前身就是1934年在法兰克福组建的第8步兵师,1935年10月被改编为第3步兵师。1939年8月1日,在针对波兰的军事部署中,第3步兵师也被动员起来。1939年9月1日对波兰的进攻开始之后。第3步兵师隶属于冯•博克元帅指挥的第2集团军群(即北路集团军群)的第4集团军。第4集团军从德国的Pomerania地区向波兰的Corridot发起进攻,并计划与东普鲁士的第3集团军会师。这将把但泽港的波兰军队与南方的波军隔开,以便各个击破。第3步兵师作为第4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向波兰的Corridor发起了进攻,其攻击的区域是波兰第9步兵师以及Pomorska骑兵旅防御的Tuchola森林。第3步兵师轻松的突破了波兰军队位于Nandsburg和Mrotschen之间的防线,并且强渡Brda河。接着,第3步兵师参加了在Weichsel河畔与波军“莫德林”集团军的战役,随后强渡维斯瓦河,夺占了从北面掩护通往华沙道路上的阵地。波兰战役结束后,第3步兵师迅速的被换防到德国与卢森堡的边境线上。

      在1940年5月,对法国以及低地国家的战役中,第3步兵师隶属于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的A集团军群、第12集团军。根据预定的方案,通过卢森堡和比利时直逼法国境内的马斯河,占领马斯河的桥头堡之后,德军直奔西北部切断在比利时和荷兰的盟军主力,与B集团军协力捕捉盟军主力并予以歼灭。1940年10月,法国战役结束之后,第3步兵师升级为第3摩托化步兵师。
      升级为精锐的摩托化步兵师,第3师理所当然的在“巴巴罗萨”行动中作为北方集团军群的主力,参加了对列宁格勒的进攻。之后,于1942年初作为防御部队调往莫斯科一线,阻挡进行局部反攻的苏联红军。在完成了莫斯科方向的防御任务后,第3摩托化步兵师来不及休整,又调往南方,参加了对乌克兰和高加索山区进攻的一系列战役。

      在1942年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准备期间,第3摩托化步兵师又增强了第103装甲营,进一步加强了该师的装甲作战能力。这也是德军在兵力配属方面的一次革新,以快速移动的摩托化步兵配合装甲部队其作战的灵活性要远远大于单纯的步兵或者坦克部队。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之后,第3摩托化步兵师作为第6集团军一部,参加了斯大林格勒残酷的巷战,在血战了数月之后,整个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全军覆没。

      第3摩托化步兵师于1943年春天在法国的里昂重新组建,其骨干是残余的部分第3师的老兵以及同样来自法兰克福地区的第386摩托化步兵师。在恢复了原有的作战单位之后,根据汉斯•古德里安将军关于将所有摩托化步兵师升级为装甲掷弹兵师的命令,第3摩托化步兵师正式更名为第3装甲掷弹兵师。尽管还缺乏足够的半履带卡车,但是新的编制还是对部队的士气有一定的提升,毕竟现在也属于装甲作战部队。同时,对于配属的装甲部队来说,也增强了与步兵的作战配合,能够更好的发挥战斗力。
      在部队完成改编之后,第3装甲掷弹兵师于1943年6月开赴意大利,并且参加了萨勒诺和卡西诺的战役。尤其是在安齐奥滩头,第3装甲掷弹兵师与登陆美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他们的英勇战斗使得盟军的攻势完全停顿,并且成功的于1944年5月至6月间,撤退到罗马。
      1944年7月,第3师的残部换防到佛罗伦萨进行休整,8月,第3师调往西线,驻扎在巴黎附近,稍候,撤退到了南锡。9月,第3装甲掷弹兵师在法国Metz与美国将领乔治•巴顿指挥的第3集团军展开激战,使得盟军在突破了大西洋壁垒之后的攻势第一次被阻挡住。

      “市场•花园”行动、Hurtgen森林的拉锯战、以及在Metz的顽强战斗,德军逐渐把防线稳定在了莱茵河一带。随着Metz地区防御的逐渐稳定,第3装甲掷弹兵师被调往了Hurtgen一带,防御德国的亚琛地区。

      第3装甲掷弹兵师在莱茵河畔一座古老的城市里于1944年11月,与盟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该城被称作“莱茵之门”。第3装甲掷弹兵师浴血奋战,犹如一枚钢钉,死死的守在城中。第3师隶属的第8装甲掷弹兵团在Ravelsberg拼死顶住了美军第1步兵师和第30步兵师进攻。第10步兵连的Zillies中尉指挥全连防守3个仓库达5天之久,其中一个仓库,双方反复易手达16次之多。Zillies中尉防御的阵地犹如钢铁一般,在地雷、机枪和反坦克炮的交叉火力打击下,美军始终无法攻占他的阵地。凭着卓著的战绩,Zillies中尉获得了一枚铁十字勋章。虽然最终,第3师不得不放弃了这座城市,但是,由于他们英勇顽强的战斗,为德军在阿登地区的部署赢得了时间。在Hurtgen森林地区的战斗,让美军的伤亡人数第一次大于补充的人数。

      在1944年12月发动的“莱茵守卫者”行动之前,第3装甲掷弹兵师一直在后方进行休整,接着,作为第5装甲集团军的一部部署到Monschau北部地区。接着在Rocherath镇又历经血战。突出部战役失败之后,第3师被调到了Remagen担负防御任务。1945年4月,第3装甲掷弹兵师作为30万德军将士的一部分在德国鲁尔区被盟军包围,当月全部被围德军向盟军投降。1个月之后,欧洲战事结束。
      每一个德国军人都牢记其作为军人做应尽的职责。虽然很大一部分的德军士兵都是被强行征召入伍的,他们接受了良好的作战训练,并且绝对的服从上级的命令,在战斗中为了自己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在战争结束时,却被NZ**无情的抛弃了。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完成了自己的职责。每一个德国士兵都把连队中的战友当作了自己的兄弟,大家浴血奋战、生死与共。

补充:

Wehrgauleitung Frankfurt和Kommandant von Frankfurt都是1934年德军步兵师的对外名称。德国陆军1934年由7个扩编为21个,为了掩盖其扩军事实,原1个军区(师)分为3个师管区,所有新组建的步兵师最早都称为某某师管区,因此原1个步兵师改为3个师管区。不久原1个步兵师扩编的3个步兵师又改称某师步兵指挥部、炮兵指挥部,第三个以其驻地命名为某某司令部。
1935年10月,德军正式公开其新组建的步兵师番号,各师正式命名为第某某步兵师。


[ 本帖最后由 永远奋斗 于 2009-1-18 13: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2: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4.纳粹德国第2海军步兵师西线战斗记录(图片很难找到,抱歉)
海军步兵师的的组建_  
海军拥有陆战兵力这并不是什么希奇事情,比如美国的海军陆战队,不过他们是为了特种打击或登陆作战任务,并不是完全的陆战部队。而德国的海军步兵师却是由于二战后期陆军兵力缺乏而脱离自身定义的陆战步兵部队,这在兵种上是非常独特的。
    1943年2月2日,希特 勒命令“陈旧的大型舰艇必须解体,取下大口径火炮作为岸防炮使用,这个命令等于使德国海军的大型水面舰艇失去了存在舰队的意义。除了U艇部队和蛙人部队外,德国海军仅存的“欧根亲王”号、“吕措夫”号和“舍尔海军上将”号成为了训练舰,或在波罗的海为陆军作战提供炮火支援,由于兵员上的短缺,德国国防军陆军又把主意打到海军身上,在此之前,已经有过空军人员参加陆地作战的先例。在《希特 勒的末日》一书中记载:1945年4月,维斯瓦集团军群司令海因里希向***要后备兵力,戈林首先**:“我将派遣10万名空军人员支援阁下,他们将在几天内达到奥得河。”希姆莱也迅速作出反映:“25000名党卫军在奥德河捍卫他们的荣誉。”最后,海军元帅、***的继承人邓尼茨也表示将派给海因里希一个海军步兵师。海因里希十分厌恶那种把士兵生命当政治筹码的行为,一方面也担心那些非正规的陆军部队战斗力低,给作战计划带来风险。第2海军步兵师以的行动来证明了他们自己。
    1945年2月至3月,第2海军步兵师的人员开始在石勒苏益格地区集结,大多数士兵都来自与原来的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由于训练仓促,有些人还没能够熟练使用******。4月6日,海军司令部将其编入H集团军群,前往遭英国军队强大压力的布莱梅西部的奥斯那布瑞克填补兵力空缺。第2海军步兵师编有第5、6、7海军掷弹兵团,第2海军轻步兵营,第2海军炮兵团,第2海军工兵营和第2海军坦克歼击营,该营装备有10辆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其余部队番号不详,总兵力达10500人,机动性是所有海军步兵部队中最好的,且有充足的反坦克武器。
    由于前线告急,该师只能在运输途中下车,在布莱梅西南部艾拉河沿岸构筑防线。第7海军掷弹兵团和第5海军掷弹兵团1营驻守维尔登;第6海军掷弹兵团和第5海军掷弹兵团2营驻守雷登;第2海军轻步兵营在得到加强之后在埃瑟尔地区防守。
    第2海军步兵团的首任师长恩斯特•薛艾伦海军少将于4月8日在战斗中阵亡。第2任师长由威尔纳•豪宁•冯•列维佐陆军上校接任,这是一个老资格陆军军官,在同行中口碑极佳。第2海军步兵团基层军官中也不乏战功卓著的人物,第6海军掷弹兵团1营营长莱茵哈特•哈尔德根海军少校是德国海军中的传奇人物之一,U-123号艇艇长,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战绩为23艘舰船,总计128412吨。

雷登之战
    雷登在布莱梅40公里处,是艾拉河沿岸3条主要公路的交汇点,驻守该处的海军第5、第6掷弹兵营和第2海军坦克歼击营都没有满员,但他们得到了第125铁道高炮营5门105毫米高炮、2门20毫米高炮、1门4联装20毫米高炮和1门双联装37毫米高炮的火力支援,这些火炮安放在火车站周围。
    第5海军掷弹兵团由该团2营营长伯格尔海军上尉指挥,共3个连,350人,均大量装备“铁拳”反坦克火箭筒。第2海军坦克歼击营装备最弱的1连从其他3连各要了1门75毫米反坦克炮加强自己,装备最强的第4连将自己的重机枪排和75毫米轻步兵炮分给其他连使用。迫击炮排在艾拉河东岸展开。
    伯格尔海军上尉将自己的3个连分散在艾尔弗雷德至薛曼米尔之间的农舍和火车站内,雷登西郊由1营的2个连守卫,分别驻扎在西北部的沃尔伦多夫和三岔路口的斯维内瓦特。此外,还有第604劳工团高射炮营的2连和117高炮营4连的数门88毫米高炮在艾拉河东岸展开,为己方部队提供火炮支援。
    4月10日上午9时,英国第53师先头部队第5皇家轻步兵团1营发起攻击,A连进攻沃伦多夫,B连进攻艾尔弗雷德北部,C连进攻斯维内瓦特。英军在空旷的平地展开,立刻招致德军各据点火力密集射击,再加上河东岸的88毫米炮轰击,遭受严重损失后被打退。其中一连仅剩24人。
      为了突破德军的阵地,英军调集了3辆布伦装甲车和2辆以布伦装甲车为底盘的喷火车进行第2轮进攻。上午11时,英军向艾拉河桥梁挺进,途中遭到德军老式的75毫米步兵炮轰击,所幸这种火炮精度较低,英军迅速突进歼灭了德军炮兵。随后,英军冒着德军猛烈机枪射击及喷火器攻击冲过街道,在桥梁400米处被反坦克障碍阻挡,德军趁机用火箭筒摧毁一辆英军喷火车,暂时阻止了英军的进攻。
      下午4点,英军卷土重来再次攻击艾尔弗雷德和斯维内瓦特,攻击艾尔弗雷德的英军在德军猛烈还击下被迫撤退,斯维内瓦特随着德军最后一名士兵倒下而被英军占领。18时,盟军对地攻击机在扫射时意外点燃了艾拉河桥梁上的炸药,整座桥梁被炸毁。留在河东岸的德国海军步兵没有了退路,但他们以战斗的方式迈出了最后一步。
      4月11日凌晨4时45分,英国第5步兵团1营的A、C、D3个连第3次向艾尔弗雷德进攻,但又遭到德国海军步兵的顽强抵抗,于凌晨6时第3次被打退。
      在此前24小时的激战中英军共损失7名军官和180多名士兵。在得到第5皇家装甲团“克伦威尔”巡洋坦克和“丘吉尔”步兵坦克加强后在24架台风攻击机支援下于下午15时展开了第4次进攻。台风攻击机的火箭弹横扫了整个雷登车站,同时,英军第83和第133炮兵营共12个炮兵连72门野战炮对德军阵地进行了猛烈炮击。但德国海军步兵依然死战不退,在125铁道高炮营的105毫米高炮和75毫米反坦克炮的支持下,英军投入的所有坦克几乎都被打瘫在地。入夜后,德军将守卫在等待回收修理的英军坦克旁的步兵击退,并用铁拳将损伤不严重的坦克全部摧毁。
    英军于当晚21时第4次被迫后撤进行休整。德国海军步兵在雷登之战中的精彩表现不能不令人惊叹,但有意思的是他们的表现正巧验证了希特 勒的一句话——“德国海军永远是陆上动物”。

埃塞尔之战
    在德国第2海军步兵师驻雷登防御部队痛击英国人时,在埃塞尔地区驻守的第2海军步兵营和101要塞反坦克营11连也与英军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
    第2海军步兵营的总兵力为900人,营长约瑟夫•哥德斯海军少校原来是亚得里亚海撒拉密斯岛的港口司令,1945年4月9日的兵力为第1、2、3连各150人,装备毛瑟98K******与铁拳反坦克火箭筒;4连120人,装备12挺机枪,4门迫击炮和3门75毫米轻步兵炮。额外兵力是第101要塞反坦克营的120人,装备了大量******与自行车,火力支援为第531劳工团1连的2门105毫米高射炮,连长为库彻(?)。在战斗即将打响之时,又得到了一个强大的增援。第71重坦克歼击营1连的2辆象式坦克歼击车和2门PAK43 88毫米重型反坦克炮到达了第2海军轻步兵营的驻地,经过商议,2门PAK43隐蔽在艾克洛地区,2辆象式在连长塞菲尔德上尉指挥下到埃塞尔北部4公里处的多里堡旧风车下作为预备队随时待命。劳工团的105毫米高炮在艾拉河上的124号国道桥东埋伏。哥德斯的海军步兵沿河展开,营部与3连重点防守薛瓦姆斯德特(?)。
    4月9日,英国陆军皇家来福枪旅第8营已接近埃塞尔西方的波特马镇北部的莱纳和河,南部的英军第2骑兵团2营和第15皇家轻骑兵团开始向埃塞尔进攻,由于英军占有压倒性优势,德国第2海军轻步兵营2连、3连开始撤退,但是防守波特马的2连没有即使接到命令,结果在英军坦克火炮直射下损失惨重,少数幸存者逃到了艾拉河东岸。3连在薛瓦姆斯德特战斗中摧毁一辆英军“克伦威尔”坦克,在接到撤退命令后撤出。
    在埃塞尔东部,第4重装连伏击了一支侦察的英军部队,用1门75毫米轻步兵炮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毁了2辆英军坦克。但是英军经侦察发现,艾拉河上的国道桥和铁路桥还没有被炸毁,英军第11装甲师师长麦尔斯•罗伯茨少将命令一定要在铁路桥被炸毁前占领桥梁。于是,英军投入了包括1800名特种兵(第1突击旅)在内的15000人的兵力。此时,德军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国道桥附近,守卫铁路桥的“自行车”连严重缺乏反坦克装备。
    10日,英军在300辆坦克和近百门火炮支援下发起攻击,德军发现英军部队后立即按下起爆器,但是炸药失灵,只炸毁了南端的陆地引桥。整座桥梁没有大碍。英军趁机冲过桥梁占领了铁路桥。11日中午,英军构筑了桥头堡,在德军防线上打下了一个契子。
国道桥距离铁路桥有500米,由德国海军准尉霍姆特•波尔带领的一个装备1艇机枪的4人小队把守,在得知铁路桥失守后,在11日上午炸毁了国道桥。
    对于英军在铁路桥打下的契子,哥德斯少校和库彻队长经过商议后决定孤注一掷,集中3连、第4重装连、劳工团的105高炮和其他剩余兵力发动进攻,夺回铁路桥。正午过后,260名德军对英军的桥头堡发起攻击,但在英军猛烈还击下被击退,包括哥德斯在内的50人在战斗中阵亡,100多人负伤。残余部队向魏森撤退。至此,第2海军轻步兵营的兵力只剩下了平均年龄之有17岁的1、2连和2辆象式坦克歼击车。因燃料不足,1辆被当作固定火力点使用,全部燃料给第2辆供机动调用。傍晚17时,德军在1辆象式坦克歼击车掩护下再次进攻英军位于铁路桥的桥头堡,但很快被英军猛烈炮火压制,只有那辆象式坦克歼击车在厚重装甲保护下突破了防线,入夜后由于无步兵伴随而返回。进攻再次失败。
      12日,英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猛攻哈德姆斯多夫,德国海军步兵残存兵力在象式掩护下沿铁路展开顽强抵抗,此时,党卫军第12预备役掷弹兵营(多由少年组成)从北方赶来支援,两支部队合力竟打退了英军的进攻,英军先锋连连长布朗邦克上尉在战斗中被德国海军步兵击毙。
      英军在攻势受阻后立刻呼叫空中支援,台风攻击机的火箭弹雨点般落在铁路旁,象式坦克歼击车被击毁,德军步兵死伤惨重。在战斗结束后,英军在报告中写道:他们(指德国海军步兵)是拥有钢铁般目光的少年,每个人都有资格获得维多利亚勋章。
    在埃塞尔之战结束后,又经过西北部艾克洛的战斗,第2海军轻步兵营的最后几十名残兵向诺登基辛地区撤退,与约尔登海军上校的第5海军掷弹兵营会合4月15至20日,在制滞了英军装甲部队攻势后退入布莱梅市区与英军展开残酷巷战。27日,英军占领布莱梅,大部分德国海军步兵向英军投降。少数官兵继续撤退渡过易北河,在5月8日德国战败后全部主动向英军缴械投降。第2海军步兵师的短暂历史宣告结束。由于受到他们的阻滞,英军在5月3日才占领汉堡,由于德国海军步兵大多都身穿深蓝色水手制服,英国人称他们为顽强的“蓝色党卫军”。


[ 本帖最后由 永远奋斗 于 2009-1-18 13:1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2: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5.洛林战役中德军第106,111,112,113豹式坦克旅
    1944年9月,法国战役的进程几乎全集中在蒙迪旨在夺取莱茵河桥梁而发动的"市场-花园"行动下.而在法国洛林地区,巴顿的第3集团军开始攻击该地区的德军.他的计划是突破洛林地区,攻打斯特拉斯堡,也可以威胁北面的梅斯要塞.德军于该地区集中了4支装备豹式坦克的坦克旅:第106,111,112,113旅.德军预备用这些保存许久的坦克旅来摧毁美军对洛林的进攻行动.
1.106坦克旅的遭遇
    1944年9月7日.指挥法国洛林地区防务的德军第1集团军司令库诺贝斯多夫下令在48小时内让预备中的第106坦克旅出击去攻打Moselle河北岸的美国第3集团军久经战阵的第90步兵师(士兵多来自德州与俄州). 德军第106坦克旅是由在1944年7月间于白俄罗斯战役中覆灭的"统帅堂"装甲掷弹兵师的残部为核心而组建的部队--所以它的指挥官相对其他的3支投入洛林战区的坦克旅(111,112,113)是更有经验的老手,但是这支部队的士兵却都是新手而且由于缺乏燃料而疏于训练. 106旅的这次进攻将分为Stossgruppen I,II两个战斗群.利用夜色的掩护,德军第1个战斗群向Bonvilliers山前进,而第2个则攻向Trieux.凌晨2点,Stossgruppen I又分成2个组,一个向Norroy推进,一个向Mairy推进--直到这时他们的行动还未被美军察觉. 3时左右,美军终于发觉了德军的动向--他们并没有撤退,而是立即对分开的德军战斗群发起攻击.于Bonvilliers山上的美军第359步兵团第2营切断了Stossgruppen I的退路.德军立即向Stossgruppen II求援--但是那个战斗群也被在Avril的美军第357步兵团第1营所阻挡而无法前进.到了7时,德军Stossgruppen I战斗群决定后撤,于是独自进攻Mairy村以回到德军阵线. 德军试图从西面的道路穿过村子,但在那里他们遭到155MM重炮的集火射击,伤亡惨重后被迫后退.德军损失了7辆豹式以及48辆半履带车--他们无法通过美军的阵地.虽然有不少士兵徒步从北面逃脱--但是Stossgruppen I的大部分人员不是战死就是被俘.战斗到最后时,Stossgruppen I只剩下了7辆能动的坦克和17辆负伤的坦克. 德军第106坦克旅在这次战斗中总共损失了21辆坦克,60辆装甲输送车以及100辆车辆.764人被俘(包括豹式坦克营和装甲掷弹兵营的指挥官),以及超过这个数字的人员伤亡--这些损失大多来自Stossgruppen I战斗群.从结果来看,希特勒原本预备投入洛林战役的4个坦克旅中的1个已经从进攻序列中消去.
2,桥头堡争夺战
    美国Manton Eddy中将的第12军(隶属第3集团军)意图进行一次横渡Moselle河的行动,以达到包围和攻占河南面的Nancy城.9月5日第80步兵师的一支部队试图在Pont-a-Mousson建立一个桥头堡.但是很快就被德军第3装甲掷弹兵师的一次反击所摧毁.Eddy于是考虑在更北面的Dieulouard实施行动.1944年9月11日,第80师的2个营渡过Moselle河,在对岸的高地上建立了防线.为让北岸部队得到装甲援助,美军工兵部队抓紧时机在河上修建了2座桥以替代先前被德军摧毁的桥梁.但是在凌晨1时,德军第3装甲掷弹兵师再次发起了反击. 德军的进攻迫使美军北岸守军后退到离桥仅有100M的地方.到了5点,来自第702坦克营的1个连的M4坦克冲到离德军部队200M之处猛烈开火.接着美军修桥的工兵也加入了战斗--德军的进攻被逐退.美军第4装甲师的CCA部队立即渡过Moselle河,并深深地切入德军步兵部队,击跨了德军的阵脚.1944年9月15日,Nancy城被美军与法国FFI(法国抵抗组织)所占领.
3,菜鸟与老手的对决--112坦克旅的覆灭
    1944年9月,巴顿的第3集团军快速的向东方推进,以图与南面的第7集团军回合.当时法国第2装甲师被配属于第3集团军.伴随其突进的是美国第79步兵师. 希特勒这时做了个愚蠢的决定.他意图以一个装甲军规模的装甲突击来击跨第3集团军的南面侧翼.但是实际情况时参加这次任务的德军装甲部队连准备都没有做充足就投入了战斗.例如第11装甲师当时还有其他的任务在身,但也勉强参战.结果就是第112坦克旅--一支刚组建的,由路德维希将军指挥的,完全由新兵组成的满编豹子旅,在布拉斯科维兹上将的个人授命下开始进攻巴顿,企图阻止第3集团军的推进. 112旅自离开Epinal后分成两个战斗群--一个向西直取Vittel,另一个则突向南方,以利于路德维希能从2个方向攻打Vittel.德军北面的战斗群在Dompaire停留过夜.而法军则在12日就占领了Vittel,并向东推进,最后在Dompaire与Damas之间停下。在那里,上校Langlade被村民告之在Dompaire附近有一个大规模的德军装甲部队.之后法军侦察组也报告并证实了这个消息.于是上校计划了个陷阱去摧毁这支德军坦克部队. 按他的意思,Minjonnet上校指挥一支部队去切断德军可能的撤退与援助方向的道路,而Massu上校则率主力部队从另一个方向对德军坦克部队发起猛烈的侧击--当战斗开始时,德国人惊骇地发现自己处于法军坦克从各个方向上射来的密集弹雨下.正当屠杀激烈的展开时,在南面的德军坦克战斗群放弃了原先的计划而向Dompiare开来企图解围--但他们被Langlade事先布置好的兵力阻挡而无法实施救援. 最后,德军第112豹子旅在9月13日当天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于Dompiare附近的战斗群(原有48辆)损失了90%的坦克,而被阻挡在南面的战斗群则损失了50%的坦克.
    另一份有关112旅的战斗情况的资料: 1944年9月11日,Haislips将军的第15军(隶属巴顿的第3集团军)迫使削弱的德国第64军退回Moselle河一带. 这次攻击是由法国第2装甲师(隶属美第3集团军)担任先锋的.法国第2装甲师由勒克莱尔将军指挥,是自由法国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其士兵大多来自非洲殖民地的支援人员并参加过突尼斯战役.但为什么这样一支精锐部队会在美国集团军的编制下呢?据勒克莱尔自己说:"那是因为Haislips说的一口漂亮的法语",但其实因为勒克莱尔认为法国第1集团军的指挥官原先是维希法国的军官,所以他宁愿和美国站在一起. 在随行的美第79师用正面进攻压制了德军第16步兵师后,法第2装甲师计划派出一个GTL战斗部队(指挥官Langlade上校的坦克部队)来突破德军防线.
    进攻开始后,法军很快地突破德军阵地并开始包围德军部队. 这个时候德军已组建了3个坦克旅以作为洛林战役中德军主要的装甲力量.这些旅都是希特勒不顾德军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大将的反对,亲自下令于44年夏组建的,由曼托菲尔将军指挥.元首以前命令这些旅保存实力以便在洛林发起的反击行动中大展身手.但是现在他却同意曼托菲尔放出其中一个旅去拯救濒临崩溃的第64军.于是布拉斯克维兹指派Von Usedom上校的第112坦克旅去消除来自法军的威胁. 德军训练不足的豹式坦克和第112旅第29坦克团第1营的装甲掷弹兵们于9月12日夜间到达Dompiare--一个四周尽是高岗的村落.但是法军上校Langlade早就掌握了一流的情报(见前文).于是他计划主动前去攻打德军部队.法军在夜间悄悄地将坦克开上了Dompiare周围的高地.而德军对此一无所知,他们大大低估了法军的战斗力,认为这只不过会是一场"Easy Victory". 战斗开始后的情况是德军坦克群惊讶地发现自己处于十分不利的地形,而且每次反击均被高地上的法军坦克所击退.接着,重炮和战斗轰炸机也加入了攻击.德军第29坦克团第1营的指挥官开始向在Ville-Sur-Illon的第2112坦克营求援.当天在Langlade的坦克,重炮及空中轰炸下,第29坦克团第1营几乎完全覆灭.38辆豹式坦克损失了34辆.而前来救援的第2112坦克营在半路被阻截(见前文),45辆IV坦克损失了28辆.整个112坦克旅有350名官兵阵亡,1000人受伤.法军损失5辆M4A2,2辆M5A1,2辆半履带车,2辆吉普,44人阵亡,还有1架P47战斗轰炸机被击落. 2辆在Dompiare的战斗中被缴获的豹式坦克现在保存于Saumer的法军骑兵学校博物馆内.参加战斗的M10坦克歼击车也被保存于该馆.
4,迷雾中的豹式坦克--第111与113旅的覆灭(这次战斗与44年8月13日苏军伏击第501重坦克营的虎王时的情况极其相似,只不过交战距离距离更近而已)
    1944年9月16日的德国最高统帅部指令下达到西线的德军部队中.它的目标是"发动一系列目标有限的进攻"迫使美国第12军退回Mossele河北岸.进攻于17日正式开始,但是收效甚微.在18日希特勒不得不将目标改为夺回在15日落入美军之手的Nancy镇.德军计划用2个坦克旅发起进攻.113旅将担任北面攻击的矛头进攻Lezey,同时111旅则向Arracourt发起突击.但是111旅在夜间行军途中意外地迷路并直到次日下午才抵达预定区域.失去友军援助的113旅决定仍旧按原计划在9月19日清晨单独向Lezey前进.
    当天黎明,Lezey附近充斥着厚厚的浓雾.正因为这样,德军的行动直到7时30分才被美军探知.之后,美军坦克在大雾中就位. 当一个德军坦克连的单路纵队进抵Lezey镇外围时,埋伏的美军坦克在75M的近距离开火射击德军坦克的侧面,立即有3辆豹子被击毁.剩余的德军坦克于是绕道企图从南面突破Lezey.美军上校Lamison在事先熟悉了Lezey周围地形的情况下立即排出一个坦克排快速前进到西南方向并在那里击毁了剩余的8辆豹式坦克.德军坦克手无法在大雾中看到在陡坡后处于HULL DOWN状态的美军坦克--结果该豹式连全军覆没. 回到美军方面.美军W.Dwight上尉在7时30分坐一辆吉普径直闯入一个在Moncourt附近的德军战斗群中.由于浓雾的掩护,他的行踪竟然无人察觉到.于是上尉得以回到Arracourt向艾布拉姆斯中校(嘿嘿,又是他)报告德军战斗群在Lezey停止的情况(那时113旅的先头连已经全军覆没).中校命令上尉立即率领援军前去增援村中的美军部队.但是当他们来到Benzenge-La-Petite村附近时,上尉听到了远处穿来的坦克引擎声.他明白他必须立即行动!所有美军坦克立即埋伏,HULL DOWN,炮口对准了前方的迷雾. 就这样,11辆德军豹式坦克毫无察觉地进入了伏击圈.美军坦克在150M左右开火,于是一场激战爆发了.当美军停火时,有8辆豹式被摧毁,其余的都撤退了.但是美军自己也损失了3辆M18 HELLCAT(一共4辆). 德军原计划在19日进攻Nancy城,结果却在Lezey附近清晨大雾中的近距离战斗中接连损19辆豹式坦克.当日下午,艾布拉姆斯中校命令其所属第37坦克营于Arracourt集结(命名为Task Force Hunter)后,开始向东面的Reichicourt前进.与此同时,德军第113坦克旅先头部队到达Reichicourt,正在向Arracourt开来.两军不久便遭遇并爆发激战.
    Task Force Hunter在Reichicourt附近的交战中击毁大约超过9辆的豹式坦克.美军损失3辆谢尔曼坦克. 在整个19日的战斗中,美军共击毁德军43辆坦克--其中大多数是刚出厂的豹式.美军仅损失5辆谢尔曼与3辆M18坦克歼击车. 19日的坦克交战中德军坦克损失惨重(43辆)而美军损失轻微(8辆)--这使得在第4装甲师视察的巴顿得出了"这个地区的德国杂种的坦克都消耗光了"的乐观结论.于是他命令HOOD将军率第4装甲师于次日发动对萨尔煤矿地区的进攻. 1944年9月20日,美第4装甲师的部队进抵Dieuz村.正当美国大兵们为从Lezey到Arracourt一路都进展顺利喜气洋洋之时,突然接到紧急报告说在Arracourt南部附近的后卫部队遭到大量德军装甲部队的攻击.发动攻击的德军部队正是前天由于夜行军迷路而迟到,无法对Arracourt展开攻击的的德军第111坦克旅.艾布拉姆斯立即命令第37坦克营180度转向掉头返回去迎击德军111坦克旅以消除第4装甲师尾部的威胁. 可是,正当美军第37坦克营C连到达Lezey近郊的一处陡坡时,从坡后突然射来的穿甲弹瞬间报销了6辆美军谢尔曼坦克.剩余的坦克立即后撤并等待B连的到来.在经过了一番调整后,美军2个坦克连发起了反击,以损失6辆坦克的代价击毁11辆德军坦克.德军撤退后,美军坦克开始追击---但是已无必要,在Arracourt附近的德军111坦克旅遭到了美军155MM重炮的猛烈炮击,并在与其他方向上赶到的美军坦克部队的激战中损失严重,最终退出了战场. 希特勒在得知了19日-20日的交战情况后大发雷霆,他撤换了布拉斯克维兹,由赫尔曼将军来继任.赫尔曼受命组织一次从北面发起的对重要的交通枢纽Moyenvic村(距Arracourt东北6.5公里)的攻击. 德军的先行目的是到达Arracourt北面的Salins.但是大多数的德军部队还在南面的袋型阵地里从而被迫推迟进攻时间以重新部署. 9月22日早晨的浓雾开始散去--德军必须抓紧时间趁大雾未散尽前立即进攻.否则美军的战斗轰炸机会立即前来光顾. 德军的进攻开始不久后就摧毁了第25骑兵队的7辆M5A1 Stuart坦克,但是不久之后,美国第704坦克歼击营的M18在击毁了3辆德军坦克后阻止了德军的前进.这一延迟让艾布拉姆斯有足够的时间把第37坦克营的坦克部署到一道可以俯瞰村子的陡坡后--于是一场坦克对决开始了. --由于浓雾的散去,德军坦克开始遭到重炮轰击,不久之后战斗轰炸机也飞临战场上空.德军的攻势彻底瓦解了.德军第111坦克旅指挥官海因里希-冯-布伦萨特-舍伦多夫在战斗中阵亡.德军最终被迫撤退. 9月27日,不甘心失败的德军第111坦克旅残部卷土重来.其意图是要攻克Arracourt南面的318和256号高地.德军进攻开始后不久,Lezey和Ley两座村庄就落入德军之手.德军第111坦克旅的哈曼战斗群穿过Benzenge-La-Petite对265高地脚下的Reichicourt-La-Petite发起主攻,随后德军两个营在4辆豹式,2辆IV H,2辆IV/70的支援下对265高地发起步兵突击.惨烈的白刃战在265山头展开!最终,在不断的增援支持下,美军击退了德军的进攻.迫使111旅哈曼战斗群撤退.美军中尉James Field因此获得了荣誉勋章. 至此,德军投入洛林战区的4支坦克旅大部已经被灭
    战艺上对德军后期装甲部队很有研究,Geocity上的装甲掷弹兵网站站长MDX指明了文中不少错误(原文的错误)后又补充了一点:"106旅在Mairy的戰史可能要重新改寫了,以往的資料都認為106旅是分為兩個戰鬥群Stossgruppen兩翼包抄Mairy,事實上106旅是單翼進攻,等到第一戰鬥群失利之後才釋出第二戰鬥群做為救援。另外關於該旅『与美军的一个装甲营遭遇,击毁了26辆坦克和8辆美军侦察车。』的說法是出自於該旅的作戰日誌,然而查遍當時美軍在當時當地的作戰紀錄,都沒有一個單位曾經蒙受過這麼大的損失,歐美方面的學者普遍認為這是該旅為了要掩飾Mairy作戰失利而捏造的戰果。" 至于4支坦克旅纷纷战败的主因,个人认为是--训练不足(实际是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训练),地形,没有其他支援又是分别行动(盟军即有重炮又有空中支援),还有就是气候,最后是侦察不利.XDM也说明了:"2112是戰車營的番號,德軍1944年型裝甲旅的戰車營和裝甲擲彈兵營都是以其旅的番號再加2000為番號,如101旅的基幹部隊為2101戰車營和2101裝甲擲彈兵營,以此類推。在111至113旅則是兩個戰車營(一個是豹式戰車營,這個營是由其他裝甲師借調來的,另一個是四號戰車營,是該旅自己的基幹部隊)和一個裝甲擲彈兵團,實際的編裝表可以參考法文網站(http://perso.wanadoo.fr/did.panzer/Gliederbrigade.htmlhttp://perso.wanadoo.fr/did.panzer/Panzer_Brigade.html,法國是另一個對洛林戰役有興趣的國家,因為這場戰役是美軍,法軍和德軍在法國的土地上發生的)。另外111至113旅並非沒有偵搜部隊,在編制上有一個裝甲偵搜連,共有六輛SPW222,不過顯然是不夠的。" 这些复杂因素造成了4支坦克旅未能在洛林之战中发挥出任何作用.

[ 本帖最后由 永远奋斗 于 2009-1-18 13:1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2: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6.第三帝国王牌军——武装党卫队史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谨供欣赏,解读!并非宣传纳粹思想!)

    他们以民族的军事精锐自居,他们的精神状态可以与美国的海军陆战队媲美:个个都被一种刚强和坚强的神话蒙住了眼睛。他们所向披靡,毫不考虑伤亡,他们以消灭敌人和视死如归为最高准则。
    他们是德国史上唯一一支在敌我双方都享有神话般魔力的武装,既叫人迷信得望而生畏,又使人充满族妒而感叹不已。朋友称之为:“陆军中的一块磐石,一支真正的精锐部队。”享有德国陆军的“消防队”的声誉。而敌人称之为:“这是一种屠夫的精神状态!”
    他们就是胜利与死亡的象征,第三帝国的王牌军——武装党卫队。

    谨供欣赏,解读!并非宣传纳粹思想!
第一节 “黑色利剑”出鞘
--------------------------------------------------------------------------------
  从政治预备队、特别机动部队到武装党卫队 最初的三个武装团 纳粹德国的第二武装力量
  二十年代,德国政局激烈动荡,各种政治派别群起争雄,法西斯势力趁机步步崛起。希特勒为了击败各方政敌,壮大纳粹党声势,攫取国家政权,开始在普通党卫队中建立政治暴力组织。
  1933年1月,希特勒登上德国总理宝座,正式建立法西斯政权后,这支政治暴力组织随之发展壮大。为了使冲锋队大军对党卫队畏服,并对已被击败、但仍有可能死灰复燃的民主派敌人使用暴力,在普通党卫队的区队和地区总队中,开始形成了装备轻武器的战斗小组。通常情况下,每个党卫队区队拥有一百名左右的武装党卫队员,组成一文本部警卫队。遇上本部警卫进行集训,或有任务时,这支警卫队又自称是特遣队,有时还扮演辅助警察的角色。
  随首希姆莱和党卫队的势力扩张,这支本部警卫队或特遣队也随之加强,有的党卫队区队已有几个连队的特队。这时,它换了一个名称——政治预备队,它已初步具备了军事组织的结构:政治预备队由小组、小队、突击队(相当于连建制)、突击大队(相当于营建制)组成。党卫队有了这一支武装起来的政治预备队,便更加放肆地在德国进行政治恐怖活动。
  1933年3月,登上德国总理宝座仅两个月的希特勒深感根基不稳,在国防军、冲锋队以及各种党派势力的争斗旋涡中,朝不保夕。他决心建立一文本部警卫队来保卫他个人的安全。他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他的私人卫士长、党卫队地区总队长约瑟夫·狄特里希。狄特里希是一个性格骠悍且诡计多端的上巴伐利亚人。他生于1892年,先后做过农具工人、仆役、坦克兵、警察、烟草厂的监工、税务员和加油站职员。由于他于过形形色色的行当,使他成了一个多面手。1928年,三十六岁的狄特里希参加了纳粹党,负责创建南巴伐利亚的党卫队。他工作勤奋,胆大心细,很快就担任了汉堡党卫队北方大区领导。在纳粹攫取政权后,立即进入总理府,被任命为纳粹总理的私人卫士长。成为卫士长后,他一步不离地伴随希特勒周游全德发表巡回演说。希特勒也深深感到狄特里希很有价值,经常派他去干各种事情。
  根据希特勒的指示,狄特里希从希特勒的前慕尼黑私人警卫中挑选了一百二十名彪形大汉,建立“柏林党卫队本部警卫”。这支警卫部队最早驻扎在亚历山大兵营。最初,它的发展过程与其他党卫队政治预备队的道路没有什么两样:在本部警卫的基础上增强了两个连,外加一个党卫队特遣队。1933年初秋,本部警卫以“柏林警卫营”的名义迁入柏林利希特菲尔德前士官总校的营房,不久又充实了三个经过训练的连队。
  约瑟夫·狄特里希创建了纳粹党军事史上作用最大的武装部队的胚胎:领袖警卫旗队。
  纳粹党自从有了这些政治打手后,便开始逐渐清洗异己分子,血腥和恐怖开始笼罩德国。然而,在一系列令人恐慌的成功背后,仍然掩盖不了它是一支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武装。在这支武装身上,经常显现出一种无赖、市井的作风。他们常常目空一切,这在狄特里希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个以当过纳粹总理私人卫士长而自豪的巴伐利亚粗汉,以他的匹夫之勇和粗野为行动淮则,根本不把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的命令放在心上。他这种蛮劲,在他领导的部队里却很有市场,他的部下都十分尊重他。然而,他毕竞缺乏军事常识,几乎连一个团也指挥不了。
  一次,党卫队副总指挥威廉·比特时里希试图叫狄特里希就一张地图作一个半小时的报告,谈谈地形及用兵。这个当过坦克兵的狄特里希面对地图,竞无从说起。半晌后,他做了让任何一位军人听了都会耻笑的报告。希特勒知道后,也不把这事放在心上。在他心中,这支新的部队本来就不是一支军事作战部队,它的存在,只是作为第三帝国的警卫部队和用以壮大声势的武装以及纳粹党的打手来考虑的。狄特里希的警卫队负责德国新总理府的内勤警卫。在希特勒的办公室前后,有秩序地站着穿黑制服、束白色武装带、戴白手套、内着白衬衫的双岗警卫。
  希特勒没忘这支警卫部队为他立下的汗马功劳,特别是在清洗冲锋队的战斗中的突出表现。1933年9月在纽伦堡召开的党代表大会上,希特勒郑重其事地给这个警卫营命了名:“阿道夫·希特勒”党卫队警卫旗队。它象征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端一一形成了一支与国防军并列的第二武装力量。尽管当时这支警卫旗队只有几百人,但是,它表明希特勒已拥有了一支私人部队。他可以用这支部队来达到政治目的,必要时,还可以用来对付传统的武器携带者——国防军。
  在“长刀之夜”血腥事件中,希姆莱以其党卫队全国领袖的身份,直接参与了这次行动。他目睹了枪杆子的作用和地位,不禁野心萌动,决定建立一支庞大的武装部队,一来可以扩充势力,提高地位,二来也能了却他青少年时代就想当一名真正的将军的夙愿。希姆荣将他想在党卫队内部建立一支真正的武装的想法,向希特勒作了报告。希特勒表示同意,并且允许希姆莱从没收冲锋队的军火库里,调拨足够的武器。
  党卫队全国领袖的举动,引起了国防军将军们的紧张关注,开始对正在崛起的这个军事竞争者黑色集团喃喃抱怨,甚至提出抗议。他们惧怕党卫队的这支武装力量会像冲锋队一样急剧膨胀起来,威胁国防军的地位。在这些传统的职业军人心中,一直有着铁一样的信念:除了国防军外,决不允许国家内部还有任何其他的武器持有者。而对将军们的抱怨、抗议,希特勒必须谨慎行事。尽管他迫切需要有一支他可以信赖的武装力量,尽管他急需摆脱这些“反动的、保守的”国防军将军们的制约,但他清楚地知道时机还没有成熟。他还必须依赖国防军,利用那些军事专家。离开了他们,他就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对外扩张计划。在这种复杂的内外因制约下,希姆莱的野心受到了暂时限制。希特勒只批淮建立三个党卫队武装团,并且还禁止它们合并成一个配备工兵和炮兵的完整师。希特勒的做法,国防军的将军们比较满意,他们的面子和国防军的地位并没受到大的伤害。三个团,而且还是没有工兵和炮兵的“缺腿部队”,与庞大的、正规的国防军相比,根本不足挂齿。然而,他们没想到,未来在战场上与他们争宠的正是由这三个团发展起来的武装党卫队。
  为了进一步安抚国防军的将军们,希特勒还联合陆军总司令部发出了一些指示,规定这支未来的“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的根本任务,是确保纳粹政权的内部安全,特别机动部队仍然是党卫队的一部分,因而也始终是党的一部分。特别机动部队只有在进行国防战备活动时,才投入军事行动。至于具体投入军事行动的时间,要等到动员日的那一天:
  根据当时的内部情况,以及这三个党卫队的团具有的作战能力……来决定。
  这是1934年9月24日战争部长的一项命令中的提法,这项命令还再次强调:
  为执行领袖赋予党卫队对内政方面的特殊任务……建立一支永久性的武装的特别机动部队……
  这项命令清楚地说明了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的任务和使命,特别机动部队应以政权的国家警察部队为己任,而不是国防的象征。然而,这项命令还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国防军历来坚持不让步并引以为自褒的“唯一武器持有者”的地位开始动摇。国防军尽管对特别机动部队作了种种限制,却还是承认了这支武装力量的存在。希姆莱只达到了一点点目的,但他还是感到慰藉。他知道,只要警卫旗队和政治预备队联合成一支唯一能被国防军承认的部队,他就掌握了未来党卫队的军队干部,这一点,他坚信不移。
  黑色集团的军事力量胚胎就这样悄悄地诞生了。
  事情的发展证明了希姆莱的自信不是盲目的。在国防军眼皮下刚刚取得合法地位的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从它一诞生那天开始,就对国防军持对抗态度。希姆莱的士兵从不遮掩与国防军的对抗状态,他们憎恨穿灰制服的官兵。这种对国防军的敌视态度,是特别机动部队每个士兵必须具备的,否则,他就别想在这支部队里呆下去。
  国防军的将军们当然也没把这支不受欢迎的部队放在眼里,也根本不想承认它。将军们一直认为特别机动部只是一支杂牌武装,没把它视为德国的第二武装力量,这一点正中希姆莱的下怀。但是,将军们还是心存戒心,希姆莱已经控制了政权的警察机构,他手中掌握的这支第二武装,短时期内将对国防军的存在形成致命的威胁。将军们的担心在特别机动部队与国防军日益激烈的矛盾中,变得更加强烈了。特别机动部队逐渐开始公然无视图防军的存在,它的队员经常找碴与国防军的成员发生殴斗,甚至在党卫队俱乐部里辱骂国防军陆军总司令冯·弗立契,在陆军与党卫队共同使用的部队演习场上耍横、挑衅。
  陆军总司令部开始意识到危险正在逐渐袭来,曾不可一世的冲锋队的阴影又笼罩在将军们头上。她们知道,如果事态继续发展下去,有朝一日,国防军的军事垄断地位和作为国家唯一的武器携带者的特权,将被正在崛起的黑色集团夺去。1938年2月1日,陆军总司令冯·弗立契大将在日记中写道:
  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与陆军的关系非常冷淡,甚至是对抗的。我们不能排斥一种印象,即在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内简直是在鼓励对陆军持对抗态度……
  尽管如此,国防军还是暂时成功地束缚着这支令他的讨厌的部队,因为弗立契和陆军的将军们几年来一直没放弃对希特勒施加压力。在国防军的声讨下,希特勒这个独裁者也暂时不让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有任何扩大,甚至不完全承认它是军事战斗部队。但在希特勒的感情天平上,他是倾向希姆莱的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讨厌国防军的。他说:“我的陆军是反动的,我的海军是信仰基督教的……”。
  希姆莱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特别机动部队被国防军紧紧捆住手脚,他要冲破国防军不容许特别机动部队成立师、建立炮兵部队和禁止在报纸上登载招兵广告的种种禁锢,他要反击国防军。希姆莱的反击越大,国防军给希特勒施加的压力也越大,后来竞逼得希特勒必须作出抉择了:是将作为他自己私人部队的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置于陆军领导之下,还是干脆把这支部队解散,将它的成员分配到国防军的各个部队中去?厄运眼看降临在这支诞生不久且没成熟的特别机动部队身上,因为,希特勒在感情与利益的选择中,决不会丢掉利益而选择感情,就像当年放弃冲锋队一样。希特勒自感羽毛还没丰满,还要利用国防军。为了拢住国防军,他曾对海军上将包姆说:“有哪个党内的人跑来告诉我:“我的领袖啊,样样事情都好,只不过某个某个将军在讲反对您的话,在做反对您的事!”,那我就说:“我不相信有这种事!”,如果对方再说:“我可以拿书面证据给您看,我的领袖!”,那我就撕掉那些废纸,因为我对国防军的信任是不可动摇的。”
  就在这时,希姆莱充分发挥了他所掌握的盖世太保和党卫队保安处的作用,从而挽救了特别机动部队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德国和希特勒的命运。希姆莱以一个阴谋家的本能发现,要想让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真正成为国家的武器携带者,取代国防军的地位,仅仅采用正常的途径是根本不能达到目的的,特别机动部队最终难逃被解散或永远置于国防军领导和监督之下的厄运。要彻底改变局势,必须摧毁国防军领导层,也就是说,必须除掉阻挡特别机动部队发展的两个最大障碍——战争部长瓦尔纳·冯·勃洛姆堡元帅和陆军总司令冯·弗立契男爵上将。
  希姆莱的思路正好与希特勒的豺狼本性对上了号,得到了希特勒的默许和支持。希姆莱可以通过打倒勃洛姆堡和弗立契达到扩充特别机动部队的目的,希特勒则希望以此一举解除国防军领导阶层的权力,登上军队的首脑地位,从而摆脱将军们的制约。有了希特勒的默许,希姆莱和他的助手海德里希就暗中指示保安处和盖世太保采取各种手段来败坏勃洛姆堡和弗立契的名声,甚至设下陷阱和圈套,大肆诽谤、污陷这两位国防军领导人。
  在盖世太保和党卫队保安处的精心策划下,国防军黑暗的日子来临了。1938年初,战争部长勃洛姆堡和陆军总司令先后双双染上丑闻而因台。勃洛姆堡一弗立契双重案件后,希特勒不失时机地解散了战争部,成立了武装部队员高统帅部,他成了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随即,希特勒强令十六名将军退休养老,将四十四人调职。走向战争和灾难的道路已畅通无阻,阿道夫·希特勒的极权统治开始了。
  掌握军政大权的希特勒没忘记希姆莱和党卫队为之做出的贡献,半年后,特别机动部队的生存威胁已经烟消云散。1938年8月17日,希特勒签署了一项公告,它成为后来的武装党卫队的真正出生证。这项公告称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是一支由他支配的常备武装部队:
  ……是用于执行党卫队全国领袖袖德国警察总监下达的并由我酌情作出保留的特殊内政任务,或执行陆军作战范围以内的任务……
  特别机动部队的目的达到了,它拥有了与国防军平起平坐的法部地位。1939年10月,波兰战役后,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由团建制升为师建制,第一批武装党卫队师正式组建,因而也获得了一个新的名称——武装党卫队。随着战争的进行,最高峰时武装党卫队发展到了三十九个师,九十五万人,从而真正成为德国的第二武装力量。
  武装党卫队以民族军事精锐自居,他们身着黑色军服,左臂佩带印有黑色纳粹旗的红色袖章,黑色领章上缀着形似闪电的“SS”标志,武装带上写着:“忠诚是我的荣誉”,与普通国防军官兵明显不同。在战场上,虽然他们换上灰绿色的国防军制服,但左臂仍佩带着醒目的纳粹旗标志。他们拥有最先进的武器、最充足的给养,在作战中,常常充当功城拔寨的尖刀。他们不仅在战场上厮杀效命,而且还负责管理占领区,监管战俘和犹太人。他们是希特勒手中挥舞着的一炳黑色利剑,它象征着战争、死亡、血腥和恐怖。


第二节 “黑色利剑”的铸剑师

--------------------------------------------------------------------------------
  

第一位铸剑师──前国防军将军保罗·豪塞尔
第二位铸剑师──军事精华论者菲李克斯·斯坦因纳

  
      党卫队一举剿灭党内政敌统领的另一支打手武装──冲锋队,成为纳粹党唯一的军事组织后,党卫队全国领袖很快就认识到,仅仅依靠那些只有坚强的纳粹思想而无军事知识的普通党卫队队员作为特别机动部队的后备兵源,是不可能建立起一支新型部队的。希姆莱的目标非常明确,他要建设一支特别能征善战的、充当“新德国的革命性的核心部队”,用以取代日益“僵化”的国防军。这样,希姆莱就迫切需要一批精通战争和军事理论的专家,用以取代约塞尔夫·狄特里希那类粗汉,从而真正使特别机动部队成为一支精锐部队,一柄锋利的黑色利剑。
  然而,希姆莱碰上了一个极其为难的情况。他需要有经验的职业军人为他的部队进行整训。但是,在传统的职业军人心目中只有传统的国防军,他们大多数都瞧不起党卫队的这批政治打手,因而很难献身于一支其地位仅仅跟警察稍有不同的部队。为此,党卫队全国领袖非常苦恼,他必须想出一个对策来掩盖建立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的真实目的,必须给他的这支部队找一个较之希特勒和国防军在命令中给它下达的任务更常规的任务,让世人感到特别机动部队与国防军一样,都是武器携带者,在特别机动部队里同样会享有与国防军一样的荣誉,甚至较之国防军更高的容荣誉。希姆莱偷梁换柱、瞒天过海的宣传,蒙住了一些职业军官的眼睛,他们受这支新型警卫部队的虚假宣传现象所诱惑加入了特别机动部队行列。在他们的意识中他们服役的部队,是一支正常的军事部队,是一支“现代化的实验部队”,而不是纳粹党的政治卫队。
   一个偶然的机会,党卫队法官保罗·沙尔费给希姆莱送来了第一位货真价实的前国防军将军──保罗·豪塞尔。冲锋队在奥登瓦尔德进行军事演习,保罗·沙尔费恰逢他的老战友──当时身穿冲锋队旗队长制服的保罗·豪塞尔。沙尔费与豪塞尔寒喧一阵后,不失时机得对豪塞尔说:“冲锋队已如西下之阳,不如到党卫队来吧!”
  豪塞尔本对冲锋队没有好印象,见老友提出加入党卫队的事,便同意了。
  豪塞尔是勃兰登堡人,个子高挑,瘦骨嶙峋,正好与脖子短粗、身材矮小的巴伐利亚人狄特里希形成鲜明对照。豪塞尔出身于普鲁士军官团,是一个经过正规训练的总参谋部军官的儿子,生于1880年,仪表堂堂,处处显示出普鲁士风度。但是,他那渊源的家学和潇洒的举止,却引起了不少国防军军官的嫉妒。特别是他略带挖苦的俏皮谈吐,更在等级森严的国防军中树立了不少敌人。他们经常诽谤、排挤他,然而这一切都不能动摇他在国防军中的地位。因为,他不仅精通军事谋略,而且有扎实的实际知识和丰富的军事经历,他受过步兵训练,进过军事学院深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东、西两线的陆军总参谋部任职,任过第二军区司令部参谋长、第十步兵团团长、马格德堡步兵司令。最后于1932年1月退役,时为中将头衔。豪塞尔退役后,百无聊赖,就参加德意志民族党的前线战士组织“钢盔团”的活动,把这项工作作为愉快的消遣。参加“钢盔团”后,他立即升为柏林——勃兰登堡地区领袖。在“钢盔团”被迫并入冲锋队时,冲锋队参谋长罗姆授予他冲锋队预备队旗队长头衔。
  现在党卫队法官保罗·沙尔费将他推荐给希姆莱,他便穿上了希姆莱发给他的党卫队旗队长制服,并且十分乐意为党卫队全国领袖效力。而希姆莱得到豪塞尔后,如获至宝。他知道,豪塞尔这位前国防军将军所具备的才能以及其冷静的头脑,正是着手改编和建设武装党卫队所需要的。
  1934年12月14日,希姆莱正式发出指示,将政治预备队改编成营,并与领袖警卫旗队合并成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在这次改编中,希姆莱给他这位“宝贝”旗队长豪塞尔安排了一项关键性的任务:特别机动部队战士缺什么,豪塞尔就教他们什么——纪律、服从、操练、敢于拼杀等军事知识。
  保罗·豪寨尔开始成为希姆莱手中未来的“黑色利剑”的第一位铸剑师。
  1935年初,保罗·豪塞尔在不伦瑞克公爵府邸创办了第一所党卫队士官学校,招收大批前警官、旧军人和地方青年入学,对他们进行规范的军事教育。这所士官学校与国防军军官保罗·莱托在特尔获浴场开办的士官学校不一样。豪塞尔的士官学校的目的是培育一批有朝一日能担任党卫队部队营、团级干部的接班人,而莱托的士官学校是为国防军培育军事骨干。在国防军中呆过多年的豪塞尔很快认识到,他只有以国防军的素质和精神为蓝本进行训练,将国防军多年积累并行之有效的军事知识及技能传授给这些学员,才有可能为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培养出一批真正的军事骨干, 特别机动 部队才能成为一支精锐的、有战斗力的部队。为此,豪塞尔对党卫 队全国领袖说: “党卫队必须建立一支首先以国防军训练教程为基础的部队,因为这种教程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尽管希姆莱讨厌国防军,但他也知道,现在他手下这批政治打手只是乌合之众,根本不懂军事常规,更不具备一支军事部队所必备的纪律,这一点,国防军却要比特别机动部队强多了。希姆莱自然不会反对豪塞尔的训练计划,他决心将除了世界观方面以外其他所有训练权力完全交给豪塞尔。希姆莱对豪塞尔说:“你是对的,你可以开始你的教程了。”
  豪塞尔不愧为一个教练能手他把他的家学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积累的经验,通过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灌输给了他的学员。这些早年的警官、国防军服役期满的中士和热情的青年军人眼界大开,完全被豪塞尔内容扎实的施教手艺引住了,都为即将成为一名有教养且精通军事的职业军官而自豪。在豪塞尔规范的训练下,这批士官学校的学员更坚定了特别机动部队是一支正常的与国防军没有什么差异的部队的信念。很快,一批批经豪塞尔之手培训出的军事骨干,被派到分布各地的党卫队突击大队(营建制)。这些营有了这批军官后,逐渐发展成团:慕尼黑的三个突击大队组成了党卫队第一团(“德国”团),配备并采用备有战马的步兵团编制;在汉堡的三个突击大队组成党卫队第二团(“日耳曼尼亚”团);在柏林的领袖警卫旗队扩充为一个摩托化步兵团;1938年在维也纳建立第四个步兵团,即党卫队第三步兵团,又叫“领袖”团。
  1936年夏,这支特别机动部队的建立已具有规模。希姆莱暗自欣喜,眼看着已迈出了他提升为党卫队首脑以来所梦想的做一个伟大的军事领袖的第一步。希姆莱要用这支部队与国防军抗衡。如果这支党卫队武装力量能被训练成精锐部队,那么,一旦与国防军将军们发生公开冲突,他这一支武装就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为了酬谢和进一步拉拢为训练这支部队立下功勋的豪塞尔,希姆莱将豪塞尔正式安排进党卫队自己的这支小型部队的领导岗位,将旅队长豪塞尔提升为特别机动部队督察员为他建立了一个类似师司令部的部门,在党卫队中央技术管理局领导下,负责监督部队的装备和教练工作。
  然而,在明争暗斗的党卫队中,党卫队的各路政治和军事头目开始时并不愿意自动承认豪塞尔的权威,特别是普通党卫队的地区总队长们,他们实在不想交出过去由自己建立起来的这些武装——政治预备队的监督权,它是他们用来炫耀门面的一项装饰品,是他们权势的象征。地区总队长们的抵触情绪,希姆莱自然能理解,正如他在一项命令中指出的那样:
  监督只是包括教练要求的范围……不触及党卫队地区总队范围内的特别机动部队以外的地区职权。
  这项命令清楚地说明,豪塞尔这个半路加入党卫队的前国防军中将,还不可能成为党卫队这个‘家”中的真正主人。这一点,精明的豪塞尔也有所意识,他只能小心谨慎地工作,以免引起这些党卫队地区领袖的反对。不过豪塞尔还是抓住了希姆莱想建立一支真正的精锐部队的心理,时时对其施加影响。在希姆莱的帮助下,豪塞尔逐渐能向党卫队地区总队发号施今了。
  豪塞尔在希姆莱的支持下,排除了背后的倾轧,刚能像他在士官学校里一样行使“黑色利剑铸造师”的职权时,又遇到了从特别机动部队里日出来的一个愤愤不满的敌手——领袖警卫旗队长狄特里希。这个巴伐利亚的粗汉常以曾是总理卫队长为荣,根本不把豪塞尔放在眼里。更没兴趣接受普鲁士人豪塞尔的监督。由于他特殊的经历和现任的职务,就连希姆莱也不敢对他大喊大叫,凡事都要让他三分。鉴于狄特里希的情况,希姆莱深知如果处理不好豪塞尔的后患。为此,希姆莱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在给特别机动部队的命令中,将对警卫旗队进行监督的权力留给了自己,督察员仅仅“可以参加“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的勤务工作。”
  狄特里希和他的警卫旗队自由散漫惯了,他们心中有一种优越感,自然经常到处惹是生非。不少纳粹官员向希姆莱告状,希姆莱深知所告之事都是真的。但他仍不想以自己的命令去触动狄特里希领导的警卫旗队。不过,他也不想再撒手不管,他决定给这个令他头痛的巴伐利亚粗汉写封规劝信,然而语气却十分委婉:
  亲爱的塞普(约瑟夫),这当然又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你的领袖们如此亲切地对我个人表示尊重,否则党卫队警卫旗队就成了一桩叫人难办的事情,它可以随自己的心意想干什么和不想干什么,根本不必考虑来自上面的任何命令了……
  希姆莱的规劝没起到作用,自命不凡的狄特里希和人的警卫旗队仍然我行我素,经常跟国防军的士兵进行殴斗,甚至未经国防军同意,擅自征集有兵役义务的人……。警卫旗队叫人恼火的事情没完没了,作为首席教官监察员的豪塞尔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得对狄特里希暂时让步。而警卫旗队的肆无忌惮的行动,却令党卫队中央技术管理局首脑忧虑和担心:“要是警卫旗队违背一切规章、命令和诺言,继续这样擅自行动,我看将会发生很大问题。”
  到这个时候,希姆莱也坐不住了,再次给狄特里希写信,语气也变得更强硬些了:
  ……我最后一次实实在在地请你不要再干这些事情。我不可能向国防军承认,我对督促警卫旗队遵守对整个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具有约束力的规章和命令无能为力。我也不可能容忍警卫旗队一再任意胡闹……
  对狄特里希而言,希姆莱的劝说与警告,又一次失败了。但是不久,狄特里希改变了主意。迫使他改变立场、同意让督察员豪塞尔施加更多的影响、训练他的士兵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有一天,狄特里希突然发现,没有一个特别机动部队的士兵看得起他的警卫旗队,人们管他的士兵叫“柏油士兵”——不懂基本的军事知识。他开始意识到,警卫旗队的优越感只是他们的孤芳自赏而已,警卫旗队由于从不间断的检阅和执行封锁交通的任务,无法学习战斗训练的基础知识,长此下去,警卫旗队的战斗力将丧失殆尽。1938年,狄特里希同意警卫旗队与特别机动部队互换营、连长,豪塞尔的学生逐渐地把军事纪律带进了警卫旗队,警卫旗队也因为这一次换血,战斗力大大提高,成为未来武装党卫队的一支精锐师的骨干力量。
  豪塞尔这位“黑色利剑”首任铸剑师的全部军事思想,可以逐渐在整个特别机动部队里贯彻了。但是他的军事思想很快就又遇到了挑战。一些原先的军人和纳粹主义的鲁莽汉,钻进特别机动部队,他们反对豪塞尔的建军原则,认为豪塞尔致力效仿国防军的做法是落伍的、保守的和不可能有发展的。他们在特别机动部队里传播一种信念,特别机动部队的使命就是成为新德国的革命的核心部队,取代日益僵化的国防军;他们给特别机动部队的青年人,注入一种警卫军的傲慢,自认是德国的中坚。他们就是德国当时的军事精华论者。
  军事精华改革派的思想,很符合希姆莱的意识。希姆莱最反感国防军,当然不希望自己这支特别机动部队以国防军为榜样。他必须让它保持纳粹党的武装的根本,必须让它超过国防军,而不是跟在国防军后面学步。军事改革派头目、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原国防军军官菲立克斯·施坦因纳成了推姆莱的座上宾。希姆莱命令他对党卫队特别机动邵队“德国”团进行改革。
  菲立克斯·施坦因纳成了希姆莱手中未来“黑色利剑”的第二位铸剑师。
  施坦因纳1898年出生于东普鲁士,是一个萨尔斯堡流亡者家庭的后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西线的一次事件,使这位当时二十岁的少尉连长变成了反对保守的陆军总司令部的叛逆者。在1918年的突破战役中,为了摆脱大部队与大部队相持不下、消耗实力的胶着状态,德国前线军官想了一个主意,他们把优秀的士兵从战壕里抽出来,组成了一支突击部队。这支精干的突击部队与大部队相比,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它仿佛是束在大部队柔软腹部的钢条,是防御的核心力量,进攻的尖刀。这支机动的战斗部队一投入战场,战局立即发生了变化,挽救了德国军队。直接参与并目睹整个战役的施坦因纳,为这支经过近战训练、并配备了火焰喷射器、机枪、手枪、手榴弹、铁锹的突击小队震惊了。他认为一个军事历史的新时代开始了。这个新时代,即不属于优劣混杂的大批人马,也不属于传统的单独作战的武士,而唯独属于精干的战斗小分队。
  然而,施坦因纳的理论并没有市场,国防军后来接班的将军们,认为施坦因纳的理论太“单纯”,甚至很“幼稚”。他们跟后来任党卫队旅队长的塞塞尔的看法一样,认为突击队之类的机动部队,只是在紧急情况下解决某些问题的一种方法。就正规军和正规军行动而言,它始终只能是例外现象,只能起到付属的作用。1932年,施坦因纳任科尼斯堡第一步兵团上尉连长后,跟国防军的教条主义者的矛盾愈来愈激烈。将军们计划在下一次战争中,仍然用一支义务兵役制的国民军进行作战,他却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军事精华论的概念。军事精华论的理论大致是:总体战要求的大部队必须能进行防御性作战的行动,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高度精锐部队快速作战的战斗实体,即最现代化的核心部队。这支部队的数量不要太大,但它能够“在闪击战中把敌人分割开来,然后将其失去联系的部队逐个歼灭”。
  一个上尉与将军们对峙,结果只有一个。施坦因纳对国防军失望了。这时,他突然发现希姆莱的特别机动部队的未来就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那种核心部队。
  施坦因纳开始奉命对特别机动部队“德国”团提出改革设想,尽管这个设想与国防军传统军人、特别机动部队督察员豪塞尔的思想对立,但在希姆荣的支持下,还是在“德国”团的一个营开始了实施。他中断了一直占主导地位的在营房院子里进行机械性的操练,将部队拉出野外,将训练重点改为在广泛的水平上开展竞技比赛,他要将他的士兵个个都训练成狙击手、猎手和竞技能手。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成为他训练士兵的一条法则,他要求他的士兵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生存,都能保护自己,都能勇敢地面对各种残酷无情的现实。
  施坦因纳的训练课程有时令人目不忍睹。为了训练士兵求生的本能和锤炼他们的意志和体力,他命令士兵挖个人掩体的同时,命令装甲车或坦克发动起来。在轰隆隆的坦克声中,士兵们惊恐地、挥汗如雨地拼命挖。时间一到,施坦因纳就命令那些庞然大物碾过掩体,检验掩体的可靠程度。很多士兵由于挖的掩体深度不够,或不结实,被坦克和装甲车碾死或压成残废。面对血肉模糊的士兵尸体,施坦因纳叫士兵就地掩埋他们。在这项训练中,每个士兵都清楚地知道,他们只有拼命挖,否则,他们挖的俺体很可能就是埋葬自己的坟墓。冷酷的施坦因纳还有一项更残酷的训练内容:为了检验士兵的胆量,他让受训的士兵头戴钢盔,立正站好,把拉了导火索的手榴弹,放在士兵的头盔上。在轰隆的爆炸声中,不少士兵倒在了血泊中,有的被吓得精神失常。
  在施坦因纳严酷的操练下,一支置生死于度外的具有“屠夫精神”的部队开始成长起来。为消除严酷训练和未来战斗带来的疲劳、辛苦和心理上的恐怖,施坦因纳致力拉平队员与领袖之间的差别,增加他的士兵中的同志友谊。他要求,领袖、副领袖必须与队员相互进行军事技术比赛,打消根深蒂固的级别差异。在他的部队里,各层领袖必须从下至上选拔,必须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这一做法,不仅刺激了队员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了部队内部团结。党卫队士官学校彻底与国防军的体制决裂,只要完成基本训练成绩合格,就可提前承认其候补军官资格。为此,施坦围纳提出,未来的士官必须在进入军事学校之前,先到特别机动部队服投两年,打破一切框框,不受文化教养和出身的影响;党卫队营地的栅门和房门彻底打开,部队管理部门的领袖,在他们结束专业学习毕业之前,必须进行一次军事训练。在他的苦心经营下,特别机动部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军官、军士和士兵之间精诚团结和相互尊敬的感情,这种感情在陆军中中—般是陌生的。
  在作战训练上,施坦因纳又独辟路径,抛弃了传统的集团作战方法,把军事基本单位班变成突击队,把“德国”团分成若干突击队。他对这些突击队的训练目标是:足以迅捷地缠住敌人,进行近战,同时又仍然保持着团的编制。为此,他加强了特别机动部队的装备,以高度灵活和速射武器更替国防军通常用的卡宾枪,为突击队配备了冲锋枪、手榴弹和工兵爆破炸药,把通常穿的陆军作战制服换为新型的伪装茄克和伪装军服。施坦因纳迅适建立起一支军事健儿部队,这支部队能在二十分钟内走完三公里路程,这一点也令国防军大吃一惊。
  具有运动员姿态、轻松而又灵活的士兵类型,然而却又具有高级水平的行军能力和站斗力……
  施坦因纳一时名声大噪,他致力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有目共睹。特别是在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里,他享有明星地位,特别机动部队的官兵已把他当作实际领袖,声望超过了他们最初的首席教官豪塞尔。希姆莱也由于这场改革而轻易地受了施坦因纳的影响,把这个执拗的东普鲁士人作为他的“推心置腹的宠儿”。然而,这位军事精华论专家尽管磨亮了希姆莱手中的“黑色利剑”,但希姆莱还有对他不满的地方。菲立克斯·施坦因纳去见他时,不够恭敬。特别是他不想结婚,也拒绝退出教会(这是党卫队中升官晋级的先决条件),很使希姆莱暗中恼火。不过希姆莱还是装成熟视无睹的样子,听之任之。因为他需要施坦因纳,就像当初急需豪塞尔一样。他们是他手中特别机动部队这柄“黑色利剑”的铸造师,离开了他们,希姆莱手中的“黑色利剑”将失去其光芒。
  然而,希姆荣毕竟是个纳粹狂热主义和集团神秘论者,他不能允许党卫队和特别机动部队离开它们的政治轨道,他必须经常给它们灌输纳粹政权所需要的世界观,使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这柄“黑色利剑”永远为
纳粹政权服务

第三节 把“上帝”赶回天堂
-------------------------------------------------------------------------------
  武装党卫队队员必须放弃基督数信仰
  武装党卫队队员必须在公墓同妻子性交育种“世界观部队”
  
       早在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草创阶段,希特勒的狂热崇拜者和血统神秘论者希姆莱,就对士官学校的毕业生提出过改造世界观的要求。他在1936年5月22日的一项指示中,对此做了具体要求:
  希姆莱为统一党卫队和特别机动部队世界观的努力很快遇到了各种阻力。党卫队训练处试图在部队里通过自己的世界观教育建立王朝权力,渐浙达到与部队指挥官的权威分庭抗礼的程度,这就与希姆莱想统一特别机动部队的思想相悖了。训练处自然难以完成希姆莱这一设计,希姆莱只好将世界观的培训工作交给部队指挥官,训练处只负责抓方针和教材。
  但是,希姆莱又遇到了一个难题。特别机动部队的指挥官们大多是一批老一代较为明智的纳粹军人,他们对侈谈纳粹主义的一套不感兴趣。为此,积极执行希姆莱思想的一派经常与这些职业军人发生争吵。纳粹信徒、二级突击队大队长思斯特·菲克对特别机动部队的偶像施坦因纳这样评价:“在精神上大有典型的国防军传统,对我们的政治问题却万难接受。”与这些纳粹信徒比较,纯粹的军人毕竞占少数,他们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有效地对抗希姆莱的政治激进化。特别机动部队不可能抛却政权保护者的角色,这是这支部队得以建立的立足点。在这支部队中,每项世界观课程都得向它的士兵说教,向他们灌输纳粹思想。这些士兵必须随时随地做好准备,必要时不惜对自己的弟兄下手,以保卫阿道夫·希特勒的国家。
  每个特别机动部队的队员都懂得,如同党卫队在一项正式文件中所述的,他们的部队是“民族社会主义党显而易见的武器携带者。”希姆莱为了增强特别机动部队的团结精神,还将他的血统神秘论灌输结这些队员。他要求,新兵加入特别机动部队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是健康的、德意志血统的男人。在这里,希姆莱的“党卫队核心论”被推到了极端。他向队员说,他们是日耳曼民族连绵不断的链条上新铸就的环节,他们前进的目标是“成为具有北欧人种血统的民族社会主义集团及其血族,精诚团结不容改变”。希姆莱不止一次对特别机动部队的队员说:“我们不仅做善于战斗的后裔,而且更要做使德意志日耳曼民族亿万斯年永恒不灭所需的奠基人。”
  希姆莱的血统精华论,让每一位特别机动部队的队员坚信,他们是最优秀民族的精华,党卫队及其特别机动部队不是一个帮派集团,而是一个“日耳曼血族集团”。这种意识填补了队员们的思想空白。为了让这种思想世代沿袭下去,为了让纯日耳曼血统不受玷污,希姆莱要求这些队员尽可能在二十五岁至三十岁时结婚和建立家庭,而且必须和未婚妻填写一份种族相移民局的调查表,经一名党卫队大夫检查后,确认身体完全健康,并提出亚利安种的谱系证明,方可结婚。
  然而,使希姆莱大失所望的是,党卫队员的妻子对生儿育女缺乏兴趣,特别机动部队队员的家庭与普通人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这与希姆莱宣传的一家最少有四个孩子的制度相差甚远。希姆莱不得不进一步做出规定:凡是将要上前线的特别机动部队队员,必须留下一个孩子。而且,根据希姆莱的优生理论,特别机动部队队员必须与妻子在指定的公墓发生性行为。队员与公墓的对应关系,将通过党卫队全国领导机关报——《黑色团》发表。希姆莱认为,在公墓出生的孩子,会继承他们父辈的英雄本色,会成长为党卫队未来的精英。
  为了将特别机动部队的士兵训练成为在思想上狂热的、绝对顺从的、彻底执行独裁总理希特勒任何命令的民族社会主义者,希姆莱炮制了一台反基督教和斯拉夫人的煽动宣传,并迅速在整个部队中大肆泛滥起来,迫使特别机动部队队员与资产阶级——基督教的道德规范决裂,断绝一切与教会的联系,终止一切与教会发生联系的活动。
  特别机动部队队员的婚礼也被蒙上了党卫队世界观标记的阴影。教堂婚礼仪式被严格取缔,新郎新娘只能在双方亲属小范围内举行结婚仪式。而且,这种仪式需在办好结婚登记手续后,由该队员的队长主持举行。希姆莱加给夫妇的一切规定,都是旨在促使集团成员脱离基督教会。同结婚仪式一样,为孩子洗礼的仪式也被染上了所谓民族社会主义世界观的色调。每当一个“日耳曼血统”的孩子诞生后,地方党卫队领袖便代替牧师和神父,将给孩子洗礼的仪式改为由全国领袖馈赠礼物。希姆莱将这些礼物的等级分得很细,它们都是慕尼黑附近阿拉赫党卫队专用瓷器厂车间的产品。全国领袖赠给第一个出生的孩子一只银杯、一把银汤匙和一方蓝绸巾,第四个出生的孩子则可以得到一具银烛台,烛台上面刻有这样一句话:
  “你是永恒血族链上的一环。”
  特别机动部队在希姆莱洗脑似的世界观驯化下,变成了党卫队本身不信上帝的一个堡垒。在这支部队里,“上帝”被赶回了天堂,因为“上帝”已逐渐从这些队员心中、脑中消失。1938年底,特别机动部队中,已有百分之五十三点六的队员退出了教会,仅次于残暴、冷酷、无人性的骷髅队,那里已有百分之六十九的队员与教会决裂。而在普通党卫队中贯彻起希姆莱敌视教会的纲领,却要困难得多。在普通党卫队中,仍然有百分之五十四点二的队员信仰新教,百分之二十三点七的队员信仰天主教。因而,特别机动部队顺理成章地以其众多人员和较大比例成为体现希姆莱意识的工具。当然,在特别机动部队脱离教会的众多队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被迫的。
  在特别机动部队,即后来的武装党卫队中进行的“洗脑”,随着时间的推移,取得了很大成绩。在驻有一千名队员的拉多尔夫策尔党卫队兵营里,明显地看到,特别机动部队和后来的武装党卫队反基督教的宣传日益广泛。在约三百名天主教徒党卫队队员中,被迫或自愿退出教会的人数日益增加:1937年,仅有四人,1938年,增加了三人;1940年又增加了六十七人,到1942年已达到了二百军三人。武装党卫队严酷的“世界观清洗”,不仅伤害了许多青年党卫队队员的身心,而且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不满。弗赖堡大主教行政机关代表克台不得不向最高统帅部提出抗议:
  兵营里的教徒终于逐步地全部退出教会,这是进行一种世界观课程的结果。几乎再也不允许存在个人的……直接出自良知的要求……
  与希姆莱与日惧增的权威相比,克告的抗议显得十分苍白无力,它根本无法阻挡希姆莱在普通党卫队和武装党卫队中极力推行的“世界观统一化”的运动。他要求,特别机动部队的青年领袖必须不断证明,他们是坚决反对所谓非德意志的基督教和解和宽恕使者的战士。这些军官进入士官学校的第一天,就必须接受纳粹组织世界观的根本信条:五体投地地信仰希特勒,祟尚过分膨胀的民族主义,具备种族主义的狂热思想;给他们灌输“憎恶基督教那种涣散人心、软弱无力和犹太主义”的教程。另外,这些特别机动部队的青年领袖在离开士官学校后,还必须完成一些试题,如“基督教从哪些方面导致东哥特人和汪达尔人的没落?”“试论基督教在我国人民对祖先的敬仰上造成的后果”等等,希姆莱不无自豪地宣称,这种考试是一种深层次思想的“进修”。这种“进修”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特别机动部队的领袖们每时每刻、每一根神经都能意识到,他们的部队是一支“世界观部队”。
  希姆莱将他古怪、荒诞的神秘血统论灌输给了这支“世界观部队”,用“崇拜先人和崇拜日耳曼”的思想代替了队员的宗教信仰,加强了特别机动部队的团结精神。“世界观部队”的队员知道,他们都是“优秀的血族链上不可分割的一个环”。然而,这仅仅实现了希姆莱的一个目的,他还必须将这支部队驯化成实现希特勒扩张和“种族净化”的工具,他在向特别机动部队强输“血统神秘论”、‘血统精华论”的同时,又给这些队员注入了“劣等民族论”的思想。他命令党卫队中央技术管理局的世界观工厂出版一本叫《劣等民族》的小册子,它明确告诉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队员,为什么斯拉夫人根本就不是人。
  劣等民族,即从生物学观点来看外貌完全相同,长有手、脚和一个脑袋,有眼睛和嘴巴。……但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可怕的生物,他们刚具有人形、面貌,与人相似——精神上、心灵上却低于任何一种动物。这种人的内心贪得无厌,无所不用其极:疯狂的毁灭狂、最低级的性欲、赤裸裸的卑鄙无耻。
  清一色的世界观教化,使“劣等民族”的观念在特别机动部队和后来的武装党卫队裹扎下了根,成为武装党卫队在未来的战争中大肆屠杀犹太人、波兰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戈拉人、菜姆克人和长舒布人的思想根源。在消灭、奴役“劣等民族”的方法上,希姆莱的世界现教官把希姆莱的思想进一步明确地注入了特别机动部队,即后来的武装党卫队队员头脑中。
  在希姆莱的精心驯化下,武装党卫队(即特别机动部队)开始成长为一支真正的“世界观部队”。在这支部队中,无论是领袖,还是一股士兵,都有着铁一般的信念。他们被民族社会主义的狂热蒙住眼睛,浪漫主义、日耳曼主义和非基督教教义三者成为这个集团的一体化因素。他们唯领袖是从,内部统一意志,结成顽固堡垒;他们以德意志的精髓自居,有着强烈的优越感;他们仇视所有的“劣等民族”,仇视一切消磨人斗志的教会;他们为保卫阿道夫·希特勒的国家,可以六亲不认,可以不借身家性命。 在他们身上,人性、人 在希姆莱的精心驯化下,武装党卫队(即特别机动部队)开始成长为一支真正的“世界观部队”。在这支部队中,无论是领袖,还是一股士兵,都有着铁一般的信念。他们被民族社会主义的狂热蒙住眼睛,浪漫主义、日耳曼主义和非基督教教义三者成为这个集团的一体化因素。他们唯领袖是从,内部统一意志,结成顽固堡垒;他们以德意志的精髓自居,有着强烈的优越感;他们仇视所有的“劣等民族”,仇视一切消磨人斗志的教会;他们为保卫阿道夫·希特勒的国家,可以六亲不认,可以不借身家性命。在他们身上,人性、人道消失了,基督、上帝失灵了,只剩下空洞而残暴的纳粹思想。他们要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来维护纳粹统治,镇压政变和实现希特勒的新秩序理论,消灭欧洲所有的“劣等民族”,实现“欧洲无犹太人区”。
  “上帝”放赶走了,“魔鬼”就从地狱中跑了出来。武装党卫队的创建,由于其建军宗旨和世界现从一开始便注定了要与未来的杀戮、血腥和所有令人毛骨悚然的暴行紧密相连,欧洲注定要在它的魔掌下颤栗六年!
  然而,此时的特别机动部队和最初的武装党卫队,羽毛还没丰满,还不能有效地承担这些任务,因为,它身上还有一个制动装置,令它暂时不能放开手脚。
第四节 武装党卫队与国防军
--------------------------------------------------------------------------------
  摆脱国防军束缚 大规模扩军 招募外籍军团
  无论党卫队全国领袖和他的“黑色利剑”铸剑师们如何努力,都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特别机动部队不能迅速扩张势力,不能有师的建制和工兵、炮兵及装甲部队,这是国防军武装部队员高统帅部加在特别机动部队身上的一个制动置。为此,武装部队员高统帅部对特别机动部队的兵员数量作了严格设定。每年限定征召兵员数,按照这一数字征召在地方各军区登记的适龄德国公民,参加各种兵种部队,地方军区司令都具有最后决定权,任何德国公民在未经本人所在地方军区司令部批准之前,不得应征进入某支部队,这些部队也不能擅自决定召收这些未经批准的人。这些规定也适用于特别机动部队。
  自波兰战役后,特别机动部队伤亡严重,武装部队员高统帅部无法不给党卫队这些野战部队补充兵员。但国防军的将军们仍然紧紧抓住这个制动装置,结特别机动部队限定了一个最高补员限额,这个补员数使特别机动部队勉强保持原有人数,不能扩大。
  被国防军紧紧捆住手脚的希姆莱,又怒又恨,却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他多次想争得希特勒的支持,但结果都令他大失所望。正在加紧扩军备战,准备对外侵略扩张的希特勒深知国防军对他的重要性。他要为留意志民族争得广大的“生存空间”,建立他独霸欧洲、称雄世界的“千秋帝国”,就必须依赖这支经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国防军,特别是那些有实战经验的军事专家和将军们。他不想在战争即将打起来的时候,去得罪他们,更不想因为希姆莱的野心和贪欲,使他与国防军之间的“友好”关系出现大的裂痕。鉴于此因,希姆莱想扩充党卫队的武装自然要碰壁了。为此,希姆莱对国防军的将军们更是恨之入骨。
  正在希姆莱懊恼、甚至有点丧失信心的时候,由于一个人物的出现而给他带来了转机。这个人诡计多端,颇有胆识,善于在各种政策、规章中寻找空隙。他对希姆莱说,他有办法使特别机动部队摆脱国防军的束缚。这个人就是党卫队旅队长戈特洛勃·柏格尔——武装党卫队的真正创造人。
  戈特洛勃·柏格尔1896年生于施瓦本,是一个锯木厂主的儿子。他受过正规教育,当过体育教员,谙熟军事知识。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志愿参战者和突击队长。冲锋队崛起时,他参加了冲锋队。正当他步步向上爬时,1933年春,他这个老冲锋队员与年轻的同事们发生了一场争吵,影响极坏,经过仲裁处理退出冲锋队。罗姆事件后,他看到又有了一个可以在冲锋队内摄取领袖地位的机会,于是就给冲锋队领导写了一封信,坚定地表示:“我认为冲锋队是一支基本力量,……我决不跟那些曾经想把冲锋队打倒在地的人站在了原冲锋队副总指挥、后来的党卫队副总指挥吕格尔那儿工作去了。一年后,柏格尔终于钻进了党卫队。由于吕格尔和他叛离冲锋队,冲锋队总部特别法庭曾缺席审判了他们。从此,冲锋队领袖与他们之间种下了不可调和的仇恨,这个仇恨为武装党卫队后来带来了严重后果(冲锋队三位地区总队长后来担任巴尔干地区的使节,在那里破坏柏格尔为武装党卫队召募新兵的工作——没有外交部的帮助,柏格尔是召不到任何德意志族人的)。
  柏格尔自参加党卫队以来,一直以希姆莱忠实信徒中最忠心耿耿的一员自居,经常在希姆莱身边充当提词员的角色,并认为必须在那些最亲密的同事面前,特别是在特别机动部队的军人面前,保卫自己的全国领袖,防止他们对他桀骜不驯。对于柏格尔的奴才行径,特别机动部队的职业军官都嗤之以鼻,对这个曾负过重伤的少尉敬而远之。而柏格尔从来不放过任何中伤别人以显示自己忠诚的机会,他常给希姆莱致函反映这些情况:
  在有些团,尤其是在特别机动部队参谋部里,有人试图不把党卫队全国领袖放在眼里……我自己可以证实这一点,并为此当时同豪塞尔干了起来。
  世人都喜欢听好话,听赞歌,喜欢顺从的下属,希姆莱也不例外。柏格尔紧紧抓住人性的这一弱点,以谄媚、狡黠和率直三者糅合的态度,给希姆莱出谋划策,帮助主子解决疑难问题和提醒主子要防备某某等。因为柏格尔知道,只有希姆莱的庇护才能确保曾在冲锋队摔过跤的他飞黄腾达。当希姆莱听柏格尔说有办法使特别机动部队摆脱武装部队这个制动装置时,欣喜若狂。1938年,希姆莱任命柏格尔为党卫队中央技术管理局补充处处长,负责为党卫队召募新兵。
  柏格尔与希姆莱一样,都具有同样的野心,都想把特别机动部队扩建成为一支具有战斗力的部队,这也是他向希姆莱自荐的一个重要因素。他还有一个更隐蔽、更野心勃勃的动机,就是想借助特别机动部队来扩大自己的势力和权威。对于怎样扩充特别机动部队的问题,他曾反复考虑过。现在,当特别机动部队的扩充计划在波兰战役结束后又一次遭到国防军反对、濒临失败危险时,柏格尔知道,不能再按常规的路子走了, 必须采取迂回的对策。他想起希姆 莱手中另外三支不属于国防军调遣指挥的嫡系部队来。这三支部队是:看守集中营的骷髅队、为战事设置的加强部队(即所谓警察加强部队)以及风纪警察部队。何不将这三支部队中的一部分人员过渡到特别机动部队来呢?这种过渡的办法与武装部队补充兵员的规定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也无需经过地方军区司令部批准。因为,希特勒在1938年8月17那项公告中宣布特别机动部队使命的同时,还指示特别机动部队在战时可由部分骷髅队进行补充。而且,希特勒根据战争的需要,于1939年5月18日下达的一项让希姆莱征召五万名普通党卫队队员作为“加强骷髅旗队队员”的命令,更帮了柏格尔的大忙。
  柏格尔将他打算把那三支部队中的部分人员过渡到特别机动部队的计划,向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做了汇报。他给他的全国领袖算了一笔账,这样能使希姆莱拥有的武装党卫队兵力立即翻一番,可建立起两个作战师。更有甚者,如果希姆莱能征得希特勒同意,将风纪警察部队和骷髅队并入特别机动部队的话,那么,希姆莱在短期内就能拥有三到四个师。柏格尔的计划着实令希姆莱兴奋,他立即向希特勒作了汇报。这次希特勒没有反对,批淮了拍格尔的这项计划。因为,这项计划在形式上同对党卫队较敏感的国防军所规定的补充兵员的最高限额并不抵触。希特勒终究改不了他的政治本性,他还是向着他的党的武装的。国防军吃了个哑巴亏,却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安在特别机动部队身上的制动装置被巧妙地卸掉了,柏格尔和特别机动部队警察处可以着手建立一支全新的军队了,特别机动部队因此获得了一个新的名称:武装党卫队。
  希姆莱与柏格尔都没想到,他们的野心和军事谋略竟然意外地将武装党卫队与党卫队黑色集团中员残暴的部队结合起来,并且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特别机动部队的一些领袖对此深感忧虑,他们感到现在这支部队对任何一个军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而对党卫队地区总队长西奥多·艾克的骷髅队而言,同样感到意外,而且情绪激动,牢骚满腹。本来,艾克的骷髅队与武装党卫队同出一源,两者的前身都是政治预备队,但分开后,它们犹如翻了险的兄弟,彼此对峙,相互仇视。特别机动部队想要成为一支军事部队,而艾克存心不按军人要求训练骷髅队,别有用心地给骷髅队队员灌输反军对的思想。
  艾克的做法,是有着很深的仇视因素的。这个处死冲锋队首领罗姆的刽子手和官僚化集中营暴政的创造者,曾当过旧陆军的军需官,但后来又被陆军解除了职务,因而对职业军官深抱反感。而武装党卫队就掌握在这些职业军官手中,因此,他产生了一个固执的想法,即必须把他的部队训练成为一支与武装党卫队相对立的部队。这个刽子手出于对武装党卫队的仇视,让他的部队穿上了深褐色制服。他要向人们清楚地表明,在穿黑色制服的党卫队集团中,他这支部队是有权拥有特殊地位的。希姆莱在表面上也给予他的集中营的最高看守一种接近自治的地位:艾克是集中营督察员兼党卫队看守部队司令,只听命于党卫队全国领袖。但是,这一切都不能消除艾克对职业军人、特别是对武装党卫队的敌视情绪。他始终愤愤不平,而且,还轻易地把这种敌视情绪传给了他的队员。
  因为,构成这支棍棒军队的主力,大都是些头脑简单的乡村鲁莽汉和牢骚满腹的失业者。在艾克的影响下,这支棍棒军队始终充满着反职业军人的情绪。
  现在,希姆莱要将骷髅队与特别机动部队合并,自然要受到这群忌恨者的抵触。他们在酒店、公共场所发泄怒气,发表反特别机动部队的激烈言论。希姆莱对此十分恼火,但这一切都不能阻挡党卫队全国领袖急于扩充军队的决心。希姆莱不想考虑更多的问题,也不管特别机动部队与骷髅队之间的矛盾和恩怨,就像他让大批风纪警察涌进武装党卫队,而不去考虑他们思想上缺乏可靠性一样。
  他们不是纳粹党员,不是党卫队员,不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人员……而是如同建筑工程队招工一样把他们吸收进来的。
  希姆莱这样做,一是因为他急于扩充实力,二是因为他觉得有信心将他们驯化成他所要求的战士。希姆莱和柏格尔就这样迈出了他们扩建武装党卫队的第一步,把一些五花八门的部队拼凑成了一支未来的精锐部队。党卫队部队一个师又一个师地建立起来:1939年9月底,党卫队旅队长兼警察少将卡尔·普费尔一维尔登布鲁赫以风纪警察人员和陆军特种部队战士编成了一个党卫队“警察”师;10月10日,党卫队地区总队长豪塞尔将特别机动部队的“德国”团、“日耳曼尼亚”团、“领袖”团合并编成一个特别机动部队摩托化师(后来叫“帝国”师);11月1日,党卫队地区总队长艾克抽调他派驻各处集中营的骷髅队旗队,加上部分警察加强部队建立了“骷髅”师;“领袖警卫”旗队暂时仍为摩托化步兵团建制(1942年改为师)。
  柏格尔的迂回策略取得了第一步胜利,一举建立了一支引人嘱目的武装党卫队。波兰战役时,特别机动部队的兵力仅有一万八千人,而仅仅时隔两个月,希姆莱已统率着十万多名武装党卫队了。柏格尔的军事谋略才能第一次得到了发挥,但他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重大突破,他知道,他还有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要做,即必须给党卫队野战部队形备充足的后备力量。于是,他建立了“武装党卫队补充处”,在全国十七个党卫队地区总队设立了补充办公室,从而形成了一张巨大的补充网。
  柏格尔指望有一天利用后备力量进一步扩大武装党卫队,为此,他必须说服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让它同意扩大党卫队后备部队。然而,柏格尔碰壁了。国防军的将军们,面对突然膨胀起来的党卫队军队,先是惊讶,继而愤愤不平,终于变成怒不可遏。国防军的将军们官识到,必须再次建立限制武装党卫队的制动装置,控制武装党卫队的继续膨胀,否则,将是十分危险的。柏格尔希望通过与国防军谈判,来实现他进一步扩军的目的,自然要被国防军顶了回去。
  国防军开始发动它的制动装置,反击武装党卫队的扩张。国防军不承认“骷髅”旗队是军事部队,因为原先已明确规定它只担任誓察任务,自然不能召募新兵;同意拨给一定数量的适龄新兵,作为弥补转入武装党卫队的“骷髅”旗队和警察部队的人数;准许柏格尔为武装党卫队召募当年二十岁的青年入伍,但对能否将武装党卫队招募的新兵用于党卫队勤务,国防军保留亲自作出决定的权力。这样,国防军就又给柏格尔设置了新的障碍。不管柏格尔向国防军报告有多少前来志愿应征加入武装党卫队的人数,国防军各地军区司令部至多只批准总数的三分之一。为此,柏格尔恼怒之极,有时竞忍不住破口大骂。
  但是,柏格尔不是轻易放弃目标的人,他不甘心就此再次被国防军捆住手脚。他有着铁一样的信心,定能扩大他已取得的突破口。柏格尔四处活动,寻找一切机会和一切能对武装部队员高统帅部施加影响的人,向最高统帅部施加压力,试图逼迫国防军放弃那些条条框框。柏格尔的行动,令最高统帅部既头痛,又债怒。柏格尔的活动越是厉害,最高统帅部的抵制就越大,它坚决不同意柏格尔这个党卫队兵源补充迷的扩张计划。1940年3月8日,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干脆否决了此后将要承认为武装党卫队的单位:“领袖警卫”旗队”、三个师、“骷髅”旗队、补充部队和士官学校。
  战争狂人希特勒一向对自己的军备力量估计甚高,他认为由他发动的战争一定能速战速决,根本用不着武装党卫队投入战争,加之他不想以一支第二武装力量的恐怖形象威慑传统的军人们。如果那样,对他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侵略战争将十分不利。因此,希特勒赞成他的将军们的否决意见,反对武装党卫队进一步大肆扩张的计划,不让成立党卫队集团军。对他而言,武装党卫队始终是由民族社会主义精悴人物组成的一支军事化的警卫部队,它的首要任务是时刻确保政权的稳固,而不是进行战争。
  1940年6月,希特勒为了安抚受惊吓的国防军将军们,特意规定,武装党卫队的兵力只能为和平时期陆军兵力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并三番五次重申,武装党卫队不应该是一支纯军事部队。两个月后,希特勒在一项秘密命令中,再一次说明他阿道夫·希特勒对“武装党卫队必要性”的认识:
  ……有必要保持一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对内代表并贯彻国家权威的国家警察部队(为大总意志国家版图的扩展)。
  被希姆莱提拔为党卫队中央技术管理局负责人的柏格尔,虽然己明明白白知道了领袖大本营的意图,但他仍不能放弃他的扩充计划。而且,他也知道,希姆莱将他提拔到这一要职上,就是要他继续为扩充武装党卫队尽力。西线战役打响后,武装党卫队领导机关被分成两个主管部门。8月15日,希姆莱将特别机动部队督察处改为“武装党卫队作战指挥部”,负责指挥战场上的武装党卫队。而柏格尔领导的党卫队中央技术管理局则负责世界观教育,招募新兵,特别是武装党卫队的兵源补充工作。
  柏格尔决定故伎重演,仍用迂回战术摆脱国防军的制动装置。
  在德国国内,国防军不同意他为武装党卫队进一步增加补充部队,他必须找一个使国防军的将军们无法插手的领域,去招募新兵。这个领域很快就被他找到了。他发现,在德国国境外的巴尔干地区,住着几十万德意志族人。他们虽是外国公民,却都是德意志血统,在希特勒的占领性进军和大德意志宣传的诱惑性感召鼓舞下,对希特勒正在进行的侵略扩张,都有一种盲目的狂热的崇拜热情。他想,应该将这批德意志族人吸收到武装党卫队的行列里来。而且,在巴尔干地区,没有任何一个国防军的将军可以阻止为希姆莱的外籍军团培训一支庞大的后备军。柏格尔为他这一发现而自我陶醉。他深信,用不了多久,武装党卫队的人数就将成倍增长。
  为了把握起见,柏格尔暂时没将这个计划报告希姆莱,他决定先尝试性地搞个试点。柏格尔首先从自己家里做起。他有一个名叫安德烈亚斯·施密特的女婿,在罗马尼亚统率着德意志族人部队。施密忑同许多外籍德意志族人一样,是一个极端纳粹分子、典型的未成熟的小伙子。他是崇拜希特勒的狂热信徒,对希特勒的大德意志思想及其战争初期取得的战绩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柏格尔将意图告诉他时,他向岳父许下了诺言,答应尽快给武装党卫队打开招募罗马厄亚籍德意志族人的大门。尽管他不成熟,但在罗马尼亚箱德意志族人中,仍享有一定的声望,而且也具有鼓动之能。
  1940年春,施密特和柏格尔的代表在罗马尼亚当局的眼皮底下,偷偷运走了一千名德意志族人。从罗马尼亚偷运的成果,使柏指尔大受鼓舞。1940年8月,柏格尔将招募外籍军团的设想和罗马尼亚试点的成果,一并向希姆莱作了汇报。希姆莱乍一听,眼睛顿时亮了,他为能有柏格尔这个招募天才暗自欣慰。柏格尔最后建议,在取得外国政府同意但不要外国政府协助的情况下,吸收东南欧一百五十万德意志族人中适龄服役壮丁加入武装党卫队。
  柏格尔的建议再次被希姆莱采纳,他们开始与有关外国政府协商。在德国外交部的协助下,柏格尔的党卫队中央技术管理局与一些外国政府签订了协定。这些外国政府允许德意志族人在一定条件下,志愿报名加入武装党卫队。为了能使这些德意志族人积极踊跃报名,党卫队的宣传家们极尽鼓动吹嘘之能事,大肆宣传纳粹思想和种族优化论。宣传家们鼓吹,“血统的呼声向他们发出召唤。”在这种所谓民族主义精神的鼓动下,一大批德意志族人被丧尽天良的强权政治蒙在鼓里,糊里糊涂地加入了武装党卫队,成了希姆莱的炮灰。
  在前冲锋队的几位领袖任使节的巴尔干半岛各国,不但不与党卫队中央技术管理局合作,反而从中作梗,其原因是这些使节一直记恨柏格尔对冲锋队的叛离。即便这样,柏格尔还是想方设法从这些国家弄出大批德意志族人,把他们送进武装党卫队。柏格尔是个想象力十分活跃的人,只要能将德意志族人弄进武装党卫队,他不惜采用任何渠道和任何办法。他将党卫队的志愿人员伪装成流动工人,藏在德意志野战医院人员的队伍中,或是夹在横越东南欧的党卫队各师的淄重部队里蒙混过关。
  在招募外籍德意志族人活动的初期,柏格尔的党卫队中央技术管理局还比较尊重德意志族人的“志愿”。但到后来,“志愿”这两个字在柏格尔的王国里所具有的概念已变得闪烁不定了,他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其作出不同的解释。一旦宣传家们的鼓动、诱惑失灵,柏格尔就会命令他忠实的纳粹主义棍棒分队赶到那里。
  如果把一支德意志族人部队勉强带得不错的话,那么所有的志愿人员就会报名参加,而那些没有志愿报名的人的房子就会被砸烂!
  随着战争的推进,武装党卫队的消耗日益增加,对后备兵源的要求也越强烈。在最后的几年中,“志愿”完全被“强迫”取代了。一向持抵制态度的巴尔干半岛各国,在德国政府的淫威逼使下,也接受了提供兵源的协议。协议规定,所有德意志族的适龄男子都应按照德国的法令,加入德国军队,履行服兵役的义务,而首先是加入武装党卫队。希姆莱在柏格尔的帮助下,逐渐实现了统帅一支强大军事武装的梦想。柏格尔使用这些非人道的手段,轻而易举地将德意志族人强行驱入了武装党卫队。1943年底,外籍德意志族人已占武装党卫队官兵总数的四分之一。到战争结束时,一共有三十一万来自欧洲各地的德意志族人在武装党卫队中服役,相当于武装党卫队鼎盛时期九十多万人的三分之一。
  然而,柏格尔并不满足这个已开放的德意志族人兵源,居住在东南欧的德意志族人毕竞太少,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战争需要。这时,柏格尔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更加妙不可言和“取之不尽”的征募新兵源地——被党卫队称之为日耳曼民族的国家。
  德国开战初期的闪电战和惊人的胜利,像一股巨大的宗教旋风,扫荡着北欧和西欧青年的心扉和世界观,使得这些乐于追波逐浪和富于冒险的青年人着了魔。他们祟尚德国无坚不摧的军事力量,迷恋那辉煌的军人生涯。在他们的心中,不出几个星期,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世界就将崩溃。在这些思想单纯而又不甘寂寞的青年人看来,那些向华沙、莫斯科、布鲁塞尔和海牙进军的征服者,那些趾高气扬行进在占领区的德国土兵,似乎是代表着一个新世纪开始的先驱者。
  激情毁灭了理智,追求瞬间的辉煌使得比利时、荷兰和挪威的一些青年产生了赶浪头的愿望,他们不想错过同这个新时代结合的机会。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北欧和西欧青年都着了魔。准确地说,在广大的北欧和西欧的青年人中,一直相信武装党卫队神话般的主义者,还是少数。即使在加入武装党卫队的十二万五千西欧人中,也只有三分之一是属于亲纳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更多的青年人是在渴望冒险的心理驱使下,盲目加入武装党卫队的。
  但是,对征兵迷柏格尔来说,无论这些青年是受什么动机驱使,只要他们涌进他设在各占领区的招兵办公室,他就会激动不已,就会有一种欲望得到满足的快感。不过,柏格尔这个兵源补充迷还没有想到的是,如此众多的不同民族、不同思想的成员渗透进武装党卫队,会给武装党卫队招致什么样的政治上、思想上和军事上的后果?这一点,在后来的战争中,愈来愈暴露出来。当然,柏格尔毕竞是希特勒和姆莱意志的忠实执行者,他不会因为扩张而抛弃纳粹主义和种族主义。1940年底,他在阿尔萨斯的森海姆办了一个训练营,对那些来自欧洲各国的武装党卫队志愿人员,不仅进行军事训练,而且更着重于进行世界观改造。经过几个月集训,第二年春天,第一支由来自佛来芒、荷兰、丹麦和挪威的德意志族人以及担任主要职务的德国武装党卫队军官组成的庞大的外强军人部队成立了,取名为党卫队“维京”师。
  此后不久,伴随着一些新的民族渗入武装党卫队,这支日耳曼族人的武装党卫队变成了一支欧洲部队,纯纳粹意识形态逐渐开始淡薄。特别是当柏格尔沉醉于兵源补充到疯狂程度,在东方为武装党卫队招募新兵后,希姆莱这支一度世界观清一色的部队中,纳粹意识的虔诚信徒就相对更少了,五花八门的思想充斥了这支部队。尽管如此,柏格尔在斯拉夫人的问题上,还是小心翼翼的。因为,党卫队全国领袖认为,让斯拉夫人这个东方“劣等民族”穿上武装党卫队的制服,是对日耳曼民族的可耻背叛。可巧舌如簧的柏格尔并不彻底放弃这个兵源地,随着战争对武装党卫队的需求越来越大的趋势,他慢慢地说服了希姆莱,让希姆莱承认,几乎所有东欧人,都可当作俘获的日耳曼人。这样,柏格尔又从波罗的海各民族、乌克兰人、俄罗斯人及巴尔干的伊斯兰教徒中,为武装党卫队招募了二十万人。
  柏格尔的精心策划及疯狂举措,为武装党卫队摆脱国防军的束缚及走向战争开辟了通路。他手中的新兵花名册开始膨胀起来,一年比一年厚实:1940年中为十万人,1941年底为二十二万人,1942年底为三十三万人,1944年为五十四万人,1944年底达到九十一万人。
  “制动装置”已彻底失灵,希姆莱开始挥舞这柄“黑色利剑”,去实现他要在战争史上写下“辉煌”一页的夙愿。
第五节 黑色军团横扫欧洲
--------------------------------------------------------------------------------


   王牌军A、 B、C:“阿道夫·希特勒”师、“骷髅”师、“帝国”师 三十九个师、九十五万人的大军横扫欧洲战场 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狂热的精神、勇猛的冲杀令敌人胆寒心惊
  武装党卫队的前身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早在波兰战役中,就显现了有别于传统国防军的特点。他们能一日急行军九十六公里,一路猛打猛冲,连破波军多道防线,仅“领袖警卫”旗队一个团队就包围了多达十七万人的波军主力兵团,并迫使其缴械投降。
  然而,这对武装党卫队来说,只是一次牛刀小试。武装党卫队这柄黑色利剑真正掀起“黑色风暴”,是自西线战役打响后。
  1940年,希特勒在征服丹麦和挪威之后,决定向西线发动进攻,他首先选择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两个中立小国荷兰、比利时。在这次挑起世界大战的行动中,武装党卫队开始真正走向战场。而且,随着战争的扩大、升级和蔓延,武装党卫队以其锐不可挡之势,在西欧和东欧刮起了一股“黑色风暴”。5月10日,希特勒命令包括三个武装党卫队师和一个”领袖警卫”旗队在内的一百二十六个师,沿北海到马奇诺防线之间的一百七十五英里战线上发动浸略战争。当时,集结在马奇诺防线、比利时要塞一线的法、英、比、荷军队共一百四十二个师,无论是从军队数量上,还是从防线的工事坚固上看,盟军都与德军匹敌。然而,在这场势均力敌的较量中,盟军很快就被击垮了。垮得之快,败得之惨,是战争史上少有的奇事。就荷兰而言,这只是一场五天的战争。至于比利时、法国以及英国远征军,也在短促的时间里决定了失败的命运。
  德军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击垮四国联军,特别是击垮多少年来一直号称欧洲头等陆军大国的法国,除了政治上、思想上、装备上以及指挥上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在这次战役中, 一直充当尖兵的武装党卫队,“帝国”师、“警察”师、“骷髅“师,特别是“领袖警卫”旗队的军事能手们,行动迅速敏捷,犹如脱缰野马,一路不顾伤亡猛冲猛打。他们冲过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在一股狂热精神的驱使下,几乎所向披靡,可以与陆军的任何一个精锐师相匹敌。这股冲劲,使希姆莱的军队第一次刮起了“黑色风暴”。让人感到,武装党卫队与所有其他部队都迥然不同。在这场战役中,陆军将领们被武装党卫队的战斗狂热惊得目瞪口呆。一些因循守旧者认为,这是新型士兵性格的征兆,他们这种性格完全蔑视作战应讲究足智多谋的理性论。
  将军们惊叹恐慌之余,又忧虑地发现,武装党卫队部队不是作为一种前线士兵性格的新模式,而是为完成领袖交托的一切任务的帮派集团。因而,将军们指责武装党卫队的大小领袖,说他们显然没学过怎样慎重使用和保护这些忠于他们的部下。陆军将领不会知道,这些大小领袖们在士官学校里学得了一条武装党卫队应遵守的规定:消灭敌人和视死如归是部队的最高准则。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武装党卫队必然会付出比陆军大得多的代价,同时,也取得了令陆军嫉妒的战绩。“领袖警卫”旗队的二级突击队队长克拉斯获得了这次战役的第一枚铁十字勋章,它象征着武装党卫队这柄德军进攻部队的尖刀作用得到了希特勒的充分肯定。
  当希特勒指挥的德军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攻克“坚不可摧”的荷兰要塞后,大规模的攻击开始了。一支在数量、集中程度、机动性相打击力量等方面都是空前未有的坦克部队,由德国边境出发,通过阿登森林,将西线战事推向一个高潮。在轰隆隆的装甲车和坦克声中,武装党卫队的“帝国”师、“骷髅”师、“领袖警卫”旗队又一次冲到了前面。在这里,武装党卫队,持别是狄特里希率领的“领袖警卫”旗队,显出一种在武装部队中罕见的对敌人毫不在乎的神情。
  5月19日,一支由七个装甲师组成的强大楔形队伍,疯狂地向松姆河北挺进,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著名战场,进抵到离英吉利海峡只有五十英里的地方。第二天晚上,德军第二装甲师已经到达松姆河口的阿布维尔。至此,四十万英法联军被压缩到敦刻尔克一块很小的三角地带,陷入了重围。前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后面是如狼似虎的追兵,盟军丢盔卸甲,眼看就要被消灭了。然而,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对这次干载难逢可一举消灭盟军主力、特别是消灭英军主力的机会,被希特勒错过了。5月24日,希特勒下达了一道令前线官兵不解的命令——德军停止前进。陆军虽然不解,但还是执行了命令。而狄特里希的“领袖警卫”旗队却没把这道命令放在心上,他们刚刚冒着敌人员顽强的抵抗抢渡运河,强占瓦当城,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狄特里希眼见他的“领袖警卫”旗队可以在敦刻尔克这次关键性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却接到要他停止进军的命令。狄特里希恼怒之极。特别是,狄特里希在战役一开始就怀有一种向世界炫耀的心理,他要让人们承认,他的部队是最精良的部队,可以跟像英国这样优秀的种族决一雌雄。他怎能眼看到手的荣誉飞了呢?
  狄特里希向他的“领袖警卫”旗队下达了强渡运河的命令。希特勒的命令,对这个蛮干惯了的巴伐利亚人失效了。几个小时后,狄特里希的“领袖警卫”旗队已站在运河的彼岸。对敦到尔克的英法联军来说,狄特里希的部队虽然不多,却构成极大的威胁。此时英法联军原计划从陆地突围,在比利时的军队溃败后,便绝了这条后路。唯一的出路是从海上撤退,但这需要时间。而“领袖警卫”旗队的孤军深入,自然给英法联军造成威胁和麻烦,特别是当希特勒发现错误,下达进攻命令后,“领袖警卫”旗队占领的滩头阵地无疑就显出了它的重要作用。尽管英法联军的阻击战打得十分顽强,为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从海上撤退赢得了不少时间,但仍然有许多英法联军由于被“领袖警卫”旗队咬住,而最终被德军歼灭。在战役稍后的一个阶段中,狄特里希的个人英雄主义和“领袖警卫”旗队的先锋地位,使狄特里希忘记了危险,率部孤军深入,强行军追击溃逃之敌。这个旗队向南方突击,一直进逼到圣太田,把冯·克莱施特大将的坦克部队和德军主力兵团远远抛在后面。武装党卫队的其他部队,在这次战役中也同样创造下了“黑色”的“辉煌”战果。“领袖”团突破格莱伯防线,特别机动师追击敌人一直冲到西班牙边境,而残暴无情的“骷髅”师则强行渡过塞纳河,经过激战,夺下了卢瓦尔河桥头堡。
  在西线战役刚刚打响的这几天里,特别是对一向自视甚高、趾高气扬的英、法陆军的作战中,希姆莱的武装党卫队初露锋芒,迫使一向不承认武装党卫队是支真正军队的国防军既服气又惊恐。国防军陆军将领们惊叹武装党卫队狂热的战斗士气,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作战作风,以及武装党卫队每一个官兵身上所体现的置生死于不顾的精神。
  同时,武装党卫队在西线战场上的第一次表演,就有一种威慑力量。陆军将领们在不得不承认武装党卫队是支精锐部队的同时,又深感它是一个祸害,特别是武装党卫队官兵用鲜血和生命作赌注,去蛮打蛮干时,这些传统的将军们就有种“犯罪”感。他们不耻武装党卫队的行径,却又无法改变这些精神世界早已扭曲的大小党卫队领袖们。武装党卫队在战场上归陆军调动、指挥,这是在其创建时就明确了的。当然,这种关系只是就一种纯军事而言,它不得妨碍武装党卫队的人事、组织关系,这个关系一直捏在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手中。因此,当武装党卫队“骷髅”师师长艾克向坦克部队将军埃里希·霍甫纳汇报作战情况时,艾克这个本身就反军队的刽子手,把他在管理集中营中的一些行径也用到了战场上。他向埃里希·霍甫纳将军说;‘现在,一切具体攻击命令已下达,并正在执行。”
  霍甫纳将军再次强调艾克的攻击计划存在问题,会造成很大伤亡,要求他立即停止攻击。艾克冷漠的脸上透着五分残忍、五分坚毅,他拒绝了将军的意见,冷冷地说:“只要能实现目标,执行中人的伤亡无关紧要。”
  老骑兵出身的霍甫纳将军一听艾克这话,再次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这种不把士兵生命当回事的做法使他禁不住大声呵责艾克:“这是一种屠夫的精神状态!”
  一时名噪四方的武装党卫队,尽管在西线战役中大出风头,但它必须面对一个现实:几次战斗下来,几个武装党卫队军官行列已明显显露凋零状态。希姆莱不得不把还在士官学校讲堂里听课的学员拉来做军官,而这些缺乏实战经验的青年军官,又不得不把在士官学校里死记硬背的一套用于实践。由此,武装党卫队便陷入了人才不继的恶性循环之中。尽管如此,武装党卫队各师、团在西线作战中的突出成就,还是令希特勒大大振奋,他的这支近卫军的非凡战斗力和忠诚,更加巩固了他的极权地位。希特勒开始公开称赞这支近卫军:“英勇的武装党卫队的师和旗队……”。
  独裁者的称赞、本身获得的战果,特别是陆军对武装党卫队这个争宠对象的一再克制态度,增强了武装党卫队的傲慢心理与集团精神。它以传统的近卫军姿态,睥睨一切军队;它以民族的军事精锐自居,时刻牢记为民族社会主义而战的信条。这些被希姆莱用“洗脑”改造世界现的武装党卫队官兵,在经过血与火的战斗洗礼后,他们的灵性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们在精神状态方面与美国海军陆战队毫无二致。
  他们个个都被一种刚毅和坚强的神话蒙住了眼睛,他们个个都激动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高贵阶层少数派中的成员,是一个具有自己准则和自己忠诚的特殊集体的成员。
  武装党卫队作战指挥部明确指示这支活跃在法兰西土地上的部队:“武装党卫队必须符合武装部队的军事准则和要求。”
  参谋长于特纳对党卫队部队里所存在的对过去那种警察性质的任何怀旧都予以激烈地压制,他始终想让这支部队在战争中锤炼成一支真正的纯军事力量。如此一来,武装党卫队“骷髅”师师长艾克就成了作战指挥部极看不顺眼的人了,他那假革命的反军国主义不再适合军事卫队的需要。武装党卫队作战指挥部对这个毫无军队意识的艾克讨厌极了,日益严厉地要求这位“骷髅”师师长,在战场上必须更严格地服从武装党卫队作战指挥部的命令。
  然而,这位集中营暴政的创建者,他的血液里始终流淌着残暴的基因。“骷髅”师在敦刻尔克战役后,串先犯下了战争罪行。在法国西北部的战斗中,该师第二团的一个连长下令枪杀了一百名英国战俘。从这时起,蕴藏在这些原集中营看守队员身上的残暴本性就越发显露出来,“骷髅”师不少团、连相继盛行枪杀战俘、百姓、强奸妇女、抢劫财产的暴行。“骷髅”师的所作所为,随着人员交流、军官互补,逐期扩散到其他武装党卫队。艾克的士兵,把经过多年训练培植的那些惨无人道和野蛮虐待俘虏的毒素带进了武装党卫队。
  1941年春,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转向东方,武装党卫队四个师、一个旅被作为德国入侵军的尖刀部队,调到了巴尔干半岛战场。这期间,在希特勒许诺下,一直垂涎南斯拉夫富饶肥沃的达尔马提亚海岸和门的内哥罗的意大利已经派出了数十万侵略军,进攻巴尔干半岛各国。半年过去了,意大利军队毫无进展,反而损失了不少军队。正在这个时候,刚刚撤离法兰西战场的武装党卫队,又一次历史性地证明了它是一支无往不胜的军队。很短时间内,“领袖警卫”旗队就在塞尔维亚南部打开了通往阿尔巴尼亚的缺口,冲过色撒利,轻易地夺取了进入伯罗奔尼撤半岛的通道;党卫队“帝国”师在南塞尔维亚中部向前挺进,突袭拿下贝尔格莱德,席卷巴奇卡。巴尔干半岛各国第一次见到这种骁勇善战的军队,第一次品尝到了威震西欧的“黑色风暴”的滋味,于是明白了他们的军队可以与意大利侵略军打得难分难解,但却无论如何,也不是这个黑色军团的对手。
  巴尔干半岛沦陷了,纳粹旗飘扬在各国上空。
  法国投降、英国战败、巴尔干半岛沦陷、北非危机……,一系列“胜利”冲昏了希特勒的头脑,他决心入侵苏联,消灭这个最危险的敌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惊心动魄、员残酷激烈的一幕拉开了。
  刚喘一口气的武装党卫队,还没来得及休整、补员,就接到了领袖大本营发出的进军苏联的命令。此时的武装党卫队已有十六万人。在接到命令后,迅速挥师德国统治区的东部边界, 准备投入第三帝国进行的最后一次灾难性冒险行动, 参加“巴巴罗萨”计划的实施。
  被希特勒视为近卫军的武装党卫队,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能在战争史上写下辉煌一页的“壮举”。根据“巴巴罗萨”计划的具体部署,辽阔的苏德战场被划分为北方、中央和南方三个战区,每个战区都配备一个集团军群。党卫队“领袖警卫”旗队和日耳曼人组成的“维京”师参加南方集团军群,由普里皮亚特沼泽地和喀尔巴阡山之间,进入加利西亚和西乌克兰,向基辅进军;“帝国”师安排进中央集团军群,向从罗明特荒原到布列斯特一里托夫斯克南面这条长达四百公里的战线上推进,越过白俄罗斯,占领明斯克,长驱直入拿下斯库棱斯克,然后择师北上,直取莫斯科;“骷髅”师和“警察”师划归北方集团军群,随北方集团军群从东普鲁士的苏伐乌基出发,迅速弛越涅曼河,消灭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苏联军队。最终日标是攻占列宁格勒,切断它和摩尔曼斯克之间的交通线。
  武装党卫队开始写下它的真正“英雄”战史的时机到了。
  1941年6月22日3点15分,希特勒发动了对苏“闪电战”:德国及其仆从国共一百九十个师的兵力、三干七百多辆坦克、四干九百多架飞机、四万七千多门大炮和一百九十三艘舰艇,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两干多公里的战线上,全面进攻苏联。
  武装党卫队各师作为德国军队进攻的尖刀冲在前面,凶狠地、不停顿地猛攻,向前推进。武装党卫队队员抱着为自己的领袖和最后胜利而战的信念,踏上了被风吹得光秃秃的黄褐色的平原,越过了灼热的开满黄葵花的乌克兰,走出了伊尔门湖边的沼泽地,穿过了荒芜的大平原、沙砾累累的荒地以及许许多多看不见的蚊虫嗡嗡叫的北部荒凉冻土带……,在人类过失和神经错乱的恐怖年代中,扮演了“英雄”和牺牲品的角色。武装党卫队士兵的名字接连不断地载入战争史的图表。不论在南线,还是北方,或是中路,不论哪里遇到了敌人出乎意料的顽强抵抗,不论哪里的敌人发起了反扑,不论哪里的德军攻击面出现了裂口,武装党卫队就奉命奔向哪里,以他们狂热的斗志和以民族主义为基础的亡命精神,挡住敌人,击退敌人,打垮敌人。
  武装党卫队“领袖警卫“旗队在第聂伯河上建立了一个桥头堡,为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进军斯大林格勒开辟了道路,接着在彼列科普附近突破克里米亚前面的苏联防卫阵地,迅猛攻占了塔其罗格和罗斯托夫;“维京”师配合“领袖警卫”旗队,追击溃退的苏军,直抵亚速海。负责担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先锋的“帝国”师一路披荆斩棘,直奔苏联首都莫斯科,在鲍罗季诺南部突破苏军在莫斯科的防卫阵地,到达离苏联首都只有几公里的地方。 武装党卫队在北方集团军群的“骷髅” 师与“警察”师,则紧随陆军元帅里特尔·冯·莱布所串的大军后面,一面作为后备力量,一面派出特别行动队扫荡苏军游击队、屠杀苏联犹太人及居民。
  武装党卫队特别行动队每到一个城市,那里的犹太居民就眼睁睁地被死神扼住咽喉,每日每时,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被杀。“骷髅”师与“警察”师派出的特别行动队的活动范围口益扩大,最后整个苏联占领区都笼罩在恐怖的阴影中。苏联人民陷入了有史以来最悲惨、最黑暗的血腥恐饰世界。
  武装党卫队作为德军进攻苏联的一把尖刀,逢山开路,攻城拔塞,其行动之快,战斗力之强,终于折服了一向对它有成见的国防军。而当苏联红军在1941年年底发动第一次强大反攻时,武装党卫队又以其疯狂的斗志和精悍的战斗力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又一个奇迹,成为德军顽固性的一个真实写照。
  在苏联重型坦克和步兵群的猛烈炮火下,武装党卫队临危不乱,四处出击,援救被围困的德军,或巩固阵地。武装党卫队在这次苏军反攻中的战斗表现,赢得了德国东线陆军“消防队”的称号。
  然而,武装党卫队的“荣誉”很快被投上了阴影。残酷的战争,在给武装党卫队带来“神圣荣誉”的同时,大量吞食着它最善战的官兵。许多早期自愿加入武装党卫队的领袖和士兵,许多经豪塞尔和斯坦因纳训练出来的骨干人员,纷纷埋葬在了广阔的俄罗斯和法兰西的山山水水中。这样,一些对部队陌生的、政治狂热主义的补充人员开始大量渗入武装党卫队,特别是原“骷髅”部队队员或是同集中营进行交换来的军官,他们把斗争狂热和军纪松弛带进了部队,导致武装党卫队不可避免地以形形色色惨无人道的方式进行战争。
  1941年7月,即德军的坦克在苏联领土上纵横两周后,“维京”师的士兵中的残暴人员原形毕露,在加里西亚枪杀了六百名犹太人;1943年夏季,“欧根亲王”师借口塞尔维亚小镇科索蒂卡的教堂里有人打暗枪,屠杀了该他的所有居民;1944年春,“警察”师在一次突然遭到炮火袭击后,随即毁灭了希腊北部小镇克利索拉;1944年6月,“帝国”师的一个连,在搜寻落到法国游击队手里的一名党卫队队长时,毁灭了法国南部的小镇奥拉多尔絮格兰,杀害了该镇的全部居民,两个月后,武装党卫队装甲师“希特勒青年团”师在诺曼底的防御战中,杀害了六十四名加拿大和英国战俘……
  武装党卫队在血腥与恐怖的屠杀和战斗中,彻底陷入了“黑色恐怖”的泥潭,它已不能自制了。武装党卫队的官兵们,在这场空前的人类劫难中,神经已经渐渐麻木。他们的存在,似乎仅仅就是为了战争,为了实现那越来越遥远、越来越缥缈的纳粹东方民族政策。每当看到武装党卫队在东、西线作战的情况汇报,已被战局日益衰败搞得焦头烂额的希特勒,就产生一种垂死挣扎的念头,认为唯有武装党卫队这支几乎不可战胜的部队才能使他免遭厄运。为此,他拆掉了加给武装党卫队的一切条条框框,同意希姆莱建立更多的武装党卫队师,并将国防军比武装党卫队优先获得现代化武器的规定颠倒过来,从进攻性武器到装甲坦克,希特勒都将最好的装备调拨给党卫队。
  东线战争历史性地为武装党卫队提供了表演的舞台,武装党卫队的杰出表演又清除了国防军加给武装党卫队身上多年的“制动装置”。武装党卫队变戏法似的膨胀起来:“欧根亲王”师、“弗洛里安·盖尔”师、“霍恩·施阅芬”师、“弗龙施贝尔格”师、“北欧”师、“希特勒青年团”师……一个个象征德军中坚力量的武装党卫队师,在东、西线投入战斗。这期问,武装党卫队员早的三个师——“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帝国”师、“骷髅”师逐渐更换装备成为坦克部队,组成了在保罗·豪塞尔指挥下的党卫队第一装甲军,以后又相继成立了其他党卫队装甲军。
  但是,人员混杂的武装党卫队不但没能挽救已现败迹的法西斯政权统治,反而一个个背弃了黑色集团,开始站到另一个营垒,即国防军的营垒里去了。第五党卫队山地军军长、副总指挥弗勒普斯将军“变得非常奇怪”(柏格尔语)。他开军事会议时,把地区总队长安德烈亚斯·施密特这样的非军方纳悴党员排斥在司令部外,不让他参加。因为,在弗勒普斯服里,这种不懂军事、却专会打小报告的人,只会给军人带来耻辱。而另一位迷信、向往国防军的党卫队副总指挥爵夫勒,则更令希姆莱恼火。赫夫勒对党卫队的“叛逆”行径及其对国防军的驯服顺从,终于使党卫队全国领袖忍无可忍,拒绝对这位参加过1923年11月暴动的老战友以挚友相称,并以恶狠狠的压榨手段进行威胁。
  赫夫勒先生!在我将您撤职之前,我先写这封信对您最后一次提出警告。您既是一个不服从指挥的部下,又对命令贡彻执行很不得力。我的印象是,您己完全受您的司令部摆布。您要直截了当地——不用进行任何辩白或解释,书面告诉我,从现在起,您是否打算多听我的话和尊重我的命令,少去听您的司令部的授意,或地区陆军部门的指示。
  赫夫勒像奉命指挥党卫队第二装甲军约副总指挥比特里希一样,经受住了全国领袖的雷霆之怒。比特里希在入侵战役后,由于发表抨击性的言论,被希姆莱撤职。但是,比特里希在西线总司令、陆军元帅莫德尔的庇护下,根本不将希姆莱的命令当回事,拒不离职,继续指挥党卫队第二装甲军。而希姆来过去员宠信的党卫队副总指挥、武装党卫队将军菲立克斯·施坦因纳竟然管他叫“轻浮的浪谩主义者”;对此,希姆莱感到特别恼火和伤心。他试图用纪律约束他从前所宠爱的将领,对施坦因纳进行威胁,或提出请求,或施以甜言蜜语,提醒施坦因纳不要忘恩负义。但是,希姆莱恩威并施也是徒劳无益。柏格尔说:“党卫队地区总队长施坦因纳是根本不听教诲的,他耍怎么干就怎么干,也听不进任何意见。”
  1943年,战争形势再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不可一世的德军巳基本上丧失了重新发动进攻的能力,而非洲战场上,被称为“沙漠之狐”的隆美尔军团被逐出了北非,南欧的西西里岛被英美联军攻占……德军在各条战线上的溃败,像一股瘟疫一样,严重影响了德军的士气。以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著称的武装党卫队,在大战局势的变化下,再也刮不起那股曾令敌我双方都颤栗的“黑色风暴”,其势已如秋风里的落叶日见衰败。德军开始由战略进攻彻底变为战略防守和溃退。
第六节 黑色王牌军的沉浮
--------------------------------------------------------------------------------
  武装党卫队在战斗中成长 武装党卫队是德军的中坚力量 武装党卫队的衰亡
  希姆莱苦心经营的武装党卫队,在投入战争后,果然没有辜负党卫队全国领袖的期望,无论是在西线战役中,还是东线战役中,希姆莱手中的这柄“黑色利剑”都创造了“辉煌”的战果,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的中坚力量。
  而希姆莱最先创建的几个武装党卫队师—— “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 师(前身系“领袖警卫”旗队)、“帝国”师、“骷髅”师及第一支由外籍军人组成的“维京”师,则是被称为德军核心部队——武装党卫队的中坚。这几支武装党卫队王牌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在东线战役中,表现出“坚不可摧的战斗力”和“无与伦比的顽强作风”。德军第三装甲军军长冯·马肯森将军在给希姆莱的一封信中,热烈颂扬“领袖警卫”旗队(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
  ……内部纪律,它那生龙活虎的勇敢精神、乐观的事业心、临危不惧的坚定性……。一支真正的精锐部队。
  塞普·狄特里希率领的“领袖警卫”旗队,作为首创时期的武装党卫队代表之一,参加了1939年的对波战役,这是“领袖警卫”旗队创建以来第一次参加正规战争。当时,陆军对武装党卫队参加波兰战役,压根就看不起,陆军的将军们不相信这些“不懂军事”的武装党卫队部队能起什么作用,特别是对名声不好的、被称为“柏油士兵”的“领袖警卫”旗队没有好感。他们认为,靠这些政治打手、恶棍、政客组成的仅仅经过短期训练的部队来打赢战争,无疑是自欺欺人。然而,陆军的将军们低估了希姆莱的两位“黑色利剑”铸剑师的能力,同时也低估了希姆莱的“世界观”训练的作用。这是陆军的一大悲哀。
  1939年9月1日破晓,即希特勒的“白色方案”第一号指令中规定的拂晓,德国军队分北、南、西三路,越过波兰国境,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帏幕。希姆莱盼望已久的战争终于打起来了,他将目前仅有的几个武装党卫队团(后来的师的前身)投入了战斗。施坦因纳的步兵团、“德国”团、一个炮兵团和特别机动部队的另一些单位编进了肯普夫的混合坦克师,“领袖警卫”旗队的摩托化步兵团和特别机动部队的“日耳曼尼亚”团并入向波兰进军的攻击部队。
  战争爆发之初,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根据波军的实力,估计波兰可以抵挡数周之久,法国估计波兰可以支持到1940年春,波兰军事当局更是盲目自信。不料,德军突如其来的“闪电战”,给了波军一个猝不及防的打击。空军来不及起飞,在四十八小时之内,五百多架飞机几乎全部被摧毁。德军很快占领了波兰的主要工业区,把波军分割开来并就地包围,两周之内,波兰军队崩溃之势已成定局。在这场德军的第一次“闪电战”成果里,武装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波兰中部的布祖拉战役中,“领袖警卫”旗队表现出了罕见的战斗力。它以一个团的兵力紧紧咬住了波军十七万人的主力兵团,最后配合陆军形成包围圈,迫使其缴械投降。而施坦因纳的“德国”团在充当陆军第三军团进攻姆拉瓦和莫德林的尖刀时,表现得英勇善战。这支被军事精华论专家训练出来的部队,在这次实战中,每一个官兵都成为善于熟悉并掌握运用地形的“狙击手、猎手和竞技能手”。特别是在国防军对零星的波兰游击队的袭击感到有力用不上时,施坦因纳训练有素的士兵,再一次显现了它所具有的特种兵的本领。
  尽管如此,这些武装党卫队王牌师的前身在波兰战役中还是暴露出了许多缺陷,它们这时并不“成熟”,也不能使品头评足的陆军将军们感到满意。与陆军部队相比,武装党卫队部队的伤亡要严重得多。同时,暴露出这些部队只适合于小区域战斗,而不适应大规模的集团作战。因为,特别机动部队的士兵没有经过师一级的战斗训练,它的军官不能胜任武装部队司令部提出的复杂战役和战略要求。当然,每当这时,一向睥睨国防军的这些武装党卫队领袖就提出许许多多理由和异议,说什么陆军在波兰战役中,很少给武装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以重武器支持、给养也很差等等。但武装党卫队的军人们,待别是一些领袖,他们对自己部队的成绩也不满意。他们心中的武装党卫队部队,应该是只要一投入战斗,就应令敌人惊讶,感到威慑。现在看来,这个效果在波兰战役中,根本没实现。
  道路只有一条:必须改编成师的编制,必须适应集团作战。这一点在柏格尔的帮助下,武装党卫队这些团建制的特别机动部队很快变成了师建制,并成了武装党卫队的王牌师。这一点,武装党卫队的“领袖警卫”旗队师、“帝国”师、“骷髅”师在打响西线战役后,就逐步实现并开始成熟起来。
  在法兰西战场上锻炼成长起来的武装党卫队各师、团,在希特勒入侵苏联前后的大大小小战役中,开始以王牌部队的面孔纵横战场……
  1941年4月的巴尔干战场上,武装党卫队各王牌师,终于显示了它们无坚不摧的战斗力。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军队,以五十万重兵攻打希腊达半年多,不仅没取得胜利,反而损失了六万三千人。而武装党卫队“领袖警卫”旗队的突然远征,很快就逼降了希腊主力军队“体操”团,致使希腊首相亚力山大·科里齐斯自杀,为希特勒将战争推向苏联扫清了障碍。
  1941年6月22之后,活跃在苏联战场的各武装党卫队王牌师,攻城拔寨,所向披靡,成为东线德军的中坚力量。国防军从这些武装党卫队的王牌师身上,看到了一种顽强的精神,一种军队在战争中应当具备的狂热士气,扭转了国防军将军们对武装党卫队的传统观念,开始由睥睨、惊恐变为服气和离不开了。
  作为进攻苏联的德军中央集团军开路先锋的“德国”师,在三个星期内,从比亚利斯托克向前推进了四百五十英里,打通了进攻莫斯科的道路和要塞。当1941年底的寒流袭击苏联战场后,沿着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的老路推进的德军,开始陷入“龙潭虎穴”。以“台风”为代号的攻击并打下莫斯科的计划遇到了严峻挑战。尽管德军在希特勒不借一切代价打下莫斯科的严令下,顶风冒雪,打得十分积极、勇敢,特别是“帝国”师的一个团已打到莫斯科城郊的希姆基,已能望见克里姆林官尖顶上的红星,但仍然没能实现攻占莫斯科的目的。而且,苏军于12月6日,在莫斯科前沿二百英里的战线上发动了第一次强大反攻。
  这支由步兵、炮兵、坦克兵、骑兵、空军组成的强大苏军,是希特勒做梦也没有想到的。苏军的猛烈反攻,使德军的防线接二连三被突破。
  1942年1月,一支强大的苏联军队从莫斯科西面冲出后,向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背后插去,眼看合围之势就要形成,德军即将被消灭在俄国的冰天雪地之中。这时,德军第九军团司令莫德尔将军将武装党卫队“帝国”师师长叫来,命他派部队阻击从西边冲上来的苏联人,守住与西面陆军保持联系的单薄的防线,坚持到莫德尔在南方集中足够数量的部队,以便给予苏军沉重打击。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奥托·库姆奉命率武装党卫队“帝国”师的“领袖”团,在尔热夫附近的伏尔加河曲地区进入阻击阵地,他们冒着零下52度的严寒,日日夜夜不倦地阻击数倍于已的苏军。
  这场阻击战无论是对苏军,还是对武装党卫队“领袖”团而言,都是一场灾难。从西面突围过来的苏军,第一次碰上了这种由杀红了眼的亡命徒组成的德国军队,无法迈过伏尔加河曲地区。因而,在2月18日德国第九军团司令莫德尔的反击下,苏军蒙受巨大损失,不得不撤退。而像钉子一样钉在伏尔加河曲地区的“领袖团”虽然打退了苏军无数次进攻,却遭受了该团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损失。当库姆和他的团换防撤下来后,他碰到了军团司令莫德尔。莫德尔对‘领袖”团的突出表现首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肯定,接着关心地问:“我知道,您的团必定遭到不少损失,库姆,可是我现在还缺不了你们。您这个团还有多少兵?”
  库姆向窗外指指,说道:“我的团就在外面!”
  第九军团司令莫德尔向外望去,只见那儿站着三十五个破衣烂衫、大多负伤的武装党卫队战士。两干多人的“领袖”团,在这次著名的阻击战中,除了那幸存的三十五人外,其他都水远地长眠在俄国的大地上了。
  在瞬息万变的东线战场上,德国土兵越来越感到,东方前线已经变得像梦梦般可怕,特别是在这场恶梦中,斯大林又添加了游击战的幽灵。局势的变化,开始渐渐影响“骷髅”师师长艾克,“他终于认识了战争,同时,也意识到军人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战争开始“矫正”艾克失衡的心理,他也表现得能够适应军人的精神状态。这个早先的集中营看守人员,自佩带党卫队副总指挥的领章以来,仿佛交了样。他整天呆在他的司令部里,把门插上,并在门口加了岗哨。他根据自己对战局的了解,剪取形势图的战术标记,在地上摆弄这些标记,模拟一个师如何行军,如何设防,如何进攻……艾克正干的这一切,都是偷偷进行的,以免他的总参谋部的首席参谋部军官对他突然爱上军事有所觉察。艾克这样做,是有他的想法的,一来战局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在这场危机四伏的战争中,不懂军事,结果只有死路一条;二来他的同伴、其他武装党卫队取得的累累战绩也吸引着他,他必须让他的“骷髅”师迎头赶上,并超过这些一向不把他放在眼里的党卫队大小领袖们。
  1942年2月8日,莫斯科战役的阴影开始笼罩到北方案团军群,苏联红军在伊尔门湖东南杰米扬斯克包围了“骷髅”师和另外五个陆军师。面对苏军威名远震的T34型坦克及强大的炮火攻势,陆军的五个师变得慌慌张张、不知所措,眼看阵脚已乱,覆灭就在眼前。这时的“骷髅”师,在艾克稳健的指挥下,步步为营,层层设防,不时还能打个小反击。“骷髅”师顶住了苏军的猛烈进攻,不但挽救了自己,而且也挽救了五个陆军师。它们见以前的棍棒部队“骷髅”师都稳住了阵脚,顶住了攻势,也增加了信心,并开始有条不紊地反击和防守,等待援兵。结果,在艾克指挥的“骷髅”师的榜样和策应下,被围困在杰米扬斯克的德军坚持了几个月之久。随后,艾克又指挥“骷髅”师再次显示了他们的主动进攻精神,他们配合陆军部队强行打开了苏军的“铜墙铁壁”包围圈,解救了陷入苏军重围的杰米扬斯克要塞防守部队。这次战斗,苏军指挥官不得不承认,艾克是德国的师一级将领中考虑周密而又十分顽强的对手。德国陆军元帅布施这样评价:这次救援成功,首先要归功于“副总指挥艾克的有力指挥”。
  武装党卫队的王牌师在东线战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大,它给德国士兵留下了一个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杰米扬斯克、尔热夫、米乌斯的阻击战,拉多加湖、沃尔霍夫……,这些分布在苏联东西南北的地名中,都刻有一支武装党卫队王牌部队传奇似的战斗历史,它在敌我双方眼中都具有神话般的魔力,既叫人迷信得望而生畏,又使人充满嫉妒而感叹不已。朋友和敌人一致认为:武装党卫队士兵们的英勇顽强,是任何其他部队都难以达到或超过的。
  伴随战局日益恶化,武装党卫队,特别是武装党卫队中精锐师的作用就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希特勒和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的将军们的重视。
  1942年下半年,无论对德国,还是对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而言,都是一个关系世界前途和人类命运的关键时期。
  斯大林格勒战役打了四个月时,希特勒意识到,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正在向一个无底探渊滑去。11月19日,苏联军队开始反攻,万炮齐发,露天动地的炮声惊醒了沉睡中的大草原,也打破了希特勒攻占斯大林格勒的梦想。成批的苏军坦克从隐蔽阵地开出,疾驰猛进,朝已深陷斯大林格勒巷战中的德军扑去。已成强弩之末的德军鲍罗斯集团很快落入了苏军的铁壁合围之中。希特勒惊恐万分,一面严令被困的鲍罗斯集团死守待援,一面收罗炮灰,拼成一个“顿河”集团军,由享有“攻城专家”和“战略家”盛名的曼斯坦因陆军元帅充任司令,为鲍罗斯集团解围。而且,从不甘心失败的希特勒,为了向世人证明,他还有能力在明年夏天发动新的夏季攻势,又制定了一个野心勃勃的作战计划,一面救救被围、挨饿的鲍罗斯第六军团,一面为下一次夏李攻势做准备。
  在这个复杂而激烈的东线战役背景下,正在法国战斗的最强大的党卫队三个师——塞普·狄特里希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帝国”师和“骷髅”师接到希特勒“参加斯大林格勒战役救援”的命令后,迅速进入哈尔科夫东南阵地,准备配合“顿河”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营救鲍罗斯第六军团。
  然而,武装党卫队的这几个王牌师还没来得及发起攻击,“顿河”集团军在曼斯坦因的指挥下,就已开始攻打斯大林格勒外围的苏军。曼斯坦因的营救行动很快就失败了。因为,在曼斯坦因依仗其兵力和坦克优势,迅速突破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五十一集团军的薄弱防御时,担任保卫“顿河”集团军侧翼的“罗马尼亚”师被苏军的反击击溃了。这样,“顿河”集团军就失去了屏障,完全暴露在苏军的夹击之下。“顿河”集团军不仅没能为鲍罗斯集团解围,反而有被苏军围歼、成为第二个“鲍罗斯集团”的危险。
  可怕的危机控制了东线。斯大林格勒的连锁反应,将导致整个东线战局的进一步恶化。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驻守在哈尔科夫地区的武装党卫队各师,又起到了力挽狂澜的决定性作用。苏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打垮曼斯坦因的增援部队、消灭鲍罗斯集团后,迅速向哈尔科夫城扑去,意欲乘胜追击,再来一个“斯大林格勒战役”。哈尔科夫城是一个关键的战略要塞,德军占有它,可以掩护溃退的德军稳步退去,并组织新防线和发动新攻势;苏军攻克它,则能迅速形成钳形包围。德军的存亡与兴衰全系此城。
  驻守在哈尔科夫的武装党卫队“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帝国”师和“骷髅”师再一次证明了它们是德国陆军中的“一块磐石”。它们在苏军的猛烈攻击下,开始了一场激烈的阻击战。大地在阵阵颤抖,房屋在坍塌,掩体被炸飞……,哈尔科夫战场刹那间浓烟滚滚,尘土雪块飞扬,喊着“乌啦!”的苏军从四面八方发起了冲锋。守在哈尔科夫各防御阵地的武装党卫队各部队进行顽强抵抗,有的阵地被苏军猛烈的炮火夷为平地,武装党卫队士兵全部阵亡后,阵地才丢失。但是,这些用纳粹思想武装的“世界观”部队很快就发起反击,夺回阵地。有的阵地要经过十多次反复占领、争夺才最后丢失。在一次反击中,“骷髅”师师长艾克被一枚炮弹炸死,这使“骷髅”师的士兵受到了很大打击,这一点,在未来的战争中渐渐显露出来了。不过,在这场进攻与阻击的战斗中,苏军还是第一次发现,在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对面这支德军有着不可战胜的顽强意志,对他们这种不计牺牲、不畏强敌的精神在叹服之余又深感遗憾。
  武装党卫队这三个王牌师在数倍、甚至十多倍的苏军攻击下,一直坚守到其他德军完全撤离危险区以后,才撤离阵地,离开哈尔科夫地区。在撤离阵地之前,还发生了一个插曲:由豪塞尔指挥的这三个武装党卫队师在击退苏军的强大攻势的间隙中,发现阻击任务已完成,便请求上级兰茨军团,允许放弃哈尔科夫,撤离该地。兰茨司令部却以希特勒禁止任何撤退为由,不予同意。而遭到阻击的苏军己发誓要消灭这支武装党卫队的王牌部队,开始在豪塞尔的第二装甲军(由武装党卫队这三个师组成的)背部集结军队,准备完成对豪塞尔军的包围。豪塞尔知道危机已迫在眉睫,再不撤离,这支在东、西两线举足轻重的王牌部队,将被消灭在哈尔科夫。2月15日12点20分,豪塞尔在接到陆军总司令部再次传达希特勒不许放弃哈尔科夫的命令后,自作主张,毅然撤离了这个被死神笼罩的哈尔科夫城。结果,武装党卫队的王牌部队,也是德军中最优秀的一支部队躲过了一场灭顶之灾,从而使曼斯坦因陆军元帅在夏季的反攻变为可能。
  一年后,德军在苏联土地上展开的最后一次强大反攻失败后,武装党卫队的王牌部队再次“阻止了一种新的斯大林格勒局面的出现。”
  1944年1月,苏联红军在切尔卡瑟包围了两个德国军,随即又在卡缅涅茨一波多尔斯基包围了一个完整的德国装甲军团。然而,令希特勒庆幸的是,身陷切尔卡瑟包围困的德国军队中,有一个武装党卫队的精锐师——武装党卫队“维京”师,而且,这个师的师长就是军事精华论专家施坦因纳。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少尉,这次又成功地创造了一个军事精华论的典范战例。身陷重围的“维系”师临危不乱,派出多股突击队,配合“维京”师主力和陆军的正面突围,很快打开了缺口,拯救了这两个德国军。
  同样,在卡缅涅茨一波多尔斯基的包围圈中,有一个武装党卫队最精锐的装甲军——豪塞尔的武装党卫队第二装甲军。在哈尔科夫战役中令苏军头痛并发誓要消灭掉的豪塞尔军,又一次以其顽强的斗志和百折不挠的决心,显示了武装党卫队王牌部队的不同凡响。第二装甲军在突围战斗中,似一柄锋利无比的尖刀,很快在卡缅捏茨一波多尔斯基包围圈上割开了一个缺口,并掩护整个德国装甲军团冲出包围后,才最后撤离。豪塞尔军这次成功的突围,为希特勒的“大西洋壁垒”防线保留了一支主力部队。
  切尔卡瑟和卡缅涅茨一波多尔斯基突围战,又给武装党卫队赢得很高的评价:
  党卫队部队战斗的结果有时获得辉煌胜利,有时取得微不足道的成果,或是完全没有取得成绩。但是,不论每次具体作战行动胜负如何,最终的结果都是:遏制住了敌方的挺进。
  然而,武装党卫队王牌部队在军事上的胜利,却掩盖不了它已经被打得焦头烂额的现实。“维京”师在切尔卡瑟突围时,丢失全部坦克、全部装备和一半人员。而早在1943年,这些王牌师的三分之一人员,就已长眠在苏联地下。不过,武装党卫队王牌师所蒙受的沉重损失,也说明一个问题:如果这种损失加在任何一支陆军头上,这支陆军肯定早已一蹶不振,更不可能在切尔卡瑟和卡缅涅茨一波多尔斯基的突围战中继续发挥骨干作用。尽管如此,武装党卫队“黑色辉煌”背后的阴影,还是严重影响了它的士气和德国人的心态。连年征战,武装党卫队人员大量损失,趾高气扬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一连串沉重打击下,武装党卫队减员高达百分之七十至八十,兵员补充日益困难,就连兵员补充专家柏格尔也黔驴技穷。各地兵源补充处办公室的每份新报告都证实,德国人被关于这些部队的野蛮作战方式和惨重的流血伤亡吓坏了,不再有参加曾让他们引以为骄傲的部队的积极性。这种状态在1944年下半年时,就更严重了。仅在6月22日至11月19日之间,武装党卫队就损失一干二百三十九名各级领袖和三万五千三百七十七名队员,其中死亡一万三干零三十七名。在这些遭受损失的各师中,最惨的当属“骷髅”师,该师在这年11月15日的一份报告中,对该师蒙受损失的情况和灾难性后果进行了叙述:
  战斗迄今所受的损失,已消耗作战部队的主要领袖和副领袖这些骨干力量将近(达到)百分之六十。副领袖这一层严重缺乏,产生的影响是灾难性的。……一支训练有素的、有经验的副领袖和组长均已丧失殆尽的连队,是不可能展开进攻的。叫它担任防守是靠不住的,因为它缺少主心骨。现在,师里有的连长已经站在自己的阵地前面不知如何判断情况了。
  物资装备的消耗大大超过补给,大批坦克因得不到及时维修而成为一堆废铁,坦克的数量跌到只相当于战前一半的水平。武装党卫队元气大伤,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部队内部又发生了蜕变。昔口支撑着武装党卫队的精神支柱和对元首的信仰,在1943年前后已濒临坍塌。随着德军的节节败退和武装党卫队杀人如麻的昭彰劣迹,德国的广大青年,以及那些曾羡慕、追随这支部队的外籍青年,开始对“黑色军团”由敬慕、向往转为厌恶躲避。一时间,武装党卫队设在各国、各地的征兵办公室一片冷清,武装党卫队只好强行征兵,兵员质量一落千丈。1944年10月1日,在一场令武装党卫队崩溃的战役中,它失去了三十二万人。
  武装党卫队、尤其是它的王牌部队的“辉煌”的“光环”正在慢慢消失,各师受着人员伤亡日益严重的威胁,使之发出的求援呼声明显地尖锐刺耳起来。特别是因为党卫队中央技术管理局补充处拨给的补充兵员,严重地改变了部队的中坚性质和战斗水平。过去,武装党卫队的士兵被崇拜希特勒和为新德国服务的信念所鼓舞,狂热积极地走上战场。这些年轻的党卫队士兵、理想主义者,飘飘然不可一世地自以为除了献身于他们心目中的领袖和德国以外,就再没有其他更加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然而,辽阔的俄国土地上的坟墓和十字架证实了他们的悲剧性错误,并让整整一代人共同尝到这个悲剧性错误的苦涩。在第一批和第二批党卫队士兵倒下之后,发现了一大批“真心实意”或所谓“志愿”参战人员,这些人员缺少他们已故先驱的天真信念、狂热追求,他们在血腥和恐怖的战场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执行任务时往往十分反感。特别令武装党卫队忧虑的是,这些人员没有已故者的热情,不仅疑虑重重,而且素质极差,给部队带来一种与那些创造了奇迹的先驱者截然不同的精神状态。这在武装党卫队作战指挥部的一份满含愤怒的报告中表露无遗:
  ……精神状态很糟,充分暴露出父母亲、家庭、教会等等的明显影响。行动准则是:要是我被征召,那我无法改变这个情况,我不是自愿去的,而且也害怕投入战斗……
  武装党卫队的王牌部队在内外因素的打击下, 战斗力明显下降, 它们原有的“世界观”也被残酷的战争和巨大的消耗击碎了。官兵对元首至死不渝的忠诚已大大减退,有的高级军官在行军礼时拒不呼喊“万岁,希特勒!”而代之以“万岁!”。有的部队干脆穿上冲锋队传统的褐色衬衫招摇过市,气得党卫队全国领袖七窍生烟。当年那种在整个德国军队中引以为楷模的严明的军纪和高昂的士气也荡然无存。大量官兵精神颓废,情绪低落,消极厌战,因纪律松弛而频生事端。以这些王牌师为首的武装党卫队已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尽管,在最后一次大战役——“诺曼底登陆”中,这些王牌部队又打了几个不错的胜仗,但仍然无法改变它们江河日下的命运。
  就这样, 这柄为希特勒征战东西方立下赫赫战功, 象征血腥、恐怖和死神的“黑色利剑”,这支曾被喻为战无不胜的王牌军,在经过短暂的“黑色辉煌”后,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狂涛巨浪中,随着第三帝国末日的来临,沉入了永久的黑色深渊……




[ 本帖最后由 永远奋斗 于 2009-1-18 21:4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2: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7.德军第21装甲师极简史

历任指挥官

中将 Karl Bottcher (1 Aug 1941 - 20 May 1941)
中将 Johann von Ravenstein (20 May 1941 - 29 Nov 1941)
中校 Gustav-Georg Knabe (29 Nov 1941 - 1 Dec 1941)
中将 Karl B?ttcher (1 Dec 1941 - 11 Feb 1942)
中将 Georg von Bismarck (11 Feb 1942 - 21 July 1942)
上校 Alfred Bruer (21 July 1942 - ? Aug 1942)
中将 Georg von Bismarck (? Aug 1942 - 1 Sep 1942)
中将 Carl-Hans Lungershausen (1 Sep 1942 - 18 Sep 1942)
中将 Heinz von Randow (18 Sep 1942 - 21 Dec 1942)
中将 Hans-Georg Hildebrandt (1 Jan 1943 - 15 Mar 1943)
少将 Heinrich-Hermann von Hülsen (15 Mar 1943 - 15 May 1943)
中将 Edgar Feuchtinger (15 May 1943 - 15 Jan 1944)
中将 Oswin Grolig (15 Jan 1944 - 8 Mar 1944)
中将 Franz Westhoven (8 Mar 1944 - 8 May 1944)
中将 Edgar Feuchtinger (8 May 1944 - 25 Jan 1945)
上校 Helmut Zollenkopf (25 Jan 1945 - 12 Feb 1945)
中将 Werner Marcks (12 Feb 1945 - ? Apr 1945)
说明:卡尔.波特彻可能是第五轻型师的炮兵指挥官,多次在师指挥官变更时代理 师长。
    第21装甲师是在OKH(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的指令下于1941年8月1日由第五轻型师的基础上组建的。对于这一日期来源有着多种冲突的说法。虽然它的单位是在8月1日正式组成的,这种说法似乎比较恰当,但极有可能的是这些单位在1941年末仍未获得师的统一指挥。许多原料资料称组建日期应为41年10月,但作为原第五轻型师的一部分-第五装甲团已经驻扎在北非了。所以当第21装甲师开始组建时,第五装甲团早已担负起北非的作战任务了。
    1941年2月14日,第五轻型师的先头部队到达了利比亚的港口-的黎波里港。他们是第3侦察营和第39反坦克营。几天后,第五装甲团也抵达了,为了欺骗英军的空中侦察,隆美尔还下令做了几百辆假坦克。据第五轻型师的战斗日记记载:“窃听到的敌军电台报告说,发现德军相当数量的中型坦克,这说明我们的骗术奏效了。”但由于隆美尔与第五轻型师指挥官施特莱彻将军的不和,隆美尔将其撤换,由拉文斯坦少将接任。

21装甲师的3号坦克
    6月15日,英军发起了“战斧”行动,双方的步兵和坦克在灼热的高温和令人窒息的沙尘中厮杀。英军的马蒂尔达II坦克给德军造成了相当大的危机,37毫米反坦克炮对它们无可奈何。第八机枪营的日记这样记述道:“我们的37毫米反坦克炮又一次失去了威力。炮弹被坦克厚厚的装甲弹回来,只有幸好命中履带或炮塔时才能有一点作用。第七连的炮手布兰克在五码之内还在向马蒂尔达坦克射击,然而丝毫不起作用,庞大的钢铁怪物从他身上和大炮上碾过。他的战友把这位勇敢的小伙子带回来交给我们,外科医生不得不在战场上锯掉他的双腿,因为两条腿已被压成肉酱。”(后来这个战士由于伤势过重死去了)
    隆美尔再次亮出了他的法宝-88毫米高射炮,但他手头上只有大约13门。在哈勒法亚隘口,第五轻型师第104步兵团一营营长威廉.巴赫上尉指挥仅有的五门88毫米炮击毁了英军11辆马蒂尔达坦克,成功地守住了阵地。
    许多战史研究者都认为第21装甲师的首次战斗是在英军的“十字军”行动中。虽然这看起来的确是它第一次主要的战斗,但是我们还是要回顾一下在这之前它所参加的一些规模比较小的战斗。
    1941年9月14日,第21装甲师参加了代号为“仲夏夜之梦”的行动计划,这个计划主要是侦察英军的防线并穿越边境进入埃及。14日拂晓,第21装甲师(此时已启用了这个番号)进入埃及境内,包围了英军的一个庞大给养库,缴获了许多物资。师长冯.拉文斯坦少将指挥着坦克和卡车在灌木丛中缓慢地前进,一个侦察营在边境上下迂回,假装进行无线电联络,以便造成非洲军大举进攻的假象。然而英军并没有被这些假象所欺骗,只是将部队撤离高原地区,退到耗尽德军坦克汽油的距离以外,以避免战斗。此时第21装甲师又遭到皇家空军的空袭,两辆油罐车被击爆,第五装甲团有6人死亡,此外还有一名高射炮兵。在第21装甲师的战斗日记里并没有透露损失了多少坦克。隆美尔的指挥车也中弹受损,司机受了重伤。于是他命令放弃追击,全军撤回了利比亚。显然,这次行动并没有取得有意义的战果。
    当英军发动“十字军”行动时,第21装甲师战斗得十分漂亮,重创英军第7装甲师。11月19日下午,师下属第五装甲团在团长弗里茨.斯道芬上校的指挥下向南插入甘布萨尔赫,在与英军的遭遇战中击毁了23辆斯图亚特式坦克,自己仅损失2辆。21日,师主力攻占了西迪雷泽格的英军机场。25日,第五装甲团团长斯道芬上校在空袭中受重伤(在经手术抢救后不久就死了),全团在迈尔德布拉斯少校的指挥下向奥马尔进攻。此时全团只有不到20辆坦克,却面对着英军严阵以待的野战炮阵地。至黄昏时分,第五装甲团在英军25磅炮的打击下只剩下10辆坦克,其中只有3辆坦克的炮还能正常射击,坦克团不得不撤退。29日,师长冯.拉文斯坦一早去军指挥部开会,但他再也没有到达。只是在沙漠中发现了他的奔驰小汽车,车内空无一人并留有弹痕,显然他被英国人俘虏了。
    此时第21装甲师几乎耗尽了它的装甲部队,在英军第八集团的坚决攻击下,隆美尔把部队撤到贾扎拉(Gazala)。迫于英军持续的压力,隆美尔又将部队撤至阿盖拉(El Agheila)一线。第21装甲师一直在进行后卫战斗以阻止英军的追击。由于第21装甲师第五装甲团的不懈战斗,非洲军终于成功撤到了阿盖拉。虽说此时解了托布鲁克之围,英军第八集团军与托布鲁克守军会合,但危机只是暂时的减轻。
托卜鲁克被非洲军攻陷后,两万多名英国与澳大利亚守军被俘
    在1942年1月初,在经过补充和休整后,非洲军团向英军发动了进攻。在两个星期内,非洲军团于1月29日重新夺回了班加西(Benghazi),并且向前推进了350英里。当德军抵达贾扎拉的英军阵地时,放慢了进军速度,第21装甲师再次充当了非洲军的先锋。英军的阵地由贾扎拉延伸到比尔哈凯姆(Bir Hacheim ),有大片的雷场和密布的工事。战线在这里稳定地度过了冬季,直到1942年5月,隆美尔再次向英军发起进攻,包围了托布鲁克要塞(Tobruk)。Angreifen!,6月20日早晨6时,德军以第21装甲师为先导,在第15装甲师的支援下,协同意大利部队对托布鲁克展开总攻。经14小时的战斗,要塞司令,第2南非师师长克洛普将军下令投降,这个曾被誉为“不屈的要塞”在一天内便落入隆美尔之手。德军在托布鲁克俘虏英军3万余人,以及足够3万人用上一个季度的物资和约1万吨的燃料。通往埃及的大门打开了,德军前进到阿拉姆哈勒法(Alma Halfa)才停下。
    第21装甲师又投入到一次重大的战役-阿拉曼战役中,这回隆美尔的对手换成了蒙哥马利。隆美尔企图从阿拉曼战线最南端的希迈马特发动进攻,突破第八集团军的防线,并直捣开罗。
蒙哥马利部署阿拉曼战役
    1942年8月30日夜10时,一轮苍白的月亮照耀着盖塔拉盆地波浪起伏的沙漠,士兵们晃动着小型手灯,传达着把他们带往自己布雷区缺口的命令,准备踏上自己的征途。就在他们要穿越自己的布雷区时,传来了一种使许多老兵喉咙梗塞的难以忘怀的声音。第21装甲师师长冯.俾斯麦少将派出自己师第五装甲团的一支乐队奏起了古老的普鲁士进行曲以欢送部队投入战斗,犹如古时军队出征那样,有多少人从此一去不复返。不久后,冯.俾斯麦将军在战斗中阵亡。德军在此次战役中遭受到极为严重的损失,再次开始大撤退,非洲军只剩下可怜的35辆坦克。第21装甲师担任掩护任务,随全军一直撤到了突尼斯。
    当该师到达突尼斯之后,它被编入阿尔尼姆将军的第五装甲集团军,作为一个战斗群,来抵抗盟军的进攻。从1943年1月30日到2月3日,第21装甲师在Faid-Maknassy战斗中被分割为两个战斗群。Grun战斗群在Werner Grun的指挥下由第五装甲团第一营组成。Pfeiffe战斗群由Pfeiffe少校指挥,主要是由第104装甲掷弹兵团第2、3营,以及第2突尼斯营组成。在北非战役中,这两个战斗群,特别是Pfeiffer战斗群一次又一次参加了各种行动。在突尼斯战役后期,隆美尔曾亲率第21装甲师取得了他在非洲的最后一次胜利-凯塞林山口之战。Pfeiffer战斗群于5月11日投降,第21装甲师残部于5月13日投降,突尼斯桥头堡终于陷落了。
21装甲师的侦察车
    在北非被全歼后,第21装甲师于1943年6月在法国重建,并驻扎至次年。
    这支身经百战的部队显然不受重视,只装备了四号坦克,还有不少缴获的法国坦克用来凑数。师长弗希丁格将军是个狂热的纳粹党徒,但却不是一个称职的战场指挥官。该师驻防在奥恩河一带,离岸边较近,是唯一可在D日投入战斗的装甲师。此时西线战云密布,盟军的登陆即在眼前。
    1944年6月6日,数千艘舰艇驶向了诺曼底,这场著名的战役终于打响了。可糟糕的是,师长弗希丁格将军在登陆前跑到巴黎寻欢作乐去了,还一同带走了他最能干的作战军官。登陆开始后,第21装甲师曾派出一部分兵力到奥恩河以东对付英军第6空降师,至6日9至10时,该师调由第84军指挥。军长马尔克斯根据奥恩河以西正在恶化的形势,命令该师向奥恩河以西进攻。虽然为时已晚,其兵力也比较散,而且又缺少步兵配合,第21装甲师的一个战斗群(50辆坦克和一个装甲步兵营)还是在下午开始了进攻。马尔克斯亲自率领进攻部队投入战斗,到傍晚,这个战斗群已到达埃鲁维尔一线,与第716师会合,并在20至21时到达冈城正北的海岸线,楔入了英军的滩头阵地。后来因为英军的大量滑翔机部队在奥恩河两岸着陆,才迫使该师撤回。此后,该师又参加了在冈城一线的作战,面对潮水般上陆的盟军,德军大势已去。第21装甲师已损失了大部分装甲力量,但其装甲掷弹兵们还是在卡昂(Caen)一线坚持战斗了数星期之久。
    此后该师被调往西线南部地区防御,直到1944年8月从前线撤回休整。然后再次重返西线战场,参加了阿尔萨斯(Alsace)及萨尔(Saar)地区的防御战。
    1945年初,第21装甲师从斯特拉斯堡动身前往东线,参加柏林战役,直到1945年4月在防御战中被苏军歼灭。
    第21装甲师的战斗经历较为多变,曾先后在北非、西线和东线作战。虽然没有其它王牌装甲部队的名气大,也没有过多的骄人战绩,但它在北非的战斗一直是在装备和给养都严重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的。它是非洲军的骄傲,在沙海上驰骋千里,留下了很多精彩的机动作战的战例佳作,将机械化战争的威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漫天的风沙早已将北非沙漠上的履带印痕所埋没,但第21装甲师的历史印痕却永远留在了它所顽强战斗过的地方。
战斗序列(1941年)

师部:
第200摩托化地图班
第200摩托化通信队
第200建筑队
第5装甲团
第104步兵团
第8机枪营
第155炮兵团
第3侦察营
第39反坦克营
第200工兵营
第200通讯营
第200野战补充营
师补给单位
至1944年3月,第21装甲师的编制

师部:
第200摩托化地图班
军乐队
第100装甲团
第125装甲掷弹兵团
第192装甲掷弹兵团
第155装甲炮兵团
第200装甲侦察营
第200突击炮营
第305高炮营
第200反坦克营
第220装甲工兵营
第200装甲通信营
第200野战补充营
师补给单位


[ 本帖最后由 永远奋斗 于 2009-1-18 21: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2: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8.最后的军团--二战德国国防军第12军




    1945年4月8日,正当德国面临土崩瓦解之际,于西线的汉堡附近,一支德军最后的正规部队正捎捎地建立——第12军。当时盟军拥有压倒性的空中及地面优势,在物资,补给均严重缺乏下,德军仍可集结手上最后的资源建立一支较具规模的部队,而且更能突破英美联军及俄军的防线抵达柏林的郊区,实属大战末期一项德军的军事奇迹。加上第12军麾下的“克劳塞维兹”装甲师为德军最后组建的装甲师,令这支部队更加引人入胜。可惜由于有关第12军最后攻势的资料非常缺乏,现只能从各方面书籍中得出以下的第12军及装甲部队“克劳塞维兹”装甲师的组成及奋战经过。
(一)成军背景
    1945年4月6日,原第3装甲军师司维克上将于伤势痊愈后第一次乘车到达德国陆军司令部O.K.H展开会议(维克于1945年3月在东普鲁土反攻作战时受伤)。在会议上元首副官兼陆军司令部长狄因里德上将向维克讲述了当时局势及XTL组建新军的思想。由于当时西线已接近崩溃的边缘。西线德军的主力部队莫德尔的B集团军及部份H集团军于1945年4月在鲁尔,亚尔撤斯地区被美第1,3及第9军所包围。包围人数达32万人。另外第11军也同时被困在北德哈次山区。所以XTL认为要解决当时局势只有一个方法,就是组建一支新的强大部队去解救西线的困局。而新建的部队被命名为第12军,也是德国陆军最后一支组成的军团.第12军的组建可说是非常匆促,加上当时可供建军兵员的男性在德国已经少之又少。所以12军的人员几乎是从各前线部队被攕后的残余力量,空军及海军后方的警备部队,工兵部队,没战车可驾驶的战车兵,地方警察及至甚消防员等单位中集结而成,可说是一支名乎其实的“杂牌军”。经过1945年4月6日的会议后,陆军司令部于4月7日正式颁布组建第12军,由维克上将出任司令。维克上将于1939年开始出任第1装甲师的作战参谋,其后调派至第57装甲军团参谋长,第3军首席参谋,第1装甲军参谋长南乌克兰军团军参谋等职位。1944年7月21日出任德国陆军司令部O.K.H作战参谋部长,维克上将有丰富的装甲作战经验,在德国陆军中获很高评价。原本维克上将于1945年2/3月指挥第3装甲军在奥德河区向俄军发动反击,而且取得了一定战果,可惜及后因交通意外受伤而回国休养。反攻行动也因此而失败收场。维克上将于4月初伤势痊愈,所以XTL认为维克是带领第12军以解救第三帝国的最适合人选。陆军司令部要求第12军要有强大的军力以满足其担当任务的需要。所以部队需包括两个装甲师,8个步兵师,两个突击炮旅及一个军直属驱逐战车营。部队组成分别如下:
“克劳塞维兹”装甲师(Panzer Division“Clausewitz”)
“舒尔坦何斯”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Scharnhorst”)
“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Ferdinand von Schill”)
“劳烈舒.冯.格德尔”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Ulrich von Hutten”)
“禾斯夫顿”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Wulfen”)
“顿奥德.希士拿”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Theodor Koerner”)
“哥尔兹加维兹”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Grosskreuz”)
“普兹登”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Potsdam”)
   第1170突击炮旅(营)
   军直属第243突击炮旅
   军直属第3驱逐战车营
   亚尔撤斯山区中正组建的一个步兵师
   SS士官学校组中正组建的SS一个装甲师
   
     事实上,因资源缺乏,亚尔撤斯山区及SS士官学校所组建的步兵师及装甲师仍没法成军。所以第12军实际上只有一个装甲师及7个步兵师共8个师。第12军共编成两个军团:第20军团(20th korp)及后来改由中央集团军的3个步兵师及地方守备部队组成的第48装甲军团.但实际上,具较完整作战能力的只有第20军团。最初成军的“克劳塞维兹”装甲师及“普兹登”步兵师于第12军建军前曾独立投入作战。第12军各步兵师及编成如下:
“舒尔坦何斯”步兵师
    1945年3月30日开始组编,师团骨干来自第167及340國M掷弹兵师的残部及工兵训练学校学生。该师于4月8日建成,编制为
1:师团本部
2:“舒尔坦何斯I,II及III”掷弹兵团,各团有两个营
3:“舒尔坦何斯”炮兵团,有两个炮兵营及一个重炮兵营
4:“舒尔坦何斯”驱逐战车营,一个连,共有1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
5:“舒尔坦何斯”突击炮兵团
6:轻步兵营
7:其它分支部队如补合营,医疗营及通信营等

“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
    1945年4月20日建军,师团骨干来自第700突击炮预备旅,突击炮训练学校及荚斯尔维兹突击炮教导旅。编制为
1:师团本部
2:“费狄南.冯.兹希尔I,II及III”掷弹兵团,各团有两个营
3:“费狄南.冯.兹希尔”突击炮兵团
4:其它分支部队如补合营,医疗营及通信营等

“劳烈舒.冯.格德尔”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Ulrich von Hutten”)
    1945年3月20日开始组编,师团骨干来自第56步兵师,第18及190國M掷弹兵师的残部。1945年4月8日成军,编制为:
1:师团本部
2:“劳烈舒.冯.格德尔I,II及III”掷弹兵团,各团有两个营
3:“劳烈舒.冯.格德尔”炮兵团,部队内容不明
4:“劳烈舒.冯.格德尔”驱逐战车营,一个连,共有1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
5:轻步兵营
6:其它分支部队如补合营,医疗营及通信营等
“普兹登”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Potsdam”)
    1945年3月29日开始组建,师团骨干来自第85國M掷弹兵师的残部及各地军官学校学生。4月8日成军,编制为
1:师团本部(原第85國M掷弹兵师指挥部)
2:“普兹登I,II及III”掷弹兵团,各团有两个营
3:“普兹登”炮兵团,有三个炮兵营,装备10。5cm战防炮,数量不明
4:“普兹登”驱逐战车营,有一个PAK反战车炮连(?)
5:其它分支部队如补合营,医疗营及通信营等

“顿奥德.希士拿”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Theodor Koerner”)
    1945年3月29日开始组建,师团骨干来自帝国劳动兵团第3师,251國M掷弹兵师的残部及第7装甲师本部。1945年4月8日成军,编制为
1:师团本部
2:“顿奥德.希士拿I,II及III”掷弹兵团,各团有两个营
3:“顿奥德.希士拿”炮兵团
4:“顿奥德.希士拿”驱逐战车营,一个连,共有1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
5:轻步兵营
6:其它分支部队如补合营,医疗营及通信营等

“禾斯夫顿”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Wulfen”)
    1945年3月29日开始组建,师团骨干来自帝国劳动兵团第2师及251國M掷弹兵师的残部。1945年4月8日成军,编制为
1:师团本部
2:“禾斯夫顿I,II及III”掷弹兵团,各团有两个营
3:“禾斯夫顿”炮兵团,有两个炮兵营及一个重炮兵营
4:“禾斯夫顿”驱逐战车营,一个连,共有1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
5:轻步兵营
6:其它分支部队如补合营,医疗营及通信营等
“哥尔兹加维兹”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Grosskreuz”)
    1945年4月开始组建,师团骨干来自帝国劳动兵团第1师及299國M掷弹兵师的残部。1945年4月8日成军,编制为
1:师团本部
2:“哥尔兹加维兹I,II及III”掷弹兵团,各团有两个营
3:“哥尔兹加维兹”炮兵团,有两个炮兵营及一个重炮兵营
4:“哥尔兹加维兹”驱逐战车营,一个连,共有1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
5:轻步兵营
6:其它分支部队如补合营,医疗营及通信营等
     
军直属第3驱逐战车营
1945年4月初开始组建,部队分别的两个驱逐战车连,每连有1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1个装甲侦察连有20辆不同型号的装甲车及一个装甲车连。在战术上,第3驱逐战车营是由“顿奥德.希士拿”步兵师直接指挥。
第1170突击炮旅(营)
1945年4月1日成军,部队骨干来自第332及278突击炮旅,成员共有600多人。突击炮均是直接从工厂配置的31辆三号突击炮G型。1945年4月13日作第一次参战。在战术上,第1170突击炮旅(营)是由“舒尔坦何斯”步兵师直接指挥。

军直属第243突击炮旅
部队前身为1941年5月10日编成的243突击炮营。1945年3月至4月,部队由突击炮射击学校学生重新组编,官兵数目为750人,突击炮是直接从工厂配置的最后31辆生产的三号突击炮G型及三号榴弹炮G型。部队编制为第一,第二连各配有10辆三号突击炮G型及第三连配有10。5cm三号榴弹炮G型,另有两个步兵排及一个步兵护卫连。1945年4月14/15日首次参战,在战术上,军直属第243突击炮旅是由“顿奥德.希士拿”步兵师直接指挥。
(二)“克劳塞维兹”装甲师组成
    “克劳塞维兹”装甲师是根据1945年3月25日所颁布的“1945年德国装甲师组织”基础上建军。部队于第12/13军区的劳恩堡(LEUNBURG)开始编成。1945年4月6日“克劳塞维兹”装甲师被正式命名。师长为乌恩莱因中将(GENERALLEUNANT UNREIN)。兵员方面,本来该师于1945年4月4日打算加入来自大德意志装甲补充旅(Panzer-Ausbildungs-Verband“Grossdeutschland”)及325步兵师作为补充兵员,但由于该两部队分别已在前线作战。所以其后于4月6日更改从FHH甲补充旅(Panzer-Ausbildungs-Verband“Feldherrnhalle”),“荷尔斯泰恩”装甲师战斗群(Panzer Division“Holstein”),233预备装甲师战斗群(233。Reserve Panzer Division)及106装甲旅的残余部队(Panzer Brigade106)中补充兵员。“荷尔斯泰恩”装甲师战斗群原于1945年2月1日成立,部队理论上是以44年装甲师编制,其后233预备装甲师加入。该师的主要战车大都来自丹麦占领区的旧式四号战车(大都为短炮型号),共29辆。及后于1945年2月21日部队再从兰斯(LINZ)的工厂获得了17辆刚出厂的四号J型战车。而106装甲旅原为1944年9月德军所成立的14个独立装甲旅其中之一,之是西线唯一独立运作的装甲旅。部队于1944年9月被配备36辆豹式战车,11辆四号驱逐战车(V)及4辆四号对空炮战车。该部队一直于西线作战,于1945年3月再加入了亨美尔重战车战斗群的数辆虎一战车。1945年4月,106装甲旅在鲁尔区几乎被全灭。残余部队最后派至“克劳塞维兹”装甲师。
    4月7日,“克劳塞维兹”装甲师接收了大德意志驱逐战车营(Panzer Jaeger Abteilung“Grossdeutschland”)的两个连及“普士顿”战车营(Panzer Abteilung“Potsdam”)的一个连总数31辆榴弹炮并组成该师的驱逐战车营。106装甲旅及“普特罗斯”装甲射击学校战斗团(PanzerAbteilung“Putlos”)分别于4月9日及17日正式编入“克劳塞维兹”装甲师并成为直辖该师的两个装甲团。装甲车辆方面,“克劳塞维兹”装甲师直接从德国陆军军械补给局(Heeres Zeugamt)接收。日期为:4月13日接收31辆三号突击炮,4月14日接收10辆豹G最后期型战车及5辆猎豹重驱逐战车,4月15日接收10辆最后生产的四号L70/(V)驱逐战车。另外原属“普特罗斯”装甲射击学敕战斗团的2辆虎I战车,12辆豹式战车,7辆四号战车,1辆四驱L48,1辆三突击炮及4辆四号L70/(V)驱逐战车也与该团一同编入“克劳塞维兹”装甲师。106装甲团及“普特罗斯”装甲射击学敕战斗团分别于4月15日及17日在乌兹坦(Uelzen)和毕兹斯坦(Buchen)正式完成装配。全师编制分别如下:
编成日期:1945年4月6日

1:师团指挥部(师团本部)
一个护卫连:4辆2cm Flak38自走炮
2:第106装甲旅
第一营:106装甲营(1945年4月15日从德劳斯顿“Dreseden”抵达)
106装甲营第一连:10辆四号L70/(V)驱逐战车
106装甲营第二连:10辆豹式G型战车(配有IR红外线晚视设置),5辆猎豹重驱逐战车(当中两辆可动),1辆豹式回收车

第二营:FHH装甲车营:共三个连,各有48辆不同型号的装甲车辆。
3:第42装甲掷弹兵团:共两个营,各营有3个连。
4:FHH1装甲掷弹兵团,1945年4月15日从费利西亚“Fredericia”抵达):共2个营,各有5个连。
5:FHH2装甲掷弹兵团,1945年4月15日从费利西亚“Fredericia”抵达):共2个营,各有5个连。
6:装甲掷弹兵预备营:共4个连。
7:大德意志驱逐战车营:共3个连,每连各10辆三号突击炮及追猎者驱逐战车。
8:“易北”装甲侦察营共两个连
营部:1辆Sd.Kfz.250/1装甲运兵车
通信部:1辆Sd.Kfz.221无线电侦测车
第一连:两辆Sd.Kfz.222装甲车,1辆Sd.Kfz.221装甲车,2辆Sd.Kfz.234/1装甲车,6辆Sd.Kfz.250/9装甲车。
二连:18辆Sd.Kfz.250/9装甲车,4辆Sd.Kfz.250/8装甲车
9:144装甲炮兵营(144TH Panzer Artillery Abteilung):共4个连,有18门7.5cm野战炮。
10:装甲工兵营:共有两个连
11:第18通信营第一连(Na Abteilung 18,1945年4月15日从瑞士马兹顿“Swinemuende”抵达)
12:3/66装甲整备连及“克劳塞维兹”装甲整备连
13:野战邮局连,医疗连,运输连各一
14:“普特罗斯”装甲射击学校“冯.班灵顿”战斗团(Panzer Abteilung“Putlos/Von Benningsen”)
战斗团本部:两辆豹式战车
炮兵排:3门7.5cmPak40火炮。
装甲侦察排:Sd.Kfz.234/1,Sd.Kfz.234/2,Sd.Kfz.234/3,Sd.Kfz.234/4装甲车各1辆,1辆Sd.Kfz.221/1

第一连:连部两辆虎I战车
第一排:5辆豹或战车
第二排:5辆豹式战车
第二连(装甲射击学校士官部队):连部2辆四号战车(其中一辆为四号G型战车)
第一排:5辆四号战车
第二排:1辆四号战车,1辆四号突击炮,4辆四号L70/(V)驱逐战车。
第三连:连部1辆Sd.Kfz.251/1
第一排:4辆Sd.Kfz.251/?
第一排:6辆Sd.Kfz.251/?
重自走炮排:2辆slG33自走炮,1辆Sd.Kfz.250/?
步兵炮排:Sd.Kfz.250/8及Sd.Kfz.250/9各一辆。
    经过几天急忙的组建后,“克劳塞维兹”装甲师算是免强成军。该师只虚有一个装甲师名号,而事实上其军力只较一个装甲战斗团大一点。
(三)“克劳塞维兹”装甲师上阵与灭亡
    1945年4月,西线前景一片暗淡,B集团军及大部份H集团军先后被包围攕灭。残余的G集团军及西北集团军(原H集团军残部重组)已没法再支撑西线。1945年4月8日,正当第12军仍处于组军阶段时,德国陆军西线指挥部(O。K。W)已经下令该部队立即前往劳恩堡(LEUNBURG)及乌兹坦(UELZEN)地区向盟军反攻并解救于哈次山区被困的第11军。4月8日晚,“克劳塞维兹”装甲师正式向劳恩堡沿铁路进发并于10日晚上抵达班特顿普泰(BIENENBUTTEL)。当晚该师的106装甲团与美军1及第9步兵师接触,也是该师第一次作战。由于当时该师仍处于组编阶段,所以106装甲团第二营只能出动5辆豹式战车。而事实上该师一直是边组建边作战的。经过数分钟的接战后终于成功摧毁美军阵地。之后德军再把其后前来的数辆美军战车及装甲车击毁。1945年4月13日,“克劳塞维兹”装甲师联同第12军的“普兹登”步兵师及西北集团军的第25军团向劳恩堡以北的劳动训练场(R.A.D)集结。这些混杂部队中,只有“克劳塞维兹”装甲师谓唯一装甲力量。部队有战车31辆及突击炮/驱逐战车41辆,当中更只有半数能实时投入战斗。经过极艰难的编组,“克劳塞维兹”装甲师的师团本部,师护卫连,大德意志驱逐战车营,106装甲团第二营(装甲车营),第42掷弹兵团第一营及部份补合部队算是免强成军并实时被派往乌兹坦地区。此时英军第15苏格兰师正在乌兹坦以南展开攻击。“克劳塞维兹”装甲师投入了大德意志驱逐战车营的30辆三号突击炮及追猎者驱逐战车进行反击。成功阻挡了英军的攻势并击破了数辆战车。该部队从乌兹坦向西推进了约10公里。其后受到英军的攻击而彻回,部份“克劳塞维兹”装甲师残余部队于4月13日下午脱离前线。至于“禾斯夫顿”步兵师的命运则非常惨淡,该师于4月13日对乌兹坦地区反击中被美军第1,第9步兵师重挫并且在4月18日遭包围,师团司令眼看成功突围的机会已经是不可能,所以于4月20日正式下令解队并要求成只各自突围逃命。结果大部份成员均被美军掳获,只有小部份能逃回第12军集结地。
    4月14日,德国陆军西线指挥部下令部份“克劳塞维兹”装甲师联同“普兹登”步兵师及第84國M掷弹兵师组成新编的第39装甲军团(39TH Panzer Korp)。部队首要任务是立即向希文斯坦(HELMSTEDT)以南的易北河段进发。以参与第11军在亚尔撤斯山区的解围作战。事实上,第12军之建成的首要任务就是为了解救西线的困局,部队建立之初德军已经计划从亚尔撤斯山区侧翼作突破作战的方案。1945年4月17至18日,第12军麾下各师团大概组建成军。维克上将立即重新提出向希文斯坦发动大反击计划。可惜被德国陆军西线指挥部拒绝,理由是敌军占有绝对性数量优势,在双方兵力相差太远的情况下,实时投入手上所有仅存的兵力进行突破无疑是自殺。所以德国陆军西线指挥部只免强答应维克上将向希文斯坦的易北河段进行有限度的晚间前进。
    由于双方实力悬殊,维克决定向希文斯坦的英军实施晚袭。4月14日晚上,由经验丰富的背克上尉(DECKER)率领的师本部,师部护卫连,大德意志驱逐战车营,第106装甲团第二营,第42装甲掷弹兵团及补给部队所组成的背克临时战斗群在希文斯坦以北出发向立狄因(NETTELKAMP)地区展开攻击。于15日零晨3点部队与英军进行第一次接触,双方随即发生激烈炮战。战斗一直持续至上午,由德军成功突破了英军由步兵所组成的防线。战斗群在当地作短暂休息及点算战果。14/15日的作战该部队损失了3辆豹式战车,4辆追猎者驱逐战车。摧毁英军共41辆战车,数十辆装甲车合计一个装甲团的战果。而且战斗群成功在英军手上获得一批燃料及彈藥等补给品。4月16日,部队从新补整,另外“普特罗斯”装甲射击学校“冯.班灵顿”战斗团此时也完成组建并前往集合点准备加入了攻击行列。德国陆军西线指挥部下令部队于4月16日下午5时再展开新一轮攻势。
    4月16日,战斗群从立狄因东北2.5公里的地点开始进击,很快便摧毁英军守军的数辆战车,部队主要目标是突破英军防线并夺取威灵根(WITTINGEN)东北12公里的树林地带。106装甲战斗群从东西两面夹击进攻,背克106装甲战斗群很快便成功突破英军防线并于晚上会合抵达目的地,当晚“普特罗斯”装甲射击学校“冯.班灵顿”战斗团也抵达威灵根并于第二天加入了攻击序列。4月17日,背克战斗群作从新编整:106装甲团第一营二连10辆豹式战车,2辆猎豹,“易北”装甲侦察营40辆各种装甲运兵车,FHH2装甲掷弹兵团的第一连,“克劳塞维兹”装甲整备连及补合部队。加强实力后的背克战斗群于4月17日下午抵达尼斯河。易北河(WERER-ELBE-CANAL)渡河点附近并准备强行渡河,但由于英军在当地加建了纵深的防御弹地,加上使用大量装甲兵力去阻止德军的攻势,此令背克战斗群伤亡惨重。4月18日早上,“普特罗斯”装甲射击学校“冯.班灵顿”战斗团也加入战斗。由冯.班灵顿少校指挥的战斗团分成三个独立小战斗群出击。4月19日黄昏,由1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及两辆掷弹兵营临时编成的第四个战斗群也一同加入攻击。当晚,“冯.班灵顿”战斗团抵达哈谢尔何斯(HASSELHORST)南部,可皆部队与其它“克劳塞维兹”装甲师失去了联系。此时,增援英军的美军第5装甲师加入战斗并向进攻部队展开包围行动。为避免遭受美军包围摧灭,背克集合中了手上所有能用的装甲车向苏立威灵根(SUDERWITTINGEN)方向突围。部队于撤退路上遇上了美军第5装甲师第81装甲营及71反战车炮营的突袭。美军从2600码向德军进行猛烈射击,很快地其中1辆豹式战车及1辆装甲车被击中起火,其它部队立即慌忙撤退。美军连随追击,美军第628装甲旅的反战车排也加入追击。美军利用T26战车向德军进行炮击。背克战斗团再有两辆装甲车被击毁。部队慌忙逃入树林并试图组织反击。但此时美军唤来空军向树林实施空袭。美军机司利用敌军发出的无线电波找到位置,并拖行精确空袭。数平方公里面积的空炸下使几乎所有可动的德军装置都无一幸免。经过一轮狂轰猛炸后,大部份战斗群的士兵都已经失去战斗意志,加上美军使用扩音器不停向树林中的德军劝降,很快便有官兵跑出树林向美军投降。单单是20日上午10时的一小时内,已经有三十多名德军向美军投降。另一方面,“冯.班灵顿”战斗团的其中两个独立战斗群在美军的空袭后已经近几全灭,残存部队更于高拉兹(KLOTZE)附近的小镇遭美军第5装甲师的一个侦察连捕捉全摧。剩下的两个战斗团使用手上最后的装甲车掩护友军突围撤退。最后以近几自殺的代价成功掩护友军脱出。残存的德军部队于4月20日逃回尼斯河。易北河的渡河起点。部份部队由于失去重型装备,所以唯有利用英,美军所废弃的战车作固定防御据点。从1945年4月13日至21日,“克劳塞维兹”装甲师总共损失了4750人,21辆战车,35辆突击炮及近百辆装甲车,运兵车及卡车。
    1945年4月21日,已经失去大部份战斗能力的“克劳塞维兹”装甲师的背克战斗团及溃不成军的“冯.班灵顿”战斗团利用手上最后的10辆豹式战车及猎豹驱逐战车和十多辆不同型号的装甲车再次向科拿兹班(FALLERSLEBEN)附近的尼斯河。易北河渡河点发动攻击,准备夺取该地区唯一一座渡河桥。攻势于21日晚上展开,打头阵的为数辆234型八轮装甲车并向美军的反战车炮阵地发动攻击,很快便成功摧毁这些反战车炮阵地,随之而来的美军增援部队也遭受同样命运。获得初步战果后,德国陆军西线指挥部随即下令第38装甲军团的其它部队逐次投入希望扩大战果。“普兹登”步兵师及第84國M掷弹兵师很快便联合背克战斗团于21日深夜向科拿兹班渡河桥进发。相方在桥上展开激战。前排的第一辆豹式战车很快便被连续击中5炮后掉进壕沟中报销。美军随即招来第71反战车炮营前来增援,数辆战车抵达并实时与德军展开炮战,由于背克战斗团中有其中两辆豹式战车配有IR红外线晚视设备(FG1250),所以在晚间占有绝对优势,经过二十多发的炮击后终于成功摧毁美军阵地及击退美军增援部队并夺取了该座桥梁。随后步兵于战车的掩护下沿公路从哥夫何宁(GIFHORN)抵达波恩尔(BROME),途中并未被美军发现。
    与此同时于1945年4月22日,美军开始集结军力向易北河北部发动攻击以清剿当地德军的最后残余势力。美军以强大的战术空炸打开进攻序幕,随后由美军第5装甲师的第34装甲营及46步兵营开始前进并进行包围。被包围的德军有第38装甲军团及部份第20军团(包括“克劳塞维兹”装甲师,“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及第84國M掷弹兵师的残部)。美军的第一波攻势于下午1时展开,并且很快攕灭了德军近400人。FHH2装甲掷弹兵团及第42装甲掷弹兵团的残部并死抵抗,双方在胡波历(WOLBECK)的铁路桥及亚尔兹堡(ARNSBURG)发生激烈战斗并成功重挫来犯的第34装甲营及46步兵营,攕敌达半数以上,美军被迫暂时后彻。德军于当天下午5时沿河道向前推进并夺取了维斯特(WISDELT)。下午6时30分,美军再从新组织第二波攻势。这次攻势较第一波更为猛烈。到了傍晚,德军没法再支撑下去,维斯特又再次失守,损失了二百多人并被击毁两辆战车及十多辆装甲车及卡车。残余的第39装甲军团被迫退入树林,很快美军便包围了德军部队并拖以猛烈空袭。此刻部队已经没法再组织任何有组织任何较有系统的反击,就连突围的能力没缺乏。最终第38装甲军团于1945年4月28日在胡斯登堡(WOLFSBURG)瓦解。“普兹登”步兵师及第84國M掷弹兵师被完全攕灭。只有少部份成员能逃出包围网,。4月28日,“克劳塞维兹”装甲师的总兵力只剩下3辆豹式战车,4辆猎豹驱逐战车及数辆装甲车。军力只相等于一个装甲连(另外第42装甲掷弹兵团于4月28日仍于哈根尔兹地区(HAGENOW)继续作战,而该团只剩下133人,其后同样被编入“克劳塞维兹”装甲掷弹兵旅)。同日,德国陆军西线指挥部下令把“克劳塞维兹”装甲师及第39装甲军团的残余部队重组,从新命名为“克劳塞维兹”装甲掷弹兵旅(PANZERGENAIDERESBRIGADE“CLAUSEWITZ”),编制不详.

(四)第48装甲军团的组建
    正当西线易北河北段面临崩溃的同时,东线也同样入进倒数阶段。1945年4月10日,中央集团军(ARMY GROUP CENTER)指挥部下令正在重组的第48装甲军团(48TH PANZER KORPS)立即横渡易北河与河西岸的第12军会合,4月11日,第48装甲军团指挥部正式列入第12军麾下并开始重组。第48装甲军团的骨干成员主要来自第24装甲师的第26装甲掷弹兵连,加上于1945年3月,中央集团军把3个步兵师归入该军团。从而构成第48装甲军团的初型。由于战末德军已没法征募较具质数的新兵员,所以跟第12军成军的情况相似,第48装甲军团几乎都是由地方的防备部队,警察,保安员等缺乏战斗力的人员所组成。部队主要由三个地区的防卫队组建,当中包括数个步兵营,三个炮兵排,帝国劳动团(R.A.D),國M突击队,第116情报机关联队,第14防空炮师的残部,帝国通信学校学生连,国家社会Z義自动车运输军团(N.S.K.K)预备营,尼斯河防区陆军直辖空军预备战斗群及三个防区警察战斗群。虽然部队被称为第48装甲军团,但可笑地全军团除了部份从第26装甲掷弹兵连的装甲兵外,几乎完全没有任何战车及装甲兵等装甲力量,可说是一支空有名称的杂牌装甲军团。

(五)柏林解围作战
    1945年4月20日,XTL的生日,俄军突破维斯图拉集团军于奥德河的防线,先头部队在22日抵达柏林南部市郊。而另一边俄军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也很快从柏林北部与南部军队会合形成包围网。当晚第12军接到了德国陆军西线指挥部的命令,立即北上向柏林展开救援作战行动。但维克上将认为单靠第12军的力量实在很难独力作解围作战。指挥部经过一轮讨论后,决定联合于柏林北部奥尔兰登堡(ORANIENBURG)的第3SS装甲军团和第41装甲军团及柏林东南部第9军作三方向反击以打通一条通往柏林西南的走廊。可惜计划只属纸上谈兵,最主要原因是第3SSS装甲军团当时在奥尔兰登堡奋力作战,根本没法有余力加入反攻行列,第41装甲军团只是纸上部队,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另外第9军更加被俄军打至七零八落,部队被分割成几个小组,56装甲军团被包围在柏林市,101军团被包围在市北,其余部队则同样被围困在柏林以南的苏斯坦(ZOZZEN)。这些部队根本没能力协助第12军的请救行动。所以最后只剩下第12军参与这次作战。
    1945年4月26日早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最后一次攻势正式展开。第12军的首要任务是突破俄军防线并接近普兹登(POTSDAM)——苏斯坦(ZOZZEN)地区围困的第9军及地方残余部队展开解救行动。第12军派出4个步兵师分成三路进攻:“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及“劳烈舒。冯。格德尔”步兵师负责从正面向普兹登方向出发救出当地守军,“禾斯夫顿”步兵师及“顿奥德.希士拿”步兵师则负责主攻部队的两边侧翼掩护,向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的第4近卫装甲军发动突袭。攻击部队很快便突破俄军的第一道防线,随后德军步兵于追猎者驱逐战车掩护下疯狂前进,再冲破第二道防线并于当日下午抵达普兹登以南15公里。第12军随即向普兹登的守军发出无电线通讯让他们向南突围。当晚守军组成了数个突击小组,部份突破了俄军的包围网并与“劳烈舒。冯。格德尔”步兵师于普兹登南部的森林取得联系。4月29日上午,“劳烈舒。冯。格德尔”步兵师的两个连先头部队与俄军的增援部队爆发近距离的遭遇战,俄军投入了大量的步兵,配合战车的掩护下与德军短兵相接,双方损失均惨重。俄军开始组织反攻行动并投入了斯大林2(JS-2)型重战车参加作战,“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及“劳烈舒。冯。格德尔”步兵师的侧翼首当其冲,于丹斯科夫(DAMSDORF)及史丁顿(SEDDIN)三字道路口受到俄军猛烈攻击。俄军从路口的两旁以5辆斯大林-2战车为一波向据守路口的德军进攻。德军发现其手上的追猎者驱逐战车对斯大林-2这对手竟完全没有任何效果,连还炮击下也没法打穿俄战车的装甲。并且很快便有6辆追猎者驱逐战车被击破。德军此刻唯有派出以十数人组成的步兵单位駹徒步走向斯大林-2战车附近从100码用铁拳攻击。在这种近几自殺式的行动下,才能免强击溃俄军战车。而德军的追猎者驱逐战车也改成攻击斯大林-2战车的履带部份,使得这俄军战车没法弹动,再派出步兵作近距离攕灭。几经辛苦,德军才暂时阻止了俄军的反击。并在史丁顿附近的湖泊建立了防御阵地。
    完成首轮攻势目标后,第12军随即重整军力并准备进行第二步计划,就是粉碎俄军于普兹登——苏斯坦地区的包围网。由“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的突击炮部队作先锋向当地树林进发。部队以追猎者驱逐战及反战车炮向俄军包围网作密集射击。成功打通一条信道,包围圈的部份德军立即脱出并与“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合流击破俄军战车二十多辆。4月29日晚上第12军最后一次收到由柏林首元地堡的电报。内容问及第9军的突围情况及第12军的救援部队何时抵达柏林,第12军指挥部于4月30日零晨向柏林回复说第12军正在史丁顿附近的湖泊停滞不前,东侧翼受到俄军猛烈攻击,所以部队暂时不可能向柏林拖以救援。另外第9军在苏斯坦遭包围,部份装甲部队试图向古本(HALBE)以西方向进行突破,但详细位置不明。从此之后第12军再也没有收过任何由柏林来的电讯。当时俄军已经攻至柏林的国会议事堂,于堂内坚守的德国党卫军(大都是11SS及23SS装甲掷弹兵师的死梗派成员)的几百名守军此刻已经不存任何希望,他们大都知道第12军已经没法来到解救柏林的困境。他们只能奋力向俄军作战到最后。当天下午3时XTL也在柏林自殺身亡。

(六)第9军脱出突围
    1945年4月底,东线战场进入了最后阶段,柏林市战役已经接近尾声,第9军(合共13个师)被一分为三,在柏林北方被围攻的第101军团(包括第5猎兵师,第309及606国掷弹兵师和SS503重战车营),在柏林市中心作最后奋战的第56装甲军团(包括第9空降师,第18及20装甲掷弹兵师,明登堡装甲师,SS第11装甲掷弹兵师及SS第23装甲掷弹兵师)与及于苏斯坦遭包围的第9军本部,SS第11装甲军团(包括第169,305及712國M掷弹兵师),SS第5山丘军团(包括第200及286國M掷弹兵师,SS第32装甲掷弹兵师,维兹尔登要塞部队和第391要塞师)和其它第9军直辖部队(包括第404及408國M炮兵团,第27防空炮师,第25装甲掷弹兵师,第9驱逐战车营及SS502重战车营)
    1945年4月23日,位于苏斯坦的第9军主力接到维斯图拉集团军的最后指令:立即向西进行突围并设法与第12军会合。当时部队正跟无数难民被俄第3近卫装甲军所包围。4月27日,指挥部收到消息指第12军已经发动解围作战,第9军立即动用手上最后的装甲力量,由卡尔林波夫少校(STURMBANNFUHRER HARTRAMPF)所率领SS502重战车营的最后14辆虎王及(第一,二连各7辆)作先头部队向古本以西方向突破。部队于4月27日下午7点开始出发。向俄军包围网展开进攻。经过几轮的短兵相接后德军成功从古本城区攻至西面巴劳斯达树林(BARUTHER),约100多名步兵带同一大批难民抵达巴劳斯达树林的渡河点。4月28日上午,俄军炮兵连向突破的德军进行炮击,突围部队受到重挫,11辆虎王遭击毁,残存的3辆虎王好不容易才横过桥梁,与卡文洛夫(KUMMERDORF)训练场的官兵及难民会合。可惜由于部队的无线电装置在突围时被毁,所以没法跟其它部队取得联络。当晚部队重夺卡文洛夫陆军训练场(部队于彻离时卡文洛夫陆军训练场前,把训练场的鼠式(MAUS)205/1V2原型重战车的炮塔引爆,当部队重夺该场时,试图把V2的动力系统修复并安装在205/2V1原型重战车上,可惜没有成功………)。
    4月30日上午,第9军的残余部队跟距离10公里外的第12军取得联系,双方同时跟俄军的阵地爆发激烈战斗并设法跟对方会合。当天下午3时过后部收到XTL自殺身亡的消息……。。
    5月1日,第9军的官兵终于在西方的上空看见第12军“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的掷弹兵连士兵所发放的信号弹。突围部队知道已经成功在即。故此在当晚决定集合手上最后的人力,由史灵顿少尉(HAUPTSCHARFUHRER STRENG)及库斯特上士(UNTERSTURMFUHER KLUST)所驾驶最后两辆SS502重战车营的虎王向西面进行最后突进。打头阵的史灵顿少尉把3辆战车及一门对战车炮击破。但随后被俄军使用的铁拳摧毁。最后一辆虎王也因燃料用尽而放弃于易斯苛兹(ELSHOLZ)。第9军于当天晚上终于成功突破包围与第12军会合。

(七)最后降伏
    1945年5月1/2日晚,第12军接收了第9军的残部及难民,由于柏林已经近几失手,背克上将决定当晚向易北河西岸撤退。部队沿铁路一直往西逃亡。5月3日下午,第48装甲军团指挥部派出官员到美军第405步兵团部商讨投降事宜。5月4日,美军第102步兵师及第20军团的谈判团在易北河西岸的美军总部内举行会议。德军提出了投降的数个条件:
1:受伤士兵需立即渡河接受医疗。
2:美军须接受并接收渡河的一万多名难民。
3:美军须善待投降后的德军士兵。
    美军接受了德军的投降条件。5月5日,美军派出渡河船开始接载受伤的士兵及难民渡河。第20军首先交出手上的2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及大部份重型装备。5月6日,俄军开始发动攻击阻止德军渡河行动,“劳烈舒。冯。格德尔”步兵师及第48装甲军团拼死掩护友军渡河。第1170突击炮旅的第一连利用5辆三号突击炮及数辆追猎者驱逐战车向俄军反击,结果被俄军全灭,只有80人能成功撤走。5月7日,于易北河东岸桥头堡的“顿奥德.希士拿”步兵师士兵收到指示,命令立即渡河撤退。当最后一批“顿奥德.希士拿”步兵师及第12军军部官员渡河后。残存在东岸的少部份德军把所有渡河设备摧毁,并疯狂地向俄军展开绝地反击。“舒尔坦何斯”掷弹兵连在被攕前成功击毁14辆俄军战车。最后第12军及第9军残部等十万余人于5月8日正式向美军投降,结束了其短短一个多月的历史使命。
    事实上,第12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33天中担当了相当的角色,部队从建军至解散。中间参加了几乎所有最后德军的重大战役。虽然部队主要由一些地方民兵及警察等二流军力所组成的“杂牌军”,唯其奋勇作战及发挥的战斗力实在不下于一线部队。最后第12军虽然没法阻止柏林的失手及第三帝国的灭亡,但也留下了其短短的辉煌战绩。

   


[ 本帖最后由 永远奋斗 于 2009-1-18 21:4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8: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9.美国陆军第3机机械化步兵师
描述:巴顿在指挥

图片:


描述:马歇尔上将视察第3步兵师


图片:


描述:亚历山大元帅视察第3步兵师
图片:




描述:解放达豪集中营

图片:




描述:第三步兵师第70装甲团正在检查装备

图片:





    1917年11月12日,美国陆军部指示在北卡罗来纳州格林兵营组建正规陆军第3步兵师。以1917年8月8日确定的美国陆军编制表为根据的组建工作实际上开始于11月21日 该师的部队包括分散驻扎在格林兵营,福雷斯特兵营,谢尔比兵营,斯坦利兵营,斯图尔特兵营,特拉维斯兵营,布利斯堡,克拉克堡,道格拉斯堡,利文沃思堡和H盛顿兵营的正规部队。1917年12月至1918年1月,该师基本组建完毕。该师下辖第5步兵旅(辖第4步兵团1第7步兵团和第8机枪营)1第6步兵旅(辖第30步兵团1第38步兵团和第9机枪营)1第3野战炮兵旅(辖第10野战炮兵团.和第18野战炮兵团)和各种支援部队.11月28日,约瑟夫·T·迪克曼少将出任该师第1任师长。后来,1917年11月21日被确定为美国第3步兵师的成立日。  
? 美国第3步兵师的工兵营和野战炮兵旅于1917年12月率先启程,经由海运前往法国。师炮兵司令部和第5野战通信营于2月启程,3月到达法国
? 1918年3月7日,该师主力从各地向装载港口集中,3月14日至4月19日先后启程,3月底起陆续到达,5月即全部到达法国.
? 1918年3月16日至11月11日,为美国策·3步兵师的训练与作战期.
? 3月16日,美国第3步兵师(欠炮兵和工兵)集中在法国第9训练区,开始紧张的临战训练. 5月31日至6月5日,该师(欠炮兵和工兵)参加埃纳战役. 6月6日至7月14日,该师攻占香巴尼地区的蒂耶里堡. ? 7月15日至17日,美国第3步兵师参加香巴尼一马恩河战役。此次作战行动后来也划人埃纳一马思河战役。该师扼守马恩河南岸的一段防线(从瓦伦以西1公里到蒂耶里堡). 7月15日凌晨,德军沿马恩河一线以数干门火炮持续炮击达4个多小时,然后向协约国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在左邻的法国第39步兵师和右邻的法国第125步兵师均仓皇后撤之际,当周围的部队都撤走时,美国第3步兵师的第38步兵团(团长尤利西斯·G·麦克亚历山大上校)仍然坚守阵地,顽强地抗击着德军发起的一次又一次的猛烈进攻和残酷无情的炮火的压制。第38步兵团坚守阵地21个小时,虽然伤亡惨重,阵地却坚女口磐石,直至与该师其他部队和友邻部队以反攻击退德军。麦克亚历山大上校和他所指挥的第38步兵团很快就获得“马恩磐石”的赞誉,从而为第3步兵师赢得了“马思磐石”的美称。美国远征军总司令约翰·J·潘兴上将闻讯大喜,称赞第3步兵师的英勇行为书写了美军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麦克亚历山大1918年8月因作战有功而晋升为准将(临时军衔),升任美国第90步兵师旅长,战后率部参加对德国占领区的占领至1919年6月,1921年3月其永久军衔晋升为准将,1924年7月以少将军衔退出现役,这是后话. )
? 1918年7月18日至30日,美国第3步兵师参加埃纳一马思河战役。
? 1918年9月12日凌晨1时,潘兴将军指挥第3步兵师等12个步兵师,从圣米耶尔南面1西面向德军发起猛烈进攻。美法联军此次共投入50万人130叨门火炮1267辆坦克和1500架飞机。经过4小时炮火准备后,突出部南面的美军步兵在坦克的支援下率先发起进攻. 8时,西面的美军也开始进攻。德军因大部分炮兵已后撤,只能进行微不Z道的抵抗。中午,德军主力撤出突出部。13日,美军左右两翼部队在维尼厄勒村会师,肃清突出部内的德军.14日至15日,美军在摩泽尔河以西继续进攻,但进展甚微.16日,美法军队进抵德军既设阵地后停止进攻。这是第3步兵师远征欧洲首次重大战役.
? 1918年9月26日5时35分,包括美国第3步兵师在内的美军部队在3小时炮火准备后,在徐进弹幕S击的掩护下和飞机,坦克的支援下,向絮维普河至默兹河全长约90公里正面上的德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第一天,美军中路攻入德军阵地纵深达6公里至9公里,而在两翼,即默兹河以西和阿尔贡,美军的攻击却没有奏效。法军第一天的战果也不大。由于防御这一地段的德军得到了增援,抵抗十分顽强.10月4日,美军恢复进攻,但推进缓慢,并受到重大损失.10月13日,默兹一阿尔贡战役结束.这是第3步兵师远征欧洲进蠮牡?次重大战役.
?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1月14日,美国第3步兵师进占香普隆011月17日至12月16日;第3步兵师进驻德国.
? 1918年12月18日至1919年8月4日,美国第3步兵师随美国远征军撤回美国.

? 1921年3月,美国第3步兵师实施改编.
? 1939年10月16日,由于美国陆军师的编制由方形改变为三角型,第3步兵师第5旅在H盛顿温哥H兵营被解散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突然袭击美国珍珠港。同日, 日本向美国宣战.12月11日,德国和意大利也向美国宣战。美国也被迫向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宣战.
? 1942年10月24日,美国第3步兵师从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登上轮船,向法属摩洛哥驶去,奔赴非洲的反法西斯战场
? 1942年11月8日晨,巴顿少将指挥西方特遣部队开始实施“火炬”行动。按预定计划,西方特遣部队兵分三路,分别从萨菲,穆罕默迪亚和费达拉登陆。美国第3步兵师的登陆点是卡萨布兰卡东北24公里的费达拉.这里的港口是摩洛哥在大西洋沿岸惟一设备良好的港口。第3步兵师的任务是在费达拉港附近登陆并建立滩头阵地,然后向南进攻卡萨布兰卡。法军在这里布有重兵,对预选的4个滩头构成了严密的火网。此外,海面上还有一支较大的法国舰队助阵。形势对第3步兵师十分不利。
    费达拉是西方特遣部队的主攻方向。巴顿亲率美国第3步兵师实施这次攻击。凌晨1时过后,第3步兵师冒雨抵达费达拉海面.这时海面一片漆黑,只有费达拉和卡萨布兰卡的灯光在遥远处时隐时现。巴顿下令登陆。第3步兵师立即登上登陆艇,向海滩进发。开始一切顺利,但很快就遭到法军的猛烈S击。第3步兵师冒着法军的枪林弹雨,奋勇上陆。
? 黎明时分,美国海军舰炮对岸防法军进行了猛烈的轰击,很快就把法军炮兵火力压制下去。美国第3步兵师乘机发动强大攻势,向法军猛扑过去. 6时,第2步兵团第1营攻占了费达拉港。7时30分,第15步兵团的部队占领了切尔魁的敌炮兵阵地。此时,美国海军舰载飞机也开始行动,一批批飞临卡萨布兰卡上空,控制了这一地区的制空权。 10日,巴顿命令美国第3步兵师前锋迂回到卡萨布兰卡发动全线进攻.11日6时25分,进攻时间临近,美国海军军舰进人发S阵位,轰炸机在机场跑道上待命起飞,炮兵部队也做好了S击准备。第3步兵师士气高昂,准备随时向法军发起强攻。几分钟后,几架舰载飞机飞临卡萨布兰卡,在城市上空盘旋。在美军的强大压力下,法军于6时45分宣布投降。
1943年7月10日凌晨,美国第7集团军司令巴顿中将指挥所部拉开西西里战役登陆作战的序幕。首批登陆部队是特拉斯科特少将指挥的美国第3步兵师。他们准时占领了预定登陆点利卡塔附近的海滩。8时左右,第3师占领了利卡塔及13公里长的海岸线,并迅速向内地推进。在杰拉方向,第1步兵师控制了皮亚诺·卢波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杰拉机场,在斯科格里蒂方向)第7步兵师虽然在登陆后陷人混乱,但仍向内地推进了8公里,并继续前进。

? 7月17日,巴顿中将将美国第3步兵师1策82空降师和第2装甲师组成1个暂编军,由集团军副司令凯斯中将指挥,对巴勒莫实施决定性打击。19日,巴顿命令暂编军快速推进,5天内拿下巴勒莫。暂编军立即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21日,占领了卡斯特尔维特拉诺. 2日,第3步兵师抵达巴勒莫城下。美军闪电般的攻击使巴勒莫守军惊慌失措,根本无法组织抵抗,只好举手投降。
攻占巴勒莫后,巴顿指挥美军沿西西里北岸向东挺进,直扑墨西拿。8月2日,美国策3步兵师替换第45步兵师,并于次日向圣佛拉特洛发起进攻. 8月17日,德军被赶出西西里,美军进入墨西拿。
? 1944年1月21日,卢卡斯少将指挥美国策6军实施“卵石”行动——在安齐奥实施两栖登陆突击。特拉斯科特指挥的美国第3步兵师在别动队和第509伞兵团的1个营的支援下,末遇有力抵抗就登陆成功.1月30日,第3步兵师和其他部队开始向内陆推进,但遭到德军强大的装甲部队1机J化部队和步兵部队的遏制。随后,美军和德军展开了拉锯战,直到2月19日,第6军才将战线稳定住. 2月27日,第3步兵师师长特拉斯科特取代卢卡斯任第6军军长。
    从1944年3月起,德军开始加固阵地,以遏止美国第6军的进攻。于是,安齐奥滩头之战变成了包围战。到3月下旬,第15集团军群司令亚历山大上将把安齐奥的兵力增加到7个师,但双方仍相持不下. 5月18日,盟军攻克了卡西诺。由于德军终于把它为数不多的后备部队调往南部,盟军突击安齐奥的时机已经成熟. 5月23日,亚历山大命令第6军向安齐奥发动猛攻。结果,第3步兵师和第1装甲师一举突破安齐奥,并继续向前推进19公里。  
1944年8月15日清晨,美国第3步兵师1第7步兵师和第36步兵师,在大规模空中轰炸和舰炮火力的支援下,发起代号为“龙骑兵”的登陆突击作战。除在圣拉菲尔附近实施登陆突击的第36步兵师外9其他两个师均末遇敌人顽强抵抗便登陆成功。到傍晚,大约9.4万人和1.1万辆车已经上陆。到17日中午,登陆部队击败了该地域的两个二线德军师,超越了德军原来的滩头阵地防线。法国第2军跟随美军登陆,并穿过美军左翼队形向西挺进,直扑吐伦和马赛。美军则向西北挺进,直扑杜兰斯河。
  美国第6军以美国第36步兵师为右翼纵队,以美国第3步兵师和第7步兵师为左翼纵队,向前推进。右翼纵队直抵杜兰斯河,然后经加普向格勒诺布尔推进,并于8月24日攻占该地。左翼纵队从阿维尼翁进入罗钠河谷,向北挺进,追击逃跑諮牡鹿??9集团军。帕奇将军打算使用第36步兵师组建的“男管家”特遣队,切断德军在蒙特利马尔的退路。但他的这一企图未能实现,因为从加普到西边的蒙特利马尔距离太远,需要的时间太长,德国第19集团军在退路末被切断之前已将大部分部队撤出,仅有5.7万人被俘. 9月3日,第3步兵师和第45步兵师进入里昂。同日,左右翼纵队的先遣分队在布尔格会师。第3步兵师从里昂转向东北,向贝桑松和贝尔福方向挺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第3步兵师有36人获得国会荣誉勋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第3步兵师作为占领军留在德国.1948年12月1日,第3步兵师回到美国佐治亚州的本宁堡.

今日第三机步师
美军第3机步师有快速机动能力和强大的火力与突击力以及其他轻型师所不具备的对敌重型师攻击的防护力,是美军快反部队应急作战中最后使用的一支拳头力量。
  一、编制装备
  第3机步师约有1.8万人,主要编有师部与师部连、机步营和坦克营各5个、装甲旅旅部与旅部连1个、机步旅旅部与旅部连2个、1个战斗航空旅、1个工兵旅、1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通信营、1个化学连、1个宪兵连、师乐队、师肩炮兵部队(主要包括3个野战炮兵营和1个多管火箭炮连)、师支援司令部(主要包括3个前方支援营、1个保养支援营、l个运输飞机保养连)。全师主要装备有:M1主战坦克290辆、M2步兵战车北280辆、M3骑兵战车100辆、其他作战车时474辆;直升机共121架,其中AH-64攻击直升机36架、AH-1攻击直升机8架、UH-6多用途直升机24架、UH-1效用直升机6架、OH-58现舞直升机44架、EH-60电子战直升机3架;“标枪”反坦克导弹发S装置180部、“复仇者”防空导弹系统48部;155毫米自行榴弹炮72门、90毫米无座力炮24门、107毫米迫击炮66门;战术车辆4600辆。
  二、作战能力
  1.机动力
  在战略机动能力方面,第3机步师除师先头部队和师属航空旅可通过军事空运司令部的C-5运输机和C-14或141B运输机快速投送外(C-5A运输机装载6架,AH-64攻击直升机仅需7个小时,直升机旅翼不需拆卸,运抵战区后可迅速投入作战),师其余重装备(290辆重型坦克、380辆步兵和骑兵战车、308牺全履带装甲人员输送车、72门155毫米自行榴弹炮、9门12管227毫米多管火箭炮等)必须通过军事海运从美本土投送到危机地区。由于海运时间较长(使用快速运输船从美国本土投送到东北亚或海湾地区最快也要2~3周时间),为使该师尽快形成战斗力、“通常将该师人员全部空运至战区,并启用战区预置和海上预置装备(如美军在科威特、沙特和卡塔尔预置了可装备3个旅的M1A1主战坦克和装甲车)。从海湾战争以及战后“警惕勇士”行动看,该师两次采取的都是这种战略机动模式。在战术机动能力方面,全师编有各种作战和输送车辆5748部,各型直升机121架,具有较强的地面和立体机动能力,昼间地面机动速度为30公里/小时,夜间25公里/小时。全师完成接敌运动约需2小时。在非作战条件下,一昼夜机动距离可达500公里,在战斗条件下一昼夜可机动150~200公里。该师全部280辆M2步兵战车和100辆M3骑兵战车以及308辆M113装甲人员输送车均具备两栖机动能力,能克服水库进行机动作战。该师航空旅的2个攻击直升机营机动作战半径可达230公里。该师空中突击连装备15架UH-60“黑鹰”直升机,可一次空中机动1个步兵连,空中机动速度可达200公里/小时,即便在掠地高度(7~30米)飞行,也可达150公里/小时,是其坦克和机J部队机动速度的3~4倍,可配合该师进行连级规模的空中突击作战和机降作战。
  2.火力
  (l)压制火力:该师编有3个155毫米自行楷炮营(72门)和1个多管火箭炮连(9门),可在各种气象和地形条件下为师提供核和非核炮兵火力支援。师属3个榴炮营采用集中S击方法,每分钟可发S288发炮弹,有效压制和摧毁纵深30公里内的敌军步兵、装甲目标和炮兵群。多管火箭炮连的每门12管火箭炮的压制效力相当于1个野炮营24门155毫米的榴弹炮,毁伤距离达35公里,能够为师提供大面积瞬时密集压制火力。1门火箭炮一次齐S12枚火箭弹可压制12万平方米的地域。而且该师炮兵全部履带化、自行化,机动性强,能够快速转移发S阵地,因而能对更大纵深的敌军目标实施火力袭击。第3机步师还编有66门107毫米迫击炮,可对0.8~6.8公里内的敌军目标形成每分钟1188发的压制毁伤能力。师炮兵战术指挥系统,运算速度800万条指令/秒,每小时可处理720项火力任务。1994年起该师装备的“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炮,配备弹道计算机和自动定位定向系统,行进间S击反应时间少于60秒。
  (2)反坦克火力:第3机步师建制内的反坦克火力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空中反坦克火力。该师建制内的36架AH-64攻击直升机和8架AH-1攻击直升机,机载“海尔法”反坦克导弹命中精度为96%。根据美军实验和海湾战争实践,1架AH-6攻击直升机能攻击16辆坦克。按照美军“将师属航空旅的攻击直升机集中使用”的观点,攻击直升机营采用集中攻击方式,能有效地打击且100公里纵深的敌装甲集团。当该营采取连续攻击方式(1个连进行攻击,第2个连在前方****与油料站补充,第3个连前往攻击途中,以保持攻击的连续性),可一次攻击384个装甲目标,扣除战损因素,按70%的摧毁概率,可一次毁伤268个装甲目标。此外,该师建制内的22架UH-60“黑鹰”多用途直升机,每架均可挂载16枚“海尔法”反坦克导弹,也具有较强的反坦克能力,情况需要时也可用于反坦克。二是地面反坦克火力。主要由机步营、坦克营和炮兵旅的反坦克火力组成。第3机步师的5个机步营装备180具“标枪”反坦克导弹发S架和380部“布雷德利”车载“陶”式反坦克导弹发S架。如一次齐S,具有每分钟发S1680枚反坦克导弹的能力。这两种反坦克导弹均采用了“发S后不管”的制导技术,命中精度高,破甲威力大(“陶”式反坦克导弹正面破甲厚度达1030毫米)。按70%的摧毁概率,具备一次摧毁966个装甲目标的能力。5个坦克营的290辆M1A1主战坦克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反坦克能力,290门120毫米坦克炮使用贫铀穿甲弹,可有效击毁3公里的敌装甲目标。该师师属炮兵旅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可发S“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采用弹道末端制导技术,可精确攻击16公里内的敌军坦克集群。师属多管火箭炮连“******”遥感反装甲子母弹一次齐S,可攻击35公里内的648个装甲目标。

  3.情报与电子战能力

  (1)情报侦察能力:第3机步师的主要情报与电子战力量是建制内的军事情报营(下辖收集与干扰连、情报与监视连和电子战连)以及空中骑兵中队(下辖2个空中骑兵队)。主要情报与电子战装备是12架OH-58侦察直升机、3架UH-60专用电子战直升机、12部地面侦察雷达和27部(套)电子战设备。师军事情报营利用远距离技术侦察手段及投掷式遥感侦察系统可直接侦察监视100公里范围内的敌情,并可向300~400公里纵深派出远程地面侦察分队。全师在进攻中可派出250-270个侦察单位,防御中可派出170-180个侦察单位。师属空中骑兵侦察中队的电子设备主要以直升机为平台,侦收的频段宽、距离远、精度高。12架OH-58D轻型攻击与侦察直升机能够D立地遂行纵深侦察任务,可对师整个作战地域和关心地域(即由己方前锋线向前延伸150公里)的敌军部署、C3I设施进行快速的空中侦察和识别定位。师地面无线电技术侦察距离500公里,直升机空中侦察距离150公里。直升机上装备的毫米波雷达、低照度电视、红外前视雷达、激光探测系统和光学照相侦察装置,可昼夜搜索目标,为师提供不间断的空中侦察、监视和目标搜索能力,并利用机载目标交换系统、配备到师、旅的联合战术情报分发系统、配备到营、连的单信道地面和机载数据保密通信系统和定位报告系统快速处理所获情报。OH-58D侦察直升机能够利用机载目标交换系统与UH-60、AH-64直升机和空军的F-16.A-10攻击机以及炮兵的战术火力系统通信,报告实时目标情况,与师属炮兵下辖的目标搜索连的移动目标定位雷达、火炮定位雷达共同搜索、识别和定位簇各种目标,引导火力准确攻击。  
  (2)电子战能力:第3机步师编制专用电子战危机3架(EH-60)、各型电子战设备27部,能够为师提供甚高频拦截和干扰能力,可在师的整个作战纵深实施攻击干扰。进攻中,师的电子干扰能力可达到地面30公里、空中40公里,定期监视40-50个无线电网、15部雷达。1小时内测向定位6O-80个短波电台坐标、24-30部地面雷达坐标,干扰压制3O个无线电网、10-15部雷达。有效压制礘谝惶荻油诺闹富油ㄐ磐?偷缱臃?装置。该师还具备很强的电子设备硬摧毁能力。师属骑兵中队的侦察直升机与攻击直升机按12:8的比例编成,具备很强的目标探测技术与精确制导技术相结合的实体摧毁能力。  
  4.通信能力
  第3机步师编有师属通信营(下辖指挥战斗连、前方通信连、通信支援战斗连),能够为师提供多路战术卫星通信终端服务、多路无线电通信系统和移动用户设备网,覆盖全师和军的作战地域(3.75万平方公里)。能为师提供数据、图像和语音的保密通信,保障师的指挥、控制、情报、火力支援和战斗勤务支援。可为师提供6个调频无线电站,以扩大师的作战活动和情报网,并可为师本部与师下属司令部提供有限的摩托通信服务。
  5.防空能力
  第3机步师有较强的防空自卫能力,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师属防空炮兵营装备“复仇者”自行防空导弹系统36部,可在行进间发S,具有全向攻击和“发S后不管”的能力,加上师属防空营24门改进型“火神”高炮(每分钟S速300O发,自动搜索和识别目标时间不到2秒钟),在师前方地域警戒雷达以及师骑兵中队OH-58D侦察直升机的配合下,能有效地对师作战地域内的低空(l.2-3.8公里)来袭敌机进行打击,掩护师主要作战队形的空中安全。二是师航空旅的36架“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和24架“黑鹰”多用途直升机均可挂载4-8枚“毒刺”空对空导弹,有一定的防空自卫能力。三是该师5个坦克营的290辆M1A1主战坦克,共装有580挺高S机枪,具备一定的对低空来袭敌机和直升机的防卫能力。
  6.防化能力
  师属防化连编有1个核生化分队和4个消除沾染排、1个烟幕排,能够完成本师的核生化侦察、洗消和发烟任务。全师的12个装备洗消站能在1小时内洗消48部战术车辆。全师连一级分队均配备毒剂探测和防止毒剂沾染的成套设备,如M8A1化学自动报警器、M256化学探测器以及单兵防护设备。全师所有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均装有完善的三防系统,在核生化条件下,乘员不必穿防护服即可连续作战。其他作战车辆均配备有M11/13清毒器,单兵均配有M258A1消毒装置,能够进行4级态势的防护。根据需要可在机动地域制造2公里宽的烟幕屏护带。
  7.工程保障能力
  师属工兵旅编有3个工兵营和数个工兵支队。依靠师自身的工兵力量,可完成师战斗工程保障、机动与反机动任务,快速构筑与维持师战斗地域内的主要作战道路、拦阻阵地和渡涉场的进出道路和主要桥梁。师的攻击架桥分队能够在跨度150米的河上快速架设4个载重60吨的浮桥。师工兵旅编有24门90毫米座力炮,可协助师对敌筑垒地域进行破障攻击。该师1个工兵连在24小时内可构筑1万-1.4万米的反坦克壕。在情况需要时,可用师属100余架UH-60多用途直升机“火力”布雷系统快速布设临时雷场,一个直升机架次可布设300米×200米混合雷场。师建制多管火箭炮连可快速投S遥控反装甲雷场,投S距离40公里,一门火箭炮一次投S可布设336枚AT-2反坦克地雷构成的反装甲雷场。
  8.夜战能力
  第3机步师装备各种夜视系统4983部。师全部主战坦克、自行火炮、战斗车辆和直升机均配备了夜间探测和瞄准系统。“阿帕奇”攻击直升机PNNS夜视系统在夜间对坦克的探测距离达12公里,识别距离为7公里。该师装甲旅5个坦克营的M1A1主战坦克采用新型的全景热成像观察仪和热成像瞄准镜,大大提高了夜间机动和探测与攻击目标的能力。1994年后改装的部分M1A2主战坦克装备的“指挥员D立热成像观察仪”和驾驶员热成像仪采用被动式红外技术,更不易被敌方发觉,夜间行动的隐蔽性更强。该师机步旅5个机步营的M2“布雷德利”系列战车在其观测与指挥系统中装有昼夜观察仪和红外热成像系统。380部车载“陶”式反坦克导弹发S系统配备的AN/TAS-4热成像瞄准仪可在夜间对2-6公里的装甲目标进行探测和瞄准S击。由于拥有较强的夜战能力,美军认为,装甲机J化部队可实施昼夜连续作战的高速突击,且攻击的最佳时间是在夜间。
  9.后勤支援能力
  第3机步师的师级后勤支援是由师支援司令部下辖的3个前方支援营、1个保养支援营和1个运输飞机保养连提供的。每个前方支援营分别编有2个坦克系统支援队和2个机步系统支援队。每个营最多可同时对2个坦克营和2个机步营实施支援,提供各类物资器材的支援保障,并能对前方旅支援区内的通信和地面导弹装备实施中级前沿保养。师支援司令部共编有各种吨位的运货卡车、拖车和油罐拖车1223辆,可运输166.05万磅的编制装备。师保障支援营下辖的汽车运输连每日可提供5-22.5吨卡车和拖车138辆,一次运货1102吨。该连用18辆带60吨拖车的卡车一次可运送445吨作战物资和18辆中型坦克。保障支援营下辖的供给与勤务连能够每日为师接收、临时贮备和分发一类补给品35.58吨、二类补给品52.71吨、三类补给品9.34吨、四类补给品20.07吨、除飞机外的七类补给品23.97吨以及工程建筑材料21.76吨,并能每天从军运输站转运136吨****到被支援单位。在师和旅支援区内提供5个水源供给点,能贮存水3万加仑,一天来回二次可运水1.2万加仑。每天能贮存和分配汽油30.26万加仑,使用75%的燃料分发车辆,一天往返两次可分发汽油19.72万加巴。师保养支援营下辖的1个重型维修连和1个轻型维修连能够向不受师3个前方‘支援营支援的师部队提供各种装备的中级维修和保养。保养支援营下辖的导弹支援连可为师的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反坦克导弹和多管火箭炮系统提供实地维修。师支援司令部直辖的运输飞机保养连,能够对师航空旅的各型直升机提供航空保养维修,包括直升机的动力系统、电子通信系统、导航系统、武器系统、飞行控制设备维修、抢修与撤离。师保养支援营下辖的医疗支援连能够提供师级卫生勤务支援,能够为师后防区域和从旅区域卫生连后送下来的各类伤病员提供接收和治疗设备。为不需住院、且在96小时内可回到岗位的伤病员提供160套安置设备。可在师支援区内为分队手术提供卫勤支援。海湾战争中,该师的后勤支援部队实施跟进保障,在100小时的地面进攻中,跟进保障距离达到370公里。
  10.综合攻防能力
  进攻作战能力。第3机步师在军的编成内担任主要方向的进攻时,进攻正面可达2530公里,担任次要方向的助攻时,进攻正面可达40公里。对预有准备防御之敌进攻时,师的突破地段宽度为6-8公里,对仓促防御之敌进攻的突破地段可达10公里。进攻的纵深可达60公里以上,可一次歼灭敌一个摩托化步兵团。
  防御作战能力。防御战役中,第3机步师可在军的编成内防守正面30-60公里、纵深50-70公里的防御地带,抗击敌一个集团军的进攻,通过扼守要地、机动防御、使用空中机动特遣部队,以突袭和地面设伏方式迟滞和粉碎敌集团军的进攻行动。第3机步师在防御中还可作为军的预备队,利用其快速机动性和强大的装甲突击力,对楔入防御之敌实施反突击。

历任师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约瑟夫·T·迪克曼少将
1917年11月至1918年8月
博蒙特·B·巴克少将
1918年8月至1918年10月
普雷斯顿·布朗准将
1918年10月至1918年11月
罗伯特·L·豪兹少将
1918年11月至1919年8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约翰·P·卢卡斯少将
1941年9月至1942年3月
乔纳森·W·安德森少将
1942年3月至1943年3月
小卢西恩·K·特拉斯科特少将
1943年3月至1944年2月
约翰·W·奥丹尼尔少将
1944年2月至1945年7月
罗伯特·N·杨格准将
1944年12月代理
威廉·R·施密特少将
1945年7月至1946年
朝鲜战争时期
罗伯特·H·索尔少将
1950年11月至1951年10月
托马斯·J·克罗斯少将
1951年10月至1952年4月
罗伯特·L·杜拉尼少将
1952年4月至1952年10月
乔治·W·史密斯少将
1952年10月至1953年5月
尤金·W·赖丁斯少将
1953年5月至1953年10月

当前时期
约翰·w·亨德里克斯少将
1996年2月至1997年6月
詹姆斯·0·赖利少将
1997年6月上任
?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迅即决定介入战争.“联合国军”总司令兼美国远东军总司令,美国远东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五星上将深感兵力不Z,紧急呼吁美国Government向朝鲜增兵。当时美国国内预备队只覬?2空降师和仅剩空架子的第3步兵师。结果,仅有两个团的美国第3步兵师经紧急动员和补充后扩编为3个团,共约1.1万人,被匆匆派往朝鲜作战,但其部队只有40%作好了战斗准备
? 1950年8月31日,美国第3步兵师离开美国前往朝鲜半岛。它的第一站是日本,然后再伺机前往朝鲜.11月9日,麦克阿瑟命令第3师从日本上船到朝鲜,编人美国第1军,首先在朝鲜的南部地区作战,然后在那里执行占领任务。第3步兵师的第一仗是掩护第10军的部队从天兴水库撤退。随后又执行了一些支援性作战任务,被称为“消防队”
? 1951年10月,美国第1军准备用5个师实施“突击队”作战,企图削乎它当面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突出部。第1军的作战计划是:在军的西侧,韩国第1师从怀俄明线出发,越过临律江,向开城前进;在韩国第1师的东侧,英联邦师将夺取三米川与京户洞之间的高地;再往东,由美国第1骑兵师在京户洞与甘沟之间13公里的正面上向西北方向进攻;在军的右翼,由罗伯特·H·索尔少将指挥的美国策3步兵师进攻乔原西北10公里处的281高地和11公里处的373高地1324高地,然后在青山与美国第25步兵师会师;美国第25步兵师攻占乔原北面的有利地形o10月3日,“突击队”作战行动开始。志愿军的作战主要集中在美国第1骑兵师的区域内。第3步兵师及其他3个师只遇到轻微的或諮瘸潭鹊牡挚贡愦锍闪俗髡侥勘辍5??骑兵师每前进一步都很困难。志愿军第47军的139师和141师的部队依托坚固的工事,顽强抵抗,使第1骑兵师付出了惨重代价。f  
? 在朝鲜战争中,美国第3步兵师在中朝人民军队面前惨败,它的部队只获得了2枚“战斗之星”勋章和11枚荣誉奖章。1954年12月3日,第3步兵师离开朝鲜半岛,回到佐治亚州本宁堡。
? 1958年4月,美国第3(机J化)步兵师又回到德国,加强西欧防线。作为美国驻欧部队,第3(机J化)步兵师在德国一驻就是30多年,为对抗H约组织的武装力量,结束冷战发挥了应有作用。
? 1990年8月20日至1991年3月22日,美国第3(机J化)步兵师的部分官兵应召再次投入战斗。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第3(机J化)步兵师的官兵被部署到海湾地区,作为多国部队的组成部分参加了“沙漠风暴”作战行动,迅速结束了萨达姆在海湾地区实施的军事侵略。大约1000名第3(机J化)步兵师官兵被部署到土耳其东南部和伊拉克北部,为库尔德难民提供人道援助。还有大约1肋0名第3(机J化)步兵师官兵参加了“胜利特遣队”,担负起帮助重建科威特的任务.
? 1993年,美国第3(机J化)步兵师派遣第15步兵团第3营前往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参加“恢复希望”作战行动。1993年6月5日,联合国维和部队遭艾迪德的支持者伏击,24名巴基斯坦士兵被击毙。于是,美国派出部队前往索马里,搜捕艾迪德.10月3日,美军别动队和其他部队与艾迪德的支持者发生激烈战斗,结果美军亡18人,伤75人。迫于国内舆论的压力,克林顿总统宣布,‘美军将在1994年3月31日前分阶段撤离索马里。于是,第15步兵团第3营便在总统规定的时间表内撤离了索马里.
? 1994年,美国第3(机J化)步兵师把第15步兵团第2营部署到马其顿阻止塞尔维亚人发动侵略,同时把第15步兵团第3营阶1个连派往海地,支援“坚持民主”作战行动.  
? 1995年2月10日,美国陆军部长小托戈·D·韦斯特和陆军参谋长戈登·R·沙利文上将宣布将陆军现役作战师从12个师整编为10个师
? 1996年4月,驻加利福尼亚州斯图尔特堡的美国第24(机J化)步兵师奉命改编为美国第3(机J化)步兵师。
? 2003年3月,第三机步师从科威特进攻伊拉克,4月第三机步师攻占巴格达。


[ 本帖最后由 永远奋斗 于 2009-1-18 21: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20: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10.大红一师----美国第一机械化步兵师
    美国陆军第1步兵师是美国陆军主力部队之一,该师成军以来参加了美国历次主要的战争,并且多是战
斗中的攻坚主力,特别是在二战中,在北非登陆战役,西西里岛杰拉登陆场,诺曼底“奥马哈”海滩,攻陷
“齐格菲防线”,阿登地区雷马根大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都留下了该师的鲜血和赫赫战功,该师无愧于美
军第一部队的美名,是美军一支王牌中的王牌师。

  美国第1步兵师组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7年,而第1步兵师最初称美国第1远征师。第一次世
界大战爆发后,“武装起来,最大限度地武装起来,毫无限制地武装起来!”威尔逊总统向全国发出了战
斗号召。国会颁布了1917年征兵法。根据美国陆军部关于组建美国第1远征师的指示,1917年5月24日,
美国陆军将分散驻扎在多个驻地的正规陆军部队集中起来,正式组成美国第1远征师,威廉·L·赛伯特少
将任第一任师长。
  6月14日,美国第1远征师的第一批部队从纽约港与霍博肯港启航驶往欧洲,其余部队则在年内陆续
抵达法国圣纳泽尔和英国利物浦,最后一支部队于12月22日到达圣纳泽尔。第一批部队到达法国后,美
国第1远征师于7月6日改编为美国第1步兵师。该师主要由第1步兵旅1第2步兵旅和第1野战炮兵旅以及各
种支援部队组成。到达法国之后,美国第1步兵师并没有立即参战。后来,1917年6月8日被确定为美国第
1步兵师的成立日。
  “铁锤”美国远征军司令潘兴将军对美军第1师极为关心,亲自制订了一个冗长的训练计划,他想让
该师成为美军的典范。自从1917年7月5日第1师的第一批分队到达被选作训练区的贡德古尔时起,潘兴就
开始对他们的基本战术使用水平进行检查,前后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1917年8月下旬,法军第47阿尔卑
斯狙击师---即“蓝魔”师开始向美军第1师讲授堑壕战和武器知识。直到10月21日,潘兴才把该师派到
一个没有战事的地区,配属给法军第18师,让它体验一下前线的生活。从那一天起,每个团派出一个营
跟随法军进入前沿10天,然后其他各营再进入前沿数天。1917年11月底,第1师返回贡德古尔,将在前线
学到的东西贯彻到此后的训练中去。只是到了1918年1月18日,即第1师到达法国半年之后,潘兴才认为
该师已作好了单独接受任务的准备,可以派到战线上去了。

  期间在第1师诞生了美军的一员著名的战略家乔治.马歇尔五星上将,不过当时他只是第1师参谋部的
一名临时中校。马歇尔的任务是使第1师师部随时了解前沿阵地的情况,检查部署和物资给养,密切注意
部队的土气。

  1917年10月21日,美国第1步兵师参加攻占洛林的萨默维尔的作战。1918年1月18日至2月5日,该师第
1步兵旅(配属5个法军营)参加攻占洛林的安索维尔的作战。2月5日至4月3日,美国第1步兵师攻占洛林的
安索维尔,4月27日至6月8日,美国第1步兵师占领康蒂格尼,那是一个被德军占领的小村庄,协约国军需要
它,第1师奉命把它拿下来。士兵们经过苦战终于攻下来,他们受令坚守阵地。经受了德军在第一次世界
大战最后阶段最密集的炮火射击,守住了村子。马歇尔后来写道:“我们守住了康蒂尼,德军后来再也没
有重新占领这个村庄。"

    6月9日至13日,美国第1步兵师参加蒙特蒂迪尔一诺昂的防御作战。
    6月14日至7月8日,美国第l步兵师与法军部队在康蒂格尼地区换防。
    7月18日至22日,美国第1步兵师参加埃纳一马恩河战役。8月7日至24日,该师占领洛林地区的赛泽

    9月8日至11日,该师又占领赛切普雷与安索维尔之间的卢瑟。
    9月12日至16日,美国第1步兵师参加圣米耶尔战役。
    10月1日至12日,美国第1步兵师参加默兹一阿尔贡进攻战役的第一阶段010月29日至11月11日,该师
参加默兹一阿尔贡进攻战役的第二阶段。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后,美国摆脱“孤立主义”的束缚,美军也开始紧急备战。美国第
1步兵师也不例外。

    美国第1步兵师集结于英国并进行临战训练之后,于1942年11月8日参加代号为“火炬行动”的北非
登陆战役,在法属阿尔及利亚的奥兰登陆成功。此后,该师在第2军编成内向突尼斯挺进。该师在与德军
的作战中一度遭受重创,伤亡惨重。

  1943年5月9日,德意非洲集团军群24万人投降,北非为盟军所控制,北非从此无战事。盟军利用这
一有利形势,发起代号为“赫斯基”的西西里战役。
  7月10日,美国第1步兵师在西西里岛东南部的杰拉强行登陆,迅即突破守军防线。不久,德国装备
精良的"戈林"装甲师向第1步兵师反扑,德国60辆坦克在没有步兵的情况下直冲海滩,企图摧毁美军的桥头
堡,第1步兵师只能临时挖单兵壕阻击,在海军舰炮火力和加拿大部队的支援下,第1步兵师使用炮兵火力
击退德国装甲师,许多坦克已冲到战壕前2000米,第1步兵师乘胜发起进攻,一举攻占特罗伊纳,7月13日
在战斗中,第1师付出了很大的伤亡,其中包括克劳弗德中校(Joseph B. Crawford),但他们为盟军打开了
通向墨西拿海峡的大门。

  经过28天的殊死战斗,第1步兵师取得辉煌战绩的同时,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267名英勇的战士付出了
生命,1184人负伤,337失踪,但上级也发现该师纪律出现问题,他们临阵换将,克莱伦斯·R·许布纳少将接
替特里·M·艾伦少将指挥第1步兵师,克莱伦斯·R·许布纳少将当时是华盛顿的一位军需官,他在一战时
,就曾在第1步兵师16团战斗过。
   第1步兵师第16步兵团经过集训后,被编入V军团,扩充为34124人和3306辆车辆,1944年6月,在代号

为“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作战中主攻“奥马哈”滩,但这是整个诺曼底登陆作战中最为惨烈的一场血
腥苦战.第1集团军司令战后升为第一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布雷德利五星上将回忆道:“奥马哈”滩简
直是一场恶梦。直到今天,一想到1944年6月6日那里发生的事情,就会感到一阵阵痛苦。我曾多次回到
那里,悼念死在滩头的勇士。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人们也不会忘记那些侥幸活到胜利之日的人们。
那天,踏上“奥马哈”滩的人,个个都是英雄。

  奥马哈位于犹他海滩的东面,科汤坦半岛南端维尔河口到贝辛港之间长6.4公里的海滩,海岸是三十
多米高的悬崖陡坡,有四个被海水冲刷出的深谷,成为通向内陆的天然出口,海滩上高低潮之间的落差
约为270米,海滩是硬质沙地,上面筑有高耸的鹅卵石堤岸,后面是沙丘,草地,树林,易守难攻。德军
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地形构筑防御工事,在低潮线到高潮线之间设置了三道障碍物,还混杂有大量水雷
,在卵石堤岸上筑有混凝土堡垒,在堡垒前有蛇腹形铁丝网和几千颗地雷,四个出口都用地雷和钢筋水
泥障碍物封死。海岸上有16个坚固支撑点,配有机枪和反坦克炮,悬崖上还构筑暗堡,内有威力极强的
88mm火炮,炮火杀伤范围可以覆盖整个海滩。

   盟军之所以选择这里登陆,是因为从维尔河口到阿罗门奇之间正处在美军犹他海滩和英军海滩当中
,位置非常重要,而这段32公里长的海岸只有这一段还勉强可以登陆,其余地段都是悬崖绝壁。此外盟
军认为这里的守军是第716海防师的一个团,既无装甲部队,又无机动车辆,士兵又多是后备役,战斗力
差。实际上,3月中旬隆美尔为加强诺曼底地区的防御力量,从圣洛调来精锐的野战部队第352步兵师,
该师的一个主力团就部署在奥马哈滩头,另外两个团在距海滩只有几英里的贝叶。实际上,“奥马哈
”滩上的第716守备师的这个团已经并入第352师,而盟军情报机关直到登陆部队出发后,才查明第352师
的去向。

  在奥马哈登陆的突击部队包括查尔斯·格哈特第29师第116团和许布纳“大红一师”的第16团,还有
经过特殊训练专门爆破敌人水下障碍的工兵部队。由霍尔海军少将指挥的O编队负责运送。6月6日三时到
达换乘区,当时海面上风力五级,浪高12米,有10艘登陆艇因风浪太大而翻沉,艇上所载300名士兵就在
海面上挣扎,3— 6英尺高的浪头向我们的战舰和运输舰扑打过来。在漆黑的夜里,让登陆舰起锚困难重
重,而且危机四伏。步兵身负沉重的装备,爬进剧烈颠簸的舰只,很快就感到难以忍受:潮湿、寒冷和
晕船。装载64辆攻击东、西滩头的两栖坦克的16艘坦克登陆舰,在海上剧烈地颠簸着,笨拙地移动着。
士兵们又冷又湿,当到达海滩时,士兵们已经精疲力尽。

   更糟糕的是盟军在登陆前的火力准备中,最初为达成战术上的突然性,在预先航空火力准备时没有
对这一地区进行轰炸。6月6日五时五十分,由2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12艘驱逐舰组成的舰炮火力支援
舰队实施四十分钟的舰炮火力准备,可由于害怕霍克角德军岸炮射击,军舰只是在远距离上进行射击,
准确率很低。六时由480架B—26轰炸机对德军防御阵地进行直接航空火力准备,投弹达1285吨,但当时
云层又低又厚,飞行员怕误伤己方部队,故意延迟30秒投弹,结果1285吨炸弹都落在5公里外。所以德军
的防御工事和火力点大都完好无损,当盟军的火力准备刚一结束,德军的炮火就开始射击了。
   计划伴随登陆兵上陆提供及时火力支援的水陆坦克,在西段的32辆中有27辆在下水后的几分钟里就
因风浪太大而沉没,余下的5辆有2辆是驾驶员技术高超战胜风浪驶上海滩的,另3辆要归功于一位坦克登
陆艇长的主动精神,他见第一辆坦克刚下水就在风浪中沉没,立即命令关上艇首门,将余下的3辆直接送
上海滩。在东段指挥员见风浪太大,水陆坦克无法下水,就命令将坦克直接送上海滩,但这样一来到达
海滩的时间提前了,为了等待配合作战的装甲车辆,坦克登陆艇不得不在海岸附近徘徊等待,德军抓住
机会猛烈炮击,击沉了2艘坦克登陆艇,装备105毫米火炮的几十辆两栖车辆也多数沉没,结果只有一半
两栖坦克和少数几辆战车到达“奥马哈”滩。6点30分,杰罗第军的第一批步兵到达“奥马哈”滩,多数
都搞错了地方。直到六时四十五分,水陆坦克和装甲车辆才驶上海滩,可刚上海滩,就被德军炮火摧毁
了好几辆。接着第一波1500名士兵开始突击上陆,因为海中有一股向东的潮汐,以及岸上迷漫的硝烟,
使得士兵难辨方向,队形也变得混乱。上陆时士兵们要先趟水涉过1米多深,50—90米宽的浅水区,再要
通过180—270米宽毫无遮掩的海滩,才能接近到堤岸,而且这一切都在德军密集而猛烈的炮火下。所以
在最初的半小时里,这1500名士兵根本无法投入作战,只是在浅水中,海滩上为生存而苦苦挣扎。在第
一批登陆的8个连中只有2个连登上预定海滩,这些部队立即遭到敌人的机关枪、迫击炮和火炮的猛烈射
击,被德军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由工兵和海军潜水员组成的水下爆破组,伤亡惨重,有几十人死亡或受
伤,许多人淹死在海里。装备丢失损坏严重,但仍克服困难冒着德军炮火开始清除障碍物,设法炸开了
水下障碍物,在东段开辟出两条通路,在西段开辟出四条通路,但多数排除障碍的工兵却当场被击毙,可
惜在涨潮前来不及将通路标示出来,后续登陆艇一直找不到通路,拥塞在海滩上听任德军炮击。无处隐
蔽,匍匐在沙滩上和浅水中的人,无法还击,也无法隐藏在搁浅的登陆舰后面。大多数两栖坦克都被击
毁。没有大炮支援,几个小时内,海滩上鲜血横流,连海水都染红了。

   第二波于七时到达海滩,正逢涨潮,德军炮火非常准确猛烈,完全将登陆部队压制在狭窄的滩头。
两小时里美军在西段没有一个人冲上海滩,在东段也仅仅占领9米宽的一段海滩。海面上挤满了登陆艇,
秩序异常混乱,海滩勤务主任只好下令只许人员上陆,车辆物资一律暂时不上陆。此时美军第1集团军司
令布莱德利根据几份零星的通信和军舰了望哨的报告,知道登陆遇到极大困难,胜利几乎不可能了,他
打算放弃在奥马哈的登陆,让美军第5军后续部队在犹他海滩或英军的滩头上陆。

  血染“奥马哈”滩的时间太长了。登陆后6个小时,才占据10码滩头阵地。直到主要指挥官上岸后,
士兵们才开始向防波堤和绝壁等隐蔽物移动。这些勇敢的指挥官是第29师副师长诺曼·D·科塔准将,第
116步兵团的查尔斯·D·W·坎汉上校和指挥第16步兵团的乔治·A·泰勒上校。

   然而就在这时,局势发生了转机,担任舰炮火力支援的美国海军见陆上的官兵死伤累累,岸上火力
控制组和海军联络组都没有消息,意识到海滩上形式已极为严峻,17艘驱逐舰充分发挥主动精神不顾搁
浅、触雷和遭炮击的危险,驶到距海滩仅730米处,进行近距火力支援。得克萨斯州牧场主詹姆斯
·E·拉德尔上校率领150名别动队员,登陆攀上峭壁,摧毁法国情报人员报告的6门155毫米法国火炮
,,他们艰难地爬上了霍克角,发现所谓的155mm海岸炮竟然是电线杆伪装的,消除了海岸炮的威胁,美军
的驱逐舰靠上向海滩,向德军火力点逐一开火,强大的火力打得德军毫无招架之力,只得挂白旗乞降。然
后驱逐舰又向每一个新发现的目标射击,并且只要见陆军用曳光弹射击,就把它当作是在指示目标,马
上进行轰击。正是驱逐舰的积极援助,逐步压制住德军的火力,为海滩上的美军攻击创造了条件。在滩
头上的美军指挥官也努力激励部下,如第29师副师长科塔准将在弹片横飞的海滩下达富有感情的命令,
给海滩上每个人树立了无所畏惧的榜样,科塔喊道:“留在海滩上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死人,一种是等死
的人。来呀!把魔鬼从这里赶走!”能够行动的人冒死向防波堤冲去。第18步兵团和第115步兵团又有几
百名士兵从登陆舰上冲出来,跟在他们后面。到处都能看到勇敢的行为和英勇的士兵。第1师16团团长泰
勒上校也喊道:“我们呆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我们死也要向前冲!”在他们的带领下,海滩上的美军
尽管伤亡惨重,组织残余部队前仆后继,连续爆破炸开封死的出口,终于冲过堤岸。
   中午时分,第二梯队三个团的生力军提前上陆,在舰炮和坦克支援下,一步一步扩大登陆场,接着
在“喷火”式飞机的校射指引下,美军战列舰和巡洋舰上的重炮也加入对岸射击,更是炸得德军鬼哭狼
嚎,抱头鼠窜。

    下午1点30分,第1集团军司令布莱德利接到杰罗发来的振奋人心的消息:“部队牢牢地守住了海滩
……正在向海滩后面的高地挺进。”布莱德利派参谋长比尔·基恩和切特·汉森到海滩察看。他们的报
告比布莱德利所预期的还要乐观。整个海滩的形势仍很严重,但部队已占领了一两道壕沟,正在一步一
步地向内地推进。根据他们的报告,布莱德利打消了放弃“奥马哈”滩的念头。
   天黑时,第1师和第29师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占领正面6.4公里,纵深2.4公里的登陆场,到夜间登
陆场正面进一步扩大到8公里,上陆人员共3.5万人。D日全天,美军第5军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重,光阵
亡就达2500人。当夜,第5军军部上岸,开设前进指挥所。军长罗杰少将向布雷德利发出的第一封电报就
是:“感谢上帝为我们缔造了美国海军。”

  在此次战斗中,第1师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也付出了重大的伤亡,一天内3000人伤亡,16团将近1000人伤
亡.但第1集团军司令布雷德利回忆道:我常常为派新组建的部队到“奥马哈”滩的进攻战中去打先锋而内
心感到苦痛。这次派去的部队,是杰罗率领的第5军司令部和格哈特率领的第29师。这就是我为什么决定
派许布纳的英勇善战的“大红一师”去增援的原因。像在西西里岛战役一样,“大红一师”又在敌人的
枪林弹雨里冲锋陷阵。感谢上帝,该师正在那里。

  诺曼底登陆作战结束后,美国第1步兵师继续向北推进,不久解放了比利时的列日市,接着突破“齐
格菲防线”,进逼德国本土。该师进攻的第一个目标是德国的亚琛。10月21日,德军守城司令终于抵挡
不住美军的进攻,弃城投降。接着,第l步兵师越过莱茵河,继续向德国纵深推进。
  12月16日,纳粹德军不甘心于失败,以10个装甲师,14个步兵师的兵力在阿登地区发起大规模反击,
当是第1步兵师正在休整,第1步兵师26团立即被派去阻击德国第12装甲师,12月17日,16团在威斯墨斯以北
18团在尤盆南歼灭了一支德国空降部队,俘获了德军团长冯.赫德特。1945年1月15日,美国第1步兵师发
起反攻,再次越过“齐格菲防线”,攻占雷马根大桥的桥头堡。时至4月1日,该师已向东推进240多公里
。4月8日,该师越过威塞河,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5月8日,纳粹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在二战中,第1步兵师共伤亡21023人,但俘虏敌人10万人以上,有15人获得国会荣誉勋章。战争结束后
,该师作为占领军留驻德国,直到1955年才根据轮换制度返回美国。
  1965年,美国第1步兵师奉命参加越南战争,其第2旅首先开赴越南。 7月2日,第2旅第16步兵团第
2营B连在边和附近进行搜索时与“越共”游击队交火,就是他们在越南进行的第一次战斗。
  1966年6月2日至7月13日,美国第1步兵师和南越第5步兵师与“越共”第9师在乎隆省遂行“埃尔帕
索2号”作战行动。据称“越共”军方面伤亡855人。

  1966年9月14日至11月24日,由美国第196(独立)步兵旅发起“艾特尔博罗”作战行动011月初,美国
第1步兵师,第4步兵师第3旅1第173空降旅以及南越陆军几个营卷入。据称此次为美军最大的作战行动,
“越共”军伤亡1106人。

  1966年11月30日至1967年12月14日,美国第1步兵师,第4步兵师和第25步兵师各1个营在西贡及西贡
周围地区发起,1967年1月由美国第199步兵旅接替遂行“费厄法克斯”作战行动。此次作战强调的是美军
/南越陆军的联合作战行动。第199步兵旅撤退后,该作战地区由南越第5别动大队接管。据称“越共
”军方面伤亡1043人。

  1967年1月8日至26日,美国第1步兵师,第25步兵师,第173空降旅1第11装甲骑兵团以及南越陆军部队
在铁三角对“越共”第4军区总部遂行“塞达福尔斯”联合作战。

  1967年9月27日至11月19日,美国策1步兵师在平阳省(“越共”部队进攻平隆省的禄宁城镇之后包括
该地区)遂行“申南多”作战行动。据称“越共”军方面伤亡956人。

  1968年3月11日至4月7日,美国第1步兵师,第9步兵师和第25步兵师,南越第5师1第25师和数个空降
营以及海军陆战队特遣部队在西贡地区及周围的5个省遂行“获胜之道”作战行动。据称“越共”军方面
伤亡2658人。

  值得一提的是,1968年9月,第1步兵师师长凯思·L,韦尔少将在西贡以北的禄宁指挥作战时,因乘
坐的直升机被“越共”击中坠毁,机毁人亡。

  1970年4月,美国第1步兵师在南越伤亡数以万计的官兵之后,奉命返回美国堪萨斯州赖利堡。

  1990年11月8日,第1(机械化)步兵师奉命向海湾地区部署。在其后的两个月中,它将12000多名官兵
和7000余件装备部署到沙特阿拉伯。接着,他们在沙特阿拉伯进行战前训练,为实施地面作战做准备。

  1991年2月24日早晨,作为“沙漠风暴”行动组成部分的地面作战开始。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率
先对伊拉克第26步兵师发起进攻,为后续部队开辟通路,成为美国第7军的开路先锋。在本日的作战中,
第1步兵师俘虏伊军2500人。随后,他们奉命向北机动,突入伊军纵深,意欲消灭萨达姆的精锐部队伊拉
克共和国卫队。

  经过16小时的机动,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再次投入战斗。2月26日夜晚,该师与伊拉克共和国卫
队的塔瓦卡尔那师和第12坦克师第27旅相遇,击毁伊军坦克和步兵战斗车各40辆,迫使伊军迅速后撤。
为了切断伊军从科威特城北逃之路,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继续向东猛进,击毁大量伊军车辆,俘虏伊

军数干名。27日20时,该师第4骑兵团第1中队攻占伊军北逃的公路。 28日凌晨,该师主力沿该公路一线
占领防御阵地,完全切断伊军的退路。

  到28日8时宣布停火时,第1步兵师在这场“100小时的地面战”中前进260公里,击毁伊军坦克550辆
,装甲人员输送车480辆,俘虏伊军11400人,而自己仅亡18人,损失坦克和步兵战斗车各5辆。

  1991年5月10日,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返回美国堪萨斯州赖利堡。

  1995年2月10日,美国陆军部长小托戈·D·韦斯特和陆军参谋长戈登·R·沙利文上将宣布将陆军现
役作战师从12个师整编为10个师。驻德国的美国第3(机械化)步兵师改编为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驻
堪萨斯州赖利堡的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司令部和师支援部队退出现役。美国陆军官方宣称,此举是为
了在裁减陆军师的情况下将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这个最著名的师(番号)之一保留在现役部队中。

  1996年11月至1997年10月,美国策1(机械化)步兵师奉命在波黑地区执行维和任务,该师两任师长蒙
哥马利·C·梅格斯少将和戴绍·L·格兰奇少将先后兼任北部多国师师长。1997年10月,第1(机械化)步
兵师师长戴维·L·格兰奇少将将北部多国师的指挥与控制权移交给美国第1·装甲师师长拉里·R·埃利
斯少将。

  1999年6月,在科索沃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一部奉命进驻科索沃执行维和任务,
充当东部多国旅,以1名副师长兼任东部多国旅旅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1 17:43 , Processed in 0.0422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