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11773|回复: 20

再说壬辰之役(下)——中国陆军在朝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3 19: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仔细看看秀吉的第一次侵朝史,朝鲜政府(李氏朝廷)的表现实在是又窝囊、又无用,说白了,就是废柴一个。那场战争如果不是出了个李舜臣——而且还一度沦为朝鲜宫廷内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我真不知道对于朝鲜官方到底有什么可以值得书写的之处。
    日本人登陆之后,朝鲜军队么屁滚尿流,丧师失地。朝鲜的小朝廷更是一泻千里,宣宗(朝鲜王)本人抛弃了江山和百姓,一口气撤到中朝边境的义州附近才停下脚步。面对如此无能的政府和君主,甚至连一些朝鲜百姓都选择了接受日本人的统治,据朝鲜史料《宣宗实录》记载,朝鲜“人心怨叛,与倭同心耳”。“我民亦曰:倭亦人也,吾等何必弃家而避也”。不仅如此,一些在王京内的一些奴隶甚至配合日军的进攻,揭竿而起焚烧了王宫(朝奸?)
    唯一值得肯定的是,朝鲜君臣在乞求“天兵援朝”这件事情上,自始自终都是意志坚定,百折不挠的。可是,在关键的细节问题介绍上(比如说,敌方兵力啊,作战状况啊,损失情况啊,沦陷区域等),朝鲜君臣竟都称不知!
        仗打到这个份上,居然连侵略军的大致情况都不明,真不知道这个一国之主是怎么当的!对此,《宣宗实录》记载,明朝曾经遣使来问说,【贵国向为东国之强者,为什么突然失陷于倭贼?】同时也有使节表示,【贵国既然求援怎么不曾提及几月几日那道沦陷、发生什么战役、损失多少兵马、将领有谁战死、臣子有谁死节等等……】
       我们从上述这段明使的责问可以看出明朝对朝鲜君臣的不满和怀疑,因为在国内一直有谣言说朝鲜人和日本人勾结在一起,准备引明军进朝鲜加以歼灭。而这些谣言产生的背景就是朝鲜人除了天天要求中国尽快出兵进朝以外,什么细节也没说。
    不过,泪流满面,言辞恳切的朝鲜君臣最终还是打动了中国朝野上下的心。毕竟,附属国受辱而不问的话,宗主国的面子何在?更不要说保朝也就等于卫华这个道理了。于是,派军队入朝赶走侵略者成为了中朝双方共识。

    既然准备要派兵,那接下来就要决定派多少兵马这个基本问题。而在此之前,又需要了解敌军人数以及我军的补给能力。因为只有知道敌人的数量,才能判断我们应该派多少人才够。而在大致决定了参战部队的数量之后,才能联系朝鲜人看看他们能不能为这些部队提供后勤保障。
    可悲的是,天天喊救命的朝鲜人很快就给了我们更加惊人的答案。
    关于侵朝日军总人数:【这个不是很清楚。可能有几十万,也许十几万,不过也有情报说是几万的,所以天朝看着办吧】
    关于粮草接济:【目前没有,但是在沦陷区内可能有。如果拿下平壤的话应该会有。】对此,明朝开始以为朝鲜小气,舍不得白给,所以提出了拿银子到朝鲜买粮,结果朝鲜宣宗如是说“…小邦土地偏小,人民贫瘠,且国俗不识货银之利,虽有银两,不得换米为军粮矣…”。话说到这个份上,明朝官员(还有笔者)彻底无语。

    就在朝方向中国扯皮之时,中国的第一批援军还是在6月份进入了朝鲜(日军登陆两个月以后)。同时,朝鲜使节李德馨面见中国辽东巡抚郝杰,声泪俱下,泣不成声,叙述亡国之痛,痛斥日军之残暴。郝杰深受感动,特派副总兵祖承训率骑兵5000奔袭平壤。
    可为什么只派了五千轻骑?首先因为当时郝杰手头的兵力并不多。而且根据朝鲜人的情报,驻扎平壤的日军不过千把人?!

第一次平壤之战
   
    根据朝鲜人错误的情报和祖本人的轻敌,明军和500朝鲜军一路无阻(居然没有引起祖的警觉),在7月间杀入平壤城内,结果被万余名倭兵伏击。陷入巷战的明朝骑兵很快陷入了被动,他们在倭军密集的火枪射击面前损失惨重,而带来领路的500朝军大部溃逃,小部投降。在一片混乱之中,祖还发现狙击他部队的火力中居然有朝鲜人的弓箭夹在里面,这更加深祖承训对朝鲜人的不满。最终,惨遭屠戮的明军全军尽没,祖只身逃出。天朝的兵马居然惨败如斯。闻听此报,明廷震动,朝人惊惧。

    这场败仗之后,除了自己的轻敌大意,祖承训也指出了败战的一些客观因素:
1.粮草不继。(朝鲜人无粮)
2.军情不实。(朝鲜人谎报)
3.指挥权不专。(朝鲜人希望明军由朝方指挥)
4.明军对朝鲜军缺乏信赖。(中国人一直以为朝鲜人和日本人串通一气)
   
     而以上诸条中,第一、二两条始终困扰着明军一直到战争结束。
   
     明朝万历时期,中国陆军人数如果按照花名册统计的话,有313万人。但如果扣除虚头和许多的幽灵士兵,实际估计也就83万之众。再去掉一些没有野战能力的留守部队,可能真正能够拉出去打仗的,可能只有几十万人。
      不过,明廷由于一直无法得到前线的准确情报,所以只能估摸着日本军可能有十万人左右。为此,明军至少也应该出动十万人马才能保证打退倭军对朝鲜的侵略。但是接下来的军队补给又有了新的问题。因为朝鲜无粮,所以此次作战的后勤必须由中国人自己解决。出国作战还要千里接济,在当时那个运输条件下,可想而知此举的困难程度。所以,明军不得不分批出动,逐次增援,才能使自己的部队后勤得到保障。
       至于明朝的总体战略则十分清晰,那就是务求全歼在朝日军而不是驱逐。否则,“倭今退则后再进,反反复复,永无止矣”。从中可以看出,明朝的出兵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千万不能让半岛战事成为烂疮,拖了中国的后腿。
    10月16日,明朝命李如松总理蓟、辽、保定、山东军务,并充任防海御倭总兵官,其弟李如柏、李如梅为副总兵官,一同开赴朝鲜。同时,明朝从全国范围抽调部队赴朝,主要构成如下:
     
     辽东精骑1万;
     宣府、大同各选精骑8千;
     蓟镇、保定各选精锐步兵5千;
     江浙步兵3千;
     副总兵刘铤率川军5千(后队)

    在此期间,明朝还派出和谈使者(沈惟敬)前往日方交涉,争取备战时间。
    俗话说,此消彼长。就在明朝调集兵马,准备进朝参战之时,日本水军则在海上连战连败。名不见经传的李舜臣带领弱小的朝鲜水师,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使得日本水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说句客观的话,李舜臣不愧是一个伟大的海军将领,笔者觉得,其卓越的海战能力应该只在后世的东乡平八郎之上而不在其下。朝鲜民族在危亡之际能够出现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实在是其民族的幸事。于是,侵朝不过几个月,日本人的海上补给就出现了困难,这不仅使得日军无法再动员国内的军队增援赴朝,而且迫使他们以更加凶残的方式在朝鲜国内征粮。此举最终使得更多的朝鲜人走向与日人对抗的道路,朝鲜义师的不断壮大终究成为了日本人后方的心腹大患。
1592年的9月,朝鲜晋州城守将金时敏一举击败日方细川忠兴的攻城部队,取得晋州大捷,极大地鼓舞了朝方军民的士气。
    就这样,十几万侵朝日军最终分散为数个战术军团,各自作战,分头行动。而在这些军团当中,最突出的就是占领着平壤的小西行长部(2万人不到)。而且根据朝鲜君臣的情报,平壤应该还有不少粮秣,所以小西行长就成了李如松的首选目标。

平壤大捷
   
    1592年12月底,从宁夏前线归来的李如松,急急忙忙带领部队进入朝鲜,并在元月五日杀到平壤的城下。元月八日,4万余中国军队面对守城的1.8万日本军,利用火炮的巨大优势,从三个方向向平壤发起了进攻。日军虽殊死抵抗,怎奈寡不敌众,把守的城门相继被明军占领,最终被迫逃入城内负隅顽抗。入夜,早无战意的日军悄然进行突围,结果在路上又被明军的伏兵所袭,被歼数百,全军溃散。至此,平壤光复,明军初战告捷,军威大振!

大战碧蹄馆
      收复平壤的李如松,一路追击日本败兵,顺势占领了日军已经放弃的开城,并向王京(汉城)急进。
    此时的李如松,得到了日军准备放弃王京的假情报,急命部将查大受率轻骑三千作先锋挺进,进行侦察。正月二十五日,查部遇敌激战,不克,退往碧蹄馆。二十六日,查部继续进攻,与日军立花宗茂部3200人打了一上午,没有取得突破。中午,李如松带领两千本队(骑兵)来到战场投入战斗,终于取得一定进展。但孰料,这仅仅是日本人的诱敌之计。很快,日军先锋两万人(小早川隆景、毛利元康、小早川秀包、吉川广家等组成)就包围了明军,而且,还有两万日军正在向战场运动。
    尽管李如松后来似乎也得到了稍许增援,但不到一万的明军队伍还是受到了两万多日军的围攻,损失惨重。战斗异常激烈,明朝的将领个个拔刀上阵,亲自在前面搏杀。混战中,李如松本人遇险,多亏部下李有升以身相代才得以幸免。明军且战且退,杀退了日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击,但始终不得脱。
    激战近6个小时以后,包括朝鲜援军5000人在内的明军陆续赶到,逐渐掩护李如松撤出了战斗。
    此战,明军损失较大,明史记载有近2500人,占参战人数的一半以上。而且都为骑兵,当中还有不少和李如松久经沙场的亲兵家将,因此对李如松的冲击很大。而日军虽人数占优,但真正在前面拼杀的也仅两万人左右,且还是分批投入,所以没有能够取得决定性胜利。此外,日军遭受的伤亡也较大,按明史记载“歼敌八千”,虽不可信,但估计日本人的损失应该还要高于明军,在三千以上。
    碧蹄馆之战是第一次援朝战争中最后一次中国陆军参与的大规模战斗,此后,陷入粮草不济以及敌情不明之苦的李如松被迫撤回开城,再而撤回平壤修整。

    1593年三月初,明军偷袭日军粮草囤积地龙山,将日军的粮食储备付之一炬。原本就军粮不足的日军(和咱们一样)支持不住,于四月十九日撤出王京(汉城)。很快,同样由于补给的问题,其他几路日军也纷纷向南部转移,并在沿海地区修建倭城(日式山城),龟缩防守朝鲜南方四道——此举使得朝鲜国土大部获得了解放。
    六月,日军再次攻打晋州(第二次晋州之战),总算获得成功。朝鲜守将金千镒殉国。
    同年五月~七月,由于朝鲜沦陷区内破坏严重,人民流离失所,且瘟疫大行,双方均感觉无力再战,开始进行议和谈判。
    七月,李如松的部队根据朝廷的命令,除留下数千守备队防守隘口之外,开始陆续回国。至同年十二月,明军主力基本撤出完毕。
    至于这场中日两国之间的谈判(朝鲜被剥夺了谈判资格,只能旁听),则是人类外交史上一则空前绝后的闹剧。中日两方的谈判代表(小西行长、沈惟敬)欺上瞒下,相互忽悠自己的主子之创举,使得后世所有的骗子和政客都望尘莫及,开千古之奇观。

[ 本帖最后由 ViveI'empereur 于 2009-3-4 08:3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军饷 +10 贡献 +1 收起 理由
Imperial_Guard + 10 + 1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19: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不着边际的和谈结果当然只有一个,那就是彻底破裂。
    1597年初(离第一次战争结束近4年以后),恼羞成怒的秀吉再次发兵,发誓一定要显示一下color给中国人看看。这一次,日本人可谓驾轻就熟,而且已经在朝鲜半岛上有了立足点,再加上朝鲜的海军司令李舜臣被革职成了白身,所以第二次侵略的来势相比第一次更加汹汹。
    二月,得到朝鲜求援信的明廷以麻贵为总兵,杨镐为经略,兵部侍郎刑玠为总督,再次派兵赴朝驰援。
    同年春,第一批明军3万余人入朝。他们兵分五路,除麻贵率主力驻扎汉城以外,其余数路分守各处,以期迟滞日军的进攻。同时,第二批明军4万人将由刑玠指挥,准备在晚些时候进朝。然后,在这两批明军会师之后,全军计划一路南下,直捣釜山,准备彻底将侵略者赶下大海!
    六月,数千艘日本兵舰停泊于釜山,十几万侵略军大踏步向朝鲜内部挺进。
    八月,日军攻打南原。明朝副总兵杨元带领3000明军和3000朝军死守数日后,城破身亡。守军也大部被歼。日军攻占南原之后,屠城一日以示庆贺。南原失陷后,驻扎全州的明将陈愚忠立即率部(三千)撤退,使得日军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全州。之后,日军又分别攻陷黄石山、金州、公州等地,兵蜂再一次逼近王京汉城。
    九月初,麻贵带兵痛击日军先锋黑田长政之一部,使得后者全线后退,不敢出战。
同月,临危受命,复出指挥的李舜臣率领几乎已经毁灭的朝鲜海军在鸣梁海战中痛击日本海军,击沉日舰三十余艘,给予日本水军以重创。此战之后,日军再次将制海权逐渐让出,侵朝日军的补给线又开始出现危机。
    十月,明军李如梅部攻打星州谷城未果而还。而日方毛利秀元进攻青山的行动,也被中朝联军打得鼻青脸肿,大败而归。此后,随着冬天即将到来和后勤补给的问题,日军的进攻陷入停顿,日本人撤到南部沿岸地区坚守,不少日军开始回国,第二次侵朝已经有草草收场之势。
    十二月,随着明军的援兵陆续开到,明军开始了反击。

蔚山攻防战
    十二月二十二日傍晚,由杨镐指挥的明朝联军近5.7万人如神兵降临,一举杀到由日方名将加藤清正把守的蔚山城,准备给后者送终。
    当时,以加藤清正为首的日本守军不到1万人,城防工事也没修好,就被数倍于己的明军团团围住,成了热锅上的蚂蚁。由于明军的行动太过突然,日军匆匆放弃蔚山城,连粮草都来不及带,就退守城后的岛山倭城死守。此时,城内的粮食仅够三天,饮水也很少。明朝联军破城似乎是指日可待!
    二十三日,联军开始试探性攻势,积极扫清外围,并差点攻破三之丸的大门。
    二十四日晨,明军从四面开始了连续进攻,一举突破前日已经被冲得千疮百孔的三之丸大门,冲到二之丸门口。但在日军密集的火枪面前,损失惨重,却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不过,日军消耗也很大,一天下来就损失了660余人。
    二十五日,朝鲜军队奉命接替明军进行主攻,单独行动,猛攻一日未果,伤亡巨大。
    不过,城内日本守军饮水已经耗尽,挖井取水也没成功,迫不得已在夜间组织人员出击,从城下泡满尸体的小河内取血水应急。但即便如此,也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而且得悉出此情的朝军在河边设伏,一举抓获了近百名日军。困守城内,迫不得已的日军甚至用自己的尿水解渴!
    至此,连续三天进攻未果的联军优势依然明显,破城似乎指日可待。杨镐决定在次日用火攻烧毁城门,杀入城内。
    二十六日,突然天降暴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不仅拯救了缺水的日军,还使得明军的火攻计划也被迫推迟。当日,明军虽然冒雨进攻,但草草收场。
    二十七日,依然大雨如注,浸泡在野外的联军苦不堪言。当日的进攻也没什么实质进展。联军的士气迅速低落。
    二十八日,天气终于放晴。明军使用柴草准备火攻。但在日军的密集火力之下,损失惨重,连城门都没到就溃不成军,全线后退。不过,城内日军也由于连续作战,缺粮少衣,冻伤病死无数,实力极具消耗。
    二十九日,已经陷入绝境的加藤清正遣使议和,表示愿意放弃岛山,乞求明军停止进攻。而伤亡巨大的明军——明军战死者的尸体在城下堆了数重——也需要修整一番,所以同意暂时休战。

        与此同时,明将高策趁日军大部赶往蔚山援救之时率2万2千偷袭日军本阵釜山,也被日将立花宗茂以8百人用夜袭和火计击退,同时更有另一支明朝联军偷袭梁山,但也被黑田孝高击退。
    就在休战期间,从朝鲜各地开来的增援日军逐渐来到了战场,但都被明军后翼李如梅击退,没有形成气候。不过,他们的出现极大鼓舞了城内已经绝望的守军士气,促使加藤清正最终停止谈判,决定顽抗到底。
    一月四日,杨镐下令发起全线总攻,争取在日本援军主力来到之前,解决战斗。如若还不成功,则全军撤退。当日,明军所攻甚急,士兵们从四面搭起云梯攻城。城外火矢飞箭更是如雨点般射入城内。联军喊杀震天,与日军展开目前为止最激烈的战斗。战斗中,双方都爆发出惊人的勇气和毅力,明军的尸体都快堆到与城墙一般高,但还是攻击失败。
联军总指挥杨镐看到战局不利,而周围的日本援军如潮水般涌现,干脆被吓破了胆。于是,他连手下浴血奋战的数万将士也顾不上,自己先一溜烟地跑了。总司令这一溜号,明军的指挥系统顿时瓦解。战场上,还不知真相的明军内开始流传着日军援军已到,我军全线撤退的流言。于是,惊慌失措的情绪如洪水般蔓延开来。明军官兵们争先恐后开始撤退,整个大军陷入一片混乱。
    见此情景,城内外的日军一齐杀出,加速了明军的总崩溃。可怜联军数万人马,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大家如炸了窝的马蜂,四散奔逃。在这股乱军中,事先知道有这个撤退计划的明军还算是比较幸运的,而那些根本不知道有这件事的朝鲜军则是倒了霉,一开始就被扔在了后面。再加上他们几乎全是步兵,被追击的日军屠戮无数。联军中,只有参将卢继忠的小部队保持着建制,停下来与追上来的日军展开后卫战,掩护大部队撤退,最终全部牺牲。
丢弃了所有装备和辎重的明军一直溃逃了三十余里,才摆脱了日军的追击。而在他们的身后,近6万人的大军已经不复存在。战后,日军在战场附近打扫到10386具联军的尸体。此外,明军的游击杨万金、千总麻来、千总周道继、千总李洞宾、把总郭安民、千总王子和、哨总汤文瓉、千总钱应太、张应元殉国,千总陈观策、千总游击陈寅、游击陈愚冲负伤。于是,这场充满戏剧色彩的蔚山城攻防战以日军的大胜,联军的惨败收场。
   
    评论:看日人描写的朝鲜之役,碧蹄馆大捷和蔚山城攻防战往往是被描绘得最多的。因为这两次战斗,日军都是大胜,且两次俱是“歼敌两万”。但是前一个,经过最新的战史研究,基本可以确认为日本人的胡说,对此日本人也被迫承认,渐渐不再提起。至于后一个,则是扎扎实实我国陆军的惨败。每念至此,笔者莫不痛心疾首,愤恨不已。因为这仗输的太窝囊——对此,《明史》的评论到很清淡,“岛山视蔚山高,石城坚甚,我师仰攻多损伤。”
纵观整个战斗,我军前期完成得非常出色。整个大军无声无息,突然出现在蔚山城下,打了日本人一个措手不及,还差点活捉了加藤清正本人。而且,当时日军甚至连工事都没有完成,人数又处于极度劣势,且缺乏粮草的补给。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完全可以活活困死敌军,不费力气地解决战斗。即便是杨镐一直担心的日本援军,其实最终赶到的不过一万四千余人,和城内的日军加到一起,还不到联军的一半。如果不是因为此前明军屡攻不下,锐气大挫的话,对付两个方向的敌人也是绰绰有余的。
    也许,明军急于进攻的原因是由于寒冷的天气和自身补给的不畅所致,但即便如此,如果不是因为明军最后那场混乱不堪的撤退的话,这次失败还不至于变为如此一场灾难。
    杨镐这个家伙,事实证明根本就不是带兵打仗的料,丧师辱国,罪在不赦。可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居然在决定明朝命运的萨尔浒之战中再次担任前线总指挥,一手导演了比蔚山城攻防战更大的失败。

    1598年的伊始,明军遭到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失败,被迫全线转入防守。为此,明廷先后征调了两广、江浙、江西、四川之兵入朝,而且,还特地派遣了水师进行海上作战和补给。一时之间,15万明军分批入朝,由刑玠指挥,准备发起新一轮攻势。
    就在明军积极准备的同时,日军则基本放弃了进攻,开始龟缩防守。这一是因为日军的海路补给依旧不畅,二也是由于秀吉的身体日益衰老,日本人有了撤军的打算。尽管秀吉还在计划1599年的大规模攻势,但日军军势已经逐渐走向了强弩之末。
    八月十八日,秀吉死于伏见城,五大老秘不发丧,暗中开始筹划撤军事宜。
    九月,十万余明朝联军兵分三路,分别进攻蔚山城、泗川、顺天三地,但均被击退,没有取得进展。尤其是泗川之战,董一元带领的3万人马进攻岛津义弘(7000守军)城寨,眼看就要破城,但己方的火药库(由大炮炸膛引起)忽然发生大爆炸,导致全军锐气被挫,陷入一片混乱。岛津义弘率部队乘机杀出,再次大败明军(我们的运气实在是太差!!)
    十月,秀吉已死的消息传到朝鲜,侵朝日军战意全消,人心惶惶。十月十五日,五大老的回国命令下达,各部纷纷开始撤退。
    十一月,我军两次进攻失败的蔚山城终于被加藤清正所放弃,明军开始尾随追击。日军虽然想回国,但苦于海路被封锁,只得偷偷摸摸渡海回国。但是,困在泗川的小西行长由于被中朝海军困死,所以无法得脱。为了掩护小西的撤退,岛津义弘凑合了一支由数百支战船和运输船组成的舰队前去解救。此举,引起了此次战争的最后一次大海战,露梁海战。在战斗中,岛津的舰队损失过半,人员伤亡巨大,但却达到了目的。小西行长乘着这个当口,终于撤出了泗川,逃得了性命。而李舜臣、邓子龙也牺牲在这次海战中,倒在了战争胜利之前。
    十二月,日军主力基本撤出完毕,历时七年的侵朝战争就此结束。

    明朝为了此次战争,前后派遣了十六万七千人,耗银1700万两(平均一年240万两)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这样的胜利对于日暮西山的明朝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虽然,3万多名的战死者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算不得伤筋动骨,但是国家为了这场战争所花费的银两,却极大地消耗了明朝的国库,并为后来的财政紊乱埋下了伏笔。
    过去,一直以为这场援朝抗日战争,打得很轻松。我国陆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打退了侵略者。但实际看来,事实并非如此。中日两军各有千秋,互有所长,明军并没有占据什么很大的优势。尤其是第二次战争中,面对日式防御体系,明军打得相当吃力,战果不是很明显。尤其是在日军撤退之时,居然让几万日军比较完整地撤出了朝鲜,实在令人痛心。相较而言,令日人极为头疼的,是自己的海路运输线一直不畅,这既限制了日军的渡海人数,又迫使登陆日军必须疯狂掠夺占领地的物资,使得更多的朝鲜民众起来反抗自己。

    明军的暴行
     PS:根据朝方记载,明军由于按照获取敌方的首级多少来论功行赏,因此,很多明军官兵拿附近的朝鲜百姓充数。凡是战场附近,无头的朝鲜民众尸体皆四处可见。
   此外,由于明军的补给也很困难,所以明军在朝鲜同样四处征粮,烧杀抢掠。有些日军没有到达的地区,结果被明军搞得人烟稀少,物质财产损失严重。所以,朝鲜老百姓除了对日本人恨之入骨以外,对明朝的“天兵”也是极端厌恶。

[ 本帖最后由 ViveI'empereur 于 2009-3-4 08: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 22: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日本统治朝鲜时期,也没能把它变富了,只把它当成是一个通道,只管交通线的建设,棒子民就由他们自生自灭吧。
据说甲午战前,朝鲜的一品大员出门都只有仆人推的独轮车,可见穷到什么地步。
把日本人放到中国境内来打,也许对明朝的影响不会那么大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22: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朝鲜应该不穷啊。因为当年朝鲜作为东亚的农业国家,一直是个物产较为丰富的大粮仓。
至于说把日本人放进当时的东北,由于努尔哈赤氏正在崛起,倒很有可能成为一段有趣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4 08: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韩国电影《神机箭》记载:早在1448年,勤劳智慧的朝鲜人民就发明了世界首枚多连发火箭炮“神机箭”,并打得明军鬼哭狼嚎、哭爹喊娘。

有这等超强武器,英勇善战的朝鲜军民不可能被倭寇打得这么惨。所以楼主所述一定是中国歪曲篡改的历史!南朝鲜人民要剁掉自己的手指以示抗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08: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神机箭阿,我看是野鸡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4 09: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朝鲜的主要产粮区好象也是在南部,北部的山沟沟估计提供不了多少给养,而且即使是南部地区,因为朝鲜半岛地形复杂平原地区稀少,加上生产技术落后,人员流失,其粮食产量估计肯定是无法满足军队需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4 10: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里安排了一个朝鲜人出场,这个家伙的名字叫做:
泉建男!
全贱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3-4 13: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軍的軍官沒有檢查嗎?

根据朝方记载,明军由于按照获取敌方的首级多少来论功行赏,因此,很多明军官兵拿附近的朝鲜百姓充数。凡是战场附近,无头的朝鲜民众尸体皆四处可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4 18: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疑问为何明军后期不用大炮长期轰击日军的要塞,打开缺口,只要有足够的炮弹,轰烂工事让日军无处躲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2 05:03 , Processed in 0.03293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