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6078|回复: 7

[整理] 忘了哪里弄来的——马克思撰写的本尼格森传和贝尔蒂埃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6 12: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尼格森[99]

    本尼格森,列文•奥古斯特•泰奥菲尔公爵——俄国将军;1745年2月10日生于不伦瑞克(他父亲在这里任近卫军上校),死于1826年10月2日。他在乔治二世的汉诺威宫当了五年侍从;后来参加汉诺威军队;在晋升为步兵近卫军上尉以后,他参加了七年战争的最后一个战局。当时,他追求女性的狂热比他的战功引起更多的议论。为了娶汉诺威驻维也纳宫廷的大使施泰因贝尔格男爵的女儿,他辞去军职,回到他在汉诺威的庄园班特恩;由于挥霍无度,他困于债务而不能自拔,妻子死后,他决计到俄国军队里供职以重振家业。叶卡特林娜二世提升他为中校,他先在鲁勉采夫部下同土耳其人作战,后在苏沃洛夫部下镇压起义者普加乔夫。他曾告假去汉诺威向美貌出名的冯•施维格耳特小姐求婚。回俄国后,由于鲁勉采夫和波特金的提拔,他当了团长。1788年他在奥查科夫的围攻战[100]中立了功,被委任为旅长,1793—1794年波兰战争期间,他指挥一支轻装部队,在奥什米亚纳战役和索雷战役以后被提升为将军;他曾率领骑兵突破了波兰军队的中央,保证了维尔诺会战的胜利[101],而由于他在尼门河下游两岸成功地进行了几次大胆的偷袭,叶卡特林娜二世奖给他圣弗拉基米尔勋章、荣誉武器和200名农奴。波兰战争时期,他表现出了优秀骑兵军官的素质——热情、勇敢、敏捷,但是没有显露出军队指挥官所必需具备的更高的天赋。波兰战争以后,他被派到在波斯作战的军队中,他以10天的炮击迫使里海的杰尔宾特投降[102]。圣乔治三级勋章是他从叶卡特林娜二世那里得到的最后的奖赏。叶卡特林娜二世死后,他被召回,遭到她的继位者的贬黜。

    那时,圣彼得堡的军事总督帕连公爵正策划刺杀保罗的密谋。帕连知道本尼格森很果敢,所以就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他,并且交给他一个光荣的任务——把密谋者引进皇帝的卧室。正是本尼格森把躲藏在壁炉里的保罗拖了出来,当保罗拒绝退位,其他阴谋分子开始犹豫时,本尼格森喊道:“还说什么!”解下肩带,向保罗扑去,在其他人的帮助下经过一场搏斗,终于将受害者掐死。为了快些结束此事,本尼格森又用沉重的银烟盒砸保罗的头。亚历山大一世即位以后,本尼格森立即获得了驻立陶宛的司令官的职位。

    1806—1807年的战局初期,他指挥卡缅斯基所率的第一军团的一个军,第二军则由布克斯格夫登指挥。在掩护华沙以抗击法军的尝试失败后,他被迫撤退到那累夫河畔的普乌土斯克,1806年12月26日他在这里击退了朗恩和贝尔纳多特的进攻,因为拿破仑的主力在进攻俄国第二军团而使他在兵力上占有优势。本尼格森向亚历山大虚报战功,并且由于他暗中打击卡缅斯基和布克斯格夫登,不久便被任命为将同拿破仑作战的军团总司令。1807年1月底,他对驻扎在冬季营地的拿破仑军队采取了进攻性机动,并完全偶然地避开了拿破仑给他设下的圈套,在这以后他和敌人在埃劳进行了会战。埃劳于2月7日陷落,而2月8日,本尼格森曾为了遏制拿破仑的猛烈追击而进行了一次决战。俄军的坚韧不拔,莱斯托克所指挥的普军的到达,以及法国某些军的迟迟开抵战场,使胜利成了问题。双方都自命为胜利者,但不管怎样,据拿破仑本人说,埃劳战役是他历次战役中流血最多的一次。本尼格森唱了Te  Deum〔谢恩赞美诗〕,从沙皇那里得到了一枚俄国勋章、12000卢布补助金和一封赞扬他为“常胜将军”的贺信。

    春天,当一路法军对但泽围攻[103]时,他在海尔斯贝尔格修筑防御工事,放过了攻击拿破仑的机会,但是在但泽失陷和各路法军会合以后,他认为攻击的时机到了。一开始,拿破仑的先头部队(其人数仅相当于他的部队的三分之一)就把他堵住了,不久拿破仑的机动又迫使他退回到他的营垒。在这里,拿破仑于6月10日共以两个军和几个近卫营的兵力向他进攻,没有结果,但是次日迫使他放弃营垒后撤。然而本尼格森不等已经到达提尔西特的28000人的一个军开到,就出敌不意地重新转入进攻,占领了弗里德兰德,在那里配置了他的军队,背靠阿累河并以弗里德兰德桥为唯一的退路。他不在拿破仑集结军队以前迅速向前推进,而让朗恩和莫尔蒂埃拖住了五六个小时,直到拿破仑5点钟把部队部署好并命令他们转入进攻。俄军被击退到阿累河,弗里德兰德被攻占,而弗里德兰德桥被俄军自己破坏,虽然俄军整个右翼还在河的对岸。6月14日弗里德兰德会战就这样失败了,俄军损失了2万多人。据说,本尼格森当时是受了他波兰籍妻子的影响。在整个这次战局期间,本尼格森接二连三地犯错误,他的全部行为是轻举妄动和优柔寡断的奇妙结合。

    1812年战局期间,他大部分时间是在亚历山大皇帝的大本营工作,他在大本营里阴谋排挤巴克莱-德-托利,企图占据他的位置。1813年战局期间,他指挥俄国后备军团,在莱比锡战场作战时被亚历山大封为伯爵。在这以后,他奉命把达武逐出汉堡,他包围了达武,直到1814年4月拿破仑退位,军事行动结束为止。当时,他没有作战就占领了汉堡。为此,他要求给他新的荣誉和奖赏,结果都得到了。1814年到1818年本尼格森在贝萨拉比亚指挥南方军团,最后,他回到他在汉诺威的庄园,在那里去世,去世前他把大部分家产都挥霍掉了,并把他的贫穷的孩子留在俄国服务。

    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写于1857年9月10—22日

    载于“美国新百科全书”1858年版第3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译自“美国新百科全书”

注释:

    [99]从1857年9月10日恩格斯给马克思的信以及保存下来的恩格斯摘自若米尼写的1827年巴黎出版的“拿破仑的政治和军事生涯”(《Vie  politique  et  militaire  de  Napoléon》.Paris,1827)等书的准备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一条目的初稿是由恩格斯编写的。初稿由马克思补充了取自法国参考书刊1854年巴黎出版的“传记集”第3卷(《Biographie  universelle》.T.3,Paris,1854)、拿破仑回忆录(《Mémoires  pour  servir  a  l’histoire  de  France,sous  Napoléon…》Paris,1823)等书的材料,并经他校阅后寄往纽约。——第112页。

    [100]指俄土战争(1787—1791)时期,1788年俄军对黑海北岸的土耳其人的据点奥查科夫要塞的长期围攻和占领。——第112页。

    [101]在考斯丘什科领导下的波兰民族解放起义时期,1794年6月本尼格森的部队在奥什米亚纳和索雷附近击败了波兰军队。同年8月,俄军击破了防守维尔诺(维尔纽斯)城的波军抵抗,进入该城。

    由于起义被镇压,1795年奥地利、普鲁士和沙皇俄国对波兰进行第三次瓜分,这次瓜分使波兰国家最后灭亡。——第112页。

    [102]指1796年俄军围攻和占领杰尔宾特城,这是对波斯沙赫阿加-穆罕默德于1795年入侵格鲁吉亚时大批屠杀和奴役居民的报复。——第113页。

    [103]围攻但泽(格但斯克)是在拿破仑第一同第四次欧洲国家反法同盟的战争时期拿破仑军队于1807年3月发起的。由普鲁士军队和同盟国俄国部队组成的要塞守军对占优势的敌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要塞于1807年5月底投降。——第114页。

出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12: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贝尔蒂埃

贝尔蒂埃,路易•亚历山大——法国元帅,纽沙特尔公爵,瓦兰壬公爵,瓦格拉姆公爵;1753年11月20日生于凡尔赛,1815年6月1日在班堡被害。他的父亲是路易十六时代的地形测量工程兵团司令,他在父亲的关怀下受到军事教养。他是从皇家地形测量局转入军队的,最初为总参谋部中尉,后为龙骑兵上尉。他曾在拉斐德的率领下参加美国独立战争[76]。1789年路易十六任命他为凡尔赛国民自卫军司令,他在1789年10月5日和6日以及1791年2月19日[77]为王室出了不少力。但是他明白,革命为军事人才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而且我们看到他先后在拉斐德、吕克纳尔和居斯丁的手下当总参谋长。他在万第战争中表现出极大的热忱,所以在恐怖时期避免了嫌疑。1793年6月12日索缪尔保卫战[78]中他所表现的那种英勇精神,在国民公会委员的报告中得到好评。热月九日[79]后,他被委任为凯勒曼的总参谋长,在他坚持下法军占领博尔格托一线,使敌人暂时停止了进攻。可见,还在波拿巴提升他为总参谋长以前,他已经有了作为一个总参谋长的声誉。在1796—1797年的战局里,在蒙多维会战(1796年4月22日)、洛迪会战(1796年5月10日)、科多尼约会战(1796年5月9日)和里沃利会战(1797年1月14日)中[80],他也表现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师长。

    贝尔蒂埃意志薄弱,但是顽强而有活力,具有海格立斯般的体魄,可以连续工作八夜;对作战的一切细节,例如各个军的运动,部队人数、宿营和指挥人员,他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执行任务迅速,对他永远可以信赖;他仔细认真,非常善于使用地图,能十分锐利地判断地形的特点,擅长以简明的语言报告最复杂的军事行动;他经验丰富,十分机智,在战斗时知道应该向哪里下达命令,并且能够亲自监督执行这些命令;在战场上,他是司令官的活电报,在司令部的办公桌旁,他是司令官的不知疲倦的自动打字机;他是总揽司令部一切高级职权的将领的一个模范参谋。1798年波拿巴不顾他的反对,派他率领军队攻取罗马、在那里宣布成立共和国和俘掳教皇。[81]他既没有力量防止法国的将军、军需官和供应人员在罗马进行抢劫,又没有力量制止法国兵士的哗变,所以把指挥权交给马森纳将军后就到米兰去了,在那里他爱上了美丽的维斯康蒂女士;他长期痴情地热恋她,因而在远征埃及[82]的时期得到了faction  des  amoureux〔多情派〕首领的绰号,并把最高统治者在各个时期赏赐给他的4000万法郎大部分花掉了。

    从埃及回来以后,他支持波拿巴雾月18日和19日的阴谋[83],后来被任命为陆军部长,这个职务他一直担任到1800年4月2日。他在第二次意大利战争时期又被任命为总参谋长,他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波拿巴相信了关于奥军的行进路线和配置情况的不确实情报而在马连峨陷入显然尴尬的境地[84]。胜利后他同梅拉斯将军签订了停战协定,完成了一系列外交使命,然后重回陆军部,直到帝国宣布成立。此后他一直在皇帝身边,他以大军[85]少将衔总参谋长的身分跟随皇帝参加了历次的战争。拿破仑慷慨地赐予他许多封号、头衔、奖章、津贴和礼品。1804年5月19日他晋升为帝国元帅,获得荣誉军团大十字勋章带,并取得法国大狩猎官的称号。1805年10月17日,他荣幸地参加了同马克制定乌尔姆地区投降条款。[86]他从1806年普鲁士战局中获得纽沙特尔和瓦兰壬主权公爵的封号回国。1808年,他受命与巴伐利亚国王[注: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约瑟夫。——编者注]的侄女玛丽-伊丽莎白•巴伐利亚-比肯斐特公主结婚,并获得法国次帅的称号。1809年拿破仑任命他为从巴伐利亚进攻奥地利的大军总司令。他于4月6日宣战,而15日就已使整个战争陷于危险的境地。他把军队分成三部分,派达武率领一半法军驻界根斯堡,派马森纳率领另一半法军驻奥格斯堡,而把巴伐利亚军队配置在他们之间的阿本斯堡,这样,卡尔大公只要推进得快,就能把这三部分军队各个击破。奥军的行动缓慢和拿破仑的到达拯救了法军。但是由于在自己的长官的直接监督下并且担任了与自己才能比较相称的职务,他在这次战争中出色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而在他长长的封号单上又增添了瓦格拉姆公爵的封号[87]。

    在俄国战争时期,他连总参谋长也不能胜任。在莫斯科大火以后,他甚至不能正确解释自己的长官的命令;虽然他一再请求准许他随同拿破仑回法国,但后者命令他同军队一起留在俄国。在法军不得不同强大的优势兵力作战的条件下,就完全暴露出他的才智有限和墨守陈规。他按照他的习惯对后卫部队的营,有时对后卫部队的连发布老一套的命令,就好像后卫部队仍然有3万人似的;他把阵地划给早已不存在的团和师,而为了弥补自己的无所作为,他就增加信使和命令。1813—1814年期间,我们又看到他担任了他的老职位[注:即总参谋长的职位。——编者注]。参谋院宣布拿破仑下台后,贝尔蒂埃以虚伪的借口悄然离开了他的庇护人,并且还在他退位以前,就宣称自己忠于参议院和临时政府[88],而后来率领帝国的元帅们到贡比臬去奴颜婢膝地欢迎路易十八。1814年6月4日,路易十八封他为法国的贵族,并任命他为新建的国王近卫军的连长。他把他的纽沙特尔公国让给普鲁士国王,以换取34000弗罗伦的津贴。拿破仑从厄尔巴岛回来以后,他随同路易十八到根特。但是,由于隐瞒了拿破仑的来信,他失宠于国王,便到班堡去了,1815年6月1日在那里遇害,有六个带面具的人把他从他岳父的宫殿的窗口扔了出去。贝尔蒂埃的回忆录[89]于1826年在巴黎出版。

    卡•马克思写于1857年9月15日左右

    载于“美国新百科全书”1858年版第3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译自“美国新百科全书”

注释:

    [76]见注44。——第95页。

    [77]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89年10月5日和6日从巴黎走到凡尔赛的人民群众与国王近卫军发生流血冲突,结果迫使国王路易十六返回巴黎,从而粉碎了宫廷在凡尔赛准备的反制宪议会的反革命阴谋。

    1791年2月19日在巴黎发生了人民骚动,国王眷属试图逃往国外是这次骚动的起因。——第95页。

    [78]万第战争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93年3月在万第省发动的反对法兰西共和国的反革命叛乱引起的。大多数叛乱者是受反革命的教士和贵族唆使和指挥的当地一部分农民。英国政府的代表给予叛乱者积极的帮助。1793年6月万第人围攻并夺取了共和国军队所防守的索缪尔城,但不久就遭到一连串失败。叛乱于1795年被平定,但是在1799年和以后的年代中又多次试图叛乱。——第95页。

    [79]热月九日(1794年7月27—28日)是颠复雅各宾党人的政府、建立大资产阶级的统治的反革命政变。———第95页。

    [80]这里列举的是1796—1797年战局中的一系列会战,在这次战局中,由波拿巴将军率领的法国军队侵入意大利北部,击溃了同盟国奥地利和皮蒙特(撒丁)军队。在前面提到的蒙多维会战中,波拿巴的军队大败皮蒙特军队,从而迫使皮蒙特国王单独媾和。由于奥军在洛迪的失败,波拿巴军队占领了米兰。波拿巴获得胜利的里沃利会战(1797年1月14—15日)在夺取意大利北部的战斗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最后决定了整个战局有利于法国的结局。奥地利人被迫将曼都亚要塞交给法国人,并于1797年10月缔结有利于法国的和约,这一和约意味着第一次反法同盟的彻底瓦解。——第95页。

    [81]波拿巴和他手下的将军们利用反法同盟失败后在意大利加强起来的反专制制度运动,在支援意大利共和派的幌子下力求在意大利以“女儿”共和国的形式建立法国的统治。1798年3月,在法国武装力量的支持下罗马共和国宣告成立;教皇庇护六世逃跑。但是在1799年,在第二次反法同盟的各国军队进入意大利以后,意大利的各个共和国被推翻,并在罗马地区恢复了教皇的政权。随着法国在意大利统治的恢复,拿破仑先把一部分教皇国领土并入附庸的意大利王国,而于1809年又把教皇国划入法兰西帝国。——第96页。

    [82]远征埃及是1798年法国陆海军在波拿巴将军统率下向埃及的进军,其目的是要在近东确立法国的殖民统治,侵占当时属于土耳其的埃及和叙利亚,并且在英国与印度的交通线上打击英国。由于法国舰队于1798年8月1日在艾布基尔被英国纳尔逊海军上将的分舰队歼灭,由于亚•瓦•苏沃洛夫统率下的俄奥军队在意大利北部战胜了法军以及海军上将费•费•乌沙可夫指挥的俄国分舰队在地中海的胜利行动,波拿巴在埃及的胜利就化为乌有。1799年秋天,波拿巴把军队留在埃及,自己返回法国,而在1801年这支军队被迫向英军投降。——第96页。

    [83]雾月18—19日(1799年11月9—10日)波拿巴将军和他的拥护者实行政变,结束了法国资产阶级反革命的发展进程。政变的结果建立了被任命为第一执政的拿破仑•波拿巴的军事专政。——第96页。

    [84]在1800年6月14日马连峨会战(意大利北部)中,得到关于奥军部署的不确实情报的拿破仑的军队受到突然的攻击。尽管如此,奥军仍然遭到了失败。马连峨会战的胜利以及法国另一支军队在德国西南部与奥军作战的胜利,促使1798年底由英国、奥地利、俄国、西班牙、那不勒斯和土耳其组成的第二次反法同盟瓦解。由于这次胜利,拿破仑的政权得到了巩固。——第96页。

    [85]大军——见注52。——第96页。

    [86]在第三次欧洲国家(英国、奥地利、俄国和那不勒斯王国)反拿破仑法国的同盟战争时期,1805年10月奥地利马克将军的军队在乌尔姆地区被法军包围,结果被迫投降。——第97页。

    [87]拿破仑反对第五次同盟(奥地利、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战争时期,在1809年7月5—6日瓦格拉姆会战中拿破仑军队战胜了奥地利军队。为了庆祝这次胜利,贝尔蒂埃获得了瓦格拉姆公爵的封号。奥地利在这次失败以后,承认自己为战败国,并于1809年10月在苛刻的条件下与拿破仑缔结了和约。——第97页。

    [88]指拿破仑军队被击溃和同盟国军进入巴黎以后,1814年4月由参议院建立的、达来朗担任主席的临时政府。临时政府促成了波旁王朝的复辟。——第98页。

    [89]“贝尔蒂埃元帅回忆录”1827年巴黎版第1—2部(《Mémoires  du  maréchal  Berthier》.Part.Ⅰ—Ⅱ,Paris,1827)。——第98页。

出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6 16: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贝尔蒂埃之死其实是有三种说法:自杀,谋杀,醉酒不慎事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6 19: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克思的著作最近可不好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7 23: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尼格森还是有些能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8 08: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恩关于军事的著述大多在马恩全集第14卷,其中就包括这2篇。马恩全集在网上并不太难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0 16: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正式成为马克思主义文库的志愿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1 07: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恩关于军事的著述大多在马恩全集第14卷,其中就包括这2篇。马恩全集在网上并不太难找。
iampuzzled 发表于 2010-4-8 08:59


在网上好找(马克思主义文库),不过在我们的图书馆找不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9-7 01:42 , Processed in 0.02350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