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5915|回复: 4

[原创] 讨论-拿破仑时代的运动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1 10: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朔风 于 2010-6-21 11:11 编辑

运动战,这个概念好像一向很不清晰。通常理解是,通过调动兵力而取胜的战役可以算作是运动战。不过这个定义似乎也不够准确。假如是通过合理调动部队,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人,但是战术上使用的是阵地战的方法,这恐怕难以称之为运动战。想来想去,我决定这么入手:

首先,我把拿破仑时代的运动战分为两种-战略运动战和战术运动战,并给它们一一定义。

战略运动战:即我军依靠战略运动,达到击败敌人目的的战斗。
战术运动战:即我军依靠战术运动,达到击败敌人目的的战斗。

如果我军采用合理的战略运动,但敌人未被击败,我军必须依靠陆地会战击败敌人,那么这不能称之为战略运动战。因为,我军的战略运动只达到了部分目的(比如集中优势兵力,切断敌人补给线等等),却不足以使敌人被击败。敌人依然有抵抗能力,最终我军必须要通过陆地会战击败敌人。这种战斗,可以看作是不成功的战略运动战。至于战术运动战,如果我军使用了合理的战术运动,但敌人未被击败,那么这种战斗似乎也不能算作是战术运动战。因为,我军虽然使用了战术运动,但是敌人未被击败,我军不得不依靠阵地战去解决敌人,这可以看作是不成功的战术运动战。

拿破仑时代战略运动战的例子:

例子不是很多。战略运动战,从古至今,大概有两种典型。一种是大包围大迂回,另一种是突击、分割与合围。第二种在拿破仑时代尚不具备成功的条件,因为拿破仑时代缺乏类似坦克那样集火力、突击力与机动力于一身的武器。所以,拿破仑时代的战略运动战,几乎毫无例外是第一种模式。实施这种模式的战略运动战,要求我军在兵力和相对位置上对敌军拥有倍数优势。如果我军兵寡,实施战略运动就比较困难。还有就是,这种大兵团规模的运动,需要在统帅在对时间空间的计算上非常精准。一旦协同不好,这种作战肯定会泡汤。

拿破仑早年在北意大利的战役,我认为并不能算是战略运动战。虽然拿破仑利用内线优势,集中优势兵力对敌各个击破,但是拿破仑的这种调动只是集中优势兵力打会战,并不是依靠战略运动直接击败对手。也就是说,拿破仑的这种战略运动,是为了给会战胜利创造条件,不能算是战略运动战。1800年拿破仑率军直插敌后,但是最后依然要在马伦哥击败敌军,所以也不算是战略运动战。最典型的战略运动战,似乎是1805年的乌尔姆战役。尽管在包围圈快完成的时候,奥军尝试突围而出,并与法军进行了几次交战,但是决定奥军败局的依然是法军的大迂回行动。这一时期发生的会战,仅仅是阻击战性质的交战。所以乌尔姆可以算是经典的战略运动战。拿破仑在埃及指挥的塔波尔山战役,似乎也可以算是战略运动战,拿破仑指挥一个步兵师急行军直插敌后,奠定了胜局。1806年,由缪拉、拉萨勒等法军骑兵将领指挥的骑兵大追击,也可以算是战略运动战,不过却比较特殊。这次大追击带有第二种模式,也就是突击与合围这种模式的特点,成为了后世兵家研究的课题之一。不过总得来说,拿破仑时代战略运动战的例子不是很多。

战术运动战的例子:

给我感觉,要比战略运动战多一些。威灵顿在半岛指挥的萨拉曼卡战役,具有战术运动战的典型特征。以一部兵力从正面猛击法军,其余几部向法军侧翼突击,在较短时间内打垮了拥有相当兵力的法军部队。后来辽沈战役中,四野用两个昼夜一气消灭第9兵团10万美械部队,与此战役有异曲同工之妙。战术运动战,向来是巧妙的作战方法,一旦成功,我方很容易以较小的伤亡取得较大的战果。拿破仑指挥的奥斯特利茨,也可以算是战术运动战,虽然此战带有较强的阵地战特征,但是决胜负的是拿破仑的战术调动。1813年的吕岑战役,拿破仑也实施了战术运动,对联军的两翼进行包抄,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未能达到目的。虽说战术运动战例子多一些,但想来想去,那个年代成功进行过战术运动战的将领还真不多。除了拿破仑和威灵顿之外,里什庞斯(在霍赫林登)、维克多(在西班牙)也打过不同程度的运动战。不过,法军几个大名鼎鼎的元帅,却几乎从没打过运动战。达武是阵地战高手中的高手,他的胜利几乎全是和敌军正面斗阵获得的。可是在运动战方面,他就不那么成功了。他在埃劳的运动被俄军与普军夹击,未能成功。他在瓦格拉姆的运动也因奥军强烈抵抗而进展缓慢。马塞纳的风格则以攻势猛烈著称,不过战术上似乎从未使用迂回包抄等手段。这两名法军数一数二的元帅不乏以少胜多的纪录,但往往自身损兵也不少,怕是和不打运动战有关。苏尔特、拉纳与圣西尔这三人也是阵地战高手,除苏尔特打欧洲二流部队西班牙军,获得过伤亡极小的胜利之外,他们三人面对欧洲一流军队也往往损失不小。至于絮歇,他在半岛的战役我没有特别研究,不敢妄下结论。拿破仑的敌国名将,会打运动战的人更少。卡尔大公最为人津津乐道的1796年战局,乃是战略上集中优势兵力,战术上猛冲猛打获得的。而普军和俄军将领都是硬抗流,喜欢正面硬拼,比法军更加不计较伤亡...要说那个年代最会打巧仗的,我看只有威灵顿和拿破仑。威灵顿是战术上巧,拿破仑是战略上巧。上面说到战略运动战对统帅计算能力的要求,拿破仑虽然在1815年战败了,但是连若米尼在其《战争艺术概论》中都夸赞拿破仑在那次战役中的战略调动是多么巧妙。不过,拿破仑在1807年以后,战术指挥有明显的下降,不像他早年那样在战术上也打巧。他在1807年以后的会战中,大多靠炮阵狂轰滥炸,然后步兵人海战术解决。威灵顿则从始至终一直在战术上打巧仗,以伤亡小和精算著称,这是同时代的奥、普、俄将军比不上的。

一点浅见,抽空发帖,博诸君一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15: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战略和战术运动战在实战中会出现转化。比如利尼之战,拿破仑本来计划是一场战略运动战,在16日早晨他的方案是进占四臂村,松布雷夫,耿布罗。占领耿布罗,普军从基地那穆尔向布鲁塞尔的路切断;占领松布雷夫,普军向四臂村同英军汇合的路切断;占领四臂村,英军从布鲁塞尔和尼维尔连接普军的路切断。这样英普只能各自为战,胜机很小。但因为普军在松布雷夫及时集中,英军占住四臂村,拿破仑改为利尼决战,内伊从侧面迂回支援的战术运动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15: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守业 于 2010-6-21 16:43 编辑

拿破仑战争之前,每次战役平均参加人数的情况是:“三十年战争”时为1.9 万,路易十四时代为4万,腓特烈大帝时代为4.7万,法国大革命时期为4.5 万,“拿破仑战争”时期则为8.4万。双方参战兵力10万以上的战役,依次为1次、7次、12次和30次。可见拿破仑时代的大规模会战的人数和次数都较以前有明显增加。
不过,拿破仑在1807年以后,战术指挥有明显的下降,不像他早年那样在战术上也打巧。他在1807年以后的会战中,大多靠炮阵狂轰滥炸,然后步兵人海战术解决。
朔风 发表于 2010-6-21 10:59



    这似乎并不是拿破仑的过错,因为“自从瓦格拉姆之战以后,战争的条件已经改变。陆军的数量愈来愈大,作战的地区变得那样广大,所以即使是内线作战,一个单独的指挥官也都已经无法指挥全盘运动。不仅是战略方面,甚至连战术方面也是如此。”(富勒语)。而到了1814年,当拿破仑的军队数量从几十万下降到几万时他又缔造了昔日在意大利的辉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15: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塞纳的苏黎世会战,麦克唐纳飞跃阿尔卑斯,
拿破仑的意大利以及1815年的相关战役都能称为运动战。

另外 絮歇在半岛主要是攻城,运动战很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00: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朔风 于 2010-6-22 01:23 编辑

总觉得拿破仑的战略作战计划,灵活性非常强。一套方案失败,还可以开展有第二、第三套方案,这就叫对手很难防备,不过1815年的英普联军在战略上也相当灵活,16日之后两军从容而退,另择战机,最终反败为胜。富勒说的“战术方面也是如此”,可能是指瓦格拉姆、波若迪诺等大规模会战。瓦格拉姆拿破仑要指挥17万人,波若迪诺要指挥13万人,细节战术上已经不可能俱细。马塞纳指挥的苏黎士会战,我认为不能称为运动战。从战略上看,马塞纳是阻援+攻坚,一举吃掉对手的生力军,并没有采用包围迂回等运动战法。从战术上看,苏黎士战役是马塞纳声东击西渡河,然后正面猛攻取胜。麦克唐纳飞跃阿尔卑斯?如果是指1800年那一次,我记得那次是成功的行军行动,但似乎没什么战略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4 14:00 , Processed in 0.02772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