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11627|回复: 10

阿特之战——沃邦元帅的完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1 13: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装甲掷弹熊 于 2010-8-15 18:37 编辑

沃邦元帅可能是唯一爱国甚于爱己的将领……沃邦元帅是一个首屈一指的工程师、最优秀的公民。

——伏尔泰①

使法国派成为欧洲第一的是法国的沃邦元帅。……我们关于法国派所谈过的那些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是沃邦筑城法的特征。……不过在各组成部分的布局、各种线条的比例、断面以及根据极其不同的地形条件运用理论等方而都非常巧妙,与前人的创作相比,确已登峰造极,因此可以说,科学的、成体系的筑城是从他开始的。

——恩格斯②


路易十四时代是波旁王朝乃至近世法国最为兴盛的时期之一。在路易十四长达七十二年的在位期间,法国仅仅享受了不到十七年的和平。在余下多达四分之三的时间里,法国先后与西班牙、荷兰、英国、奥地利等几乎其余所有西欧国家相对抗,并一度取得上风。

法国之所以能在军事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除了孔代亲王(Louis de Bourbon, Prince of Condé)、杜伦尼(Henri de la Tour d'Auvergne, Vicomte de Turenne)、卢森堡公爵(François-Henri de Montmorency, duc de Luxembourg)、旺多姆公爵(Louis Joseph, duc de Vendôme)、图尔维尔(Anne Hilarion de Contentin, comte de Tourville)等一批海陆名将英勇奋战外,科尔贝尔(Jean-Baptiste Colbert)、卢瓦侯爵(Camille Le Tellier de Louvois)等行政官员也凭借严格的经济管理、近代化的税收体制和法国雄厚的经济基础,组织起首屈一指的财政后勤,准确而广泛地将资金投入到招募、战舰、火炮、火药、给养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法国在这个时代的辉煌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骁勇善战的指挥官和能干的行政官员,而沃邦元帅则兼有二者特点,在军事领域,他20岁就进入王家军队,直到73岁去世前几个月仍然驰骋于疆场。一生先后参加过100余次战斗,设计建筑过33座新要塞,改建300多座旧要塞,胜利地指挥部队对53个敌方要塞实施围攻战,发明了影响深远的围攻战术体系和筑堡体系,发明了跳弹射击法、插座式刺刀(socket bayonet)等一系列军事技术。在经济领域,沃邦元帅是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针对农民税收负担过重,以及分配与征税的方法不合理的现状,提出了平等比例课税的思想。在民用工程领域,沃邦主持了一系列运河、水坝、引水桥、河道疏浚工程。他对于公共福祉那开明的、人道主义的关切和英勇无畏、忠于国家的道德情操,使得沃邦元帅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沃邦生平简介

沃邦(Vauban, Sebastien Le Prestre de)于1633515日生于法国勃艮第约讷省圣莱热-德富日雷(Saint-Léger-de-Foucheret1867年为纪念沃邦更名为圣莱热-沃邦Saint-Léger-Vauban)的一个小贵族家庭。十岁时丧父,接触颇多民间疾苦。后在加尔默罗会修士的帮助下受到了良好的数学、自然科学,特别是几何学的教育,这也为他日后成为当代首屈一指的军事工程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7岁时,沃邦加入大孔代亲王(Prince of Condé)的军队,参与第二次投石党之乱(Fronde des nobles),在此期间参与了堡垒攻防战。1653年沃邦被王家军队俘虏,转而为路易十四和马扎然效力。其后参加新成立的工兵部队,在被奉为法国第一流军事工程师的舍瓦耶·克莱维尔麾下任职,表现了杰出的才干,从此开始了他不辞辛劳投入到筑城和围城中的军事生涯,两年后他获得“钦定普通工程师”的名誉称号。在和平时期,沃邦不停地修缮筑城工程;战争时期参与指挥围城战;夺得新据点后又利用停战时间,投入到新要塞的构筑和加固工程中去。1674年,沃邦被授予准将军衔,1688年,被晋升为中将,17031月,这位出身并不显赫的杰出军事工程师最终被晋升为元帅。1707330日,沃邦于巴黎逝世。2008年,沃邦堡垒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下文将介绍大同盟战争中沃邦的阿特之战(Siege of Ath),以期反映出沃邦元帅的军事特点。


《路易十四时代》,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一版,第27828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一版,第十四卷340页。


以下选译自《Vauban Under Siege:Engineering Efficiency and Martial Vigor in the War of the Spanish Succession》一书,


1691年,瑞典退出奥格斯堡同盟。1693年,法国试探议和,遭奥格斯堡同盟拒绝。随后开始分化瓦解工作,1695年,萨伏伊作出中立承诺,次年6月,秘密签订法、萨《都灵和约》。其后,荷兰、英国对议和予以响应,各国开始议和。

沃邦攻城法的典范之作——阿特围城战

尽管如此,由于缺乏决定性的战役,战争双方仍然试图以有限的军事行动为自己在谈判桌上谋取更大的利益。而萨伏伊公爵在1696年退出战争使得法国在东南战场压力减轻,得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西属尼德兰战场上来,路易十四决心以一场在佛兰德斯的大胜奠定在谈判桌上的优势地位。在一片故意营造出的和平迷雾中,16974月中旬,法军开始向阿塔集结,准备发动围攻。而这次围攻的总工程师,正是已经历了四十余场围城战,攻城技艺炉火纯青的沃邦。

如上图所示,阿特城即为箭头所指处,圆表示该城曾被法军围攻,方表示该城曾被奥格斯堡同盟联军围攻,两道折线为沃邦构筑的国防堡垒线


5月16日晨,约12000名法国骑兵抵达阿特,随即切断了该城与外界的主要交通线,并俘获数名联军军官。同日,围城部队主力及侧翼部队开拔。此役总指挥为卡蒂纳元帅(Nicolas Catinat),他与沃邦同为小贵族出身的将领,彼此间有近乎天然的好感,因而也为此次围城战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卡蒂纳元帅的攻城主力部队约40000人,阿特城内联军约有3,600人,分别来自西班牙、瓦隆(位于西属尼德兰,当时以盛产雇佣军闻名)、意大利、德国、荷兰。攻城部队拥有73门火炮,其中有32门攻城重加农炮,包括20门24磅加农炮、12门33磅加农炮,其余41门火炮则主要用于杀伤人员。此外,多年来手把手培养后备工程技术人才的沃邦如今已拥有一支多达六十余人的工程师队伍,这为他的攻城战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与此对应,城防部队配备有32门火炮和30名工程师。对于守军而言,幸运的是,在法荷战争期间,法军曾占据阿特,其后沃邦对阿特加以修缮,增修了八座棱堡(Bastion)和八座三角堡(ravelin),在棱堡上加筑了6米厚的护墙,每两座棱堡间距离约为200米,可以提供交叉火力,使要塞防御大为增强。

沃邦翻修后的阿特城防御工事

沃邦设计的增强型棱堡

阿特城除去驻军外,还有约6000名平民。出于人道主义和战争实际考虑,攻守双方允许城内妇女出城躲避战火。守军出于防御便利考虑,焚毁了城外多数建筑——此举可以有效减少法军依靠建筑物掩蔽接近要塞的可能。与此同时,沃邦迅速征用了两万名壮丁从事内外对垒线修筑工作,以期彻底切断守军与外界联系,4000辆当地居民的马车被用于物资运输,附近的医生和药剂师也全部被用于协助治疗伤员。
内外对垒线由两点五米厚的胸墙和两米深的壕沟组成,环绕整个城市并处于守军火炮最大射程之外,每250米左右修筑凸角堡,以便阻击敌军时发扬火力。法军将50个步兵营和相当数量的骑兵中队配备到内外对垒线,以期消除守军突围和联军援军进入的可能。  在对垒线修筑期间,成吨的木材和柴草,数以千计的镐、铲、斧、槌、桩、沙袋、木板,成里长的绳索不断运来。围攻逐渐进入有序阶段。
5月22日,卡蒂纳元帅巡视围城部队,当夜7时许,法军冒着瓢泼大雨,自内对垒线起在城市西侧开挖左右两翼接近壕,攻击目标直指布鲁塞尔门。与此同时,法军一部在城北佯装开挖接近壕,以期吸引守军注意。城西两路实际攻击部队各配备了十名工程师和800名士兵,攻击部队携带大量柴捆和堡篮(装满土的柳条筐,用于构筑抵御要塞火力的胸墙),根据工程师命令不断开挖壕沟并加固。值得一提的是,为激励部队,沃邦本人亲自安放了前20束柴捆,以为全军表率。
经过一夜的工作,至23日拂晓,法军已向要塞推进约800米,并由两道接近壕前出,将距离要塞约600米的第一道平行壕(即上图中所示First Parallel)开挖完工,在此次挖掘中,法军无一伤亡。
其后,法军以第一道平行壕为依托,继续向要塞掘进。掘进过程如下:首先由一名携带柳条筐的工兵以木制护盾为掩护,向前挖掘约半个土方,同时将泥土抛入筐中。完成后该工兵继续匍匐向前挖掘,其他工兵则对刚刚挖出的战壕予以加深拓宽,并以堡篮和柴捆对其加固,直到在战壕内行走的士兵可以完全被遮蔽住为止。如此工作一到两个小时后,工兵换班以便保持挖掘速度。当战壕达到一定长度后,步兵进入战壕,以便护卫工兵并阻挡守军出击破坏。至完工时,战壕宽度可达四米,足以允许火炮通行。每次投入到掘进中的总兵力为1600人,每天一班。六个营的步兵对壕堑工事加以保护,除此之外,还有200名火枪手,250名骑兵以及一个连的掷弹兵作为预备队待命。  法军在向前掘进过程中,采取之字形壕掘进,有意识地时常改变掘进方向,使得守军火炮只能打在胸墙上,以此避开守军的纵射火力,减少损失。至24日夜,法军已通过之字形接近壕接近到距要塞约300米的第二道平行壕尽管守军以炮击和出城袭击加以应对,但并未对法军造成太大阻碍。守军正面的13门火炮每天仅能杀伤10名法军,在围城战的前五天中,法军总计伤亡仅有50人。  沃邦在阿特围城战中对炮兵的使用与标准的沃邦攻城法相比有所改动,至第二道平行壕完工后,沃邦才开始命令炮兵进入平行壕。27日拂晓,法军开始炮击。  
与马斯特里赫特等战役不同,在阿特围攻战中,沃邦大量使用跳弹射击战术(即在射击时选择低伸弹道,使得炮弹在射中目标区域后向四处反弹,从而对临近的人员和机械构成威胁。在攻城时,炮弹直接跳越工事的胸墙,从侧方射入棱堡或三角堡的正面,杀伤人员和击毁火炮。这样的炮队还用来对隐蔽路的个别地段进行纵射。),共有6个连的炮兵计36门加农炮被用于跳弹射击,再加上28日起开始炮击的另外2个连的24门臼炮(短身管大口径火炮,以曲射火力杀伤目标。这24门火炮由3门发射540磅炮弹的重型臼炮和21门250里弗(livre此处里弗为重量单位,一里弗约合1.09磅)臼炮组成),有效杀伤了掩蔽物后的守军。跳弹射击的火力几乎使得守军无处藏身,根本不敢暴露行迹。27日当天,守军正面的13门火炮即被击毁2门,跳弹射击后的反弹效果造成守军每天损失均达百余人。早在1688年,菲利普斯堡围攻战中,沃邦就首次使用了跳弹射击。而在阿特围攻战中,沃邦将跳弹射击对人员和火炮的杀伤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此时,尽管理论上根据沃邦攻城法应当修筑第三道平行壕,但跳弹射击的良好效果使得守军战力已经大为减弱,沃邦遂决定不再修筑平行壕,而改为继续向主攻方向上的纳慕尔棱堡(即左图中的Namur)、林堡棱堡(即左图中的Limburg)及中间Barbancon三角堡挖掘之字形接近壕。至29日夜,跳弹射击火力已迫使守军放弃斜堤。当夜,法军接近壕挖至斜堤。30日早晨,主攻方向上的三座堡垒正面的隐蔽路(Covered Way)和斜堤(Glacis)已全部为法军壕堑工事占据。尽管守军火炮猛烈回击,但是由于工事坚固,法军3死8伤,损失微乎其微。不过沃邦本人却被一发子弹击中锁骨,再次受伤。


法军进至斜堤和隐蔽路后,沃邦命令工程师开始挖掘坑道以引去护城濠内积水,濠内积水迅速下降至约1米深。
此外,由于上登德河(Upper Dender)流经此处,法军集中3门最大的重型臼炮(发射540磅重的炮弹)对水闸进行轰击,(即左图所示最上方臼炮队射击方向)31日,水闸被轰开,大水漫入城中,淹没中心广场数小时。
5月31日起,法军以21门250里弗臼炮和三个连(包括新组建的两个连)的跳弹炮队对Barbancon三角堡两侧的Cambron三角堡 和 Recollets三角堡加以炮击。除此之外,原正面四个连的跳弹炮队仅有一个连继续以跳弹射击炮击Barbancon三角堡。其余三个连则不再发射跳弹,变为破城炮队,各针对一个三角堡使用加农炮直接瞄准射击,破坏城墙(如左图所示)。此外沃邦还使用坑道作业从地下接近城墙,以期多管齐下破坏城防。
法军工兵部队向护城濠内投入大量柴捆,以便突击。31日夜,法军掷弹兵攻入Barbancon三角堡,守军试图反击,但立刻遭到掷弹兵的逆袭和隐蔽路上法军的火力覆盖。当守军试图撤回后方凹角堡时,却发现法军炮火已摧毁了三角堡与凹角堡间的桥梁。法军控制了Barbancon三角堡,6月3日,堡内最后一名抵抗者投降。 6月2日,法军将12门攻城重加农炮运抵Barbancon三角堡两侧的隐蔽路,随即对左右的纳慕尔棱堡和林堡棱堡发动直接瞄准炮击。24门臼炮也对其发动曲射炮击。两个新组建的破城炮队也前出至纳慕尔棱堡和林堡棱堡两侧予以炮击。得知战场状况后,荷兰执政兼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只得放弃徒劳的救援计划。事实上,当猝不及防的联军方面在得知沃邦前来围攻阿特后,已然做出了极为悲观的估计——法军将在15-18天内拿下阿特。已经64岁高龄的沃邦则不顾重伤在身,信心十足地表示即便是撒旦本人带领一万部队坚守于此,也无法阻止他攻克阿特。他甚至这样说:“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此前从未有过像阿特一样如此巧妙、如此迅速的攻城战例。” 6月5日,纳慕尔棱堡和林堡棱堡的城墙缺口已被扩展开,法军向缺口处的护城壕中投入大量柴捆和沙袋,以便攻击,卡蒂纳元帅和沃邦在勘察缺口处状况后决定发动突击拿下这两个棱堡,20个连的掷弹兵整装待发。正在此时,城内打出白旗,发出求和信号。5日晚,双方就投降条件达成一致。至此,阿特围城战结束,从5月22日开始挖掘第一道平行壕算起,仅仅过去了15天而已。法军在此期间战死50-70人,战伤250人,其中两名工程师殉职,七名工程师受伤,由于进展神速,火药、加农炮弹等物资仅仅消耗了一半储积量。对于这样一座防备坚固,且拥有3600守军的要塞而言,这个代价相当轻微。当年9月,《里斯维克和约》签订,法国与奥格斯堡同盟停战。
在阿特攻城战中,沃邦严谨而又适时应变的战术作风,努力减轻双方伤亡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不断推陈出新的军事技术应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百余年后,拿破仑时代的军事工程师们仍然赞美阿特攻城战为:“从未有过如此快速,花费如此之少,而对守军如此致命的攻城战”这是沃邦和沃邦攻城法的伟大胜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入伍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1 17: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大作 拜读了。
另 对拿破仑时代之前出现33磅的大炮表示疑问,能否上张图?
还有那个540磅的炮弹太恐怖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1 18: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大作 拜读了。
另 对拿破仑时代之前出现33磅的大炮表示疑问,能否上张图?
还有那个540磅的炮弹太恐怖 ...
高守业 发表于 2010-8-11 17:55

还行吧,毕竟是攻城炮不是野战炮,33磅还算常见
根据John Lynn那本Giant of the Grand Siecle The French Army 1610-1715介绍
法国早在亨利二世时代,根据Sully公爵的划分,火炮就大体分为34, 24, 16, 12, 8, and 4 pounds。

臼炮基本上是攻城专用,炮弹大很正常,不过正常情况下臼炮是根据口径分的,根据David Chandler那本The Art of Warfare in the Age of Marlborough,主要有18, 12.5,8又1/3,6又1/4英寸这几种
The heavy mortars made short work of the lock with their 540-pound bombs.
To soften up the Brabançon ravelin and make an assault practical, the two batteries (1 and 2) of twenty-one 250-livre  mortars and the single six-gun ricochet battery F that had been targeting the collateral Cambron and Recollets ravelins were supplemented by additional firepower.
上面这个是Vauban Under Siege那本书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1 18: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装甲掷弹熊 于 2010-8-11 19:13 编辑
楼主大作 拜读了。
另 对拿破仑时代之前出现33磅的大炮表示疑问,能否上张图?
还有那个540磅的炮弹太恐怖 ...
高守业 发表于 2010-8-11 17:55

攻城战的话,臼炮炮弹大是常事
1565年土耳其围攻马耳他的圣艾莫之战,土军臼炮有两门60磅十门80磅一门160磅……
崇祯年间中国有人翻译了西班牙炮学家柯拉多于1586年著成的《实用炮学手册》中的部分数据,并将其收入《兵录》一书,其中记载“攻铳”当为臼炮:火砲復以大石彈封口,彈作三分,藥用二分。如大石彈及鉄菱等重一百五十斤,用藥止一百斤。攻城之日將此銃仰埋于賊城之外引藥放之則飛彈驟城中損其城臺屋舍又何攻不破之有。
这个图片很欢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入伍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1 21: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好贴,要奖励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2 08: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威猛 直接授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2 11: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拿破仑时代的围城战也很有趣,拿破仑威灵顿都有围城战的败绩(布尔戈围城战也是威灵顿唯一的失利),马塞那在热那亚的坚持换来了第一执政飞跃敌后的壮举,苏瓦松的投降则被梯也尔看作法国世纪之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2 12: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很长见识。
series里面有一篇介绍拿破仑时代臼炮的:
http://www.napoleon-series.org/m ... tion/c_mortars.html
格里博瓦尔系统325毫米口径的臼炮发射炮弹72公斤。口径如果到了18寸,炮弹体积等于325毫米3倍多,500多磅真也到的了。
英国的圣詹姆斯公园有一门在半岛战争缴获的巨型臼炮,是当年苏尔特围攻加的斯时,在塞维利亚订制的。萨拉曼卡战役后,苏尔特被迫解加的斯之围,合兵对付威灵顿,数百门攻城大炮被遗弃,就包括这门臼炮。
西班牙将这门炮送给英国王室作为礼物,英国为大炮制作了一个精致的龙炮座,陈列在圣詹姆斯公园,纪念萨拉曼卡的胜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入伍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2 12: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iron duke
    什么时候穿越到国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2 12: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赶暑假最热几天过去回来转一圈,还是得适应几天气候。
等回去计划去看看那门臼炮,才在网上发现其来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2 04:35 , Processed in 0.02736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