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8110|回复: 10

一个人的战争:雷托文·沃尔贝克和东非战场(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5 17: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人的战争——雷托文-沃尔贝克和一战中的非洲战场

〖时代背景〗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的两颗子弹分别射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的喉咙和腹部,这便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清脆的枪声让德皇威廉二世异常兴奋,他不停地高呼“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两个月后,早已在欧洲摩拳擦掌的两大军事集团兵戎相见,其战况之激烈、伤亡之惨重空前,整个欧洲被战火所笼罩




  在欧洲之外,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也丝毫没有因远离主战场而降温。其中就包括殖民地林立的非洲




  〖失魂落魄的殖民地〗




  战争爆发之前,德国在非洲共有四个殖民地:吐寇兰、喀麦隆、德属西南非和德属东非。本来德国在非洲的殖民活动是开展得比较晚的,但是德国人对殖民地的治理却秉持着其一丝不苟的传统精神,而且很下了一番功夫。因此在开战时,德国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不输于英法等国的殖民地了。欧战爆发后,德国的殖民地政-府一直努力地保持将非洲置身于战事之外,并尝试使用一个有关非洲的和平条约来保护他们的殖民地。这样做的理由有三:




  第一,他们认为这场战争在欧洲战场上就能够解决,而在非洲这种荒僻的地方实在不适合大规模的征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第二,它们不希望让非洲土著看到白人间的战争,而且那样会让土著趁机起事;




  其三,关键的一点——德国的四个殖民地都被英、法等国的殖民地所包围,而德国殖民者实际人数却不多,也只拥有以土著人为主组成的警备部队(承担着相当于警察的任务),根本没有正规的军事力量。




  无奈的是,英、法等国殖民地政-府的想法同德国人完全不同。他们的头脑里反复涌现着十九世纪的殖民地战争影象,认为这场战争是将德国人赶出非洲的最好时机,而且就是现在。对英国人来说,这些德国殖民地虽然无力直接参与战争,却可以成为德国袭击舰的歇脚客栈或隐匿贼窝,还可能为那些让人抓狂的德国远洋潜艇提供物资补给甚至同德国本土进行通讯的无线电台。因此英法两国开始联合起来进攻这些德国殖民地。很快,吐寇兰、喀麦隆和德属西南非这些原本是德国的殖民地都落入了英国和法国手中。德国的那些由白人警长领导的土著警察部队的那些装备和英法殖民者的东西相比就形同玩具,在人数上就更居于劣势,完全无法抵抗。德国殖民者们也抱着“欧洲战场会决定一切”的希望,没有给英法两国带来什么麻烦。




  然而就在英法的殖民军队迈着整齐的前进步伐,趾高气昂的唱着胜利凯歌之时, 却在德属东非遇到了点麻烦。










  〖英雄的粉墨登场〗




  德属东非幅员辽阔,面积约380000平方英里,人口约7650000人,其中白人约5300名左右,另有15000名印度人和阿拉伯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现在他们四周都被敌人所包围。其周围有英属东非(肯尼亚)、乌干达、北罗德西亚(赞比亚)、尼亚萨兰(马干达),比属刚果等,大部份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和盟友。只有南面的葡属非洲(莫桑比克)是中立的。因此,德属东非在作战形势上几乎可以说是四面楚歌的境地。




  但德属东非相比其他的殖民地,却有一个不同之处,那就是它的军事指挥官——时任东非警备部队的是雷托文-沃尔贝克中校。




  保罗·冯·雷托文-沃尔贝克(Paul Von Lettow-Vorbeck),1870年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据说父亲还算个官,因此他从小就被培养成一名职业军人。在军校学习了军事作战指挥并取得炮兵指挥官的资格认证后,他参加了1900年的对华作战(即某老女人对八个国家宣战的那次壮举),还顺道参加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的战斗。战斗中,他曾奋力解救被炸懵(眼睛受伤)了的上司,因此得到了极高的赞赏。同时,他第一次发现英国人骨子里的怠惰——例如在廊坊火车站的丑事(英国大兵被手持大刀长矛的义和团杀了个痛快),这使他对英国陆军指挥系统的闲散、无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04到1908年期间,他在德属西南非(今纳米比亚)担任军事职务,协助当地的殖民政-府镇压过土著起义,战争中又出现了眼睛受伤的军官——这次被下属救了的是他自己,于是他只得回到德国休养,成为了Kaiserliche's Seebataillon Ocean Infanterie(德国海军陆战队员)的一名低级军官,闲暇之时对德国陆海军间的协调作战进行“摸索”与“执导”。没多久,他被派到挪威当了一段时间驻挪使馆的武官。个人与世界在命运的锋刃之上旋转不息——1913年底他再次被调派,这次是接管著名的殖民军事力量德属喀麦隆警备部队(Schutztruppe),然后驻防在德属东非。至此为止,雷托文-沃尔贝克总算有一个稳定的职位了。




  大战爆发后,他的想法同其他的德国指挥官是一样的——即欧洲战场的形势才是决定成败的最主要因素。但根据这一点他却得出了同其他指挥官完全不同的结论:要尽量使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在非洲拖住敌人尽可能多的兵力——并且拖住他们的时间越久越好。因为,每当一名英国白人士兵投入非洲战场,就意味着少一个英国士兵投入欧洲战场,就更不用说伴随这名士兵所产生的的武器、装备、补给、医药等等的负担了。他决定尽可能地帮助欧洲战场上的祖国,减轻他们的压力。




  其实他在1913年到达德属东非之后,就注意到了紧张的世界格局。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他开始努力将当地的警备部队改造为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他花了数个月的时间巡视德属东非全境,以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并且同各地警备队的指挥官和后备军官进行沟通,让他们理解他对军事训练、作战指挥的原则与想法,并且鼓励他们加强战备。




  截止到开战前,他已经组建了 12支部队,总兵力包括68名白人军官、60名白人士官、132名白种医官及行政人员、2名黑人军官、184名黑人士官以及2286名黑人士兵(askaris)。相对于人员,他们在武器方面就比较薄弱,只拥有67挺机关枪和31门过时的轻型野战炮,另外,士兵配备的步枪也是较为陈旧的毛瑟 1871型步枪,更为夸张的是,其弹壳发射药为黑火药——中国人在千年前的发明,在开火的时候会产生壮观的白烟。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德国驻华领事馆曾在山东的青岛招聘了100名素质较好中国人去那里做警察,用来管理当地的黑人。可惜在其后的资料文献中再也未曾提到过这100名中国人的下落。




  在开战不久后,他摒弃了年资制度(按照入役时间长短划分军阶),让有能力的军官担任指挥,使他们的长处得以施展。有的时候甚至让中尉级的军官来指挥团级的部队。更值得称道的是,他将黑白士官混合编组,除了让白人士兵和黑人士兵在同一单位中并肩作战外,甚至让一些黑人军官去指挥一些白人。在他的努力之下,他的部队整合成为一支向心力极强的战斗团体,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得以维持很高的士气。










  〖一巴掌拍死七个〗




  在开战之初,他就制定了“绝不进行集中决战”的原则,但是仍然要在战术上确立主动的地位。8月份,他拒绝执行一道关于对英属肯尼亚进行两栖作战的命令——这简直是对德国在当地的行政长官海因里希·冯·斯钦博士(Dr.Heinrich von Schnee)的蔑视。可他又并非什么都没干——他带领他的部队在Jassin段的铁路对一台装满士兵和军事物资的英国火车发动了攻击,缴获了大量的较为优质的步枪与弹药,大大的提高了部队的士气。面对抗命却又战果辉煌的雷托文-沃尔贝克,Schnee无可奈何,只得不怀好意的称雷托文-沃尔贝克“在进行一个人的战争”。




  雷托文-沃尔贝克又趁着英国人不备占领了英属东非的一些土地,并且积极的对当地的建筑、铁路和通信系统进行破坏——他希望他这样做能让人们认为非洲的冲突已经全面升级。




  不处所料,虽然这些土地的军事价值不大,却在英属东非造成了一阵恐慌,英国殖民者以为德国人会大举入侵,于是呼吁祖国对殖民地进行帮助。“殖民地需要保护”的声浪直通天庭,惊动了远在英国伦敦的战时内阁,于是英国的领导阶层决定派兵进攻德属东非。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不过,此时英国在该区域的部队只有两支:一支是由英属东非的土著组成的“国王非洲步枪团”(King’s A frica Rifle,简称 KAR),有2000人左右。另一支是由白人殖民者在乌干达志愿组成的“东非步枪团”(East Africa Regiment)和“东非枪骑团”(East Africa Mounted Rifle,简称EAMR )。




  英军高层经过评估,认为他们只能担任简单的警戒任务,无力进行攻势作战,于是由英国外交部命令联合王国驻印度军团派出两个旅来进行作战。经过协调,约两个旅的士兵组成了一支部队,番号为“印度远征军B支队”。




  这支部队总人数在8000左右,除了一个营是由白人组成外,其他的营都是由白人军官指挥的阿三土兵部队,他们的受训程度和作战能力都颇值得担忧:很多人甚至不会使用最新装备的李·恩菲尔德(Lee-Enfield)式步枪。而且由于印度种姓复杂,有时会出现几个营之间完全是不同种族的情况。这不仅增加了英国军队在协调上的困难,甚至连补给都成问题。例如,必须为不同种族的士兵供应饮食习惯及配料各不相同的特定传统食物。更糟糕的是,英军在的参谋作业的策划上一塌糊涂,计划安排得相当混乱,在出发前,部队就已悉数登船准备起程,但是由于英军指挥高层在计划上无规律的改变与延迟,居然让这些陆军部队在船上住了一个月之久!再加上三个星期的航行,有些体质孱弱的印度人已经被搞到虚脱,其状惨淡兮。战后一些英国白人军官这样回忆道:“最糟糕的是印度人……我们甚至不知道如果我们真的遇到了德国人的抵抗,我们会如何……那些指挥高层全部都是石头脑袋。”这样的部队被折腾到非洲后还能剩多少战斗力,实在让人怀疑。




  搞笑的是,在印度来的两个旅未到达前,当地的英“军”就违令先对德属东非展开迫不及待的攻势——他们讨厌被忽视与低估,急于提高士气——包括东非步枪团在内约1500人的部队从乌干达向坦桑尼亚前进。不过由于他们的战斗力实在是太低了,在隆及多(Longido)被雷托文-沃尔贝克率领的600人左右的部队击溃。此役反而提升了德国方面的士气。




  当印度远征军B支队在10月下旬到达英属东非时,它的英国指挥官作了一个愚蠢的决定。他不但没有让部队上岛休养一段时间再进行军事行动,反而命令部队直接航向德属东非北部的战略重地坦加(Tanga)港,并命令他们占领那里。坦加的海滩被丛林所包围,环境优美,是登陆的好地方,不过由于登陆时英军指挥官本身的迟钝,错失了迅速占领无防御的港口的良机。等到他们在滩头上站稳了脚步,并且把大部份的给养都运到岸上后,雷托文-沃尔贝克率领着1000人的部队已经赶到了。此时双方的兵力之比刚好是8:1(英8德1)。




  其实英军的动向早就为雷托文-沃尔贝克所察觉,愚蠢的英军居然在印度港口将军事物资均注明“印度远征军,B支队→莫桑比克”的字样,这么大的纰漏必定被德国的线人所发现。现在,参谋人员建议对英军立刻发起攻击,或者马上在之前就挖好的战壕中布置火力兵员。雷托文-沃尔贝克则不以为然,认为双方兵力差距悬殊,而且还有装备差距,常规作战贪不到任何的便宜。对于坦加的地形,他了如指掌,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中酝酿。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此时,英国人的前进步伐没有受到丝毫阻碍,看来德国人在非洲是软蛋已成为现实,哪怕是最担心印度人战斗力的指挥官现在也开始乐观起来。在城区边界,英军发现了德军所挖的战壕。显然德国人没来得及使用他。“现在不是悠闲的时候~~”白人军官做作地打着新英格兰的绅士腔,“趁着这个时候将整个港口及城区占领。”




  “当你以为得手的时候,其实不是。”前进的英军突然遭到了密集的火力射击!更可怕的是,他们完全不知道是从哪射来的!南路的英军听到枪声,立即向北方靠拢,企图增援城区内的的北路军,没想到大批德军突然从他们的身后杀了出来!几路英军在极度震惊中伤亡惨重,惊慌失措的印度兵被从港口击退,许多士兵抛掉步枪,退回沙滩尝试逃脱。再遭受了一天的恐惧和艰苦战斗之后印度远征军B支队全盘崩溃,此时如果德军再度进攻的话,几乎可以确定会是场大屠杀。但是这时雷托文-沃尔贝克却很绅士的给了英军一个机会,要求他们无条件离开自己的地盘。英军指挥官不得不拉下架子来接受这个提议,把士兵都撤走——为了减轻英国人的负担但,他们的给养和武器都留在德国人手中“保管”。在这场战斗中,英军死伤约900人,德军则只有 100人左右。更重要的是,德国人掳获大批先进的步枪和弹药、十六挺机枪,还有不计其数的食物、衣物、以及其他有用的给养;这些装备很多都一直被德国人使用到终战为止。




  这次战役后,非洲英军士气大大低落,他们也没有足够兵力再进行攻势。整个1915年双方形成对峙状态。




  雷托文-沃尔贝克还是不闲着。他常常派出班级的小部队渗入英属东非,攻击防卫薄弱的乌干达铁路和桥梁;2月,雷托文-沃尔贝克将目标放在了英国在肯尼亚和罗得西亚的殖民地,大肆摧毁当地延着铁路及运输线构筑的要塞;7月,乌干达铁路在五天内就被炸断了5次(通常连列车一起被劫持)。这种小规模的渗透行动让英军防不胜防,单单调去防御铁路的兵力就达到了8000人之多。雷托文-沃尔贝克的黑人部队在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中愈加自信,而英军指挥官只能对着被破坏的一片狼籍铁路唉声叹气。




  在对峙的同时,双方都在尽量增集兵力。英国人从南非和罗德西亚调来白人部队,辅以印度部队,本地的土著部队则只占极少数;他们的给养也从各地而来,武器弹药则由英国本土供应。在消耗资源这一点上,雷托文-沃尔贝克的策略成功了,英国不但将原本可用在欧战战场上的武器分拨到非洲,更将那些原来可以调到欧洲作战的部队派来对付他。而德国方面由于被封锁,所以尝试自给自足,不依赖德国本土的补给;在兵源方面,他们除了接受白种殖民者的志愿役外,更大量招募本地的土著部队。这些土著部队比英国的白人部队更能适应本地的气候,在日后的作战中是很重要的因素。










  〖发生在水边的故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这段期间,除了在陆上对峙外,在水上也有对峙。德国轻巡洋舰“柯尼斯堡”(SMS Konigsberg)号在开战前就到达德属东非,开战后即进行破交战。虽然不是什么艨艟巨舰,竟也掳获英国商船“温彻斯特”号,并击沉了英国巡洋舰 “Pegaus”号和一艘巡逻舰。糟糕的是不久她的引擎出了点故障,不得不藏进一个名为Rufigi的小河的河口三角洲水道中进行修复。




  英国海军部立马调集大量船舰仔细搜索德属东非海域,终于发现了它的踪迹。由于英国海军没有那个三角洲的水文图,不敢派大型舰只进入水道来攻击“柯尼斯堡”,于是便先派出舰队在外海进行封锁。德国海军部为了补给“柯尼斯堡”和雷托文-沃尔贝克,特地派出一艘假冒成丹麦船只的补给船,从德国本土万里迢迢运来补给。




  不幸的是德国海军密码被英国破译,英国海军戒备森严,“柯尼斯堡”号无法突围会合,补给船反而在近岸处被英国巡洋舰击毁。然而不幸中却又有万幸——英国海军的本位主-義在此显露无遗——德国补给船在被攻击后冲到岸边,坐底在不到10公尺深的水中,大部份的结构体都还露在水面之外;而英国巡洋舰却以为大功告成,得意洋洋地走了。




  接着,暗喜的德国人对补给船进行了打捞工作,虽然船体无法修复,但是上面的大部份补给品,包括要运给雷托文-沃尔贝克的新式步枪和弹药,机枪、克虏伯火炮等通通都被捞了起来,在清理后仍然功能如新。这在日后让许多非洲的英国士兵对自己的海军恨得咬牙切齿。




  不过,英国海军对自己分内的事还算尽职——他们终于想出了对付“柯尼斯堡”的办法:他们把巴西在英国船厂定制的三艘内河炮艇(类似南北战争时北军的铁甲舰“莫尼特”)接收过来,从英国经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彝士运河一路拖到东非。由于它们吃水很浅,可以进入三角洲的水道,然后再配合飞机观测弹着,于是他们便被命令进入水道并对“柯尼斯堡”号展开炮轰。




  英国海军的运气还不错,在经过两天的交战后,它们把“柯尼斯堡”号击沉了,自己只有一点轻伤。但是本位主-義再度发生效用——英国海军看到“柯尼斯堡” 号冒了大烟,马上就兴高采烈地收兵。德国人却努力地进行打捞工作,把“哥尼斯堡”号上的10门105mm炮以及弹药都捞起来,这些东西同样地在日后作战有很大功用。“柯尼斯堡”号虽然被击沉,却充分地发挥了吸引英国军事力量的效能;在整个255天的封锁期间,英国海军派出多达27艘的舰艇来担任封锁的工作,这些舰艇共消耗了38000吨的燃煤。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东非的另一个角落,德属东非和比属刚果交界处的非洲第二大湖——坦加尼卡湖,德国再次制敌机先,把两艘渡轮改装为炮艇,并把湖上的比利时和英国船都轰得片甲不留,掌握了整个湖的控制权。




  英国人为了制衡,从英国本土万里迢迢地运来一样的两艘小汽艇,从非洲西岸沿刚果河上溯,再用火车、拖拉机和牛车慢慢地由陆路运到坦干尼卡湖……他们的质量也很好,跟德国船交战时不仅毫无半点损伤,还掳获了这两艘改装炮艇,终于把湖面控制权又夺回来。此时是1916年。










  〖王牌对王牌〗  




  1915年底,被雷托文-沃尔贝克折磨得不行的英国人将英属东非方面的指挥官撤掉,改由原驻南非部队的指挥官斯姆茨将军接任。




  让·斯姆茨(Jan Smuts),这个拥有橙色血统的斗士曾在1899-1902年的布尔战争(Boer War)中与英国人作对,并且让英国人吃尽了苦头。这位高傲的军人对于军事战术颇有独到的见地,对于雷托文-沃尔贝克的故事早有所闻,此时他很想同雷托文 -沃尔贝克来个堂堂正正的交手,他要见识一下这个混帐到底有多厉害。




  1916年3月初,斯姆茨指挥45000名精锐士兵从南面对德属东非展开了强大的攻势,并且不顾雨季的阻滞,步步进逼,到了8月底就攻占了德属东非北部的“中央铁路”。在纸面上,这的确个是极大的胜利,因为这个地区是德属东非人口最集中的地区——相比于欧洲战场要打上几个月才能进占那么几码的情况相比,这要好得太多了——但是实际上却又并非如此。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德国人方面,雷托文-沃尔贝克坚持不决战的策略,只是有计划地逐步转移自己的部队,如果时机和地点合适的话就打个后卫伏击战,要不然就是把带不走的东西来个坚壁清野、一烧了事。这样一来,英军多前进一步,他们的补给问题就更严重,不少部队都是在口粮减半的情形下苦苦挣扎的。口粮不足再加上气候不爽,许多士兵纷纷病倒,多数部队的战力只剩下一成不到,自然无法完成斯姆茨设想的两路包抄、逼迫德军决战。




  这时受到怂恿的比利时人也从刚果进攻德属东非的西部。虽然两面受敌,德国人仍然保持极高的士气——雷托文-沃尔贝克甚至再次趁着英国人防备空虚的时候攻占了Mahiwa,并挫败了英军的反攻。这让英国人大失面子——从第一个英国人来到Mahiwa以来,约翰牛在那里已经居住了近百年了。




  1917年,郁闷的英国人再度更换指挥官,并调动了他们能在东非及中非所能调动的一切军事力量:肯尼亚、罗得西亚、刚果、莫桑比克……一个月后,英国人说服了比利时和葡萄牙的大股部队也分别加入对雷托文-沃尔贝克的围剿。这支庞大的联军在所有地区对德军发动攻势,而德国人就像猴子一样乱跳,每次都趁着一个地方空虚的时候攻进去,然后悠然的补充给养……




  不过还好工夫不负有心人,到了1917年12月,联军终于将德国人彻底的逐出德属东非——代价是葡属莫桑比克被雷托文-沃尔贝克占领,他决定在那里继续跟英国人周旋到底。




  英国领导阶层不能理解的是,明明整个德属东非都已经落入英军手中了,为什么还不能把雷托文-沃尔贝克解决掉?为什么三不五时就传回消息说联军在某地又跟德国人交战了,然后又没有了下文?




  这时雷托文-沃尔贝克的部队其实只剩下几千人而已,但是这几千人都已经是在灌木丛中身经百战过的部队了,而且因为他们人少,所需的补给品也少,因此在葡属莫桑比克四处攻掠还能支撑下去;庞大的英国部队则再次面临补给的难题,也根本跟不上飘忽不定的德国部队。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飞行者〗




  当雷托文-沃尔贝克在非洲辛苦挣扎之际,他的祖国并未忘记他。德国统帅部决定送他一瓶急救喷雾剂——派遣一艘齐伯林飞艇,载运必要的医疗器材与工具来补给雷托文-沃尔贝克的部队。当然了,这会是一个单程任务,因此连飞船本身都得做特别的改装,以求在成功到达东非后能够将部件拆卸下来用在其他用途上。




  终于,齐伯林飞艇L95号于1917年11月21日从匈牙利起飞,途经土耳其、地中海、埃及。但是11月23日凌晨在苏丹首府喀土木以西却忽然接收到一道无线电讯息:命令飞艇火速返航,于是于11月25日下午3点钟回到匈牙利。




  飞艇的这次旅行的全程花了95小时,共4220英里,它并没有到达德属东非,甚至没有到达赤道(赤道横贯乌干达和肯亚),最南边约到北纬15度左右。不过那道忽然发来的无线电命令很可疑,直到今日还不知道是谁下令返航的。有的历史家认为是英国情报单位拍发的假命令,成功地骗倒了德军——这不难理解,英国人似乎早已破译了德军的密码。










  〖归去来兮〗




  就这样,一个人的战争还在一直继续下去,一直打到欧战结束后(1918年11月11日)还在进行!虽然在当天停火的消息就传到了非洲,但雷托文-沃尔贝克仍然在那一天制定了对罗德西亚要塞群的突袭计划—— 他认为所谓“德国战败”是英国人的谣言诡计。不过他还是发现英国人已经对战斗不感兴趣了,并且积极防守,还都悠然自得的样子。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1月 23日,他根据一名白人俘虏的供词终于证实了祖国战败消息的真实性。于是在第三天,他昂着高贵的头来到了赞比亚的姆巴拉(Mbaala)英军驻地——此时列托-佛贝克刚刚率领他的部队攻占了英属东非的卡萨马(Kasama)。11月25日,驻德属东非的德军宣布投降。这时,他的部队还有150名白人军及士官,1156名黑人士兵,1598 名黑人运输兵,还有一门掳自葡萄牙的野炮,37挺机枪(其中30挺掳自英军),另有一千多支英制和葡制步枪。




  在他离开非洲之前,他恳求英国方面给他的黑人士兵们以善待,并希望殖民地政-府为他们安排稳定的职业,英国人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在他临走的那一天,他的黑人士兵们含着泪水夹道送行。毕竟,这其中的很多人已经跟随他5年以上了。




  这场持续了四年又三个多月的战斗终于结束。雷托文-沃尔贝克回到德国本土,只有150人的德属喀麦隆警备部队是唯一一支被飘舞的彩带、欢呼的民众所包围的部队,也是唯一被命令以胜利者的姿态通过勃兰登堡门的部队。威廉二世——或者说小威廉同学(此时他已下台)为雷托文-沃尔贝克安排了献给英雄的欢迎仪式和盛大的庆功宴会,并称他为“德国的骄傲”。此时,他的军衔不过是少将而已,却已经获颁了Medal de Merit(德军昵称为Blue Max,德意志帝国次高级荣誉勋章)。雷托文-沃尔贝克或许不是古德里安或曼施坦因式的战术天才——他领导的队伍决定了他不是隆美尔元帅,而是隆美尔“班长”,但是他的组织能力、凝聚力和领导才能相比三者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他充满个人魅力的人格和独特的领导风格让他的部下能心甘情愿的倾自己所有的力量去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坚忍的毅力更激发了其他人对他的仰慕之情。面对困难,他总是面不改色,或是来一句自嘲式的幽默。有了这座不倒的大山,他的部下们得以撑过了整整四年的艰苦战斗。




  言归正传。回国后,他马上加入了军人志愿军团(Freikorps),并成为指挥官,参与了镇压国内起义的作战,率领一个旅击溃了汉堡的“斯巴达克斯同盟”。待风平浪静后,他作为一个英雄平静的生活了几年。不过1920年,他公开的支持了右翼的政治家Kapp Putsch,并且组织罢工游行,但Kapp Putsch却最终遭遇了失败。于是他遭到拘留,并且不得不辞去军人的职务。




  同年,他的战争回忆录《我在东非的回忆》以英文版的形式正式出版。他的故事霎时间被全世界人所知晓,不仅让外国人对困境中不屈的德国人刮目相看,更给困境中的德國 -民众以极大的鼓舞。他在非洲的黑人老部下们翻开书本,好象看到了昔日同甘共苦、驰骋沙场的景象,激动得流下了泪水。




  1929年,他成功竞选议员,并成为了当时混乱政局中的一个右翼政治家,在魏玛政-府的共和议会中相当活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30年,雷托文-沃尔贝克尝试建立一个反XTL的组织,但是没能如愿。后来,德国人被元首的演讲和宣传所催眠,忘乎一切,于是愤怒的雷托文-沃尔贝克逐渐淡出了政治舞台。告老还乡,尽享安逸、闲适的乐趣。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成为一片废墟,他的两个儿子死在战场上,而自己在不莱梅的简陋房子也被盟军的飞机轰成了渣。一把年纪的雷托文- 沃尔贝克无依无靠,只得推着手推车清理废墟,非常艰辛。他昔日的对手让·斯姆茨听说后,便联系了当年在东非带兵的一些英国军官为雷托文-沃尔贝克提供生活费,直至列托-佛贝克去世为止。




  其实二战刚一结束,他昔日的老对手、高傲的让·斯姆茨就在四处打探列托-佛贝克的下落,有人不解的问他:“你为什么要去照顾这个曾经让你难堪的人?”“因为我们都是军人。”斯姆茨微笑着答道,“因为我们曾是军人。”




  1953年,德国人想起了这位被人遗忘的老英雄。政-府决定成立一项专门的基金,用来资助那些还健在的、曾追随雷托文-沃尔贝克在东非驰骋沙场的老兵们。










  〖雨夜箫歌〗




  1964年的3月9日,对非洲来说,是一个悲伤的日子。这一天,保罗·冯·雷托文-沃尔贝克去世,享年94岁。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98年,英国《焦点》杂志评选“世界十大军事统帅”,保罗·冯·雷托文-沃尔贝克与威灵顿公爵、纳尔逊、拿破仑齐名,赫然在榜,而且被放在了亚历山大大帝之前。根据英国人的统计,在大战期间,雷托文-沃尔贝克率领的部队总数从未超过14,000人,却拖住了英国至少16万的兵力,甚至要面对20倍于己的敌人。但他却用他特有的冷静沉重的打击了自己的敌人,用自己的行动在千里之外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他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保持着的全胜记录,仅凭这一点就足以奠定雷托文-沃尔贝克在军事史上的地位。他是史上最好的游击战大师,不愧为世界最伟大的将军之一——雷托文-沃尔贝克用自己满腔的忠诚与杰出的军事才能赢得了部下、上司甚至对手在内的所有人的尊重,这正是他的荣誉之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5 1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勇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6 16: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手机把全文看完。
第一次认识这位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7 15: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坦加尼卡湖上的水战(貌似叫海战有点不合适)国家地理频道还拍过一集专题片,当时就很想了解一战时非洲战局的情况,可惜资料不多,而此文能满足我这一个愿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1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战争史研究》有一期也是专门描述:一个人的战争。
可惜下次再去的时候图书馆里再也找不到了,一面之缘。也没撕书的机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7 19: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苏尔特居然撕书、、、、鄙视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7 21: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口气读完,真的很有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 15: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收藏、分享
英雄啊……大神啊……如果从了希特勒肯定也是一神人……如此英雄竟不与之同流合污……敬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 15: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毛爷爷……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 15: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Medal de Merit(德军昵称为Blue Max,德意志帝国次高级荣誉勋章)。


学究一下,“蓝色马克思”都是次等,什么才是第一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4 10:18 , Processed in 0.0307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