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3414|回复: 4

[吐槽] 永不磨灭的仇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6 13: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朝日新闻》社会版《青铅笔》栏刊载了一则不起
眼的短讯,内容如下:

  二十四日,(原)长州藩城下町、(现)山口县市市长野村兴儿访问了福岛县会
津若松市,与该市山内日出夫市长会谈。在互相交恶的戊辰战争过去一百二十七年之
后,两地的最高首脑终于第一次会面了。以往(市方面)曾多次提议和解,但均为会
津方面所拒绝。这次访问是在会津市民剧团的邀请、市方面强调“私人”、“非正式
”的前提下得以实现的。但是,双方达成的共识只有一点,即“现在立刻实现和解是
困难的”。市市长认为“二者之间基本上没有隔阂”。与此相反,会津若松市长则说
“一场战争留下了深深的伤痕。不仅会津与长州如此,日本和亚洲也是如此”。直到
最后,二人也没有握手。

  人们也许会问,市何以会向若松市提出“和解”要求?市的前身长州藩在对会津
藩的战争中和战后干了什么,以致给对方留下了百年难愈的“伤痕”?回顾日本历史
可以知道,奥州会津之战是戊辰战争中最关键的一次战役。一八六八年八月,拥有近
代武器的明治新政府军三千人避开正面对决,迂回突袭会津藩中心若松城。藩主松平
容保匆忙组织藩众进行抵抗,历经一个多月的浴血奋战,会津藩被迫于九月二十二日
开城投降。是役,会津藩战死者达三千人,包括数百名未成年的“少年白虎队”成员
。此外,还有很多人集体自杀。据今井昭彦博士的研究,新成立的明治政府军下令不
准收敛安葬战死的“朝敌”和“贼军”的尸体,违者严惩不贷。结果,会津藩阵亡者
的尸体被狐狸、鸢鸟啮食,乃至腐 烂。直到同年十二月,在藩士町野主水等的再三
恳求下,才获准由受歧视的“部落民”来埋葬,而且不得树碑题词。死者的尸体固然
惨不忍睹,生者的境遇也十分悲惨。会津藩由开启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康的孙子的后代
所传袭,已历二百多年,战败给会津藩人带来了种种耻辱。会津藩被贬迁到临近北海
道的严寒之地斗南藩(现青森县),一万七千余藩士和他们的家属不得不移居他乡;
会津人被诬为“会贼”(音kaizoku,与“海贼”即海盗音同),他们居住的地方被
蔑称为“白河以北一山百文”,意为穷山恶水,非人所居之地。

  与此相反,会津之役后,明治政府为不到三百名的政府军战死者树碑立传,后来
还把他们祭祀到靖国神社里,予以褒扬。意味深长的是,政府军主力萨摩藩的军队,
后来因为与明治中央政府为敌,也被视为“朝敌”、“贼军”。在一八七七年西乡隆
盛率兵发动的西南战争中战死的萨摩藩的阵亡者,也和会津藩的战死者一样,不得入
祀靖国神社。而另一支主力长州藩,则作为明治维新的功臣而备享恩宠,藩士伊藤博
文等长期入主中央政治。当长州藩与日本国家开始其“光荣”的近代之旅时,会津藩
的子孙们却在经历着“耻辱”的近代。一九二三年,生前倾力埋葬和祭祀死者的会津
藩武士町野主水以八十五岁的高龄去世,生前留下遗嘱,命其子用粗糙的草席包裹自
己的尸体,再用草绳将尸体拖到坟地,以此表达对当年政府军酷待战死者的悲愤和抗
议。此时会津之战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十五个年头!

  虽然,上述市和若松市的会谈无果而终,但是,为了自己祖先的加害行为,市不
断提出“和解”要求,市长野村兴儿甚至不远千里跑到受害者的子孙那里道歉,可谓
其情切切。另一方面,会津若松市长在公开场合拒绝与市长握手的举动不能仅仅视为
个体行为,作为一个经过民主程序选举出来的市长,即使他个人愿意伸出手,背后还
有成千上万的选民和死者在阻止他,前任市长就因为曾发言响应市的和解倡议在市长
选举中落选。受害者的历史记忆成了一堵无法逾越的高墙饶有兴味的是若松市长的一
番讲话,他认为,“一场争斗留下了深深的伤痕。不仅会津与长州如此,日本和亚洲
也是如此”。这位市长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给东亚各国所造成的伤害。其中
,中国是最大的受害国,战争伤害所带来的记忆即使时过六十年仍然没有消失。但是
,与会津若松市和市不同的是,战后中日两国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便实现了“和解
”。这不能不说是一桩奇迹。我认为,这是双方基于共同需要而营造的结果。

  在论及社会成立的条件时,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在《社会分工论》中注意到,任
何一个由合理的契约所建构的社会或人际关系都存在不合理的基础,契约关系能否履
行,最终决定于订约人是否信守契约,而这没有任何契约可以保证。自从一九八四年
中曾根康弘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并遭到中国政府抗议后,中日之间达成了某种政治默契
,即日本政府主要阁僚不再参拜祭祀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可是,当历史翻开了世
纪的新一页后,时光倒转了。二○○一年以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先后五次参拜靖
国神社,使两国关系冷至冰点。

  在这个时候,靖国神社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在战后日本的历史上,靖国神社曾
多次成为热点。一九四五年,联合国占领军总司令部(GHQ)曾一度准备废除为军国
主义张目的靖国神社,为此靖国神社匆忙举行了 “临时大招魂祭典”,把许多没有
战死的活人也当作亡魂来祭祀了。在东西冷战对立的格局下,由国家神道改为宗教法
人后的靖国神社得以存续和发展。一九五五年以后,日本政界出现了试图将靖国神社
“国营化”的动向,自民党曾五次提出《靖国神社法案》,要将靖国神社改为“特殊
法人”,置于首相的直接监督下,由国家拨出专款支付靖国神社的祭祀费用。一九七
四年,如果没有被称为战后“最大的思想对决”(村上重良:《慰灵与招魂——靖国
的思想》,岩波书店,一九七四年)的日本社会的广泛抗议,靖国神社差一点就成了
“特殊法人”。十年后的一九八四年,对于中曾根康弘首相参拜祭祀着甲级战犯的靖
国神社,日本舆论反应强烈,反对者认为“如果国家护持祭祀着这样一些祭神的靖国
神社,或者国家首脑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国民将会因以自己的手正式抹去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战争责任和战争犯罪而遭到来自世界的谴责”(大江志乃夫:《靖国神社
》,岩波书店,一九八四年)。相比之下,二○○一年后小泉首相五次参拜靖国神社
,在日本社会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波澜。这一方面和冷战结束后日本社会意识形态斗争
的退潮有关;另一方面,也和近十年日本民族主义思潮的升温不无关系。小泉首相辩
称参拜靖国神社是基于个人的信仰和日本的文化传统,别国对此不应该说三道四,在
日本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共鸣。因此,与一九七四年和一九八四年围绕靖国神社的激烈
对抗相比,可以说今天的日本社会对靖国神社问题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首相参拜
靖国神社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对此真正知道的人并不多。而且,连知道靖国神社
是一个什么样的神社的人也为数很少。如果不了解靖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神社,就无法
理解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为什么会成为问题。不理解参拜为什么会成为问题,也就谈不
上对这个问题持有自己的见解。”二○○五年四月出版的高桥哲哉先生的《靖国问题
》一书,目的正是为了打破日本社会这种沉闷的状态。

  该书出版后,立即引起了日本社会的广泛关注,一版再版,至今已经发行了二十
八万多册。一本讨论靖国神社问题的书籍何以能够成为畅销书?二十八万多日本读者
是以怎样的心情阅读这本书的?对中国读者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靖国神社是和“血”的话语联系在一起的,这“血”既是死者的血,也是被赋予
了意识形态意义的“想象的血”,加害者和受害者的遗属关于血的记忆和想象凝聚着
截然不同的情感。在《靖国问题》的第一章里,作者劈头说道:“靖国问题之所以成
为一个复杂的问题,最大的原因在于它是一个‘情感’问题。而情感问题的要害又是
‘遗属情感’问题。”

  二○○一年八月十三日,小泉纯一郎在就任首相后首次参拜了靖国神社,对此,
六百三十九名日本人和韩国人向大阪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决首相参拜为违
宪行为,要求首相停止参拜靖国神社,并为侵害原告的宗教人格权向原告支付赔偿。
与此相反,支持首相参拜的人们为了给小泉首相辩护,也提起了诉讼。在法庭上,一
位名叫岩井益子的老太太表述了自己对于“英灵之血”的感受:“丈夫生前从未怀疑
过假如自己战死的话一定会被祭奠在靖国神社,他就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奔赴战场的。
对我来说,靖国神社受到玷污,这比我自己受到玷污还要耻辱几亿倍。(中略)只要
听到哪怕是一句谩骂靖国神社的话,我的身体就像是被劈开了似的,全身的热血倒流
,溢出体外。放眼望去,我的热血变成了战士们的血的海洋,向四周蔓延开去。”如
果说像岩井这样的遗属为战死的家人被合祀在靖国神社而感到喜悦的话,被她起诉的
那些反靖国神社的遗属们则为战死的家人被合祀于靖国神社而感到悲痛,两种情感对
立不可调和。小泉作为首相一再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使围绕靖国神社的两种截然对
立的情感以受害国(中、韩等)与加害国(日本)之间的对立的方式凸现在人们面前


  一般而言,为死去的亲人悲伤乃是人之常情,何以会有人对亲人战死而感到喜悦
呢?原来,近代国家通过“感情的炼金术”,塑造了国民的生死观和世界意识。靖国
信仰隐瞒了战死的悲惨和恐怖,在将死神圣化的同时,向陷入悲哀、无奈和怨天尤人
的情绪中的遗属们提供了“光荣战死”的意义,从而剥夺了遗属作为普通人对亲人之
死抱有的悲痛情感。那么,如果摆脱了这种意识形态对情感的操作,完全沉浸于悲痛
之中是不是就行了呢?作者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认为,这样做充其量只不过构成一个
仅存在于日本国民之中的、以悼念本国国民之死为目的的“哀悼共同体”而已。日本
军发动的战争造成了大量的死者和受害者,除了日本国民之外,还有许许多多被日本
军杀死的人,如果无视这些死者、受害者的存在,“哀悼”行为将无法避免来自外部
的批判。由此,作者引出了如何认识战争责任的问题。

  第二章集中讨论了历史认识问题。在日本,人们普遍认为“甲级战犯合祀”问题
是日本和中、韩两国之间的“外交问题”。作者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早在韩
国、中国等对日本的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进行报道并进行批判之前,日本国内就有人对
合祀进行了批判,认为它将“会导致对战争的肯定”。所谓“甲级战犯”,是指在远
东国际军事法庭(东京审判)中被指控犯有“破坏和平罪”的人,其中有十四人于一
九七八年十月十七日被合祀于靖国神社。作者认为,仅仅追究“甲级战犯合祀” 问
题将把战争责任问题大而化小,因为靖国神社里还祭祀着近千名乙级、丙级战犯,靖
国神社称这些被处以死刑的人为“昭和殉难者”,他们在一九七○年之前即已合祀于
靖国神社。乙级、丙级战犯和甲级战犯一样,都犯有“破坏和平罪”,同样都负有战
争责任。对于东京审判,日本国内有不少人认为是战胜国对日本进行的单方面的审判
,是“胜者的审判”,因而拒绝接受东京审判的结果。高桥认为,作为给亚洲国家人
民带来了重大损失的战争发动者,战犯们难逃罪责。东京审判中存在的问题不在于受
到惩罚的人,而在于没有受到惩罚的人。“甲级战犯”虽然受到了惩罚,但是,对他
们所侍奉的君主、自始至终担任帝国陆海军“大元帅”的昭和天皇却未予起诉。这是
出于美国的意志,是美国对苏联、中国、澳大利亚等国提出的追加起诉的提议进行压
制的结果。

  此外,在日本,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政府以“甲级战犯合祀”为由批判日本的首相
参拜靖国神社,乃是要彻底追究日本的战争责任。在作者看来,事情恰恰相反。中国
政府是想通过把问题限定在“甲级战犯”这一点上,寻求达到某种“政治解决”。而
有关甲级战犯分祀的议论,不但不能深化人们对于与靖国神社有关的历史的认识,反
而妨碍了人们对靖国神社的本质和战争责任问题的认识。因为在日本人们通常所说的
“战争责任”要么是指对美国战争失败的责任,要么是说东京审判所追究的一九二八
年以后日本的战争责任,而从靖国神社的历史来看,从一八六九年其前身东京招魂社
(一八七九年改名为“靖国神社”)建立之时起,它与近代日本国家进行的每一次战
争都密不可分。甲级战犯合祀问题只是与靖国神社有关的历史认识问题的一个部分,
应该追究靖国神社与日本近代殖民主义之间的关系。

  那么,在战后日本转变为民主国家的过程中,靖国神社是否断绝了与战前的靖国
神社的关系了呢?在第三章里,作者指出,靖国神社坚持战前的合祀逻辑,声称合祀
是出于“天皇的意志”,所以一经合祀,无论是什么人,即使他们的遗属要求撤销合
祀,也绝不能同意。靖国神社以此为理由拒绝将“甲级战犯”分祀,拒绝一部分遗属
提出的迁出亲人灵位的要求。作者还指出,即使实现了“甲级战犯”的分祀,小泉首
相参拜靖国神社也没有任何法理根据。回顾迄今为止涉及日本首相和其他官方人物参
拜靖国神社的诉讼,虽然原告提出的赔偿要求没有一次获准,但也没有一次判决认定
以官方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合乎宪法”。相反,仙台高等法院对岩手靖国诉讼做出的
判决,福冈地方法院对小泉靖国参拜诉讼做出的判决,都明确认定参拜行为为“违宪
”之举。大阪高等法院对中曾根参拜诉讼所做出的判决,也认定其“有违宪之嫌”。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希望首相进行“公式参拜”的人来说,要么需“修改”宪法关于
政教分离的规定,要么需使靖国神社不再成为宗教法人。但实际上,如果为了在现行
宪法之下达到使靖国神社国营化的目的而实现靖国神社的非宗教化的话,靖国神社就
不再成其为靖国神社了,有关靖国神社的定位势必回到战前“祭教一致”的老路上。
在战前,“神社非宗教”的谎言曾使“国家神道”凌驾于其他宗教之上。

  在前三章中围绕近代国家与靖国神社的关系展开论述之后,作者在第四章里驳斥
了将靖国问题特殊化的“文化论”的观点。这种观点试图借助“文化差异”理论,以
文化多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来强调“日本文化”的特殊性,为甲级战犯开脱罪行,
其代表人物是著名评论家江藤淳。

  在意识到从宪法和政治层面为靖国神社寻找合法性的办法行不通后,

  江藤淳主张应该从日本文化的特殊性来论证参拜靖国神社的合法性,这也正是小
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逻辑所在。江藤淳认为,从“日本文化的连续性”来看,围绕
靖国神社的宪法和政治问题不是本质性的问题,对日本人来说,“最为重要的、只要
是日本人自然皆会珍惜的东西,就是日本之为日本的特质”,这就是从《记纪》、《
万叶》到今天的日本历史演进过程中凝聚着的个人和民族的全部记忆,是生者与死者
的“共生感”。对此,高桥尖锐地指出:第一,所谓自《记纪》、《万叶》以来的“
日本文化的本源”亘古不变之说完全是臆想;第二,如果说“与死者的共生感” 是
日本文化的话,靖国神社为什么只祭奠日本的战死者中的军人和军队中的文职人员,
而不祭奠战死的平民呢?第三,如果说是为了“与战死者的心神感应”的话,为什么
靖国神社不祭奠“敌”方的战死者呢?因为在日本的中世纪和近世,受佛教“怨亲平
等”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祭奠敌我双方阵亡者的习惯。不仅如此,靖国神社不予祭奠
的“敌”方的死者,不只限于外国人,即使是“本国的死者”,如果属于“敌”方的
话,也绝不会予以祭奠,这包括上文提到的戊辰战争中会津藩的三千死者。因此,作
者认为,靖国神社的“祭神”不单纯是“战争中的死者”,而是在国家意志的作用下
被挑选出来的特殊的战死者。

  靖国神社既然存在上述难以解决的问题,那么,打开难局的方法就只剩下建立替
代靖国神社并能为日本国内外所接受的“国立追悼设施” 了。这是《靖国问题》第
五章中讨论的主题。在高桥看来,用这种方法或许可以解决日本和中、韩两国之间的
“甲级战犯合祀”问题。但是,正如在第二章中已经提到的那样,以政治手段谋求解
决“甲级战犯”问题,将会阻碍更为本质性的历史认识问题的解决。作者认为,问题
的关键不在于设立什么样的国立追悼设施,而在于政治,也就是说,国家在有关战争
与和平的问题上如何利用或者不利用这个设施,应该防止新设施成为“第二个靖国”


  在日本战败后的一九四五年十月,在战争中失去了儿子、后来以自民党总裁身份
出任首相的石桥湛三曾撰文主张废除靖国神社,因为“目下大东亚战争已成奇耻大辱
之战争,几乎招致亡国之祸”,“联合国不仅要解除我国有形之武装,还要解除精神
武装”。“万一(靖国神社的)祭典因联合国之干涉而被迫中止,则必使阵亡者蒙受
屈辱,给国家带来莫大耻辱与损害。”在本书结语部分,高桥指出,从法律上说,靖
国神社只是一个宗教法人,所以无法以政治手段将其废除,要寻得“靖国问题”的彻
底解决,必须真正实行政教分离,根除类似于首相、天皇参拜靖国神社这样的国家与
神社的结合;在保障靖国神社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靖国神社必须答应国内外遗属们
提出的撤销合祀的要求;通过自由的言论,纠正把日本近代所发动的战争视为正义战
争的诡异的历史认识;最后,为了防止出现“第二个靖国神社”,必须朝着非军事化
的方向努力,以确保宪法中的“不战誓言”得以实现。

  六十年一甲子。只有十余万字篇幅的《靖国问题》一书,言简意赅地梳理了战后
六十年中出现的围绕靖国神社的各种政治话语,从此,有关靖国神社的争论都无法绕
开该书提出的基本论点;从此,要想求得靖国神社问题的最后解决,也必须以该书的
议论为起点。

  无论是将靖国神社视为日本国内问题的自我辩解,还是将靖国神社简单地归之于
日本与邻国之间的对立,其理论力度和视域广度都有严重的局限性。靖国神社问题所
引发的争论,涉及到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应该如何考虑“个”(个体)、
“族”(民族)和“类”(人类)的价值。

  民族国家是近代的产物,它将以往人们对家族、地域和共同体的义务纳入由单数
的“国民”建构的具有高度均质性的国家的话语装置里,将以往生活在各自共同体内
的个体的人格与国家的要求齐整划一。这是近代国家的普遍特征。在讨论靖国神社与
日本近代国家建立过程的关系问题时,戊辰战争中会津藩的例子极具说明意义。明治
政府军的战死官兵得到厚葬,还被祭祀在靖国神社里,而与之敌对的会津藩军队的战
死者只能暴尸荒野,原因何在呢?因为祭祀在靖国神社里的死者是符合国家意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6 23: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靖国神射的死鬼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魔鬼屠夫 但是对日本人来谁却是英雄 为民族而牺牲
如果有一天我屠了东京 就让日本人后人来咒骂我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7 08: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们也要有国家级英雄祭坛,小日有则有矣,一个国家没有几个偶像崇拜是不可思议的。
他要没有,倒还真让人瞧不起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8 13: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们也要有国家级英雄祭坛,小日有则有矣,一个国家没有几个偶像崇拜是不可思议的。
他要没有,倒还真让人 ...
蓝色拿破仑 发表于 2011-6-7 08:26


只有一个停尸房,供一个人(我强忍不用“腊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11: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算啥,扔了。我们要的是久经考验的战斗烈士,不要搞内斗的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6 01:36 , Processed in 0.02508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