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2575|回复: 0

《小议瓦良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8 00: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为世人所早就知道的瓦良格航母早已尘埃落定,今天去谈论,其实没多大意义。本来笔者对此也是决定缄默不言的,不过近来小看收集的新闻报道,不免多少有些感慨,外加上友人这么一闹,这就借着些许好笑,一吐为快。
    在此先表个态,免得有些人上纲上线,文章尚未理解就给你一个左毛右资的头衔。
    以笔者自己来说,对于瓦良格的诞生,笔者是深为喜见的。不过喜见归喜见,这跟认同不认同又是有一定区别的。
    单单说航母,尽管今天有不少人也包括专家对于航母的价值不加看好,但笔者以各国空军的航程限制和行进速度来看,至少说人类还无法完全淘汰航母这一流动机场。事实上即使美国已经号称发明可以2小时绕地球一圈的飞行器,但恐怕这种高新武器在美国也尚未能达到大规模生产作业和大规模的普及化。因而其实战中的决定性威力就尚不足以完全致命。
    这就好比你打星际争霸这样的电子游戏,大和战舰跟P族航母固然霸道,但成型慢、生产费用高则使得这种高级部队没达到一定规模前,其仍旧无法取代其他常规部队的作用。所以,美军的先进飞行器固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但倒不至于可以马上就能替代航母和常规空军部队的作用。
    然虽如此,有了瓦良格就代表了我们战斗力又如何如何翻倍增长了??
    以上面的举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威力强大的新式武器,只要其威力不至于一次性就能重创敌国。那么在它没有迅速成型和大规模量产能力的情况下,其作战价值始终是不足以完全决定战争胜负的。因而有航母,并不能说我们的战争能力就又怎么怎么翻倍增强、傲世天下了。
     事实上,更进一步说,正如伟大的军事理论家马汉在其《海权论》中所言;“相比起陆战而言,海军则更要求技术性得多。”军队把一个普通老百姓变成陆军士兵,通常经过三个月的基本训练可以使得其拥有一个陆军士兵的基本能力。而海军则委实困难得多,首先海战比之陆战,其诸如海浪、气象等天气以及其下的炮术作业和实战射击,是更为讲究知识水平的。一个优秀海员的养成也不仅仅是熟悉课本作业和基本见习的问题,有一些经验往往更是理论所无法代替的。而这点在今天则更为复杂,因为今天各项电子技术和装备日益的科技化,使得其涉及的知识需求更为广阔。因而在今天,一支强大的海军并不是有船有人就行了(何况目前我们还只有一艘航母)。配套的软件设备,如技术人员、战术素养以及不能用书本教授的“实战经验”等等,都是缺一不可的。同时人为性的限制以及个人生活水平的不高,导致我国沿海并无特别的海洋精神。在这种大背景下想培养出一支海上强军,何其难尔。
    而今天我们倒是优先盯上了装备,海军基层官兵以及海军军官在战略战术上的培养,则多少让人觉得神秘的近乎空白。所以要说一艘航母使得海军如何如何强大了,实在是有失公允的。
    其实,国内军方对于航母的认识也颇多好笑之处。一方面,专家们报道瓦良格航母的出现彰显了大国军威、强军崛起。(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1_07/21/7837588_0.shtml
少将指瓦良格意义堪比两弹)

另一方面我们又开始调侃美国航母战斗力有限,纯属于花瓶货。
http://news.qq.com/a/20041201/000263.htm
打沉并非天方夜谭:美航母存在七大致命弱点)
更有说法,第一岛链内中国有把握打掉它美国那几艘破航母。
    这就奇了怪了,如果说瓦良格还不如美国航母,而航母本身也是要过时的玩意儿,那你买它作什???
   
    所幸时至今日,人们倒更多关注郭美美或者卢美美去了,故而现在回过头来倒能比较理性的看待瓦良格航母的真正意义。茅于轼、马鼎盛为不少人痛骂,但在对待瓦良格航母的问题上,笔者倒跟这二位的看法近似。
     事实上,航母象征性意义更大。
    以技术层面,大致上还是可以说瓦良格比不上同期美国所拥有的航母的。而以实战出发,航母通常是不能单独行进和作战的,因此往往人们要以航空母舰为核心,配备一定数量的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以及1到2艘潜艇或是核动力攻击潜艇,以及战斗支援舰组成海上编队。所以用一艘瓦良格以及中国当前数量虽然众多却质量参差不齐的舰艇编队,要形成一个有效的航母战斗群实在是很困难的。
    也正因为这样,瓦良格倒更多可用于假想靶舰、训练舰以及技术人员的参考来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瓦良格作用有限。
    然而聊胜于无,有总比没有强吧。所以当友人大骂造这玩意儿空费钱之际,笔者倒觉得也不是就那么亏本。这点也跟笔者对高铁的态度差不多。虽然有动车事故的特大灾难和种种高铁莫名其妙的事故,但单单以军事角度上来说,高铁聊胜于无,有总比没有强。
    不过虽如此,由于向来看问题多带忧思色彩,所以潜在的倒对瓦良格的前景不看好。
    为什么呢?国人形象工程搞太多了,很多事物,初衷本就很复杂了,再加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老黄历。怕就怕建瓦良格最终搞成了高铁,看似无懈可击,事实上只让老天劈了几次雷电,它就搁一旁凉快去了。
    不至于这样悲观吧
    不至于吗?到现在,光见吼着装备更新,但软件体制还是那样如冬眠般僵死。
    从古至今的军队变革,未尝见过哪一支强军是只换装备而不思体制的。而大凡只靠装备想强军的,也最终都没落得什么好下场,国人印象最惨痛的是谁?
    北洋海军尔!


   严格上说,对于喜好军事的人而言,看今天多数媒体的军事报道并不是件怎么轻松的事,尤其看中国的军事报道,则更需要长期的免疫能力和执着精神。
     怎么说?国内的军事报道,什么三教九流的东西都能给你编得出来。某一部又如何如何练成了“趣味带兵法”,某一部又如何如何成了野战蛟龙、九天雄鹰。最多一个大队的空军部队联合最多一个团级的陆空演习可以被称为“我军信息化作战创新上的又一大突破!”。至多不过是一个还没多少谱的新武器消息,就莫名其妙又使天下第一的我军又增长了战斗力。似乎就差那么一句话没说出:“如果说美国拳头是世界第一,那咱们怎么的也是第二,而且最多离第一也就那么几纳米的距离.”好比今天23号来自中国军网的两则新闻《解放军靠绣花练导弹操控 1800米外命中50厘米靶
》、《菲律宾越南密谋“瓜分”南海 拉帮结派惹怒中国》。要说笔者倒也不是就说完全否定咱们军队里没有世界一流的战士和一流的部队,但如果说一两个单兵技能突出的优秀战士或者一两支战斗力极强的优秀部队就能代表国防无忧,战无不胜的话,则笔者多少就不免要冷笑了。
    我们就以明末而论,明帝国崇祯末年,大明帝国军队里依旧有号称天下强兵的京城三大营以及辽东的关宁铁骑存在。而考察明史的武器装备发展,更使得广大国人倍感面子大增。为什么呢?因为人们发现,明朝很早就注意到了火器在战争中的威力,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组建火器部队的国家。而当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之时,则更是兴奋的惊呼;“咱老祖宗,在大明时期就开始研究坦克了勒!”你看,这是多有面子的事!然而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么一个武备强大的明帝国却最终被清军打败并统治了呢?
    明粉们于是愤怒了,那是因为明帝国时运不济,又是天灾,又是党争误国----总之一句话,不是明朝军事能力不如满清鞑子,而是这种或那种非军事的因素。
    且叫我们不管这上面的说法到底谁对谁错,至少这表明了一点。一两支强军或者一两样先进性的武器并不能就确保一个国家的战争胜利。说到底,就像毛泽东主席曾经教育的一样:战争,总还是要人参与的。
     人们或许又会说了,你这是以古代视角来看现代战争,犯的是经验主义。现代战争是什么呢?计算机、核武器、大飞机----一枚原子弹或者中子弹下来,甭管你啥猛将强兵,都会给你抹平了。但实际上,一般军迷对于核武器的概念是有误的。其一是技术上的认知不足。大多数人们对于核武器的第一概念,通常都是威力极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可以一颗毁灭一个城市,几颗毁灭一个国家。而事实上,以广岛的破坏性加以逻辑上的放大和推演,大概300颗核弹头可以把任何一个国家打回石器时代。人们说,这也很恐怖啊!确实恐怖。但即使冷战全球核大战威胁那么紧密的时候,苏美两个巨人又是怎样做的呢?据今官方已公布的资料,当时苏美两国各拥有3000枚战略导弹,近万枚核弹头。这种恐怖实力足够把彼此灭亡个好几十遍,但实际上双方都不认为拥有这种力量是不必要的。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一个清醒的军事当局都能明白,两个核武大国的战争固然会是你死我亡的生死相搏,但通常没人愿意到那种时候。更多的时候,军人们依旧在研究核战时代下常规作战方式。比如你看看近30年来的军工技术,常规武器是多么近乎狂热的发展。
    而像身经百战的叶剑英元帅那辈军人,他们在当时研究的课题是什么?是“如何在核武器的战争下改进和完善常规作战”,同时也还有“如何更有效的去使用核武器”,有兴趣考究的朋友可以去参阅《叶剑英元帅军事文选》,其中关于未来战争研究的部分有此相关内容。
    很多人恐怕难以想象,在那个年代,叶帅等打了一辈子仗也确实是见过并研究过核武器威力的军事统帅,其研究运用的竟然是集中打击而并非覆盖敌国所有地区。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一般人把核武器的威力过于恐怖化了。其实以历史来说,设若3-5枚核武器足以灭亡一个国家的话,那么冷战时期美苏两个巨人间的核武军备竞赛就不会是“彼此恶性扩充到各自拥有三千枚战略导弹以及近万颗核弹头”。
    所以就一般而论,已经有足够把对手毁灭的核武力量了,那么即便再是考虑意外因素,其力量的超越也绝对不至于太离谱。同时借此而言,倘若说核武器确实能完全阻止战争的话,那么这么多年来人类的更多做的,就应该是去尽可能发展核武器的杀伤力而并非是耗费那么多人力物力去做常规武器的研究。这事实上是为什么呢?事实上,其一是大多数并不熟悉核武器的人们把这种武器的恐怖过于扩大了。而其二,核武器尽管确实有非常可怕的威力,但那还必须有一个基本点,既是说你的核弹头要能确实丢在你想打击的地方。而这点,就又涉及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打击的精确度,二是中途不至于被摧毁。在现当代,军事上尤其是长程武器的发射,往往是非常倚赖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因为只有它们才能迅速对目标地点作出综合的运算和分析,而反过来说,倘若一个核武器发射平台的电子信息系统被破坏掉或者说瘫痪掉,那么它就不可能在有效时间内作出反击。而其闲置出的时间,事实上在现代已经足够一个大国作出猛烈的军事打击了。这一点说明了什么呢?首先,核武器并非人们一般所想那么巨大到几颗就能毁灭一个国家的恐怖杀伤力,所以,运用核武器的国家同样要遵循以往的原则,既--如何在关键地点尽可能集中此类打击力量(同时也包括如何尽可能去分散对手在决定地点的防御力量)。而其后,运用核武器所不得不面对的是,其发射平台必须有足够的电子信息系统来支持,因为当距离拉大了以后,人们就更需要科学化的运算来保证其打击点不至于偏离目标。这一点换过来也潜在说明,倘若一个国家缺乏高效的电子信息系统以及保护和破坏这个电子信息系统的手段,那么其核武器仍将是难有作为的。在这点上,实际上也就是一直以来军方所高呼的电子信息化战争以及美军所言的次空间作战。而无可避免的,一个国家如何才能在这方面做好呢?这就需要大量无私奉献和忠于学习、忠于祖国的知识人才了。
    而我们今天如何呢?恰恰是青黄不交接、科技创新几近停滞的时代。考虑到这些问题有点广,而笔者也对此写过一篇文章,所以有兴趣的不妨去一看拙文《百年一叹》。
    除此之外则是对核武器的理论性识模糊。核武器或者说一切军事手段,说穿了,也仅仅只是一种军事手段。
   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烛之武以三寸之舌成功说服秦军由助晋灭郑,变成了助郑抗晋。而孙子也一直告诫人们,谓之兵法的高境界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
    诚然以今天来说,战争很难能不流血,也很难能没有军事上的斗争。但无论如何,军事手段仅仅是取得战争胜利的一种途径,而且往往还不是最好的途径。也就是说,假设有一天,当人类发现了能越过或者说反制核武器的方法,那么由核武器所支撑的和平,其实就将不付存在了。
    那么现在有没有呢?有,不过有鉴于本文是聊航母,所以我们就此打住。有兴趣的,倒是可以联系笔者。
    争议于瓦良格本身实际上也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当前军事学术研究上的混沌。
    你这是胡说八道!那好吧,且让我们在下面举点八道,谈点歪理。
    20年来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所谓“和平崛起”的伟大民族复兴战略。很多人也包括专家多次高呼这是“千古创举”。当然,也不乏有人將其視之為不给人提气的“鸵鸟战略”。
    然而争来争去,首先我们得理清楚一个基本问题,既战争究竟从何而来,从何而去?或者说,战争究竟为什么?
    在东方兵书上人们找不到答案,于是只好把克劳塞维茨的话拿来用:“战争的本质源于政治的延续。”刨根问底,那么政治又是从何而来呢?大概清醒的人都能同意这么一个观点,政治的本质是为利益服务。因而考究战争本质的原因,实际上可以说,战争本质上源于利益的冲突。
    在这点上,苏格拉底与格劳孔(Glaucon)的谈话中曾经有一段高明的见解。
    柏拉图指明出来战争是文明的风土病。从一个最简单形式的城市为起点,他指明出来当文明进步之后,人类的要求也随之而增加了,而当那个足以支持一个原始化文明的土地,遂不足以支持一个高级的文明时。战争的种子也就悄然埋下了。下面所引述的一段即可以表示其辩论的精华;  
  苏:于是我们必须扩大我们的国界;因为原有健康的国家已经不够大……并且要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兽类,以供人民的食用。

  格:一点都不错。

  苏:所以过去足够支持其原有居民的国家现在会是太小了,和不够大了。

  格:一点都不错。

  苏:于是我们想要获得我们邻国的一片土地,以供畜牧和耕种之用。而假使邻国也和我们自己一样,超过了其需要的限度,而企图对于财富作无限制的累积,那么他们也就会同样的想要我们的土地么?

  格:苏格拉底,那是无可避免的。

  苏:那么我们就要发生战争了,格劳孔,是不是?

  格;绝对是如此……

  苏:所以姑不论战争的利害如何,我们现在却可以断言已经发现了战争的原因,而这个原因也就是国家中一切罪恶的根源,无论公私都是一样的。

  格:毫无疑问的。

   战争源于利益,因此获得利益是目地,而战争只是手段,也故而这亦是说明任何一种能帮助本国获得利益的手段,其实,都可以称之为战争。
   几年前,英国《卫报》和德国未来研究技术评估所曾经不约而同的刊登了两篇文章。其中一篇是报刊的例行发文,另一篇则是专项学术报告(其文长达401页)。两篇文章都指向了稀土等资源,由于其需求量和供给量的不均,其最终结果将直接引发人们对于这些未来资源的强烈分歧,在这种剧烈分歧下,战争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而事实上,与此报告相同的,还有美国的《铁山报告》。
    基于此,事实上无论你是要和平崛起还是要武力崛起,本质上都离不开发展和消耗资源,而中国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国土最庞大的国家则更是站在风口浪尖上。
    所以说,真正意义上的所谓“和平崛起”更多是一种韬光养晦的烟雾弹。实质上没多大意义,对于中国而言,只有本民族的利益,长远的利益,才是最最重要的。因而无论战争还是和平,其实不过是一种途径。
    什么时候用什么手段自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然而看今天不少砖家那架势,却是不看民族核心利益,却满脑子把手段当成指南,如此本末倒置岂非要让天下人笑话。
                        怀雨
                     公元2011年9月23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2 10:31 , Processed in 0.0222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