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无声 墨色温婉 ——电影《星光梦里人》 《艺术家》给人的感觉太落俗,于是选用了香港的译法《星光梦里人》,虽然和原片名称 The Artist略有出入,但《星光梦里人》着实是我喜欢的名字。、 回想起小时候,小区里还有一个小的放映室,如果不阴不雨,周末都会在空地上放卓别林。但是后来,随着《还珠格格》的播出,在空地上看默片的人越来越少,卓别林也渐渐被香港电影取代。打那之后到现在,除了偶尔英语学习的需要围观过几部,像《罗马假日》之类的黑白影片,那种无声电影真的是再也没看过。最早听说这么个影片还是买介绍戛纳电影节的杂志上,不错,让-杜雅尔丹帅气(这也确实是吸引我看这个片子的一个原因),当然,还有后来的奥斯卡,其实起初我不是特别看好这么个默片,即使它是重温与致敬(说句题外的,多亏《金陵》没有入围最佳外语片,否则我对奥斯卡将失去信心)。但是结果却出人意料,《艺术家》无疑是最大的赢家,给人的感觉就像去年《国王的演讲》一样。轻柔的叙述,温暖的演绎。 像影片中一样,乔治-瓦伦丁面临的是有声电影的冲击,《艺术家》也是同样,在我们都习惯于最大的视觉震撼追求3D与IMAX的时代,也无疑是一朵奇葩。时代真的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和电影一样,乔治因有声电影的冲击而一蹶不振;而我们却在重温这一片宁静温婉的墨色。 不得不承认,毕竟时代不同了,《艺术家》只能说一个黑白的无声电影,和传统意义上的墨色影片已是不同,毕竟科技和技术的进步是不可避免的。有人说这是部谄媚奥斯卡和好莱坞的影片,但为什么不把它看做是向过去的一种致意?我们需要这种宁静的表达…… 下完影片,已经很晚,我是在熄了灯的宿舍默默看完的,又想起了小时候在空地看卓别林的时光,有夸张的表达但没有夸张的场面。黑白墨色,映着木有灯光的晚上,桌前的电脑仿佛正的变成了儿时的屏幕,光影静静流出,流向再也回不去的时光~~如果可以,我也很想向我的过去致意。时代在变,过去只能被碾过,就像瓦伦丁的默片迟早会“死”在有声电影的潮流下。。。。 影片最后,终于出现了声音,一个半小时的墨色温婉、轻柔无声中,出现对话略显突兀,但随着让-杜雅尔丹带有法国强调性感的一句“With Pleasure” 这种突兀便变得十分舒服(PS 这个片段我听了无数遍了) >v<~~~ 看完之后,合上电脑,“墨色温婉,灵动无声” 现今,我们根本无法说出有声电影3D、IMAX和无声的温婉那个好,只能对这部电影投以深深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