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3754|回复: 1

[转贴]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拿破仑的军事活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5-9 22: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拿破仑的军事活动
*-------------------------------------------------------------------------------*
拿破仑是充分表现了1780年新形成的农民阶级的利益和幻想的唯一人物。农民阶级把他的名字写在共和国的门面上,宣布要对外国进行战争,在国内要为自己的阶级利益进行斗争。
拿破仑在农民眼中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纲领。
他们举着旗帜,奏着音乐走到投票箱跟前去,高呼;“打倒捐税,打倒富人,打倒共和围,皇帝万岁”。
隐藏在皇帝背后的是一个农民战争。
   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策7卷第50页。
*-------------------------------------------------------------------------------*
菜茵普鲁士和卢森堡、莱茵黑森、普法尔茨共同有这样一个优越性:1795年以来,法国革命及其所取得的、在拿破仑时代又得以巩固下来的社会、行政和立法各方面的成果,给予了这些地区以直接的影响。
革命党在巴黎失败以后,军队便把革命带到了法国国外。
在这些刚解放了的农民子弟的冲击下,不仅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土崩瓦解了,而且贵族和僧侣的封建统治也分崩离析了。
……[拿破仑法典]总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规,在法律上承认了整个这种完全改变了的秩序。
   马克思:《德同维护帝国宪法的运动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135页。
*-------------------------------------------------------------------------------*
一些人粉碎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割去了长在这个基础上的封建头脑;
另一个人(指拿破仑——编者)在法国内部创造了一些条件,从而才保证有可能发展自由竞争,经营分成小块的地产,利用解除了桎梏的民族工业生产力,而他在法国境外则到处破坏各种封建的形式,为的是要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122页。
*-------------------------------------------------------------------------------*
   拿破仑借助于他用刺刀开辟的新市场,借助于对大陆的掠夺,连本带利一并偿还了他强制征收的赋税。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222页。
*-------------------------------------------------------------------------------*
   从西斑牙独立战争一开始,上层贵族和旧官员就失去了对资产阶级和人民的任何影响,因为从斗争一开始,他们就背弃了资产阶级和人民。
一方面是Affrancesados[亲法派],另一方面是民族。
   ……看起来,整个运动与其说是拥护革命的,不如说是反对革命的。
这个运动是民族运动,因为它宣布西斑牙脱离法国而独立,同时这个运动又是王朝的,因为它拥护“受爱戴的”斐迪南七世而反对约瑟夫·波拿巴;
这个运动是反动的,因为它拥护旧的制度、习惯和法律而反对拿破仑的合理的革新;
这个运动是迷信的和充满宗教狂的,因为它拥护“圣教”而反对所谓法国无神论,或者说,反对取消罗马教会的特权。
被自己的法国教友的命运吓坏了的僧侣,为了自保便激起人民的这种情绪。
   沙赛说:“爱国主义火焰因加上迷信的圣油而燃烧得更旺了。”
   所有反法的独立战争都具有复兴性质和反动性质相结合的特点,但是这种两面性在任何地方也没有象西班牙表现得那么明显。
   马克思:《革命的西班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第467—468页。
*-------------------------------------------------------------------------------*
  我们以为甚至比伦敦“泰晤上报”的军事预言家还高明的一位权威,即拿破仑,曾制定了两条看来差不多是老生常谈的作战原
则:第一,“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做最有胜利把握的事情”;第二,“主力只用于战争的主要目的——消灭敌人”。
   马克思:《印度起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324页。
   
*-------------------------------------------------------------------------------*
   如果说从前曾经有过一个战胜者力求以“物质保证”来摧毁对方民族的力量的话,那就是拿破仑第一:他缔结过提尔西特和约,并用这个和约来对付普鲁士以及德国的其他地区。
然而,几年之后,他那赫赫威势就象一根腐朽的芦苇似的被德国人民摧毁了。
   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关于普法战争的第二篇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第288—289页。
*-------------------------------------------------------------------------------*
   拿破仑是革命的恐怖主义对这次革命所公开宣布的资产阶级社会反其政治的最后一次战斗的体现。
   的确,拿破仑已经了解到现代国家的真正本质;他已经懂得,资产阶级社会的无阻碍的发展、私人利益的自由运动等等是这种国家的基础。
   他决定承认和保护这一基础。他不是一个空想的恐怖主义者。但是,拿破仑还是把国家看做目的本身,而把市民生活仅仅看做司库和他的不能
有自己的意志的下属,他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从而完成了恐怖主义。
他充分地满足了法兰西民族的利已主义,但是他也要求资产阶级在为了达到侵略的政治目的而需要的时候牺牲自己的事业、享乐、财富等等。
   马克思和愿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思格期全集》第2卷第l57—158页。
*-------------------------------------------------------------------------------*
   德国市民们骂拿破仑逼得他们喝假咖啡,骂拿破仑驻兵和募兵扰乱了他们的安宁,他们把自己的所有精神上的愤慨都发泄在拿破仑身上,而把自己的一切赞扬加给英国。
   其实,拿破仑清扫了德国的奥吉亚斯的牛圈,修筑了文明的交通大道,为他们作了极大的贡献,而英国人却只是找适当机会去[不择手段,千方百计]剥削他们。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14页。
*-------------------------------------------------------------------------------*
   拿破仑当年十分明确地规定了从西面进攻俄国的战略计划,如果他不是边于各种非战略性的情况而放弃了这个计划,俄国的统治和它的完整便会在1812年受到严重的威胁。
   这个计划就是:向德维纳河和德涅泊河挺进,在该地构筑一道防线(包括修筑工事、仓库和交通线),夺取德维纳河上的俄国要塞而把进军莫斯科推迟到1813年春天。
   由于政治上的考虑,他在年底就被迫放弃了这个计划,这是因为军官们不满冬季驻扎在立陶宛,同时也是因为他盲目地相信自己是不可战胜的。于是他向莫斯科进军了,而结果是人所周知知的。
   法国军需部的组织不善和兵土缺乏寒衣分外加重了这次惨败。
   如果当时对这些事情予以更多的注意,拿破仑在败退时仍然会在维尔诺集结起一支在数量上比俄国能用来追击他的军队多一倍的军队。
   他的错误是明显的;这些错误并不是注定不可避免的。
   他到达了莫斯科的事实以及查理十二址向波尔塔瓦的进军部证明,这个国家是能够攻入的,虽然攻人这个国家是困难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战况的进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第612页。
*-------------------------------------------------------------------------------*
   拿破仑的秘诀在子集中……当拿破仑看到自己不得不在两个不同的战场上作战时,例如在对奥地利的战争中,他放立即把自己的最大部分兵力集中在有决定意义的作战线上(在对奥战争中是斯特拉斯堡——按也纳线),而把较少的兵力留在次要的战场上(意大利);
   因为他相信,即使他的军队在次要战场上打了败仗,他自己在土要作战线上的胜利也能比任何直接的抵抗更可靠地阻挡敌军的前进。
   马克思和恩格斯:《法国作战方法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l卷第148页。
*-------------------------------------------------------------------------------*
   当拿破仑认识到他已经开始的行动不合理时(例如在阿斯佩思),他便不坚持这一行动,而善于找寻其他以路,出敌不意的将自己的军队调往新的攻击目标,依靠出色的成功的机动,甚至使暂时的失败也成为有助于取得最后胜利的行动。
   同上,第149页。
*-------------------------------------------------------------------------------*
   法国的革命军队进入了德国的心脏地带,把法园的国境线移到了莱茵河上,并且到处宣传自由平等。他们赶走了成群的贵族、主教和修道院长,也赶走了在这样漫长的时期中在历史上只起了傀儡作用的全部小王公。
   他们象进入美国西部边疆原始森林的移民一样廓清了大地;这个“基督教德意志”社会的原始森林,在法国军队的胜利进军中象旭日东升时的云雾一样消失了。
   当果断的拿破仑把革命事业掌握在自己手免当他认为自己就是革命(即1794年热月9日后被贪婪的资产阶级所扼杀的那次革命),当他这个“寡头的”民主(一个法国作家就是这样称呼他的)接二连三地派遣军队袭击德国的时候,“基督教德意”社会就最终地被消灭了。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象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
   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诚然,他的行动表现出来是暴虐的,但是他的暴虐甚至不及公会的代表们可能表现出来并且实际上已经到处表现出来的一半,不及被他打倒的王公贵族们所惯于表现出来的一半。
   在法国已完成其任务的恐怖统治,拿破仑以战争的形式把它搬到了其他国家,这种“恐怖统治”德国是十分需要的。
   拿破仑摧毁了神圣罗马帝国,并以并小邦为大邦的办法减少了德国的小邦的数目。
   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的多;它在原则上承认平等。
   恩格斯《德国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35—636页。
*-------------------------------------------------------------------------------*
   拿破仑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他娶奥国皇帝的女儿为妻,和旧的反革命王朝结成同盟;他不去消灭旧欧洲的一切痕迹,反而竭力和它妥协;他力图在欧洲帝王中间取得首屈一指的声誉,因此他尽量把自己的宫廷搞得和他们的宫廷一样。
   他降低到了其他帝王的水平,他力图得到和他们同样的荣誉,拜倒在正统主义原则之前,因此很自然,正统的帝王们便把篡夺者踢出了自己的圈子。
   同上,第638页。
*-------------------------------------------------------------------------------*
   要是反对拿破仑的战争确实是争取自由、反对暴政的战争,那么结果就应该是所有被拿破仑征服了的国家,在拿破仑垮台之后,都宣布平等的原则,享受到平等原则带来的幸福。
   但是事实恰恰相反。
   就英国方面来说,战争是由惊惶失措的贵族发动的,并且得到了财阀的支持。
   这些财阀找到了取之不尽的利润泉源:接二连三的借款;国债的增长;以及他们有可能渗入南美市场,在那里倾销自己的工业品,夺取他们认为能使自己的腰包塞得更满的、原属于法国、西班牙和荷兰的殖民地。
   他们力图使不列颠威镇四海,以便能够打垮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贸易,如果这个国家的竞争能够成为他们发财致富的障碍的话。最后,他们竭力维护自己从供应欧洲市场取得巨额利润的权利,和拿破仑的大陆体系分庭抗礼。
   这就是当时英国统治阶级进行这次长期战争的真正原因。
   至于说法国革命威胁着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这种口实,也只不过表明这种“人类理性的完美创造”无比优越而已。
   从西班牙方面来说,发动战争是为了保卫正统的王位世袭和僧侣专制裁判的原则。
   同上,第639—640页。
*-------------------------------------------------------------------------------*
   所有一切战胜国都把拿破仑的垮台看做法国革命的覆灭和正统主义原则的胜利。
   同上,第640页。
*-------------------------------------------------------------------------------*
   德国资产阶级的创造者是拿破仑。
   由于他的大陆体系,由于在他的压迫下普鲁士必然实行的经营的自由,德国人才有了工业,并扩大了矿藏的开采。
   只过了几年,这些新出现的或是原已获得了发展的生产部门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这些部门而诞生的资产阶级也取得了相当的势力,以致在1818年普鲁士政府被迫为他们制定了保护关税。
   1818年的这项普鲁土关税率是政府对资产阶级的第一次正式承认。
   它承认(固然是满怀不平、非常勉强地)资产阶级已成为国内不可缺少的一个阶级。
   恩格斯:《德国的制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52—53页。
*-------------------------------------------------------------------------------*
   当拿破仑推翻了执政内阁的资产阶级统治,恢复了秩序,巩固了农民土地占有的新条件并在自己的Code Civil[民达典]中加以肯定,把外国军队越来越远地驱逐出法国国境的时候,农民就欣喜若狂地归附于他,成了他的主要支柱。
   要知道,法国农民的民族感达到了狂热的地步。
   自从他们根据财产继承权占有了一块法国土地以来,La France[法国]对他们就有了重大的意义。
   他们只知道外国人是蹂躏他们的国土、使他们蒙受巨大损失的侵略军。
   这也就说明了法国农民为什么具有无限的民族感,说明了他们对们《’i Ma”8ef》[“外国入”]为什么怀着无比的仇恨。
   正因为如此,他们在1814和18l5年热情地参加了战争。
   恩格斯:《从巴黎副伯尔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第56l页。
*-------------------------------------------------------------------------------*
   众兵战术……,一育到1796年拿破仑在第6天的皮蒙特远征中,成功地en d6M1[各个]歼灭了优势的敌人兵人以后,才给人们启示了这种战术的思想,而在这以前,人们曾使用了这种战术,但并不懂得它。
   恩格斯:《1852年神圣同盟对法战争的可能性与展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552页。
*-------------------------------------------------------------------------------*
   至于谈到现代的军事学术,那来拿破仑已经使之十分完善。
   在下述的某种情况到来之前,将帅们、在情况允许下,除了仿效拿破仑的前例以外,便没有什么别的可作了。
   同上,第554页。
*-------------------------------------------------------------------------------*
   l812年以后,我们几乎不能把法军看做是拿破仑传统的优先的继承音。
   这些传统或多或少已被一切大的欧洲军队所接受。
   主要在帝国的最后几年内,这些传统在所有这些军队中都引起了革命。
   拿破仑的体系,只要它与某一个军队的性质相适合,便在战略上和战术上为所有这些军队所采用。
   同上,第556页。
*-------------------------------------------------------------------------------*
   现代的作战体系是法国革命的必然产物。
   它的前提是资产阶级和小农的社会和政治的解放。
   同上,第557—558页。
*-------------------------------------------------------------------------------*
   拿破仑在军事科学上卓越的改革不能视为奇迹;新的军事科华是新的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就如象革命和拿破仑所创造的军事科学是革命所产生的新关系的必然结果一样。
   同上,第562页。
*-------------------------------------------------------------------------------*
   生产力的增长是拿破仑作战方法的前提;新的生产力同样是军事上每一种新的成就的前提。
   同上,第562页。
*-------------------------------------------------------------------------------*
   拿破仑的不朽的功绩就在于:他发现了在战术和战略上唯一正确使用广大的武装群众的方法,而这样广大的武装群众之出现只是由于革命才成为可能;并且他把这种战略和战术发展到那样完善的程度,以致现代的将军们一般地不仅不能胜过他,而且只能试图在自己最光辉和最成功的作战中抄袭他罢了。
   同上,第565页。
*-------------------------------------------------------------------------------*
   在勃良第战争以后助三百年间,瑞士没有遭到过一次严重的入侵。
   关于瑞士人不可战胜的传统观念变得非常神圣,一直保持到法国革命,这个粉碎了许多神圣传统的事变也把这一传统观念打破了,至少在熟悉军事史的人们的心目中是如此。
   时代变了。
   身披铁甲的骑兵和行动不便的长矛手绝迹了;战术经过了多次的革命化;运动性成为军队的主要素质;马尔波罗、奥伊根和弗里德里希大帝的线式战术不断被革命军的纵队和散兵线所推翻;自从波拿巴将军在1796年越过了卡迪博纳山口,楔入奥军和撒丁军分散配置的纵队中间,从正面击溃了他们,同时又在滨海阿尔卑斯山脉的狭谷里切断了他们的退路,并俘虏了大部分敌军———自从这个时候起,就创立了山地战的新方法,瑞士不可攻破的看法也就随之告终了。
   恩格斯《山地战的今昔》,《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l21页。
*-------------------------------------------------------------------------------*
   拿破仑进行山地战的准则是:“山羊能通过的地方,人就能通过&#59;人能通过的地方,一个营就能通过;一个营能通过的地方全军就能通过。”
   同上,第123页。
*-------------------------------------------------------------------------------*
   直接插到正在集个的敌军之间,是拿破仑善于巧妙使用的、现代战争中最出色的有效战法之一。
   而且正是在同奥军作战中,拿破仑最成功地使用了这一战法;蒙特诺特、密雷栖摩、蒙多维和德果等会战便证明了这一点,阿本斯堡和埃克缪尔会战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恩格斯:《在即将爆发的战争中双方取胜的可能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234页
*-------------------------------------------------------------------------------*
   拿破仑时代的要塞不是很不坚固、彼此孤立,便是设在战略上无关紧要的地点,因此在采用拿破仑的作战方法时,不能成为严重的障碍。
   拿破仑往往利用野战中取得的胜利或者迂回运动,迫使敌军退出要塞。
   恩格斯:《意大列战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397页。
*-------------------------------------------------------------------------------*
   平凡的拿破仑,是当法国财政混乱,不能得到任何借款,但又不仅要在阿尔卑斯维持两个军团,而且还要在德国也维持两个军团的时候,担负起了指挥3万名半饥饿的、赤足的、衣衫槛楼的兵士的负任。
   撒丁和其它意大利国家不是和他站在一起而是反对他。
   与他对放的军队无论在数量上或者在组织上都超过了他的军队。
   虽然如此,他仍然率军进攻,迅速地连续不断地给奥军利皮蒙特军队6次打击,并且每一次都能够保证自己在数量上占优势,因此逼得皮蒙特求和,而自己则渡过波河,又在洛迪附近强渡阿达河,围攻曼图亚。
   他将奥地利的第一支援军击溃于洛纳托扣卡斯提奥涅附近,并在它发起第二次进攻时又以勇敢的机动迫使它困守于要塞之内。
   他将驰来援救被围的曼图亚的第二支援军阻于阿尔科列,使它蒙受打击达两个月之久,这支军队一直等到它的增援部队开到后才得以前进,但是在里沃利义被击败。
   然后他迫使曼图亚投降,迫使南意大利各围君主乞和,并越过朱利恩阿尔卑斯山脉直抵塞美林山麓,在那里缔结了和约。
   恩格斯:《意大利战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489页。
*-------------------------------------------------------------------------------*
   革命的战争创造了象拿破仑这样的人物,他把这种新的作战方法发展为一套正规的制度,并吸取旧制度中有益的部分因而立即使这种新方法达到象弗里德思希使线式战术所达到的那样完善的程度,达时候,法国军队几乎无敌于天下,一直到他们的敌人学会他们的经验并接新形式编组自己的军队时为止。
   新制度的主要特点如下:首先恢复了旧的原则,即每一公民必要时应当应征入伍,保卫国家,结果在全体居民中用大规模或小规模地强迫征兵的方法补充军队,--这种改变立刻使军队的平均人数比弗里德里希时代增加了两倍,并且必要时还可大大增加;其次,废除了野营用具,停止由兵站仓库供应军队的给养,实行了露营并采取了以战养战的方针。
   军队的运动性和独立性因而增大了,其程度不低于因实行普遍兵役制而造成的数量的增长。
   在战术编制上,把步兵、骑兵和炮兵合编到军队的较小的单位(军、师)中的原则已成了常规。
   因此,每一个师就成为能单独作战、甚至对占数量优势的敌人也具有相当抵抗力的一支真正的小型军队了。
   这时,纵队成为战斗队形的基础;纵队作为贮藏所,散兵由那里派出,又回到那里去;纵队成为向敌军线式队形其一点攻击的楔形密集集团;如果地形和战斗情况有利于采取散开队形对付敌人时,纵队可作为接敌和以后展开的一种形式。
   出于三个兵种合编在一个较小的军队单位里,各兵种间的相互支援达到了最大的限度,再加入三种战斗形式——散开队形、横队和纵队——的配合使用,这就形成现代军队巨大的战术优势了。
   因此,现在任何地形都适于战斗;迅速判定地形的一切利弊,根据地形特点迅速地配置自己的军队,成了对指挥官的主要要求之一。
   同时这种才干以及独立指挥的一般能力不仅为总司令所必需,而且为下级军官所必需。
   军、师、旅、独立部队经常处于使他们的指挥官不得不冒险行事的境地;战场已经不是配置在广阔的平地上、两翼有骑兵的连绵不断的步兵线了;现在,独立的军和师排成纵队,隐藏在村庄、道路或丘陵的后面,彼此保持看来相当大的间隔,而在决定性时机到来之前,实际上只有较小的一部分部队参加互射和炮兵的决斗。
   战斗队形由于军队人数的增多和这种队形的采用而拉长了;从此再不必要在敌人面前派一列部队去填补每一间隔了,因为部队控制在手中,可以在需要时占领必要的位置。
   迂回翼侧现在已成为普通的战略机动;比较强大的谓队可以整个楔入比较弱小的军队及其交通线之间,因此一个败仗就能使全军覆没和决定战局的命运。
   当时惯用的战术机动是:当情况表明敌人已把最后的预备队投入战斗时,即以生力军进行中央突破。
   预备队在线式战术时期是不适用的,而且只会在决战的时机减弱军队的战斗力量,而现在却成了借以解决战斗的主要手段。
   战斗队形不仅沿正面延伸,同样也向纵深扩展,从散兵线到预备队配置地点常常行2英里和2英里以上。
   总而言之,如果说新制度较少地要求机械式的教练和阅兵式的形式主义,那末它却要求上自总司令下至普通兵每个人都非常敏捷地行功,花费更多的精力,发挥高度的机智;而自拿破仑以来,制度的每一次革新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恩格斯《军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第39—40页。
*-------------------------------------------------------------------------------*
   在完全防御性的战局中进行进攻战和不断攻击的最出色的例子,是拿破仑的两个卓越的战局——1814年战局和1815年战局,虽然前者以拿破仑被流放到厄尔巴岛而告终,后者以滑铁卢的失败和巴黎的陷落而结束。
   在这两个著名的战局中,这位完全为了保卫遭到敌人侵犯的国家而战的统帅,在一切地点一有机会就向敌人进行攻击;虽然整个说来兵力始终比入侵的敌人少得多,但是他每次在攻击地点都能够造成优势,而且通常都获得了胜利。
   这两个战局的不利结局丝毫也不贬低它们在总的意图方面的优点或其中局部行动的意义。
   这两个战局之所以失败,完全不是计划本身或计划执行上的原因,而是政治方面和战略方面的原因;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同盟国方面在兵力上占有巨大优势,一个在四分之一的世纪内连年战争因而力量消耗殆尽的国家已不可能单独抵抗整个武装起来的世界对它的进攻。
   恩格斯:《攻击》,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第71—72页。
*-------------------------------------------------------------------------------*
   翼侧攻击,即以两翼同时攻击,或先以一翼,后以另一翼攻击,而将中央的兵力控制在稍后的地方。
   这是拿破仑喜用的战术。
   他往往迫使敌人减弱中央的兵力去加强两翼,而自己却把中央的兵力挪后,以庞大的骑兵预备队来加强它,最后,迅速冲人在敌人中央形成的缺口,以歼灭性的突击解决会战。
   同上,第73页。
*-------------------------------------------------------------------------------*
   由于格里博瓦尔的各种改革措施,法国炮兵在革命战争时期比其他各国的炮兵都强大,并且很快地成为拿破仑手中的威力空前强大的一支兵力。
   1799华法国最后取消了团炮,同时,由于欧洲各地使用了大量六磅和三磅加农炮,法军也装备了这两种火炮除了这两种情况外,法国炮兵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所有的野战炮兵都编成炮兵连,每连有6门火炮,其中1门通常是榴弹炮,其余5门则是加农炮。
   但是,如果说在炮兵的兵器方面没有或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末在炮兵的战术方面则有很大的改变。
   虽然火炮的效量由于团炮的取稍而稍有减少,但是火炮在战斗中的作用由于火炮得到了巧妙的使用而增强了。
   当时,拿破仑使用配属给步兵师的一些轻炮来达到发起战斗和迫使敌人暴露兵力等目的,而把大部分炮兵留作预备队,直到决定了主要攻击目标时为止;等到主要攻击目标一确定,这些炮兵就出敌不意地编成庞大的炮队,共同袭击这一目标,从而以猛烈的轰击为步兵预备队最后的攻击作避备。
   在弗里德兰德会战中有70门火炮,在瓦格拉姆会战中有100门火炮,都是按照这种方法排成一线的,在博罗迪诺会战中,由80门火炮编成的炮队为奈元帅向谢明诺夫村攻击作了准备。
   另一方面,拿破仑编成的大量骑兵预备队需要相应的骑炮兵部队来支援,于是骑炮兵又受到了很大的重视。法军有大量的骑炮兵,而且在实践中首创了骑炮兵所特有的战术使用方法。
   如果没有格里博瓦尔的改革措施,就不可能产生炮兵的这种新的使用方法,而改变战术的必要性,则促使欧洲大陆所有国家的军队逐渐地、稍加改变地采用了这些改革措施。
   恩格斯:《炮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第204—205页。
*-------------------------------------------------------------------------------*
   拿破仑就正是在这一发展阶段遇到了法国革命创立的战术。
   当他一掌握政权,对比可以有所作为的时候,他便开始进一步发展这一套战术。
   他把军队集中在布伦兵营,施以正规训练。
   他着重训练兵土在担任预备队时成密集队形配置在不大的地区内,并迅速展开成横队。
   他把2个或3个师编成一个军,以便于指挥。
   他建立了新的行军队形,并使它达到了极完善的地步。
   这种队形的特点在于把军队分布在相当广阔的地区内,使他们能够依靠当地的物资储备供养自己,同时在于使军队保持一定程度的集中,以便在遭受攻击的一部分军队可能被敌人击溃以前能够在任何一点集合。
   ……。
   1813年以后,法国的一套战术成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共同财富。
   旧的线式战术和募兵制被彻底废除了。
   各国都规定每个公民有服兵役的义务,并实行了新的战术。
   恩格斯:《步兵》,《马克恩恩格斯全集》第14卷第378—379页。
*-------------------------------------------------------------------------------*
   美国和法国的革命战争使战术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那时起,在每次战斗中都采用散开队形;散兵线和横队或纵队相结合,成了现代战斗的特点。
   在一次战斗的大部分时间内,主力都留在后面;他们组成预备队,或者进行机动,以便集中打击敌人的弱点;他们只在决定性时刻才投入战斗,而散兵线和它的直接支援队则不间断地作战。
   恩格斯:《步枪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第210页。
*-------------------------------------------------------------------------------*
   “多兵之旅必获胜”,———拿破仑喜欢这样解释作战胜负的原因。
   恩格斯:《如何击败普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第112页。
*-------------------------------------------------------------------------------*
   德国在亚尔萨斯--浴林等领土上的、已经有一半被法国控制的enclaves(嵌入别国领土中的属地)附和了法国革命--由此产生了战争的借口。
   普鲁士和奥地利现在突然一致起来了。瓦尔米。
   线式战术由于大量使用炮兵而破产。弗略留斯和热马普。
   奥地利的警戒线战术的破产?菜茵河左岸的占领。
   农民和爱好自由的城市的狂喜;即使是某些敲诈勒索事件和拿破仑的血税也部不能打消这种狂喜。
   --亚眠和约和帝国代表团。
   主要结果:德意志帝国的取消;莱茵同盟。
   拿破仑扫除了许多德意志小邦,但这一清扫,可惜还远远不够。
   他对于诸侯们总是扮演革命的角色,而且如果小邦诸侯不是向他极尽卑躬屈膝之能事,他还会走的更远。
   恩格斯:《关于德国的札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652页。
*-------------------------------------------------------------------------------*
   美国革命所开始的事情由法国革命来完成,在军事方面也是如此。
   法国范命同样只能以训练很差但人数很多的群众,以全民武装来和反法同盟的训练有素的雇佣军队相对抗。
   它不得不以这些群众去保卫巴黎,即保卫一定的地区,但要做到这一点,不在兵力众多的野战中获得胜利是不行的。
   仅仅散兵群已经不够了;必须找出一种形式来使用群众,这种形式就是纵队。
   这种纵队队形使训练较差的军队也能够相当整齐地运动,甚至行军速度比较快(每分钟一百步或一百步以上)。
   这种队形使他们能够突破旧的线式队形的死板形式,能够在任何地形上,也就是说能够在对线式队形最不利的地形上作战,能够以任何适宜的方法去部署军队,同时能够和散兵线相配合来阻滞、牵制和疲惫成横队的敌人,一直到最后用预备队的兵力在阵地的决定性地点上突破敌人的横队时为止。
   这种新的作战方式以散兵和步兵纵队的配合为基础以军队区分为内备兵种组成的独立的帅或军为基础,它在战术和战略方面都被拿破仑发展到了完善的地步。
   这种作战方式之所以成为必要,首先是由于法国革命的兵士成分发生了变化。
   恩格斯:《反杜林,《马克论》思恩格期全集》第20卷第183—184页。
*-------------------------------------------------------------------------------*
   当结成同盟的欧洲向法国革命进攻的时候,革命把全国一切有战斗力的人员交给政府支配。
   但是他们没有时间在训练中充分掌握线式战术,以同样的战斗队形对付老练的、经验丰富的普鲁士和奥地利步兵。
   另一方面,法国不仅没有美国那样的原始森林,而且实际上也没有辽阔无垠的地区可供退却。
   必须把敌人歼灭在国境线和巴黎之间,因此,必须保卫一定的地区,而这一点只有在兵力众多的野战中才能最后达到。
   因此,除了散兵群以外,还需要找到另外一种形式使人数众多的、训练较差的法国兵士能稍有把握地对付欧洲各国的常备军。
   这种形式找到了,那就是密集的纵队,它在某些场合已经采用过,但大多数只是在练兵场采用。
   纵队比横队易于保持秩序。
   甚至当纵队已被打乱时,它仍然能够以较密集的队伍进行至少是消极的抵抗;纵队比较容易指挥,能更好地为指挥官所掌握,并能更迅速地运动。行进速度增加到每分钟一百多步。
   仅是,最重要的结果是:采用纵队这种特殊的众兵作战形式,就能把整个动转不灵的单一的旧的线式战斗队形分为若干个单独的部分,它们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使总的规定适合于当时的情况;其中每一部分可由所有的三个兵种组成。
   纵队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采取各种办法使用各部分兵力。
   它能利用弗里德里希二世严格禁止利用的村镇和庄园,而且从此以后,村镇和庄园在每次战斗中都成为主要据点。纵队可以适用于任何地形。
   最后,纵队还可以用这样一种作战方法来对付孤注一掷的线式战术,这种作战方法就是,用散兵群的行动和逐渐增加兵力以拖延战斗的方法来疲惫成横队的敌人,并且大量地消耗他们,使他们不能再抵抗一直留作预备队的生力军的猛攻。
   同时因为线式队形在各点上兵力相等,所以成纵队作战的敌军便能用薄弱的兵力作假的攻击,以吸引其部分兵力,而同时集中主力在阵地的决定性的地点进行攻击。
   射击这时主要由散兵群来担任,而纵队则用来进行刺刀冲锋。
   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又同十六世纪初火枪队和长矛队的关系相似,所不同的只是新式纵队能随时展开成散兵群,而散兵群又能随时再集合成纵队。    .
   由拿破仑发展到最完善地步的新的作战方法,比旧的方法优越得多,以致在耶拿会战以后,旧的方法遭到无可挽回的彻底的破产,在这次会战个,动转不灵、运动迟缓、大部分根本不适于散兵战的普鲁士线式队形;在法国散兵群的火力下简直瘫痪了,只能用个别排的火力来还击。
   恩格斯:《步兵战术及其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92—693页。
*-------------------------------------------------------------------------------*
   1800年l0月14日,整个曾鲁士国家一天之内就在耶拿和奥埃尔施太持被打碎了。
   普鲁士农民有一切理由比庆祝普鲁土从莫耳维茨到色当的胜利更降重地庆祝这个日子,象庆祝1848年3月18日那样。
   ①只是到达队被赶到俄国边境的普鲁土政府才终于模糊地理解到,依靠经常处于被逐出自己家园的威胁之下的服摇役的农奴的子弟,是无法战胜自由的、占有土地的法国农民的子弟的。
   恩格斯《关于普鲁士农民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83页。
   1848年3月18日在柏林发生了武装起义,这是德国1848-184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一1748)时期,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军队于174l年4月10日在莫耳维茨(西里两亚的一个农村)击败了奥地利军队。
   在色当(法国东北部的一个城市)地区,于1870年9月1日发生了普法战争(1870—1871)的最大会战之一,给果9月2日法军投降了,达加速了第二帝国的破产。——原文注择
*-------------------------------------------------------------------------------*
   各民族反对拿破仑的普遍战争,是各民族的遭拿破仑践踏的
民族意识的反映。
   恩格斯《暴力在历史小的作用》,《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第21卷第463页。
*-------------------------------------------------------------------------------*
   拿破仑率领着整个西方的联军越过了俄国的边界。
   波兰人在这方面是够格的评断人,他们劝告他停留在德维纳河和德坦泊河边,改组波兰,并在那里等待俄国人的进攻。
   象拿破仑这样的统帅应当懂得,这个计划是正确的。
   但是,拿破仑出于站在令人目眩的高处,他所依靠的基础又很不稳固,已经无法下决心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
   他需要迅速获得成功,取得辉煌的胜利,通过突击争取签订和约;他忽视了波兰入的忠告,立向莫斯科挺进,从而把俄国人引进了巴黎。
   拿破仑的大军在从莫斯科撤退时全军覆没,这成了西方普遍起义反对法国统治的信号。
   恩格斯:《俄国沙皇的对外政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2—33页。
*-------------------------------------------------------------------------------*
   对拿破仑的胜利就是欧洲的君主国对法国革命的胜利,因为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恢复“正统主义”就是对这次胜利的庆祝。
   向上,第35页。
*-------------------------------------------------------------------------------*
   在法国的历次革命战争中,法国人掠夺过和侵占过他国领土 ,但是这丝毫没有改变这些战争的根本历史意义,因为这些战争破坏和动摇了整个旧农奴制欧洲的封建制度和专制制度。
   列宁:《社会上义与战争》,《列宁全集》第21卷第280页。
*-------------------------------------------------------------------------------*
  法国大革命的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而且也确实是这样的战争。
  这些战争都是革命的;保卫伟大的革命,反对反革命君主国的联盟。
  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巳形成的、有生存能力的民族大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产生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列宁全集》第22卷第302页。
*-------------------------------------------------------------------------------*
   拿破仑的帝国主义战争继续了许多年,占去了整整一个时代,表现了帝国立义关系和民族解放运动交错在一起的异常复杂的情景。
   结果,历史经达了充满战争和悲剧(各国人民的悲剧)的这一整个时代,从封建主义向“自由的”资本主义前进。
   列宁:《不幸的和约》,《列宁全集》第27卷第57页。
*-------------------------------------------------------------------------------*
拿破仑战争一定要被解放战争、阶级战争、人民战争所代替。
   列宁:《全俄苏维埃绍四次代表大会》,《列宁全集》第27卷第169页。
*--------------------------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napoleon51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2-5-10 17: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3 20:34 , Processed in 0.07504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