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朔风

[转贴] 威灵顿的军队和战术 节选自杜普伊的〈武器和军事的演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22 22: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5年7月22日 16:09 发表
哈哈, 住处有电脑. 不过回到正题, 关于威灵顿和皮吉特, 我看的那本传记上写的是:皮吉特勾引而且强行抢走了亨利的夫人. 在滑铁卢, 皮吉特做副帅应该是政府的安排吧, 威灵顿应该不会宽容到亲自任命自己的仇人为副帅的程度. 滑铁卢的时候, 英军第一次骑兵冲锋确实很成功, 但没有及时后撤, 最后碰到强大的法国骑兵, 伤亡惨重, 这证明了法国骑兵确实比英国骑兵优秀很多.
你说的那个例外很有意思, 骑兵打步兵最佳时机应该是在对方阵型混乱或是士气低靡的时候吧.
还有那些撤退, 真的很了不起. 大多数人对军事没有特别研究, 都认为骑兵追击步兵是再轻松不过的事情, 但其中有很多细节问题大家都不去考虑. 一个优秀的战术家完全可以从他怎么撤退来分辨. 优秀的指挥官可以临危不乱的采用各种战术, 最大程度减少伤亡. 所以撤退和追击没有大部分人想的那么简单.
皮吉特的任命是政府安排,但在国家需要良将的时候威灵顿确实是不计私怨的。有人
在皮吉特任命时提醒威灵顿注意皮吉特私生活的名声,威灵顿答:“只要他不和我
跑了就行了(即被敌人打跑),跟别人跑了我不管。”(I'll take good care he don't
run away with me: I don't care about anyone else.”)
皮吉特的龙骑兵突击戴尔隆打得很出色,唯一不足是他在成功后急于冲锋在前,对
部队失去控制,在连续冲击步兵,炮队后遭法国骑兵强力反击。法国胸甲骑兵和枪
骑兵的优势体现了出来,反击庞森比的枪骑兵缴马就100匹,自己几乎没什么伤亡。
皮吉特在内伊冲击时吸取教训,在法国骑兵第一次被方阵击退后才派上重骑兵,在
内伊数次攻击后才派上轻骑兵助战,效果就好多了。良将到底是良将。皮吉特在滑
铁卢作战最后被炮弹击中失去一条腿,后封侯爵,最终晋升元帅。
另外我最近看了下隆美尔非洲军团的作战序列,阿拉曼时为德国非洲军,意大利第
10,20,21军共4军。德非洲军为15,21装甲师,90,164轻型师。蒙哥马利有约2倍
的部队,其中英军7个师(英国师编制比德国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1: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对整体军事历史好象都有研究啊. 最近那本威灵顿的传记一直没时间继续往下看, 只看到他面对朱诺为总指挥的法军时取得两场胜利后被英国政府追查那段. 英军在半岛的总指挥, 一个老朽, 与连战连败的法军签定了一个极为"平等"的条约, 朱诺竟然能以胜利者的姿态返回法国. 威灵顿本来反对这个条约的签署, 但法军代表克莱曼狡猾的让威灵顿亲笔签署这个协议, 理由是威灵顿与他同等官衔. 回国后威灵顿就遭受的极大打击, 据说这是他人生中最不走运的时候. 我了解了他在半岛对付朱诺的两场战斗, 最后一场比较精彩, 面对占有地理优势的法军, 他决定不正面进攻而从两路慢慢包抄. 可是中路的将军对命令置若罔闻, 开始攻打位置良好的法军, 结果被杀. 威灵顿临危不乱, 一面组织中路军积极防守, 一面等待左右两路军的进展. 当包抄已经成功的时候,威灵顿下令三路进攻. 法军大败, 当时法军好象是由朱诺亲自指挥的. 谁知这战得来的确是法军的安全撤退.
关于骑兵, 我觉得法军的克莱曼其实挺厉害的, 他的统帅力完全可以比的上一个法军元帅, 他在马仑哥立下大功, 我觉得比德塞的功劳还大, 当时奥军仍然有人数上的优势, 要不是他带领混杂的(因为当时法军骑兵已经被打散了, 他只能召集一些混杂的部队, 其中各个骑兵兵种都有)骑兵队伍面对奥军边路的那记神来之笔般的突击, 也许奥军不会那么早被打散. 我仍然认为威灵顿一定会计较当年皮吉特的所作所为的. 因为当时西方人很注重家庭的荣誉, 而PIAGET和亨利夫人不是一般的地下关系, 他用武力抢走了亨利夫人, 因此他还在议会闹了个大丑闻.我看铁公爵没有和皮吉特决斗就已经算万幸了. 但威灵顿有个特点:他很忠诚. 在国家的利益方面, 他可以忘掉私人感情和别人的指责. 所以皮吉特在滑铁卢能有所建树. 相比之下, 法军在这方面就逊色多了. 在半岛, 苏尔特和马塞纳, 内伊都有矛盾. 约瑟夫和其他法军元帅也有矛盾. 在奥斯特里滋, 准备冲锋的苏尔特竟然当着皇帝面与拉纳吵架, 最后甚至要决斗.
我好久没看关于北非的书了, 记得蒙哥玛利在整体兵力和补给上是隆美尔的十倍, 我还是再去查查吧. 不过MONTY推进速度太慢, 打仗不敢冒险, 仍然是一战那种阵地战打法, 所以现在他没什么人气了. 大家都喜欢巴顿, 隆美尔, 古德里安这种闪击战的健将. 以后你我可以多讨论一些二战, 其实我只对北非感兴趣, 用隆美尔的话来说就是双方都是机械化的军队, 在一个没有任何其他因素影响(比如政治)的战场上充分的发挥战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4 04: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1808年打的两仗是罗里卡(ROLICA)和维梅罗(VIMEIRO)。罗里卡规模较小,少被提及。
英军中路的29团擅自攻击应是这次,指挥官乔治.雷克中校阵亡。但英军总的说是有惊无
险,对手是德拉波德将军的5千来人,实力不高。紧接着的维梅罗就不同了,对手是
朱诺本人,兵力为3个步兵师加1个骑兵师。英军人多些,(19000对14000),可炮少,
骑兵才500。这是威灵顿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散兵+后坡战术+两排射击队型。朱诺几乎
一点机会都没有就完败。早期的战役和后来的那些大战相比可能不算什么,但军队
的经验积累了,自信逐渐建立了起来。威灵顿这两战前发现的特兰特(TRANT)上校以
后也是个很厉害的人物。

说到克勒曼在马伦哥的500骑冲阵,那实在是用什么词夸耀都不过分。尤其是突击中
突然向中央转向,俘虏包括代理总指挥查赫和2000奥军精兵。克勒曼的眼光和个人
决断不说,能控制冲击中的骑兵作得出来这个机动就是个奇迹,旁边的奥军骑兵已
看呆了,无任何支援动作,就这么个间隙,胜负已定。
克勒曼在滑铁卢也是法军中少见的头脑冷静的将领。内伊派他的骑兵军冲锋时,他
明白这个命令的糊涂,但官微言轻。只能自作主张留下精锐的卡宾枪骑兵旅。成了
全军唯一的骑兵预备队。可这只部队偏让内伊看见了,内伊发了火,硬把这个旅调
了上去。克勒曼真是该给个元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25 09: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 把两场仗弄错了. 我想说的就是罗里卡. 维梅罗规模大, 指挥官都是名将, 只是没有什么亮点. 威灵顿靠他那套战术体系给从未见识过的法军一个下马威. 可惜最近没时间接着看传记, 所了解的就这两战. 威灵顿在印度那些战斗书里没细说,只是简单的说了说他从那路进行突击, 最后胜利, 英军死伤好象也很多, 但整场战争是赢了. 散兵配合主要战术阵型好象最早是法军的专利吧. 拿破仑挑选射击好的枪手骚扰敌人. 达武对散兵战术运用的出神入化. 威灵顿的传记里说, 英军的步枪比法军精确多了, 准性好, 就是上弹慢, 与威灵顿的那套战术体系应该很协调吧.
同意你说的关于克勒曼的话, 他确实很优秀. 不知道他有没有能力指挥一个军...... 指挥一个师应该没有问题的. 他的骑兵指挥技能完全不逊色于缪拉. 法国真是出了不少以指挥骑兵出名的将领, 拉萨勒还有LATOUR MAUBOURG(不知道用中文怎么叫)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昨天顺便买了套中文版的克劳塞维咨的<战争论>, 全套三册, 什么解放军出版社, 中文标题下面还带了个英文的标题(克劳塞维咨可是德国的!), 匆匆忙忙扫了几眼, 翻译的还不错. 克劳塞维咨我了解的不多, 好象也是拿破仑时代的人, 虽然说了那么多军事理论, 但仍然属于纸上谈兵那种, 比中国古代的军事理论家逊色多了. 他的<战争论>如同西方的<孙子兵法>. 同类的还有恺撒的<高卢战纪>, 德.萨克斯元帅的<回忆录>(拿破仑时代很流行, 不知道是不是军事书籍)等.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ANTOINE-HENRI DE JOMINI, 他也写过不少军事方面的书籍. " . . . Strategy is the art of making war upon the map, and comprehends the whole theater of operations. Grand Tactics is the art of posting troops upon the battle-field according to the accidents of the ground, of bringing them into action, and the art of fighting upon the ground . . . Logistics comprises the means and arrangements which work out the plans of strategy and tactics. Strategy decides where to act; logistics brings the troops to this point; grand tactics decides the manner of execution and the employment of the troops." 这段话完全是拿破仑时代战争的体现. 这本书英文名叫THE ART OF WAR, 不知道中文名叫什么......<战争艺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5 17: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威灵顿在维梅罗靠新战术打得太顺,反没有罗里卡的一波三折。这套战术以后多次使用,不同的是越打越成熟,并有了更多巧妙变化。
印度的战斗还是该多写点的。伤亡大的那次是阿萨耶。威灵顿(韦尔斯利)有7千人(英军1500,为第74,78团各1营,第19轻龙骑兵团,22门炮)。敌方印度马哈塔军约4万。
最后印军伤亡6000,损失所有100门大炮。韦尔斯利损失1500多(英军600多人),英军的两个参战的步兵营中,74团1营仅剩了80名战斗员。后来的阿高姆韦尔斯利虽1万3千打4万,仅损失360人就取得了胜利,缴炮32门。Gawilghur更以14人阵亡,121人负伤打下了坚城,俘敌6千。
散兵战术可能不一定是法国专利,英法几乎是同时从美国独立战争中吸取经验开始较大规模使用。拿破仑时期达武是这个战术的专家,创立了营级散兵,甚至在战场上来过次惊人的纵队-散兵-横队变换。
英军的步枪射击极准的是贝克来福枪,是给常执行散兵任务的轻步兵装备的,因射速太低装备数量不多,多数步兵还是用布朗贝丝滑膛枪,和法国的1777差不多。但贝克式作用很大。43团轻步兵曾用此枪和400码外的法军炮兵对射,最后把炮兵打得落荒而逃。
法国骑兵将领真是人才济济,克勒曼在四臂村和滑铁卢是骑兵军长,表现还是不错的。以前见过篇文章给法国骑兵将军排名(只有将军不排元帅),克勒曼是老三,莫伯尔第一,拉萨勒第二。
JOMINI就是约米尼,当过内伊的参谋长。纽先钟老先生曾翻过他的<<战争艺术>>,还写过篇克劳塞维茨和约米尼比较,都是好东西,WARSTUDY上有那篇文章,但<<战争艺术>>太长,他们尚没有扫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11: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本传记我已经看到威灵顿把苏尔特赶出葡萄牙以及威灵顿第一次进攻西班牙的那部分. 波尔多之战威灵顿打的很漂亮, 苏尔特的大意也是制胜因素. 不过我还要谈谈老问题, 威灵顿的总兵力好象比苏尔特多, 所以他才令贝莱德分兵断法军归路. 但是在波尔多一战, 双方投入的兵力差不了多少, 只是法军大炮的数量比英军多很多. 威灵顿利用法军的懈怠和士气低靡奇袭杜罗河, 配合葡萄牙军夹击, 法军开始狼狈的大撤退, 据说把该丢的都丢了, 威灵顿好象缴获一大笔军用物品和大炮. 可惜最终全歼法军的目的没达成, 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因素(道路难走? 物品太多减慢速度?)最终没能包抄苏尔特. 后来威灵顿攻打西班牙, 在塔纳维拉与法军大战, 好象连续摧毁法军多轮进攻, 但英军也老不听命令, 一旦把法军打退后就擅自反击, 也有不少死伤. 虽然法军失败了, 但威灵顿的军队缺乏补给, 军队纪律也十分不好, 对此他非常恼火, 还有西班牙人不配合, 只能撤退. 许多法国将军宣称塔纳维拉是场胜仗, 皇帝却私下说:"塔纳维拉我们败了." 后来威灵顿开始建造保护里兹本的防线, 而由于娶了一个奥地利公主, 皇帝竟然不想亲自统领大军去西班牙一了百了, 反而将这个任务交给马塞纳. 两人对决的时刻也要到了. 观察一下所有事件, 会发现西班牙人的无能影响了威灵顿的大好计划. 虽然维克多把西班牙军打的那么惨, 但如果他们还能再坚持几天, 再牵制一下, 威灵顿就可以完全包抄维克多. 可是他还是同意了古斯塔的建议, 放弃合围的好机会去与西班牙军会合. 这样一来, 维克多可以安全退回马德里并等待约瑟夫的援军, 大军一到, 威灵顿的处境就十分危险了. 要不是他在塔纳维拉的指挥, 英军早就一败涂地了.
阿萨耶和塔纳维拉都是血腥的战斗, 威灵顿自己是这么说的.
我挺喜欢达武的, 简直是个战术机器, 他在奥尔斯泰特据说不停变阵, 他手下那三位师长都是厉害人物, 莫兰德和佛里兰特还参加了滑铁卢, 古丁好象在一场战斗中战死了. 其余的法军将领很少有达武这种才能了, 都是勇猛型的.
原来散兵不是法国首创的, 记得在那本书上看过说是拿破仑首次创立的......那时候英军的武器比法军要好, 大炮好象也是, 据说法国大炮当时的性能远远不如其他国家的大炮的性能.
莫伯尔我挺喜欢的, 好象是法军龙骑兵最厉害的统帅. 拉萨勒是统轻骑的吧, 克莱曼什么类的骑兵都用过(马仑哥那500骑, 真是鱼龙混杂, 不知道里面有没有马木鲁克......). 克莱曼在埃及已经表现出色了, 以少突多是常有的事.
对, 我也想起来了. 翻译那份单子时看到过JOMINI的名字. 不知道<<战争艺术>>和<<战争论>>那个更好些.
这是我最后一次回帖, 一个星期后再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6 12: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你读战争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6 18: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读过<<战争论>>,对于<<战争艺术>>不敢妄评,引一点纽先钟先生的评论:
"克劳塞维兹的著作至少有三个重大的缺点:(一)《战争论》应改名为陆战论,因为它完全不曾谈到战争的海洋方面,这当然又与作者的个人背景有关,当时的普鲁士是一个内陆国家,克劳塞维兹可能一生都不曾航海。(二)他把技术视为一个不变的因素,并且认为双方平等,所以可以互相抵销。(三)他的一切分析都是以作战为重心,对于后勤则几乎很少注意。
约米尼在上述三方面似乎比克劳塞维兹要有较适当的认识。现在就分述如下:
1.他认为:「海洋的控制十分重要,假使一个国家有绵长的海岸线并拥有制海权,或与拥有制海权的强国缔结同盟,则其抵抗力可增加数倍以上。因为一方面,海洋可使补给来源永不匮竭;另一方面利用制海权的弹性,可以到处袭击敌人,使其备多力分。」这对于拿破仑战争中英国海权的贡献可以算是最当的解释,但在克氏《战争论》中都找不到类似的言论。
2.约米尼对于科技和武器有很多超时代的见解:「武器的优越可增加胜利的机会,虽然武器本身并不能获得胜利....武器发展日新月异,领先的国家将占不少便宜。」「作战物资必须精良,数量必须充足,平时应妥善储备,尽量采他国之长之补本国之短....不可故步自封,不求长进。」「对于军事科技的研究应给与奖励,科学人才应受到尊重。」
3.约米尼相信必须战略、战术、后勤三者配合,始能获致胜利,他的眼界要比克劳塞维兹较宽广,而不像后者只重视作战(战略),而忽视后勤。
他们二人的思想和著作自今日视之都应该同样不朽,而且也大致具有同等的价值。"

波尔多之战威灵顿从水深且无船无桥的杜罗河上游,靠从对岸搞到的四只运酒筏在光天化日之下抢渡。在看似不可能的地点用不可能的方式发动进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个战役也是威灵顿首次使用战役炮群战术,隔岸以18门炮火力急袭。波尔多战场上两军兵力相当,另外贝雷斯福德带了6000人向苏尔特后方运动,总兵力英葡为多。实际上维克多军就在不远,苏尔特太大意,没及时向维克多靠拢,威灵顿及时抓住了利用局部优势的时机。攻破波尔多威灵顿只付出23亡和98伤的代价,加上追击共伤亡五百左右,苏尔特损兵4000多,丢掉70门炮和所有物资。
全歼未达成的原因很多,除了贝雷斯福德部队,威灵顿还派默里率骑兵包抄,但默里没能堵住路口(如果是皮吉特,苏尔特就不妙了)。苏尔特溃败时,英军尚有不少人未渡完,当日又下了场大雨,使走小路包抄部队难以及时到达位置。另外,威灵顿还要收拢部队,以防维克多军反攻。在半岛实际上包抄很不好打,地形路况都大不如中欧平原, 英军行军速度又普遍慢于法军。
塔拉维腊威灵顿的部下擅自出击已是第三次了,前有阿萨耶,罗里卡。威灵顿手下没很多象拿破仑部下的能将,后来战斗中打出来一些,但这会儿只能靠威灵顿亲自补窟窿。西班牙正规部队战斗力是较差,此战开始时西班牙溃兵竟集体抢劫英军后队物资,其实有些西班牙正规军还可以(不是很多),虽然和西班牙游击队的作用比不了,但也有过不错的战绩。
法国大炮的性能在各国中是较好的,甚至可能是最好的。这要感谢格里博瓦(Gribeauval)。他在1770-1780年间搞出了格里博瓦炮兵系统,把炮兵水平提高了一大截。比如瞄准,格里博瓦新设计的炮都是螺旋校准,而英国在拿破仑战争后才用上。俄奥等1805年后炮兵改革也是参考了格里博瓦炮兵系统。法国同一时期在马尔蒙主持下,又搞出了“9年制系统”。英国的优势在弹药,英军有独一无二的榴霰弹,虽受自然条件限制用得远没实心弹多,但用好了真让法军没办法,维梅罗,波尔多英军都用上了。
不好意思, 骑兵将领排名上次有些记错了,莫伯尔是第11(拿破仑的将才真是太多了!),第1是蒙特伯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 13: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提供的这些资料. 第一点完全适用于英国, 只是后来许多内陆临海国家被皇帝打的不敢和英国结盟了. 第二点简直是2战时代的普遍观点, 德国就是靠这个在初期横扫欧洲的. 第三点也符合2战, 后勤和战略战术的地位是平等的.
半岛是不是地形复杂, 不容易快速行动? 或是山地多? 我当时确实没考虑半岛的地形问题. 威灵顿接手的英军纪律太差, 再好的计划也不能良好实施.
蒙特伯恩? 你能写出外文名字吗? 莫伯尔只排第11有点太委屈他了吧, 排他前面的都是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 17: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伊比利亚半岛的地形属于高原山地型,如西班牙山地约占国土的3/5,平原仅占1/10左右,真不是行军的好地方。
威灵顿接手的军队纪律确实很差,英国的志愿职业兵制虽训练较好,但也带来了“好人不当兵”的副作用。打仗这些人是勇敢的,但纪律的培养真是比战斗技术的培养还难。
法国骑兵将领我专发了一贴。
<a href="http://www.sinofrance.org/dire/index.php?showtopic=18604" target="_blank">http://www.sinofrance.org/dire/index.php?showtopic=18604</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3 22:17 , Processed in 0.02672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