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KleinKlauss

[优秀资料论文选]918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陆军武器装备建设之考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6 12: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道当时中国引进的德制火炮,最有神秘色彩也是大家最感兴趣的当属88MM炮了.众所周知88炮平射的反坦克能力极为强.据记载当时中国进口过一批88毫米Flak18高射炮,曾用于江阴保卫战.可惜在整个抗战期间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9-24 02: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swaffen 于 2006-9-16 12:08 发表
说道当时中国引进的德制火炮,最有神秘色彩也是大家最感兴趣的当属88MM炮了.众所周知88炮平射的反坦克能力极为强.据记载当时中国进口过一批88毫米Flak18高射炮,曾用于江阴保卫战.可惜在整个抗战期间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最近在书中无意中发现了这一段的记载:
就在“八一三”,军政部兵工署突然运来八门从德国买来的88毫米高平两用半自动火炮,弹药和观测、通讯器材齐全,四门装在东山,四门装在肖山。这种火炮兵工署共买了20门,江阴要塞装八门、江宁要塞装八门、还有四门装在武汉外围的白浒山。这种火炮命名为“甲炮”,其番号是:江宁要塞为甲一台、甲二台;江阴要塞为甲三台、甲四台;白浒山为甲五台。.............(武器性能介绍)....................。当时高平两用火炮“甲炮”算是最先进的。同时还运来四门150毫米加农炮,命名为“丙炮”,装在西山为丙一台,弹药和观测、通讯器材齐全,弹重为50公斤,弹型尖锐,弹种有穿甲、爆炸两种,最大射程为22000公尺,“丙炮”亦为当时最先进的火炮。.....................(后面是战斗,击落一架日机,伤几架,击伤一艘日舰)...................(第二次战斗,要塞与敌炮兵展开炮战,互相压制).......................(最后,由于战况逐渐恶化,破坏要塞准备撤退,其中的甲炮和丙炮最难破坏,倒入硫酸使其成为废炮,随后撤离)。
                            ——摘自《国民党高级将校抗日战争亲历记》中的江阴要塞司令部探照灯台台长杜隆基的战事回忆


先进的88炮就这样几乎没发挥什么作用就被破坏了


帖一张台湾同胞做的江阴88炮模型:



[ 本帖最后由 erzhanmi 于 2006-10-12 11: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4 14: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swaffen 于 2006-9-16 12:08 发表
说道当时中国引进的德制火炮,最有神秘色彩也是大家最感兴趣的当属88MM炮了.众所周知88炮平射的反坦克能力极为强.据记载当时中国进口过一批88毫米Flak18高射炮,曾用于江阴保卫战.可惜在整个抗战期间没有发挥太大的 ...

说到江阴保卫战,以及淞沪会战到南京陷落之间的一系列战斗,可以说遭不可言。蒋介石撤退仓皇,巨资修建的吴福线连工事钥匙都找不到,几十万军队挤在一条公路上,行动缓慢,结果不得不全部弃守,可惜了那些德式装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5 03: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淞沪会战后期简直就是溃退,蒋的指挥能力极差,吴淞国防线当时没有钥匙就是借口---枪托一砸就可以了,只是那边阻击日本的部队实在是精疲力竭,元气都光了,守工事也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5 16: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造成这种局面就是蒋顾此失彼,缺乏全局战略观的恶果。本来杭州湾是有兵力驻守的,后来被调到北面去了,结果日本人在金山卫登陆,腹背受敌,蒋又寄望于国际调停,结果延误了后撤时机。

蒋打仗就有这么一个固有的缺点——往往专注于一个方面,但又忽视了另一个,而且总是在几个方面之间游移不定,没有一个准谱。

淞沪会战如此,忻口会战也是忽略了娘子关的防守,导致日军攻破石家庄以后的长驱直入;徐州会战台儿庄打得不错,但日军集中兵力迂回河南,又不得不败退;武汉会战广州又丢了,总是正面抵抗顽强,侧翼疏于防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6 06: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iaoduoxi 于 2006-9-25 16:17 发表
造成这种局面就是蒋顾此失彼,缺乏全局战略观的恶果。本来杭州湾是有兵力驻守的,后来被调到北面去了,结果日本人在金山卫登陆,腹背受敌,蒋又寄望于国际调停,结果延误了后撤时机。

蒋打仗就有这么一个固有的 ...


蒋军事眼光很差,用人也不得其才,其教育水平也就是一士官佐水平(还是振武分校),在抗战初,关于在淞沪作战时,中国的策略是把日本吸引到华中,吸引认为完成即可,但是蒋却拖沓一味要求死战,试问在全民持续抗战的前提下守一天和守三天有何区别?!结果精华尽损,直接导致了南京保卫战的失败。

南京保卫战,德国顾问,李宗仁,白崇禧,顾祝同,何应钦等皆主张弃守并宣布不设防,但唐生智动机不纯徒作姿态(自己预留了逃跑的快艇且在徐州预留了专列),蒋若审时度势,何来横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6 16: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顾问对抗战初期的局势地了解比蒋要精明得多。席克特的原始计划是将整个军队大幅缩减为60个师,全部为基于德国条例进行良好训练和良好装备的师。但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哪些派别的哪些师会被裁减等等。

总体而言,由黄埔军校(1927年结束)训练出来的军官团仅仅比军阀的军官好一点,不过这些军官由于对于蒋介石的完全忠诚而被认为是有价值的。最后由8万人所编组成的8个师,最终接受了德国标准的训练,被视作是蒋介石军队中的精华。这些部队也许部分的增强了七七事变后蒋介石进行全面抗战的决心,但事实证明中国还未准备好与日本在同一个水平上交锋。

蒋介石不顾他的幕僚和法尔肯豪森本人的反对,将这些精锐师投入到淞沪抗战中,这些经过多年训练的精锐师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超过三分之一。

冯·法尔肯豪森建议蒋介石与日本人打一场消耗战,他通过计算认为日本无望取得一场长期战争,他建议蒋介石应该守住黄河一线,但不应在战争的初期和中期向北出击,同时应该放弃一些北方省份,包括山东,但撤退应该是缓慢的,日本将会为他们的每一步付出代价。法尔肯豪森同时建议在矿山、海岸和江河地区等处建设一些防御设施。其他的建议还有在敌后组织一些游击队活动(共产党对此相当熟练)。这些行动有助于削弱日本的军事优势。

冯·法尔肯豪森同时认为中国军队将难以在抗战中期待装甲部队和重炮的全面支援。中国工业才刚刚开始现代化,这要花上一段时间让中国军队的装备水平达到德国国防军的风格。因此他强调培养部队基于轻武器的机动化,多多运用渗透战术,类似于德国在一战末期创制的突击群战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2 00:27 , Processed in 0.02358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