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朔风

[讨论] 各位想了解入门拿破仑战争的新人朋友之必读书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8 11: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xf 于 2006-10-18 10:47 发表

 太媚外了吧


嘿嘿,可能问题出在我个人的方法上。我实在不懂得如何去研究我国的战争,资料大多为史书,翻开史书发现对战争记载也就寥寥几笔,战役来龙去脉实在太简略了,比起恺撒本人的书都差了不少。当然孙吴兵法是很有价值的,只是战例有些太模糊,无法确切把握战役进程经过等,也搞不懂伤亡人数,后人也只好通过其余资料补充着看,然后做出一些推测。

西方的古典战争研究价值就很高了,阵型方面以及作战理论方面,李德哈特评过汉尼拨,富勒写过亚历山大,战役过程用兵思路一目了然,谁胜谁败很明显。当然到了拿破仑时代,理论与战史的研究登峰造极,战争性质变的本质起来,理论更加多样化,变化更多,更有趣味,当然还有克劳塞维茨的革命式理论,约米尼的战史评述。我国自孙吴时期优秀兵书越来越少,西方则正好相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8 11: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6-10-18 11:19 发表


嘿嘿,可能问题出在我个人的方法上。我实在不懂得如何去研究我国的战争,资料大多为史书,翻开史书发现对战争记载也就寥寥几笔,战役来龙去脉实在太简略了,比起恺撒本人的书都差了不少。当然孙吴兵法是很有价 ...

 也许是我对外国的了解太少,但中国的兵书着重在"悟"字,没有太多条框和具体类容,就是孙子里的关于地形的作战介绍,也认为偏离实战.所以我个人认为读我国的兵书时候如果能在看文字的时候总想到一些不相关的事情就是真正的体会.
 看看毛的游击战就知道为什么说他将古代兵法运用到极点,打仗有个核心思想,再充分联系实际,以无招制有招,或许是战争的最高境界.
  皇帝不是也后悔没有早点见过孙子兵法吗?而我不怎么了解现代军事和具体作战部署,还是内外兼修了 ,中外结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8 14: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6-10-18 11:19 发表


嘿嘿,可能问题出在我个人的方法上。我实在不懂得如何去研究我国的战争,资料大多为史书,翻开史书发现对战争记载也就寥寥几笔,战役来龙去脉实在太简略了,比起恺撒本人的书都差了不少。当然孙吴兵法是很有价 ...

我国古代史书对于战争描写得比较详细的是左传,可能当时战争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不过古文也确实难读,有些章节没有注释难以理解内容。

不过研究我国战争,要多看看史书中详细描写的战前谋划,这是中国史书描写战争的侧重点,中国人认为战前谋划时战争成功的关键,看看司马光《赤壁之战》,战前谋划非常详细,战争过程则极为简略,这自然难以想象战场的场面。但从战略决策角度而言,中国史书中的石料还是挺完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8 14: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xf 于 2006-10-18 11:38 发表

 也许是我对外国的了解太少,但中国的兵书着重在"悟"字,没有太多条框和具体类容,就是孙子里的关于地形的作战介绍,也认为偏离实战.所以我个人认为读我国的兵书时候如果能在看文字的时候总想到一些不相关的 ...


主要是战史方面的空洞,这是个硬伤。再好的理论,没有实例做基础也没用。孙子十三篇提到不少大道理,但具体运用实例都没提。我国史书,拿《三国志》来讲,关于赤壁之战就有3种截然不同的说法。还有张辽逍遥津,张辽传里说是“八百破十万”,孙权传里提到不过打个前卫而已,其实自己想想,10万人布开阵势与800人打,即使张辽是项羽再生也打不赢。我国史书关于战争方面就存在这些不严谨的东西,至于伤亡数据参战兵力就更无从谈起了。根本无法研究,顶多读个战略,比起拿破仑战争差的挺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8 14: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iaoduoxi 于 2006-10-18 14:26 发表
中国人认为战前谋划时战争成功的关键,看看司马光《赤壁之战》,战前谋划非常详细,战争过程则极为简略,这自然难以想象战场的场面。但从战略决策角度而言,中国史书中的石料还是挺完备的。


别的不说,就官渡一战袁曹参战兵力就没基本数字。有说千人的,有说万人的。。。赤壁司马光糅合了一些,但说法也未必就可信,另外什么数据也没给出,研究战役最基础的兵力以及过程都不详细,那还怎么继续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8 14: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xf 于 2006-10-18 11:38 发表

 也许是我对外国的了解太少,但中国的兵书着重在"悟"字,没有太多条框和具体类容,就是孙子里的关于地形的作战介绍,也认为偏离实战.所以我个人认为读我国的兵书时候如果能在看文字的时候总想到一些不相关的 ...



作为一个军事家,毛润之未能出一本毛批注孙子兵法是很遗憾的事情。

后人只有从战例中观察其用兵机要了。

朝鲜战争后,可以说中国的军事建设完全走入世界了,美国苏联是两大学习对象。现在也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8 23: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6-10-18 14:44 发表


别的不说,就官渡一战袁曹参战兵力就没基本数字。有说千人的,有说万人的。。。赤壁司马光糅合了一些,但说法也未必就可信,另外什么数据也没给出,研究战役最基础的兵力以及过程都不详细,那还怎么继续下去?

这个是给战役研究造成很大困难,而且连地名也给错了——赤壁在长江南岸,而主力会战爆发于长江北岸的乌林,应该称为“乌林之战“才对。后人只能推断大概作战情况,兵力对比。不过就战前决策,结盟过程,以及战役大体进程,战术计谋而言,还是可以进行研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8 23: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xf 于 2006-10-18 11:38 发表

 也许是我对外国的了解太少,但中国的兵书着重在"悟"字,没有太多条框和具体类容,就是孙子里的关于地形的作战介绍,也认为偏离实战.所以我个人认为读我国的兵书时候如果能在看文字的时候总想到一些不相关的 ...


实际上,现在国际上的主流军事思想也并未把孙子当一回事——虽然孙子的思想已经受到重视,但还没有动摇克劳塞维茨以来西方战争思想家的地位。这和中国文明的影响力有关。

孙子的东西,必须超越其时代领会含义,否则等于一本死书,孙子九地篇可能不是最好的章节,但有些内容并没有过时或者偏离实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9 06: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leinKlauss 于 2006-10-18 14:55 发表



作为一个军事家,毛润之未能出一本毛批注孙子兵法是很遗憾的事情。

后人只有从战例中观察其用兵机要了。

朝鲜战争后,可以说中国的军事建设完全走入世界了,美国苏联是两大学习对象。现在也是~


现在解放军军事建设与作战理论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我对这方面的了解全部来自于那几部军旅片,什么“DA师”,“沙场点兵”一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9 14: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6-10-19 06:50 发表


现在解放军军事建设与作战理论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我对这方面的了解全部来自于那几部军旅片,什么“DA师”,“沙场点兵”一类的。。。

这些军事题材作品的导演缺乏军事常识,所以这些影视剧主要是宣传娱乐,解放军的作战样式可不能参照这种电视剧。沙场点兵里面用80式坦克行进间射击对抗99式坦克的镜头,现实中根本不可能。

解放军军事建设和作战理论主要是“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主要就是借助外国的军事技术结合本国自己的努力,研究主要对手美军的战例,发展一些“非对称作战”的战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9-8 17:49 , Processed in 0.03111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