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毛大大

西欧之帝或法兰西之王——1813战略态势浅析兼谈莱比锡战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4 21: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6-10-24 21:06 发表


请问是战前临时组建的还是固定编制?
拉普在奥斯特里茨的那几个中队是临时组建在一起的,值勤中队是否也是这个性质?

拉普在奥斯特利茨指挥的骑兵有值勤中队的性质,但当时尚没有正式的“值勤中队”。

值勤中队是个固定编制。1807到1815年,拿破仑从四个近卫军骑兵团各抽一个中队组成。开始只从掷弹和猎骑兵中各抽一个中队,后来波兰枪骑兵和皇后龙骑兵升为老近卫军后,也从这两个团各抽一个。
值勤中队其中一个任务是20-30人在皇帝行军时在前后作警卫。其中一名军士和四名猎骑兵在皇帝马前。包括一人负责管理皇帝的文件箱,一人负责管理皇帝的军用望远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4 21: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固定建制,下回去查查法语名是什么,之前一直没听说有这支部队,很有意思的建制。
看来是保驾应急的混杂骑兵部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4 22: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的指正和鼓励

谢国良说胸甲骑兵战力不强,估计也是人云亦云。我引用这句只是说明有些史家一直强调拿破仑迷恋帝制。
1813年初,俄军不会超过十万;3月中普军宣战后立即能用的只有35000。到5月才有俄军11万,普军8万,3月欧仁所处情形并未绝望。富勒一再说他无能,应该是当时没有尽力。
威灵顿一直很有贵族风度,他不应在一个称呼上显得没有气量,贬低敌人自己也不光彩么。他和小报的漫画家们一样贬称皇帝为“波尼”,有点小气了吧。
拿破仑在英国可以出头,是罗斯自己设想的。
拿破仑在10月初是一直在阻止敌人会合,本来是让缪拉守莱比锡,自己在北方求战,直至知道巴伐利亚倒戈确讯后才南下的。
开始我还以为骑兵中队应该翻译为连,一个中队应该是120骑左右吧,因为1813年8月拿破仑的四万余骑兵只编了395个中队。罗斯说10月16日骑兵大冲,那托尔-莫堡和派加尔都“折损”了,我还以为是阵亡呢。当时法军五个骑兵军,富勒说塞巴斯蒂安第二军没参加,是不是第三军阿里吉、第四军克勒曼、第五军哈地尔都在?但守林德瑙向贝特朗求援的也叫阿里吉,是这个骑兵军长吗?
约米尼说胸甲加长矛是骑兵最佳装备,为什么这样的骑兵没见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4 22: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法军的10几个胸甲骑兵团中只有几个团是拿破仑称帝后增加的。其余的都是历史悠久,革命期间也都有保留建制。所以,总拿胸甲骑兵说事儿是不完全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4 22: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毛大大 于 2006-10-24 22:03 发表
威灵顿一直很有贵族风度,他不应在一个称呼上显得没有气量,贬低敌人自己也不光彩么。他和小报的漫画家们一样贬称皇帝为“波尼”,有点小气了吧。
拿破仑在英国可以出头,是罗斯自己设想的。
拿破仑在10月初是一直在阻止敌人会合,本来是让缪拉守莱比锡,自己在北方求战,直至知道巴伐利亚倒戈确讯后才南下的。
开始我还以为骑兵中队应该翻译为连,一个中队应该是120骑左右吧,因为1813年8月拿破仑的四万余骑兵只编了395个中队。罗斯说10月16日骑兵大冲,那托尔-莫堡和派加尔都“折损”了,我还以为是阵亡呢。当时法军五个骑兵军,富勒说塞巴斯蒂安第二军没参加,是不是第三军阿里吉、第四军克勒曼、第五军哈地尔都在?但守林德瑙向贝特朗求援的也叫阿里吉,是这个骑兵军长吗?

“波尼”的称呼主要是在非正式场合,英军士兵也称威灵顿“大鼻子”(Nosey),甚至在索劳伦战役上千人一起当欢迎口号喊。正式场合威灵顿还是称“波拿巴”,好象也用过次“拿破仑”。
莱比锡时法国骑兵第三军、第四军、第五军都在。第4军当时由索柯尔尼琴(Sokolnicki) 指挥,第5军派加尔负伤后,l'Heritier代理指挥。第4军索尔柯尼琴在缪拉冲锋差不多同时在和诺斯提茨大战,但他的兵太少。骑3军的在马尔蒙方向抵御布吕歇尔。骑5军是否参加了冲锋有争议,可能有一部分参加了。当时的骑兵中队多数还有100多骑,象重骑1,3师那样弱的并不太多。

[ 本帖最后由 iron duke 于 2006-10-25 00:0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5 01: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毛大大 于 2006-10-24 22:03 发表
当时法军五个骑兵军,富勒说塞巴斯蒂安第二军没参加,是不是第三军阿里吉、第四军克勒曼、第五军哈地尔都在?但守林德瑙向贝特朗求援的也叫阿里吉,是这个骑兵军长吗?


同问。

另外Nafziger在《Napoleon at Leipzig》里面提到,俄军第2骠骑师(马乌波尔团和阿提尔卡团)冲破法军战线,并一口气冲过巴尔塔河,然后不顾法军的炮火进攻Arrighi的第3骑兵军的侧翼,迫使对方撤到步兵后面重整,500人和5门炮因此被俘。

这一仗是在巴尔塔河(Parthe)两岸的Eutritzsch村和Schönefeld村之间,不知道具体是16日的什么时候。看地图这两个村已经在马尔蒙的战线很后面了,离莱比锡城只有1-2公里左右。可见马尔蒙一开始就处在最危险的位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5 06: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毛大大 于 2006-10-24 22:03 发表
约米尼说胸甲加长矛是骑兵最佳装备,为什么这样的骑兵没见到?


这里有关于“胸甲枪骑兵”的讨论:http://bbs.napolun.com/viewthrea ... &extra=page%3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5 06: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长河落日 于 2006-10-24 22:15 发表
其实,法军的10几个胸甲骑兵团中只有几个团是拿破仑称帝后增加的。其余的都是历史悠久,革命期间也都有保留建制。所以,总拿胸甲骑兵说事儿是不完全对的。


确实如此。如胸甲骑兵1团,http://www.napoleon-series.org/m ... /c_cuirassiers.html,这个团好象在二战时都仍然在战场上出现。胸甲骑兵团(重骑兵团)大多是路易十四那会创立的,到了帝国时期被重新启用主要还是因为胸甲骑兵本身实力不凡。

共和国战争中好象看不到什么胸甲骑兵的身影,但是当时建制并没被取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5 06: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usterlitz 于 2006-10-25 01:46 发表


同问。

另外Nafziger在《Napoleon at Leipzig》里面提到,俄军第2骠骑师(马乌波尔团和阿提尔卡团)冲破法军战线,并一口气冲过巴尔塔河,然后不顾法军的炮火进攻Arrighi的第3骑兵军的侧翼,迫使对方撤到步 ...


铁公爵兄不是回答那个问题了吗~骑兵将领阿里吉一直在内伊那个方向,与贝特朗方向的那个人应该不是同一个人吧。

其实马尔蒙的防线本身就名存实忘,当时那边法军兵力实在太少,顶不住联军的猛攻,布吕歇尔夺取巴尔塔河基本没交战就拿下了。18日,马尔蒙撤到索恩菲尔德后抵挡联军进攻,内伊后来给马尔蒙那边派去了索汉等2个师,勉强拿下索恩菲尔德。内伊对布吕歇尔的北边战场犯了不少错误,法军北线指挥官又一个接一个的受伤,比较有价值的几位如索汉,康潘斯等都提前离开战场。

相比之下,南边的就好多了,帝国骑1军的骑兵向俄军胸甲骑兵发起冲锋,配合青年近卫军把联军赶到Probstheyda以南,德鲁奥将军的炮阵也让联军吃了不少苦头。

莱比锡法军没有主动权,不过以联军压倒性的兵力优势,要掌握主动也很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5 20: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贝特朗守的那个林登瑙和上面提的Schoenefeld两个村也不远啊,距离也就3公里左右。
另外马尔蒙在布吕歇尔一开始进攻以后就把阵地移到了莫克恩Moeckern和艾尔斯特河之间,这个地方离林登瑙更近。当然,这是不是个同名的巧合我也只是希望得到证实而已。
看16日的法军阵线分布,在Schoenefeld村附近法军就没怎么设防,所以Nafziger说俄军骠骑兵的这次突击让巴尔塔河南岸的法军大为震惊。这一点我想是可能的。

事实上法军的环形防线在莱比锡城以东有个巨大的缺口,从霍尔茨豪森到巴尔塔河之间几乎无人防守,足以说明此时数量上的劣势,幸运的是联军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法军的主力基本都集中在南面对付施瓦尔岑堡,恰好施瓦尔岑堡也没有任何迂回的打算,所以让法军在城南的防御打的算有声有色。相比之下,北线是次要战场,拿破仑本人没有料到布吕歇尔的主力能赶来参战,所以马尔蒙的兵力很少是可以理解的。
尽管如此,不可否认北面打的还是很顽强,尤其是贝特朗能屡次扛住格莱的优势兵力,对战役的最后阶段至关重要。因为18日法军基本是沿莱比锡北郊和南面斯托特里茨-普罗布什西达-孔尼维茨这条走廊撤出的,而贝特朗攻下的林登瑙是唯一的出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1 20:31 , Processed in 0.02558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