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Zeus

[讨论] 我认为皇帝的军事谋略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而变差、

[复制链接]
马赛曲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11-29 01: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6-11-28 11:42 发表


征俄之前哪次战争是靠蛮力赢的?1805年以后的战争皇帝手头兵力都在10万以上,1796年也不是2到3万,而是6万。


可能人家说的是指机动兵力,意大利战役机动兵力没有超过3万多的时候。最后97年进军维也纳,贝尔纳多特来增援,激动兵力才4万多不到5万。人是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9 09: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马赛曲 于 2006-11-29 01:35 发表


可能人家说的是指机动兵力,意大利战役机动兵力没有超过3万多的时候。最后97年进军维也纳,贝尔纳多特来增援,激动兵力才4万多不到5万。人是少


若是指机动兵力那就是对的。但整句话仍有问题:小规模部队指挥的好难道能证明不会指挥大部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9 10: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指挥好一支部队,不是单单有一个卓越的统帅就可以的。

富勒曾经指出“事实上,造成他覆亡的原因正和造成他兴起的原因一样。不是因为惰怠,而是因为活跃。他始终相信他一个人可以身兼总司令和参谋长的双重职务,结果是等到军队的数量愈来愈大,而优秀的参谋人员成为必要时,他却已经无法寻找这种人才了。”

科兰古评论到“参谋人员几乎毫无先见之明,反过来说,因为皇帝一切都事必躬亲,亲自发布一切命令,所以任何参谋人员,甚至参谋长都不敢负责,连一个极不重要的命令都不敢作主。”

马歇尔—康沃尔认为“由于集所有的权威于一人之手,一旦拿破仑本人不亲自出马,其指挥系统便顿时土崩瓦解。”;“罗马帝国是建立在古罗马军团的战斗力之上的,拿破仑帝国也只能靠大军团来维持。但大军团是他亲手锻造的一件兵器,因而也只有他本人才能运用自如。这是他蓄意采取的策略,因为他曾研读过古代史并熟知多少罗马皇帝均被其悍将掌握的罗马军团所废黜。他在称帝的当日,曾一口气晋封了十八位帝国元帅。提尔西特和约后,他又将其密友维克托将军加进了这个名单。他们绝大部分是优秀的战术家和带兵人,至少在他亲自指挥时是这样的,但除了马塞纳,达武和苏尔特之外,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有能力指挥一个独立的军团。事实上,除上述的例外,这些元帅都是些军事上的庸才。拿破仑也从不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或试图采取战略行动。他仅要求他们盲从他个人的领导。由予慷慨分封,重奖厚赏,他也能确保广大官兵仅效忠于他一人。拿破仑迄今为止所成功建立起来的帝国大厦,实际上是一个倒立的金字塔,其整个结构都置予他一人之上。因此,要是在奥斯特里茨、耶拿或弗里德兰的某次会战中他被一发流弹击中,这个帝国恐怕早就土崩瓦解了。”

可见,法军的指挥体系是存在缺陷的,当其进行的会战规模越来越大——这是个明显的趋势——拿破仑本人不能亲自控制到每个地方的时候,法军的行动就显得笨拙僵硬。

因此,我前面的帖子认为,与其说是拿破仑本人指挥能力下降,倒不如说因为法军的指挥体系对极大规模的兵力难以控制,而偏偏自1805年以来拿破仑面临的会战确实是规模越来越大,最后大到在莱比锡一个战场上云集了十九万法军——波拿巴毕竟是人,他没有三头六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9 10: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康沃尔——马歇尔《作为军事指挥官的拿破仑》一书中评论了波拿巴在1814年面对优势敌人困兽犹斗的战斗“从2月10日到14日一连串的辉煌胜利表明拿破仑正处于最佳状态。他又重新焕发了年青的拿破仑早年在意大利战役中曾经表现出来的激情与活力,而毫无当年在博罗季诺、包岑和德累斯顿诸战役中使其才智黯然失色的那种死气沉沉、犹豫不决的精神状态。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蒙米赖周围的这几场战斗都是他亲自指挥的。名义上虽然内伊仍在现场指挥近卫军,但拿破仑却将所有命令直接下达给各师师长。”,根据前文,其实原因很简单,拿破仑的才智从未消退过,此时发挥的如此出神入化多半是因为他控制的机动部队只有四万五千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11-29 10: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认为拿破仑是将才而非帅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9 11: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要不是帅才谁是呢?

但即便天才也未必是个完人,他的做法要是在马尔波罗时代根本无懈可击,因为那时的军队规模不过如此。但到了他的时代,当义务兵役制从瓶子里被放出来,当这一秘密武器被普鲁士奥地利拥有后,麻烦就来了。

无论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还是出于政治目的有意为之,法军的指挥体系成了波拿巴的命门,其实我们只要想想联军的策略——避开拿破仑,对付他的元帅们——就知道这一软肋也为皇帝的对手所明晰。

[ 本帖最后由 vassiliev 于 2006-11-29 11:0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9 11: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你拿康沃尔的书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他并非是拿破仑战争方面的优秀作家,与ROTHENBURG,D CHANDLER这些专家是比不了的,他的评论有些也十分偏激,富勒也一样。
原帖由 vassiliev 于 2006-11-29 10:41 发表
事实上,造成他覆亡的原因正和造成他兴起的原因一样。不是因为惰怠,而是因为活跃。他始终相信他一个人可以身兼总司令和参谋长的双重职务,结果是等到军队的数量愈来愈大,而优秀的参谋人员成为必要时,他却已经无法寻找这种人才了。


富勒这句话翻译过来有个错误,那就是参谋长的定义。若是指辅助主帅,帮助主帅处理军务工作的正规意义上的参谋长,那富勒这句话就错了。皇帝有贝尔蒂埃做参谋长,他自己根本不插手参谋长工作。若是指军事决策参谋,那这句话就是对的。其实他并不需要军事决策参谋来指挥,他一人足够了。奥地利在前期就喜欢用一个参谋部来指挥,结果奥斯特里茨输的很丢脸。

科兰古评论到“参谋人员几乎毫无先见之明,反过来说,因为皇帝一切都事必躬亲,亲自发布一切命令,所以任何参谋人员,甚至参谋长都不敢负责,连一个极不重要的命令都不敢作主。”


科兰古提到的情况是整体情况,事实是,皇帝手下的参谋人员并无有足够能力为军事决策做主的人。1809年让贝尔蒂埃稍微做一下主,结果不听皇帝命令差点被卡尔大公各个击破。

他们绝大部分是优秀的战术家和带兵人,至少在他亲自指挥时是这样的,但除了马塞纳,达武和苏尔特之外,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有能力指挥一个独立的军团。事实上,除上述的例外,这些元帅都是些军事上的庸才。


光马塞纳,达武和苏尔特就已3员,有能力指挥独立军团的人那可真是够多的,我随便举几个:絮歇,拉普,欧仁,拉纳,甚至莫提埃都有独自领兵胜利的记录。康沃尔叙述战史还可以,评价则太偏了,建议看看D CHANDLER的书。对了,再补一个贝西埃。我列举这几人不仅都有独立指挥战绩,而且都打过以少胜多的战役。

可见,法军的指挥体系是存在缺陷的,当其进行的会战规模越来越大——这是个明显的趋势——拿破仑本人不能亲自控制到每个地方的时候,法军的行动就显得笨拙僵硬。


皇帝本人不能亲自控制到的地方有很多,但未必都搞砸。1800年到1809年皇帝作战时都有无法亲自控制到的方面,但几乎没有一次是搞砸的。只有1813年是最符合你的理论,可惜1813年主要失利原因是士兵战斗力低经验低,而不是将领不行。

而毫无当年在博罗季诺、包岑和德累斯顿诸战役中使其才智黯然失色的那种死气沉沉、犹豫不决的精神状态。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蒙米赖周围的这几场战斗都是他亲自指挥的。名义上虽然内伊仍在现场指挥近卫军,但拿破仑却将所有命令直接下达给各师师长。”,根据前文,其实原因很简单,拿破仑的才智从未消退过,此时发挥的如此出神入化多半是因为他控制的机动部队只有四万五千人。


德雷斯顿以1敌2胜利也叫“死气沉沉”?因为1814年和1796年打的好就证明皇帝没能力指挥大规模军队?1805年到1809年哪次战争法军不是超过20万的,皇帝照样完胜。1812年到1813年也根本不是因为无法指挥大规模部队才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9 11: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1814年证明了皇帝没有衰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9 11: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assiliev 于 2006-11-29 11:01 发表
无论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还是出于政治目的有意为之,法军的指挥体系成了波拿巴的命门,其实我们只要想想联军的策略——避开拿破仑,对付他的元帅们——就知道这一软肋也为皇帝的对手所明晰。


哈哈,软肋。。。
联军将领才能其实未必就比法军将领强多少,不过是钻了1813年30万新兵经验不足战斗力不强缺乏骑兵的空子而已。
不和皇帝对抗,并不代表法军将领没能力协助皇帝指挥大军团,只能证明皇帝威名太大,与他交手太冒险,而且阁下没明白“避开拿破仑”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联军集中所有兵力防止被各个击破。原话保证是:“任何一国的部队都不能单独与拿破仑交手。” 也就是说不集中就不打,集中起来才打。这和法军将领才能强弱或是皇帝军事谋略变差没任何关系,倘若他军事谋略变差,何必只挑元帅去打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9 11: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6-11-29 11:14 发表


哈哈,软肋。。。
联军将领才能其实未必就比法军将领强多少,不过是钻了1813年30万新兵经验不足战斗力不强缺乏骑兵的空子而已。
不和皇帝对抗,并不代表法军将领没能力协助皇帝指挥大军团,只能证明皇帝威名 ...

你误解了,我什么时候说过波拿巴军事才能变差了?

我是说,由于法军的指挥体系存在缺陷,因而,当拿破仑不在场或兵力规模大到他无法掌控全局时,法国军队的表现就大失水准。我想规模空前的1813战局中,他那些元帅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例子应该不算少吧?


另外,对于德累斯顿那错放的号炮你怎么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5-16 12:38 , Processed in 0.02369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