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13643|回复: 32

[整理] 拿破仑战争中以少胜多的战役(凭记忆列一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4 12: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凭记忆列出一张表,战略上以少胜多也算,兵力对比以后有时间添加:
革命时期印象比较深的以少胜多:索汉的图尔科万,卡尔大公的1796年莱茵河,波拿巴将军的1796年-1797年意大利(里面最著名的当属里沃利),波拿巴将军的阿布基尔,还有和克莱贝尔一起指挥的塔伯尔山(以1敌5),1799年马塞纳在瑞士,1800年莫罗霍赫林登,拉纳的蒙特贝罗,波拿巴将军的马仑哥。

帝国时期的以少胜多:皇帝的奥斯特里茨,埃劳,弗里德兰,埃克穆尔,克拉斯内,德雷斯顿,1814年6天闪电进攻,蒙特罗,莱姆斯,利尼。达武的奥尔施泰特,腾根,埃克穆尔前期,莫希莱夫,斯莫棱斯克和汉堡防守。拉纳的普图斯克和图德拉。马塞纳的1805年意大利。苏尔特的奥康纳。贝西埃的梅迪纳。维克多的梅德兰。欧仁的拉布和米罗斯拉维夫。拉普的拉苏菲尔。欧洲其他国家唯一打过以少胜多的将领是威灵顿:塔腊维拉,布萨科,萨拉曼卡,弗昂特奥诺罗。

除此之外,絮歇与莫提埃都有拿的出手的以少胜多,但是个人忘记战役名字了。凭记忆一列,革命时期加拿破仑时期的近二十年战争中,就出现过至少38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如果仔细翻战史,还会发现更多的以少胜多。所以请网上那些说西方国家不懂以少胜多的朋友们礼貌的闭嘴吧



拿破仑战争以少胜多战役一览:共和国部分

共和国名将索汉将军的图尔科万战役(TOURCOING):
战役结果:法军决定性胜利
法军兵力:60000
联军兵力:74000
战役亮点:在比什格鲁走后,年轻的索汉将军接替主帅位置,莫罗时为副帅,联军总兵力近9万人,索汉利用内线优势,令莫罗以弱势兵力在右翼佯攻,索汉带优势兵力从左翼发起总攻,大胜斩敌3千有余,法军只有1千多人退出战场
战术亮点:索汉指挥决定性进攻时,约克公爵率领2万英军防守阵地中央抵挡,英军的防守使得法军毫无办法,成为最难啃的骨头。为了实施决定性的进攻,索汉指挥1万6千法军对英军正面进行了一次十分逼真的佯攻,受到英军火力的阻击,索汉见敌人的注意力被吸引过去后,把佯攻任务留给波诺将军,自己赶到左翼率领主力法军对英军据点的右翼发动突然袭击,在敌人没能采取行动之前突入村庄和据点,击破由2万英军防守的联军中央

奥军第一名将卡尔大公的1796年莱茵河战局:
战役结果:奥军决定性胜利
奥军兵力:卡尔大公负责指挥整个莱茵河战线各部,下莱茵河兵团有80000人,上莱茵河兵团由拉图尔指挥,兵力为55000人
法军兵力:莫罗与儒尔当各领一军,莫罗手头有76000人,儒尔当所部兵力略多于莫罗,78000人
战役亮点:卡尔大公当时年仅24岁,在克拉法伊特败于图尔科万战役后临危授命,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此时的卡尔大公表现活跃无比,快速利用战略机动让,在莫罗取得部分进展时连续两战击败儒尔当,法军进军莱茵河的所有部队于9月撤退
战术亮点:伍茨堡的骑兵战十分精彩

波拿巴将军的1796年到1797年意大利战局:
战役结果:法军决定性胜利
法军兵力:1796年可机动的兵力确实较少,手头4个师,拉哈尔普师有8千人左右,梅尼埃师有9千来人,奥热罗师有1万多人,塞吕利埃师有9千多人,波拿巴将军手头可作战的兵力有4到5万人,他留了塞吕利埃师做预备队防守塔纳罗要地,因此可用来进攻的兵力只有28000人左右。由于战绩辉煌,卡尔诺不断给意大利军团派兵增援,到1797年意大利方面军的兵力已不可小视,超过卡尔大公的奥军
奥地利-撒丁军兵力:1796年科利的撒丁军有3万人,波利厄的奥军有3万人,普罗维拉的奥军前卫(负责连接撒丁军和奥军)有1万人。被击败后,波利厄接受莱茵河方面军3万人增援,曼图亚守军1万3千人,沃姆瑟另令一支救援军,兵力足足6万人,此时波拿巴将军手头有4万人。沃姆瑟被击败后,阿尔文齐又统领4万5千人的大军赶到,波拿巴将军将部分兵力留守要塞,手头只有3万人。阿尔文齐被击败后,法军一路高歌猛进,已发展到5万3千人,奥军已无力再调动更多的军队
战役亮点:波拿巴将军年26岁,2年之内打出当时共和国法军最精彩的战役:春季攻势,利用内线优势与急行军快速进击敌军结合部,以热纳亚引诱奥军主力南下,分马塞纳军与奥热罗师对其侧翼发起攻击,分割波利厄,击败普罗维拉,彻底分割奥军与撒丁军的联系;然后率军北上,对撒丁军发起一阵猛攻,6天之内不可抵挡的威力征服皮埃蒙特,逼迫撒丁国王签定和约。夏季攻势,全军进击隆帕笛,以佯动迷惑敌人,巧渡洛笛桥,击败波利厄,凯旋入米兰。秋季攻势,5天之内闪电进攻,以4万人击败沃姆瑟6万人。冬季攻势,对抗阿尔文齐,阿尔科拉硬仗胜利,会战里沃利,彻底击败阿尔文齐,3天歼灭奥军4万5千人,缴炮600门。全军攻向泰罗尔,败卡尔大公于塔格里亚门托,逼迫奥地利签定和约
战术亮点:纵队机动力与突击能力显示出了价值。里沃利战役,波拿巴将军选择里沃利高地为战场,利用山地磨减奥军机动力,使敌军分散成几条纵队在各山谷行进,同时限制了奥军火炮运送速度。在奥军强势兵力的重压之下,波拿巴将军保持冷静,使用骑兵在谷地周围埋伏突袭行进中的奥军纵队,同时充分利用轻步兵骚扰敌人,马塞纳带领2个团居高临下猛攻,此时奥军纵队支离破碎。


波拿巴将军的阿布基尔战役(ABOUKIR)
战役结果:法军胜利
法军兵力:10000步兵,1000骑兵
奥托曼帝国兵力:18000人
战役亮点:缪拉时年32岁,趁土耳其军被法军刺刀冲散队型时,亲率1000骑兵对敌人阵地发起突击,缪拉本人纵马横刀直取敌人主帅将其砍伤,手下1000骑兵对敌人发起猛冲,将他们全部赶入大海


波拿巴将军与法军“战神”克莱贝尔指挥的塔伯尔山战役(MONT-THABOR):
战役结果:法军胜利
法军兵力:5500人
奥托曼帝国兵力:25000人
战役亮点:土耳其军主帅趁波拿巴将军围攻阿克时全军出动进攻身处那扎瑞特的朱诺,朱诺以510名法军奋勇作战,抵抗土军前卫3千骑兵数个小时,等来了克莱贝尔的支援。两人合兵只有2500人,此时土军全军赶到,围攻法军,两人身先士卒参与白刃战,部队损失千人。就在此时,波拿巴将军亲率法军一支3000人的部队快速赶到战场,出现在土耳其军背后,波拿巴将军在土军背后指挥法军迅猛进攻,将敌彻底击溃
战术亮点:克莱贝尔先以方阵迎击敌人,十分奏效,但由于敌人人数渐多,炮火杀伤越来越厉害,克莱贝尔与朱诺两人集合全军死拼,抵抗了十多个小时

“胜利宠儿”马塞纳在瑞士:
战役结果:法军决定性胜利
法军兵力:75000人
联军各方兵力:80000人
战役亮点:共和国东边敌军压境,北边的进攻被布吕纳将军挡住,而意大利那边苏沃洛夫连战连胜,接近法国南部本土。此时马塞纳指挥部队进军瑞士,试图分割联军南北配合,被卡尔大公所挡。后卡尔大公受命调兵去别的地方,而苏沃洛夫却没能快速赶到瑞士接手。马塞纳抓住机会利用这个时间空隙再次挥兵瑞士,一战歼灭瑞士境内的沙俄孤军,拿下苏黎士,苏沃洛夫不久后撤退
战术亮点:马塞纳分出两部,左路为疑兵,牵制一支数目庞大的援军,右路造成主攻态势,使敌人分散兵力,就在敌人关注左右的时候,马塞纳突然从中央以最短距离渡河,巧选渡河点,以交叉火力压制对岸,以轻步兵为头阵占领对岸树林做掩护,快速架起浮桥,在最短的距离过河突袭苏黎士

莫罗的霍赫林登战役:
战役结果:法军决定性胜利
法军兵力:57000人
奥军兵力:60000人
战役亮点:莫罗1800年的德国战役极为成功,霍赫林登重演索汉在图尔科万的部署,不过由于对敌人估计不足,导致部队暂时陷入困境,此时共和国另一名将里什庞斯奋勇而出,带兵迂回突击奥军,大获全胜,莫罗战后亲口说:“先生,你赢得了霍赫林登战役的胜利”此战法军以不到2千的损失歼灭奥军1万7千人
战术亮点:里什旁斯将军指挥步兵快速深入敌后,与华尔泰的骑兵配合从背后给予奥军沉重打击

法军“罗兰”拉纳的蒙特贝罗战役:
战役结果:法军胜利
法军兵力:6000人
奥军兵力:17000人
战役亮点:波拿巴将军奇袭奥军补给线,从后切断奥军,不开一枪攻取米兰,派拉纳为先锋领兵万人向南防止敌人突破。敌帅梅拉斯派奥托指挥一支17000人的纵队试图突破,拉纳以6千人进攻,牢牢掌握战场主动,配合援军击败敌人
战术亮点 :拉纳指挥的混合序列进攻十分成功。将1个团展开为混合序列,散兵线居前,突击纵队布在两翼,大获成功

波拿巴将军的马仑哥战役:
战役结果:法军决定性胜利
法军兵力:27000人
奥军兵力:31000人
战役亮点:波拿巴将军为了掌握奥军位置,分出德塞部队搜索,此时梅拉斯集中所有兵力奇袭法军。德塞此时没走多远,听见炮声,及时往回赶,路上碰到波拿巴将军派来的信使令德塞去马仑哥。德塞在下午战役快失败时及时赶到,迅速投入反击,奥军在疲惫懈怠之时被击败
战术亮点:德塞赶到后,马尔蒙集中十几门炮对奥军实施精准轰击,德塞生力军以刺刀冲散奥军,德塞中弹牺牲。就在此时,小克勒曼率领500骑兵从法军右翼突然杀出,直指奥军中央,这次进攻带动贝西埃和欧仁的近卫骑兵,他们也发起了进攻,法军骑兵势不可挡的冲破奥军阵地,克勒曼手下一个骑兵战士还生擒了敌代理指挥。

克莱贝尔的太阳城战役:
战役结果:法军胜利
法军兵力:10000人
奥托曼军兵力:75000人(包括杂役)
克莱贝尔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不久后他就被一个异教徒狂热分子刺杀



帝国时期的战争:

皇帝指挥的:

奥斯特里茨(AUSTERLITZ)
战役结果:法军决定性胜利
法军兵力:73000人
奥俄联军兵力:85000人
战役亮点:皇帝指挥的最著名的战役之一。1805年皇帝指挥大军团迅速推进,出其不意的出现在马克的巴伐利亚兵团背后,马克投降。奥皇与沙皇集结主力进击法军寻求决战,皇帝战前故意示弱,让出PRATZEN高地,装病并派人前去商量和平协定,坚定敌进军决心。以南面的勒格朗师诱敌南下,使敌阵地中部空虚,然后派苏尔特指挥第4军团强袭PRATZEN高地,同时攻击敌人南下纵队的侧翼,此战自损7千,歼敌3万,堪称经典。
战术亮点:皇帝在战前革新了混合序列的部署方式。南面的达武率军7千在36小时内行军144公里,以一敌二顶住敌人进攻,并实行反击。中间的苏尔特直接对抗沙俄名将库图佐夫,他手下的2个师都有出色表现:万当姆以精锐的散兵部队为一线,其余部队展开为横队,击破正面敌人步兵防线;圣西莱用拿手的刺刀冲锋在1个小时内将规模不小的回援军击溃。北边战场的小克勒曼指挥轻骑兵疲惫敌人,缪拉预备骑兵军的胸甲骑兵部队在奥普尔将军和南苏蒂将军的指挥下勇冲敌阵,斩获颇丰

埃劳(EYLAU)
战役结果:法军胜利
法军兵力:战役开始时有45000人,后陆续增兵至内伊军赶到时有75000人
俄军兵力:初时有67000人,后得到普军增援达76000人
战役亮点:大军团第一场雪中的会战。环境难行使得调动部队变的十分困难,俄军的大炮数量比法军足足多260门。面对这种情况,皇帝决定在左翼让苏尔特开展徉攻,适时撤退,以激起俄军右翼反击,然后再稳固阵脚进行防守,迫使敌人往这边不断投入兵力。根据皇帝的计算,此时达武正好可以赶到战场,攻击俄军被削弱的另一翼。计划虽然漂亮,但在困难的环境下实行起来十分困难。法军当时不适合雪地作战,因此苏尔特没能防多长时间就遭遇一定损失,而俄军在同样的天气环境下表现要比法军出色很多,右翼的俄军迫使苏尔特的法军固守原地,渐渐失去主动。就在此时,达武按时赶到战场,弗里昂师打头阵,但马上被贝宁格森派出的骑兵部队骚扰,处境艰难。为了方便达武部队能够安全展开,皇帝让奥热罗指挥第7军团进攻俄军阵地中央,吸引敌人注意力。奥热罗部因为风雪迷路,侧翼暴露给70门大炮的俄军火力阵地,第7军团损失惨重,达武仍然遭遇了俄军左翼的顽强阻击。奥热罗部被击溃造成法军中部“中空”,敌帅趁机大举反攻,缪拉带领80个骑兵中队以一次勇猛的冲锋击退敌人,此时俄军阵线中部被冲开口子,贝宁格森开始往中部调兵,达武军得以迅速展开,步步为营,2个小时的战斗,几近击破俄军左翼阵地。此时普军赶到战场,达武两面受敌仍坚守不屈,与联军鏖战。晚7点左右,受风雪阻挡影响行进速度的内伊军赶到战场,敌人全线撤退。
战术亮点:缪拉的80中队冲锋,被最为出色的拿破仑战争研究者大卫钱得勒看为是“法军在拿破仑战争战史中第一次大规模的运用骑兵的巨大威力取得出色战果的战例”。参与缪拉冲锋的有:奥普尔,南苏蒂,拉图莫伯尔,拉撒勒等人的骑兵部队。其中奥普尔的胸甲骑兵与勒比克的近卫骑兵表现勇猛,连续冲破了俄军三条阵线。奥普尔在第3次冲锋时被炮弹打中,重伤而死。勒比克指挥近卫军掷弹骑兵从俄军正面一口气冲到俄军阵地纵深,在俄军重兵围困下冷静重组,又冲回了法军阵地。达武在右翼也表现出色,在普军出现威胁他侧翼时,他毫不犹豫的放弃之前的战果撤退防守,疲惫敌人后再次反击重新夺回原先放弃的几个村庄。

弗里德兰(FRIEDLAND):
战役结果:法军决定性胜利
法军兵力:55000人
俄军兵力:84000人
战役亮点:皇帝的计划很巧妙:他故意迟迟不逼向阿勒河,诱使贝宁格森过河,再突然指挥法军快速压向河口,使敌背水列阵。在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贝宁格森犯下一系列严重错误。由于不明敌情,使得贝宁格森只投入了5万多人的部队进攻法军,留有一支规模庞大的预备队。他想在这5万多人假如在河这边被击败后,还有留有4万多的预备队可投入进攻。拉纳最先赶到战场,让刚刚渡河的贝宁格森大吃一惊。法军其余各部先后赶到,杜邦将军的步兵,拉图莫伯尔指挥的龙骑兵与塞纳蒙指挥的炮兵靠出色的战术指挥合力击败敌人
战术亮点:内伊本人没等命令正式下达,听完皇帝的动员演说后就兴冲冲的跑去组织进攻。他让士兵组成一条巨型纵队,在敌人100多门炮的轰击下前进。内伊身边的副官被打倒了3个。内伊本人手舞指挥刀走在前线,遭遇俄军顽强阻击后处境危险,多亏拉图莫伯尔指挥数量庞大的龙骑兵杀散了反击的敌人。此时,战役成僵持状态。法军塞纳蒙将军急时找来36门大炮,以一次勇猛的“大炮冲锋”从俄军阵线500米外杀到120米,在敌人正面战线上打出缺口,杜邦趁机指挥本部士兵渡河冲向弗里德兰城,取得决定性战果

埃克缪尔(ECKMUHL):
战役结果:法军胜利
法军兵力:55000人
奥军兵力:83246人
战役亮点:1809年奥地利卡尔大公发动大规模攻势,此时皇帝不在,贝尔蒂埃在设立大军团集中点上产生错误,卡尔大公指挥奥军南北夹击达武指挥的第3军团。达武冷静的让部队边打边撤,听闻皇帝将要赶来后,向追击的奥军杀了一记回马枪。卡尔大公集中兵力猛攻达武,皇帝率大军趁机杀入中欧,在达武牵制住东边的奥军时,皇帝集中优势兵力向西南方向突击,将卡尔大公正面阵线一分为二,然后调马塞纳领军将被分割的奥军部队越逼越远,其余军团集中起来向卡尔大公正面进发。达武的抵抗使奥军久攻不克,此时拉纳军赶到战场,两人合力击败奥军
战术亮点:第3军团的士兵的顽强意志让敌人进攻屡屡受挫,在卡尔大公犹豫是否投入全部兵力时,万当姆这个急先锋又率1万来人急行军赶到战场一路击退抵抗之敌。骑兵战也十分精彩,南苏蒂指挥胸甲骑兵突击奥军,遭遇奥军炮阵轰击受了些损失,最终冲破敌人防线,一直追击到马匹已无力再前进为止

克拉斯内(KRASNOI):
战役结果:法军胜利
法军兵力:比较分散。皇帝在克拉斯内附近有16000近卫军,欧仁手头有5000来人,达武有1万人,内伊有8000多人
俄军兵力:库图佐夫在法军侧翼总兵力达3万5千,米罗拉多维奇所部有4万人
战役亮点:1812年撤退,库图佐夫计划在克拉斯内村截断法军行进道路,同时进攻法军侧翼,配合米罗拉多维奇的部队向北进攻,将法军分成几段。皇帝猜出库图佐夫的计划,抢在库图佐夫主力到达前赶到克拉斯内,率领近卫军发动夜袭逼退库图佐夫,然后向南连续进攻让库图佐夫保持谨慎而不主动进攻。此时皇帝再指挥近卫军向东,配合撤退的欧仁和达武部队打退米罗拉多维奇
战术亮点:克拉帕莱德将军率领700勇士在克拉斯内城顽强阻击敌人,库图佐夫进攻一天也没能完全控制该城,这一天的防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法军撤退的道路得到了保障。皇帝把近卫军突袭时间选在夜晚到凌晨也是个正确决定,欧仁声东击西的撤退也值得一提

德雷斯顿(DRESDEN):
战役结果:法军胜利
法军兵力:70000人
联军兵力:150000人
战役亮点:1813年皇帝指挥唯一一场耀眼的胜利,几乎是以1敌2的劣势。施瓦增贝格亲王令奥军围攻德雷斯顿,城内守军在圣西尔的带领下顽强防守,支撑到皇帝的赶到。次日,皇帝集中兵力对敌人阵线薄弱处猛攻,迫使联军撤退,此战联军损失3万多人,法军损失1万人

1814年6天闪电进攻:
战役结果:法军胜利
法军兵力:30000人
联军兵力:100000人
战役亮点:皇帝在1814年遭遇了最糟糕的情况,7万法军要对抗50万联军部队。此时皇帝仍然保持着信心,布吕歇尔的普军与施瓦增贝格的奥军并没集中,而是分头向巴黎行进。皇帝决定集中灵活的部队将这两支大军各个击破。2月10日到14日,4天4场胜利,连续4次击败布吕歇尔。4日内让联军伤亡1万7,法军才损失3千人不到
战术亮点:6天攻势最后一场战斗——沃尚战役中,格鲁希将军表现神勇,先是指挥了决定性的迂回行动,然后又率领龙骑兵配合值勤中队给普军造成很大伤亡,布吕歇尔决定撤退,可惜道路又被格鲁希猜中。格鲁希提前带领骑兵和几个步兵师急行提前埋伏在大路旁,待普军赶到时突然夹击,布吕歇尔被杀个措手不及,该战法军18000人击败普军30000人

蒙特罗战役(MONTEREAU):
战役结果:法军胜利
法军兵力:不详
联军兵力:约有18000人
战役亮点:联军的沃登堡亲王负责掩护联军主力向巴黎的行进,他的部队在塞纳河岸边为主力断后。维克多元帅错误的放弃了蒙特罗据点,使得敌人进城建立坚固的工事。皇帝在批评了维克多后,指挥步骑配合拿下蒙特罗
战术亮点:骑兵名将巴乔尔将军率领刚入伍的骑兵在塞纳河的桥梁上冲锋打通道路,据说这些骑手太没经验,只知道双手操纵马匹,这使得他们在冲锋时不能拔刀出鞘。。。巴乔尔将军就是带领这样的骑兵冲突拿下重要桥梁,据说皇帝当时就喊出:“现在在我的将军中,只剩巴乔尔懂得指挥骑兵了。”巴乔尔在攻打蒙特罗城时指挥骑兵先登上附近突起的高地,然后从上往下快速杀进蒙特罗城的街道,迪海姆将军的步兵紧随其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热拉尔将军的步兵部署:在敌人炮火完全压制法军的时候,热拉尔指挥散兵骚扰敌人,同时集中布置40门炮反压制,在取得火力绝对优势后,亲自带领500步兵凭借刺刀拿下阵地。

利尼战役(LIGNY)
战役结果:法军胜利
法军兵力:80000人
普军兵力:85000人
战役亮点:利尼本是皇帝在1815年计划歼灭普军的一仗。按计划万当姆军团向圣阿芒一带强攻,把布吕歇尔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格鲁希牵制普军左翼的大规模力量,热拉尔军从中央突破,直取利尼,侧击布吕歇尔。计划仍然很好,但布吕歇尔在遭遇侧击后,并没慌掉阵脚,反而将侧翼危险抛开,全军出动进攻正面的万当姆,试图迂回热拉尔。热拉尔和万当姆指挥2个军团苦战才得以稳住阵脚,皇帝本来想让戴尔隆的第1军团从北边给布吕歇尔致命一击,但内伊自作主张把接近利尼的戴尔隆军调回。皇帝等不到内伊,只好投入近卫军,这使得普军撤退后没有生力军扩大战果。
战术亮点:一场苦战,热拉尔表现还可以,格鲁希的牵制十分成功


达武指挥的:

奥尔施泰特(AUERSTAEDT):
战役结果:法军决定性胜利
法军兵力:28000人
普军兵力:72000人
战役亮点:皇帝认定在耶拿的是普军集中起来的主力部队,他对胜利很有把握,提前派遣达武带领第3军团前往诺堡,切断耶拿败军往柏林的撤退道路。达武正确执行命令,此时由布伦斯威克公爵统领的普鲁士大军其实还没去耶拿集中,当他接到法军向诺堡活动的情报后,快速赶到诺堡,占领科森走廊,堵住达武去路。法军与普军在奥尔施泰特附近的几个村庄相遇交战,达武出色的指挥,加上手下3名师长(莫兰德,弗里昂,古丁)的出色表现,击败了近3倍兵力优势的普军,一战成名。达武军损失7千人,消灭敌人1万有余,俘敌3千,缴获57门火炮,4面军旗。
战术亮点:达武对于部队的训练与装备最为看重。早年在1805年布伦练兵时,他对手下士兵要求极为严格,无论刮风下雨,他监督执行训练任务一丝不苟,他率领的第3军团也成为一支高素质战斗力强的部队。第3军团的步兵可以快速按照需要听令转变阵型,战术方面比起普军有很大灵活性。达武本人指挥也以灵活著称,他在该战中陆续投入兵力,选定的时间与部队行动都恰倒好处。先以古丁一个师突前占领战术要地消耗普军,当普军决定侧击时,达武又令弗里昂师同样侧击普军另一翼,迫使普军调动混乱。最后莫兰德赶到战场,达武亲自指挥这个师一路突破,配合另两个师发动总攻击溃普军的预备队。


腾根战斗(TEUGEN-HAUSEN)
战役结果:法军胜利
法军兵力:28000人(起初只有1个师投入战斗)
奥军兵力:40000人(第一轮进攻估计有一半兵力投入)
战役亮点:1809年奥地利向法国宣战,30万奥军出动。当时皇帝在处理西班牙事务,负责指挥大军团的是贝尔蒂埃,贝尔蒂埃本人设定的集结地点过于接近奥军,而身处中欧的各军团当时还十分分散。卡尔大公将大军展开,意图在包围身处雷根斯堡的法军孤军——达武的第3军团。卡尔大军从大军中分出3个军团试图围困达武军,达武军背对多瑙河,在左翼暴露的危险下掩护巴伐利亚友军部队的撤退:莫兰德与古丁师在前面开路,弗里昂师与圣西莱师在第二线。4月19日,圣西莱师被奥军堵截,战斗打响。达武当时为了保险,自己亲自于位置最靠后的圣西莱师一起撤退,果然碰上了战斗。达武将圣西莱师在山地展开,对面便是卡尔大公的奥军,两军之间间隔一条山谷,战场丛林密布。战斗在正面激烈开展,达武指挥士兵如同在奥尔施泰特一战中顽强。卡尔大公见正面难以取胜,连续派出数条纵队在森林中隐蔽前进,试图迂回达武军的位置。达武早已料到,参谋长康潘斯亲领士兵在树林前等待,然后冲向被树林打乱的奥军队伍,一阵刺刀冲锋击退敌人。迂回行动连续进行了几次,均不成功,奥军受挫撤退。就在达武奋力战斗的时候,皇帝本人亲领大军杀入中欧,令马塞纳军趁机向东南方向突击,将奥军正面战线一分为二。
战术亮点:正面较量时,圣西莱师的散兵与卡尔大公改革后的奥军散兵进行了较量,证明卡尔大公的改革极为成功。法军几个团的散兵队伍在山谷中被奥军散兵击溃。法军表现一如即往的勇敢,达武亲自参与白刃战,在发动冲锋前鼓舞士气道:“今天,我们进行一场赌博,看看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是生还是死!离开这里,我们就不会得到任何敬意与荣誉!”


莫希莱夫(MOHILEV):
战役结果:法军胜利
法军兵力:20000人
俄军兵力:4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约50000人
战役亮点:达武奉皇帝命令堵截巴格拉季昂的6万多人的大军,同时派热罗姆军和波尼亚夫斯基军完成合围。达武军在俄罗斯难行的土地上惊人的在14天内奔走400公里,准确到位,而热罗姆军却因为热罗姆本人不负责的态度大大落后,不久他就被皇帝“请”回了他的王国。巴格拉季昂此时早已向巴克莱军靠拢,波尼亚夫斯基的出发地点太远,无法赶到,达武在莫西莱夫发现俄军,但是因为兵力原因,他能做的只有阻挡俄军向这条路撤退,却不能歼灭俄军。巴格拉季昂此战失利,只能另寻它路撤退。
战术亮点:达武再次体现出严谨的特点。他事先仔细观察阵地,在俄军必经的桥梁的左右房屋部署一定规模的力量,将桥梁武装起来,阻挡俄军推进。为了阻挡俄军,达武又令许多精锐步兵潜伏于一条深沟里,待俄军突破桥梁后再突然杀出。此外,达武在各线后给予有力的炮兵支援,而俄军又及其喜欢过分的暴露自己,法军炮火给予俄军不小的杀伤。此战法军伤亡1千左右,俄军伤亡约4000人。


汉堡防守:
战役结果:协议投降
法军兵力:第13军团,一支约2万到3万的杂牌
俄军兵力:贝尼格森大军,数目不明,有说5万的,有说10万的
战役亮点:在1813年法军北边战场连续失利后,达武唯一能做的只有撤退至汉堡防守。贝尼格森大军席卷过来,达武在短时间内把缺乏防御设施的汉堡打造成一座要塞,同时他将汉堡银行的资金全部取出用在军务上。从1813年冬天起,达武孤军一直防守至1814年春天,让敌人无计可施。1814年3月28日,达武在收到一封夫人写的信证明国王已经掌权后,才遵守命令放弃汉堡
战术亮点:贝尼格森为了迫使达武投降,用了不少花招,包括在正面打着白旗说要谈判,后面却调派许多步兵和炮兵向前哨推进。达武识破敌人企图,下令开火,后来贝尼格森用这件事侮辱达武名声,说其向招降使者开炮。。。


拉纳指挥的:

普图斯克(PULTUSK):
战役结果:法军胜利
法军兵力:18000人
俄军兵力:43000人
战役亮点:1807年战局。贝尼格森的俄军在大军团势不可挡的锐气下放弃华沙,但并没完全放弃该地带,他把部队部署在华沙以北的纳罗河一带。皇帝令大军团全军向北进攻:奥热罗军与苏尔特军一道组成右路纵队向戈利明(GOLYMIN)方向进攻,拉纳孤军18000人向中路试探,内伊军组成左路纵队向西北转东南迂回贝尼格森全军。3路进攻,全部胜利,其中左右路纵队碰见的都是一些支部,拉纳最弱的纵队碰到的却是贝尼格森最强的部队(不过法军习惯营方阵部署,每个军团都可以互相照应,即使拉纳守挫苏尔特军也可以快速赶到),拉纳如同在蒙特贝罗一样不管敌我兵力对比,主动进攻敌人,迫使贝尼格森采守势,最终于击退敌人。大军团的3路进攻使得俄军在4天内损兵20000人。
战术亮点:拉纳再次使用著名的混合序列:散兵在前,纵队左右突击。正如蒙特贝罗一战,拉纳的勇猛进攻使俄军于夜晚放弃阵地撤退,留下3000死尸,另有2000人被俘虏,法军伤亡1500人左右。


图德拉(TUDELA):
战役结果:法军胜利
法军兵力:具体数字不详,约3个步兵师,约2万到3万左右
西班牙军兵力:43000人
战役亮点:皇帝令拉纳元帅汇合蒙塞。切断卡斯塔诺斯率领的西班牙军撤退道路。卡斯塔诺斯本人在图德拉前展开4万3千多西班牙军,规模声势极大。拉纳充分利用60门火炮优势,漂亮的击败对手。
战术亮点:拉纳将60门火炮部署在关键地点上,使得炮群的火力能够同时轰击卡斯塔诺斯军的中部。同时,配合炮击,拉纳令1个步兵师刺刀冲锋在炮火掩护下冲突西班牙军中部,中部顿时被打开缺口,拉纳派出全部骑兵部队扩大缺口,分割西班牙军正面。拉纳将1个师投入从正面进攻敌右翼,同时L-德斯努埃特率领轻骑兵以一个漂亮的骑兵运动包抄这一侧翼,而西班牙军左翼想要增援却被另一面的法军步兵牵制住了。此战法军歼敌7千,俘虏300军官,缴获30门大炮(卡斯塔诺斯部队的全部炮兵家当),军旗7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12-14 12: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奥斯特里茨那么经典的以少胜多都不知道,谁这么差劲。。。。。。初中历史课都交的。
历史上西方国家以少胜多的战例:阿金库尔、汉尼拔的坎尼之战(4万杂兵vs 8万罗马军团而且还是全歼。这么经典,不知道的回家看书复习好了再来论坛)、高加米拉战役 亚历山大3万5千----波斯100万人
恶心一点的:英法联军2万人 战胜 僧格林沁18万蒙古骑兵

[ 本帖最后由 白星逐日 于 2006-12-14 12: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4 12: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星逐日 于 2006-12-14 12:16 发表
奥斯特里茨那么经典的以少胜多都不知道,谁这么差劲。。。。。。初中历史课都交的。


我记得我国只教征俄和滑铁卢,奥斯特里茨只出现在练习册里吧。。。
不过不少”网民“同胞一出口就是孙子如何伟大先进,认为我国一直把不战屈人之兵奉为经典而西方人只知道蛮干,而且总是说什么中国名将以几千敌几十万等等。。。其实西方以少胜多的战役很多,光拿破仑时代短短二十几年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就有30多场,全部算起来则更多,而我国名将什么几千对几十万大多都是有夸张成分,如曹操的官渡,史书记载曹操”兵不满万“,败袁绍数十万大军。。。实际上史书自相矛盾,之前明明提到从30万降兵中选精锐,以及在别传中也有”拥兵十万“的记载,怎么到了决战时就兵不满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12-14 12: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6-12-14 12:26 发表


我记得我国只教征俄和滑铁卢,奥斯特里茨只出现在练习册里吧。。。
不过不少”网民“同胞一出口就是孙子如何伟大先进,认为我国一直把不战屈人之兵奉为经典而西方人只知道蛮干,而且总是说什么中国名将以几千 ...

三皇会战是历史书上拿破仑章节的补充资料。
牧野之战10万对17万(一说70万),牛吧?照这个人数优势商朝怎么会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4 14: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史书上的事很多都有夸大的 不可全信的 比如说项羽3万精锐消灭刘邦60万联军 鬼才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12-14 17: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星逐日 于 2006-12-14 12:16 发表
奥斯特里茨那么经典的以少胜多都不知道,谁这么差劲。。。。。。初中历史课都交的。
历史上西方国家以少胜多的战例:阿金库尔、汉尼拔的坎尼之战(4万杂兵vs 8万罗马军团而且还是全歼。这么经典,不知道的回家看 ...

不至于这么悬殊.....
关于这次会战,波斯兵力有三种说法,24万,40万和100万......
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第一种,要知道,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供养起太大的军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赛曲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12-14 21: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90年代的初中课本没记得有奥斯特里茨战役,也没有什么补充材料

哪一年的初中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4 21: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加米拉战役 亚历山大3万5千----波斯100万人

这数字也恐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4 21: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usterlitz 于 2006-12-14 21:36 发表
高加米拉战役 亚历山大3万5千----波斯100万人

这数字也恐怖



估计那是扯淡,波斯100万的话,估计一人吐一口口谁都能淹死亚历山大。

看了这么多史书,一分析,真正的以少胜多其实相差也不到几万人。不信的话认真考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4 21: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拿破仑时代以后,东方军队的战斗力似乎都成问题。俄国对波斯的战争中出现过两个步兵团2200人打败波斯20000人+12门火炮的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4 06:55 , Processed in 0.02796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