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有人把希特勒和拿破仑放在一起,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在这二者身上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因为他们太相似了,以致于连最后的下场也相差无几.
所不同的是,他们在严寒的俄罗斯草原上,有着迥然不同的结局:强大的拿破仑军团几乎全军覆没;而德军在经过那个可怕的冬天后,仍然有60%的军队还活着.而且,抛开其他因素不说,仅就在欧洲大陆所占领土而言,拿破仑军队比希特勒军队强大得多.但是,就是这样,拿破仑军队在征俄之后,再也无力抵抗任何进攻;而德军却在那个噩梦般的饿失败后,还发动了多次反攻,并且苦苦支撑了三年之久--如果不是盟军在西线添乱的话,德军说不定还可以长久地支撑下去.
那么,希特勒到底比拿破仑"高明"多少呢?我有一些不成型的见解,希望能供大家参考.
6月22日,拿破仑就是在1812年的这一天渡过涅曼河的,在那一天他以为自己是去莫斯科摘下沙皇的皇冠和去喝庆功酒的;而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的所向无敌的军队大举度过涅曼河,猛扑俄国.希特勒认为他的军队是去踢门的,他认为俄国是一座摇摇欲坠的旧房子,"我们只要在门上踢一脚,整个房子就会倒下来."
然而,他们都遇到了比俄军更可怕的天气,德军是沿着当年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的老路向前推进的.在这条路上,他们遇到了相同的敌人和同样恶劣的不能适应的鬼天气.就在这种完全相同的形势下,希特勒的略为高明之处显露出来了!
1941年11月,伦斯德元帅因为没有坚守阵地擅自撤退而丢了官职.他后来说:"元首突然给我下了一道命令:"留驻原地,勿再后撤."我立即回电:"要想坚守,简直是发疯.首先,部队固守不住;其次,若不撤退,将被全歼.我再次请求撤消这项命令,否则请另派别人接替."当晚,元首的复电来了:"同意所请,望即交出指挥权.""于是,伦斯德回家了.
希特勒的意图很明显,只能坚守,不能撤退.哪怕部分兵力被全歼,也不能撤退.在这以后,他的部队遭到无法预料的打击预料的俄军反攻时,他也是这样做的.
到了1941年12月和1942年的1月,德国陆军不论是前线部队还是后方的大本营,全都惶惶不可终日.希特勒以他惊人的定力和坚毅一再命令他的部队死守阵地,从而避免了德军因撤退而带来的覆灭.
在严寒的12月和1月上旬的几个星期中,遭到打击的德军防线不断遭到苏军的突破.正如一百三十年前的拿破仑大军一样,看来就要瓦解和消灭在俄国的冰天雪地中了.在好几次严重关头,德军真的只差一步就要走向灭亡.正是由于希特勒的顽强意志和决心,正是他的在他的将领们看来是"不懂战争"的坚守原地不准后撤的命令,才使第三帝国的军队免于在俄国完全崩溃.这就是他比拿破仑高明的地方.
长期以来,有许多德军将领说,他们当初在阵地防守不住时如果有权退却,就可以挽救出许多人员和装备,并为休整甚至发动反攻提供有利条件.由于没有后撤,整师整师的部队常常被追上,被包围和被打得四分五散,落花流水.但是,现在我应该明白过来,这等见解是何等的肤浅!如果他们当时撤退,或许可以挽回少数的部队,但是这样一来,绝大多数军队会因为撤退的混乱而全部被歼.我们不得不承认,希特勒的顽强意志是他在战争中的最大成就.正因如此,德军才没有在冰天雪地被全歼.
冯·提伯尔斯克希将军如是说:"这是希特勒的一个巨大成就.在那个危机的关头,部队都在回响拿破仑撤除莫斯科的故事,终日生活在这个阴影里.如果部队一经开始退却,就会仓皇四散,溃不成军."
不过,希特勒也没比拿破仑高明多少,如果他能牢记拿破仑的经验教训,在1941年7月16日,命令离莫斯科只有200英里的中央集团军群向前推进,南路和北路两个集团军群也集中兵力向莫斯科进发,那么,他或许会成功,历史也将改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