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ViveI'empereur

再回南北战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6 17: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1864年的战事(4)——亚特兰大的解放和胡德军团的

7月19日深夜,胡德在亚特兰大自己的指挥部内举行了会议。从前的各位军长,如今只剩下惠亭一个,而且由于他资历比胡德深,所以惠亭对于胡德在自己眼前发号施令的行为冷眼相对。原来胡德的军,则交给了胡德原先的一个师长齐萨姆,A&#8226•斯图沃特则接过原帕克的那个军的指挥权,因为里士满没有同意对朗林的晋升请求。
       胡德计划将三分之二的部队——斯图沃特军+惠亭军——进攻准备渡河的坎伯兰军团。惠亭军将率先进攻,用梯形阵从右向左将北军赶往西北方向,并一口气将北军压迫到查塔孚奇河与皮奇里河的交汇处的狭小地带。然后,斯图沃特也从右向左挺进,而齐萨姆则掩护惠亭的右翼,并抵挡被军队亚特兰大的占领。胡德在会上特地向各位军长强调了猛烈进攻的重要性,并将进攻时间定为下午一时。
       7月20日上午,胡德接到骑兵的报告,得知谢尔曼兵分两路,正从东北方向经德科特街道向亚特兰大快速挺进中。慌了手脚的胡德立即下令齐萨姆的部队向东南方向运动2公里,并命令惠亭军和斯图沃特军向东与齐萨姆军保持联系。于是,南军的进攻位置不得不进行调整,原先的计划再次修改,三个军的部队转来转去,一直到下午4点左右才安定下来。就在南军慌乱不堪之际,联邦军胡克和牛顿的部队2万人已经筑好了工事,做好了防御的准备。
       惠亭军的进攻搞得很不顺利,虽然南军的兵力占有稍许优势,但是因为对于北军的阵地没有进行充分的侦查,再加上手下各旅的协调不是很好,惠亭的攻势很快就陷入了被动。而在他的左侧,斯图沃特的部队也在苦战,尽管地形对于进攻一方有利,但是依然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就在这个僵局之中,斯图沃特麾下的朗林师却在北军防线上冲开了一道口子,朗林异常兴奋地向胡德要求投入援兵扩大战果,但是胡德却一兵未发。因为原本作为预备的克里邦师已经被抽调去支援惠勒的骑兵去了——惠勒的少量骑兵正在拼死抵抗从德科特街道而来的麦克弗森军团。
       虎头蛇尾的进攻终于结束,南军伤亡4000余人(北军2000)却毫无进展。不过,毫不气馁的胡德在当天的战斗还没有结束之前就想好下一次进攻的时间与地点。这次,他将齐萨姆军和斯图沃特军退往内线,防守亚特兰大的东面与北面,然后惠亭军自北向南穿过亚特兰大城,然后转向东北,从东南方向朝西北地域(位于亚特兰大以西)的麦克弗森军的侧后方发起进攻。尽管惠亭军在20日的战斗中打得很辛苦,但毕竟没有伤筋动骨,所以被委以重任。胡德希望惠亭的部队在22日黎明到达德科特街道,狠揍麦克弗森,具体事宜可以让惠亭自行判断,而在战斗打响以后,齐萨姆的部队将从东面出击,配合惠亭的攻势,从两个方向夹击联邦军。
       从20日至21日夜,惠亭的部队穿过亚特兰大市区,从南面离开了亚特兰大。市民们看着南军的行军,以为南军准备放弃亚特兰大了,所以带着妻儿老小,跟着南军队列逃离市区。部队和老百姓混在了一起,大大减缓了行军速度。
       在亚特兰大南面重新整列完毕的惠亭,开始向东以及东北进发。由于只有一条道路,所以南军的队列全长3公里,且拥堵不堪。在科普斯米尔,惠亭命令前卫部队停下休息,并等待后续部队的到来。
       继续前进了数公里之后,惠亭在一个叫帕卡的寡妇家中和手下的各级指挥官召开了会议。此时,离计划进攻发起时间已经过了几个小时,而南军离目标还有十公里左右的路程。不过,认为自己已经穿过联邦军左翼的惠亭,决定立刻向北,发起进攻。22日中午时分,惠亭军一字排开,从左至右分别是曼尼师、克里邦师、沃克师、贝托师。进攻以梯形展开,先是本顿、接着是沃克,然后各部依次前进,进攻终于开始了。
       不过,由于事前没有进行过详细的地形侦查,所以行动一开始就一团糟。贝托的部队在前进路上不断遇到意外,从茂密的野草到一个地图上没有的蓄水池,都和贝托作对。不得以,贝托只好率部迂回前进,浪费了许多时间。沃克师也是如此,在前进的道路上被许多植物耽误了不少时间。
等到南军的部队来到攻击地域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本应该是空虚的联邦军左翼有一支大部队在把守。原来麦克弗森上午歪打正着,将道奇军配置在这个地域,保护自己的左翼。结果奇袭成了强攻,贝托和沃克两个师不顾一切试图突破。沃克本人很快就被北军前哨的步枪击中,倒地毙命。不过,北军的麦克弗森也在拒绝了南军的劝降要求之时,被一名狙击手结果了性命。
       不过,克里邦走了好运。他的部队意外地从北军两个军的结合部突破成功,其中一个旅的部队甚至挺进了1公里左右,推进到了博尔顿小山附近才停了下来。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失却了势头的南军在下午三时许陷入了僵局,动弹不得。
       3时30分,亚特兰大东面的齐萨姆军在胡德的命令下开始了进攻。他们对北军正面的攻势异常凶猛,但只占领了佐治亚铁路线上的一个立足点,而且在谢尔曼来到战场之后,又被反击回去了。战斗持续到夜间,北军的战线保持得完好无损,南军只得撤退。
       与皮奇里之战一样,主攻的南军再次遭受了两倍于对手的损失(3800多人)且没有取得胜利。对于胡德来说,他的选择已经不多了。


       在三天时间内两次受到南军猛攻的谢尔曼不得以在全线转入防御。不过,谢尔曼准备从数个方向上包围了亚特兰大并切断亚特兰大与外界的铁路线。为此,田纳西军团(已经有霍华德接替了战死的麦克弗森)必须绕城前往亚特兰大的西面并从那里威胁亚特兰大与南面的铁路。谢尔曼已经切断了亚特兰大通往北部的西部—大西洋铁路以及通往东面的佐治亚铁路,所以,通往南面的铁路线
就成了胡德的生命线。在亚特兰大南方8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东点的铁路岔口,它使得铁路分为两条,一条向西南通向蒙哥马利,一条向东南通往萨凡纳。
       得知霍华德西进的胡德下令接替齐萨姆指挥的塞米埃尔•李前去阻止。临行前,胡德向李特别强调了必须守住从亚特兰大通往西部的斯奇赖特街道,而守住这条街道的关键就是对埃兹拉教堂的控制。胡德计划当李守住防线并牵制住北军之后,由斯图沃特的部队从北军左翼给霍华德以当头一棒。不过,和过去的情况一样,胡德的计划又一次因为突发情况而没有实现。
       7月28日,塞米埃尔•李的两个师在接近埃兹拉教堂的时候,突然发现北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占领了该处,正在拆门板、搬椅子,构筑一条简单的防线。只会直线思维的李认为,既然他的命令是坚守埃兹拉教堂,所以为了能够“坚守”必须首先“夺取”。李立即用两个师进行正面进攻,但被打得屁滚尿流撤了下来。紧接着,得到斯图沃特的一个师增援的李再次强攻又没有成功。打了一个下午之后,南军死伤五千余人开始后撤,这其中也包括斯图沃特的受伤。对谢尔曼的三次攻势除了使得胡德部队的人数下降至3.5万,整个亚特兰大即将失守以外,没有任何作用。
       接下来的两星期,谢尔曼从埃兹拉教堂逐渐南下,而胡德为了保护这段铁路线也将防线延长,顺着铁路线,双方一口气自北向南挖了8公里长的战壕对峙。胡德已经放弃了蒙哥马利方向的铁路,但决定死守通往萨凡纳的最后一条生命线。没有了它,胡德的部队就将成为南部同盟势力范围以外的一支孤军。
       从八月开始,联邦军的炮火就不断骚扰着亚特兰大的市区。而谢尔曼在亚特兰大西面集结了三个军,然后南下,在向西扑向了胡德的这条生命线。谢尔曼甚至派遣霍华德的田纳西军团直奔亚特兰大——萨凡纳之间的约翰斯伯勒,准备将其占领。
      深知此举严重性的胡德用火车将S•D•李的全军和惠亭军的大部送往约翰斯伯勒去迎击联邦军。在约翰斯伯勒,惠亭再次使用梯形队形,准备将联邦军的战线从左至右来个大包抄。首先前进的是李的几个师,然后才是惠亭自己的部队。战斗中,克里邦师在左翼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遇到了北军的猛烈反扑,自顾尚且不暇,哪里还有精力去进攻?虽然最后南军打退了北军的反扑,但也没有什么力气将北军如何如之何了。
       尽管战斗未分胜负,但第二天胡德带着两个师和李一起赶回了亚特兰大。约翰斯伯勒交给惠亭和三个师去把守。就在南军削减防守人数的时候,北军坎伯兰军团的主力倒是在九月一日和霍华德的人马会师,然后猛攻惠亭,将其赶出了约翰斯伯勒。
       就这样,胡德的大动脉彻底被切断。当晚,胡德就从亚特兰大开始了撤退。
       9月2日,以黑人部队打头的联邦军进入了亚特兰大。这个喜讯很快就陆军部长斯坦顿告诉给了林肯总统,在大选前两个月,这个胜利实在是太及时。当1864年11月,林肯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以后,南部同盟的独立事业,如同风中之烛一般,随时就要熄灭了。

       从亚特兰大撤退以后,胡德的部队(3.5万人)南撤至帕尔梅特一带进行休整。至此,胡德也认识到没有力量再对谢尔曼的部队进行正面进攻了。不过,固执的胡德决定通过对谢尔曼的补给线的骚扰迫使其离开亚特兰大,向北后退。
       9月25日,戴维斯总统来带帕尔梅特视察部队并同意了胡德的北进计划。几天后,胡德带领部队从亚特兰大的东南渡过查塔夫齐河,开始了北上。
      10月1日,胡德前出到阿拉托纳附近的铁道线,他们一路避开北军的大部队,专门捡软柿子捏,四处破坏北军的铁路线和电信线路。10月12日,胡德在莱卡萨出现,威胁城内守军如果不投降等到南军打进城就要大开杀戒,但这个恐吓却被守军轻蔑地予以回绝。恫吓失败的胡德只得再次向北,并在10月13日吃掉了驻守道尔通的一支小部队。
       面对在自己的后方大闹天宫的胡德,谢尔曼终于忍无可忍。他命令北军主力离开亚特兰大进行追击。就这样,胡德在前面挥着红布,诱使北军不断向西,离亚特兰大越走越远。不过,谢尔曼很快就识破了胡德的诡计,他决定放弃与胡德猫捉老鼠的游戏,留下斯科菲尔德和托马斯防守田纳西之后,立即按自己的计划向大西洋挺进。
       失去对手的胡德也制定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他打算率部向北横穿田纳西州,然后在肯塔基州击败当地的北军后,沿俄亥俄河向东,进入弗吉尼亚和李会师之后,共同对付格兰特。
      任何一个稍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会知道,率领一支规模不大的部队,在没有补给,缺少骑兵掩护、侦查的情况下,在敌人的腹地行军几百公里,沿途还要击垮敌人的驻军和拦阻的想法简直就是疯狂。不过,胡德是那种不考虑细节的人,他觉得,只要充满了攻击精神的话,他的部队还是能够死中得活,扭转战局的。
       胡德也没有把他的计划告诉其名义上的上司博雷加德或总统戴维斯,就在10月26日带领部队向西出发了。如果胡德的部队以快速的行动穿过北军防线的话,那成功的可能性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可是,踌躇满志的胡德行动起来却婆婆妈妈,他在田纳西南部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直到11月18日才开始向田纳西中部挺进。在他的面前,斯科菲尔德和托马斯的部队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矣。
       11月26日,胡德来到了田纳西的哥伦比亚近郊。在那里,斯科菲尔德的部队拦在了他的面前。不想做正面交锋的胡德,选择进行侧后机动,并成功迫使斯科菲尔德进行了后撤。就在胡德准备对撤退中的北军进行一次进攻之时,却由于自身的大意和南军各部之间的沟通失误,使得北军平平安安地从自己阵地溜了过去。和过去一样,胡德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自己的部下,甚至连普通士兵也被指责为“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怒气冲天的胡德在11月30日开始了追击,并在当天下午在弗兰克林追上了斯科菲尔德。此时,北军已经构筑好了阵地,利用一道矮墙作为防线的主体。而北军步兵就以这道矮墙作掩护,可以自由射击这道矮墙前毫无遮拦的目标。即便如此,胡德还是命令2个军的主力进行正面强攻。
       下午三时半,两万南军发起了冲锋(人数远远超过了葛底斯堡之战的皮克特大突击)。防线外围的两个旅很快就被这股突击的洪流赶进了防线内,不过,北军猛烈的反突击使得南军再无什么进展,双方沿着矮墙进行了激烈的肉搏战并持续到深夜。当晚,斯科菲尔德按原计划撤出弗兰克林,向纳什维尔转进。而胡德为了这场进攻伤亡了6000人,这中间还包括了十二名将军(其中的一半阵亡)。
       胡德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的部队已经下降到了2.5万人不到。不过,胡德还是尾随北军来到了纳什维尔近郊,希望合兵一处的北军向自己进攻。
       12月2日,胡德疲惫不堪的军队在纳什维尔的郊外扎营,饱受缺乏补给的困扰。由于兵力不够,胡德已经无法发动任何攻势只得坐以待毙了。从那以后的两个星期,驻军野外的南军被恶劣的天气袭击,12月10日,狂风夹着暴雨横扫了南军的整个营地。而在12月15日,托马斯的部队从城内杀出,向南军发起了猛攻。胡德的左翼被联邦军蹂躏得惨不忍睹,南军的战线被击退了三公里以上。16日,北军继续进攻,胡德尽管还想顽抗,但力不从心,只得在大雪之中开始了撤退。他在那一年的年底退到了密西西比州的托佩罗开始休整。他的部队只剩下了1.8万人,南部同盟在西线的野战部队基本消失一空。
       即便如此,胡德却将所有的责任推卸给了上司、下级乃至在一线浴血奋战的普通士兵。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胡德才应该是为南部田纳西军团的惨败负主要责任的人。1865年1月23日,胡德终于被解除了职务,不过这也太晚了。

[ 本帖最后由 ViveI'empereur 于 2007-12-26 17: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4 17: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1884年的战事(5)——谢尔曼的奔向大海

    谢尔曼命令两个手下去给胡德送终以后,就开始着手准备酝酿已久的对南部同盟纵深进行大规模进击的计划。不过,谢尔曼的想法受到了华盛顿的阻挠,而一向关心政治的格兰特也表示了反对。
    但是,随着1864年11月的总统选举中林肯的再次当选,过去由于军事上的失败引发政治上的危机的可能性大幅下降,谢尔曼的手脚被放开了。
    谢尔曼将6.2万人的部队一分为二,一路由斯洛卡姆少将指挥,一路由霍华德指挥。他们在11月15日夜开始了行动。而在此之前,联邦军士兵将亚特兰大城内的老百姓统统赶到了市郊,然后放火将整个城市点着,用映红天空的冲天大火为自己的行军照明——上述内容是南部人民对谢尔曼野蛮罪行的控诉,不过这场火灾的具体原因已经不可考证了。即便谢尔曼没有下令放火,他或者其他北军的指挥官也不会为这场烧毁亚特兰大三分之一面积的大火怀有丝毫的同情。
    “战争是地狱!”经常把这句话作为口头禅的谢尔曼决定将预言变为现实。他下令部队在前进的道路上可以“自由征收叛乱分子的所有财产”,这就为部队公开的抢劫打开了绿灯。这次行军异常轻松,因为面前根本就没有南军的影子,所以部队四处散开,任意进行破坏和劫掠。到了12月,当谢尔曼结束横穿佐治亚州的行动之时,已经在他的部队身后留下了两道巨大的爪痕。
    11月22日,在佐治亚的梅孔以东数公里的地方,佐治亚民兵部队和联邦军进行了一场战斗。佐治亚民兵在开阔地三次打退了北方正规军的进攻,但自身也因为损失过大,而不得不撤出了战斗。当北军士兵打扫战场时发现,这些民兵部队是由不满十六岁的少年和年过六十岁的老人组成的。这场小规模的冲突也是北军进军萨凡纳途中唯一的一场战斗。
    对于谢尔曼来说,这场进军唯一的困难是“战时禁用品”——这个词语是1861年,巴德拉少将在约克城半岛,对于逃亡而来的黑奴实施没收时所用的冠冕堂皇的词语——的团体,他们就是成千上万被解放的黑奴。这些人担心北军离开以后会被重新受到迫害,于是携带妻儿老小一路跟随在北军部队的后面。随着被“解放”的地域扩大,这些黑奴的人数也膨胀到将近十万人。谢尔曼尽管想了不少办法试图阻止他们的跟随,但都没有成功。北军身后的这支尾巴也是越来越大。
    12月10日,北军的先头部队终于来到了萨凡纳的城下。在这里,惠亭的1.5万名南军首次对北军构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集结起部队以后,谢尔曼先命令一个师向萨凡纳南部的麦卡利斯特要塞进行进攻并最后攻取之,这样,联邦军的部队终于和联邦海军取得了联系,谢尔曼的补给线终于打通了。
    缓过手来的谢尔曼立即向北,对萨凡纳发起了猛攻。惠亭的部队寡不敌众,被赶出了萨凡纳。12月20日,谢尔曼的部队开进了萨凡纳,在给林肯总统的电报中,谢尔曼写道,“请接受今年的圣诞礼物——萨凡纳。”
    已经手忙脚乱的南方政府,根本无力应付这股来自南面的灾难。1865年1月16日,南部参议院任命李为南部同盟军的总司令。不过李的处境并不乐观,南方政府为了阻止谢尔曼北上与格兰特会师,集结了三个州的部队,1.7万人交给博雷加德去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接了这个烫手山芋的博雷加德在哥伦比亚的司令部里苦思冥想拦截谢尔曼的方法。
    为了迷惑对手,谢尔曼向查尔斯顿进军,在库萨瓦奇登陆,并转向西北前进。不过,这些都是佯动。谢尔曼真正的目标是哥伦比亚。
    被谢尔曼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行动搞得不知所措的博雷加德最终没有看破对手真是的企图。2月17日,谢尔曼的部队来到了南卡罗来那州的首府,博雷加德猝不及防,仓皇出逃。就在几个小时之后,北军部队进城。一直被北方人认为是这场战争罪魁祸首之地的南卡罗来那州(南北战争的第一枪就是在南卡罗来那州的查尔斯顿港打响的)首府哥伦比亚受到了比亚特兰大以及萨凡纳更高的“待遇”。这座城市的三分之二在大火中化为了灰烬。尽管谢尔曼下令组织灭火,但是联邦军士兵很快又重新点燃了都市,复仇的心理已经冲昏了普通官兵的头脑。
    2月23日,戴维斯被迫召回了已经引退了的约翰斯顿,将一些残兵败将交给他后命令其在南北卡罗来纳转战,阻止谢尔曼与格兰特的会师。哭笑不得的约翰斯顿眼看着手下那帮散兵游勇,知道自己的任务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格兰特根本不需要谢尔曼的北进,就已经收拾了李。

    就在谢尔曼在佐治亚州大肆破坏,制造无人区,占领查尔斯顿港的以后,对于南方至关重要的最后一个出海口,北卡罗来那州的威明顿港就成了了南部同盟维持这场战争的救命稻草。
    就在这港口的码头上,冲破封锁线的船只正在拼命卸下粮食、弹药、医药用品、鞋子等重要的战略物资。这些物资被装上火车,直接运往里士满乃至彼得斯堡前线。所以,李对于威明顿的重要性异常明了。他在给城防司令的信中指出,如果拱卫城市的主要要塞——费霞要塞失守的话,那北弗吉尼亚军团就再也不能保卫里士满了。
    不过,李的对手格兰特对此也很清楚这一点。如果北军能够成功占领威明顿的话,不仅能切断南部同盟最后一条的补给线,还能给正在从萨凡纳北上的谢尔曼提供一个优良的补给基地。所以,格兰特派遣巴德拉少将带领两个师(6500人)乘船经汉普顿水道开往费霞要塞,在那里,他将和海军负责封锁的珀特将军会合,共同攻占费霞要塞。
    费霞要塞在对海一面,有一段长约1公里,由47门重炮组成的火力网。它的防护墙有70厘米厚,即便使用最大的炮弹也无法打穿。为此,巴德拉准备了一只装载了200吨炸药的船,路易斯安那号,并召集了一帮敢死队,负责这项决死的任务。
    12月23日深夜,敢死队员驾船在要塞的东北角触礁。他们点燃了导火索然后快速撤离。圣诞夜凌晨1时40分,船只发生了大爆炸。这声巨响一直传到了上百公里以外的南卡罗来那的内陆地区。早上太阳升起之后,路易斯安那号被炸得无影无踪,不过,要塞似乎没受到什么影响,战后在对南军俘虏调查中发现,甚至有不少人没有被那声巨响所惊醒!?
    爆破行动失败以后,北军只得使用海军对要塞展开了不间断的炮击。然后,巴德拉的副手瓦茨埃尔少将带领2000名士兵在圣诞节那天在要塞北部5公里的地方上岸。不过,在前进了一段距离之后,瓦茨埃尔发现持续一天的炮击并没有对要塞造成什么损害。而且,他还发现,李派出一个师的援军(霍克师)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运动到了自己的背后。瓦茨埃尔慌慌忙忙率军撤退,并向巴德拉报告了行动的失败。于是,巴德拉立刻率军回撤至汉普顿水道,并心满意得地向格兰特报告要塞无法从靠海的一侧进行攻占。
    海军的珀特少将对于巴德拉的消极态度怨声载道,而且,格兰特的想法也是如此。在取得了总统的同意之下,巴德拉被解除了职务——格兰特终于摆脱了这个麻烦,其职务由特里准将接替。
    1月13日,在特里赴任以后,联邦海军再次开始对要塞进行炮击。这一次,水兵们不再漫无目的地向南军的军旗方向开火,而是划定了射击区域,进行了瞄准射击。联邦海军一口气对要塞的防护墙倾泻了150万镑的炮弹,使得南军的要塞火力削减了一半以上。然后,特里率兵在要塞北部登陆。为了防止霍克部队的袭扰,特里首先构筑了一条贯穿半岛的防线,然后再留下一般兵力守卫之后,特里带领剩余的部队向南进攻要塞。
    1月15日下午三时,达到高潮的海军炮火突然停止。4000名联邦军士兵从要塞西面沿河岸发起了进攻。同时,2000名由水兵和陆战队组成的混合部队从东北角也发起了突击。不过,水兵们的进攻在离要塞三百米的开阔地遇到了阻击,失去了前进的势头。就在南军守备部队的注意力被水兵们吸引住的时候,特里的部队登上了防护墙,渗透到了要塞内部。
    尽管南军指挥官拉姆上校率领部下浴血奋战至夜晚,但依旧寡不敌众,不得不在晚上十点举手投降。
    费霞要塞的失守迫使南军放弃了威明顿,南部同盟的最后一个港口陷落。至此,南方政府的覆灭仅仅是个时间问题了。依旧成建制进行抵抗的除了彼得斯堡的李以外已经没有别人了。而失去补给的李,终于开始了最后的行动。

[ 本帖最后由 ViveI'empereur 于 2008-1-4 17:4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8 19: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1864年的战事(6)——南部同盟的投降

    自从1864年6月南北两军在彼得斯堡交战以来,双方一直在此对峙,隔着战壕相互射击。李连守住防线的兵力都不够,岂敢奢望发动任何进攻,而格兰特则是因为在上任之后的几个月里伤亡了7.5万人后,一时之间也抽不出那么多的人力对李的阵地再次进行正面强攻。为此,格兰特不断地将战线向西延伸,试图包抄李的右翼。
    在这段对峙期内,北军在7月作过一次非常惊人的努力。从宾夕法尼亚来的煤矿工人组成的团,在北军防线内挖了一条150米长的坑道,直通南军阵地的地下。在地道顶端埋下了大批地雷以后,北军点燃了导火索。(电影《冷山》真实地反映了这场战斗)
    这是一次令人惊叹的爆破,不过紧随其后前进的北军则因为涌入了爆炸后产生的巨大陷坑内,无法前进或是后退,根本动弹不得。而开始受惊,之后大喜的南军立刻冲出阵地对无法动弹的北军进行了屠杀。最后,联邦军在死伤了4000人之后,空手而回。
    8月,格兰特派遣汉考克的部队向西控制通向威尔顿的铁道线。18日,北军在格洛普酒店遭到了南军的反击。尽管汉考克的部队顶住了对手的进攻,守住了阵地,但是南军很快修改了铁道线,绕开了北军的突出部,继续毫无阻拦地向李运送着各种物资。
    从九月至年末,围绕南军右翼的延伸区域,双方又爆发了数次较大规模的战斗,但都没有分出胜负。(在此同时,谢里登和谢尔曼则在所在区域内大肆破坏,把南部同盟逼上了绝路)
    进入冬季,双方基本上处于半休战状态,等待着其他战线的消息。
    与物资充足的北军相比,南军的冬天显得更加寒冷。同盟军官兵在战壕内饥肠辘辘,衣不蔽体,耳朵里听到都是北军在自己的家乡或是后方四处蹂躏的新闻,部队的士气可谓是急剧下降。
    到了1865年春天,格兰特和李都觉得,最后的时刻即将到来。随着威明顿的失守,正在彼得斯堡东面防守的南军的补给线被切断了。李不得不放弃已经坚守了将近九个月的阵地,他决心南下与在北卡罗来纳的约翰斯顿合兵一处,争取击败谢尔曼之后,再北上迎击格兰特。
    不过,在行动之前,李必须将格兰特的部队滞留在彼得斯堡附近,为此,李命令戈登将军带领部队进攻斯坦德曼要塞,然后绕到北军的背后,打击联邦军的整条防线。而李带领的南军将乘着北军混乱之际,杀出一条血路,夺路而逃。
    3月25日,戈登的部队在经过精心准备之后,一鼓作气攻占了斯坦德曼要塞。不过,反应迅速的联邦部队展开反击,又将戈登的人马赶了回去。南军为这次得不偿失的进攻损失了3500人,几乎占到了总兵力的10%。而且,格兰特很快察觉了南军的动向,他命令谢里登的骑兵在沃伦军的掩护下,快速赶往南军右翼的顶端,堵住李的南撤之念。尽管北军开始行动的不顺利,但是很快在4月1日的战斗中击垮了南军的右翼,并且大有横扫整个同盟军防线之势。现在,李不要说南撤了,就连现有的阵地是否能够顶住都成了问题。
    就在李焦头烂额之际,格兰特在4月2日下令在全线展开总攻。当日,赖特的部队就取得重大突破,并击毙了南军的A·P·希尔将军。2日夜,李被迫带领全军从彼得斯堡、里士满向西开始了撤退。南部同盟的首都在一片哭喊和大火中被放弃。南方人为了不让扬基们得到丝毫胜利的果实,亲自点燃了这座城市。在这一片混乱之中,南方的骑兵将领斯图尔特被一颗流弹击中毙命。整个里士满就在这熊熊大火中,化为了灰烬。之后,北军照例用黑人部队作先导,率先进城,占领了这座废墟。
    此时,对李来说,撤退的关键是速度,他的部队必须比北军抢先占领通往南部的道路。但是,谢里登的骑兵却捷足先登,首先封锁了南军的南撤之路。不得以,李只得带领部队向西夺路狂奔,边打边撤。
    4月6日,只剩下两万多人的李在塞拉河畔停下来,转身迎战越比越近的北军,不过,江河日下的南军战列在第一次北军的冲锋之下就体无完肤,全线崩溃。北军一口气抓到了8000名南军老兵做俘虏。
    现在,兵力不到1.3万人的李不得不再次狂奔,不过,他们很快又被谢里登的骑兵和两个军的联邦步兵赶上。事已至此,李深刻体会到,万事休矣这句话的含义。尽管有人提议率领部队上山打游击,但是李冷静地说道:“现在我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立即去和格兰特将军会面。”
    自从1861年4月9日,博雷加德炮轰萨姆特要塞至今,这场战争正好经过4年。
    1865年4月9日早晨,李的副官奉命去寻找一处适合双方进行谈判的地点。当这名副官来到阿波
马托克斯村(里士满以西95英里处)之时,他只找到了一间白人的私宅,主人叫迈克林,一个战争前居住在弗吉尼亚北部牛奔河畔的人。正是因为在他家附近发生了南北战争中第一次大规模的会战,所以迈克林才举家前往一个平和、安静的小村庄,试图避免受战火的侵袭。在他家举行北弗吉尼亚军团的投降仪式,是再适合不过了。
    下午1时许,单身匹马,一生戎装,手提配剑的李提前到达现场。他一身笔挺的军礼服与这次投降谈判显得那样的格格不入——李的老兵们并不知道他们所敬爱的统帅穿得如此的正装竟是去进行投降谈判的,否则,他们一定也会追随到此。脸色阴沉的李一声不响进屋以后,在一张大理石桌子前坐下,静静地等待格兰特的到来。
    下午1时半,格兰特在十几个军官(包括谢里登、奥托等人)的簇拥下来到了李的面前。由于连续地在一线指挥追击行动,格兰特的军服皱皱巴巴、不干不净,甚至还沾了不少泥。这与坐在对面的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不知实情的话真相,真不知道哪一方才是被逼上绝路,不得不降的主。而他的部下,则环绕站在格兰特的周围。
    为了缓解气氛,格兰特首先谈到,当年在与墨西哥的战争中,曾经和李有过一面之识云云。不过李很快就单刀直入,提出了核心问题,“格兰特将军,您和我都知道此次会面的目的,就是讨论接受我军投降的事宜。”
    格兰特的条件不算过分。所有俘虏放下武器,在没有正式的交换俘虏的文件下达以前,宣誓不再从军之后,可以就地解散。对此,李立即表示首肯。不过,他要求以正式文件的方式提出。格兰特立刻从副官手中要过签署命令书的复写纸,亲手书写了投降条件,包括军官可以不必上交自己的枪支、马匹、刀剑以及私人物品等。写完之后,李逐条进行核对。因为这不仅关系着自己和北弗吉尼亚军团的命运,也许今后还可以以此为条件,为将来全国范围内各支南军的投降打下良好的基础。
    看完草稿之后,李基本同意了所有的条件。不过,他有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就是希望联邦军允许他部队的炮兵以及骑兵将属于自己的牲口带走。他在格兰特书写投降条款之前,曾经口头询问过,但被告知可能性不大。但是,李决定再作一次努力。
   “没有其它解决办法了吗?”。
   “这不能写在正式文件内,您知道的。”
    房间内立刻出现一股尴尬的沉寂。不过,格兰特显示出了绅士的风度,安慰自己的老长官。
   “不过,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圆满解决的。”
    就在副官们将格兰特的草稿誊写为正式文件之时,格兰特向李介绍了自己的部下和幕僚,这也是一个比较紧张、尴尬的时刻。李从头至尾都沉默寡言,丝毫没有显示出动摇的神情。下午三时过后不久,正式的投降文件出笼,李确认之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他与格兰特握手之后,离开了房间。
    回到营房之后,李就向饥肠辘辘的部下宣布,从现在开始,他们就是联邦政府的假释俘虏了。同时,他发布一篇告别文书,其内容可以和皇帝向近卫军的告别演说媲美:
   “我无需对这些身经无数恶战、始终坚贞如一的勇敢幸存者说,我同意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信任你们,只是因为感到英勇和忠诚是无法补偿继续战斗所招到的损失,所以我决定避免无谓的牺牲。我永远敬佩你们对自己国家的坚贞和忠诚,永远铭记你们对我本人的宽宏大量,我在此向你们全体深情地道别。”

    李向格兰特投降的消息立刻传开。417,约翰斯顿与谢尔曼在北卡罗来纳的达拉姆村进行了投降事宜的协商。不过,此时讨论的已经是整个北美地区南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的大问题了。18日,南部同盟新任陆军部长布莱肯里奇一起参与了会议,并在投降书上签了字。不过很快,这张军事投降文件就被认为是南部同盟承认失败,回归联邦的象征。
    这个时候,全国正在为林肯总统14日遇刺的事情忙个不停,北部的占领者们并没有急于重建南方各州政府,反而准备颁布法律,彻底结束南方的黑奴时代。
       423,约翰斯顿和谢尔曼再次签署了共同声明,为最终结束南北分裂铺平了道路。两个月之后,密西西比州西部最后一支南军部队放下了武器,历时4年的血腥战争就此结束。林肯、格兰特为首的北方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 本帖最后由 ViveI'empereur 于 2008-1-8 19:3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8 19: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束语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南北战争的文章,但是总是因为手懒没有成行。这次为了写得详细易懂一些,还查了许多的资料。对于本人来说,也成了一次再学习的机会。同时,由于本人从来没有写过
如此长的战史以及写作水平的有限,再加上匆匆忙忙进行的发表,整个文章中难免有许多的错误、别字,所以请大家谅解。我会把整篇文章重新润色一下,进行修改的。
        南北战争作为工业化战争与非工业化战争的一个分水岭,具有极其鲜明的特色。我们既可以看到19世纪初的正面交锋,也可以看到20世纪初的堑壕战。而且我一直认为,南方的李是19世纪初的将领代表,而他后期的对手,格兰特、谢尔曼、谢里登则具有了工业化战争指挥官的特色。
       很多人都会问,南北战争与过去的战争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觉得,关键就在于战争的作战范围和对象极度扩大化了。战争的胜负不再取决于消灭敌人数量的多少,是否能成功占领对方的重要都市等等,而在于能在多大程度上摧毁敌人进行战争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军用、民用目标的界限日益模糊了,战争首次对于广范围的普通百姓造成了莫大的伤害。我认为,“战争是地狱”这句谢尔曼的口头禅是诠释这场战争的最好的注脚。
       那么南方是否能赢得这场战争呢?我觉得是可能的。众所周知,南方政府对于自己能够占领整个北方,统一全美的目标几乎是想都没想过,因为这种可能性太小了。南部同盟也根本没有人力、物力去实现。
       所以,逼迫联邦政府承认各州有自由加入、退出联邦体系的权利——这也就等同于认可南部同盟的合法性——才是至关重要的。在法理上的争取失败以后,那么只能使用武力手段达到这个目的。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这种行为成功的可能性还是较大的。因为,在联邦内部,拥有广泛的同情南方的政治势力,他们在内心里盼望南方的独立事业的成功。此外,还有很多人(包括最初的联邦司令斯科特名誉中将)既不表示支持,也不表示反对南部的独立,顺其自然,是这些人的共同想法。这看似不偏不倚的想法,实际上等同于纵容南部的独立。所以,如果北方在战场上接连失利,而外部世界又表示支持的话,巨大的内外压力很有可能造成林肯政府的垮台,并使得温和派上台,造成南方独立的既成事实——这也是南方的最终战略。
       那么为何南方的如意算盘最终落空了呢。这与南部同盟军事、外交上接连失利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看军事,南方为了摧垮北方的战争决心,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
   
    1.守势
       将主力部队排在亚特兰大—查塔努加一线,死守南方政府通往西部、南部的交通线,同时在东线全线防御,见招拆招,争取粉碎北方所有的攻势,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迫使联邦政府接受南部独立的事实。
       但是,这种战略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被动挨打,将战争主动权拱手让给实力原本就占优的北方,而且容易造成战争的长期化,对于南部同盟来说,不能算是良策;
   
   2.攻势
      将主力部队摆在东线,对北方发起连续进攻,重创北军之后争取占领华盛顿,一口气打掉北方继续进行战争的决心,也许能够推翻执政的共和党,换上一个对南方有利的温和派,在有利于南方的基础上结束战争。
       实行这个方案的好处就在于南方政府能够牢牢握住战场的主动权,有可能在短时期内结束战争。但是,原本实力弱小的南方采取攻势作战的风险也很大,如果进行不顺利的话,很有可能使损兵折将而一无所获,导致最后在较短的时间内放弃武力抵抗纳降。

       而且,上述两点都是在有欧洲重量级的国家支持南部同盟的基础上才有取得成功的可能。否则,难度将更大。在多数情况下,南方会选择采取攻势作战,这既符合南部尚武的民风,又有短期结束战争的希望,而且,战争主动权将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南方来说,多了一些回旋余地。
       不过事实证明,在北军强大的压力下,南军在东西两线都不得不采取了守势。这种情况直到李上任之后才得到解决。李在东线发起的一系列猛烈攻势(尽管伤亡惨重),打得联邦军摇摇欲坠,一时之间,似乎只要再经过一轮攻势就能将北方佬置于死地,南方的独立事业眼看就要成功。但是一夜之间,信心爆棚的李就在葛底斯堡遭受重创,西线的南军则在维克斯堡全军覆没,南方独立的希望在一瞬如同美丽的肥皂泡,在发出绚丽的光环之后立即破灭。尽管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批评南部应该在钱瑟勒维尔之战以后,将李的部队抽出三分之一去支援越来越险恶的西线形势,挽回南军在维克斯堡的颓势,但我认为,在李对于自己能够轻而易举地痛击北军深信不疑,北弗吉尼亚军团士气空前高涨的情况下,却让李采取守势分兵西援反而是一厢情愿的事后诸葛亮式思考。毕竟,在东线再次取得大胜,然后迫使联邦政府妥协的可能性在1863年的夏初是那么的触手可及。谁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反而将东线的主动权交给北军呢。确实,南军西援的部队确实有可能扭转西线恶劣的形势,挽救维克斯堡的陷落。但是,重夺西线主导权的可能性却很小,其结果就是,南军继续在西线苟延残喘,而在东线也陷入被动,给波特马克军团重整实力的机会。不,包括李在内的南方领导层不会这样做,不会的。
       当然,南部的战略赌博以最坏的结果收场。南军两头落空,全局陷于被动。1863年的夏天是道分水岭,从那以后,南部只能为自己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多残喘一下而努力,战争的主动权终于落于敌手。
       再说外交,南方由于先天的劣势,所以在开战之后几个月的时间里,就陷于北方的封锁之下,苦苦挣扎。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打破封锁的南部同盟只得将希望托付给了外国武装势力的干涉。但是,由于南方政府过于相信外国市场对于南部棉花的依赖性,从而导致了致命的判断失误。在北方封锁还不是非常严密之时,南方为了哄抬棉花价格,引起欧洲列强的注意,有意识地控制棉花的出口,这个愚蠢的决定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进一步恶化了南方的经济。
       在南北战争的开始阶段,联邦军官兵普遍认为这是为了保卫美利坚联邦完整而进行的战争,恐怕很少有人会为了黑奴的命运而决定流血牺牲。不过,随着战争的推进,在林肯的努力下,保卫联邦的战争最终演变为解放黑奴的战争。而战争性质的改变,则彻底断绝了南方政府指望欧洲列强干涉的希望。在战争的第三个年头里,戴维斯总统所领导的“国家”在军事、外交、经济统统陷于破产的边缘。
       南北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战争,它对于美国乃至世界的意义非同一般。在文章的最后,我对于浴血奋战在一线,历经重重困难,忍受巨大牺牲的联邦军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并以林肯总统在葛底斯堡参加阵亡将士纪念仪式上的演讲(当时这篇讲演稿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如今,这段不长的讲话已经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演讲永垂史册)作为结尾:
   

       “87年以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
       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说以考验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
       我们在这个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在此集会是为了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的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
       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我们不能够圣化,我们不能够神化。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神圣化了,这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
       全世界将很少注意到、也不会长期记起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但全世界永远不会忘记勇士们在这里做过的事。
       毋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倒是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以便使我们在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那种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以便使我们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以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并且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

参考文献:
《人类历史上20次战役的决定因素》
《世界50次重要会战》
《南北战争》
《西洋世界军事史》
《剑桥插图战争史》

电影:
《众神与将军》
《葛底斯堡战役》
《冷山》

[ 本帖最后由 ViveI'empereur 于 2008-1-8 19: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9 08: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座好文!赞一个
惟有一点不是很赞同,南方看似有成功的可能,但实际上没有任何希望,尤其在战争带上解放黑奴性质以后,南方在政治上空前孤立,兵力上捉襟见肘!
直捣黄龙的想法是美妙的,可惜拿破仑似的殷鉴不远,北方政府铁定垮台吗?如果政府后撤呢,打下华盛顿后继续打纽约波士顿......北方的工业基础和人力资源是南方无法比拟的!停战协定?那又是20年的和平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09: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说是一场赌博。
对于南方而言,只有不断取得胜利,使得北方最终厌恶这场战争,从而最终默认南部独立的现实才能死中得活。
非常困难,但还不是绝无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9 11: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文相关题材的我所读过的最佳资料,收藏细读。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直到现代仍是名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9 17: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句话我记得是林肯引用某牧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2 06:37 , Processed in 0.02657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