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13312|回复: 28

从《我是阿斗》看蜀汉统一的可能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 23: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我是阿斗》看蜀汉统一的可能性


在上次那个关于三国武将的帖子中,我引用了司雨所著《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这部架空小说,当从朔风兄那里知道有这部小说,并找来看后。我觉得它是这类小说中值得一读的一部。首先,它篇幅适中,有头有尾,不会给你造成遗憾;其次,它不深不浅,不至于看得很累或者见头知尾不想读;最后,即使某些地方显得幼稚,它有一种健康的激情在里面,使你可以激动之后希望往下读,决不至于“令人丧气”。(在网上,还有一部《贼三国》,写水浒众将入三国争天下,初看还热闹,后来就觉得太多的机谋,太多的背叛,到孔明和子龙都凄凉死去,就真的读不下去了)总之,我认为,《我是阿斗》是我所读过的架空历史小说中最好的一部。
这部小说中,蜀汉最终完成统一,我想还是有不少“挺蜀派”高兴看到这个结果吧。我们现在就结合史料和演义,讨论一下作者司雨设定的蜀汉战略。

按演义的说法,蜀汉之兴亡,全系于诸葛亮一身。“未出茅庐,先知三分天下”,是后人公认的对诸葛亮的评价。而我读《隆中对》的一个浅见,就是认为诸葛亮对于三分归一的前景已给予了很明白的肯定。有人因为荆州失守和北伐无功,就把《隆中对》骂得一无是处,恐怕过于偏颇了。
在张国良的评书三国中,有这样一个有点意思的细节,徐庶去曹营前见了诸葛亮,告诉他刘备有十万兵,于是诸葛亮按这个实力基础为刘备设计了隆中对。当然,心系天下的诸葛,不可能不知道新野小城刘备的兵力,但我想,他为刘备的划策是建立在可以很快控制荆州的基础上。
刘备在荆州客居八年,即使受到刘表猜忌不能积极行动,他也应该在刘表最后的日子里,“不择手段”的拿到对荆州的控制权。不管是立刘琦还是立刘琮,只要他能从蔡氏手中夺得军权,就具有了保卫荆州的实力。按演义的说法,荆州军达二十八万,刘备有这些兵力,加上黄忠魏延文聘王威(按演义说法,在刘琮向曹操递降书后,王威还建议乘曹操不备以精兵擒之,再传檄而定天下,可谓有胆有识)的效力,至少应该可以保住荆州的大部,暂时与曹操打成对峙,加上孙权和马腾的因素,应该可以迫其收兵。
在隆中对里,诸葛提出的北伐前景是:“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按我的理解,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那时蜀汉的兵力足以建立有各自补给基地的两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包括一个进攻军团和一个防御军团。即使益州已经建设得极为理想,除了汉中-关中这条战线外不可能出现第二条战线,不需要防御军团,荆州却一定要有一个防御军团,因为东吴一定在一边虎视耽耽。在赤壁战前,诸葛对孙权进言,展望破曹后的前景,就来了一句“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明白告诉孙权,到那时荆州应姓刘。也许此时在诸葛心中,即将夺回的大半个荆州(很可能从曹操手里夺不回全部),仍可作为一个方面军的基地,隆中对两路北伐的战略仍然可行。而诸葛又已对东吴下了定论,可以结以为援而不可图之。虽无法图之,无论取川之前之后都不能对东吴动手;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北伐时荆州一定要有一个防御军团。看刘备初入川时荆州的留守兵力:关张赵都可胜任军团统帅,诸葛居中,就是一个方面军的框架。而入川部队在取川后会同益州军应该能组成另一个完整的方面军。但是由于庞统阵亡,不得不动用诸葛张赵入川,留守荆州的关羽根本无法组成一个方面军,他手下的武将:关平周仓廖化王甫赵累,谁都不具备军团统帅的资格,留守的潘睿糜芳傅士仁更提不起来,所以荆州军即使拥有七八万人,依旧只是一个军团的框架。刘备称汉中王后,关张马黄成为前左右后四将军,即可以看作四大军团统帅,再加上任汉中太守的魏延,蜀汉建立了五个军团,而荆州仍只保有关羽这一个军团。更糟的是,由于已割三郡给吴,关羽的少半个荆州连军团的补给基地都不能很好的充当了,在水淹七军围困樊城时,关羽为了供应归附者和于禁降兵,必须抢夺东吴粮草。当东和孙权的政策被打破后,关羽军团连一个防御集团都组织不起来,自然无法应付敌方两个方面军的攻击。

也许,不能一举接收荆州和取川时攻战三年兵力损失过大,这两个环节已经注定了隆中对北伐计划的失败。但是,即使这两个环节无法改变,取川后的蜀汉真的就再没有进取中原的可能了吗?作者司雨在《我是阿斗》中倒是为蜀汉的行动提出了一些可供讨论的战略决策,文中的阿斗仍旧是只具有“中人之姿”,但是他利用自己世子的特殊地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蜀汉(文中称为“季汉”,即表明此政权是西汉东汉之后的正统大一统政权,“第三汉”)取得了最终胜利。我试着将这些决策和随之发生的事件一一整理列出,加以讨论。

(以下叙述均为架空)
小说中,阿斗以三个侍读组成了自己的“领导核心”,即是:诸葛亮子诸葛乔(过继的诸葛瑾之子,史实中为驸马都尉,病死于第一次北伐时),还有赵云从曹魏挖来的姜维和王濬(“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呵呵)。四个小家伙开始在三国乱窜。

壹、季汉的战略防御阶段
重大事件:
一、急取汉中:史实,张鲁降曹后,数万百姓随其迁往中原。而曹操也可能进一步的迁徙了居民,以至于刘备后来夺得的汉中是有地无人。为了避免这一重大损失,小说中,孔明和司马徽授意阿斗、赵云等前往汉中助张鲁拒曹,软硬兼施,令张鲁归降。不仅全得汉中人地,更得悍将庞德。
二、由汉中发展胜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军攻汉中大败:张郃在子午谷中魏延伏击,夏侯渊在阳平关前为黄忠庞德所杀。刘备出陈仓,取扶风;庞德魏延袭取长安,交由赵云镇守,成为进一步进取的依托。张飞马超亦入陇右,与曹洪对峙;但由于关羽北伐,张飞调往阆中,马超又受刘备猜忌,此一路无明显战果。
三、减少荆州之败的损失:阿斗四人前往南郡糜芳处,以此部人马为依托,北救关羽;虽不能改变荆州全失,七八万荆州军瓦解,关羽身亡的惨败,但救得了关平、周仓、赵累、王甫诸人性命。其中关平虽不一定能成长为军团统帅,至少也是演义中关兴张苞这样的先锋勇将。而刘封孟达未被关羽之死牵连,仍是蜀汉可用之材。
四、避免征吴,夺取雍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身亡。阿斗以药令父王(刘备已称汉中王)无法视事,避免了伐吴惨败。自与孔明决策,乘曹操诸子争位,起用马超出祁山攻凉州,阿斗与黄忠魏延关平姜维出散关扫荡雍凉。经苦战,力克强敌孟建(孟公威,孔明四友之一)、阎行(韩遂婿,几乎击杀马超的勇将)、郝昭等,以黄忠周仓阵亡的代价克复雍凉二州。蜀汉得到骑兵源地,而重开西域商路又增加了财源。
五、建号:曹丕代汉,刘备亦称帝,改元章武(221年),国号季汉,拥有雍凉益三州,人口200余万,实力比拥有扬荆交三州的东吴略强。
六、安定后方:阿斗孔明法治益州,安定南中,抚绥南蛮,移其悍民编建飞军,张飞与乌戈国兀突骨修好,得藤甲军。
七、决战渭南:章武元年七月,魏吴大举攻汉,魏军达三十万人。曹真张郃出潼关攻华阴对阵赵云庞德;徐晃出襄阳攻上庸对阵刘封诸葛乔;郭淮在河东欲渡蒲坂津与魏延王平冯习吴班对峙,阿斗收降的黄河水匪何九曲为季汉水军将领,控制河面,但曹魏调来的辽东公孙恭骑兵偷渡成功,闯入河西冯翊;而东吴军仰攻夔关为陈到张苞所阻;西羌彻里吉则被马岱关平姜维击败。
刘备精神不济,决定传位阿斗,对外称太子监国。孔明至渭南,令赵云庞德诈败西退;而河西魏延抢功,渡河攻河东魏军,先胜后败,汉军河西防线崩溃;赵云北上,马超亦从长安驰援,才稳住战局。阿斗旧友魏将司马望(司马懿之侄,幼时受教于孔明四友中的崔州平石广元)亦到河西,会合雍凉山贼,并州匈奴刘豹部,辽东公孙骑兵共三万人,突至长安城下;许褚侄儿许浑率武卫营扮作游民混入城内发难,均被刘备、阿斗、李严、刘巴击退。
此时司马懿于渭北击败马超王平,准备会合司马望。孔明正于渭南以八阵阻住曹丕主力,见渭北和长安危急,遣马谡诈降曹丕,献八阵阵图;曹丕大喜进军,主力陷于八阵和地雷阵中,惨败。战局逆转,汉军各路反攻。渭南之战历时四个月,汉军终以八万军击败近三十万魏军,魏降兵达五万,并州匈奴刘豹部归汉,孙权急与季汉讲和,将此前俘获的荆州官吏、关羽家属及曹将于禁都交还季汉。
【讨论:大家看第四个环节,进取雍凉,这就意味着阿斗(或者说司雨)放弃了两路北伐的隆中对战略,而采用了一路北伐的刘邦战略,为此他不惜用药使父亲不能理事,以贯彻他这一想法。当年韩信一举还定三秦,憋足了气也憋足了劲的刘邦就能一口气扫荡中原直达彭城。而小说中阿斗不止还定三秦,还要经营雍凉,一方面是因为他面对的中原不像刘邦面对的是一盘散沙,另一方面是为了得到凉州的骑兵还有人才比如陇西李氏。
第七个环节,渭南大战,看来作者认为,必在一场主力会战中取胜,才能有进一步的进攻。否则,就可能是西魏东魏和梁三方对峙的局面,无法在十年内完成统一】

公元222年,阿斗继位,改元建兴,刘备为太上皇,十一月去世。季汉进入战略反攻。

贰、季汉的战略反攻阶段
重大事件
一、安定南北:223年,建兴二年,姜维北征,安定北疆。南中朱褒雍闿孟获叛乱,李丰向宠王濬破之,兀突骨忠于季汉,迫降孟获,南中避免进一步的损失。阿斗破获曹魏刺客集团,俘司马昭(呵呵,出了一口气)。以关羽女关凤嫁匈奴别部首领,李陵之后李昂,促其归汉,所部铁骑成为季汉精锐。
225年,建兴四年,魏延李昂出上郡,败鲜卑步度根部,得朔方郡,复蒙恬旧规。
二、大战黄河:建兴四年四月,赵云庞德徉攻潼关,姜维偷渡黄河,张飞大军继之,定河东郡。魏延李昂从朔方郡东渡黄河,攻雁门以图并州,李严部为其后继,鲜卑轲比能部十万骑从北支援,阿斗御营亦出此路。
建兴五年,226年春,司马懿组织反击,司马望以攻为守,袭击朔方郡;司马懿亲自设伏,以王双斩杀轲比能,十万鲜卑瓦解;但阿斗御营(文有廖立,武有杨任)死战,会合李严魏延击败司马懿。司马望自尽、邓艾被俘。五月曹丕病亡,曹睿继位。
三、计取洛阳:建兴五年六月,孔明率河东军一部以姜维为先锋渡河南下,进逼司马懿镇守的洛阳;张飞率河东军主力东进太行山最南之天井关,阻并州冀州之敌援洛。赵云庞德由潼关从西面指向洛阳。十月,孔明计取洛阳。司马懿的八万守军损失一半。因惧曹魏君臣猜忌,不敢回朝,率残部南下荆州,从季汉诸葛乔手中夺取宛城,拥兵自保。
四、占领幽并:建兴六年,227年,魏延从北,张飞从南夹击,一月之内扫清并州。建兴七年,228年,魏延李昂控制了幽州和辽东。
五、夺取冀州:建兴八年,229年二月,魏延李昂从北牵制的同时,张飞赵云两军十五万人攻冀州,指向曹魏统治中心邺城。南路赵云庞德于虎牢败杀满宠,北路张飞战河内郡,部下关平在朝歌袭斩曹洪。曹睿迁都,魏尚书令卫凯投汉,控制邺城,断前线粮草,使得曹真二十万大军崩溃。冀州归汉。
六、吴魏攻汉:八月,东吴背盟,与曹魏合力攻汉。诸葛瑾父子攻川口,陆逊攻上庸。司马懿徐晃文聘从宛城北上攻洛阳,曹休十万离开扬州到司隶,攻虎牢。由于张飞主力在平定冀州,赵云病重。司隶汉军仅姜维郭淮(洛阳失守后降汉)庞德共四万人对司马懿曹休等部十五万人。但到230年,建兴九年年中,石韬(石广元,孔明四友之一)庞德在洛阳阻住曹休。汉-魏,汉-吴各战线都打成对峙。
【评论:这个阶段的季汉战略,可以清楚的看出刘邦战略的影子。刘邦对付项羽,可以看作是组建了两个方面军,一个是他亲自指挥的河南-中原方面军,一直在河南与项羽主力进行艰苦的对峙。一个就是韩信的河东-晋冀鲁方面军,连续扫平了魏赵齐。(顺便说几句,这个战略实施中我认为要看到的一点是:由于河南方面军的损失惨重,萧何经营的关中基地能提供的补给都被刘邦占去。韩信这个方面军就必须自己建立新的补给基地,他破魏之后,没有时间建成基地就东进攻赵,李左车就看出了可以用持久战拖垮他。韩信破赵后请封张耳为赵王,就是在认真着手建设补给基地了。当然这个建设是成功的,所以他不再依靠关中的补给就可以破齐,即使他的主力破赵前就被刘邦调走,他依旧可以几成三国鼎立之势。所以说这个战略的实施多凭当时第一名将韩信之力。“大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天乎!)而司雨的设定中,河南方面军由赵云统帅,河东方面军由张飞统帅,孔明在两个方面军之间协调机动,如他可由河东军抽一部南渡黄河,配合河南军攻击洛阳。在短期内,经营得很好的雍州一个基地就可以供应好这两个方面军。一旦夺取洛阳,河南军即可以其为基地了。
司雨设定的一个新颖之处,就是在以上两个方面军以外,又建立一个魏延李昂的北方面军,以朔方郡为补给基地,攻击雁门,会同匈奴鲜卑诸族,从北面攻取并州和幽州。尽管这个方面军的实力较弱,司马望可以摧毁其补给基地朔方郡,司马懿也能派王双斩杀轲比能一举瓦解十万骑兵,但由于季汉的战略预备队——御史大夫李严军和皇帝御营都投入这个方向,该方面军仍旧取得了一次主力会战的胜利,随即经营并州基地,完成了北方次要战场应该承担的任务】

叁、战略总攻阶段
一、东吴攻魏:231年,建兴十年四月,司马懿除去徐晃文聘,并吞其部归顺东吴,扶持孙权次子孙虑欲夺太子孙登储位。东吴全线攻魏,五月司马懿取豫州,徐盛取扬州。曹休往徐州迎战被司马和孙权夹击大败。
二、助魏攻吴:曹睿向季汉称臣求援。六月汉军王濬在益州大败诸葛恪,八月汉军前锋增援只剩青兖二州的曹魏,孙权司马懿直取魏都临淄,魏军死守,盛暑血战引发瘟疫,汉军不得进入疫区,遂使一举全歼东吴主力的计划告吹。
三、乘乱灭吴:孙权自大,仍驻下邳以图北方。孙虑在司马懿授意下毒死孙权,嫁祸孙登。孙登逃往荆州陆逊处,孙虑于十一月登基。陆逊率部往下邳行兵谏欲诛司马,引发吴军火并。司马师在摧毁陆逊海船基地时身亡,司马懿因丧子失去理智,全军穷追北逃青州之陆逊部。季汉主力和曹魏残部全线出击。东吴主力尽丧。
孙登于建兴十一年,232年归降季汉,受封吴侯。天下一统。

其实,曹魏主力被歼之后,东吴最多只能求得一个南北朝的局面了。连被现代读者斥为腐儒的毛宗岗父子,在评点三国演义时也看出了,“东吴之兵,长于自守而短于攻取”;纽先钟也说,他觉得东吴军象是轻型的陆战队师,而不是重型的陆军师。项羽和朱元璋部下能够扫荡北方的强军,不会是真正的“吴越之众”吧。
是非成败转头空,千秋功罪我等无法评说,暂且谈谈兵要地志,以图一笑吧。

[ 本帖最后由 毛大大 于 2008-1-2 09:3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 01: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隆中对的漏洞,我与毛兄想法完全一致。这部也确实是我读过后认为最好的三国类架空(后面的VIP篇幅我没读,我着重读了马超相关几篇),情节计策都涉及的很好,作者文笔又不错,“贼系列”我也读了,相比之下就是场闹剧,热闹是热闹,但涵义远比不上阿斗系列,感觉就是评书型。

另外就楚汉时期说一句,当时的第一名将我认为应该是项羽。正是项羽让刘邦连续损失惨重,萧何才逼迫关中人民上战场,对刘邦势力的经济肯定造成了极大影响。还有一点,项羽之败,不仅是刘邦,韩信这两路,刘邦还联合了许多对项羽心怀不满之人在后方破坏,比较著名的是彭越,逼迫项羽数次亲自回去应付,项羽一走,刘邦无论形势多弱小,那都是屡战屡胜的成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 11: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我是阿斗》这本书的部分章节,也看了作者的前言说明.这本书与"三国演义"有相似处,一章接一章.我个人觉得"三国演义"是一部男人书,基本是没有什么儿女情长.全部是政治和战争.《我是阿斗》这本书是以阿斗为第一人称,有他的内心独白,有他与继母孙尚香之间的母子情感交织.当然还有他眼里的政治和军事,文章很细腻,细致,感觉比看"三国演义"更轻松.

[ 本帖最后由 xixi 于 2008-1-2 22:5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1-2 20: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的帖子

三国演义现在越看越没劲了......感觉大部分情节都是胡扯......陈寿正史中长于律政、短于军事的诸葛亮硬是被描写成了一个优秀的统帅.....

对于蜀汉的北伐可能,从历史原貌来讲,感觉在那个时代,无论如何,只要能有一名真正有能力的统帅和一班得力的干将,就是有可能的。两场伟大会战的胜利即很有可能决定两国的胜负(最可能出现的会战地点为长安和潼关,就是马超当初东征的失败的地方)。只要初期能做到速决,以魏延的战略攻取长安,就足以建立进攻中原的真正基地(我个人认为汉中的地理位置根本不足以作为进攻中原的基地,以汉中为基地只能有两个目标:长安和樊城)。此后再在潼关打一场胜仗,就足以插进魏国真正的心脏地区了。而且魏国也没有什么能阻挡自己的力量了。至于河北的地方,在这一系列的胜利后,也自然不再需要费太大的力量了.....这一切的计划,都没有考虑吴国的存在.....如果考虑的话,计划的第二步可能会更简单(吴国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如果吴国选择此时入蜀,则无疑是自杀。自杀原因不是因为蜀国,而是魏国。倘若蜀国失败,纵使吴国攻克了蜀地,却也无论如何不可能单独击败魏国),但最后如果想取得胜利,却还需要在中原和吴越再打两仗。不过貌似很容易获胜,首先,吴国的陆军很明显不会是蜀国陆军的对手(不过蜀国陆军也可能在对魏战争中消耗殆尽了,这取决于“速决”的程度),很可能会迅速被逐出中原退守吴国,此时蜀国,不,此时应该已经是汉国了,就坐拥着70%的国土,完全可以退出速决战的模式,慢慢的吸干吴国的鲜血了.......

其实我说了那么一大堆,其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取得对长安的速决,诸葛亮对魏国长期战争的失败,正是没有认清“速决”这两个字的重要性。当然,我这些说法也完全是YY,其前提条件是蜀国必须拥有一位足以取得两场伟大会战胜利的优秀统帅(貌似庞统死后就没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 06: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horongil 于 2008-1-2 20:49 发表
三国演义现在越看越没劲了......感觉大部分情节都是胡扯......陈寿正史中长于律政、短于军事的诸葛亮硬是被描写成了一个优秀的统帅.....

对于蜀汉的北伐可能,从历史原貌来讲,感觉在那个时代,无论如何,只要能有 ...


诸葛亮还是十分有战略远识的,不过文人带兵的通病都是缺乏胆识,该冒险的时候不愿意去冒险,错失良机。

蜀汉对曹魏,即使关中被蜀汉占去,河北那边可能还要打一仗。邺城算是十分坚固的堡垒,曹操当年破邺城用了6个月,还是因为审荣从里面打开城门。曹魏应该不会放弃河北。

关中地区,诸葛亮主要面临几大困难。一是凉州在曹魏手中,使得诸葛亮必须从汉中出兵,补给线要跨经秦岭,运粮较困难。关中地区,凉州以东,险要之地较多,曹魏守起来轻松,诸葛亮攻起来就很困难。二是曹魏在关中,关右有两股兵,一是曹真督的关右军,二是随时调遣的中军。蜀汉自刘备败亡后,元气大伤,汉中人口早被曹操迁往关中了,诸葛亮兵力不足以助他攻取关右和关中地区。三是曹魏在关中与凉州真正扎根了,民心并不向着诸葛亮,这与当年刘邦听取韩信之策取关中的情况又不一样。天时地利人和,诸葛亮哪样都不具备。拿下关中后,其实还要寄托于东吴的牵制,否则曹魏还有兵马可以调遣反扑,诸葛亮到那时应该无力抵抗了。

所以诸葛亮缓慢的先取关右,再取关中的做法有待商榷。魏延奇袭长安一说,不失为败局中的险棋,具备反败为胜的可能性,在当时情况还是应该试一下,虽说对于诸葛亮来讲那确实是太冒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1-3 19: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的帖子

所以我只说我的说法是YY啊,呵呵

五分钟之内想出的计划肯定不会是完全之册,只是讨论一种可能性而已,其关键就是速决二字。而我上面的说法就是完全极端的速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4 09: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蜀汉先天不足!
从历史上面大家有发现从四川和湖北起家统一中原的吗?川鄂的实力不足以征战天下:
论人力,早年是黄河流域中原,后期是长江中下游;
论物力,粮食,所谓关中,蜀中,苏湖,但大家不要忘记,中原的粮食也不少,而且交通发达,不然楚汉不会在敖仓来回拉锯,且关中与中原的联系很方便,而蜀中和苏湖都有前送的运力和保障限制,且三国一家占一处,谁也没多少便宜可占;
论财富,东部沿海地区有鱼盐之利和海上商业(青,徐,扬),成都平原的盐铁之利也并不占优;
论人才,就不多说了,大家都很清楚,蜀中无大将;
论战略,隆中对其实说的比较明白,就是封建武装割据!所谓什么天下有变,一将出宛洛,一将迫长安,那是说的好听的话,也就是所谓的政治宣传!这个机会,连诸葛亮本人估计都不太相信,等那么多年也没有太合适的机会。其实安分守己一点,自保还是可以的,连蒙哥的蒙古大军都没什么好办法,在襄阳和钓鱼城折戟,不把有限的实力消耗在夷陵和六出九伐,说不定可以撑到五胡乱华,那时再出击,收复河山的大义旗帜下,这个机会也许在上百年的等待后才会瓜熟蒂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4 10: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备发展空间比较受局限,迫不得已逃到荆州立足。曹操的强大使得三国没有诸侯能够在中原立足,割据大致方位是四角,中部让曹操占满了。刘备后来也占据汉中,从汉中发展到统一天下的有刘邦先例,不过刘邦有民心也有诸侯协助,对付的是得罪了许多诸侯的项羽,刘备则没有这个条件。
至于根据地或出发地在哪,我觉得倒无所谓。

三国时代虽然相对人才济济,但没什么真正有足够才能统一天下的雄才。如果有李世民这样的军事家,还是十分有可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4 10: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有没有卖的?网上时间特珍贵,可不能用来看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4 10: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邦是特例,项羽放弃关中,让三个秦国降将掌管,结果被刘邦一把就搞到手,等于是靠关中打天下!史记讲酂侯萧何被猜疑,不也讲他常全关中以待陛下,而不是蜀中汉中,原因就在此,关中是关键,刘邦等于是重新按秦国的地域再来一把,而不是靠的蜀中汉中!
而刘备就没这么好命了,关中为曹魏严防死守的重中之重,拿不下来,什么都是白想,只能一次一次劳而无功粮尽撤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2 00:51 , Processed in 0.02586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