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8332|回复: 22

杨家将覆灭真相:究竟是谁陷害了杨家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8 21: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百姓们看来,所谓辽国,充其量不过是“番邦”而已,一个番邦能有多大的实力?既然“番邦”并不大,而杨家将又一个个俱有万夫不挡之勇,那怎么却总是在边关吃亏呢?

                                     杨家将覆灭真相:究竟是谁陷害了杨家将?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 ... 8_2664_836222.shtml
                                   

实际上,当大家接到赵光义这怪异的命令的时候,考虑的就是立即让四州百姓出城……这么想并非是有谁真的准备执行这荒谬的命令,而是大家需要混乱,然后好趁乱脱身。
但是杨业的提议却让这道命令看起来似乎有了几分“可行性”,没有人能够于十万铁骑的追逐之下,还带着四州的百姓安全撤离。上一次赵光义连军队都丢下了,偷了百姓的驴逃走,这次却让军队拖着老弱妇幼大战辽兵,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
无法理解的命令就不去理解,战场上能够保全性命回去,就是对国家立了大功——至少给国家省下一笔抚恤金。这就是当时诸人的想法,但杨业却提出一种理论上似乎可行而实际上却根本行不通的方案,自然让众人恼火万分。
最恼人的是,这种事大家只能憋在肚子里,谁也不能说出来——谁敢说圣上的命令是荒谬的?谁又敢说自己贪生怕死,要弃了四州百姓只顾自己逃命?
中国的事情,最麻烦的就是不能把话说破,只能应付差事,可让杨业这么一较真,大家只好也跟他较真。
遂有监军王冼嘲弄道:你老令公素称天下无敌,怎么今日见了敌人,你倒琢磨起来逃跑了?你不会是有别的意思吧?
这话说得极是恶毒,用意无非是激杨业替他断后,他王冼好乘机逃之夭夭。
杨业被居心险恶的王冼用话逼住,无奈之下,只好负气出征。可奇怪的是,他临走之前却拉住潘美,请求潘美于陈家谷口接应他。
杨业为什么要选择潘美呢?
这只是表明了杨业是一个较真的人。他不晓得这世界上居然还会有无法执行的命令,更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根本无须执行的命令,他只知道命令就是命令,军令如山,上头有令,那就决死先行……
实际上,不论是王冼还是潘美,最初也都没有抛弃杨业,而是在杨业出征之后,真的设伏于陈家谷口。这说明他们对杨业还是有信心的,虽然勾心斗角,但临于阵前,毕竟还是以国家为重的。但是苦等杨业不至,那王冼登高望远,莫名其妙地又愚蠢了起来。他想:这么长时间没动静,莫非那杨业真的是天下无敌?已经战败了辽国萧太后的十万大军?要是这样的话,那我也得快一点……于是王冼与潘美蜂拥冲进了陈家谷口……

[ 本帖最后由 xixi 于 2008-10-18 21:5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21: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看起来,愚蠢也是极富传染性的。王冼的愚蠢,就在于他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萧燕燕那女人执掌国政,和情人韩德让公开出双入对,明铺明盖,却仍然赢得了臣属的忠心,就是因这这个女人不简单,杨业却终究不过是一员猛将,岂是这女人的对手?
明明没有可能的事情,王冼却心存侥幸,这种侥幸之心就是最典型不过的愚蠢。而潘美却是久经沙场的名将,居然也被这种愚蠢所传染,说起来委实是杨业的不幸。
话说潘美与王冼进谷中前行20里,突闻杨业战败,两人掉头便走,侥幸之心一旦被现实击破,剩下来的,唯有惊慌失措了。
两人逃走,杨业却奇迹一般的杀到了陈家谷口。这时候若是援兵突出,辽军难免会大溃,然而没有援军,唯见漫山遍野的辽军杀至,帐下将士相继战死,其子杨延玉不幸身殁。老令公杨业早已是遍体鳞伤,孤身一人陷于辽军的重围之中,犹自奋战不已,直到其马受创倒地,他才为辽军所擒。
耶律斜轸将杨业囚于营帐之内,杨业叹息道:
皇上待我恩厚,唯有守护边关以回报皇上,而今反为奸臣逼迫,导致了王师败绩,我还有什么面目存活于人世?
遂绝食,三日而逝。
老令公杨绩业死后,萧太后却是越打越精神,遂统兵南下,以耶律休哥为先锋,首战大败宋军于望都。
有意思的是,在这场战争中,杨家将的故事再度重演。
宋瀛州兵马都部署刘廷让于君子馆与辽军交战,他分出精兵交与沧州都部署李继隆殿后,缓急为援。不曾想,战事一开,李继隆非但不替刘廷让断后,反而带了刘廷让给他的精兵逃之夭夭,此人卑劣之行,远比王冼、潘美更甚。然而刘廷让运气却比杨业好,虽然全军覆没,数万将士战死,但其人终率数骑冒死杀出重围,得以生还。
从此河朔地区宋军戍兵再无斗志,辽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但这个结果,无论是当时的百姓还是后世的修史者,都无法接受并拒绝理解。
于当时的百姓而言,既然把战争想得极为简单,这么简单的事情居然搞不明白,那定然是朝中出了奸臣……
于后世的史学家而言,战争在他们眼里甚至比当时的百姓还要简单,这么简单的事情还没有搞明白,这定然是赵匡胤、赵光义兄弟的不是……
事实上,正是这种视关乎国家兴亡存败的战争为简单之事的愚蠢观念,才导致了北宋的最终覆亡。
而赵构,他终其一生都在与这种愚蠢的认知做斗争,但是纵然功业千秋,他却注定了要成为一个失败的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21: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应该是节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8 23: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帝国的敌人》第一章最后一节。
http://book.sina.com.cn/nzt/yc/dgddr/index.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7 22: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感觉意尤未尽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4 08: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富而不强的弱宋,实在是中国历史上最窝囊的中原王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4 11: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也研究了一下宋史。两宋虽然英雄尽出,然而和三国时期一样,英雄是伴随着整个中原文明的堕落而出现的。北宋的腐朽,南宋的狭隘,立国的卑劣,亡国的耻辱,历朝历代,没有哪一个能比的上宋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4 15: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KK兄在研究宋史,我想请教一下,宋王朝的经济和文化真的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代表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5 08: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 与大宋将帅被"潜规则"束缚手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辽国乃至后来的金国蒙古国的君臣将帅关系比较单纯高效,  所以大宋失败几乎是必然的了。我们的悠久文化传统啊,有的确实害人不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5 12: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的帖子

谈不上请教啦。因为我一直鄙视两宋,因此一直也没怎么当回事,只是在看邓广拓等一些宋史泰斗的书籍。

关于两宋的经济,可以说是有曲线的,前宋在王安石变法后有所积累,但是自仁宗到徽宗之间,就是一个成长---积累---消耗殆尽的关系。政治标志是庆历新政到元佑奸党事件。军事上,宋军在神宗期间对西夏用兵是最后的主动进攻战略战役,(童贯那次时间较短,战术战役而已),这次战役中,虽然王安石和王韶有很好的战略眼光,但宋军已经难以实现有效动员和延伸进攻,前期取胜后不能取得决定性战果,经济实力不足是主要原因。

王安石变法,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也就是以国家资本代替小民资本,实际上执行中更多以抵押小民资本充公为敛取手段,因此,国库中确实数字不错,但是民力耗尽,属于落后生产力加先进生产关系的悲剧。

王安石之后,北宋陷入党争,经济一落千丈,徽宗时期的花石纲,等于就是加税。在古代文策及其混乱的前提下,数字无法说明政策的效果。因而可以理解为北宋末期的腐朽是彻底的腐朽。

南宋养兵属于藩镇体制,元帅自己解决钱粮。因此战斗力稍好,加之金军,元军不适应南方气候,长江和淮河重镇都能守卫有加,故南宋得以苟延。海外贸易是南宋的主要经济模式,尤其是和日本,吕宋等地的贸易。南宋的经济也仅仅是自保而已,谈不上富裕。科技也是以航海系,纺织系,农耕系为主的发达,其余很一般。

最著名的例子,元军使用回回炮攻打襄阳,宋军只能仿造,且用生牛皮覆盖在城墙上作为装甲。水军则数次解救襄阳之围直到元军找来了张洪范。这个宋朝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集中了两军最优秀的技术和最高昂的意志,其背后的保障体系说明了南宋经济和科技的特点也是明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8-15 07:47 , Processed in 0.0383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