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15429|回复: 33

[整理] 古德里安回忆录中有关拿史的8处记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7 10: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于便利缘故,译本以新浪的电子版回忆录为基础,译者为钮先钟。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38943.html

第一处:
“于是我就到驻什切青(Stettin)的第二师部去报到,我的任务是教导那些将来准备担任幕僚工作的军官们战术和战史。我对这个新职务感到相当的吃力,需要很努力地工作。我的学生都是抱着吹毛求疵的态度,所以我给与他们的练习都事先需要做周详的考虑,一切答案都曾经慎重地加以设想,而我的讲授也是以清楚扼要为原则。在战史方面我特别注意到拿破仑在1806年的战役,这个战役在德国方面是不太为人所重视的,但是由于德国人在这场战役中的惨败,并且它是一个在机动战中指挥部队的好战例,所以实在是一场深具启发性的战役。”-第二章

第二处:
“9月6日军本部和各师的前卫都渡过了维斯瓦河,军部就驻在多拉—芬肯斯坦伯爵(Count Dohna?Finckenstein)的一个极美丽的古堡里面。这个古堡是菲德烈大帝赏赐给他的大臣芬肯斯坦伯爵的——就是现在主人的老祖宗,拿破仑曾经两次利用这个古堡做他的司令部。大皇帝第一次到这里的时候是在1807年,他在维斯瓦河上战败了俄普两国的联军,就从这里进入东普鲁士。在经过那个贫瘠而单调的图霍拉灌木地带以后,突然看到这一座古堡,他不禁大声叫起好来了。现在在那木质的地板上面还留着他靴上马刺所划伤的痕迹。他第二次到这里是在1812年征俄战役之前,他和那美丽的瓦莱夫斯卡伯爵夫人(Countess Walewska)在这里消磨了几个星期。”-第四章

第三处:
“因为我并未参与决策工作,所以我现在只有希望希特勒对于攻苏的准备并不太积极,甚至于只是虚张声势。1941年的冬季和春季我都是在梦魇中度过的。我重新研究瑞典国王查理士十二世(Charles ⅩⅡ)和拿破仑一世的战史,更使我明了未来战场上的一切困难是将如何艰巨,更使我看出来我们对于对苏作战这个巨型工作的准备工作,是如何地不适当。我们过去的胜利,尤其是西线战场上的闪电式的胜利,已经冲昏了我们高级统帅们的头脑,所以在他们的字典里面,已经没有“不可能”这一名词的存在了。凡是与我谈过话的OKW及OKH的一切人员,几乎都是一致表示出不可动摇的乐观心理,对于任何的批评或反对,都会感到不耐烦。”-第六章

第四处:
“7月11日上午6点10分,在美丽的朝阳之下,我陪同着贵宾们,离开了托洛钦的兵团司令部。很凑巧的,这个地方在1812年,也正好就是拿破仑的司令部。”-第六章

第五处:
“有人认为希特勒之所以能够一帆风顺的缘故,是因为德国这个民族特别容易接受这种鼓动。不过在所有国家,所有各时代中,人类在非常领导之下,常常都可以接受这种鼓动。在近代史上,就不乏很多的例证。法国大革命的时代,许多法国人都追随在拿破仑的后面,为他的人格所感召。法国人民随着这位伟大的科西嘉人的后面,一直走向完全毁灭的途径,他们也明知是如此,但却还是死而无悔。”-第十三章

第六处:
“最开头的时候,他还不过是偶然动动这个念头,等到时间一长之后,这个问题就愈来愈严重了。他那个不正常的幻想力,使他对于苏联的实力,不禁估计得太低。他认为陆上和空中的战争,都已经机械化之后,就会具有新的成功希望,因此瑞典查理士十二世和拿破仑的旧例,似乎不再适用了。他又认为只要第一拳打中了要害之后,苏维埃制度就会自动的崩溃,他更相信苏联人民都会热烈的拥护纳粹主义。不过当战争真正发生之后,他的所做所为,却无一不是正可以引起相反的作用。纳粹党的行政人员对于占领区的当地人民,加以残酷的虐待。希特勒又决定把苏联瓜分,而把相当大的面积合并在德国领土之内。其结果遂促使所有的苏联人都团结了起来,为保卫祖国而战。他们是要反抗外国的侵略者,而并不是为保卫斯大林的暴政。”-第十三章

第七处:
“德国参谋本部是沙恩霍斯特(Scharnhorst)和格奈泽瑙(Gneisenau)的嫡系子孙。它在精神上的祖先就是菲德烈大帝的精神,以及德国民族反抗外国侵略者拿破仑的决心。在拿破仑战争以后,欧洲也有一个长时间的和平期。由于战祸连年,国家的经济都大受损失,所以不得不限制军事上的费用,以求经济上的复兴。在这个太平无事的欧洲,普鲁士参谋本部的继续存在,似乎已经不为世人所注意。在这个平静的时代当中,一本最重要的军事科学的巨著,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也就安然问世了。”-第十四章

第八处:
“格奈泽瑙是布吕歇尔(Blucher)的参谋长,在1806年从事于科尔贝格的保卫战。在本性上他机智活泼,性如烈火,在许多次战争中,他总是为自己的主将提供很多的意见,有时成功,有时也失败。1815年6月16日,在李格尼(Ligny)战败之后,他就劝布吕歇尔向英军方面撤退。结果由于他这个建议,才使拿破仑在6月18日蒙受了滑铁卢(Waterloo)的最后惨败。”-第十四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7 16: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9-1-7 10:24 发表
出于便利缘故,译本以新浪的电子版回忆录为基础,译者为钮先钟。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38943.html

第一处:
“于是我就到驻什切青(Stettin)的第二师部去报到,我的任务是教导那些将来准备 ...

这个地方就是1806年拉萨勒800骑迫降5000敌兵的故地。

[ 本帖最后由 iron duke 于 2009-1-7 18: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7 18: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现在感觉1806年的营方阵真的和1940年的闪电战很像...都是要绕开对方正面而打击对方的交通线,而同时又不把自己的交通线暴露,前进时的方式也差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7 20: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对古德里安在德国战败后的命运有些关心
看了朔风的介绍很有点要在放假后阅读的冲动

[ 本帖最后由 hysc 于 2009-1-7 20:5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7 22: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的帖子

我倒是读过这本书...钮先钟先生的翻译水平从《西洋世界军事史》我就领教过了,真的是十分厉害,真是我等模仿都模仿不来的。

至于回忆录本身...只有前部和后部比较有意思,反倒是中间描述亲自作战时的过程最没什么可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7 23: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德里安是个和下属很亲和的人,是不阿谀希特勒的几个人之一。说到历史典故,莫斯科保卫战的东德演员花了很多心思,比如“托尔斯泰伯爵就住在这个破房子里吗? ”呵呵

1806年战局给予普鲁士很大的刺激,不仅仅是它从士兵王时代的上升趋势受到历史的教训,而且还有对战斗战役以及政治关联必须做出彻底考量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8 08: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on duke 于 2009-1-7 16:59 发表

这个地方就是1806年拉萨勒800骑迫降5000敌兵的故地。


老古可能对1806年的法军骑兵大追击的作战史也印象深刻,不给敌人一丝重组缓解的时间,那次真是前无古人的战略追击典范。对于后世的装甲兵战法也有一定借鉴意义,拉萨勒在1806年几乎是用后来的机械化战法去指挥骑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08: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leinKlauss 于 2009-1-7 23:03 发表
说到历史典故,莫斯科保卫战的东德演员花了很多心思,比如“托尔斯泰伯爵就住在这个破房子里吗? ”呵呵


记得下句应该是,“把这些个破烂扔走,抬我的行军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8 08: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horongil 于 2009-1-7 18:04 发表
说实话,现在感觉1806年的营方阵真的和1940年的闪电战很像...都是要绕开对方正面而打击对方的交通线,而同时又不把自己的交通线暴露,前进时的方式也差不多


我也觉得比较像,其实最像的我觉得是1805年的乌尔姆,在靠双脚的年代打出那种程度的包围真是绝了。

闪电战战略还有一个地方,即持续突击这一战法,在拿破仑时代也有先例。威灵顿在比达索阿好像就是如此,他在击破苏尔特布置的第一道防线后,马不停蹄指挥部队继续突击,几乎无视苏尔特两翼的兵力,该战术的效应是苏尔特不停的放弃防线向后撤退,但每次新组的防线都被威灵顿突破过去,与1940年的突击几乎一模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8 08: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leinKlauss 于 2009-1-7 23:03 发表
古德里安是个和下属很亲和的人,是不阿谀希特勒的几个人之一。说到历史典故,莫斯科保卫战的东德演员花了很多心思,比如“托尔斯泰伯爵就住在这个破房子里吗? ”呵呵

1806年战局给予普鲁士很大的刺激,不 ...


我觉得可以说没有1806年的惨败,就没有后来德国的觉醒。腓特烈二世在罗斯巴赫大败法军,法国立即涌现了许多军事理论家总结经验教训,终于制订了一套新战术体系,其中最著名的是吉贝尔写的《战术论》,这是皇帝的军事思想的源泉。历史总是在重演...

P.S 《莫斯科保卫战》里老古是德国角色中除希特勒外戏份第二多的了,而且有点幽默...苏联人对他的刻画还算比较厚道。开头用潜水坦克渡河那段有点搞笑(虽然德国当时用过这种坦克,但老古的集群好像不是这么干的...),后来德军大败退,他在剧中也显示出了理智的一面。至于“托尔斯泰的破房子”,我看到那里第二次发笑了...

[ 本帖最后由 朔风 于 2009-1-8 08: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2 01:09 , Processed in 0.03200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