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KleinKlauss

北大未名bbs好文:唐太宗东征高句丽始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5 15: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我当时想唐太宗雄才大略,怎么就打不下朝鲜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5 16: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的帖子

对,包括经常被大家拿来埋汰棒子的那段出自《旧唐书·房玄龄传》的“彼高丽者,边夷贱类……”中的“高丽”指的也是高句丽。大概也正是有这个简称,才被棒子钻了空子吧,所以窃以为最好还是写全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5 16: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的帖子

应该说,不管是高丽也好,高句丽也罢,都是古代中国对这个国家的称呼。
至于为什么朝鲜后来也称做了高丽,我就不是很清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5 16: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的帖子

好好去看了一下高句丽史,总算搞懂了。
原来是我们古人自己把高氏高丽和后来的王氏高丽给搞混了。王氏高丽源自新罗,确实是古代朝鲜的一支。而我们古代的史书却一直误以为王氏高丽是高氏高丽的延续。

结果错误地以为:
箕子朝鲜---->卫氏朝鲜---->汉四郡---->高句丽--->东徒复国---->王氏高丽---->李成桂改号前的朝鲜---->李氏朝鲜

这其实根本是错误的。高氏高句丽里有来自朝鲜半岛的一族,但并不是朝鲜人王国。因为高氏高句丽人是由我国东北的诸民族组成的

[ 本帖最后由 ViveI'empereur 于 2009-1-15 16: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5 17: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貌似以前中学历史教科书上还把高句丽划为外国史(我是记不住了,该说法源自网络),所以棒子跟中国争起来那叫一个理直气壮啊,呵呵,不过它们干龌龊事一向都是理直气壮的,比如02年夏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5 17: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的帖子

虽然,我不敢苟同高氏高丽是属于中国地方政权这一说法,但我很赞同目前中国史学界对高氏高句丽的态度,那就是,朝鲜、韩国和中国都在某种程度上是其的继承者,高氏高句丽应作为共同的历史遗产由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
      但是像韩国人那般,非要厚着脸皮说韩/朝是高氏高丽唯一的合法代表和继承人,古代高氏高丽和中国没什么关系之类的言论,实在是令人作呕

[ 本帖最后由 ViveI'empereur 于 2009-1-15 17:1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5 17: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错,好歹高句丽曾定都平壤,说它全部属于中国也不妥。不过棒子想独吞那是不可能让步的,毕竟高句丽的主体无论过去和现在都在中国。
其实这些道理棒子那些所谓的“历史学家”不会不懂,即便是一般老百姓也很容易理解。如今的蒙古国捧着当年的蒙古地图满世界要领土会有人给么?何况当年的蒙古人曾确实地占领并统治过这些领土。棒子呢?它们的帝国只存在于它们的睡梦里。
我很难相信以棒子之力它们对中国有领土企图,但这似乎是棒子所作所为最合理的解释了。棒子最新的YY片《神机箭》里也有“辽东本来就是朝鲜土地”这样的台词。
我只能说,这些棒子都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9: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历史,不讲宵小的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5 23: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丽和汉族王朝以往对付北方游牧民族、西域绿洲小国和南方蛮族小国都不大一样。虽然据我看过的现有的简单资料,它的国家机器并不像中原那样完备,但是作为一个国家还是要比以往上述那些对手坚强,组织凝聚和动员能力比较好。由于存在民族隔阂,显然,高丽的抵抗意志也不是经历了百年南北民族大融合之后的南朝所能比的。
另一个因素是它地理上离中原腹心比较远,这个不是指直线距离,而是指隋唐河高丽虽以辽河为界,但是两方主要是被黄渤海隔开。在当年海上交通不发达的条件下,这对于隋唐的进兵作战是个很大障碍。
“君以为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听起来很豪迈,似乎隋唐可以轻易踩平高丽,但实际上忽略了高丽的“国家”构成特点,也忽略了大海阻隔造成的迂回进兵补给困难。这话可以作为外交辞令,但以此种骄兵心态来指导征东作战必然会导致严重恶果。加之自三国时期东征高丽之后,中原政权已经三百多年没有对辽东用兵的经历,对于地理气候各方面也缺乏经验。
隋朝的东征就是在这样一种盲目乐观自大的心态下展开的。应该承认,隋朝四次进兵高丽,是一次打的比一次好。但是612年三百万作战补给人员的动员实在是隋朝的一个败招,它已经超出了国力的承受限度,在盲目乐观情绪的支配下,加之隋炀帝指挥失误,各部配合不力,使最有希望的一次征东变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惨败。史书说是“九军并陷”,由于隋军这次战斗部队108万,分为二十四个军,因此估计隋军的战斗部队损失在四十万左右。其中渡过鸭绿江进兵平壤的三十万部队在撤退时于清川江(萨水)遭到高丽的袭击,战死者使清川江为之不流,逃过鸭绿江只有几千人。这就是朝鲜史书中大书特书的所谓“萨水大捷”。要知道当时中国的全部人口也不过五千万左右,而且农业国家的动员难度远不是现在可以想象的。这次惨败导致的内外一连串连锁反应,使得隋朝再也没有恢复起来。进一步说,它使隋唐中国再也没有真正恢复起来。
随着战争进行,隋唐方面对于征东战争的理解日益深化,举措也一次比一次恰当,但是,由于国力的削弱,隋朝终究不能取胜。实际上614年隋炀帝第三次进攻时,高丽已经撑不下去了,但是内乱使隋朝也撑不下去了,只好草草收场。
唐太宗当然在作战指挥上比他表叔杨广好得多。但是毕竟经过隋末的大战乱,他手中能用来进行征东的物质力量却大为逊色。他手中最大的王牌实际上是经过多年内外战争积累起来的优秀将领,但是东征时,这些将领或老、或死,其他的人中又有一些不被真正信任和重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5 23: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征东之后回军中原,唐太宗曾经对薛仁贵说:“朕旧将并老,不堪寄阃外之任”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加之由于唐太宗吸收隋亡教训,对于运用民力较为慎重(这也是应该的)。所以唐太宗征东时的军力实际上是远不如隋炀帝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2 00:39 , Processed in 0.02254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