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符腾堡大公

中国人曾横扫欧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7 16: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发于小隐在线历史论坛的《民族大迁徙史话》,作者莫谈国史
作者把横扫欧洲的那个民族“Hun”称为“胡人”,因为他觉得简单的判定他们是匈奴不妥。
第八章 顿河风云
对“胡人”是否是匈奴人的论述

   这些猎人们既不是日耳曼人,也不是波斯人,更不是罗马人或希腊人,而是与欧洲人还从未谋过面的胡人。据拜占廷史料记载,胡人们身材矮瘦,肤色深暗,颧骨宽阔,鼻翼扁平,鼻梁细长,五官的体积都明显小于东欧的原住民,体毛稀疏,习惯剔光头部两侧的头发,在天灵盖上留一条短辫子。这完全是一副典型的黄种人面孔,或者用西方学术界通用的一个其实并不太恰当的名词说,属于蒙古人种。我曾经在博物馆里亲眼看见过他们的头骨,以及人类学家以此为依据制作出来的头型复原模型,与传统记载完全一致,确实无可争议。但考古研究还发现,他们中有相当部分的中亚人种,即现在所说的突厥人种,其数量可能并不在蒙古人种之下。值得注意的是,胡人是一个相当好客,从不特意和其它民族划清界限的民族,又不忌讳通婚,所以他们的遗体常常也和日耳曼、波斯等人种混杂地埋葬在一起,以至于难以分辨。另外,嚈哒人,即拜占廷人所谓的“白胡”,是胡人在中亚长期的同盟者,因此往往被外人混淆。但实际上,他们远在中亚腹地,从来不和胡人居住在一起,文化习俗也完全不同,明显应单独算作一个民族。关于嚈哒人的起源,向来说法甚多,有大月氏说、高车说、氏羌说、波斯说,甚至契丹说、朝鲜说,各有各的道理,但又莫衷一是。因为篇幅所限,又与欧洲民族大迁徙的主题无关,就不在此赘述了。

                  这些胡人从哪里来?他们到底又是谁?这是让几乎全世界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都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但又是一个几乎无法得到准确解答的问题。前苏联学者曾经广泛地发掘了从匈牙利平原到蒙古高原所有可能的胡人遗迹,又搜遍了东西方的所有相关史料,但最终也无法得出令人完全信服的结论。问题的关键,一是因为人种混杂,导致完全没有学术争议的胡人遗体几乎不存在;二是因为胡人本身的文化水准太低,缺乏标志性的文物。现在我们看到的胡人文物,主要都是他们的劫掠所得,或是其它民族的贡品。比较有特色的几样,一是他们的武器,二是战马的头部装饰,三是某些青铜器皿。但是,第一种在当时的东北亚地区实际上很常见,任何一个民族的可能性都有;第二种几乎全是纯金打制,做工精美之至,覆盖着战马的整个头部,这在当时的东北亚地区极罕见,显然更接近于同时期波斯萨珊王朝的重骑兵马甲;第三种很有意思,年代都相对较早,其形状和花纹与中国传统青铜器有相似之处。但它们上面连一个汉字都没有,做工又比较粗糙,根本无法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媲美,所以更有可能来自与其它中亚或西亚民族的交流。而匈奴族特有的标志性文物,比如双环短剑、动物图案的铜饰牌、虎鹿造像等,在胡人的墓葬里也没有发现过。

                  除了考古发掘以外,近年来在民族研究中又盛行起了语言学考证。这本来是个有益的补充,但也不能过分依赖。拿胡人的例子来讲,它充其量只能证明Hun与匈奴、通古斯、突厥、蒙古等民族在文化上有某些相似性,他们之间可能曾经存在过文化交流或继承的关系,但也仅此而已。举个反例,当今的英语、德语、法语中都有大量词汇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难道英国人、德国人和法国人都是罗马人和希腊人的近亲或后代吗?当然不是,他们几乎都属于纯正的日耳曼人种,与拉丁人、希腊人风马牛不相及。由此可见,晚些时候在北亚地区生活的各个游牧民族借用古匈奴语中的词汇,也是完全合理,而且极其正常的事。更何况,胡人语言学研究中的许多,甚至绝大部分论据都是根据现存语言作出的推测,放到古代环境中去,其可信程度大可值得怀疑。现在就连拉丁语中的一些发音都存在争议,更遑论没有流传下来可靠文字的胡语了。所以说,胡人的起源问题,单靠语言学还是无法解答。

                  西方的研究成就不行,就让我们回到东方史料。按《魏书》的说法,我们的确可以模模糊糊地得出“胡人就是北匈奴”的这样一个假设,但它仅仅是假设。就连匈奴本身的人种问题,现在也还存在争议。秦汉时的匈奴,似乎都高鼻深目,体毛甚长,应接近于突厥人种。但据《旧唐书》的说法,纯种“胡”(即匈奴及部分中、北亚游牧民族)与突厥王室阿史尔家族在外貌上有明显的区别,但具体如何则语焉不详。自冒顿单于起,匈奴强大,多次南下掳掠汉族人口(也有不少汉族北上避难,投靠匈奴),并与之通婚融合。比如在公元前90年燕然山一战,匈奴便俘虏了李广利以下数万人,而他们本民族的人口又不到百万,所以估计后来掺入了不少蒙古人种的成分,在体貌特征上因此有可能与Hun类似;但胡人与北匈奴在宗教信仰、社会形态、文化程度、生产方式等多个细节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真正近似的只有某些生活习俗和军事方面的特征,而仅凭这些,根本不足以证明他们之间有什么等同性。

                  尽管北匈奴可以算是“Hun”头衔一个有力的竞争者,但还有一些民族也可以充当候选对象。我们不应忘记,无论是当时的中国还是波斯,对自蒙古高原以西至乌拉尔河,即今哈萨克斯坦北部及其周围的这块草原上的情况都不甚了解,而它的面积广达300万平方公里以上。就中国正史资料来说,我们至少可以举出下面的两大“Hun”的候选者:丁零(后来的敕勒/铁勒、薛延陀、回纥/回鹘/维吾尔族的祖先)和乌孙(哈萨克族的祖先),他们都曾是当时这个地区有影响的强权(康居虽然也控制着这一地区的西南部,但文化水准较高,能建城定居,会写字,风俗与游牧民族不同),而且都分为许多部落,行踪飘忽不定。汉魏之时,乌孙分立两昆弥(即可汗),后来被鲜卑和柔然所逼,大部迁至葱岭以西;丁零分为北、西、南三部,南丁零在东晋、南北朝期间融入中原,北丁零(即敕勒/铁勒,因所制车轮甚高,又名高车)分为十二大姓,而西丁零则迁入阿尔泰山一带,后来不知所终。这些民族中的许多部落都曾大规模西迁过,史官无法研究出他们的完整迁徙踪迹,正所谓:“魏晋之世,种族瓜分,去来沙漠之陲,窥扰鄣塞之际,犹皆东胡之余绪,冒顿之枝叶。”实际上是一本糊涂帐。按《汉书》和《魏略》,匈奴西北又有马胫、浑窳、屈射、隔昆、新犁、商度、短人等多个民族,大都以游牧为业。据说马胫民族的马术极高明,令人感觉他们与马合为一体;而“浑窳”一词的原音可能极其接近于“Hun”,所以他们都可以算作“Hun”头衔的潜在候选者。但可惜,当时的中国人连他们所在的具体地理位置都分辨不清,更不用说讲明白他们的来龙去脉了。所以,把Hun当作北匈奴的这种理论,虽然很受中国人的支持,但归根结底,却还只是一个几乎全无过硬证据的假说。
                 在公元4世纪中叶以前,这个即将震撼欧洲大陆的蛮族,一直咬着他们冷冷的牙,在莫提斯大沼泽以东的荒野上游牧和狩猎。他们奉行类似萨满教的原始宗教,崇拜动植物神灵,有重要问题时,就杀牲,观察内脏形状,以占卜吉凶。(这是一种古老的闪米特巫术,曾经广泛流行于亚洲和美洲各地。但匈奴人则是崇拜天地日月的,有祭天圣物——休屠金人,在信仰上和汉族有些类似。)他们流行一夫多妻制,但父亲或兄长死后,长子或弟弟不娶后母或嫂子,这也与匈奴的习俗截然相反。在亲人去世时,胡人男子并不哭泣,而是放声高歌,赞颂死者的功德,并用刀在脸上划出一道道伤口,使自己血流满面,以便让死者不要看到女人式的泪水。这个野蛮而残酷的习俗广泛存在于亚洲北部和中部的各个游牧民族中,匈奴、丁零、乌孙、羌、氐、吐谷浑、突厥……无不如此。不过,匈奴还有杀活人殉葬的习俗,而胡人则无。

                  意外的地理大发现,在胡人的面前展现出了一块美丽而富饶的新大陆。但并非所有的胡人都对移民西徐亚趋之若骛,他们实际上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国家,而只是十几支友好部落组成的松散联盟。可能其中有几个北匈奴部落,但也不能排除还有更多的西丁零、西乌孙、鲜卑……等其他游牧民族的参预,或许这就是他们把自己统称为“胡人”的真正原因。我们也不能排除另外一个可能性:这些人其实原本就居住在亚欧大陆接壤的草原上,为了震慑其它民族,他们假借了威名远播的北亚胡人的名号(种种证据表明,匈奴人是不自称“匈奴”,而自称“胡”的),因此其实只是所谓的“假胡人”(Pseudohunni)。同样的怀疑,在对日后入侵欧洲的阿瓦尔人研究中也拥有相当多的支持者。在开始时的若干年里,只有少数胡人部落踏上了西进的旅途,而更多的人则谨慎地沿着莫提斯大沼泽的边缘南下,来到接近高加索山脉的地方,当时那一带的主要居民是波斯人的近亲阿兰人,他们也被认为是萨尔马特人的一部分。

                  对于胡人来说,阿兰这个民族应该不会陌生。他们在公元1世纪前后曾经占据过里海到咸海之间的地区,在那里建立了粟特国(也称奄蔡国、阿兰聊国或温那沙国),后来在公元3世纪被西迁的匈奴击败并吞并。另一部分阿兰人则生活在西至黑海,东至里海,南至高加索山脉,北至莫提斯大沼泽的土地上,现在也轮到他们遭受侵略了。据《魏书》记载:“(阿兰人)不知斗战,忽见异人,举国便走。土无所出,大养群畜。体轻工走,逐之不可得。”叙述得虽然有些可笑,但应该还是反映了部分事实的。《魏书》接着还说:“(阿兰国)北又有女王国。”指的大概就是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萨尔马特人了。胡人向阿兰人发动的战争断断续续地持续了二十多年,至公元372年前后,终于将其彻底征服。众多的阿兰人向胡人投降,成为对方此后主要的同盟力量之一。

[ 本帖最后由 毛大大 于 2009-2-17 16:2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9 17: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其实还不算是能扯,我听西北某族说阿提拉是冒顿,刘渊,刘豹那一系下来的Iylle-刘姓乌古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0 08: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更有可能的是,匈人确实有匈奴人的成分,但是同样有众多中亚东欧游牧民族的血统,与西迁的北匈奴绝不可等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0 08: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ANCER 于 2009-2-20 08:14 发表
匈人确实有匈奴人的成分,但是同样有众多中亚东欧游牧民族的血统,与西迁的北匈奴绝不可等同。


确实,自从北匈奴被汉击败以后西迁至欧洲出现已经有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很难说两者是同一个种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0 09: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慰
高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0 16: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不知道这样的帖子是什么心态。
是阿Q的“我们先前比你们阔得多了,你们算什么!”
还是证明近代欧洲对中国的侵略是很公平的呢?
其实俄国人应该填词一首
“惜伊凡彼得,略输文采
叶卡琳娜,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金帐拔都
只识弯弓射大雕。”
他们为什么不以拔都为荣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0 16: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的帖子

匈奴并不是纯血统的民族,和蒙古一样,都是众多游牧部落的统合体。商朝之前出现在北方草原这是有记载的,但是之前的演化时间有多长恐怕要推算到新石器时代末期了。

北匈奴西迁后,也是一种松散的部落性质,比如曾经一度臣服阿兰人(号称是希腊移民的后裔),这些都无法解释北匈奴为什么西迁,为什么蛰伏300多年的历史。

小隐那篇文有严重的缺陷,因为血统论根本不足以说明民族的人文特征(顶多生理上有所说明,但人和猩猩99%基因相似,这又如何解释?)甚至是没落的民族观,而恰恰忽视了语言的作用,至今研究民族史的必须学习泛突厥,斯基泰原始文等等东西,这是比较科学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0 16: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以宗法制为基础,符合宗法的就是一家一国。华族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荣耀的称号,如同罗马,希腊,都是本文字里最好的词汇。因此,如果忽视这一点,而按照19世纪末奥地利生理心理混合学派弄出的种族观念来看,历史上必定充满了矛盾和杀戮。

匈奴也罢,蒙古也罢,算不算中华民族的一员,我想最好的答案就是看看今天的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原来是西蒙古,也就是和科尔沁蒙古对应的,之前都向清朝称藩。后来历经风雨,直到今天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华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若细究起来,内蒙古融合不过300年,比两汉时匈奴臣服还短,现在有人敢说内蒙古人不是中国人吗?

血统无法代替宗法和文字。更无法解释融合背后的东西。

国民党政府当年倡导汉魂,这是孙中山时代为了煽动清朝是鞑子而主导的。后来国民政府也不断改变,如华族概念就是抗战时提出的,在收服西藏,新疆的事件里都贯彻了这一点。人民共和国时代,民族问题都是由民国时期的学人支持的,如郭沫若等等,始终贯彻儒家“大同”“天下为公”的观念。

大同是什么,不是大汉族沙文,也不是大匈奴自闭,而是一种有内涵的人文统一,其实和美国的合众思想相当一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0 16: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说到阿提拉西征,必须和三世纪欧亚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结合来看,这样才不至于狭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0 17: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匈奴五部大都督刘渊,号称刘备的后人,建立汉国,引发北地各族内迁南下攻战的开始。

八王之乱只是西晋内部的矛盾。 外部矛盾,尤其是蜀汉灭后的舆论,看起来根本没有平息过。接下来请高人引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7-6 19:42 , Processed in 0.02498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