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19632|回复: 29

[原创] 在马斯河挡住克莱斯特!装甲兵运用之我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3 17: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96年,第一次看见了鼠标,而第一次拿起鼠标,就是玩的KOEI公司的游戏——欧陆战线,有的版本就叫“二战”,还可以用游戏机来玩。这绝对是很粗糙的战棋游戏,但当时确实玩入了迷,终于可以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动态演兵”了,现在仍旧怀念那种简洁和整体把握的风格。
游戏不过选取了二战的六个战役:色当、托布鲁克、库尔斯克、诺曼底、阿登、柏林。每个战役都可以扮演德军或盟军,还可以同时指挥双方。另有一个选择是“全部战役”,通关式的,只能选择德军,打完一个战役你的部队可以进入下个战役,各个团可以补充,还可以升级,比如4型坦克的短管炮变成了长管,或者干脆成了豹式。但这个选择的挑战性比较小,因为部队的整补极其充足,你可以让一个营只剩一辆坦克,下一战役也许就给你补到了99辆。游戏的设计明显是倾向德方,因为六个战役除了最后的柏林之战都是德军为攻方,打得好就能极快的取胜。比如色当之战,5月10日开局,德军只要攻下色当和另一个要点就取胜,往往到5月12日就办到了。而扮演法军就必须坚守到6月22日才能达成胜利。所以玩家往往就去选择德军,玩盟军浪费钱啊,一个小时三块呢。但我却喜欢扮演法军,一次次守在马斯河,对抗古德里安和曼斯坦因。
进入色当战役的界面,很简洁的一个地图,马斯河从南向北纵贯地图,支流塞穆瓦河从东南向西北注入,形成一个大致的“卜”字,色当就在“卜”那一竖的下半截,但是是背水之城,在马斯河东岸而非西岸,无地势之利。“卜”字的右上方,即地图的东北角,克莱斯特的装甲集群滚滚而来,有五个装甲师,快速兵力是1404辆坦克(20个坦克营),1676辆半履带车(20个装甲步兵营),还有一个摩托化战斗群(6个营);也有炮兵和徒步步兵,更要命的是,还有六千名伞兵,随时可能出现在我的后方。
法军大约三个步兵师,散布在马斯河两岸。我将其分别称为南方师,中央师,北方师。南方师防守色当,其后方,在马斯河西岸有一个装甲师(4个坦克营,4个装甲步兵营),这是我手上唯一的王牌,我会选中戴高乐带这个师。法军的主力是二万徒步步兵,快速兵力是6个坦克营(装甲师的4个,南方师、中央师各一个H39营),4个甲步营,6个摩托化营(分散在三个步兵师),我用来对付德坦克的,要靠每师至少两个团的老75野炮,虽说是“一战”的旧货,但游戏中设定它们都有40公里的移动时速,竟然与德军的大部坦克相当。三个步兵师还有44门155炮作为远程火力,但往往还未投入战斗就被空袭炸得仅剩下十几门。
以塞穆瓦河和马斯河的交汇点为界,我把战场分为南北两部,北部是北方师和中央师,南部是南方师和装甲师。北部的后方要点叫“圣米歇尔”,南部的后方要点叫“莱特”,如果色当被占,这两个要点再失去一个,战局就输了。为了防备德军伞兵夺取这两个要点,我必须分出中央师的一半守圣米歇尔,装甲师的一部守莱特,这样我用于前线的兵力差不多又少了一个师。
开局后,我首先做的是后退,中央师,北方师退过马斯河;南方师退过塞穆瓦河集中在色当前面。河上的桥,我留下两座给德军,是特意要留下的。如果把桥全炸掉,德军工兵架桥速度极快,我根本不能确定他们在何处架桥(游戏设定,桥架好后法军才能发现),徒步步兵的时速五公里,根本来不及赶到敌军渡口,也不可能在时速40公里的敌坦克追击下逃脱。所以我干脆留下两座桥让德军占领。然后把逃不掉的步兵集中在桥头决一死战。
北方师退到马斯河西岸,转身苦战莱因哈特的41装甲军;南方师退过塞穆瓦河,转身对抗古德里安的19装甲军;中央师的一半前去支援北方师,另一半留在圣米歇尔;工兵营拼命在圣米歇尔周围布雷,布雷完成使得德伞兵不能夺取此城后,留守兵力才能投入前方。南边装甲师至少要留下两个坦克营(B型和H39型)和步兵炮兵在莱特,只能抽出两个S35坦克营,4个甲步营前往色当。本来很想让德军坦克尝尝B型坦克的炮火(该型有一门75炮,一门47炮,比格兰特的火力都好),但它28公里的时速使得我不得不把唯一的这个大威力营放在后方担任反空降预备队。然后能做的就是向上级申请增援补充,运气好能要来一个装甲师,即使前 4个师拼光了也能决定胜局。运气不好也指望补充两三个S35营或是B型营。总之打到后来基本上是我的4个师能够与5个装甲师同归于尽。即使色当失守,后方两个要点还能守住,能够获得惨胜。但是,请别忘了,如果克莱斯特的装甲集群光了,德军的这个战局就完了。
法军真能守住马斯河消耗掉克莱斯特集群?我们看看现实和游戏到底有那些异同:按我的反攻桥头的打法,北方师能够集中7千徒步和摩托化步兵攻击桥头,这些步兵应该拥有54门25炮和18门47炮,再加上两个75炮团约百门,师里的155炮营即使在空袭中损失大部,但也许能幸存6门参战。而德军在桥头阵地只能展开一个装甲旅(2个坦克营约140辆,2个甲步营170辆半履带车,850名装甲步兵),而且没有炮火支援(隆美尔渡河时依靠的是斯图卡、88高炮平射和坦克火力,105炮都跟不上的),法军100门75炮,72门25和47反坦克炮对付140辆坦克,7千步兵对850装甲步兵,还可能有155炮连的支援,应该算是集中了优势兵力,应该能取胜。当然,实战中,古德里安当面的法军士气崩溃了,渡马斯河较顺利,但莱因哈特军和隆美尔师渡河都一度陷于苦斗,如果按游戏的设定,法军士兵能够经受得起斯图卡的考验,用好手中的武器以众击寡,结果就难说了。
当我取得了满意战果,看着屏幕上德军残破的装甲符号,又联想到小时候看过的一本连环画《无名高地打坦克》,描绘志愿军用缴获的88毫米火箭筒把美国坦克打得一败涂地;再联想到老片子《战上海》和《解放石家庄》里国军坦克的糟糕表现,还有《大决战-淮海战役》中蒋纬国带装甲兵上阵的虎头蛇尾,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冒出来了,坦克的威力到底何在?
“坦克的威力在于它火力、防护和机动力的三位一体”,这是我刚开始读军事普及读物时就记住的结论。而在我游戏中设想的那样一个处境,德军装甲旅困守桥头阵地,坦克拼火力拼不过法军75炮(当时3型坦克都是37炮,最好的4 型是75短炮);拼防护,大部坦克装甲连25炮都防不住;陷在桥头,机动力更无法发挥只有拼消耗。当然威力就无从体现。再想深一点,我就得出了富勒的那个结论,坦克的威力不在于“杀兵”,而在于“吓兵”。装甲闪击战对于“西方式”的军队是致命的,但对于“东方式”的军队却不一定有多好的效果。
谈到坦克的首次上阵,人们都会想到“有一辆俘获了三百多名发了呆的德军”,这就是精神震撼力。到康布雷战役和亚眠战役,德军首脑认识到,士兵一旦觉得手中的武器无力对抗坦克,就丧失了士气;而看到坦克进入自己后方,就失去了安全感而离开了岗位。我所说的“西方式”军队基于两个特征:一是对投降的认可,二是对后勤和上级的依赖(也许还可以加上第三个特征:军民界限明显)。即使是1918年素质较高的德军士兵,当他手中的武器对敌坦克无能为力,又无法得到上级命令和后勤补给时,他就会选择投降。富勒在评论亚眠战役时,遗憾的说,如果坦克能够集中使用,而且不受骑兵的牵累,可以把80公里正面上的所有德军后勤和指挥单位扫荡殆尽。毛主席的战术思想,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而富勒的思想则是,伤其十指的血管、神经、关节。这就是东西方军队的不同。原来读戴维欧文的隆美尔传记,在讲十字军行动的那一章有句话印象深刻,说非洲军军长克鲁威尔率领的德军装甲部队,“在沙漠的冷风中”“残杀了英军大批瘦骨伶仃的后勤梯队”,后勤部队也是敌兵。而淮海战役,即使国军坦克冲入了解放军阵地后方,面对几十万运输粮食的民工,怎么下手呢?有坚强战斗意志的解放军战士,看到敌坦克插到自己背后,也会同样沉着的对抗面前的敌步兵,那些坦克转悠一会儿自然会回到己方阵线,它们的油车都跟不上的啊。
看看一战二战中成功的装甲兵战例,也许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装甲兵直接杀伤对方步兵是下策,它应该打击敌后勤和指挥单位,让敌兵觉得自己孤立无援而倾向投降;即使被孤立后能坚守阵地,也会因为军队的更高级指挥系统被毁而最终投降,1940年法国战局第二阶段的法军是如此,1945年遭到苏军打击的关东军也是如此。装甲兵也可以打击敌方装甲兵(坦克是最好的反坦克武器),从而对其他部队产生震撼,让敌兵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当1941年的苏军步兵(尤其新兵)看到本来威武雄壮的己方装甲部队被打得惨不忍睹,自然也丧失了抵抗意志。这就是我说的“吓兵”。但要真的达到上述目的,装甲部队必须具备一定的数量和质量。我们难以看到东方军队的成功装甲战,即使这些军队有庞大的规模。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的极少坦克,只是作为伴随火炮使用。1950年著名的“朝鲜半岛坦克之夏”,金日成不过有150辆T34来吓唬韩军和美军的菜鸟,美军都可以用悬赏的方式鼓励少爷兵镇定下来对抗坦克。美军最初的60毫米火箭筒威力有限,美24师长迪安就身先士卒为士兵示范击毁坦克;等到88毫米火箭筒装备,空军和潘兴坦克参战,金日成也就玩完了。
而用装甲兵去歼灭有坚强战斗意志的步兵,有时是必需的,但往往是惨胜,诺门坎事件中巴英查冈山之战,苏军坦克旅没有步兵支援去攻击日军桥头阵地,旅长阵亡,还让朱可夫得出了BT系列坦克太容易着火的结论。1942年9月13日瓜岛日军对亨德森机场的进攻,美陆战一师仅有的六辆轻型坦克被毁五辆。尤其是当步兵拥有了有效的个人反坦克武器后,装甲兵付出的代价更为高昂。有了火箭筒的“国民掷弹兵”老少都能给苏军坦克造成大麻烦。再看《兄弟连》的第三集,D连F连都逃跑了,德军装甲部队面对孤军作战的E连仍只敢缓缓推进,保持一个坚强的装甲正面,也不敢脱离步兵,就是因为不能把侧面暴露给火箭筒。第四集在荷兰,德坦克把英军近卫装甲师打得狗血淋头,但是E连却能登上在公路上等待的汽车及时撤退,德坦克同样不敢在公路上迅猛推进摧毁E连的运输车。这就是反坦克兵器降低了装甲战的速度。很早读的北约人员写的那本《1985年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就推测说,苏军尽管装备了大量的步兵战车,但这些应该运载步兵去压制北约反坦克兵器(最有力的是反坦克导弹)的战车,本身却极其经不起反坦克兵器的攻击,所以苏军必须用徒步步兵伴随坦克进攻,装甲闪击战就不可能重演了。
现代战争,要实现装甲闪击,仅有步兵支援坦克还不够,必须给坦克配备强大的伴随兵种,包括航空兵、自行炮兵、防空兵。《1985年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中有嘲笑乌干达阿明的一段,说他发动侵略是依靠想象中苏式坦克和飞机的不可战胜,但对手们用霍特导弹打烂坦克,用毒刺和吹管导弹收拾了米格机。看看1979年对越战争中中国坦克兵的表现吧:首先这次作战的战役纵深只有20-40公里,只是理想状态下装甲兵一天的行程,闪击战是几无用武之地的。而且中国坦克兵也不敢走出自己的防空网,我估计当时的坦克部队唯一的防空兵器就是高射机枪,必须依靠自己国境内萨姆2导弹的保护;空军伴随更不能指望。坦克部队编成内也没有自行火炮和步兵战车。电影《闪电行动》中,坦克和徒步步兵的进攻长时间暴露在敌炮火之下,59式坦克甚至经不起远程曲射火力的打击。再看《蛇谷奇兵》,越军的无后坐力炮,火箭筒,平射的榴弹炮都能有效的打击59式。1979年的解放军和1949年的解放军是一样的,把坦克作为伴随火炮在使用。不知今天又是如何?
坦克必须有强大的伴随兵种,否则根本不能进行现代意义上的装甲战。这就表示坦克本身不需要有更复杂的性能,北约计划中的MBT-70坦克要装备20毫米高炮,法国的AMX30坦克有20毫米机炮,AMX13轻坦克,还有俄国的T80都装有反坦克导弹;以色列的梅卡瓦初见时,国内的有些资料还称其为创举,说它可以搭载9名步兵作战,不再需要步兵战车了(后来证实这是谬论)。而到了海湾战争,驰骋沙漠的M1和“挑战者”,并没有这些附加功能,因为坦克根本就不能离开伴随兵种。就像坦克号称有潜水渡河的能力而实际仍要从舟桥过河,就像二战初期德军坦克的胜利不是因为本身性能极佳。在号称用机关炮击落了萨格尔导弹的M2战车伴随下的M1可以无所畏惧的推进,而分散去反游击时,却成了照片上可怜的废铁。
我最早接触的军事启蒙读物之一,是一套《未来军官学校丛书》,有一册讲未来战争,声称坦克已经过时了,直升机才是战场的主角。但时至今日,最富的美军也没有实现陆军直升机化,看看《黑鹰坠落》吧,现代的单兵武器打下直升机并不比摧毁装甲车辆更难。如果M1的后继型号能够装备更先进的装甲,对付大部分的空心装药反坦克武器,那么,在强大的伴随兵力支援下,战场上可能依然是《生死豪情》开头的那个场景:夜色中M1坦克扬起滚滚尘沙推进,T72的炮塔被炸飞,坦克车长像二战中谢尔曼式的车长一样探身车外用机枪扫射,俘获丧失了斗志的敌军……

[ 本帖最后由 毛大大 于 2009-3-3 18:5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 20: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式闪击战源自一战末期德军的渗透战术。
经过特殊训练的士兵并不和敌军战线内的坚固阵地纠缠,而是寻找敌人薄弱的环节,集中兵力取得突破之后,长驱直入,大胆穿插,在敌军战线的后方翻江倒海,最终彻底瘫痪敌人的防线。
二战时期,装甲部队担负起了德军突击尖刀的任务。德军或使用突袭(波兰、巴巴罗萨)、或选取敌人的防守漏洞(阿登山区),投入大部分装甲力量,以惊人的速度深入敌后,迂回分割包围敌重兵集团。而复杂的无线电网络、空军的即时支援、空降兵的事前开路和摩托化步兵等诸多手段为纳粹的闪击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尽管我认为德国的闪击战不如图哈切夫斯基的大纵深全方位突破来得彻底,但限于当时的条件,德军还是运用这种战术在战争初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但是,随着战场转移到空间广阔的俄罗斯草原,德式闪击战的弱点也暴露无疑。首先,随着战争的进行,苏军官兵对于突破自己两翼,深入后方的德国装甲部队不再那么介意。即便被德国人包围,也可以利用德军包围圈的不稳固,从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其次,穿插成功的德国装甲部队往往会将自己软弱的侧翼暴露给了敌人。只要敌方手中握有装甲预备队,就完全可以使用他们对德军突击集团的侧翼展开反突击。而一旦切断了德军的后续部队(尤其是步兵和后勤),那德国人的突破很有可能就成为一场灾难。最后,如果敌人的防线纵深大,机动兵力强的话——就如同库尔斯克时的苏军,那德式闪电战基本上就歇菜了。
所以,我认为,单单试图依靠装甲部队就能取得胜利的想法固然错误——就像赎罪日战争中以色列装甲部队对西奈半岛的反击,但即便是诸兵种合成作战能力极强的坦克部队,如果遇上势均力敌的敌人的话,恐怕坦克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4 09: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的来说,德国人的闪电战是小本经营的产物,而苏联的大纵深作战相对来说就是“财大气粗”的表现了,至于美国人的空地一体作战,那就是“富的流油”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4 09: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总的来说,这个游戏确实亲德的可以,整个西线战役中德军能投入的伞兵也不到6000人,而且其中很大部分是投入低地国家的……
法军在马斯河沿线的战斗,抛开战役部署的问题不说,不能不说很大部分法军士兵的斗志是一个相当严重的减分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7 11: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闪击战不是只用坦克作战的代名词。包括使用摩步兵和空军,自行火炮和空降兵。所谓的立体打击。闪击战这个词在德文军事著作中最先是来形容成吉思汗的东征战术的:快速的分割与包围,决定性的战役实施,追击和歼击残敌,这是核心思想。

但闪击战的成果首先取决于物质装备的多寡,还有步兵师摩托化的比例。所以理想状态下的闪击战最后可以有多少现实的实现,是经济战略指导下的国家战略分比。

可以说,闪击战思想第二次完善,只有到现在的世界,基于生产能力的提高才得以完全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7 1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的帖子

kursk,进攻一方的战术已经不算闪击战了,我认为至多算攻势防御。理由如下:

1,战前已经泄密,没有了突然性;
2,空军无法精确打击,没有完全的制空权;
3,战前被苏军炮火侦查出主攻方向;
4,坦克大多消耗在越战壕过程中;
5,新式坦克作用有限,旧坦克则作为摩步兵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7 11: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问题,德国闪击战在组织和准备过程中,即4年计划里,古德里安并非不想搞大纵深闪击,但是坦克师和戈林的空军争预算
米尔希的战略空军思想又和戈林的马戏团空军思想内讧

而戈林是极右执政党的元老,自己也养的跟董卓一样的身段,因此说到底还是经济决定了这一切,

说到这一点,真是身有感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7 11: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身有感触”,难道k兄的公司也有这样的状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7 11: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题外话被毛兄看出了,呵呵,就是经费不足还因为国人不富,因此研发要以削足适履为要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7 11: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二战中后期,各国面临的问题是,到底是用步兵撕开缺口投入装甲部队,还是直接用装甲部队去突破防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1 21:06 , Processed in 0.03405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