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18843|回复: 28

[转贴] 坦克家族的怪异坦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 12: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http://bbs.warchina.com/bbs1/viewthread.php?tid=100384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看看人类是多么的异想天开或许能更好的理解这句话~~~ 大小游民的样子也很奇怪,不过鉴于已经是家喻户晓,不介绍了


1`TZAR TANK
一战中的坦克的出现彻底的打破了堑壕战,由坦克配合步兵所进行的突击战成为战场上的新型进攻方式,1914年,沙皇俄国为了追赶英国的工业脚步,开发了这款在当时是属于超级巨型的装甲战车,称Netopyr,俄语的意思是“蝙蝠”,按照俄语的发音也有叫做“罗波得纳科”(Nikolaj战车),西方国家则喜欢称之为TZAR TANK,即沙皇坦克。
武器装备有两门90MM火炮,4挺39MM机枪。
最大公路时速约为23公里,越野时速为3.6公里(远远低于人类的越野速度),行程120公里。
在1917年8月时,因为在行驶时,后轮过不了障碍物,导致根本没有机动性可言,这使得在战场上很容易成为敌人炮火的靶子,因此被俄国军部当场否决。第一量俄国坦克就这样悄悄的离开了历史舞台。
该车配有两个直径达9米的巨大前轮,全车战斗全重高达46吨,其中两个轮子的重量为33.4吨

彩色的一张图片,难得有保留

一战时的照片技术惨不忍睹,但是起码能看出大致的轮廓

模型,沙皇坦克和人大小的1:1比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2: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FCM F1 TANK

这个是1915年来自法国的设计,Boirault是法国所开发设计的第一代坦克,与当时其它国家不同,该车有一个庞大的外部轮廓,并配备了十分强大的武器装备,共有一门V12 KGM型100MM火炮,两门m9100式DCA 90MM火炮,6门SA37 47MM机关枪(一战时期的机枪普遍口径极大)。

最大公路时速为20公里,最大越野时速为7.6公里,行程为200公里

该车有在当时很强大的火力,其机动能力在当时来看也很优秀,但是该车最终没能投入战场,原因在于为了保证整个坦克前进速度,必须减小全车重量,而这使得这两坦克初期竟然没有一点装甲,驾驶坦克的成员完全暴露在露天环境中,防护能力极差,更由于该车火力配置很强,而所带弹药则很少,以100MM火炮为例,备弹仅仅2发,这简直是令人匪夷所思的。除此之外该车的制造费用高达23万法郎,而当时一名法国工人的日平均工资为3.5法郎。一名工人工作65714天才能抵消这一辆坦克的消耗,(假设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创造价值知道100岁也不过买了半个战车而已)这是法国万万不能接受的。最终该坦克也被尘封于历史

只有这么一张测试越壕能力时的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2: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Minenraumpanzer III寒带用步兵装甲车
1943年德国进攻苏联时所开发的雪地专用步兵装甲车,由被废弃的3号战车改装而来,后面加装了用钢板制成的船底结构,下面加装了雪橇冰刀,用以雪地上的快速部署。
机动能力还算不错,不过没有武器系统,但是步兵可以探出头来进行战车的穿插作战,而由于坦克主体没有了炮塔竟然带来了意外收获,这使得这种步兵战车很难被直接命中。
该车最大的特点就搭载的成员无严格限制,在战场记录中曾经有一辆这种战车搭载了23名德国步兵.....
后面的空间没有严格的成员限制,只要你能忍受人挤人的感觉,放多少随便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2: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PAV 6-12滚动式扫雷车

这个是在依靠车辆开动时对地面造成高密度压强从而引爆地雷,该车的履带经过了特殊化处理,最厚处达到43MM。不过扫雷的效果并不好,自身的维护费用又很高,而且效率低下。

博物馆是唯一的归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2: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Russian "Flying Tank" Antonov-KT

彼得大帝时期,俄国的工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俄罗斯已经成为东欧最具实力的强国,当时的俄国工业产值位于全世界第三,仅次于英国和美国,这飞机诞生后,俄国人希望自己在空中对敌人形成机动优势,从而开发了这种Antonov-KT空中坦克,但是最后由于无法找到坦克炮能在空中进行有效瞄准的方式最终放弃

图上的飞机下面为坦克的车身,实际上这个车身要比大家看上去小得多,仅有普通坦克的一半那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2: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OBJECT 279重型坦克

“279工程”(Obyekt 279;Объект 279,以下简称“279坦克”)是由位于列宁格勒的基洛夫(Kirov)工厂设计师托洛亚诺夫(L. Troyanov)在1957年所研发的原型坦克。

“279工程”的创意来自50年代初人类对核战争这一新型厮杀方式的探索。1953年苏军进行了多次核试验,同时在爆心放置了很多经过改装的坦克。1954年9月在多茨科耶地区进行了一次有步兵参加的特种核试验,军方发现靠近核爆中心的坦克全部被冲击波掀翻,这显然不合当时苏联领导人大打核战争的想法。

于是由天才科学家L.S.托洛亚诺夫领导的小组开始研制“战术核爆区用试验性车辆结构279工程”,它也被当作和“277工程”竞争下一代重型坦克的样品。托洛亚诺夫面临着对抗核子风暴的难题,他在设计图上尽量加大履带接地面并考虑了一种完全不合规范的可以防止暴风侵害乘员的车体形状。

于是“279工程”装备了4条履带,这本不是什么新鲜事-英国早在1916年就研制过4条履带的“飞象”超重型坦克。但是“279工程”采用了当时很难想像的油压悬挂,使得在核爆来临时整车可以像螃蟹一样趴在地上以使自己不至於倾覆。接地面的面积增加则使整车的重心更低,每侧2条履带的给油是从车体中部的主油箱连接。车体呈椭圆型,考虑到中子弹这一新式武器的出现,“279工程”车体外圈内部设计了很多夹层用来填充防辐射物质(在中子弹爆炸区,可以将杀伤力很大的快中子转化为慢中子)。铸造车体平均厚度达到269毫米。使用1000hp的12筒柴油发动机,可以使60吨的坦克达到50公里的时速,这在当时是相当了不起的!

苏联军方对于279坦克老是喜欢夸耀它的越野能力,因为它跟T-28超重型坦克一样使用四条履带,但是迥异于T-28坦克的是这四条履带是集中并且均匀分布在车体下方,并且这四条履带又分为两组,透过纵向箱型大梁容纳传动系统与悬吊系统,同时还兼油箱使用。

大部分坦克车体的设计多半是棱线多过圆弧,279坦克却用整圈较薄的椭圆形防盾包围住车体,一方面用来对抗成型装药(HEAT)弹头,让弹头的金属喷流在穿透防盾后不会直接对车体造成损坏;另外就是当核子武器引爆后所形成的震波与暴风侵袭而来的时候,由于浑圆的外观以致于震波与暴风在279坦克的表面无法获得有效的施力面积,因此降低一般坦克会因为无法抵抗阵波与暴风而翻转失事的机率。这个椭圆形防盾是由许多弧形呈梯状的结构夹杂不等的厚度与倾斜度的铸钢所构成的。

至於整个炮塔也是以铸钢构成龟甲型的设计,加上呈70°抗成型装药弹头的防护片,并且在炮塔与车身的接合处也加以保护。

279坦克的悬吊系统大概是苏联有史来最贵最豪华最先进的悬吊系统,当T-55坦克成员还在咬著牙忍受扭力棒在越野时的颠簸程度,279坦克已经在使用液气压混合液压臂配合三段式恒星式齿轮箱(planetary gearbox),在不增加额外空间的情形下可以很快就输出扭力。另外279坦克的液气压混合液压悬吊系统概与日本陆上自卫队Type 74坦克以及瑞典陆军Stridsvagn 103坦克的悬吊系统概念相同,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强坦克的越野或者跨越障碍能力,同时可以透过液压臂增加主炮的俯仰角,提升相当大的战术价值。

由于四条履带集中并且均匀分布60吨重的车身以及炮塔,以致于279坦克的接地压力居然不可思议地“不超过每平方厘米0.6公斤”(同为60吨坦克的M1艾布兰坦克的接地压力还高达每平方厘米1.06公斤),而且平整非舟状的履带设计让整体重量均匀地分摊在各种地面,就连沼泽也能陷而不溺。甚至不要说是树桩,就连类似齐格菲防线上的“龙牙桩”也能如履平地般地辗过去。

虽然当时的华沙公约组织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装甲部队,但是最先具备完整的核生化防护系统以及自动灭火系统的还是这一辆279坦克,当然烟雾发射器也没少,更重要的是279坦克还有全车系恒温调控系统。如果说T55是平民房,这个就是豪华套间了。

整体大致上来说,279坦克似乎一时之间是全世界最优良的坦克之一,除了它可怜的载弹量之外。但是这么优秀的坦克最后还是沦为库宾卡坦克博物馆永恒贵宾的原因是因为,赫鲁晓夫是个崇拜导弹与火箭的信徒,尤其他只特别衷意搭配龙式(Дракон)导弹的IT-1(ИТ-1;РАКЕТНЫЕ ТАНКИ)导弹坦克而已。他认为“重型坦克应该被踩扁了扔到垃圾堆里去。”

然而IT-1坦克由于穿甲能力差,它的龙式导弹仅仅能击穿倾斜60°同质轧钢装甲,加上发射时的危险范围大,自卫能力不足,全数12枚导弹发射完毕后再装填困难,同时又背负一具重达520公斤的导引雷达,以致于越野能力受到限制,导致部队怨声载道骂名四起。很快地IT-1仅仅服役两年并于1970年在官兵一片如释重负声中黯淡退役。

然而279坦克依旧在库宾卡博物馆冷眼旁观这一切变化,留给他人诉说它的生不逢时与怀才不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2: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库宾卡博物馆里的2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2: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Mark IX "The Pig", "The Duck" Tank

马克系列坦克成为一战中的神话,逐渐开始进入人类的战争,而英国按照第一代坦克开发的马克9型猪式和鸭式坦克则开辟了坦克新的进程。

首先是猪式,英国曾经这样评价马克九,如果马克八是最美丽的,那么这辆马克9坦克将最丑陋的。这个坦克的设计目的是提供一个步兵搭载专用的装甲车辆,而不是直接进行对抗战斗,在1917年9月。该车辆生产并定型,其大到足以搭载50名全部武装的步兵,或着10吨的各种弹药或其它物资设备。内部空间为3.6M × 5.5M。其中有23辆经过了特别改装可以搭载200名步兵。庞大的装载能力和难看的外观使得英国叫它“猪式”坦克。 这种坦克最大的缺点正和它的名字一样,行动比猪快不了多少,甚至低于步兵的步行速度,更令人难以接受的坦克内部吵杂的噪声加上难闻的油味,再加上坦克的缓慢的速度,这是的搭乘过这种坦克的步兵下车后第一件事不是进入战斗,而是找地方呕吐,用英国人的话说是晕车率高达100%的坦克,保证让你吐到脱水为止。在士兵的强烈抗议之下,猪式没能进入实战。

两张猪式坦克的照片





1919年,英国的第一辆两栖猪式坦克诞生,为了区别于之前的坦克,英国人改成它为鸭式,与猪最大的不同在于坦克加装了两个悬浮管,并增加了提高位驾驶室,采用但是最好上浮设备(海军骆驼漂流器) ,修改排气。在车尾加装了螺旋桨马达连接前部的两个操纵杆,这样可以分别控制两个螺旋桨的转速从而使它在水上转弯。不过由于袖珍潜艇和人操鱼雷的广泛使用,这种坦克也未能进入实战。但是值得一提的这种坦克与今天的两栖坦克不同,它可以潜航到水下3~~5米的深度偷偷进行潜航行驶,虽然速度只2节。

两张鸭式坦克的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2: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维克斯A1E1“独立者”重型陆地巡洋舰

这辆坦克的诞生有着浓厚的政治气味,1920年之后,世界世界各地纷纷开始进行独立运动而摆脱西方殖民者的统治。各个殖民地区纷纷开始了革命。而英国作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期待自己能维持这些海外力量,于是开始了自己的军事建造,想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迫使其它国家屈服,像著名的无畏级战舰,而制造成这种重型坦克称了路上力量的展示代表,同时希望用这样外观的重型坦克为自己在国联威望,而它也的确起到了这个作用,这辆重型坦克不但在海外引起恐慌,也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二次金融危机,英国人希望这是一个耦合坦克的重型火力的能力,装甲战舰的防护能力,使它成为绝对优势的武器

1925年第一辆样车制造完工,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并没有为英国军队制造。只建造了一辆,它是所有未来坦克的先驱。至少英国人这么认为,他们把各种国家的坦克炮塔照搬下来,安装到一辆巨大地盘的车体上,炮塔分别来自于德国,苏联,日本和英国。


与名字刚好相反,它是用来压迫独立运动的战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2: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Mendeleev's tank门捷列夫坦克

就目前的资料对此知之甚少,不过它确实出现过,以火车的车厢为基础进行内部改装,车体下面加装了履带,配有1门120MM的舰炮,车顶上有一个可360度旋转的机枪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0-11 20:04 , Processed in 0.02772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