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11319|回复: 21

[转贴] 小学生阿萌写的几个拿破仑时代将领小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9 17: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九集:“小班长”大闹欧洲——拿破仑(法国皇帝,军事统帅)

拿破仑,西方战史四大天王之一(另三位是亚历山大帝、汉尼拔和恺撒),这位小矮个牛人的一生经历比任何传奇小说都精彩,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他以其超震撼超绚丽的军事业绩使“拿破仑”这个词成了“战神”、“超人”、“强者”的代名词。这里顺便说句废话,俺小时候就特爱读《拿破仑传》,觉得和《三国演义》一样过瘾,“拿破仑时代”那真是“名将美女一大堆,精彩故事说不完”。

大伙都知道,拿破仑是一小矮人,那么他到底有多高呢?不同版本的传记有不同的说法,但不管咋说,都一致认定不超过一米七(所以您可千万别以为拿破仑个头和武大郎那么夸张)。拿破仑打生下来那天起,脑袋就特大,很多人都说大头娃娃聪明,这拿破仑就特聪明,甚至可以说是记忆力超常(能把15年前看的文章倒背如流),而且精力也超常(能连续几夜不睡觉仍精神充沛)。这个大头孩子自幼孤傲、任性、好强,喜欢没事找事,经常揍他哥。他爸觉得他的性格很适合当兵,就把他送军校去了。在军校他由于穿着老土、乡音浓厚被一些贵族同学歧视,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拿破仑当时家境有点惨),何况拿破仑天性要强,他从不瞎玩,有空就读书,任凭别人怎么歧视也不理会。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些人在革命中名利双收,一些人在革命中丢了脑袋,拿破仑属于前者。他站对了位置,支持共和,反对王party。身为军人,拿破仑最爱的武器是火炮,也正是火炮让他一鸣惊人。从土伦之战到巴黎平乱,基本上都是拿破仑“轰”赢的(拿破仑当了皇上后更是大力发展和加强炮兵力量)。

由于为革命立功,拿破仑年纪轻轻就成了巴黎头号明星,不但事业蒸蒸日上,情感上也春风得意,他迷上了一个比自己大六岁的漂亮风流的寡妇——约瑟芬,这场激情燃烧的“姐弟恋”让约瑟芬成了未来的皇后娘娘。不过约瑟芬不是个过日子的贤妻,此女风流成性,老公外出打仗时她没少给老公戴绿帽子,当然话又说回来了,拿破仑也好不了哪去,也是情人一把一把的,后来干脆把不孕不育的约瑟芬一脚踹开,娶了妙龄的奥地利公主路易丝,所以有人称拿破仑在战场和情场上都是最牛的征服者。这些八卦咱就不再多说啦,还是书归正传。

话说婚后第三天,拿破仑告别蜜月生活,踏上征途,他被法国go-vern-ment任命为意大利方面军司令,与奥地利作战。顺便说一下,当时法国的革命火焰令欧洲各王国极度惊恐,他们生怕烧着自己,赶紧合起伙来群殴法国,这奥地利便是反法的急先锋。在与奥地利的第一轮较量中,拿破仑大获全胜,他率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法军翻越了阿尔卑斯山,连续干掉五支奥地利精锐之师,横扫意大利,直逼维也纳,奥地利被迫求和。在意大利战场,拿破仑得了一个很可爱的绰号——“小班长”,因为他在作战时身先士卒,亲自冒着枪林弹雨冲锋,根本不像个司令大人。虽然“小班长”这个绰号听起来不如他未来的对手威灵顿的绰号“铁爵爷”威猛,但这个绰号特亲切特真诚特朴实。从此,“小班长”成了欧洲各国君主的噩梦。

拿破仑凯旋巴黎后,上至go-vern-ment,下到百姓,无不对他狂热欢呼赞誉,他已成了荣耀法兰西的头号巨星。不过,对拿破仑来说,过再富裕的生活也好,拥有再多的“粉丝”也好,这些远远不能满足他的胃口。为了对付法国的头号敌人英国,拿破仑再次披挂上阵,率军远征埃及(想在东方威胁英国),他在金字塔附近痛扁了穆斯林骑兵,拿下开罗,灭掉两支土耳其军队(埃及当时是土耳其苏丹的领地),但在阿克城受挫。撤退时拿破仑下令所有的马匹都用来驮运伤病号,他的侍卫官问他要骑哪匹,拿破仑一个大耳光抽了过去,厉声曰:“混蛋!没听到命令吗?全体步行,我头一个走!”现在您知道法国士兵为啥那么尊崇拿破仑了吧?

就在拿破仑出征尼罗河畔时,法国出事了!俄、英、奥等国再次群殴法国,法军连连战败,督go-vern-ment束手无策。拿破仑火冒三丈,他认为巴黎的那帮白痴把他辛苦打下来的胜利果实都给丢光了。1799年,拿破仑重返巴黎,一脚踹翻了无能透顶、声名狼藉的督go-vern-ment,自己当了法国第一执政。两年后,他对“第一执政”这个称呼已然厌倦,就升级成了“终身执政”。又过了两年,仍觉不过瘾的拿破仑干脆黄袍加身,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统治法国期间,政绩显著,有声有色,他的治国本领丝毫不亚于他的军事才能,仅一部对西方历史影响深远的《拿破仑法典》就足以让他青史留名。不过他最震撼的业绩还是大闹欧洲,单挑群雄。前面咱说了,奥地利一直是反法急先锋,他们几乎每次战前都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干掉拿破仑,但几乎每次都反被拿破仑干翻。马伦戈会战、乌尔姆会战、奥斯特里茨会战……奥地利人提起这些“衰战”(当然,对法国来说则是一个又一个经典杰作)就恨不得撞墙!虽然奥地利有一个难得的名将卡尔大公,但面对强大的拿破仑,卡尔最终也只能退隐江湖(详情见本作品之“卡尔大公”篇)。叫了八百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画了上句号。

和奥地利并称为德意志双雄的普鲁士,总觉得自己有弗里德里希大帝锻造的无敌军队,谁也不怕,他们认为拿破仑不过是个“科西嘉暴发户”,他打败的都是垃圾军队,结果呢?法普两国一交手,普鲁士就扒下了,普军崩塌,柏林被占(详情见本作品之“达武”篇)!有人形容拿破仑“呵了一口气,就吹掉了普鲁士”。以勇猛顽强著称的普军名将布吕歇尔元帅数次成为拿破仑的手下败将(详情见本作品之“布吕歇尔”篇)。

西班牙和葡萄牙都不甚强大,所以很快就被拿破仑搞定,“西都”马德里和“葡都”里斯本都成了拿破仑的囊中之物!但拿破仑万万没想到,西班牙人简直是顽强得过分,他们就是不服,大玩游击,跟法国死缠到底!加上英国的插足,泥潭一般的西班牙战场成了拿破仑比较郁闷的一块心病。

英国更难办了。它漂浮海上,不好打,更何况英国独眼单臂的海军名将纳尔逊把拿破仑的舰队打得稀烂(详情见本作品之“纳尔逊”篇),所以拿破仑对英国就有一招——封锁,憋死它!

再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是一个野心不比拿破仑小的帝王,但野心归野心,能力归能力。这位“恋妹皇帝”(亚历山大一世与其亲妹妹的畸恋或许比他大战拿破仑的事业更吸引人)和“小班长”两度交手(这里说的是拿破仑侵俄之前的奥斯特里茨会战和弗里德兰之战,)两度惨败,颜面尽失,俄国名将库图佐夫元帅也险被生擒!

俄国军队的糟糕表现更增强了拿破仑征服俄国的信心,于是乎,悲剧开始了。1812年,拿破仑亲率的60万征俄大军被俄罗斯的严寒和库图佐夫的忽悠给报销了(详情见本作品之“库图佐夫”篇),从此“小班长”就再也牛不起来了,先是遭遇莱比锡,后是饮恨滑铁卢(详情见本作品之“威灵顿”篇)。拿破仑跟咱们三国猛将典韦似的,被一大帮敌手疯狂群殴,虽拼死血战但还是寡不敌众。更何况,这时“小班长”的大脑袋也不像从前那么清醒了,失误不断,用人不当,如此一来更是难敌群雄,帝国轰然坍塌,战争神话从此破灭,威震天下的欧洲霸主成了小岛之上的窝囊囚徒,这真是应了咱中国那句俗语——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水遭虾戏,脱毛的凤凰不如鸡啊!
拿破仑巨大的野心成就了他的辉煌,也把他引向了灭亡……  
拿破仑超级牛叉的一生就这样终结了,但他的威名响彻至今,誉满全球。他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家之一,具有非凡的感召力、领导力和个人魅力,不但活着的时候威震世界,而且死后一百多年依然被世界各国无数军人视为偶像。他治军一流,行动神速,常以少败多,出奇制胜,他运用炮兵、骑兵和步兵协同作战的才能炉火纯青。他抛弃了欧洲军队传统的“线式战术”,代之以全新的“纵队战术”,直接改变了西方战争的面貌。拿破仑战争虽使欧洲各国饱受蹂躏,但同时也将法国的革命思想传播四方,并促进了西方军事科学的迅速发展。虽然拿破仑一生中也有不少战略失误,且最终战败,结局悲凉,但这些“暗淡”和他的“辉煌”比起来可谓微不足道。他的军事业绩和政治成就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改变了法国的历史,也缔造了欧洲的历史,他书写了一个不朽的传奇,也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

【名将小传】拿破仑·波拿巴(Nopoleon Bonaparte 即拿破仑一世,1769—1821年)法国皇帝,统帅。生于科西嘉岛。毕业于巴黎军官学校。1793年攻克土伦,一举成名。1795年镇压巴黎王party叛乱,任巴黎卫戍司令。1796年任法军意大利军团司令,在意大利击败奥地利军队。1798年任东征军司令,远征埃及。1799年返回巴黎,推翻督go-vern-ment,任第一执政。1800年在马伦戈之战中击败奥军。1804年颁布《拿破仑法典》。同年称帝,建法兰西第一帝国。1805年在乌尔姆会战和奥斯特里茨会战中获胜,战胜俄奥联军。1806年在耶拿-奥尔施塔特战役中击败普鲁士军队,攻占柏林。1807年在埃劳会战中与俄军平手,同年在弗里德兰会战中击败俄军,并侵占葡萄牙。1808年攻占西班牙。1809年再次击败奥军,攻占维也纳,但在阿斯帕恩-埃斯灵会战中首次受挫。1812率军征俄,受重创被迫撤退。1813年在莱比锡会战中被联军击败。1814年宣布退位,被流放于厄尔巴岛。1815年重返巴黎复位,同年在滑铁卢战役中战败,再次退位,被流放于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去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17: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三集:铁爵爷——威灵顿(英国陆军元帅)
19世纪初,法国皇帝拿破仑被欧洲其他国家(包括法国波旁王室)视为“全世界头号大祸害”,而号称“铁公爵”的英国元帅威灵顿公爵则被欧洲各国(法国除外)捧为“世界的拯救者”,因为他“为民除害”,打败了拿破仑,并以闻名全球的经典决战——滑铁卢战役彻底终结了拿破仑的军事生涯。

这位爵爷原名阿瑟·韦尔斯利,与拿破仑同龄,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贵族家庭,毕业于法国昂茹军事学院。和另一位英国历史上的大牛人丘吉尔一样,韦尔斯利小时候也是一不成器的孩子,成绩特差,排名倒数,就连在运动场上也只配给别人当“拉拉队”,家人和老师都认为这家伙是个笨蛋,甚至连他老妈都认为他只配当“战场上的炮灰”,别无出路。但他自己认定,只要在军队坚持干下去,就一定能够出人头地。

25岁时,韦尔斯利成为一名陆军中校,说到这,有人要赞扬啦,这小伙子果然有出息啊,还真当上军官啦。您别急,这个军衔可不是因为他立有什么战功而被授予的,而是他花钱买来的(失望吧!)。后来他哥当上了印度总督,他终于获得了一个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1799年,通过关系才获得指挥权(唉,不是靠钞票就是靠关系啊,现在要干成功点事有时候也是如此啊)的韦尔斯利统领英军打败并杀死了印度迈索尔王国的苏丹,洗劫了该国首府色林卡布坦。四年后英国又对中印度马拉特联盟发动侵略,韦尔斯利又“欺负”了一下印度人,以配备22门大炮的四千英军击败了配备100门大炮的四万印度大军,再次取得“辉煌战绩”,为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立下汗马功劳。韦尔斯利在印度的表现使他获得了极高的声望,回国后就被晋升少将,还当选为国会议员和爱尔兰事务大臣。这时再也没人认为他是个“笨蛋”了。

19世纪初,拿破仑的崛起闹翻了整个欧洲,韦尔斯利战争发达的机会来临了。当一大批所谓的欧洲名将被拿破仑打得找不着北的时候,当诸多英军“德高望重”的贵族将帅都不敢率军与拿破仑挑战的时候,资历尚浅的韦尔斯利自告奋勇,挺身而出,于1808年受命担任英、葡联军总司令,率领一万两千人开往葡萄牙大战法军(即“半岛之战”,1807——1804年)。当时在整个欧洲,敢于和拿破仑法军过招的只有韦尔斯利和奥地利元帅卡尔大公,所以当时欧洲舆论界都充满期待地说,整个欧洲的命运,全系于这俩将军的身上了!

韦尔斯利不负众望,开仗第一年就在维米耶罗之战中击败了拿破仑麾下朱诺将军率领的一万法军,次年在波尔图之战打败了号称“欧洲最好战术家”的法军名将苏尔特元帅(此人后来又成了“大元帅”,是法国历史上仅有的四位大元帅之一),接着追击法军攻入西班牙。1811年,韦尔斯利在韦特斯-德奥尼奥罗之战中打败了拿破仑麾下另一名将——号称“胜利宠儿”的马塞纳元帅。1812年,又一位法军名将马尔蒙元帅栽在了韦尔斯利的手里——仅“一节课”的时间就在萨拉曼卡战役中打得稀里哗啦。1813年,连挫法军的韦尔斯利发动了最后的反击,攻克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维多利亚之战中击败拿破仑的哥哥约瑟夫R26;波拿巴(被拿破仑为封为西班牙国王)率领的七万法军,1814年在图尔兹之战中再次打跑了法军名将苏尔特元帅,率军杀入法国境内,至此盘踞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法军全部被韦尔斯利扫地出门。不久巴黎就传来了一个令欧洲各国君主为之欣喜若狂的好消息——“祸乱天下的恶魔”拿破仑摘下皇冠,退位了。

虽然在半岛战争中韦尔斯利并未与拿破仑直接交锋,但他能数次挑落拿破仑麾下多位名将,也是甚为了得!要知道拿破仑麾下的那位元帅们也不是吃素的(虽然也有个别庸才),尤其是马塞纳元帅和苏尔特元帅,更是拿破仑麾下少数几个独立指挥能力超强的名将,曾在一系列战役中痛狠扁过奥地利军队、俄国军队和西班牙军队!可如今,他们在碰到了韦尔斯利,却是威风大跌,黯然失色。其实韦尔斯利对付这些法军名将的办法也不太复杂(当然对外行来说难度还是相当大的):集中比他们更多的兵力兵器、在最佳地段设置最坚固防御、忽悠敌军攻击自己防御最强的部位、保护自己的补给线并毁灭敌军的补给线……反正哪条都够法军喝一壶的了。

由于韦尔斯利在半岛战争立下显赫战功,声望急剧飙升,英王喜出望外,加封他为威灵顿公爵和陆军元帅(打这开始就可以称韦尔斯利为“威灵顿”了),韦尔斯利一跃成为英国军界最显赫最耀眼的巨星!

就在维也纳会议欧洲各国的大腕们兴致勃勃地讨论如何处理法国的时候,拿破仑竟然又从流放地逃回了巴黎,欧洲各国君主惊恐万状,好似天塌地陷一般,差点集体晕死,他们把希望再次寄托于威灵顿的身上,威灵顿重返沙场,担任英荷联军总司令,挥师决战拿破仑!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对这位肩负重任的元帅说:“这一次又将由你来拯救世界啦!”

1815年6月7日,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会战之一——滑铁卢战役在比利时境内打响。率领六万七千人英荷联军(150门火炮)的威灵顿与率领七万四千人法军(240门火炮)的拿破仑展开了决定欧洲命运的对决!拿破仑玩了命似的轮番上演“士兵突击”,但每次突击都被威灵顿防守严密的战阵打退。两军杀了个天昏地暗、尸横遍野!拿破仑损失惨重,威灵顿也渐渐不支!在此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威灵顿的盟友布吕歇尔元帅率领的三万普鲁士援军突然赶到战场,大大帮了威灵顿一把,而拿破仑苦苦等待的格鲁希元帅率领的法军援兵却连个鬼影都不见到!威灵顿就像失血过多的病人及时得到大量新鲜血液一样,精神大振,立即挥师反击,已精疲力竭的法军顿时大乱,全线溃败,拿破仑逃离战场,10多天后,这位曾经的“欧洲霸主”再次退位,作为囚徒被流放到孤岛,法兰西历史上最伟大的战争神话彻底破灭。威灵顿作为“世界征服者的征服者”,从此成为欧洲各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铁爵爷”,绝对达到了“为人不知铁爵爷,纵称英雄也枉然”的地步。

与拿破仑的倒霉悲凉结局截然相反,威灵顿在战后春风得意,继续辉煌。内阁首相、外交大臣、英国军队总司令这些权倾朝野的煊赫职位纷纷落到了他的头上(1828—1830年任英国首相,1834—1835年任外交大臣,1842—1852年任英军总司令),直到1852年去世之前,他一直都是在英国乃至全欧洲都享有巨大威望的军政巨头。

威灵顿公爵被誉为“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人物”,他性格异常坚毅,冷静无畏,严于律己,治军之才不在拿破仑之下(这可是拿破仑自己说的噢)。在战术上,他最擅长防守作战,堪称史上最出色的防御战高手之一,他喜欢在最有利于防守的地段排兵布阵,而不喜欢主动出招,一般情况下他都是用优势兵力来对付敌军,给人的感觉是谨慎有余,大胆不足(有点像他后的后辈名将蒙哥马利)。虽然他的显赫战绩离不开他手下士兵们的浴血奋战,但他却极其鄙视士兵,称他们是“地球上的渣滓”、“一帮流氓”,这点就太不厚道啦。威灵顿的总体军事才能并不如拿破仑,滑铁卢战役中也险些失败,但他最终还是以他的坚毅、沉着和勇气成了拿破仑的战胜者,也使自己的名字永远和战争史上的经典——滑铁卢战役连在了一起。

——————————————————————

【名将小传】阿瑟·韦尔斯利·威灵顿(Arthur Wellesley Wellington,1769—1852年)英国陆军元帅。公爵。生于爱尔兰都柏林。毕业于法国昂如军事学院。1787年起在英军服役。1796年率军在印度进行征服战争,先后攻占迈索尔王国和马拉特联盟各国。1805年回国,任爱尔兰事务大臣。1808年伊比利亚半岛战争爆发后,任英葡联军总司令,率军同拿破仑法军作战。相继在1808年维米耶罗之战、1809年波尔图之战、1811年韦特斯-德奥尼奥罗之战和1812年萨拉曼卡战役中击败法军。1813年攻克马德里,维多利亚之战重创法军,1814年攻入法国境内,被封为公爵,晋升陆军元帅。1815年指挥英荷联军在滑铁卢战役中彻底击败拿破仑。1815—1818年任驻法盟军总司令。1828—1830年任英国首相。1834—1835年任外交大臣。1842—1852年任英国军队总司令。曾反对“改革法案”,镇压1848年宪章运动。1852年9月14日在肯特郡去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17: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
第十六集:刺刀突击——苏沃洛夫(俄国大元帅)
http://dzh.mop.com/best/static/2171/8857.html
第十八集:独眼单臂一条龙——纳尔逊(英国海军上将)
http://dzh.mop.com/best/static/2171/8859.html
第二十集:我和皇上谁也离不开谁——贝尔蒂埃(法国元帅)
http://dzh.mop.com/best/static/2171/8862.html
第二十一集:邋遢铁帅——达武(法国元帅)
http://dzh.mop.com/best/static/2171/8864.html
第二十二集:为皇帝哥哥而战——卡尔大公(奥地利陆军元帅)
http://dzh.mop.com/best/static/2171/8865.html
第二十四集:“北方老狐狸”——库图佐夫(俄国元帅)
http://dzh.mop.com/best/static/2171/8867.html
第二十五集:猛大帅有点神经病——布吕歇尔(普鲁士陆军元帅)
http://dzh.mop.com/best/static/2171/8868.html
第二十六集:有了总参,一切搞定——沙恩霍斯特(普鲁士将军)
http://dzh.mop.com/best/static/2171/8869.html
第二十七集:好谋士的一片激情——格奈泽瑙(普鲁士陆军元帅)
http://dzh.mop.com/best/static/2171/8870.html
............
从炮兵独立到核弹袭击——300年西方战史百将传 总目录
http://dzh.mop.com/best/static/2171/index.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9 21: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地个神啊,你小子都中校了?我还一可怜的下士啊,下次见你我得敬礼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0 05: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维基名言里有威灵顿那段“不厚道”全文,一读才发现怎么看怎么是说制度,

威灵顿1831年11月11日对议员同僚:
“法国军队的组成和我们有很大不同。征兵制召集了每个社会阶层的一部分,无论是你们的儿子还是我的儿子,都必须加入行伍;可是我们的人呢,我只能在这个屋子里说一下,他们都是些社会渣滓。人们说他们入伍是为了热爱从军,或诸如此类,那是没有的事。有人从军是因为有了私生子,有人是犯了法,更多人是为了喝几两老酒;你们无法想象这么一帮子人集中到一起,非常难得的是,我们要把他们转变成现在这样的好小伙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0 11: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守业 于 2010-7-30 11:17 编辑

回复 5# iron duke
   是的,这几篇小传参考性并不强,其实只看这组文章的标题《从炮兵独立到核弹袭击》就知道作者不是搞拿史研究的。小错误不少,比如拿破仑的首败 法俄之战都有错误,威灵顿为什么被称为‘铁公爵’也被他搞错了。
当然作者幽默的语言作为趣味阅读很不错,所以就转了放到布伦军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0 18: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约翰.霍兰.罗斯在《拿破仑一世传》中说拿破在英国也可以出头,如今联想到威灵顿的发迹史发现却实很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0 19: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拿破仑要在英国发迹还是可以的,条件是父亲卡洛得戒赌,要不买官钱是个问题。威灵顿从军时候也穷得叮当响,总算有个能干的哥哥可以借钱,拿破仑找约瑟夫恐怕借不出多少。
印度那一段倒不是问题,威灵顿挂着上校军衔去的,立那么多功,回来也就是少将。哥哥理查德给了他更多表现机会,但升职似乎没怎么照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0 20: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看法正好相反,如您以前的帖子所说奥热罗可以在六月之内从上尉到少将,法国革命这个乱世却实给予了一些人发挥的舞台,其中就包括拿破仑。
如果拿破仑一家去了英国贵族头衔能否被承认就是个问题,即使被承认并且学有所成在英国这个古老体制下也很难有施展的机会。毕竟前有约克公爵后有摩尔 威灵顿以及威灵顿手下的希尔 贝尔斯福德那一片就算拿破仑拼血本买了少将衔估计也是去美洲走一趟,欧洲大陆是没他啥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0 20: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一直纳闷拿破仑出生后一段时间波拿巴家很富裕,但后来他到法国上军校时反而穷了。原来他老爸还有好赌的习惯。
拿破仑的家族观念很强,他老爸死后这一家的担子都压在了他肩上,使他不得不付出很大的努力去改变这一切,这点倒可以称为他的优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9-2 03:27 , Processed in 0.03422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