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jesuisfabrice

[讨论] 拿破仑如何不征俄,但又达到削弱俄国的目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30 22: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笑,清朝其实一直是毛子领土膨胀后的东线隐患。早在7年战争的时代,毛子为了后方无忧开打前就先在东线做了手脚——就是我国历史上的准噶尔之乱。mouqing 发表于 2011-1-30 17:25

阿睦尔撒纳向俄国求援并避难和俄国蓄意挑起阿睦尔撒纳之乱是两个概念

引一段准噶尔汗国史的内容

阿睦尔撒纳对借助清人帮他成为全卫拉特汗的大失所望,便于1755年9月背弃清帝国而发动了武装斗争。当时他在喀尔喀,因押送俘虏达瓦齐而来到喀尔喀的西部边境。阿睦尔撒纳带有一支卫拉特士兵组成的不大的队伍,联合一些喀尔喀军事首脑,其中有车臣汗爱马克中的德勒克王和凡济尔王。阿睦尔撒纳攻打守卫边境的满军,‘击溃了满军之后逃往准噶尔。满军司令部派出一支庞大的队伍跟踪追击,但追兵返回,未抓住逃犯。

同年(1755年)11月亚戈比得到新消息说,“今年秋天第二个月以前,原入了中国籍的浑台吉投奔者阿睦尔撒纳,击溃了边防卡伦之后,朝他自己的浑台吉人这一方逃跑”。根据同一份资料得知,阿睦尔撒纳带走了少量卫拉特士兵,以及“蒙古军人中几个善战的人……现在由于他的逃跑,中国方面惴惴不安……,为此重征退伍军人人伍,开往浑台吉边境。

如果阿睦尔撒纳之乱真是俄国做的手脚,何至于这种反应。每每有人把准噶尔与清廷的等同于俄国支持下的漠西蒙古与中国的对抗,实在过于夸张,准噶尔和俄国间的关系一直是冲突不断,大策凌敦多布的亚梅舍沃要塞一战,持续近两年,歼灭俄军数千,其冲突规模不在雅克萨之下

本身1755年一次平准结束之后对漠西和漠北蒙古的压榨以及对阿睦尔撒纳等有功之臣的压制才是二次平准不得不打乃至准噶尔灭族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30 22: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装甲掷弹熊
    熊熊最好看下罗斯的《拿破仑一世传》下册P107页,虽然那里也只提了一点,但拿破仑的亚 ...
高守业 发表于 2011-1-30 22:24

几个外国教官训练的欧式部队并不容易真正达到欧洲部队战斗力,土耳其的欧式部队在1828-1829年俄土战争中的表现就是明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30 23: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 装甲掷弹熊

中亚史什么的于我而言跟浮云没啥区别,也就是以前听人给我提过这事,当初被狠狠吓了一跳。什么时候系统的看看这一段去,还有点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30 23: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 装甲掷弹熊
那么土耳其的骑兵部队如何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30 23: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 装甲掷弹熊


    印度人在英国人面前的表现也是明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30 23: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众所周知,拿破仑征俄是一大战略错误。那么征讨俄国失败的原因有冬天的寒冷,后勤的补给不力这两大因素。jesuisfabrice 发表于 2011-1-29 21:14


看掉了天气问题,这点过来附议一下高版。

从科兰古的回忆录来看,单就当年的情况说,征俄失败的原因其实应该是那年不够冷,或者说冷得太晚了。占领莫斯科后,科兰古一再劝皇帝这地境冬天贼冷咱们趁还不太冷赶快撤吧或者做点啥预防措施(科之前曾为法驻俄大使),然而当年冷得晚,让皇帝嘲笑他“旅行者的谎话永远不会被揭穿”,觉得莫斯科的天气和巴黎没啥区别。

在撤退的路上,姗姗来迟的风雪、灾难般的后勤和俄军的追击阻挠,让征俄彻底变成了一场惨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30 23: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装甲掷弹熊 于 2011-1-31 00:20 编辑
回复  装甲掷弹熊
那么土耳其的骑兵部队如何呢?
jesuisfabrice 发表于 2011-1-30 23:04

土耳其旧式骑兵当时主要是纪律不大好的轻骑了(刚想起来土耳其也有哥萨克骑兵,北多布罗加哥萨克),在拿破仑远征埃及的过程当中曾经被远少于己的法军击败,不过袭击补给、遮断、侦察之类的还不错

1828年的Nizam新军骑兵至少看起来还不错,但是实际战力也不行(Empire Besieged那书里面的,不在手头,26年刚把近卫军搞掉,整体战力必然受影响)不过土耳其有一点做的不错,后勤补给,1828-29年俄土战争当中土耳其人还有句话叫这种东西只能是俄国人和狗才吃的,言下之意俄军的补给远不如土军

查了下A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Ottomans,对土耳其初期Nizam新军评价如下:
The entire military was based on a conscription system, but there were competing pressures that created large and unwieldymasses of ill-trained irregular cavalry. This transformation of the Ottoman military was poorly thought out and poorly planned and failed to provide the empire with a sharp instrument of military power. While it enjoyed some limited successes on the battlefield, its performance in combat was largely poor.

中东地区欧式部队真正有些样子恐怕还要看阿里帕夏的埃及部队(马尔蒙对其评价不错),土耳其军队得到克里米亚、1877-78年俄土战争的时候就有不少发挥不错了,比如普列夫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30 23: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装甲掷弹熊 于 2011-1-30 23:34 编辑
回复  装甲掷弹熊
    熊熊最好看下罗斯的《拿破仑一世传》下册P107页,虽然那里也只提了一点,但拿破仑的亚 ...
高守业 发表于 2011-1-30 22:24

于是发现法国的东方政策反复无常到无解

以下摘自《伊朗外交四百五十年》

蜜月期:

1807年2月在对法战争中败北的俄国政府,派特使伊斯提法努(Istifanow)前往德黑兰,以期签订和约。然而,有法国人作靠山的法特赫阿里沙赫,对俄国来使的建议置若罔闻,反而当即派以加兹温督军米尔扎礼萨汗加兹温尼为首的使团,携带价值五十万吐曼的珍贵礼品前往拿破仑
宫廷。法国皇帝当时住在东普鲁士(今天的波兰)的菲肯斯泰因营地,他盛情款待了伊朗来使。经过几天的磋商,于年月日由伊朗特使米尔扎礼萨汗和法国外长夏姆帕尼伯爵)签署了一项共有十六项条款的条约。

根据菲肯斯泰因条约,法国皇帝答应确保伊朗的独立,并认为格鲁吉亚实属伊朗领土,外国军队应撤出该地区;法国政府有义务按照欧洲市场价格向伊朗提供它所需要的野战炮、步枪及其他武器,并派遣若干炮兵、工程兵和步兵教官,以帮助训练伊朗军队。伊朗政府则相应地承担下列义务:立即断绝与英国的外交和贸易关系,对英国公开宣战,并召回派驻孟买的公使,切断与英国在陆地和海上的一切联系。假如英、俄两国结盟发动战争,伊、法两国就将如法炮制,联合起来反对它们。一旦法国向印度发动进攻,伊朗将为之提供过境的便利。若法国舰只驶进波斯湾,伊朗应满足其一切需要。此外,伊朗政府还要鼓动坎大哈的阿富汗人奋起反对英国。

拿破仑在菲肯斯泰因营地给伊朗使臣以特殊的礼遇,待之如贵宾,这使在那里的奥斯曼使臣好生忌妒。法国皇帝主张伊朗和奥斯曼帝国握手言和,并为此出面斡旋,希望两国能联合起来。奥斯曼使臣却向拿破仑抗议说:伊朗人即使不是奥斯曼帝国的臣民,至少也应该在奥斯曼土耳其人之下,绝不该待他们如此敬重。拿破仑是这样答复的:如果说奥斯曼政府是我们的至交和盟友,那么伊朗也是我们可尊敬的盟国,希望这两个有共同宗教信仰的邻邦能摈弃长期以来的争端和分歧,为反对共同的敌人俄国和英国而携起手来。

西西雅诺夫被杀后,高加索前线俄军改由古德维奇将军指挥,到年底他相继攻占了巴库、达尔班德和夏基诸城。可是,俄国人对于拿破仑在欧洲战场的节节胜利颇为不安,尤其是在奥斯特里兹和埃劳的两次败北,使其受到牵制,不能在高加索前线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1806年12月,古德维奇将军甚至决定与伊朗签订停战协定或者缔结和约。正因为如此,当他得知拿破仑在埃劳大获全胜后,没过几天便派伊斯提法努前往德黑兰。但因伊朗政府把俄军从所占领的地区全部撤走作为开始谈判的先决条件,故此谈判告吹。实际上,这时的法特赫阿里沙赫因为有了法国作靠山,故意拖延时间,等待法国的军援,以便将来给凶恶的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

抛弃期

拿破仑为了取悦于俄国沙皇,不惜将摩尔达维亚和沃拉西亚割让给俄国,并声称,假如奥斯曼苏丹反对的话,那么法、俄两国就将瓜分他的国家。奥斯曼宫廷对这项条约感到震惊和丧气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作为它的朋友和同盟者的法兰西皇帝怎么能如此不讲信义,无耻地出卖自己的盟友呢?提尔西特条约在伊朗产生的影响也不亚于此。在拿破仑的蛊惑煽动下,正准备与法国合作同各敌对国相抗的伊朗,这时突然发现它被置于四面楚歌的境地。拿破仑在提尔西特根本没有向俄国沙皇提及伊朗问题,这实际上是抛弃自己的盟国,使之在伺机报复的俄国和英国面前,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果不然,因同法国媾和而撤出欧洲战场的俄国军队,被派往高加索前线,以便同伊朗和奥斯曼帝国进行更加激烈而残酷的战争。

鉴于喀尔丹将军和法国军事教官仍在积极热情地为伊朗编练新军,并用新式武器装备该国的军队,古德维奇将军遂于1808年5月21日派代表前去拜会喀尔丹将军,郑重向他提出,身为一个同俄罗斯帝国结盟的国家的使者,不应该参预伊朗的内政,做出有损于俄国利益的事情来。喀尔丹将军由于在伊朗工作久了,对这个国家的命运十分关切,所以极力赞助在俄国与伊朗之间进行调解。在他的规劝下,法特赫阿里沙赫指示其驻巴黎公使阿斯戈尔汗少将,正式要求法国政府出面斡旋,以促成俄国同伊朗的和平谈判。可是巴黎方面很长时间未予答复。

1808年10月初,俄国政府拒绝了法国要在它与伊朗宫廷之间充当调解人的建议。古德维奇将军不顾原先与喀尔丹将军达成的关于俄军在和平谈判结束之前决不发动进攻的协议,悍然出兵攻打埃里温,并轰击了伊朗里海沿岸地区。然而,总的说来,双方的战局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时,在伊朗军队中服务的法国军官拒绝参加针对俄国的军事行动,这使伊朗政府感到情况不妙。首相米尔扎夏菲汗于同年10月16日,致函法国外交大臣夏姆帕尼伯爵,就和平谈判和法国政府从中斡旋之事正式提出询问,并提醒法国政府要严格履行保障伊朗独立和领土完整的菲肯斯泰因条约的各项条款。夏姆帕尼伯爵于同年11月复函喀尔丹将军,明确表示法国政府不会出面调处,建议俄、伊两国在德黑兰直接进行和谈。伊朗政府得知法国政府的上述答复后,决定与英国政府握手言和,重修旧好。于是,喀尔丹将军于1809年2月12日获准离境,他怀着沮丧的心情离开德黑兰,在大不里士稍事逗留,后返回法国。与此同时,伊朗驻法大使阿斯戈尔汗阿弗沙尔少将也得到拿破仑的允许离任回国。这样伊、法两国的外交关系便中断了。

悲惨结局(投英又被英国抛弃)

奥斯曼军队从高加索战线左翼的撤出(布加勒斯特和约),使伊朗军队的战略形势急遽恶化。俄军乘机展开猛攻,全线推进,他们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做。这种强盗行径激起沦陷区人民的强烈反抗,仍然效忠于伊朗朝廷的格鲁吉亚的亚历山大亲王是抵抗运动的首领。

1812年7月16日,英、俄两国缔结同盟条约,组成了反拿破仑的统一战线,双方约定,决不单独与积极准备进攻俄国的法国皇帝媾和。此后,英国政府撤走了它在伊朗军队中供职的军官和军事顾问,这样,伊朗政府就再次上了与之结盟的欧洲人的当,在面临强敌威胁的关键时刻,被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俄军利用这个大好时机,于1812年10月发起了总攻,在阿斯朗杜兹一役,彻底摧垮了阿巴斯米尔扎的军队。在这次战斗中,尚未回国的英国教官克里斯蒂少校阵亡,伊朗王储侥幸逃过阿拉斯河,幸免于难。1813年1月12日,连科兰失陷,至此,高加索里海沿岸一带全部被俄军占领。随后,俄军包围了埃里温,伊朗守军在俄军的连续打击下,一败涂地。这时英国公使古尔乌兹莱爵士向法特赫阿里沙赫施加压力,迫使其与俄国议和,他要挟说,如果伊朗政府不肯媾和,英国将停止每年的财政援助。

貌似拿破仑还没远离俄国,波斯已经被打得快废掉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军饷 +20 收起 理由
高守业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31 00: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我还以为土耳其的骑兵还可以呢。。。没想到也是渣。。。土耳其好像被称为欧洲病夫吧。。。法国人说有句话叫la tête du turc dans la classe 。就是班上的土耳其脑袋。翻译的意思是班级上受欺负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31 00: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装甲掷弹熊 于 2011-1-31 00:40 编辑
话说我还以为土耳其的骑兵还可以呢。。。没想到也是渣。。。土耳其好像被称为欧洲病夫吧。。。法国人说有句 ...
jesuisfabrice 发表于 2011-1-31 00:26

sick man of Europe
尼古拉一世对英国大使所说(版本貌似还有好几个)

As a result, an empire founded by horse-archers, wh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light cavalry traditions in Europe and the Middle East, had no effective cavalry corps except for two or three excellent cavalry regiments (which were generally quartered in and around Istanbul). And sadly, for horsemen, the Ottoman military continued to depend on tribal levies or volunteers of dubious military value who were liabilities rather than assets most of the time.
——A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Ottomans

不过渣不渣也是相对而言,土耳其骑兵打正规战不大行(为了弥补战力不足甚至征募了一些基督徒,比如哥萨克,结果跟俄国打起来逃亡成堆),深入敌军后方搞破坏切断之类的Basibozuk轻骑兵还是相当出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5-20 05:13 , Processed in 0.0237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