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nofer

日本情爱电影:人性与道德的迷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7-31 23: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奇情篇
六月的蛇:情欲在潮湿中滋长
六月的东京,雨一直都没有停过,孕育着一切。
空气潮湿而温暖,
爬虫和花草都在疯狂成长,蛇也探出了它左右晃动的信子……
这是一个关于女性性欲自由的故事,这部影片用蛇借喻女性性欲,讲述情欲在潮湿中滋长的故事。
塚本晋也是一个聪明的家伙,他对影像的控制能力完全是一个出色的摄影师的水准。从《铁男》开始的这种黑白影调,一直是他的招牌,而他特别善于在这种影调下讲述一个青灰色的故事。第一次看到他拍摄的《六月之蛇》海报和剧照,就感觉这是一部值得期待的片子。印象中那是一个一个在雨中自慰性感而妩媚女人。
本片中,女主角伦子的脸总被潮湿的空气浸润透了,冒着一些油亮的汗珠。她每一天的工作就是接听电话,帮助别人排解心理问题。她在一个电话心理咨询的小公司工作,安静而忙碌的给数不清的人以希望和安慰。尽管有时候她也不知道这有没有用。下班了便默默的挤在沙丁鱼罐头似的地铁里,然后回到有洁癖的丈夫永远清扫着的,如同公共厕所般干净的家。
如果说在她那僵硬的生活里有什么意外的话,那也只限于在镜子前面换上性感内衣的小小的幻想罢了。工作中,她不断的安慰一个个客户要按自己的意愿活着。但潜意识里,这又何尝不是在安慰自己呢。尽管她也爱美,可她从没敢穿过超短裙。她渴望丈夫给她爱护和满足,但她的丈夫似乎永远只对打扫房间感兴趣。
她不断孕育的希望既是给别人的,也是给自己的。但从来就没有人给她的生活一个解释,冰冷的完美带来的伤害比之混沌的愚昧更加的残酷。
伦子的丈夫辰巳兹彦有着成熟的秃顶、挺着中年的肚子、戴着猥琐的眼镜,他只是一个可怜的工作狂,而工作对他而言不过是逃避。应该跟妻子做爱的时候,他在工作;母亲死去的那天,他仍然以工作为借口躲在咖啡厅里发呆。这个没有生气的中产阶级,这个喜欢逃避不敢负责任的男人,只有在清理下水道的时候,才有些许的快乐。
按照导演塚本晋也暗示,这个胆怯的男人就是日本男性集体的缩影和写照。
伦子和这个家庭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个有强迫症和洁癖的丈夫,她和这个男人唯一的关系就是看来没有丝毫的关系。他要求她整洁秩序,要求她不要养宠物,要求她过一种修女一样没有性行为的生活。
可是,伦子不是修女。在暧昧的雨季里,她莫名的冲动。在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她剪短自己的裙子,脱掉裙下的内裤在家里自慰。而这一切却被一个摄影师拍摄下来。这个不得志的家伙曾经在电话里向伦子倾诉,得到她的安慰和鼓励而放弃自杀。
这位被她拯救的摄影师客户寄了一封装满她在镜子前换衣服和自慰的照片的信之后,她的改变才被强迫着进行了。但就像已经习惯被圈养的宠物一样,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她的反应是愤怒和恐惧。她不认为摄影师在电话里对她吼"你要我按自己的意愿活着,但你为什么做不到?!"是拯救,她也不认为她会习惯于这种方式的希望。她就像我们所有的人一样。当希望真正到来的时候却不知所措。可改变的确已不由她的控制了,她被迫穿了她从不敢穿的超短裙在人潮汹涌的街上走;也被迫去了从不敢去的性用品专卖店买产品。
在一次次惊恐的街头行走中,她渐渐开始复苏了自我,开始真正的思考自己的生活;在摄影师寄给她的影集里,她才第一次看到自己最真实的影像。在打给摄影师的电话中才知道。原来摄影师从她的照片中发现她有乳腺癌,这是由于长期的性压抑和性冷淡造成的。担心她会拒绝帮助,才会以此极端的方式给她的生活指出另一个出口……
很难说清是不是因为缺乏性爱应有的抚摸,才会导致这种疾病。但有一点是很清楚的:男人的可笑。那个阳痿一样的丈夫在得知只有将乳房切掉才能保住伦子的性命时,竟然很激动的捍卫那对早已不属于他的乳房。当不能靠抚摸拥有女人的身体和乳房的时候,男人只能选择可怜的拒绝。
伦子最终没有马上切掉乳房,只是因为她很清楚,这是她的身体,她拥有,而不是另外某个男人。于是她有权利在雨中暴露出来让摄影师拍摄。
这一段戏可说是难得的高潮。而相关的三个人,也先后得到了相应的满足。
伦子在雨中镜头前的自慰就是对自己身体所有权最有力的申明;摄影师也在这种极端的拍摄过程中得到心理的满足,毕竟他只是一个癌症晚期的可怜虫;而丈夫也在偷窥妻子的时候自慰成功,这是他与那个陌生肉体的最合理关系:他不拥有她,也没有权利进入她。我们都知道爱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但我们是不是也知道,伤害会以表面上是爱的状态出现呢?伦子的丈夫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爱在下班之后去和同事去玩、不惹是生非,爱干净并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呆着。和伦子相敬如宾,但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吗?人是会思考、会愤怒、会忧伤、会茫然、会需要交流的一种生物。但在任何事物都有行业标准的今天,我们越来越"精明"的计算着我们所付出的所有东西,包括我们的爱。当毫无利益的情况下,哪怕是一盎司的情感都不会给予。当物欲消费可以光明正大达到的时候,人本身需要的最基本的情感却要以一种不道德的方式获取。MBA之类的课程把人的情感用低级的方式列表,却被谓之文明的进步。迟早有一天我们会明白,当我们试图以精确的程序控制这个世界时,我们只会得到一个完美却空无一物的天堂。逃离是必须的,但人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那就是非要等到那条代表罪恶的蛇出现后,才开始醒悟和行动。
最后影片以伦子的询问结束。
"这是去哪里?"
"去地狱。"
这部影片秉承塚本晋也一贯的风格,这又是一部仅77分钟长的黑白片。影片以一系列色情意味浓厚的画面表现伦子逐渐复苏的性欲渴求与肉体快感,但塚本晋也的目的决不在于给人提供感官愉悦和刺激,它们所呈现的其实是都市人在心理上的落寞乃至变异的心态。观众的注意力很快就会从主人公的性饥渴转向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伦子与兹彦冷漠麻木关系的基础是他们无力表达和交流欲望,身体的本能却以强大的力量成为生命的召唤震动了他们,这股力量通过一位由塚本晋也本人扮演的摄影师表达出来,最终强迫他们重新认识和建设他们的婚姻。影片虽然以黑白为主,但还有一种微妙的蓝色调与之配合。影像上具有他依旧大胆先锋的想象力,据称几乎已超越35毫米胶片的表现边界。
记得本片的预告片里有这样一句话:"这是一场女人胜利,而男性败北的日本革命。"这部影片中导演塚本晋也对男人的贬损可谓不遗余力。本片中出现的男人基本都是可怜虫:每天与妻子分床还要假装睡着的兹彦;塚本自己扮演的被癌症疼痛折磨到流泪的摄影师;甚至那个由寺岛进客串的小警察也是外强中干的恶心鬼。
而所谓女人的胜利,不过是身体的自我觉醒,脱离了男人支配的女人身体不仅反过来能够支配男人,而且将脱离控制。好在塚本晋也放弃了曾经顽固的"狠",而安排了一个回归的温和结局,尽管片尾时的两人做爱场景显得极其不和谐而且让人怀疑这是塚本的又一次戏弄。
在拍完《铁男》之后的15年来,每年的这个季节,塚本晋也都被同样一个故事蛊惑,关于一个女人和她隐藏的性欲。当雨季过去的时候,塚本的灵感就像一条冬眠的蛇一样隐匿不见。于是,这个本该在《铁男》之前出现的电影一直拖到现在。作为导演塚本累积15年的郁结,本片并没有受到应有的认可。当然,塚本的电影向来只有争议。有时候不能不承认,他是一个喜欢制造这种"一个人的电影"的自私的家伙。而一直都在延续的形式化的表达也让人不满。例如对男性生殖器的外化表现,在《铁男》里,男主角的阳物变成了一个无法停止的大钻头,而在本片中,变态摄影师的阳物是一根柔软的、蛇一样的钢鞭。
这些东西的出现就像片中兹彦两次在性俱乐部离奇的离奇经历一样,莫名其妙。对"人的异化"这一主题的表达始终是塚本的兴趣所在,可是当这种表达成为一种形式的时候,就显得过于刻意。
电影链接
片名:《六月之蛇》
英译:A Snake of June
导演:塚本晋也
主演:塚本晋也
 黑泽明日香
 神足祐司
片长:77分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31 23: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情果汁:爱我,别走
迪吧,时尚的汇聚处,放任和叛逆是夜色里的诱惑,她们,吞云吐雾的活着,在空虚的心里幻出一个世界,夜晚属于她们,属于性感和感性。
酒和音乐是最好的催情剂,身体近距离的相对让心有了渴望,他拥着她舞得缠绵,她望着她,内心嫉妒。
爱情表达的方式是以嫉妒为标志的,无论同性、异性都是这理。
她,清子,性感的女子,却不是男人的猎物;她,千夏,像个干练的假小子。她们同居,她们是同性的恋人。
她们缠绵,可是缠绵里依旧有着泪光;她们相依,可是相依里还是无法排遣内心的空落。
雨,淅淅沥沥下着,淋湿了所有的欢乐;泪,飘飘洒洒的落着,浸透了每一寸的肌肤。她们是属于夜的,在舞动里忘忧,在停止里哀伤。
一个爱的热烈,一个不知所谓,情感和欲望之间那个更加真切。
《爱情果汁》是新藤兼人的孙女新藤风在2000年的处女作,它描绘了两个女孩子之间的同性情谊,镜头流畅,画面唯美,两个人面对面睡着的样子让人感到一种宁静和安详。
长发的清子喜欢穿裙子是个性感而天真的女孩子;短发的千夏喜欢穿T-shirt和随时随地的拍照,像个干练的假小子。
她们生活在一起,一起逛街,一起泡吧,并且睡在同一张床上。
千夏和清子并不是爱人关系,起码最开始不是,她们只是住在同一间房子里--玻璃窗上粘着千夏照的黑白照片,她们常常光临酒吧,那是个龙蛇混杂的场所,烟雾缭绕,年轻的男女吞云吐雾,亲吻抚摩,千夏喜欢女孩子,她与别的女孩子拥抱,缠绵,两个人的身体贴的那样的紧密,各自妖娆,缠绵在一起就给人一种柔软的感觉;也有陌生的男人找清子搭讪,她却只是傻傻的微笑,像个没长大的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31 23: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千夏是个同性恋者,因为自己的性别而苦恼不已,躲在屋子里啜泣,清子便轻轻吻去她的眼泪,然后和她接吻,以此给她安慰,清子就像个柔和善良的小妹妹,她的亲吻和抚摩并不是源自于爱,也许她只是想让她不再那么痛苦。
两个人在一起讨论性的快感,清子一脸好奇,询问千夏关于自慰与做爱的种种问题,寂寞如同潮水汹涌而止,让痛苦的千夏万劫不复,无法逃避,她只能让手在自己身体上肆意蔓延,以此抚慰自己。
清子对此又好奇又渴望,原来在两个人身体及灵魂中涌动的,也有欲望,只是清子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她对一切只是天真的好奇,千夏知道自己的痛苦源自何方,却还是无可救药的泥足深陷,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在劫难逃。
离家不远有一个水族馆,出售金鱼,清子迷恋着那里,那就像一个童话世界,她每每都被那里的鱼吸引,专著的看着它们--鱼缸另一边是清子艳羡和惊讶的表情,金色的小鱼仿佛摇摆着尾巴徘徊于她的鼻尖。她想拥有一只小鱼,可是价格却只能让她望而却步,千夏对此并不以为然,为了和喜欢的鱼在一起,清子甚至想留在店铺干活,水族馆的老板是个安静的男生,总是躲在角落里看书,他告诉清子,薪水会很低。清子很开心,她并不在意钱。
后来清子真的在一个明媚的天气里走进那家水族馆找活做,可是那个看上去亲善的老板却不容迟疑的告诉她这里没有活给她干,清子失望极了,她只好选择了退而求其次,她要求为这家店铺做一个广告。
千夏买了两条小金鱼给清子,清子很喜欢对它们,从此她有了可以悉心专著去做的事情,她小心翼翼的呵护它们,看着它们,喂他们,金鱼几乎成了她无法离弃的一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31 23: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影片中,男主角役所广司是个事业和家庭都失败的中年男人,40岁的失业男子,被妻子抛弃,落入了人生的低谷。在老渔夫的劝告下,他来到一个遥远偏僻的村庄旅行,住进一幢神秘的房子里,从那里可以看到一座红色的桥。在房子中,藏有一个花瓶,老渔夫把偷来的金佛像放在里面。那个男人没有发现花瓶,却遇上了一位奇怪的女人。佐惠子(清水美砂)是个有偷窃癖、而且在某方面异于常人的女人。他们因为一个流浪者临终前关于"宝藏"的秘密而相遇在赤桥边。女人其实并不是出于需要而盗窃,这就不由得有些让人有些起疑,按照精神分析的说法,这种盗窃多半是出于一种"补偿"的目的,既为补偿,那么她定有不满足,联系到她的身体状况,那么这种不满足就来源于"性"。
那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性关系起先有种甚至不太像性关系的疏离味道,可以说那时他们之间的关系并非非常亲密,而只是一种特定的"帮助"和"需要"关系。而一旦更深入的相知、相濡以沫乃至爱情发生,他们之间的性关系才显露出一种"救赎"的况味:原来女人有故事,男人也似乎没有后路可以退。
"性"在两人中间摇摆和倾斜,相爱容易相守难,执着和恪守忠贞更难!
再看,女人的那位每天都在门口守望的婆婆,"过去村里的美人",守得红颜尽逝了,等到了什么呢?那渔夫先前所说的"赤桥旁边藏着的金佛",原来就在她的身上!前一辈恋人的宿命,所谓"金佛"不过是一个虚幻,是一个隐秘的谎言。于是我想起了《东邪西毒》里边的"桃花",其实桃花什么都不是,也可以什么都是,是具像的爱人,也是幻象的可望不可及或者逝去的一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31 23: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金佛的故事,这是影片暗藏的线索,牵出了两段爱情故事出来,人物各自的命运,性的缺失和不完美,首先是由于生活的艰难和不遂人意。于是有人选择了逃避,例如流浪汉客死异乡;有人选择了面对,例如役所广司就选择了为爱人更是为自己留下来做个渔夫,要知道,他以前可是个京城的白领啊!影片中在赤桥上出现过多次的为了生计和成功而孜孜不倦训练的非洲长跑运动员,他并不是一个插科打诨、可有可无的人物,他正是一个有关"执着"的寓言。
执着,也是很美很温暖的啊,在这个沐浴在温热阳光下的遥远半岛。
这样的故事结局自然美满。男人女人幸福地在一起,梦想依旧奔跑,等待终获答案。原是个柔韧的故事,然而说到最后该说的都已说尽,便那么柔软下去,导演透过镜头投来温和而坚定的一瞥。
这大概可以算是文艺作品里所能够看到的最为夸张、最为壮观的性爱场面了:在河边的乱石堆里,男女主人公先是有些误会的负气,然后原本相爱的两个人,在狭小的空间里,掺杂了多种情绪、有些豁出去地拥抱、做爱……然后是远景,乱石后边是蔚蓝色的海,男人和女人在呻吟,等到声息逐渐变得急促,蓦地,由乱石丛中喷洒出如同喷泉一般的液体,乱石上空随即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那道喷泉般的液体来自于女人的身体,来自于她性高潮时异于常人的身体奇特反映!
这是日本大师级导演今村昌平在他的21世纪新片《赤桥下的暖流》的故事结局。用这种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表现手法来展现女人的身体,有人说,这部电影是这位75岁的导演在拿女人的身体开玩笑,有种戏谑和调侃的味道。不过我并不这么认为,如果你看过提度·布拉斯之流的女性电影,看过他们对于女性身体那种赤裸裸的偷窥意识和近乎猥琐的镜头表现,相比较之下,我觉得今村昌平的电影语言其实是相当严肃的。他所探讨的男人和女人性的执着与困惑,还有关于同现实抗争、关于性与爱情的取舍与交割,推及到"活着"的深层忧患意识。恰恰东郭认为这是一部很深刻也很严肃的暗藏机锋的大手笔电影。当然,就如同苏菲·玛索的《情欲写真》,有人因为里边有些大胆暴露镜头就以为是三级片一样,哪里悟得"忠贞"的深意!看得见那道彩虹已经是不错的了,又何必去追究它的赤橙黄绿蓝靛紫呢。
中国古话说:"食色,性也"。原来"食"(生存)与"色"(性)从来都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啊,没有安定的生活,连性都是那么苍白!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役所广司在生计无着落的时候曾经一度性无能。这一点上,与基斯洛夫斯基的《白》中的男主角又有了某些共同之处:即性本身就是一种忧患,而生计忧患又制约着性的忧患。性的忧患的克服就在于对"生存忧患"的克服。同时,男人和女人的忧患是对等的,也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影片中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性、爱情、忧患、执着总是交织在生命中的。然而爱情本身的动机触发却是简单的,生命中却要克服如斯的障碍,才可以见得到彩虹。今村昌平以他特有的前卫和夸张的方式表达了对女性的钟爱,"21世纪也将是属于女人的世纪!"他在后来谈到电影的时候这么说道。宝藏最后的揭密,是全片的主旨:如果男人有幸遇到了应该属于他的女人,就该珍惜她,与她水乳交融,她就是他生命里的宝藏。--导演在他的暮年终于悟出了此道,并以一种石破天惊的方式来讲述,明明白白的一篇《醒世恒言》!
电影链接
《赤桥下的暖流》
日本、法国 2001年
英译:Warm Water Under a Red Bridge
导演:今村昌平
主演:役所广司
 清水美砂
 倍赏美津子
片长:122分钟
获奖情况:
芝加哥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幕后:
日本导演今村昌平被称作是殿堂级的大师。这种说法起码有戛纳电影节可以作证:三次金棕榈大奖获得者。这是绝无仅有的荣誉,可谓戛纳第一人。这三部电影分别是1983年36届的《酋山节考》、1997年50届的《鳗鱼》,还有就是2001年54届的《赤桥下的暖流》。
《鳗鱼》和《赤桥下的暖流》更接近,都是讲述一个处于低潮的男人如何在底层生活中从女人那里获得了救赎。而且,这两部电影的基本阵容也是一样,男主角役所广司,女主角清水美砂。
较之《鳗鱼》的沉郁稳重,《赤桥下的暖流》从风格上做了相当大的变化,是一出精致动人且诡异大胆的轻喜剧。一个中年男子(役所广司)失业了,又与妻子不和,倒霉的他在街头与一流浪老头儿相识,并颇为投机。老头儿在死前告诉男人,只要到遥远偏僻的能登半岛,找到一幢位于河边赤桥下的房子,便会找到一个内藏金佛的瓶子。男人找到了赤桥边的房子,并没有找到金佛,而是遇到了一个天生异秉的女人,并和这个奇异的女人相爱了。在爱的滋润之下,男人重新获得了生活的热情和力量……
今村昌平曾经师从小津安二郎,沿袭了小津电影中细节的精确性,和好莱坞的特技工场制造不同,今村"童话"的真实性,是靠日常生活的一草一木来准确构造的。电影中的河边捕鱼的人、乡村男女对话、佐惠子做日本糕点的刀具、超级市场的售货员的表情等等,都是今村极力捕捉的细节。而这些其实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细节,却浓缩了生活的精华和尘世的温情。《赤桥下的暖流》虽然题材非常大胆奇异,但拍摄手法简练干脆,基本上没有任何感官刺激镜头出现。也可以说,这是一部画面相当"健康"的电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31 23: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雾岛美丽夏天:蝴蝶栖息的地方
《雾岛的美丽夏天》是去年日本获誉最高的影片,出自老导演黑木和雄之手。这个曾经拍过《龙马暗杀》《浪人街》等经典黑帮、武士片的老导演,复现了60年前的记忆,《雾岛美丽的夏天》是部绝对能打动你的电影,特别对那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来说,能从中体会到战争带来的种种--不是物质身体上的疼痛或者缺失,而是心理上灵魂上的崩溃,这一种伤痛最难治愈。
日本电影总是有着很独特的叙事方式,有时候会没有完整的主线,没有封闭的因果关系,起承转合,只有讲故事的人"移步换景"。影片描述的不过是康夫一家周围细碎的小事,将战争结束前普通日本民众的心理状态不经意的呈现出来,它将一些片段和细节连缀成线,节奏平和,甚至是缓慢,整体看起来却又没有琐碎的感觉,一切都很自然而然,行云流水。它传承日本老一代大师风格的电影,摄影机位相对固定的较多,有着传统电影的凝重绵长之感。在观影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雾岛美丽的景色,包括一些独特的日本建筑。
细细想来,电影只是记叙了一些和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片段。在遥远偏僻的雾岛,战争以另一种形式渗入这片原本宁静安详的土地。
开篇的少年坐在桥上,看一只拥有着美丽翅膀的蝴蝶……
1945年8月雾岛宫崎县,太平洋战争已经临近了尾声,只是生活在这片遥远土地上的人对此似乎仍浑然不知,宁静的山村里鸟叫,虫鸣。日本士兵在这里驻扎,武士道精神控制下的日本军人认为赴死是一种义务。但有些人对战争已经感到了厌倦,眼睛里有疲惫和不屑的神色,但长官却依然义正言辞的说,要战胜美国,就要抱着必死的决心和信念,以此教育这些已经身心俱疲的士兵。
康夫必定拥有一个难忘的夏天,他目睹了太多人间的戏剧,相爱,结婚,偷情,所有人类的行为不会因境遇而停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31 23: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围绕着康夫一家展开,他和爷爷,妈妈,及两个女仆生活在一起,15岁的康夫还是个孩子,但战乱年间所有男人几乎都要出去当兵,但因为自己身体不好,没有通过陆军的体检,只能呆在家里整天闷闷不乐的。严厉的爷爷不允许他去上学,认为他如果不能当兵的话也要做些工作,只有田野上纷飞的蝴蝶让这个年轻的孩子眼睛里有了稍许生机。孩子的心中向往的是像蝴蝶一样的飞翔,而大人担心的却是战争后可能给这个村子带来的灾害。每一天都生活在灾难临近的惶恐里。
隔壁的少女节子,是康夫青梅竹马的朋友,刚刚有着对爱情懵懂的感觉,对康夫若即若离,夜色里灯笼下少男少女的挽手而行和白天成片的飞机黑压压的驶在天空上形成对比,宁静的田园对应于残酷的战争更能让人体会到残忍,比直接控诉更有力度。
康夫的同学从冲绳回来找他,两个人坐在门口聊天,15岁的少年已经有着成年人的成熟和忧郁,顽固的渴望着胜利却又清醒的意识到失败,他说"要这样活到什么时候呢?日本会战败的。"与他同来雾岛的还有自己的妹妹波,但他在这里并没有过几天安静的生活就被炸死,康夫因为没有能够救他而陷入痛苦,妹妹波每天坐在屋顶,望着冲绳的方向--那是她父母死去的地方。
孩子已经有了成人的苍老,以及掩藏在眉宇之间的冷漠,战争让人静静的死去。
日子继续,每个人却都陷入无法自拔的痛苦之中,康夫的姑姑从外地回来她渴望着胜利,努力维护着民族的骄傲感,"海军还是我们的好"胜利的日子"马上就到了,马上。"也有人认清了结局"不想参战做没有必要的牺牲。"节子对康夫说:"一个一个都消失了,我该怎么办?";彷徨和无望,人们模糊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结局,却又做着最后的挣扎,心灵的创伤就在他们看似无心的对白中流淌开来;康夫相信耶稣,相信神的坚贞也有了动摇,他想知道耶稣是不是真的可以复活,心已经无所依靠,战争动摇了人们的固有价值观念和信仰。
女仆小菊去军队辨认偷东西的士兵,士兵因此接受残酷的惩罚,被长官殴打,他举起菜刀,在树林里疯狂的跑,混乱不堪。所谓的"忠心"在绵延的痛苦中早已经变的不堪一击。他拉着一直与自己偷情的春子,春子一心求死,她沉入水底,儿子将其救起,她问他,"你觉得你爸爸也会原谅我么?"原谅自己的不忠,战争让人疯狂,让欲望泛滥成灾。
混乱无望的生活,让康夫产生了幻觉,他总能听到女人的歌声,仿佛伫立在河水边,歌声穿越山林,他已经悄悄将自己幽闭起来,寻求一片净土,这一切在爷爷撕下他的画之后崩溃,康夫在林子里挖了地洞,像老鼠一样躲在地窖里不肯出来,学习忍者,并且开始向比他强的力量挑战,他甚至把叫他出来的爷爷摔倒在地,直到最后一幕对美军的挑战。
蝴蝶停了下来,士兵哭了,战争结束了,日本战败了,春子的儿子烧掉了他的房间和母亲将奔赴新的生活,熊熊烈火之下,似乎一切都结束了,母子俩背着行李离开雾岛,天空大雨瓢泼,小菊去找康夫,他一直躲在地窖里不肯出来,小菊告诉他战争已经结束了,她不停的讲着,他却迟迟不露面,大雨滂沱,居然出现了小小的彩虹……他咆哮着冲出来,大叫着"我想再重新来过",小菊想亲吻他,他却漠然,心已经死了,残酷的战争尽管没有毁灭他的躯体,却给他年幼的心带来的灭顶之灾,他望着小菊痛哭着跑开的背影没有任何反应。
美国大兵耀武扬威的进入了雾岛,康夫手持利刃冲出,看着他奔跑呼喊的样子我不知道是笑还是哭,士兵朝天放了一枪,那只美丽的蝴蝶再次出现,一切声音全部消失,时间似乎也静止下来,康夫摔倒了,他想做的也许并非真的是死亡。
波抱着小婴儿唱起了安静的歌,歌声响彻整个雾岛……
一切都结束了。
想表现战争残酷的最好方法就是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因为精神上的伤痛要远比肉体上的伤痛来的残忍的多,当电影以一种温和的方式静静的讲述的时候,我仿佛看到那种创伤和残忍在美丽的雾岛夏天飞快的弥漫……
康夫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也是他从一开始的沉静和腼腆走向疯狂,一个15岁的男孩子居然可以把自己藏在地窖里,不见天日,居然可以没有任何生的欲望,一心求死,只是这样的细节也让人不寒而栗。
康夫是电影里最强烈着期待救赎的人,尽管他很少讲话,看起来有些木讷,在他墙壁上有幅他珍爱的画,是卡拉瓦乔的《埋葬基督》,反复的镜头停滞表明导演的一个寓意:基督已死。但开始,他似乎并没有理解其中的意思,依然有所期待,认为可以像耶稣一样的重生,战争让心灵千疮百孔,有孩子失去亲人的痛,青年失去健康的痛,老人担惊受怕的痛,康夫对小春讲述耶稣复活的故事和影片最后他拿着棍子冲向美军队伍是有着呼应的,作为日本导演将这种向死后生的心态传递给了观众,而康夫举着棒子的疯狂终于在美军兵士的对天鸣枪里停息,影片以两种武器的力度对应表述了当你日本的历史位置和它的真实实力,这是自醒的标志和自强的前奏。
战争却让康夫目睹了所有的悲惨,他没有亲历战争,却被它深刻的刺伤,那种无力感,和无可遁逃的感觉让他疯狂--他目睹好朋友的死,却无能为力,以后他无法走出阴影,特别是看到朋友的妹妹波,他心理的负罪感就更深,没有人可以将他引出这种残酷,家庭也不是栖身之所,爷爷应该是个忠实战争的人,因为年迈留在了雾岛,却一直因为康夫无法参战而耿耿于怀,这一切的一切导致康夫无法拥有15岁少年的健康生活,使得他甘愿将自己困囿于地窖,决绝的和这个世界隔离,在战争结束之后,他已经完全异化,无法走出那个幽深的黑洞,他想尽办法求死却是徒劳,当他听到那一声枪响之后,完全吓倒了--想死却又怕死,他是真正到了绝境。雾岛这个方寸之地有各种各样的人,他们生活各不相同,对国家对战争却有着相似的看法,那就是日本的天皇是神,日本是神庇护的国家,它永远不会失败,所以当那一个真相到来的时候,他们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失衡,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失去的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应有的自信,他们跌跌撞撞,过行尸走肉的生活。
少了一条腿的士兵有种说不出的平和,总是温和的,不开口,他以娶到妻子视为最大的幸福,但一开口,却是对人的不信任,那种大彻大悟实际上是极端自私化的表现--战争让他失去了一条腿,毁灭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希望,看起来平和的他掩藏着所有的愤怒。
波是康夫同学的妹妹,她的父母死在冲绳,本以为到了雾岛就是回到了避难的场所,谁知道炮弹又无情的夺去了哥哥的性命,中国古话讲,哀莫大于心死,心死已经是绝望至极的事情,而一个小小女孩的心死,更让人觉得心寒,她每天以一种冷漠的表情安静的坐在屋顶,望着冲绳的方向,战争摧毁了这个年幼的女孩。她对康夫说:不要道歉,选择对手吧!这句话更像是对日本民众的呼唤,而正是这样,作为战败的日本重新的崛起并没有用了多少年,每个人都已经看见,日本隐忍精神让这个资源匮乏的小岛终于奋起,脱开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这种精神是一种真正的发愤图强,日本人,特别是他们的男人们,往往是实干的!
相川照之实验的那个士兵戏份不多,却让人记忆犹新,从一开始他的脸上眼睛里却充满了对战争的厌倦,他偷百姓的食物,和村里的女子的通奸,他代表了士兵本身对连年战争的疲倦--由于发现偷窃,他被长官痛打,死了一样的躺在地上,张着眼睛,身边的长官依然在旁边对士兵训话,他的冷漠让人真切的感受到战争摧毁的是人的灵魂。
日本战败,美国士兵大摇大败的进入雾岛,本以为雾岛恢复的平静,却迎了新的战争,电影没有继续,却在康夫疯狂的咆哮声中让人感觉到刻骨的悲伤。
电影的画面和电影的题目很相配,雾岛的夏天宁静而美丽,特别是那只蝴蝶的反复出现,它似乎是战争之外美好的象征,少年康夫的视线一直追求着蝴蝶,直到战争结束,它才停了下来。
另外女人飘渺悠扬的歌声也是电影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仿佛出自少年康夫的梦境,穿过山林和湖泊,静静弥漫……
希望世界和平,没有战争,希望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见到每一个明丽的天。
相关链接:
片名:雾岛美丽的夏天
年份:2003
导演:黑木和雄
主演:柄本佑 香川照之 原田芳雄
获奖情况:2003《电影旬报》十大佳片第一名 最佳导演、最佳新人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5-7 05:11 , Processed in 0.05408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