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sswaffen

(讨论)闪击英雄-古德里安其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0 10: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到希特勒和斯大林对乌克兰战略地位的重视,无非是为了乌克兰的粮食,顿涅斯克的煤矿和高加索的石油,所以苏军统帅部在西南方向配置了当时最为众多的部队,并在战争打响后又不断进行补充.西南方面军的兵力共计有32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16个坦克师和8个摩托化师,其中大部分装甲机械化力量集中在第5和第6集团军内.而且这两个主力集团军的指挥员也都是苏军优秀人物,特别是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少将.
我在这里必须还要提到另外一位苏联将军_苏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虽然西南方面军最终也和帕夫洛夫的西方方面军一样被德军围歼,战死疆场的基尔波诺斯也和军法判处枪毙的帕夫洛夫一样,永远被胜利的庆典和人们所遗忘.但是他在战争初期所表现出的机敏和果断,也是苏联将领中少有的头脑清醒的人.作为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不仅比别的方面军司令员拥有更多的部队和装备,而且战前准备也较充分,特别是他的战争警惕性极为敏锐.在得到德军开始撤去设在边界上的工程障碍物,并将炮弹和航空炸弹直接堆在地上的报告之后,他立即命令筑垒地域部队占领前沿接近地.基尔波诺斯判断:敌人将炮弹直接放在地面上,说明不打算长期保存,这意味着袭击随时可能发生.但他的主动却是擅自的行动,立即遭到总参谋部干预.朱可夫来电质问:“为什么发出这种可能刺激德国人挑起武装冲突的命令?!”并要求他立即撤消这一命令.
万分扫兴的基尔波诺斯只好按照他的老上级,总参谋长朱可夫的命令执行,但没有人能够阻止他去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准备:拟好了给各军的命令,勘察了行进路线和集中地域,只剩下最后发出作战命令.所有这些准备工作都在战争爆发前一个半月完成,然后他深入各部队详细检查.对那些短时间拼凑起来,应付突然事变能力较差的部队,他严令加紧训练,因为战争已迫在眉睫.
可见基尔波诺斯是一位不但精明强干,而且颇有主见,善于夺占先机的方面军指挥员.战争爆发前夕,当别的军区和方面军的大多数指挥员都在大城市的司令部内坐等莫斯科指示,基尔波诺斯已经进入在帖尔诺波尔的指挥所了.6月21日午夜,他在指挥所内向莫斯科的朱可夫报告:一个德军逃兵带来战争即将爆发的情报.6月22日零时30分,战争爆发前2个小时,苏军总参谋部发布“武装部队进入战斗准备”的命令.此时德国的特工人员已经开始破坏苏联西部边境地区的通讯设备,基辅特别军区直到战争开始后也没有收到这一命令.但6月22日凌晨2时30分,在战争爆发前35分钟,基尔波诺斯已经向其属下的所有司令部和其他机构下达了命令:“以一切手段抗击德军进攻!”
战争爆发第二天6月23日,基尔波诺斯就巧妙地组织第9、第19、第22机械化军对克莱斯特装甲集群先头部队的侧翼实施反突击.这几个机械化军组建时间很短,训练时间更短,很多装备甚至尚未配齐到位.同样状况在别的方面军成为机械化军首战失利最通常的理由,但在基尔波诺斯领导下,这些问题成堆的部队也进行了顽强战斗.苏军的反突击如此猛烈,使在法兰西国土上疯狂推进的克莱斯特装甲集群,在北乌克兰变成了一个小脚女人.战争爆发一周,德军这支王牌主力只能缓慢推进,无法完成其指挥部要求其向纵深战略目标长驱直入的任务.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在日记中懊恼地记下,德军在乌克兰战场“遇到了事先有充分准备的,组织得很好的抵抗.”

通过以上论据我想阐述的观点和KK基本一致,第一,对西南方面集结的具有机械化能力的苏军主力,对向莫斯科方面推进的德国装甲集群的侧翼将构成很大的威胁,尤其是普里皮亚特沼泽地方面.在苏军撤退行动中,前面提过的波塔波夫少将指挥的第5集团军表现尤为出色:他颇为大胆地把机械化部队撤向东北方的普里皮亚特沼泽地.攻击前进的德军完全没有料到:他们在十分不利于坦克作战的沼泽地区,竟然连续遭到苏军坦克的袭击.7月初,波塔波夫的部队突然从沼泽地冲出来袭击猝不及防的德军,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7月10日,波塔波夫的部队再次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地南缘出现,对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侧后发起快速猛烈的进攻.随着德军第1装甲集群的主供应线被切断了,德国陆军元帅赖歇瑙率领的第6集团军不得不调转身来,对付在德军侧后突然出现的威胁.
第二,作为一个能够很好把握战机的对手,基尔波诺斯率领的这支战争初期表现杰出的西南方面军部队.如果不给予迅速的合围歼灭,对莫斯科的合围也很难完成.他一定会适时的选择对德军防线侧翼和补给线进行攻击,到时候也许战争会出现另外一种结局吧?

最后我要向在41年9月20日牺牲的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和军事委员布尔米斯坚科致敬.如果历史能够告诉长眠地下的基尔波诺斯,如果他得知自己领导的西南方面军最终甚至用自己的覆灭,为保卫苏联心脏赢得了时间,也会闭上一直难以瞑目的双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0 10: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闪电战的理论最怕的就是侧翼被切断,因此在一个大纵深的国家,闪电战是个行不通的理论,侧翼容易被切断,且补给线又脆弱,时刻暴露在敌人面前,因此闪电战打到莫斯科前已经到了极限了,接下来的解除侧翼威胁并没有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0 11: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6-9-20 10:48 发表
闪电战的理论最怕的就是侧翼被切断,因此在一个大纵深的国家,闪电战是个行不通的理论,侧翼容易被切断,且补给线又脆弱,时刻暴露在敌人面前,因此闪电战打到莫斯科前已经到了极限了,接下来的解除侧翼威胁并没有 ...

而且就战争经济学而言,乌克兰的农业供给,高加索的石油也是德国在苏联维持军事行动必须先行拿下的重要的战略资源.至少也缓解了苏联空军对罗马尼亚油田的威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0 11: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swaffen 于 2006-9-20 11:02 发表

而且就战争经济学而言,乌克兰的农业供给,高加索的石油也是德国在苏联维持军事行动必须先行拿下的重要的战略资源.至少也缓解了苏联空军对罗马尼亚油田的威胁.


说起石油,忽然想起隆美尔的“战略计划”是夺取埃及然后占领东边的石油资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0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6-9-20 07:25 发表


别的先不讲,三路进军并没有错啊。三路进军比两路进军更灵活,也更容易协调。另外苏联战略正面比较宽,只在南北打中部就是个空隙,不易于切断敌人或实行一些战术上的包围圈。

但要知道,巴巴罗萨三路进军只是一种战略折中的体现,是一种缺乏清晰战略目标的行动。参谋部的意思是在莫斯科寻求决战,而希特勒的意思是在两翼寻求决战,我认为参谋部的方案远较合理,可以在短期内结束战争,而且目标明确。

再者,三路进兵,各自都没有明确的目标。中央集团军群的目标是莫斯科,不是总预备队,但却被迫分兵支援两翼;两翼的目标可能是列宁格勒或者高加索,但是却合不到一起来,由于兵力的短缺,连保护中央部分的侧翼的任务都难以完成,所以说这是各自为战,只能分散兵力,在哪一条战线都不能获得决定性战果。

你的意见我认为可行,不过至少中央集团军群已不再担任主攻任务而是转为辅助——把正面的敌人击溃,把他们赶入南北两翼的包围圈。而且三路的目标必须以莫斯科为交汇点,战略目标才集中,才能在战局上对苏军形成大包围:)

[ 本帖最后由 diaoduoxi 于 2006-9-20 17:0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0 15: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6-9-20 07:30 发表



这种做法的后果估计就是南北集团军无法互相接应,无法共同完成一个战略行动,另外这个预备队也留的有些问题,当时那个情况还留战略预备队干吗啊,直接全部投入战场,不留任何预备队,要想让中间不受威胁, ...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但是在德军兵力不敷使用的情况下,尽量集中兵力,利用最短的路线穿插,也只能是唯一的选择。

诚然,对于苏联这样的大纵深目标来说,闪电战这种速战速决是不太可能的,但也只能是唯一的选择,否则拖延成长期的战争,局势更为不利。要赢得对苏战争,政治上对苏维埃的瓦解是必须的,但这不涉及军事行动。

至于在中路放一些牵制部队的想法是建立在苏军西方方面军战斗能力低下的基础上的,当时西方方面军的部队有资料表明并不具备快速穿插能力——主要是后勤,指挥和人员素质的问题。德军中央可以配置少量部队牵制,就像一战中德军左翼发挥的作用一样,暂时挡住苏军可能发动的一些突击,配合南北两翼的侧后包抄。关于苏军战前准备的资料,将在一个新主题中展开。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我将重新开一个帖子讨论,欢迎光临。

[ 本帖最后由 diaoduoxi 于 2006-9-20 17: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0 17: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6-9-20 10:48 发表
闪电战的理论最怕的就是侧翼被切断,因此在一个大纵深的国家,闪电战是个行不通的理论,侧翼容易被切断,且补给线又脆弱,时刻暴露在敌人面前,因此闪电战打到莫斯科前已经到了极限了,接下来的解除侧翼威胁并没有 ...

关键是还没打下莫斯科,侧翼已经出现危局,这就是两翼太过于薄弱的恶果,解除侧翼威胁在战术上看当然没错,但是这严重影响了时间进度,如果南方和北方两个集群能够统一目标。加强力量的话,拿下莫斯科不是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0 17: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swaffen 于 2006-9-20 10:35 发表
提到希特勒和斯大林对乌克兰战略地位的重视,无非是为了乌克兰的粮食,顿涅斯克的煤矿和高加索的石油,所以苏军统帅部在西南方向配置了当时最为众多的部队,并在战争打响后又不断进行补充.西南方面军的兵力共计有32个 ...

所以说希特勒的计划目标不清,南方集群的目标仅仅是占领粮食产地和石油基地,那么它配合中央集群的意义就有限,希特勒这样的战略意图让人弄不清楚哪里才是主要目标——究竟是莫斯科还是乌克兰?

苏军当时在南方部署最强大的部队,主要是为了和德军进行主力决战,斯大林判断德军的主攻方向应该在南面,但实际情况却是在中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9-20 23: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战秘密档案》这本书在SonicChat上被人贬得很低啊,说这本书纯粹是YY作,大量有失史实。具体的真相我也不知道该信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0 23: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确实有很大的翻案性质,但是其中披露了许多秘闻,还是可以看看的。但要说到究竟是不是全部属实,这就有点难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2 00:18 , Processed in 0.02276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