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austerlitz

1812年功臣——巴尔克莱•德•托利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9 06: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天连续奋战近12小时,赶以此文向各位拜年!

想起来要补充一下的是,这篇文章主要想针对1812年卫国战争中巴尔克莱的作用做一些讨论,其他时期我基本都一带而过。其实他1808年的瑞典战役和1813年的库尔姆战役也有不少可以说的。不过写文章无法面面俱到,各位若有兴趣也可以专门开贴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9 09: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窝——好帖子,可以拿去得稿费了,先收藏了再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9 15: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能透露一下是在哪找的资料吗,这篇文章简直是精啊,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9 17: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参考了100megsfree4那个俄国网站,web2上关于博罗蒂诺战役和俄、法军队的文章,napoleon-series上有一篇非常好的讲斯莫棱斯克战役期间俄军众将领关系的文章,这里我尽量只采用了它原始资料的那部分(也就是信件的援引等等),Osprey关于俄军的书,以及一些人的回忆录里也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最后是维基,作时间和地名上的校对之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9 19: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在太精彩了! 尤其是1812那部分。
巴克莱在斯莫棱斯克的部署有些失当之处,但他冷静的事后处理和果断的撤退实际上拯救了全局。想起1805年的情况,杜恩斯坦之战俄军硬啃莫蒂埃不利后,巴格拉季昂的后卫战曾叫俄军又对自己战斗力充满信心,但接下来就是奥斯特利茨。
巴克莱有可能一开始就把持久战作为一个总策略,其副官列文施坦回忆说:“沙皇在战争初期也担心过多省份陷入敌手。巴克莱尽力安慰沙皇,他让我给陛下写了很多信指出一切地盘的损失都会得到补偿。在炎热的夏季巴克莱已经预见严寒的冬天给敌人的打击,和如果敌人敢于肆无忌惮深入俄国领土将遭到的可怕命运。巴克莱请求陛下等到11月,并以性命担保(在6月!),11月法军必然以比他们来更急的速度逃离俄国。”
这个回忆的日期应该是俄历,听起来象诸葛亮了,不排除这位副官出于对长官的爱戴有些添油加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9 20: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on duke 于 2007-2-19 19:27 发表
巴克莱在斯莫棱斯克的部署有些失当之处,但他冷静的事后处理和果断的撤退实际上拯救了全局。想起1805年的情况,杜恩斯坦之战俄军硬啃莫蒂埃不利后,巴格拉季昂的后卫战曾叫俄军又对自己战斗力充满信心,但接下来就是奥斯特利茨。


从进攻的部署来看,确实是有不当之处,对拿破仑主力方向的判断有比较大的失误。不过我的感觉是他从头到尾不想冒这个险,有可能是想干脆自己把这个计划给破坏掉了。因为一旦接敌,再要脱身就很困难。俄军当时状况不如法军,就算士气高昂,法军士气更高,何况拿破仑亲自指挥,达武也不远,俄军一旦进攻收获不大,想掉头都很困难。克拉斯尼对法军骑兵前锋都花了两天才撤回斯莫棱斯克,从Rudnya回撤时间更长,情况对俄军会大为不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9 20: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on duke 于 2007-2-19 19:27 发表
巴克莱有可能一开始就把持久战作为一个总策略,其副官列文施坦回忆说:“沙皇在战争初期也担心过多省份陷入敌手。巴克莱尽力安慰沙皇,他让我给陛下写了很多信指出一切地盘的损失都会得到补偿。在炎热的夏季巴克莱已经预见严寒的冬天给敌人的打击,和如果敌人敢于肆无忌惮深入俄国领土将遭到的可怕命运。巴克莱请求陛下等到11月,并以性命担保(在6月!),11月法军必然以比他们来更急的速度逃离俄国。”
这个回忆的日期应该是俄历,听起来象诸葛亮了,不排除这位副官出于对长官的爱戴有些添油加醋。


洛维斯坦记录的这个事情,时间上不太明确。俄历比阳历晚12天,我想影响可能不是太大。不过俄国人应该对自己的冬天很熟悉吧。就法国的气候也可以做这样的预测,不管之前的天气有多好,在11月最后一个星期里的某一天就会突然变天,可以在一个下午把秋天的迹象一扫而空。这个说法我最早在文学作品中读到,去年正好亲身感受了一下。(我甚至还在变天的前后拍了一些照片)
巴尔克莱还没神到能像诸葛亮那样给出具体哪一天。要说起来还是内伊最后过第聂伯河那个比较神,让人有些将信将疑:)

[ 本帖最后由 austerlitz 于 2007-2-19 20:1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9 20: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个细节很有意思,没想到库台索夫是巴克莱的门生。这位炮兵将军打法给我感觉是刚猛,不同于其他军队炮兵在敌军临近时力求保炮和炮手,库台索夫制定的战术是在最近距离继续向敌军打出最后的霰弹,理由是就算炮组损失掉,近乎零距离的霰弹也能对敌造成更大创伤。
这种近于壮烈的打法和巴克莱谨慎的风格看着颇为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9 20: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on duke 于 2007-2-19 20:30 发表
还有个细节很有意思,没想到库台索夫是巴克莱的门生。这位炮兵将军打法给我感觉是刚猛,不同于其他军队炮兵在敌军临近时力求保炮和炮手,库台索夫制定的战术是在最近距离继续向敌军打出最后的霰弹,理由是就算炮组损失掉,近乎零距离的霰弹也能对敌造成更大创伤。
这种近于壮烈的打法和巴克莱谨慎的风格看着颇为不同。


这个细节我倒没注意到,对库台索夫也了解不多,只知道他在博罗蒂诺阵亡了。谢谢铁公爵提醒!:)
门生这个词可能我用的不准吧,series上说到这个的时候用的是“his favorit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9 21: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库台索夫了解也不太多,从100MEG上看22岁就凭功升了少将。1810年(26岁)重新学习进修一年,包括到巴黎学数学,炮兵和城防。以其好学精神,可能也真从学过巴克莱。
觉得法国有点太无私了,培养了马尔巴勒,威灵顿不算,还教授库台索夫炮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2-22 12:15 , Processed in 0.02571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