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8826|回复: 23

中国晚期铠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9 23: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本帖最后由 窗明 于 2008-1-24 16:2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0 03: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说法:至少到18世纪后期,清军所有的军官和一部分士兵都是有盔甲的。军官是铁甲,但铁片不外露,内层是布,防止磨伤和磨损内衣;外层是缎子,阻止阳光的照射。重装兵也与之类似,中装兵才穿棉甲,样式就比铁甲简单很多;轻装兵当然不穿盔甲,但这是从古到今皆然的。
  忘了说:清朝定鼎以后,锁子甲很快消失了。原因不详。到乾隆朝的准噶尔战争时,锁子甲被看成是西域的特色。

[ 本帖最后由 斯多克芒 于 2007-7-10 03:3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0 08: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副照片的那个将军冒似冯子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0 12: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甲都好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3 12: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總覺得很落伍
人家法國胸甲騎兵好看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4 02: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皇朝礼器图式》、《大清会典》,够么。
  盔甲,各级军官均为外缎、中铁、内布。这个想必你也看到过了。不知从亲王到骁骑校,有哪一级的军官穿着棉甲出来晃悠啊?至于头盔那更全都是整体式铁头盔。跟棉就更没有关系了。当然皇帝大阅甲有非铁的,不过那是皮甲的干活。
  骁骑之类重装兵,盔甲与军官类似。当然你要说那是非全铁甲那也成,只不过照同样的逻辑,十字军骑士也不是穿铁甲的——内布—中铁—外棉么。
    至少在允禄写书的那个时代,清朝早已不生产锁子甲了。只有在与准噶尔交战时才有缴获。
   顺便说一下,要清朝有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欧的盔甲技术,也就用不着穿个铁鳞甲和棉甲出来混了。四分之三甲全重15,最多20公斤,对火绳枪拥有全面防护优势——尤其是清朝那种劣质重火绳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4 12: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纯棉甲防御力能超过铁甲那是胡扯,无论是对火器还是冷兵器,棉花纤维不是凯夫拉。
不过十七世纪欧洲的制甲术也已经衰落了,这时的欧洲板甲往往由熟铁制成,为了弥补质量,只好增加厚度,又使之相对沉重,与十五六世纪时的优质铠甲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14: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斯多克芒 于 2007-7-14 02:35 发表
《皇朝礼器图式》、《大清会典》,够么。
  盔甲,各级军官均为外缎、中铁、内布。这个想必你也看到过了。不知从亲王到骁骑校,有哪一级的军官穿着棉甲出来晃悠啊?至于头盔那更全都是整体式铁头盔。跟棉就 ...

  

   清朝对大小金川作战的银饷军械清单中,没看见你说的什么骁骑军官之类用的

外缎、中铁、内布铁甲,这可是实战记述,谁都知道穿铁甲对付火器从总体来看不如穿棉

甲上算,当时的棉甲是结合和铁,棉,绸缎的复合甲,在当时使用价值优于铁甲,清军没

必要在回来穿以不符合时代的沉重铁甲。

    记得你在别的帖子里说铁甲防护力比棉甲优越,

明末郑成功军队,前面挡火器的兵叫“滚被手”手里举的就是棉被,若铁牌管用,怎么不用铁牌而用棉被挡?因为铁太沉,不实用。

   杨涵斋叙述建义侯林兴珠雅克萨之捷经过:“甲子之冬,上在景山召见,语良久。论及火

器之利,因问所以御之者,曰:“惟滚被为第一。”上问滚被为何物,侯曰:“即人家所用之

棉被也。”上笑曰:“是何能为?”侯曰:“柔能制刚耳。”因详言其进退滚闪之法,上颔之。

又问曰:“滚被之外,更有何法?”曰:“有滚牌,臣家有其器。”上立命取至……(《广阳杂记》)

林兴珠本人就是郑成功余部,所谓滚被法也不外因抄袭当年郑成功惯常的战术,看似粗糙

却无论台湾之战、雅克萨之战,面对荷兰、沙俄的火器皆屡试不爽。

八路军用过一种叫“土坦克”的防具, “土坦克”是由几根木料钉成一个长方形的架子,底下安上4个轱辘,架子上盖上七


八层的棉被。打仗时,里边站着4个人,其中2个人推着,另外2个人抱着炸药跟着走。敌人的子弹和手榴弹打不透这


样厚的被子。(三八大杆,和机枪的穿透力与火枪比我不讲了)。


   二是用两层湿被子中间夹湿沙子的办法披在身上防弹,这个在拍摄与50年代的电影《小兵张嘎》里炸碉堡有这个披棉


被的镜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14: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rabinier 于 2007-7-14 12:42 发表
说纯棉甲防御力能超过铁甲那是胡扯,无论是对火器还是冷兵器,棉花纤维不是凯夫拉。
不过十七世纪欧洲的制甲术也已经衰落了,这时的欧洲板甲往往由熟铁制成,为了弥补质量,只好增加厚度,又使之相对沉重,与十 ...

   
   铁甲若比棉甲更实用,那怎么在欧洲18世纪人们都不穿甲了?后来在拿破仑的时代又开

始穿了,(但不是指望它用来挡子弹)?若真的那么好用实用,那技术又怎么可能

失传呢?不符合逻辑,棉甲在铁甲淘汰后还能生存那么长时间,肯定有优点,就像英国的

长弓,宋朝撅张弩,其单从射速,射程,穿透力上,就不比火枪差,长弓的射速,和弩的

准确度,甚至比火枪优越,但一考虑到造价,批量生产,和士兵训练时间长短上,综合全

面比较,就不如火枪了,说两种东西比较好坏,应该综合的比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4 16: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铁甲衰落是因为火器威力提高,和棉甲的竞争没有任何关系。显然,铁甲衰落之后棉甲并未“生存那么长时间”,到了十八世纪欧洲士兵固然不穿铁甲了,但同样没有穿棉甲。皇帝的胸甲骑兵也没有。八旗兵甲里面和西欧的brigandie/部分padded jacket/coat  of plates一样,是铆有铁片的,纯礼仪甲除外,上面也提到了。十七世纪欧洲出现过牛皮、棉花、丝绸夹层的软甲,对此European Armour一书提到由于应用范围很少,推测防御效果并不好。
  说到综合考虑,纯棉甲这种东西应该还比不上buff coa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4-5 02:56 , Processed in 0.0262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