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xixi

余秋雨让糊涂警察气懵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4-4 19: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永远奋斗 于 2008-4-4 17:01 发表

您的意思就是大家伙都是半文盲,而您则高于大家?

我想迪奥的意思是指那些文化知识不多的部分艺人,不是指这里的各位.迪奥自己来解释一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4 22: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遗憾的是,我的语文老师经常向我们大力推荐余秋雨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5 10: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色鹰旗 于 2008-4-4 22:03 发表
遗憾的是,我的语文老师经常向我们大力推荐余秋雨的文章.

对于我们现在的水平看一看也无妨——他的“文化苦旅”的却值得写作文时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5 12: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苦旅》中的第一篇文章《道士塔》就充满余秋雨本人的臆想,我觉得看不看都无所谓。当然,应付命题作文除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5 13: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讨厌的就是看散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5 16: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苦旅》应该是余秋雨最有代表的散文作.商业味也不浓.看看还是不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6 12: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蔡康永说:人家说我书看很多,我永远都知道我没有那个写书的人聪明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6 16: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人现在副业是专找有点银两的城市,然后在讲座上从古书上找几个段子夸奖下这个地方,最后敞开腰包收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7 12: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歌赛的文化师爷(思公)

这一段有时看看电视青歌赛,倒不是特喜欢音乐,只是没什么节目可选择。听听歌手唱歌也不错,这次种类比较多,所以还有些看头。每次看青歌赛,选手唱完后的知识问答都比较有乐趣,往往歌手错误百出,逗笑不少,有人说这成为最大的看点。有时刚听完歌手美妙的演唱,再看他们对普通知识的匮乏,使其人表演效果失色不小。但这次越看越产生了疑问,发现这些所谓看点,实际是在以侮辱歌手,不公平对待参赛者为代价。
参加竞赛,当然要考试,但是既然是唱歌比赛,加上知识问答,本来不属于专业范围,一个唱歌的有必要知道那些五花八门的知识吗?况且很多原生态的歌手,生活在偏远地区,仅接受很少教育,不知道一些城里人知识分子的常识,很正常。可是让他们在公开场合答题,毕竟造成他们的极大尴尬和自卑,甚至丢脸的感觉。青歌赛这种在全国众多观众面前,让人当面露怯,现眼,具有侮辱人的性质,极不公平。一个专业歌唱演员或者乡村歌手,并不需要成为通达百科的人,陈景润傻的几乎连日常生活都不行,但不妨碍他研究好数学,很多大学问家都是具有专业知识,没有常识的。你在一个领域用的精力和时间多,才能达到高水平,对其他的知识匮乏点,是很正常的事,对没有定型的青年学生,考察各方面是必要的,但对专业人员,并不适合。对青年歌手考些文化艺术知识,有无两可,歌唱得好就行了,一定要考,最好就出张卷子,私下去做,加到总分就可以了。没必要让人看到歌手们在大庭广众下,被刁难的场面。不就是一分吗,为什么就没个歌手,拒绝答题,或者拒绝那些自认为高高在上的人的点评,保护自己的形象权利。
余秋雨的点评与此相对照,则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文化圣尊的形象,似乎歌手的无知和屈辱为他增加更耀眼的光环。其实,知道多点,知识面广点,是他的本行,没什么可炫耀的,而毫无疑问,他事先知道考题,为答案做了准备,但他精心地点评似乎都是娓娓道来,还不时地说,这个该知道,那个应记住,表面学富五车,穷经皓首的,其实每个问题都是百科常识的问题,任何词典都不难查到,记性好记得就多些,不知道的查查就是了,而他故作深沉,那个神态,那种语气,似乎什么都曾经研究过,给人印象就是一种卖弄。读过书的人都清楚,什么都知道的万金油,其实就是什么也不通,你不可能有时间去什么都知道,而还能深入研究一些学问。而以考官的条件,事先准备,做功课,再装大学问,本身就有表演成分,除了暴露油滑本性,更是心术不纯。余把自己在文革中,在大批判写作班子的劣行都自诩为干的文化事业上的好事,所以他的文化里没有羞耻这个词,也就不为难人家了。余的文章曾让人指出的错误成筐成篓,但似乎无妨他在青歌会摆出的像是万物皆通的文化师爷的架势。所以,咱作为观众点评四个字:面目可憎。我估计,即使找几个不同专业的文科教授,出点题,当面考考这文化至尊,他也会和那些答不出题的考生一样。而让他和考生同等待遇,由一个自然科学院士点评他对自然科学的答问,他也只能比歌手更狼狈,更别提让余去唱首歌去,或者答几个音乐问题。在公众场合,把学校封闭进行的口试方法在电视上展示本身就不妥,再画蛇添足地请个师爷点评更是荒唐。当然也有不少人喜欢余的点评,他可以开个场子扯去,和郭德纲比比票房。
既然是音乐比赛,考些音乐知识到不为过,评委徐沛东还不是让人反感,常说点人情话,有时说自己也不知道,但他仍能讲一通,当然事先知道答案。徐沛东比较随和,没有让人有高高在上的反感,反之,这个考核也会让人不舒服。至于青歌赛,印象就是歌手嗓子不错,但是似乎比较单一,这个单一不光是曲目,而是歌颂激情太多,似乎喜怒哀乐汇成一句话:赞美。另外,美声,民歌的歌手嗓子太单一,说来说去,还就是原生态多彩自然些。今天看青歌赛又开始了新一轮,别的台没好节目看,有时还要去看看,但一想到又要见那张讨厌的一脸文化的面目,真有点晦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7 15: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余秋雨在陈良宇在台上的时候拍马屁,陈良宇下台了,他又整一篇文章来骂陈良宇,此人的境界已经和蝈老相差无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9-6 19:55 , Processed in 0.02255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