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朔风

[讨论] 欧仁在1813年3月-4月能不能夺回柏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30 23: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如果联军如果略缓一下,等到4月中旬总攻击,让10个团左右的哥萨克等袭击后路,仍难对付。俄军5月2日的部队是到了吕岑,如果到较近的柏林,4月中就可集中那么多。普军在3月就达6万余众,后来有些部队作为城防(下图),如果在柏林附近打,这些部队也可以腾出一些加入战斗。
还有那个贝尔纳多特,也是个潜在危险。

[ 本帖最后由 iron duke 于 2008-10-30 23:57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入伍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31 00: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8-10-30 10:27 发表
历史上欧仁选在4月初期反击,发生了莫克恩战斗,不知为何被击败了。关于此战资料很少,此战联军地形占据了一定地理优势,同时欧仁的兵力优势也不明显,仅有4万法军投入战斗。倘若欧仁在3月中旬以7万人兵力击之,估计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找到了一个莫克恩之战的介绍,这一战欧仁打得比较有失水准。虽然杀伤敌军比己方损失大,且实际只动用了3个师参战,但这是次打赢的机会。
http://www.napitalia.org.uk/eng/mock1.shtml

[ 本帖最后由 iron duke 于 2008-10-31 00:4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01: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on duke 于 2008-10-30 23:54 发表
但如果联军如果略缓一下,等到4月中旬总攻击,让10个团左右的哥萨克等袭击后路,仍难对付。俄军5月2日的部队是到了吕岑,如果到较近的柏林,4月中就可集中那么多。普军在3月就达6万余众,后来有些部队作为城防(下图) ...


如果缓兵的话,那我认为联军有2个方案。第一是联军放弃奥德河。维特根斯坦兵团向东撤退,布吕歇尔与库图佐夫退回西里西亚,全军可在POSEN完成集中,然后于4月中旬向柏林方向反击。这样联军就放弃了对柏林周围法军据点的围城,比如STETTIN,SPANDAU还有KUSTRIN,欧仁在4月中旬可以保住柏林以西除汉堡外的所有重要据点。俄罗斯的哥萨克游击队的确会给法军造成很大麻烦,但是如果柏林以西的几个据点在法军手中,哥萨克袭击的效率会很受影响,法军补给车队不必长途运送,可以在步兵押送下沿着柏林周围的几个驻防据点移动输送。联军在POSEN集中后,兵力估计能增强到12万左右。普军5万多,俄军7万多。

根据鱼鹰那本书,普军是3月底野战军总兵力6万余人,不过在3月中旬到4月初,普军的实际作战兵力却成了52000人左右,可能是留有城防部队:南线布吕歇尔的西里西亚方面军25000人,北线约克,比洛等人的军队有27000人。俄军全部集合起来的兵力可以达到10万余人,但是排除围城与各个分遣队,作战兵力估计在7万左右。

联军的12万人从POSEN出发,到达柏林的直线距离比200公里略多(从地图上估测),最快速度也需要走一周到两周,如果欧仁可以在4月中旬守住柏林坚持两周时间,皇帝的大军可抵达易北河,形势就不一样了。

除了向POSEN向心撤退外,联军还有种方案是继续保持分兵状态,维特根斯坦兵团退后重组,库图佐夫兵团全力向柏林西边方向推进包围欧仁。不过这么做我认为成功的可能性不大,4月初期米洛拉多维奇的纵队刚到POSEN一带,距离德累斯顿还十分遥远,4月中旬恐怕赶不到德累斯顿。巴克莱的部队在包围法军据点,位置更为靠后。库图佐夫手里只有4万俄军,加上25000普军,仍是7万5对9万。

我感觉联军唯一能在局部上超越法军兵力的做法就是向POSEN方向集中,但是这一来一往加上重组时间,最后在皇帝抵达前用来攻柏林的天数就不多了。

贝尔纳多特暂时还不算太危险,他仍是观望状态,4月初刚抵达汉堡。如果柏林被欧仁拿下,贝尔纳多特是否决定继续向柏林进军可能还说不好。

[ 本帖最后由 朔风 于 2008-10-31 01:3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01: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on duke 于 2008-10-31 00:26 发表

找到了一个莫克恩之战的介绍,这一战欧仁打得比较有失水准。虽然杀伤敌军比己方损失大,且实际只动用了3个师参战,但这是次打赢的机会。
http://www.napitalia.org.uk/eng/mock1.shtml


唉......真不知道1809年那个决心收复失地,主动反击的欧仁到哪里去了。欧仁可能根本就没想打这一仗,是皇帝催逼下才去打的,从战役过程中也可以看出他很不情愿打这一仗,集中了5万人渡河,但是没制订任何进攻计划,和联军打了几轮阻击战就撤退了,感觉是在做做样子。如果他真的有进攻的决心,拿出1809年意大利的水准,是很有希望取胜的。也许是在俄罗斯撤退目睹那么多战友战死,产生悲观心理,认为局势已经难以挽救了...

感谢这段资料,讲的很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31 06: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那份资料看,欧仁的部队骑兵一个团平均相当一个120人的中队,有的才相当半个中队。步兵数量虽多,尽是些见习团(Provisional Demi-Brigade),或编号150开外的新团。
比较俄军那份5月2日的部队,8个俄军步兵师里2个掷弹师,2个近卫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31 11: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我的打法是两个拳头出击。从马格德堡派出5、11军,骑1、2军五万余人,攻击柏林前方维特跟斯坦和约克4万2千。而达武以第一军(1、2、3、4师),第7军4万余人向包岑攻击前进,把布吕谢尔和温青格罗德各个击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31 17: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第5,11军没几支能打硬仗的部队。
第5军那些编号150以上的团,以及134,135,149团基本是1813年组建或重建的新部队,是靠兵站的部队和国民自卫军凑出来的。第11军也多是见习部队。
http://www.napoleon-series.org/m ... /c_frenchinf16.html
达武的第13军估计兵员情况也不好。
虽然莫克恩打得比较保守,我觉得欧仁在退守易北的决策上问题不大,那些弱旅太靠前并暴露侧后是相当危险的。

[ 本帖最后由 iron duke 于 2008-11-1 06: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08: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欧仁军中的新兵的确很多,至少占了一半以上吧,我想这一点加上骑兵缺乏是促使他做出进行战略防御之决定的缘故。如果按我说的那个计划,这也是两个需要承担的危险,可能对于欧仁来讲,在当时并无必要冒险一战。他想尽力在皇帝抵达之前保持法军的最大作战力量,宁愿撤退也不冒险浪战,不在乎寸土得失,算是比较明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08: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毛大大 于 2008-10-31 11:45 发表
呵,我的打法是两个拳头出击。从马格德堡派出5、11军,骑1、2军五万余人,攻击柏林前方维特跟斯坦和约克4万2千。而达武以第一军(1、2、3、4师),第7军4万余人向包岑攻击前进,把布吕谢尔和温青格罗德各个击破


呵呵,我发现毛兄十分喜欢平行进攻的策略,上次推演滑铁卢的时候也是这么打。我可能是受皇帝用兵影响比较大,喜欢集中主要兵力于一翼进行突击。布吕歇尔与文清格罗德的确没多少人马,不过库图佐夫在布吕歇尔军后方不远,库图佐夫本部有4万人。所以我觉得达武的任务是牵制并阻击联军比较稳妥,而且阻击与阵地交战也是是达武最擅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 18: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平行进攻是个不错的方法。尤其柏林那种多条道路交汇的地方,这可以说是利用内线的一个方式。后来大比伦之战,比洛其实就是类似这么打的。比洛和陶恩青分别对战雷尼埃和贝特朗,其中比洛一支是主攻。
但欧仁部下的质量比较让人担心,洛里斯通那个军除了2个营的爱尔兰团,剩下都是新建部队,曾有让200哥萨克吓跑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4 01:11 , Processed in 0.02161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