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朔风

[讨论] 欧仁在1813年3月-4月能不能夺回柏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07: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先前还真不知道在1809年指挥炮阵突击的是洛里斯通,一直以为是德鲁奥。后来查了查,洛里斯通1805年已是少将,军衔要比1809年仍是上校的德鲁奥大不少,100多门的炮群应该是他指挥的。德鲁奥在1808年是帝国近卫军炮兵副团长。我觉得瓦格拉姆那次出色的炮阵进攻洛里斯通与德鲁奥都有功劳,不过德鲁奥功劳相对更大。查了查Kiley那本书,136页提到皇帝命令德鲁奥在1808年负责组建近卫军步炮团,德鲁奥于1809年完成组建。137页提到,洛里斯通是瓦格拉姆战役的法军炮群总指挥,该炮群共有102门火炮,炮群主力是由近卫军的炮兵构成的,在此战之后损伤极大,不得不从近卫军步兵部队中抽调步兵填补人手。

依据这些记载,我估计瓦格拉姆战役指挥炮兵突击的是近卫军炮兵团长德鲁奥,一些法文资料也说是德鲁奥使用60多门大炮完成了这次进攻,同时也符合近卫军炮兵在瓦格拉姆损失严重的记载。塞纳蒙开创的这种战法每次使用都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但负作用就是我方炮兵会有较高伤亡。

洛里斯通可能的确不是胆小的将军,1813年他也参加了许多硬仗,虽然指挥方面谈不上多有技巧,但是勇气还是有的。发现哥萨克后撤退可能也有害怕哥萨克骚扰作战的缘故,毕竟他身处敌土,汉堡民意也对法国不利,只是他不知道这些哥萨克只有200人。

P.S erase the enemy masses这句很有霸气,法文原文记得是是十分口语化的efface-moi cette masse,意为“把这堆敌人给我抹去“...

[ 本帖最后由 朔风 于 2008-11-5 07:5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5 16: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SERIES的资料看,瓦格拉姆时德鲁奥是近卫军步炮团的副团长。
Drouot, (Antoine)
    Born: 11 January 1771
    Major: 27 August 1808 (Regiment d’Artillerie a Pied de la Garde Imperiale)
    Colonel-Major: 9 July 1809 (Regiment d’Artillerie a Pied de la Garde Imperiale)
    Commandant en Chef d’Artillerie de la Garde Imperiale:  25 March 1815
    General-de-Brigade: 10 January 1813
    General-de-Division: 3 September 1813
    Commander of the Legion d’Honneur: 14 June 1804
    Count of the Empire: 24 October 1813
从web2的序列资料看,德鲁奥实际是近卫军重炮的指挥:指挥杀伤力最强的12门12磅炮,可能步炮团也仍归德鲁奥指挥(下文步炮团指挥未标)。洛里斯通是近卫军炮兵总指挥,在炮兵冲锋时,同时也指挥意大利军团的40门炮。
http://napoleonistyka.atspace.com/Battle_of_Wagram_1809.htm
Guard Heavy  Artillery: Drouot
- - - - - - -  - - - - - - - 12pdr Foot Battery [4 guns] (Old Guard)
- - - - - - -  - - - - - - - 12pdr Foot Battery [4 guns] (Old Guard)
- - - - - - -  - - - - - - - 12pdr Foot Battery [4 guns] (Old Guard)

看来两位炮兵名将都发挥了不小作用。

[ 本帖最后由 iron duke 于 2008-11-5 19:0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5 17: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8-11-5 07:46 发表
erase the enemy masses这句很有霸气,法文原文记得是是十分口语化的efface-moi cette masse,意为“把这堆敌人给我抹去“...

记得威灵顿拱门旁的英国机枪军团纪念碑的铭文是圣经上的“扫罗敌成千,大卫杀敌成万”。
如果要是有个法国近卫军炮兵纪念碑,拿破仑这句话该是最好的铭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2: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on duke 于 2008-11-5 16:32 发表
从SERIES的资料看,瓦格拉姆时德鲁奥是近卫军步炮团的副团长。
Drouot, (Antoine)
    Born: 11 January 1771
    Major: 27 August 1808 (Regiment d’Artillerie a Pied de la Garde Imperiale)
    Colonel-M ...


德鲁奥在1809年确实仍是副团长,我把军衔和军职搞混了...关于这次炮兵冲锋的阵型现在也清楚了,web2的资料显示左侧由意大利军团的40门炮组成,右侧是近卫军的72门炮,series也找到一篇文章
Napoleon’s Foot Gunners: The Guard Foot Artillery (不好意思,目前在用火狐浏览器,URL发不上来,兄可以在站点搜索那里输入标题搜出),里面有更详细的布阵,德鲁奥是步炮与重炮总指挥,而达波维尔的轻骑炮在左右两侧。这次法军炮兵部队在跃进中以损失15门炮的代价接近到有效射程,然后在30分钟内将奥军火炮全部打哑,击溃了奥军左翼,很了不起的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6 06: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napoleon-series.org/m ... ard/c_imparty3.html
找到了,这篇文章对法军大炮群的使用也有相当全的概括。看来瓦格拉姆的大炮群
射击虽击退奥军,仍是有相当不足之处,步炮配合不是很好,炮击阵形和射击点也
有些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11: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进攻从整体战役的角度上讲的确不够决定性,不过我认为战术目的肯定是达成了。这次炮击的主要目的是挽救法军中左翼阵地的危机,击退奥军从右翼开展的进攻(这次进攻也是卡尔大公计划中的重要部分),从这个角度看这次炮击是成功的,法军击退了奥军炮兵和步兵,中左翼的危机已经解除,奥军的进攻失败了。没能及时投入预备队进行反突击是可惜了一点,不过皇帝打仗好像向来是最后一刻投入预备队,毕竟是最后力量,为保证突然情况这么做也挺合理,皇帝是希望达武指挥的右翼决胜。如果让近卫军在炮击后进攻奥军右翼,法军最后的力量投入到了左翼,倘若达武的右翼遭遇什么突然情况,就无兵可调了。达武在右翼打的也挺稳,因此让总预备队不动的做法我觉得也颇合情理。



炮阵部署上是存在些问题,比如用的是外环形而不是内环形,骑炮与步炮之间的协同也比较欠缺,我觉得总指挥洛里斯通对此要负一定责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入伍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6 16: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整体阵形不当和担任统一指挥的洛里斯通有关。毕竟百炮大阵还是第一次,而且洛里斯通虽有一定学识能力,和塞纳蒙及后来的德鲁奥还是有不小差距的。那两位可称“炮神”和“炮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22: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Kiley的书中有一章单讲德鲁奥在LUTZEN指挥炮阵战斗的战例,正好可以用到我第一篇文章上,加上一些其余资料,这下材料算是很丰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7 10: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到炮将,怎么忘了索比埃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0: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
http://bbs.napolun.com/viewthrea ... =%C8%FB%C4%C9%C3%C9
我列了几个比较著名的炮兵将军的小传,但是确实漏了索比埃尔,他的能力是不错的,1809年在意大利,1812年在俄国,1813年在瓦豪,莱比锡都有表现。除此之外还有松吉斯,奥斯特利茨战役的法军炮兵指挥官。不过这两人指挥炮兵从功绩上讲似乎比不上拉伯瓦西埃,塞纳蒙与德鲁奥这三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4 01:13 , Processed in 0.02391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