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sunjiaxin

[讨论] 苏尔特是个什么样的 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 19: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典型的半渡而击之。帕特里克·朗博的《战役》以这场战役为背景,描述断桥那一段很是凄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 19: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半渡击之后,拉纳勇敢的将奥军的前锋打退深入太多,这样在后撤时过于突出,以至于军官成捆战死,拉纳悼念朋友时被炮弹击中,以当时的战场,必然是中型野炮,射程应在450-500米以内,可见当时拉纳的位置多前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 19: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拉纳和贝西埃不合,是否对这场战役拉纳战死有影响?地图上看,贝西埃正是拉纳的侧卫,然而却落在了拉纳军的后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 20: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尔特还有个明显的特征,他是元帅里年龄和拿破仑一样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1 21: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苏尔特 于 2009-1-1 19:32 发表
这仗拉纳打的不好,马塞纳也发挥的不好。不过事前一切战略运动都是拿破仑授意的。

拉纳打得并非不好,要知道拉纳当时所处的地位,建议阁下读一下《拿破仑文选》里的相应章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1 21: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苏尔特 于 2009-1-1 20:12 发表
苏尔特还有个明显的特征,他是元帅里年龄和拿破仑一样大的

达武、威灵顿都一样大,这算不了什么特征吧

[ 本帖最后由 thorongil 于 2009-1-1 21:3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1 21: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苏尔特 于 2009-1-1 18:54 发表

拉纳的死,对于拿破仑是个心里上的创伤。但是他再也不能指挥接下来的诸多战役,从各种方面来说就不如苏尔特了。

1.战死与否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与运气,否则内伊早就死了

2.拿破仑根本不在乎谁死了谁活了,否则他根本不会这样无尽的打仗

3.将军战死沙场是光荣的,拉纳又不是自己寻死,这和冷静与否没关系,正相反,在那个年代,元帅亲自走在最前面是一种美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 01: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leinKlauss 于 2009-1-1 18:42 发表


这种概括很精辟,苏尔特的战术能力超群主要体现在战役学尤其是组织能力上,这和他受到较好的法律教育有关,奥斯特利茨战役和之前的战斗,局部组织的能力也就是“微操作”能力相信各位不会对他有何异议。和拉纳他 ...


嗯,苏尔特的能力是比较平均,而且政治上他也有自己的一套,其实百日期间拿他换达武去做军政部长应该是很合适的...

迎接灵柩,的确,他赋予当时法国政界改革派的精神凝聚力是很高的。据说当灵柩在土伦港从军舰上吊下来的时候,人群中某个老兵冲上去高喊皇帝万岁,而苏尔特则当场落泪。这一切可能是他事先安排的做戏,也可能是真情实感,但无论哪种可能都说明苏尔特具备的政治意识是不错的。

不过谈到战术能力,我认为主要是布阵和指挥,苏尔特的风格是布阵比较正,战斗开始就交给属下去发挥,所以体现更多的是筹划本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 01: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苏尔特 于 2009-1-1 19:32 发表
这仗拉纳打的不好,马塞纳也发挥的不好。不过事前一切战略运动都是拿破仑授意的。


马塞纳和拉纳的形势都太糟糕了,此战的关键在于奥军已经在多瑙河右岸做好了准备,法军必须先渡河,然后再展开部队。倘若奥军对右岸的那两个村庄施加压力,法军就很难建立桥头堡了。马塞纳与拉纳都是负责建立桥头堡的部队,面对另一岸的奥军全部兵力,必须要以少打多。在这种情况下,两人的表现都是出色的。马塞纳攻下了阿斯佩恩,随即被奥军大军猛攻击退,但马塞纳在鏖战中消耗了奥军大量兵力。马塞纳败退后,拉纳在骑兵的掩护下向奥军右翼突击,将奥军右翼击破了,就在战役几乎打赢的时候卡尔大公亲自出马,率领奥军最后的预备队反击,遂击败拉纳。

其实此战奥军能打赢,我认为主要有三点。第一是奥军有地理优势,而且已经严阵以待,法军建立桥头堡很困难。第二是奥军有总兵力优势,皇帝不敢调动过多预备队,所以法军时刻都是在以少打多。第三是卡尔大公发挥很好,在他的领导下奥军打的很勇猛(事后皇帝对缪拉说,“如果你没有见识过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场上的奥地利人,那就可以说你什么都没见识过”),马塞纳与拉纳是在和一个强硬的敌人打正面硬仗,卡尔大公从上游放船向下冲烧毁桥梁这一招也比较出乎皇帝预料,导致达武军渡河延误,可以说是直接决定了奥军的胜局。如果达武的第3军渡过了河,恐怕此战就又是一个以少胜多了...

可以说马塞纳与拉纳持续的以少打多数个小时不仅没有溃败而且消耗了奥军大量兵力,逼迫卡尔大公投入了最后的预备队,已经很了不起了。苏尔特其实也有类似战例,比如在埃劳他在左翼负责佯攻牵制,但在俄军重兵逼压下几乎溃败,若不是奥热罗军及时出动,法军左翼就比较危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 01: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leinKlauss 于 2009-1-1 19:49 发表
拉纳和贝西埃不合,是否对这场战役拉纳战死有影响?地图上看,贝西埃正是拉纳的侧卫,然而却落在了拉纳军的后面。


当时骑兵处于步兵侧后是比较灵活的布阵,如果布的太前会因为过多暴露目标被敌方步兵,炮兵火力杀伤,在步兵后面是作为预备队使用。如果前面的步兵遭遇敌人骑兵,我方骑兵可以从步兵后面冲出拦截。如果前面的步兵突破了敌人,我方骑兵可以从缺口冲入扩大优势。如果前面的步兵败退,我方骑兵可以向前负责断后,掩护步兵重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7-12 22:32 , Processed in 0.02299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