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5798|回复: 1

[转贴] 滑铁卢-1815战役详解——威灵顿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5 17: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贴吧搞笑獾吧友的一篇文章,征得同意转来论坛

以下为原作者参考书目:——
《Napoleon andwaterloo》 Becke
《The Battle》 Barbero
《Waterloo newperspectives》 Hamilton-Williams
《History ofthe waterloo campaign》Siborne
《Onwellington: a critique of waterloo》Clausewitz
《Waterloo -the French perspective》Andrew
《1815 thewaterloo campaign》Hotschoer
《Waterloo:the hundred days》Chandler
《Wellington atwaterloo》 Weller

简单看1815年北方的战略形式,英普联军合计有20万,法军只有12万。联军拥有压倒性的优势。而且由于俄奥大军的威胁。拿破仑不仅要以少胜多,还必须速胜和大胜。那么在战略上讲,法军是极为不利的,如果联军不犯错,可以说法军没有多少机会,但事实上,拿破仑还是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找到了联军的破绽。那么联军的错误在哪里呢?
克劳塞维茨对威灵顿的第一个指责就是英军的部队在开战时太过分散,集结困难。当然,分散部署也不是没好处,毕竟照顾的面积更广,关键在于,部队分散就需要指挥官能在战争爆发时迅速果断的作出反应。而遗憾的是威灵顿,并没有能够做到。
首先就是情报的问题,威灵顿的谍报工作一向很成功。但在1815年,一方面是,拿破仑的保密工作出色。而另一方面,一些重要的情报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一种说法是,法军进攻的情报在传递过程中,忘了加上威灵顿很信任的一个情报员的名字,结果被公爵置之不理)。所以法军在15日成功地发起了突然袭击。
接下来,英德两方的史学家为了普军的报告是在上午还是下午传到公爵手中争论不休。其实抛开这点不谈,看一看当天下午之后威灵顿的反应,这时不仅有普军的报告,还有英军自己的报告,都显示了法军在向英普联军的结合部进攻。那么看看公爵下的一系列命令。下午的第一道命令,部队原地整军待命,晚上的第二道命令,部队往内维尔(在四臂村以西)集结。第二天凌晨,第三道命令,集结地改为四臂村。从这几份命令,尤其是后两份对集结地的修改,就可以看出公爵在战役开始前的犹豫不决。
为什么威灵顿不让部队第一时间向左翼的四臂村集结呢?他担心的是拿破仑虚晃一枪,主力从蒙斯进攻自己的右翼,切断自己同海岸的联系。情报收集和判断的失误已经提过。现在先抛开这点不谈,毕竟如果敌军所有情报一清二楚的情况下,一个庸才也很容易下判断。在情报不充分的情况下,就更考验指挥官对局势的把握。现在英军面临两个威胁,左翼被法军分割,各个击破。或者右翼被法军切断海岸交通线。那么首先,那种情况更符合法军的战略利益呢?拿破仑向来是以消灭对方主力为主要战略目标,各个击破是他的拿手好戏。割裂英普两军的联系,是他最好也是唯一的机会。反过来看,那种情况对英军更危险呢?乍看下,被切断通往海岸的交通线很可怕。但是,只要能够和普军会合,就可以依靠普军的交通线。只要同普军会师,决战也好,防守也好,联军都将占据优势,哪怕再不济,依然可以退过莱茵河。所以,法军如果进攻右翼并不可怕,胜负的关键,在于英普两军能否成功会师。这才是战略上的关键。在滑铁卢之前,普军敢于置自己的交通线于不顾而向瓦弗撤退,正是基于这一点。但是威灵顿却陷于这虚幻的“右翼威胁”,错过了向四臂村集结的宝贵时间,也无怪乎他在得知拿破仑的真正意图之后大呼上当了。
幸好,四臂村的荷兰军队拒绝执行威灵顿前一份让他们放弃阵地向内维尔集合的命令,在当天晚上守住了四臂村。这才让公爵的错误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这里插一段,联军显然很清楚自己的总兵力相较法军占据上风,所以英普两军的集结地都比较靠前。从结果看,他们显然高估了自己或低估了法军。如果能在更靠后的位置集结将更为有利,不过这纯粹是事后诸葛而已。)

不论如何,在16日早上威灵顿对情况还是很乐观的,在给普军统帅布鲁克的信中,他表示自己的主力中午就能完成集结,同普军配合作战。然后,他亲自来到普军阵地同布鲁克会谈。会谈内容的版本很多,但共同的是,双方详细讨论了英军支援普军的具体方式。由此可见当时,双方认为英军增援是没什么问题的。的确,如果英军的集结真如信中所述,那么内伊是无力阻挡的,至少英军一部的增援是没有问题的。但遗憾的是,那封信中所描述的部队位置,和部队的真实位置向去甚远。英军的集结要比威灵顿所希望的要慢得多,在四臂村,不要说增援普军,公爵险些自身难保。其实从某种角度看,林尼的战斗和滑铁卢有相似之处。一方在另一方给予增援的情况下决定迎战。不过公爵的承诺显然是不可能兑现的了。有德国的史学家指责威灵顿故意蒙骗普军,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威灵顿自身也处于危险之中。更合理的解释是,威灵顿没有充分估计到“战争的误差”。也许在最理想的情况下部队能按时完成集结。但考虑一下实际情况,命令是在半夜发出,而且短时间内先后有几份不同的命令。结果,有的信使没能找到连队,有的连队只收到一份命令,部队在行军途中互相拥堵。我们可以看到,过与分散的部署,犹豫不决的集结命令,这些本身并非什么致命的大错误,但归结到一起,却是英军没能及时完成集结。(其实在滑铁卢,这种误差让普军比预计晚到了不少时间,不同的是那个误差还是在胜利之内。在16日,只能导致失败)
幸好,法军也犯了不少错误,(悲剧的戴尔隆),虽然被迫打被动的添油战术,但威灵顿还是在四臂村顶住了内伊,普军虽然战败,但还有一战之力。但是这里,我们可以再一次看到联军在交流上的问题。普军在晚上把法军当成了英军的援军而不合时宜的发动反击导致防线崩溃。而威灵顿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惊讶的得知普军败走的消息。林尼和四臂村当然有段距离,但也不至于双方对于友军的情况如此无知。这个责任是双方的,没有一方及时的把己方的战况准确地通报给友军,也没有一方积极地去确认友军的状态,所幸的是,在滑铁卢的决战中,这一点得到了改善。
(再插一点,所有的史料都提到威灵顿在得知普军战败后十分震惊。公爵战前,去过林尼确认过双方情况,却完全没有料到普军的失败。一般的印象中,威灵顿很欣赏拿破仑而对普军的战术多有微词,但从这一点来看,不是他高估了普军,就是低估了拿破仑。)

英军没能及时地从四臂村撤退,但幸运的是法军在17日上午的慵懒表现还是让英军安然撤退。然后,就是这场战争中最关键的一个决断,威灵顿决定在滑铁卢阻击拿破仑。滑铁卢这一带的战场是早在开战前就已经考察好,事实也证明了这是绝佳的防御阵地。这里体现了威灵顿卓越的战前准备,同时也看出联军的战略优势,追求速胜的拿破仑毫无选择战场的余地。顺带,有人认为在滑铁卢作战是毫无风险的决定。实际上,威灵顿停在滑铁卢之后,才从普军那里得到了增援的承诺。如果普军无力再战,当然他还可以一大早继续撤退,但这就意为着先前的停留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当着法军主力的面撤退是要付出不小代价的。即使有了普军的承诺,仍然有无法兑现的可能(正如他在前一天那样)。所以,在滑铁卢决战的决定仍然是需要勇气和判断力的。公爵决定继续相信普军的实力,而这一次他得到了回报。这个决定也可以说是他在整个战役中的最大亮点。

终于到了决战时刻,先分析一下双方的态势,一个常见的误解是,英军在滑铁卢是以少胜多。实际上,虽然具体数字上有偏差,但大多数史料中,在战役开始的时刻,法军和英军的兵力是相差无几的,法军至多多个几千人而已。但是,滑铁卢还有普军的参与,实际上在下午一点多,普军出现在法军右之后,拿破仑就被迫调一个军去防备右翼,随着普军压力的增强,被投入右翼抵挡普军的包括了青年禁卫军和相当一部分老禁卫军。这接近两万人的精锐就没有向英军阵地放过一枪。如果减去这些部队,英军就拥有了明显兵力上的优势,这还没有算最后时刻增援英军左翼的普一军,以及援军所带来的士气上的优势。唯一在开始阶段占优的是法军的炮兵,其实,除去雨天的影响和著名的后坡,法军炮兵还是给英军造成了具大的伤亡的。但同样,这点优势在普军加入战局后同样变成了劣势。所以面对坐拥地利,兵力占优还有援军的对手,法军的失败也是清理之中的。
这里顺带提下双方部队的质量,有趣的是法军优势和联军优势两种论调都是存在的。虽然本帖中一直用英军来指代威灵顿的部队,但实际上,这是一支英、荷、以及德意志诸国的联军,英国的部队大概只有三分之一,毫无疑问是欧洲顶尖的部队。而荷兰和德意志的部队虽然稍逊,但近来大多史学家还是对他们的表现给予了认可(早期有很多贬低荷兰部队的说法,但大多都被后来的研究者论证为不可靠的),实际上在荷兰和德意志诸国的军队中,有相当多参加过此前拿破仑战争的老兵。联军的主要问题还是多国部队的混杂,以及相互间可靠性的怀疑,其凝聚力是一个问题。而法军方面,虽然拿破仑刚刚复辟,但带到北方战场的实际上大多是经验丰富的老兵。不过,法军同样面临这问题,很多军队都是曾经宣誓过为波旁效忠的。虽然数量不多,但确实有叛逃的保皇党存在,很多部队被临时调换了指挥官。这样,在新兵和老兵,军官和士兵之间,这种猜忌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总括起来,套用Barbero的看法,双方的士兵质量旗鼓相当。
战役本身,批评家认为威灵顿在滑铁卢过于消极被动,在兵力占优(如前所述)任由法军掌握主动权。但应该看到,法军本身采取的,就是最平庸而直接的中路正面突破战术。那么比起花哨的机动,消极防守就未尝不是一个简单保险的应对。威灵顿积极地在一线鼓舞士气,在霍古蒙的指挥是战场上的一大亮点。(顺带说一句,法军对霍古蒙的详攻虽然投入了比预期更多的兵力,但英军的布阵本来就右重左轻,按Andrew的说法实际上牵扯的英军仍然多于投入的法军,还牵扯了公爵不少的精力,从这一点来说,倒也不算吃亏。)要说有什么失误的话,一是浪费了不少兵力在哈雷(仍然是保护右翼向海岸的退路,这点已经讨论过了),主要是对拉海圣的轻视。驻守的部队比起霍古蒙相差甚远,而且弹药不足,守军5次要求补给弹药都没能得到回应。拉海圣的陷落确实一度让防线有一定危机,但兵力不足的法军无力扩大战果,而对预备队一直控制得很出色的公爵也及时弥补了漏洞。所以这些小失误无碍于大局,最后几千禁卫军的冲锋不过是杯水车薪。
最后再讨论一下,对战役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英军命悬一线,拿破仑只是差了一点才与胜利失之交臂。另一种则是公爵游刃有余,法军没有任何获胜的机会。这里个人的看法是,法军在战术上的胜利是有可能的,由于威灵顿对预备队的投入很有节制,一线部队确实承受了具大的压力,存在崩盘的可能,而从一直不调用哈雷守军来看威灵顿也是有可能在压力下选择撤退而不是血战到底。不过,一场耶拿,奥斯特里茨式的大胜则几乎不可能。因为公爵保留了足够的预备队来确保安全的撤退,而普军的威胁则使任何有力的追击失去可能。当然事实上,兵力不足加上大量战术上的失误,使得战术上的胜利都离法军相去甚远。

最后总结一下,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失误,但尘埃落定之后,威灵顿毫无疑问是胜利者。而这才是真正最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5 18:24: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翻了下罗宾逊的四壁村,里面的说法是15日下午5点威灵顿收到伯克利上校的信称普军受到攻击,6点钟muffling带来zieten的信(写于上午九点)依然是法军进攻的消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1 21:25 , Processed in 0.02038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