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小苏尔特

[原创] 法兰西帝国26位元帅的等级划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20: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体来说我给苏尔特战术打个8分,主要是根据在西班牙战争末期的一连串失败。
不过即使拉纳活着,皇帝让他替换苏尔特,也难保不被威灵顿巧败。而且他一贯的战术风格,更不适合和铁公爵周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7 21: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说拉纳败给威灵顿,也肯定会像马塞纳在富昂特斯那样被击败,即以勇猛的战术攻击制压对手。苏尔特在波尔图是自己直接撤退了...苏尔特打的最好的奥康纳一战是对西班牙军,而拉纳对奥军,俄军皆有以少胜多的战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7 21: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我说一下,奥康纳战役迂回的命令是苏尔特发出的,而不是靠手下自行去发现的。在该战役打响时他就看出西班牙布阵太保守,等到和敌人一交锋就知道对方指挥官是个SB,于是这里成了战术大王苏尔特发挥的天空。


西班牙军确实是比较弱的对手,小克勒曼都可以指挥骑兵3000击破两万西班牙军。奥康纳确实赢的痛快,不过要考虑对手质量。

说起苏尔特战术不如拉纳是因为后期在西班牙被威灵顿连连击败给人印象不好,但他10次有9次是输给了欧洲战术顶级的老对手。而且苏尔特战术风格不一样,打不赢就逃,找个机会再动手。能保存自己去打下一场仗就是拉纳硬仗的反例。


这个的确是,所以我也没有多贬低苏尔特。打不赢就逃然后找机会再动手,当然也是可行的做法。不过,苏尔特好像很少有撤退后还再次卷土重来的例子。

至于圣西尔,无法想象他能跟苏尔特相提并论,固然苏尔特守城垃圾,但他野战无论进攻还是防御都体现出战术大王的天分。圣西尔的守城战全法国第一,那又怎么样呢,打进攻战只是和维克托一样的水平,缺乏胆量和狡诈。圣西尔也就是属于二流元帅中有一技之长的类型。


看不出苏尔特战术上如何比圣西尔更厉害了...奥斯特里茨苏尔特较少参与指挥,在半岛的战争苏尔特的大胜都是对西班牙军队。即使不算那些他被威灵顿击败的战役,苏尔特在战术上的体现也不是很多。

至于圣西尔的野战能力,可不能小看。你可以研究一下圣西尔在1812年打的两次Polotsk会战,皆是以少胜多击败俄军。第一战采用声东击西之法,急攻俄军左翼,反客为主取得大胜。第二战俄军采用向心攻击战法,被圣西尔识破。当晚,圣西尔领军对俄军发起攻击,阻挡住了俄军进攻,给俄军造成更大伤亡后又全身而退。要知道圣西尔的对手是在俄罗斯本土战斗的俄军,统帅是维特根斯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8 18: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圣西尔在1812年战役的表现我确实不知道,见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8 20: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以下这段对苏尔特的描写,对苏尔特特点作出归纳

7月11日,苏尔特出任驻西班牙法军总司令,皇帝命令他收复西班牙和葡萄牙,这是一个不实际的任务;苏尔特面对威灵顿的9万部队,而他手下只有53000人能够投入战斗。在此后陆续发生的比利牛斯山区的战斗中,法军虽使尽浑身解数,但回天乏术。先是在索芬伦之战(7.26-8.1)中失利(法军损失13000人,联军损失7000人);接着英军在8月底攻占了法西边境重镇圣塞瓦斯蒂安。10月7日,威灵顿率部横渡达索河向法国进军。而苏尔特的部队不断被抽走增援皇帝,已不足5万人,只能尽力迟滞联军。11月10日,苏尔特企图围歼在尼维尔的一支英军分遣队,威灵顿赶来增援,双方损失都很惨重,联军的45000人中损失了5300人,法军的18000人中损失了4500人。最后法国人支持不住了,苏尔特只得在丢弃了59门大炮后逃走。1814年2月27日,养精蓄锐后的威灵顿再次发动攻击,从水陆两路进攻法国的奥尔泰兹,苏尔特在损失了4000人后弃城逃往图卢兹以避免被围歼。威灵顿在3月17日攻占波尔多后转向图卢兹进发。4月10日,联军发起强攻,在付出了6700人伤亡的代价后攻占该城,苏尔特损失了4000人,但威灵顿并没有达到歼灭其的目的。两天后,得到拿破仑一世退位的消息,双方停战。

回答朔风:
1 苏尔特1813年已经知道不可能战胜英西葡联军了,无论是战术上还是兵力上都不如威灵顿。于是他想到了莫罗将军在1813年对付拿破仑的战术,专挑威灵顿不在的时候袭击英军,捏软柿子。一旦威灵顿赶回来增援就撤退。也就是说我不跟你正面交手,等你不在的时候再下手。你来我就不打了。跟你在广大空间里周旋。1813年11月10日的战斗就是例子,足以说明苏尔特的精明。
2 从上述诸多战斗结果来看,苏尔特每次战前都给自己留好退路,就是说哪怕我有90%的把握守住,但出现意外的话我还是能逃走,再下一个地方等着你再战。这就是苏尔特的风格,这样的战前安排,决不会出现象乌尔姆那样无处可逃的局面。
3 苏尔特1814年战术那就是迫使你威灵顿沿法国一座座城攻下去直到巴黎,但他太高估了自己的守城能力,小看了威灵顿进攻能力。苏尔特还有一个明显缺点也许是性格原因,他不能坚持到底,缺乏信心和毅力,一旦战事开始遭遇挫折,就怀疑自己制定的战术是不是错了,同时作好撤退打算,而换作马塞纳,第一反应肯定是考虑和发现有没有扭转的机会。去寻找对策而不是放弃。

我个人多年来对苏尔特的了解,说的不对欢迎指正

[ 本帖最后由 小苏尔特 于 2009-7-8 20:0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8 23: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1814年苏尔特确实已经尽全力了,在兵力少于对手的情况下与威灵顿周旋,实属不易。

不过关于1813年11月10日那一战,有一些疑问。11月10日似乎并未发生过大规模战役,而双方各损失4000-5000人估计是尼夫河之战,应该是12月10日发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9 16: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10倒是尼维尔战役的日子,但那是威灵顿的进攻战,估计部分和内夫战役搞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9 19: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这样的,先前查了这个网站
http://www.peninsularwar.org/penwar_e.htm
威灵顿10月7日渡过毕达索阿河,11月10日在尼维尔战役突破法军防线,苏尔特12月10日组织反击,发生内夫河战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2 22: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马尔蒙不太算无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7 18: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塞纳应是万能元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4-20 06:38 , Processed in 0.02845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