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
路易出生于科西嘉的阿雅克肖,被取名为路易吉-布奥拿巴(Luigi Buonaparte)。他是约瑟夫-波拿巴、拿破仑一世、吕西安-波拿巴和艾利萨-波拿巴的弟弟,波丽娜-波拿巴、卡罗琳娜-波拿巴和热罗姆-波拿巴的哥哥。
路易1791年从科西嘉岛来到法国。后来作为哥哥拿破仑的副官参加了意大利战役和对埃及的远征,并被提升为上校。由于他的哥哥,他25岁就成了将军(虽然他也觉得自己在太短的时间内升得过高了)。从埃及返回法国后,路易参与了拿破仑推翻督政府的政变。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后,为路易安排了与其继女即约瑟芬皇后的女儿奥坦丝-德-博阿尔内的婚姻。女方奥坦丝一开始反对这起婚姻,但母亲说服她要为家庭着想,她只好屈从了。
据说路易时常精神状况不良,有一段时间可能受到精神病的困扰。他“不良的精神状况”可能是由试图掩盖他同性恋或双性恋倾向而造成的抑郁症引起的。这一时期记载不明的抑郁症(或精神病)将会困扰路易一生(当然也困扰了拿破仑)。
荷兰国王
第一帝国期间,路易被封为帝国亲王、圣列伊伯爵、参议院、少将和卡宾枪骑兵的兵种荣誉上将,还被授予了大鹰级勋章,成为了荣誉军团的一员。1808年,他成为了帝国的大司马(Constable),即帝国的最高军事长官(当然这是个虚职)。
1806年4月9日,荷兰统治者威廉五世伯爵去世,在皇帝的安排下,其子威廉王子放弃王位换取Fulda公爵的位置。一番精心策划后,一份来自荷兰的请求邀请路易做荷兰国王。但是路易却表示反对,理由是他常突然收到风湿病的困扰,但拿破仑最终坚决的把路易推上王位。荷兰人的抵抗破裂后,巴达维亚政府派代表团到巴黎谈判权力变化的问题。拿破仑拒绝接见代表团,使他们蒙受屈辱的是,路易已被荷兰人“邀请”为国王。1806年6月5日,当代表团还在巴黎时,路易已经成为了“上帝恩典的路易-拿破仑陛下,荷兰王国国王”。
在路易统治荷兰之前,荷兰一直是一个共和国,一个王座上的亲王,在爱国者眼里与共和的传统与巴达维亚革命代表的原则应该是相悖的。但奇怪的是,路易前往海牙的途中几乎没有任何阻力。发行了几本小册子之后,从前被监禁的辩论家Pussy Hulshoff继续抗议和革命,而普通群众则冷漠的等待着新的统治者会带给他们什么。研究路易的历史学家一直不知道为什么反对没有发生,这大概有几个理由:第一,荷兰保持名义上的国家、法律、宗教独立,并且免服兵役。第二,政权的转换并不意外:前荷兰统治者威廉五世是个虚君,朝政则有权臣在背后操纵。此外,许多人抱着这样一种希望:在一场革命和政变后,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会带来和平。除了小部分狂热的民众,大部分贵族、官吏和富商都很高兴有一个稳定的政府。
虽然这位兄长原本只想让他的弟弟成为法国在荷兰名义上的代理人,但路易还是非常严肃的对待他作为国王的责任,他自称国王路德维克一世(Lodewijk I取自他的名字的荷兰语翻译),尝试学习荷兰语,努力成为一位负责而独立的荷兰统治者。据称,他初到荷兰时,由于荷兰语不好,告诉人们他是“Konijn van 'Olland”(荷兰兔)而不是"Koning van Holland"(荷兰国王)。然而,不久他在说荷兰语方面的努力便赢得了臣民的尊重。他还宣称他是荷兰人,并放弃了法国国籍。他还强迫他的宫廷和大臣(大多为拿破仑任命)也和他一样说荷兰语、放弃法国国籍(据说这也是为了防备哥哥的间谍)。他身在法国的妻子奥坦丝认为后者太过分了,拒绝了他的请求。
路易上任不久就巡察了全国,甚至到了一些前任统治者几乎不去的偏远地区,这不仅仅是一个博取支持的行为,因为路易把解决在这些地区碰到的问题放在了首位。他还访问了一些传染病暴发的地区(并要求立即筹办药品)和受洪灾影响的地区。还有一个重要的主题是解决宗教问题:荷兰的天主教堂在1648年都转让给了新教徒,而1798年宪法有规定教堂应还给天主教徒。1809年,按照承诺,路易再次进行巡查,这次巡查主要是为了解决文化、政治、宗教和社会问题。
勤勉的路易在荷兰进行了一系列法国式的改革。荷兰原本是个松散的国家,区域意识很强;路易将全国分为了十个区域,并强化了中央的权力;在宗教方面的改革使得新教徒和犹太人也获得了一些权力。这位国王本身还是文学和科学的爱好者,这一时期荷兰有了皇家科学研究所,皇家图书馆和皇家博物馆,为了鼓励艺术自由,各种艺术展览常常被举办,路易还亲自参观了哈勒姆的泰勒博物馆。
这位国王也没有按照命令采用《拿破仑法典》,而是编纂了几部荷兰自己的法典。这些法典的一些灵感是从法国的法典中取得的,但大多结合了本国国情,这让路易受到了爱国律师的热烈支持。1809年,荷兰的第一部《刑法典》和《商法典》完成,这些法律中对市民和农民一视同仁,前者再也不能因为缴纳罚金就逍遥法外。立法工作的最后一部分是控制司法机构和程序的法典,但这被1810年法国对荷兰的合并所终止。1813年荷兰独立后,路易的法典成为爱国者立法尝试的基础。
路易-波拿巴统治期间发生了两次悲剧性的事故:1807年,一艘装满火药的货船在莱顿市(Leiden)中心爆炸,路易行动坚决,他立刻派遣皇家卫队前去清理现场的废墟和残骸,协调救援,为受害者提供面包、安排医院。第二天他回到海牙,禁止火药在人口密集地区运输,花了3万荷兰盾专门设立赈灾部队,并免除了莱顿市十年的税款。1809年荷兰发生了大洪水,大坝决堤,河流干道的水涌入沿岸,吞没村庄,把整个地区变成了一片汪洋。路易勇敢的亲自手持沙袋参加堤防,他统筹规划,访问受灾地区的村庄,鼓舞村民。关于这次赈灾最有名的雕刻描绘了这样的情景:他和一些村民在寒冷而狭小的堤坝前,勇敢无畏,浪花正拍打着他的双脚。这两次灾难中,路易身先士卒并有效的监督了当地的救灾工作,这为他赢得了“好人”路易(Louis the Good)的称号。
有趣的是,路易作为荷兰国王期间从未确定过首都的位置。他迁都的次数超过了一打,他尝试过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海牙(Hague)、鹿特丹(Rotterdam)以及其他地方。有一次,在参观了一个荷兰富商的房子之后,他十分喜欢这个地方,于是流放了房子的主人,占据了它。接着路易在7周之后就搬到了别的地方。他频繁的迁都使得朝廷处于动荡之中,倒霉的大臣们不得不处处跟着他。欧洲的外交使节团们甚至请求他留在一个地方,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跟上他。后来有人断言路易这种无休止的行为是他的“精神失常”造成的。
路易在荷兰开明而深孚众望的统治是短命的,这主要是因为拿破仑决不会允许他将荷兰的利益置于法国之上。拿破仑曾经想减少法国对荷兰投资者的贷款三分之二的利息——这对荷兰是一个严重的经济打击,遭到了路易的拒绝。对于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令,路易认为荷兰是一个以商业为经济支柱的国家,他阳奉阴违,大量纵容荷兰人对英国的走私。据说当拿破仑将各附庸国的统治者召到巴黎时,路易对他的哥哥直言:“荷兰已经厌倦了做法国的玩物。”
而最后一件事成了拿破仑强迫路易逊位的借口:由于拿破仑正在筹集征俄的军队,他想要所有在他控制下的地区和同盟的周边国家为他提供军队,这当然包括了荷兰。面对哥哥的要求,路易断然拒绝。拿破仑大为不满,为了即将到来的东线战事他调走了法国在荷兰大部分的驻军,只留下9000驻防军。不幸的是,1809年,4万英军登陆,企图占领安特卫普(Antwerp)和法拉盛(Flushing)。由于路易无法捍卫自己的国土,法国派出80000民兵,由未来的瑞典国王贝尔纳多特元帅指挥,并击退了英国人。拿破仑便以路易无法保护荷兰为由,建议他退位,路易拒绝了。最后在1810年7月1日,拿破仑的两万法军入侵荷兰,强迫路易在当天退位,路易从哈勒姆秘密逃走,他年幼的次子成为了国王路德维克二世(只当了五天)。法兰西帝国在7月9日吞并整个荷兰王国,当年雾月政变后的第三执政勒布伦成为了荷兰总督。
多年的流亡
在荷兰王国被兼并后,奥皇弗兰西斯一世为路易提供了避难所。1811年至1813年,路易在格拉茨避难,并从事诗歌和文学创作[1]。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以后,路易去信要求恢复他的荷兰王位,但拿破仑拒绝了。他访问荷兰的请求也被荷兰国王威廉一世拒绝(King William I of the Netherlands);1840年,荷兰国王威廉二世(King William II of the Netherlands)准许了他的访问。虽然路易在参观期间使用了假名,但一些人还是认出了他们的前国王,这使得了大批人聚集到他旅馆房间的窗下欢呼。据说从前臣民的这种情感的表露使路易非常感动。
在1821年拿破仑去世、1844年长兄约瑟夫去世后,路易被波拿巴分子视为当然的法国皇帝,但路易自己并未对此采取行动。(另一方面,路易正被监禁于法国的儿子兼继承人,未来的拿破仑三世,正在试图策划一场波拿巴分子的政变。)
路易-波拿巴于1846年7月25日在利沃诺(Livorno)去世,被埋在巴黎大区的Saint-Leu-la-Forêt,.
婚姻与子女
路易于1802年1月4日娶了奥坦丝-德-博阿尔内,她是已故的亚历山大-德-博阿尔内子爵和他的妻子约瑟芬-德-博阿尔内的女儿。约瑟芬是拿破仑的第一任妻子,奥坦丝也就是路易的继侄女。尽管这段婚姻是被强加给并不相爱的两人的,他们还是生了三个儿子。路易在荷兰的时候,曾经要求奥坦丝把他的儿子送到荷兰,但被奥坦丝拒绝,她认为如果那样他的儿子将永远不会再回到法国了。当路易向哥哥求助时,拿破仑却站在奥坦丝这一边。拿破仑将这个男孩留在他自己的王宫里,甚至在自己的儿子出生之前一直把他作为继承人[2]。像往常一样,波拿巴家族中除了拿破仑,所有人都厌恶博阿尔内家族。奥坦丝也理所当然的有一个情人[3]。
奥坦丝-德=博阿尔内生了三个被路易正式承认的儿子(尽管他自己对他儿子是否亲生也有怀疑):
1.拿破仑-查尔斯-波拿巴(Napoleon Charles Bonaparte),出生于1802年11月10日,荷兰王子。当他在1807年5月5日于4岁夭折后,尸体按照身份停放于巴黎圣母院,他被埋葬在法兰西岛的Saint-Leu-La-Foret。
2.拿破仑-路易-波拿巴(Napoleon Louis Bonaparte),出生于1804年10月11日。他哥哥死后成为荷兰王子,在荷兰被拿破仑攻陷、父亲退位后做了五天国王(路德维克二世)。他在1831年5月17日去世,埋葬于法兰西岛的Saint-Leu-La-Foret。
3.查尔斯 路易-拿破仑 波拿巴(Charles Louis-Napoleon Bonaparte ),(1808–73)。他是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孩子,日后成为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1852-70)
当然,路易-波拿巴也有一个私生子,弗朗索瓦-德-卡斯特弗茨(François de Castelvecchio),(1826.4.26-1869.5.29).他出生于意大利的罗马,死于雷恩(Rennes)。
已经与妻子离婚的路易在她去世之后才再婚。1838年,以60岁高龄,娶了当时16岁的意大利第一美女的Marquise Julia Livia di Strozzi。
注释:
[1]路易年轻时创作过一部名为《玛丽或爱的痛苦》的小说,1820年他的《关于荷兰政策的史实性材料》力度为当年的出走正名,他还写过《韵律学研究》及若干诗篇
[2]这件事使得路易十分恼火,在波拿巴家族的男性中,约瑟夫和路易两位帝国亲王都认为自己应该有继承权,但是拿破仑却通过公民投票的手法使继承权归到了自己的儿子或养子和亲王的男嗣身上。后来,路易又被列入了继承人,但是由于他的儿子被拿破仑收为养子,这个幼儿仍然有优先继承权。
[3]奥坦丝与情人查理•约瑟夫(Charles Joseph)另有一个私生子:查理-奥格斯特-路易斯-约瑟夫(Charles Auguste Louis Joseph),(1811年10月21日-1865年3月10日)后来被同母异父的兄长拿破仑三世封为莫尔尼公爵(duc de Morny)。奥坦丝曾隐瞒六个月身孕出席拿破仑二世的洗礼,并成拿破仑二世的教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