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50129|回复: 80

浅谈威灵顿和卡尔大公的军事才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8 09: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拿破仑时代是一个军事变革的时代。随着战争形势的转变,战争也逐渐演化为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到的“战争本质”,既绝对形式的战争。战争的真实面貌就是不惜一切力量和一切手段打垮敌人,而指导这种战争的原则是简单的,任何复杂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行军或机动都不被提倡,而最有效率的作战手段无非是在决定性地点集中大规模兵力打决战。

拿破仑时代是个战云密布的时代,因为大革命,军队的规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战役会战的频繁,作战手段的多样,军队规模的大大提高(相对于大革命以前的战争来讲。因为即使是7年战争中腓特列二世在单场会战指挥的部队从不会超过10万人,而在拿破仑战争中时常有可能超过这个数目)都使战争变的更为激烈。

拿破仑战争时代中,皇帝本人无疑是个出色伟大的军事家,但这并不代表那个时代只有他本人精通战争艺术。在那个战争激烈的年代,涌现出许多名将和军事家,他们大多来自法国,而其中不乏也有外国名将。在皇帝的诸多对手中,最有能力最有本事的无疑是威灵顿和卡尔大公两人。

个人不主张对比,不过同时代的名将中,也许也只有威灵顿和卡尔大公能够进入一流名将的行列。布吕歇尔将军是腓特列时代一个疯癫的老兵,但作战十分勇敢,敢作敢为,在后期多次阻挠了皇帝计划的实施,不过布吕歇尔在智计和思虑上欠缺一些;库图佐夫在1812年的冬季战局被后人冠上神奇的光环,而如果剥去光环看本质,库图佐夫虽然有大将之风,尽管很富有作战经验,却缺乏了一个名将的勇猛和胆略。苏沃洛夫也是个名将,不过他的成名多在东方战场上而且是在拿破仑战争以前,在这里不会提及。(另外他在1799的北意大利战局好坏参半)。
排除这些可能,剩下两名将帅无疑都是对皇帝最有威胁的对手。他们就是英国的威灵顿公爵和奥地利的卡尔大公。

这两人无不智勇兼备,善于思考而又不缺乏胆量。两人在各自的军事生涯早期都取得了出色战绩,阿瑟维尔斯利(威灵顿公爵)在1803年的印度取得一系列出色战役的胜利,卡尔大公刚出道便屡立功勋,在莱茵河战场击败当时名气很响的共和国名将莫罗将军。卡尔大公还是唯一一个独立在大会战中击败皇帝的人。(阿斯本埃斯林战役)

在这里要简单的谈一下两人的军事才能,供各位拿破仑爱好者参考。

首先要纠正一下大家的误解。威灵顿在雨果的小说里成了“二流将军”,更因为在决定性的战役中和布吕歇尔一起打败皇帝而令不少拿破仑爱好者对其耿耿于怀。因此,不少人自欺欺人的认为“只是普军击败了皇帝而已,威灵顿其实什么都没做。” 其实,连雨果都不得不承认,“没有威灵顿在前一个阶段支撑,布吕歇尔的赶到不会起任何作用。” (见《悲惨世界》)
至于卡尔大公,相对于他大家更了解沙俄的库图佐夫,也许因为卡尔大公从未在任何一个战局彻底的像俄军在1812年那样打垮法军。不过大家可以参照下俄国的地理,广阔而贫瘠的国土,克劳塞维茨在评价1812年战局时说:“拿破仑在这次战役基本没犯过错误。” 库图佐夫从某种意义上讲赢的很侥幸,抵达莫斯科的时候,法军已经从50-60万减少到十几万人,而这之前指挥俄军的是巴克莱。德。托利而非库图佐夫。

废话先说到这里,进入主题讨论威灵顿和卡尔大公的军事才能。

分析一位将领的成就和能力,战绩是最好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手段,当然这里的“战绩”一词指的是包括战役过程的战史而非结果。
首先来谈谈威灵顿公爵。

他第一次独立指挥部队是在1803年的印度,当时他的哥哥理查德是印度总督。在那里,他打了他一生中的成名战——阿撒耶战役。在那次战役中,他以接近1比6倍的兵力劣势击败了敌人。对手是印度土王军,虽然敌人的战斗力比起欧洲训练精良的军队还差了不少,但由于兵力占优势,至少在火力威力方面会发挥很大效力。当时的情况也十分有趣:当威灵顿(当时还是阿瑟维尔斯利)发现敌人的时候,印度土王军并没发现英军。而敌人这样的阵容,威灵顿完全有理由选择撤退,另外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撤退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可是威灵顿却决定开战,他这样做的原因是看见印度土王军军队配置出现了极大失误,觉得自己有机可乘,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从这可以看出他的胆略是超人的。

他当时那样做的原因是:
1,印度土王军的骑兵和它的主力部队被一条河流分开,假如我军袭击主力部队时,骑兵不能快速机动回去救应。
2,印度土王军的主力在两条河流的交叉狭窄处不远的地方布置,这只能加强军队的纵深而已,却无法利用兵力优势发挥火力。
3,马上出击可以发挥出敌不意的优势。

良好的判断不是全部,只有把计划良好的实施才能取得出色战果。威灵顿指挥英军快速渡河袭击土王军主力部队,土王军大败,7千英军(其实部队里还包括了印度盟友)击败了4万印度土王军。

具体战役过程可以看这里:http://www.napolun.com/bbs/viewt ... 1638&extra=page%3D1

这场战役显示了威灵顿的指挥艺术。而他真正为人所识还是在1807年开始的半岛战争。
从1808到1814年,威灵顿作为英军主帅显示了很高的战略才能和战术才能。在这段战史中,他击败了帝国最优秀的将军和元帅们,如马塞纳,苏尔特,维克多。除了布尔格斯围城遭遇小型失败外,他从来没在大型会战中败过一次。虽然在战略上他时有撤退行为,但那是在严密思考之后才进行的,而事实证明他那样做是十分理智的。
1808年:朱诺将军杀入葡萄牙,威灵顿在维梅罗打败了朱诺,那场战役成为朱诺的滑铁卢。
1809年:苏尔特元帅割据波尔图,威灵顿以出色的部署使得苏尔特这样大胆的人也放弃了波尔图主动撤退。
1809年:威灵顿进军西班牙,杀向马德里。约瑟夫带领维克多和儒尔当仓促应战(并没听儒尔当的建议等待苏尔特来,维克多认为英军不堪一击,最后他吃到了苦头),两军在塔腊维拉发生激战,法军数次攻势全部被打退,虽然战局可以勉强称平(因为内伊的新一股法军的前进,威灵顿为了保护补给线而撤退),但法军受了很大损伤。
1810年:马塞纳元帅率领远征军攻入葡萄牙,威灵顿实行坚壁清野,并在布萨科利用马塞纳的轻敌击败了这个帝国数一数二的名将。并在利兹本前利用山地和海岸线构筑了宽广牢固的防线:托尔维德拉防线。马塞纳勉强支撑到了1811年3月后撤退。
1811年:富安特奥诺罗战役,马塞纳成功突破英军右翼,但还是攻不破威灵顿的防线,只好彻底告退。
1812年:这次是马尔蒙元帅指挥法军,对撤退中的威灵顿军给予大力追击,却被威灵顿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在萨拉曼卡被英军打的大败。
1813年:维多利亚战役,威灵顿彻底击败约瑟夫,解放西班牙。
1814年:趁胜追击杀到法国南部,在各路联军中第一个进入法军领土。

威灵顿对于手下部队也有套“原创”,那就是后坡战术+散兵线+细红线两排横队。威灵顿习惯在后坡布置军队,既可以隐蔽已方军队部署配置,又可以防止法军炮火威胁;散兵是对付横队的有力手段,威灵顿因此在主力的侧翼和前方都布置一个装备更精良的散兵线;细红线两排横队可以充分发挥火力,对付没有炮兵支持的攻击纵队十分奏效。
细节方面,可以参考杜鲁伊的“威灵顿的军队及其战术”:
在伊比利亚半岛战役中,威灵顿决定采用三种作战办法来战胜法军的战术,一是在战斗打响前不暴露自己的横队位置;二是要防止法国军队用散兵部队袭扰自己的横队;三是保护好自己部队的侧翼。第一种办法往往是在可能时将自己步兵部署在山后反斜面,第二种办法是建立轻装部队,而第三种办法则是运用天然障碍和巧妙地使用骑兵。
在对付法国大革命军队的初期,英军作战不力。后来在威灵顿将军的统帅下开始转败为胜。到了拿破仑战争的末期,英军的声威大振。伊比利亚半岛和滑铁卢两次战役均在威灵顿领导下获胜,威灵顿将军因此而赢得了极高的军事荣誉。

在1769年诞生了不少将星,而皇帝和威灵顿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两位。



说起卡尔大公,他独立指挥大军时年仅25岁,真有点大孔代亲王的意思。1795年在奥地利莱茵河军团服务,而1796年直接全统莱茵河一岸的所有奥地利军队。当时卡尔大公手头的军队只有5万多人,而莫罗和儒尔当各自的军团都有7万到8万人。面对战略上的兵力劣势,卡尔大公开始稳步的向腹地撤退,而莫罗和儒尔当齐头并进。就在这个时候,卡尔大公留下2万5千左右的士兵继续撤退,而指挥剩余的部队快速北上,迅猛出击,在安堡击败了儒尔当并进行大力追击,后又在乌尔兹堡彻底击败儒尔当军。之后集中主力击破了莫罗军,把法军赶出了莱茵河。

在1797年,卡尔大公指挥身在意大利的奥军,试图抵挡波拿巴将军的攻势,尽管没有成功,却组织了一场出色的撤退,完好的保存了奥军实力。

1799年是卡尔大公获得荣誉最多的一年:从维也纳出发,两战击破儒尔当,进入瑞士在苏黎士攻坚战中赶走了马塞纳,征服瑞士。

1800年,卡尔大公也维也纳当局产生政治观点的分歧,而约翰大公又在霍赫林登被莫罗击败,只好撤退。由于他的出色表现,人民对他也十分欣赏,除了要政府授予他“民族拯救者”的称号外还要为他立像,但卡尔大公谦虚的拒绝了这些荣誉。

1805年,卡尔大公在意大利的卡尔蒂埃罗与马塞纳的法军交战,两军互有胜负。他在1805年被任命为陆军大元帅,开始着手一系列对奥地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军事改革:取消终生参军制,建立广泛征兵制,禁止军中体罚制度,采用训练法式步兵战术等等。由于1805-1809年的改革,卡尔大公的头衔里多了一个“军事家”,超越了名将的概念。
1809年,卡尔大公指挥奥军取得了阿斯本埃斯林战役胜利,法军第一次在一次大型会战中损失如此惨重,拉纳元帅战死。尽管在瓦格拉姆,皇帝为他的败仗复了仇,但1809年大兵团有超过5万士兵战死。
尽管1809年的战役,验证了卡尔大公改革的巨大功效,但结局却令他心灰意冷,又因为梅特捏等小人弄权,卡尔大公干脆辞去一切职务,从此隐退。


卡尔大公的指挥特色偏重防御,但如果需要的话,他也能打出最为大胆出色的攻势。(很像威灵顿)在乌尔兹堡战役前后,卡尔大公指挥士兵来了一次惊人的大型迂回。而在阿斯本埃斯林,他的正面攻击也十分成功。他本人在1796年莱茵河战场指挥的战役,简直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卡尔大公本人的军事理论主张运用国土上一切要塞和地势,因此他甚至把打垮敌人军队作为第二目标。克劳塞维茨因此批评他,却在书中评价他为一个伟大的将领和军事理论家。
卡尔大公的名言是:当你本身的军队都不安全的时候,就别想再去冒险。事实上,能够击败他的只有皇帝和马塞纳,而马塞纳本人也在某些战斗上输给卡尔大公
他本人也是皇帝最为看重的欧洲名将。

在拿破仑时代的各位将领中,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卡尔大公是和达武,威灵顿齐名的名将,而且他在军事改革方面为奥军做出了很大贡献。

[ 本帖最后由 朔风 于 2010-1-24 08:1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7-18 09: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好啊啊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8 09: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yvx2005 于 2006-7-18 09:40 发表
好好好啊啊
!!!!!!


请注意一下大兵团总部的规则(在最上方):)

发言请不要只用“好好”回复,尽量有些充实的评论内容,提问也是欢迎的。
另外,阁下阅读速度真快,我写完没到4分钟就看完了,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8 10: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文章。论“名将”来说,个人觉得标准就是能够利用己方的优势来取得最大的利益,而成败的原因就很多了。作为一个将军,拿破仑应该说终其一生的表现都是优秀的。但是作为一个皇帝,我觉得其中还存在很多统治方面的问题可以商榷。后期拿破仑的失败,我觉得更多是他作为皇帝所犯的错误造成的。
卡尔大公指挥的阿斯珀恩-埃斯灵会战是对皇帝大军信心的打击,也击碎了皇帝的不败记录。俄罗斯的巴克莱、库图左夫使得大军的精锐在俄罗斯几乎丧失殆尽。最后的一击又是威灵顿和布吕歇尔共同完成的。
ps.一个小问题。部分地点的“惠灵顿”,统一起见还是都用“威灵顿”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8 10: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ntxhy 于 2006-7-18 10:09 发表
很好的文章。论“名将”来说,个人觉得标准就是能够利用己方的优势来取得最大的利益,而成败的原因就很多了。作为一个将军,拿破仑应该说终其一生的表现都是优秀的。但是作为一个皇帝,我觉得其中还存在很多统治方 ...


感谢T兄加精~~~关于北意大利战役的坑还在慢慢填,有时间就写几篇出来。

恩,观点基本同意,在大型会战中独自击败皇帝,卡尔大公是唯一一个。而对法军将领的胜绩记录,威灵顿是最厉害的。

个人也觉得“惠灵顿”这个翻译不好,“威”字无论从意义上还是从译音上都更贴切。这就去统一一下。(那段是从战争研究网转过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8 14: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读了些马拉塔战争的资料,发现维尔斯利在阿萨耶没选撤退,有可能避免了一场大灾难。印度马拉塔骑兵虽然这次战役没起作用,但一年后北方战场的英印军蒙森上校率1万(基本为印籍佣兵)部队征霍尔卡尔王公时,马拉塔骑兵在蒙森撤退时打出了袭扰追击的长处,1万英印军仅逃回4百人。
所以对这种类似哥萨克式的骑兵,选择主动快速打击,不让敌人发挥(黄:不要给马拉塔人任何机会),是最明智的战略。

[ 本帖最后由 iron duke 于 2006-7-18 21: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8 15: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卡尔大公还是一位军事理论家,这点值得注意。在军事思想上和约米尼走的是同一条道路。他认为:“战争科学的原则只有少数几条而且永远不变,但其应用则千变万化,永远不会相同。每逢军事情况发生改变,包括武器,兵力,位置,新发明等,则这些规律也就会有不同应用。“

由于卡尔大公深受18世纪军事领域启蒙学派的影响,所以他认为战争是以数理原则为基础的,而判断力的养成有赖于军事教育和历史研究,他主张对战争采取谨慎的态度,也不认为会战就是战争的焦点。所以他倾向于保守的战术——占领或者守卫领土,基地和战略关键点。

克劳塞韦茨对他的军事理论进行了不客气地批评:“第一,他缺乏求胜的企图。第二,其判断虽大致良好,但其基本战略观念却完全错误。在战争中应以毁灭敌军兵力为主要目的,但他所追求的成功仅为占领某些阵地和地区而已。

相对于拿破仑早期的灵活与大胆,卡尔大公的保守观念虽然能使他在对付一些同样保守的将领时可以取得一些胜利,但在指挥领域仍然无法和拿破仑比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8 18: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卡尔大公在实际作战时不是都拘泥于成形的作战原则,1796年的战役他使用的也是个极漂亮的“中央位置”战略。
1809年战初是保守了些,投入部队不足,错过了重创达武的机会。但那是达武,当时手下除了“三圣”,还有圣西莱,埃克缪尔战役时又来了个蒙布伦。太不好对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8 23: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on duke 于 2006-7-18 14:13 发表
最近读了些马拉塔战争的资料,发现维尔斯利在阿萨耶没选撤退,有可能避免了一场大灾难。印度马拉塔骑兵虽然这次战役没起作用,但一年后北方战场的英印军蒙森上校率1万(基本为印籍佣兵)部队征霍尔卡尔王公时,马拉 ...


我还以为当时马拉塔人没发现英军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8 23: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on duke 于 2006-7-18 18:26 发表
我觉得卡尔大公在实际作战时不是都拘泥于成形的作战原则,1796年的战役他使用的也是个极漂亮的“中央位置”战略。
1809年战初是保守了些,投入部队不足,错过了重创达武的机会。但那是达武,当时手下除了“三圣” ...


根据一般介绍,卡尔大公在1796年是最不拘泥作战原则的时候,但从这以后就比较保守了,外加有个维也纳当局在远方瞎指挥。他的军事理论里,对所谓“保守原则”十分提倡,克劳塞维茨批评过他,不过不得不承认他是个优秀的军事理论家和将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6 11:42 , Processed in 0.02421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