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17085|回复: 55

屠城大家怎么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2 15: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起坑杀赵军20万,项羽屠襄城、咸阳等,曹操似曾有过屠城,满清有过扬州十日、嘉庆三屠,日军有过南京大屠杀。
屠城似乎有两种效果:1、有利于进攻方的:对反抗方造成恐惧。2、不利于进攻方的:激起反抗方的拼死抵抗。
手段很极端,效果也挺极端的。但在古代战争中是否能把他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涉及到道德高度?
当然南京大屠杀另当别论,那时候已经有了公认的战争游戏规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2 15: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客观地说,屠城也是古代军事技术进步的表现,孙子说“其下攻城“,这就说明自从城墙堡垒一类的防御工事出现以后,防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了较强的作战方式,春秋时代攻城技术不太发达,战术指导原则就是避免攻坚,而到了战国时代,随着战争形态朝着大规模方向发展,有与其过大量修建长城之类的防御工事,攻城技术相应提高,使得攻坚战成了较为主要的作战方式,吴起的理论就提到了屠城,可见这在古代也是一种军事上的发展进步。

屠城由于野蛮残酷,一定程度上可以瓦解敌方坚守的信念,但大多数情况下,敌方反而会由于土城的恐惧而坚守,所以屠城的手段并不可取,虽然有成功的例子。例如亚历山大底比斯屠城,罗马人的迦太基屠城,以及哥特人,旺达尔人,蒙古人等在欧亚非等地的血腥例子。但屠城毁坏文明,杀戮生灵,对历史没有多少促进作用。

现代战争中的屠城,除了美国的两颗原子弹有积极意义以外,其他如南京大屠杀,希特勒毁灭华沙等等,只会遭到人道主义的谴责和全世界的愤怒和报复,只会适得其反。那些在别国屠城的国家,自己的城市和文明也会遭到毁灭性打击,例如德累斯顿和广岛,所以屠城现在应该不会被军人和政治家们采用,它作为一种军事暴行已经被广泛抵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2 15: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有人批评项羽和曹操,说他们屠城就是品质上有问题,因此有这么一帖。
我觉得对于古代战争来说,屠城只是一种战争的手段。我可以选择宽恕,也可以选择屠城。这只是达到战胜敌国的目的的一种方法。
如果说不要残忍,那就不要战争,两国猜拳决胜负。但是无论文明怎么进步,只要有利益的争端,就会有战争。
只是现在我们将这种野蛮的手段越来越收敛,越来越有针对性。以现在的标准去要求古人似乎有些强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2 15: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在战国时代这种以战争为主导的时代,大家都比较讲究杀戮之类的直接军事手段来解决问题,这是有必要的。但后来儒学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大家就讲究“仁恕”之道,以收买人心,这也是一种成本较低的手段,更有利于达到目的。

不过战争本身就是非理性的东西,在那些分裂战乱的时代,屠城是一种普遍现象,有些是出于指挥官的病态冲动,有些则是事先策划好的。有些也可以中途变卦,比如亚历山大本来要在耶路撒冷屠城,后来由于犹太人降伏了,就此作罢。还有些是纯粹吓唬人的,比如拿破仑对乌尔姆的恫吓。

我认为屠城与招降并用最好,让人有个选择的余地,比较容易迫使对方投降,向日本人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屠杀,只能激起强烈反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3 18: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屠城与招降并用。这一招看似普通的恩威并施,其实暗藏杀机、十分阴险,可以造成守城一方内部的分崩离析。主帅势必怀疑并提防那些不在破城后屠杀之列的人,而这一批人即使没有歹心恐怕也没有好日子过,不如开城或为内应~~~

屠城这一行为很难定性,从原因上分析,既有主帅由于遭到强烈抵抗一时恼羞成怒的,如多铎屠扬州,也有出于战略上的考虑的,如制造恐怖气氛、打击敌方士气的。从结果来看,都是造成生灵涂炭,罪行可以说是罄竹难书。
如果说是品质问题的话,东晋的桓玄、王敦出身贵族、从小知书达理、生性豁达仁厚,却都酷爱屠城;相比之下,前秦符坚出身氐族蛮夷,却推行仁政,几乎保护了所有被自己打败的敌人。
在我看来,屠城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增加敌对势力,于人于己都不利。有道是法不责众么,其实古时候老百姓都是很通人情的,只要你宽仁待之,免去他们一点苛捐杂税,他们就会对你感恩戴德,毕竟百姓只想过安稳日子,奋起抵抗大都是受少数人唆使。禽贼先禽王,只要瞄准几个关键人物,一举端掉,百姓不受蛊惑、自然日日升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3 18: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说到屠城,古代有时并不能起到太大作用,清军南下在江阴损兵折将,一共阵亡了三个王爷,在昆山,嘉定,因为多尔衮推行剃法令,所以这些小城也奋起抵抗,即使清军屠城,也难以扑灭反抗。所以土城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下下策,最多起到心理恫吓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4 05: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文里的”屠城“和”克城“可以混用,参考:

《后汉书》,《耿弇传》:“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

“举大众以屠城,散锐卒以略野”

“十道并进,连营五千,步骑百万,隐隐桓桓。以此屠城,何城不溃,以此奋击,何坚不摧”

关于夏侯渊的传里也出现过屠城,应该是做破城解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4 12: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怎么说,屠城都是祸害人类。这种行为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宽恕。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怎么能随便处置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4 12: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色拿破仑 于 2006-7-14 12:19 发表
不管怎么说,屠城都是祸害人类。这种行为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宽恕。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怎么能随便处置呢!

人的生命是可贵,但是我觉得那是在和平年代。因为在战争的时期,人的生命好比蚂蚁一样。
还有,古代和现代,我觉得也应该用不同的标准。从技术上战争的手段越来越先进,人类文明越来越进步。所以,靠屠杀敌国人口来达到战争目的是越来越不可能的手段,只能成为种族灭绝者的借口。因此,在现在的情况下,才有善待战俘、谴责杀害无辜平民的世界环境。
但是在古代,尤其是冷兵器时代,我觉得这和火攻、水淹是一样的。只是一种战术。我觉得对待古人的这种行为,不应该视作品德上有什么问题,性格上残暴等,只能说盲目相信武力征服,无视了争取民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4 15: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6-7-14 05:47 发表
古文里的”屠城“和”克城“可以混用,参考:

《后汉书》,《耿弇传》:“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

“举大众以屠城,散锐卒以略野”

“十道并进,连营五千,步骑百万,隐隐桓桓。以此屠城 ...


对,不过还有区分。唐宋以前的史书的“屠城”则常常是和“攻城”混用的,并不一定发生了屠杀,但到了〈元史〉〈明史〉〈清史〉中,这种用法基本消失了,“屠城”主要用指战后对居民的屠杀,这与今义相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8-15 07:47 , Processed in 0.03424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