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12182|回复: 50

沙龙谈吃专题系列之二: 吃面杂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3 21: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食,作为我国一种重要食物。是与米饭一样作为我们的主食之一。不知道论坛诸位朋友是否喜欢?谈谈你们的看法。
                                    作者:事了扶伊去(选自清韵书院.饮食文化)

老家在陕西关中,逢年过节时候,招待客人,要吃臊子面。所谓臊子,就是猪肉在锅里拌着花椒调和酱油辣椒食盐用菜油煮透后,放进肉罐子里闷上一段时间。肉剁的细细的,瘦肉筋道有味,肥肉油而不腻,入口即化,嘴角流油。吃饭的时候,一个锅盛汤,汤里面有葱花鸡蛋豆腐皮海带丝香菜蘑菇,自然也少不了臊子,油汪汪的汤花荡漾,另一个锅里煮面,面条薄筋光滑,煮好的面马上捞出来倒进盛有凉开水的盆里。吃饭的时候,一根长筷子盛面条,浇上热气腾腾的煎汤,一筷子下去,整个碗里的面条就空了,马上再吃另外一碗,老妈说她见过别人一顿饭吃过四十几碗面条。吃过面条的汤再倒进锅里加热,因此这种面在陕西也叫哈水面,不是特别卫生,现在吃过饭的汤都会倒掉。一大帮人左右开弓,或蹲或站或坐着吃着臊子面,气势恢宏,场面蔚为壮观。

上初中的时候,学校旁边有家炒面店,中午便被学生们挤得严严实实,老板娘会拿出两条长凳子,摆在外面,大家一溜烟排开,也有喜欢蹲在地上的。炒面干干爽爽,拌有豆芽肉丝和青菜,油而不腻,满嘴生香。我一般吃完炒面还会喝一小碗鸡汤混沌,混沌汤里面飘浮着虾米香菜紫菜,鲜美异常。

新疆的拉条子拌面一度也是我的最爱。一大盘的面,放在桌上,能遮住半边脸,西红柿洋葱青椒孜然肉丝,绿肥红瘦,看上去很美,未成曲调先有情,唾液开始分泌。厚厚的拉条子,柔软适中,裹一层红油,筷子伸上前去卷煮拌面送到嘴边,味道倏忽从舌尖传送,如同喝一口甘醇的美酒,有说不出的舒服。

上大学的时候,几个喜欢吃拉面的到了中午,常常在楼道里大声点名,高叫同去同去。拉面店的小老板和我们年纪相仿,脸红扑扑的,笑起来嘴角还有个酒窝,显得很腼腆。见我们过来,他便亲自操刀拉面,一团案板上的面,在他的手里犹如变戏法,先是变成几条圆团,在案板上使劲甩上几下,马上分成几道,拉拉扯扯,面条在他的手里挥舞,上下翻腾,闪展腾挪间,那拉面飞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跳进沸腾的锅里,葱花汤,放上红红的油泼辣子,上面罩着几块牛肉,几个人围成一桌,希拉呼噜的开始作战,直吃得额头渗汗,眼眶发热,嘴角见红,然后小老板不失时机地端上一盆面汤,每人一大碗,喝得肚子鼓鼓的,众人便忝着肚子心满意足的回宿舍床上卧谈。

到了夏天,学校旁边的小饭店推出蒜蘸面。一小碗干辣椒面,切好的蒜瓣,浇上煮沸的油,吱拉一声,金黄色的油层慢慢盖住辣椒面,碗边浮起油沫,用勺子搅拌,然后加些陈醋和少许盐。宽大的面条(陕西有一大怪说面条象裤带,多半指的是这种面)捞将出来倒进一个大碗里,放点青菜。宽面条蘸着蒜汤,汤色深红,浓而不列,酸辣鲜香。这家饭店在夏天的时候总是人满为患。我一直以为这种吃法该叫做面蘸蒜才对,但想一想馍夹肉几百年来都叫做肉加馍,管它呢,好吃才是硬道理。

不大喜欢吃朝鲜冷面,主要因为它那种甜丝丝的味道,但同学中间也有乐此不疲之辈。细细的面条之上,漂浮着鸡蛋,几片苹果,黄瓜丝,汤清澈微凉,辛辣带甜,消暑降温自然不错。

但我还是宁肯选择吃辣椒恣肆汪洋的面条,吃完饭流一身汗,也能清凉许多,跟冷面算是殊途同归。

在大连,以前住的楼下有家山西的饭店,装修得富丽堂皇,每天门口车水马龙,食客络绎不绝。我第一次进去的时候不好意思直接就要面条,先点了一道小菜和一瓶啤酒,然后才郑重的要了一碗刀削面和一碗剔尖。这家饭店的小菜其实很有特色。正吃菜喝酒的工夫,两碗面条上来了。一碗刀削面,一碗剔尖,晶莹透亮,硬硬登登,一小碗山西陈醋,一碟小尖椒,一碟油泼辣子,一碗西红柿鸡蛋汤。将西红柿鸡蛋汤倒进刀削面的碗里,添些油泼辣子,倒点陈醋,嗯哪,味道果然不同凡响,面条软硬兼施,宜人爽口,陈醋幽香,辣椒调味,西红柿鸡蛋增色,很快,另外一碗剔尖也让我狼吞虎咽般卷进肚内。其实在大饭店这般吃法也有美中不足,看不见师傅的刀削手艺。一般小店的师傅,左手持揉好的面团,对准锅口,右手柳叶刀飞舞,面片便欢快的赴汤蹈火。这类似杂耍的功力需要浸淫些时日方能练成,也不容易。

重庆的担担面,辣自不必说,夹杂着麻的味道,或许里面还有罂粟壳,吃着上瘾,我对辣有天然的免疫,基本上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但麻却是吃饭不能承受之苦,有时候麻得让人神志不清,头晕目眩,涕泪横流,耳朵失聪,看见对方讲话的人嘴里念念有词,但说的是什么听不清楚,只能陪以傻笑。

棍棍面细嫩光滑,闻名见面,一根根小棍棍如同白色的泥鳅,悬游在碗底,甚为可爱,或汤或油泼皆可。扯面跟它的做法类似。但我近来很少在外面吃油泼扯面,味道太差啦,坏人胃口,每次乘兴而去,败兴而归,长此以往,情何以堪。不知道他们怎么搞的,青菜豆芽和大葱辣椒面一起油泼,豆芽太硬,油泼后发脆,青菜则发软,搅在一起吃总觉得不是滋味,还有可能是油太差,辣椒面也没有香味,勾不起食欲,这种面条算是店家自己拒人于千里之外,着实可惜,不如在家里自己煮挂面。

我在河内,到了周末,老王便会请我吃他亲手做的杂酱面。这家伙,老家在山东。经常从国内过来,光酱料就要带许多,每每引起海关人员的怀疑。做酱的时候,白菜细丝过油,西红柿炒鸡蛋,黄瓜丝,肉丁这些东西备好,然后等锅里的水烧开,倒进大酱,再把刚才备好的菜倒进去混为一体搅拌,ok。面条浇上杂酱和肉丝斗瓣黄瓜西红柿,拿筷子的手直颤抖,激动啊~~~~~

面皮也应该算作面的一类吧。将和好的面用勺子倒进用食油擦过的小铝锣内,均匀分布,待锅内的水沸腾,小锣放上去,盖上锅盖三两分钟就好,轻轻揭开面皮,洁白光滑的身段显露出来,然后细细切开。这东西算不得正餐,但在坊间颇受民众的喜爱,有懒得做饭的,下班的途中,买上几袋当晚餐。几袋辣椒和着芝麻酱的调料,黄瓜丝面筋,回家只需倒进碗里稍许搅拌即可。若在陕西,面皮会是女孩子的最爱,难怪西安女子皮肤好的令人乍舌。

有一次吃面,是在大三的一个冬天。计算机等级考试完后,开始昏天黑地的打扑克,下午宿舍有个咸阳郊区的同学约我们去他家。一行六人浩浩荡荡,先乘公交车,到一个长途车站,换车转咸阳。天黑得很快,过了咸阳,司机着急回家,扔我们在半道。于是几个人深一脚浅一脚,黑咕隆咚的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扭扭捏捏,踉踉跄跄,好象喝醉了酒。抬头看天空,星星亮晶晶的眨眼,四周一片静穆,伸手不见五指,听得见脚步声,大家鬼哭狼嚎的一路唱歌,如同鬼子进村,将近两个小时,总算到他家。同学的父母见我们吓了一跳,他家里好像只有一个大炕,这家伙事先也没给家里人打招呼,我们的到来实在太突然,他的父母在寒冷的夜晚,抱着一床被子,去离家不远的苹果园里面睡觉去了,让我们觉得心有不安。时间太晚,我们太累,那天晚上吃什么我都记不得了。第二天早上,同学的母亲给我们蒸热乎乎的白馒头,苞谷面粥,就着蔓堇菜和用油炒的腌萝卜,我们坐在大炕上盘着腿,感觉惬意非常。中午,去同学家的苹果园,还在麦田里拔草锄地。午饭同学母亲擀面条,和青菜苜蓿煮在一个大锅里,加些炒的豆腐土豆西红柿蒜苗什么的,成了一锅大杂烩,再放些辣椒,面条热腾腾稠咚咚,发出特别的香味。六个兄弟风云际会,风风火火,风卷残云,一个个当仁不让,没有了早饭时的矜持,一下子都变得豪爽异常,总之,那顿面条吃的是酣畅淋漓,回味无穷。一大锅的饭吃了个精光,同学母亲又是高兴又有些害怕,忙着和面,再擀了一些,也让我们扫荡干净。回学校的时候,走路都不敢弯腰,吃的太饱啦,肚子疼,最怕路高低不平,走路一颤一颤的,不小心就能把肚里的面条给颠出来。

[ 本帖最后由 xixi 于 2008-1-13 21:37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22: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面条,某天在一个人家里吃的面很筋道,至今还想去吃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面................................
上次女主人提到野猪肉的美味,如果与面结合.不知道味道如何?:)

[ 本帖最后由 xixi 于 2008-1-13 23:1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22: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的帖子

好啊,请白丁先弄一头来我来调理吧。不过公母也要先分清,据说母猪臊气很大,声音也很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22: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

[ 本帖最后由 白丁 于 2008-1-13 23:1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22: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的帖子

哦,好。我马上去找一头来。

[ 本帖最后由 diaoduoxi 于 2008-1-13 22: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1-13 22: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面条,意大利面+番茄酱+牛肉圆子还是很美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4 02: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吃面条在下就有的谈了
小时候最爱吃方便面,因为调味料够鲜 后来吃兰州拉面,学校附近就有家馆子,每天中午都是爆满。去广州,西安旅游,仍然喜欢吃面。广州是牛河粉,西安是辣味凉皮,都很好吃。

以前学校的意大利面还不错,就是口味单调些。意大利粉我更喜欢,奶酪+蔬菜~还有越南牛肉粉,我觉得也很好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1-14 03: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意大利面,又称之为意粉,是西餐品种中国人最容易接受的。作为意大利面的法定原料,杜兰小麦是最硬质的小麦品种,具有高密度、高蛋白质、高筋度等特点,其制成的意大利面通体呈黄色,耐煮、口感好。所以,正宗的原料是意大利面具有上好口感的重要条件。除此之外,拌意大利面的酱也是比较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意大利面酱分为红酱(Tomato Sauce)、青酱(Pesto Sauce),白酱(CreamSauce)和黑酱(Squid-InkSauce)。红酱是主要以蕃茄为主制成的酱汁,目前是见得最多的;青酱以罗勒、松子粒、橄榄油等制成的酱汁,其口味较为特殊与浓郁;白酱以无盐奶油为主制成的酱汁,主要用于焗面、千层面及海鲜类的意大利面;黑酱是以墨鱼汁所制成的酱汁,其主要佐于墨鱼等海鲜意大利面。而意大利面用的面粉和我们中国做面用的面粉不同,它用的是一种“硬杜林小麦”,所以久煮不糊,这就是最大的区别。然后它的形状也不同,除了普通的直身粉外还有螺丝型的、弯管型的、蝴蝶型的、贝壳型的林林总总数百种。


道地的意大利面都很有咬劲,也就是煮得半生不熟,咬起来感觉有点硬的状态,对于习惯了阳春面的中国人而言,大都是吃不太习惯的啦~~重点在意大利面在以滚沸的汆烫时,一定要先加入一小匙的盐,份内约占水的1%,若少这个动作面条吃起来就只有外表有口味,而咬到里头时就会觉得没有味道,且很不好吃唷!当然,加入盐还也可以让面的质地更紧实有弹性,而且另一个撇步是——汆烫好后,若要让面条保有Q劲,千万别用过冷水这个方法,而是要拌少许橄榄油喔!同时若汆烫好的面没用完,也可拌好橄榄油让它稍微风干后拿去冷藏。

意大利面的起源
    关于意大利面条的起源,有说是源自古罗马人,也有的说是由马可-波罗从中国经由西西里岛传至整个欧洲的讲法。

  意大利面的世界就像是千变万化的万花筒,数量种类之多据说至少有500种,再配上酱汁的组合变化,可做出上千种的意大利面料理!

  最早的意大利面约成型于公元13至14世纪,跟现在我们所吃的意大利面最像。到文艺复兴时期后,意大利面的种类和酱汁也随着艺术逐渐丰富起来。

  食用面团最初出现时的制造方法是将面粉团压成薄纸状,然后覆盖在食物上,放入焗炉内烹煮食用。其后,人们想到将面团切成小块状或条棒状的细长面条,而阿拉伯人更想到了将面条风干储存的做法。

  西红柿的出现及随后的品种改良,在意大利的拿坡里首次被人用作酱汁搭配面条,从此令面条大受欢迎,甚至连皇室贵族也被受吸引。正宗的意大利粉是由铜造的模子压制而成,由于外型较粗厚而且凹凸不平,表面较容易黏上调味酱料,令吃起来的味道口感更佳。

  除了原味面条外,其他色彩缤纷的面条都是用蔬果混制而成的,如:番红花面、黑墨鱼面及蛋黄面等。

  意大利面的酱料基本来说可分为红酱和白酱,红酱是用番茄为底的红色酱汁,白酱则是由面粉、牛奶及奶油为底的白酱汁,此外,还有用橄榄油调味的面和用香草类调配的香草酱。

  意大利南部的人喜爱食用干意粉,而新鲜意粉则在北部较为流行。一般来说,意粉多用作头菜,海鲜意粉配以白酒,而酱料浓的则配红酒。
因陋就简的意大利面
所属菜系:意大利餐 面包甜点
原料:

西红柿3个 洋葱半个 黄油10克  罗勒(可以不放) 黑胡椒 盐 糖 鸡精

意大利面  香菇  火腿  青椒(我家就这些余粮了)

做法:

1)在锅中用文火融化黄油后,开大火,放入洋葱碎,炒出香味后,倒入西红柿丁翻炒。

2)出汤后加入罗勒、黑胡椒、盐、少许糖和鸡精,不停搅拌,大火将汤收干成酱。

3)锅中倒入清水加热,待水开后放入少许盐,再按意大利面包装袋上的提示时间煮熟,过一下冷水,控干水份,在面中倒入少许食用油搅拌,以免沾粘。

4)起锅,倒入少许油,待油7分热的时候,放入香菇、火腿和青椒炒出香味后,倒入刚才炒好的西红柿酱和意大利面,在锅中搅拌翻炒均匀,面也就好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4 07: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的是“意粉”指的是PASTA,与意大利面(SPAGHETTI)是两码事。可能PASTA的中文正确翻译不是意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9-6 15:49 , Processed in 0.18526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